高中生物教材第二册(必修):第七章第一节学案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生物教材第二册(必修):第七章第一节学案1

必修本 第41课时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简介(一)‎ 清浦中学 张大海 知识精华 自然选择学说 中心内容 自然选择 主要论点 1. 过度繁殖:进化的条件 2. 生存斗争:进化的外因、动力、手段 3. 遗传变异:进化的内因、基础、(变异:不定向,为进化提供了原始的选择材料;遗传使有利变异得到积累和加强)‎ 4. 适者生存 实例 达尔文对长颈鹿进化过程的解释 评价 贡献 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说明物种是可变的 科学地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不足 对遗传变异的性质及自然选择如何对遗传和变异起作用等,不能从本质上阐明 现代进化理论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概念强调地理和物种的同一性,使研究对象从单一的个体变成相互关联的集体。‎ 种群的基因库: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概念强调基因库的连续性。‎ 基因频率的计算:基因频率=种群中某基因的数量/(种群中该基因数量+种群中等位基因数量)‎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这种改变原因是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 题例领悟 例1:人工选择所以能选育出品种来,自然选择所以能形成物种,这两方面共同选择的基础是 A、生物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B、生物普遍存在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C、生物都在进行着生存斗争 D、人和自然界的选择力量 讨论: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相同点。达尔文的工作是从家养条件下的动植物品种的培养开始的,并提出了人工选择学说,进而领悟到自然选择。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学说的共同之处是题目所提出的“选择的基础”是一样的,即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特性是选择的基础。从品种和物种形成的演变过程看,遗传和变异也是演变的内因,只是由于外因的不同,才有不同的结果,一个是人的力量,一个是自然界的力量,因而形成的品种符合人的需要,形成的物种符合生物自身适应环境的需要。‎ 例2某工厂有男女职工各200人,对他们进行调查时发现,女性色盲基因的携带者为15人,患者5人,男性患者11人,那么这个群体的色盲基因的频率为 。‎ 讨论: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色盲基因b的频率应为色盲基因数量:15*1+5*2+11*1=36,色盲基因及其等位基因总数是200*2+100*1=300,故其基因频率为36/300‎ 自我评价 一、 选择题 ‎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正确评价是 A、它能正确解释生物属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 B、它能正确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C、它能正确解释生物界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但没有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D、它能解释自然选择作用,不能解释生物的多样性 ‎2、在下列系统中,哪一个系统的昆虫最有可能进化出警戒色 A、绿地、可食性昆虫和食虫鸟 B、枯叶、不可食性昆虫和食谷鸟 C、绿地、不可食性昆虫和食虫鸟 D、枯叶、可食性昆虫和食谷鸟 ‎3、害虫抗药性的出现,按达尔文的观点,最好的解释是 A、农药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结果 B、农药与害虫相互选择的结果 C、害虫对农药进行了选择的结果 D、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选择的结果 ‎4、单孔类动物只分布在澳洲,这是由于 A、 单孔类动物起源于澳洲 ‎ B、 单孔类动物适于在南半球生活 C、除澳洲外,其他地区的气候对单孔类动物生存不利 D、澳洲很早就与其他大陆分离,单孔类动物未受其它高等哺乳类的排斥而得以保存 ‎5、若一个种群中某一性状出现的频率增加,这很可能是 A、这个性状对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 B、该种群中具有此性状的纯合子多 C、这个性状的出现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 D、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是隐性 ‎6、现代进化论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不同的是:‎ A、 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 B、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 自然选择是环境对生物的选择 ‎ D、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二、 简答题 ‎1、下列是DDT对家蝇抗性(抗DDT,而能存活的能力)的实验研究,将家蝇分成多组,每组再分成A、B两部分。用DDT处理每一组的A部分,而保留B部分不接触DDT,处理后,检查各组的死亡率,死亡率高的就是抗性低,反之就是抗性高。选死亡率最低一组的B部分饲养,使之繁殖后代,把后代再按上述方法进行处理。这样,经过若干年后,当用DDT处理其中A组的家蝇时发现其死亡率为4%,再用DDT处理这一代的B组家蝇。‎ ‎ 1、B部分经DDT处理后的存活率为 。‎ ‎ 2、由实验可知,家蝇的抗性的产生是 的结果。‎ ‎ 3、从生活与环境的关系来看,家蝇和DDT进行着 。‎ ‎ 4、DDT对家蝇的抗性的产生所起的作用被称为 。‎ ‎ 5、简述B部分经DDT处理后的存活率为上述百分比的原因是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