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河北省唐山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河北省唐山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Word版含解析

‎2016-2017学年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 ‎ ‎ 一.选择题(共50小题,每小题1.5分,计7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对下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只有图A和图D是自养型生物,两者细胞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后者无相关细胞器 B.图A和图C代表的细胞一般都有细胞壁,且成分相同 C.图A、B、C、D都有核物质,但C、D没有染色体 D.图A、B、C、D代表的生物都能合成蛋白质,但合成的场所不同 ‎2.下列有关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有关问题错误的是(  )‎ A.视野中一草履虫位于右方,可适当向右移动装片以便更好的观察 B.如果用10倍物镜观察水绵玻片时,玻片与物镜的距离为0.5cm,若改用40倍物镜观察时,则玻片与物镜的距离应大于0.5cm C.当用低倍镜看清物像后,转换成高倍镜后却看不到物像,其原因可能是被观察的物体未处于视野中央 D.若视野中有一异物,移动装片和转动物镜后异物不动,则异物应位于目镜上 ‎3.人体肌肉细胞的遗传物质含有的核糖的种类、碱基的种类、核苷酸的种类依次是(  )‎ A.1,4,4 B.2,5,8 C.1,4,5 D.1,5,8‎ ‎4.某肽链由21个氨基酸组成,如果用肽酶把其分解成了1个二肽、3个三肽、2个五肽,则这些短肽的氨基总数的最小值、肽键总数、分解成这些小分子肽所需水分子总数依次是(  )‎ 氨基数 肽键数 需水数 A ‎6‎ ‎15‎ ‎5‎ B ‎6‎ ‎15‎ ‎15‎ C ‎21‎ ‎15‎ ‎15‎ D ‎21‎ ‎15‎ ‎5‎ A.A B.B C.C D.D ‎5.如图表示真核细胞中4种生物膜上发生的化学变化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细胞膜上有①‎ B.高尔基体膜结构上有②‎ C.叶绿体内膜上有③‎ D.线粒体内膜上有④‎ ‎6.如图为某高等植物叶肉细胞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5含有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酶等物质 B.结构1中产生的一分子CO2扩散出来进入2的基质中被利用,穿过生物膜的层数为4层 C.结构3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D.结构2与4中都含有叶绿素等色素 ‎7.如图为溶酶体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溶酶体膜属于生物膜系统 B.H+和水进入溶酶体的方式相同 C.溶酶体吞噬入侵细胞的病原体体现了膜的流动性 D.若溶酶体中水解酶进入细胞质基质,则其活性下降 ‎8.研究人员对4种不同生物的部分细胞(甲、乙、丙、丁)进行了分析、观察等实验,获得的结果如下表,则甲、乙、丙、丁4种细胞所代表的生物最可能是(  )‎ 核仁 叶绿素 叶绿体 线粒体 中心体 核糖体 纤维素酶 处理结果 甲 ‎﹣‎ ‎+‎ ‎﹣‎ ‎﹣‎ ‎﹣‎ ‎+‎ 无变化 乙 ‎+‎ ‎﹣‎ ‎﹣‎ ‎﹣‎ ‎+‎ ‎+‎ 无变化 丙 ‎+‎ ‎﹣‎ ‎﹣‎ ‎+‎ ‎﹣‎ ‎+‎ 外层结 构破坏 丁 ‎+‎ ‎+‎ ‎+‎ ‎+‎ ‎+‎ ‎+‎ 外层结 构破坏 注:表中“+”表示“有”,“﹣”表示“无”.‎ ‎①衣藻 ②硝化细菌 ③乳酸菌 ④蓝藻 ⑤蛔虫⑥水稻.‎ A.④①⑥② B.①⑤④⑥ C.①④⑤⑥ D.④⑤⑥①‎ ‎9.如图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经蛋白酶处理后呈环状 B.④在细胞周期中呈周期性变化 C.③对物质的运输具有选择性 D.②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10.在植物的无土栽培过程中,植物幼苗通过根细胞从完全营养液中吸收细胞所需的各种无机盐离子.已知细胞在有氧和无氧状态下都能进行呼吸释放能量,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当营养液O2浓度为零时,根细胞不能吸收无机盐离子 B.过一段时间,培养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均会降低 C.培养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变化量不同与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数量有关 D.根细胞从营养液中选择吸收无机盐离子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无关 ‎11.如图所示图甲表示内质网结构放大图,图乙表示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过程,图丙表示胰岛素合成分泌过程中内质网、高尔基体及细胞膜膜面积的变化,结合图示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所示的内质网结构图,能够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 B.细胞内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都是通过图乙所示过程合成的 C.图乙中细胞结构①②④的膜之间存在直接联系 D.图丙中f代表高尔基体膜的变化 ‎12.观察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中运输速率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曲线图,其中符合O2和K+进入细胞的图是(  )‎ A.②③⑤和①④⑥ B.①④⑥和②③⑤ C.①③⑤和②④⑥ D.②③⑥和①④⑤‎ ‎13.如图所示U形管中间被一种能允许水分子通过而单糖、二糖不能透过的半透膜隔开,现在两侧分别加入0.1mol/L的蔗糖溶液和麦芽糖溶液,一段时间后左右两侧液面高度变化是怎样的?若向U形管左侧加入某种微量物质(不影响溶质浓度),左侧液面高度上升,那么加入的这种微量物质最可能是(  )‎ A.两侧液面高度不变;蔗糖酶 B.右侧液面高度下降;衣藻 C.右侧液面高度下降;胰岛素 D.两侧液面高度不变;蒸馏水 ‎14.如图1表示酶促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图2中的实线表示温度为a时的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则当温度为2a时生成物量与时间关系对应的曲线是(  )‎ A.曲线1 B.曲线2 C.曲线3 D.曲线4‎ ‎15.下列关于生命科学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需要加热才能观察到颜色变化 B.用洋葱鳞叶表皮和动物膀胱作实验材料能成功完成质壁分离实验 C.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可以用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来确定 D.用纸层析法分离菠菜滤液中的色素时,橙黄色的色素带距离所画滤液细线最远 ‎16.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如图表示该植物处于25℃环境中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坐标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当植物缺镁时,b点将向右移 B.将温度提高到30℃时,a点上移,b点右移,d点下移 C.b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细胞呼吸强度相等 D.a点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 ‎17.圈甲表示水稻的叶肉细胞在光照强度分别为a.b、c、d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产生总量的变化,图乙表示水稻叶肉细胞在相同条件下C0,吸收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照强度为a时,叶绿体中C3的含量是C5的两倍 B.图乙中限制g点CO2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 C.图甲中的b光照强度应小于图乙中f点对应的光照强度 D.适当提高CO2浓度后再测定,图乙中的f点将向右移动 ‎18.下列有关细胞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在动物有丝分裂的间期能观察到由星射线形成的纺锤体 ②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形成了细胞板 ③如果细胞中的染色体数:DNA数=1:2,它一定不是高度分化的细胞 ④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加倍和染色单体的形成发生在同一时期 ⑤蛙的红细胞进行无丝分裂时,DNA不需要进行复制,而是细胞从中部向内凹陷,直接缢裂成为两个子细胞.‎ A.①③④ B.②④ C.①⑤ D.②③‎ ‎19.如图为某二倍体细胞分裂的模式图,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A.在DE段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减半 B.图乙有8条染色体,0条染色单体 C.图乙细胞的下一时期,核膜、核仁重新出现 D.图乙细胞可能在图甲细胞的BC段发生了突变 ‎20.如图是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图象,对其描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丙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后期和中期 B.甲、乙、丙细胞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的比值都为1:2:2‎ C.甲细胞进行中心体复制,发出星射线,形成了纺锤体 D.该生物可能是低等植物细胞 ‎21.在一个人为组成的高茎豌豆种群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是1:3,让全部高茎豌豆进行自交,则所有后代的表现型比为(  )‎ A.3:1 B.5:1 C.9:3:3:1 D.13:3‎ ‎22.某植物为XY型性别决定的雌雄异株植物,其叶形宽叶(B)对窄叶(b)是显性,B,b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研究发现,含Xb的花粉粒有50%会死亡,现选用杂合的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进行杂交获得F1,F1随机传粉获得F2,则F2中阔叶植株的比例为(  )‎ A. B. C. D.‎ ‎23.下列有关计算中,错误的是(  )‎ A.用32P标记的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3代,具有放射性的噬菌体占总数的 B.某DNA片段有300个碱基对,其中1条链上A+T比例为35%,则第3次复制该DNA片段时,需要780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C.细胞内全部DNA被32P标记后在不含32P的环境中进行连续有丝分裂,第2次分裂产生的每个子细胞染色体均有一半有标记 D.DNA双链被32P标记后,复制n次,子代DNA中有标记的占 ‎24.果蝇(2N=8)体内的A/a与B/b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基因型为AaBb的果蝇体内的某细胞正在发生细胞分裂(无染色体变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含有4条染色体的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 B.基因组成为AAaaBBbb的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为8或16条 C.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组成为AaBB的细胞一定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D.分裂过程中基因组成为AABB的细胞形成的子细胞都是生殖细胞 ‎25.如图所示是一对近亲结婚的青年夫妇的遗传分析图,其中白化病由基因a控制,色盲由基因b控制(图中与本题无关的染色体省略),据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E细胞和F细胞的DNA数目都是23条,含有1个染色体组 B.从理论分析,图中H为男性的概率是50%‎ C.该对夫妇所生子女中,患病概率为 D.H个体和G个体的性别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26.两个直毛长翅的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如表.设控制毛的形态的基因为A、a,控制翅长基因为B、b.亲本的基因型是(  )‎ 表现型 直毛长翅 分叉毛长翅 直毛残翅 分叉毛残翅 雌蝇 ‎6‎ ‎0‎ ‎2‎ ‎0‎ 雄蝇 ‎3‎ ‎3‎ ‎1‎ ‎1‎ A.AaXBXb、AaXBY B.BbXAXa、BbXAY C.AaBb、AaBb D.AABb、AaBB ‎27.某植物体基因型为AaBb,图一表示某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和RNA的变化,图二为其正常分裂过程所处的状态示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一中选择的材料可以是洋葱根尖根毛区细胞,图中abc表示分裂间期,de表示分裂期 B.图一d、e阶段仍然有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C.图二中基因位点1、2、3、4可能分别是A、b、a、b D.图二对应的时期是图一的d时期,该状态下的细胞不发生ATP的水解 ‎28.蜜蜂中工蜂和蜂王是二倍体,体细胞含有32条染色体(2n=32),雄蜂是单倍体,体细胞含有16条染色体(n=16),雄蜂可通过一种特殊的减数分裂方式形成精子,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蜜蜂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16条同源染色体 B.蜜蜂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C.在精子形成过程中,细胞含有的染色体始终为16条 D.若不考虑突变,一只雄蜂只能产生一种类型的精子 ‎29.如图某同学总结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联系图,有些联系是错误的,其中全为错误联系的选项是(  )‎ A.①⑤⑧ B.①③④ C.⑦⑧ D.⑤⑧‎ ‎30.自然界中蝴蝶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有一种极为罕见的阴阳蝶,是具有一半雄性一半雌性特征的嵌合体.如图是其成因遗传解释示意图,则阴阳蝶的出现是早期胚胎细胞发生了(  )‎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结构变异 D.染色体数目变异 ‎31.如图1为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DNA含量变化的曲线图,图2表示是某二倍体雄性动物的一个细胞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2中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处于曲线图的c﹣d段时期 B.该细胞的每个染色体组中有3条染色体,包含了该生物基因组中全部DNA序列 C.若染色体②上有基因B,⑤的相同位点上有基因b,说明细胞在b﹣c段时期内发生了交叉互换 D.处于曲线图的c﹣d段的一个细胞内有0或1或2条Y染色体 ‎32.如图为DNA分子的结构示意图,对该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②和③相间排列,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B.①②③构成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C.④所指碱基对占的比例越大,DNA分子越稳定 D.DNA分子一条链上相邻的两个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相连 ‎33.下列关于细胞中DNA结构与复制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DNA复制过程为边解旋边复制 B.DNA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 C.DNA单链上相邻的碱基以氢键连接 D.碱基与脱氧核糖相连接 ‎34.一个含有m个碱基的双链DNA分子中,有腺嘌呤n个,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脱氧核糖和磷酸基因交替排列构成了该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B.在第4次复制时需要4(m﹣2n)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作为原料 C.在该DNA分子中,碱基之间的氢键数为 D.在该DNA分子中,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接着一个磷酸基团和1个含N碱基 ‎35.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若被14C标记的噬菌体与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混合培养,经过适宜时间保温后,用搅拌器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沉淀物和子代噬菌体的放射性,正确结果是(  )‎ A.上清液和沉淀物放射性均较低、子代噬菌体都检测到14C B.上清液和沉淀物放射性均很高、子代噬菌体部分检测到14C C.上清液放射性很高、子代噬菌体未检测到14C D.沉淀物放射性很高、子代噬菌体都检测到14C ‎36.某生物体内的嘌呤碱基占总数的44%,嘧啶碱基占总数的56%,问该生物不可能是(  )‎ A.烟草花叶病毒 B.HIV病毒 C.T2噬菌体 D.果蝇 ‎37.如图中①和②表示蓝藻细胞内进行的生理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过程的模板是b链,场所是细胞核 B.②过程的直接模板是c链,场所是核糖体 C.①②过程可以同时进行,所需能量由线粒体提供 D.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4个,酪氨酸的密码子是AUG ‎38.关于图示的生理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图所示的转录和翻译过程是同时进行的,发生在原核细胞中 B.mRNA上所含有的密码子不一定都能在tRNA上找到相对应的反密码子 C.该图表示的是复制、转录和翻译,不需要解旋酶,需要RNA聚合酶等 D.图中过程涉及三种RNA ‎39.如图是玉米细胞内某基因控制合成的mRNA示意图,已知AUG为起始密码子,UAA为终止密码子,该mRNA控制合成的多肽链为“…甲硫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丙氨酸﹣亮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半胱氨酸…”.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密码子是D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 B.合成上述多肽链时,转运亮氨酸的tRNA至少有3种 C.mRNA一个碱基(箭头处)缺失,缺失后的mRNA翻译出的第5个氨基酸是半胱氨酸 D.若该基因中编码半胱氨酸的ACG突变成ACT,翻译就此终止,说明ACT是终止密码子 ‎40.图①~③分别表示人体细胞中发生的3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下列不正确的是(  )‎ A.过程①表示的是DNA复制过程,从图可知,从复制起点进行双向反向复制 B.过程②表示转录过程,对于某个基因来说,用来翻译的mRNA可以两条链中的任一条为模板进行转录形成 C.③过程表示翻译过程,翻译的方向是核糖体从mRNA上的左向右侧移动进行 D.在线粒体中可进行①~③全过程,且②和③可同时进行 ‎41.普通果蝇的第3号染色体上的三个基因,按猩红眼﹣﹣桃色眼﹣﹣三角翅脉的顺序排列(St﹣P﹣DI);同时,这三个基因在另一种果蝇中的顺序是St﹣DI﹣P,我们把这种染色体结构变异方式称为倒位.仅仅这一倒位的差异,便构成了两个物种之间的差别.据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倒位和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分别属于不同的变异类型 B.倒位后的染色体与其同源染色体部分区域仍可以发生联会 C.自然情况下,这两种果蝇之间不能产生可育子代 D.由于倒位没有改变基因的种类,所以发生倒位的果蝇的性状不变 ‎42.如图为真核细胞中合成蛋白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为mRNA,b、c、d、e可为多肽 B.最终合成的b、c、d、e在结构上各不相同 C.合成a的场所主要在细胞核 D.该图表明少量的mRNA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 ‎43.如图为某二倍体动物体内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叫精细胞或第二极体 B.甲、乙两细胞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C.甲细胞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 D.乙细胞的下一时期有染色体8条,核DNA8个 ‎44.基因型为AaBb的生物,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进行减数分裂时,形成了Aab的精子,产生此种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基因突变的结果 B.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交叉互换的结果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的结果 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未分裂的结果 ‎45.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增加某一片段可提高基因表达水平,是有利变异 B.染色体缺失有利于隐性基因表达,可提高个体的生存能力 C.染色体易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影响 D.通过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可克服远缘杂交不育,培育出作物新类型 ‎46.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因素可诱导某基因朝某一方向突变 B.基因突变后遗传信息一定改变,但生物的性状不一定改变 C.自然界中所有等位基因产生的根本来源都是基因重组 D.基因突变产生的性状往往对个体的生存是不利的,所以会阻止生物的进化 ‎47.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因基因重组而导致子代性状分离 B.基因A因替换、增添或缺失部分碱基而形成它的等位基因a属于基因重组 C.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可能导致基因重组 D.造成同卵双生姐妹间性状上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基因重组 ‎48.下列有关可遗传变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它能定向形成新的等位基因 B.四分体时期,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可导致基因重组现象的发生 C.某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中,若干碱基对的缺失属于染色体变异 D.基因突变一定是可遗传变异,但不一定会遗传给后代 ‎49.对某先天性无汗症患者的家族进行遗传学调查后,得到了整个家族的遗传系谱图(见图).据此做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此家族中最初的致病基因来自Ⅰ﹣2的基因突变 B.对这一家族的调查可知该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 C.此病最可能是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 D.Ⅲ﹣1、Ⅲ﹣2生育一表现正常的男孩的概率是 ‎50.如图是一个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甲病基因以A或a表示,乙病基因以B或b表示,两对基因自由组合.I3和I4不携带乙病基因.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病属于显性遗传,乙病属于隐性遗传,两者均为常染色体遗传 B.I1和I2表现正常,但Ⅱ7患乙病是由于等位基因分离的原因 C.可以推测出Ⅲ13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 D.Ⅲ12和Ⅲ13结婚,子女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是 ‎ ‎ 二.填空题(共3小题,除标注外,每空2分)‎ ‎51.为了解培养条件对试管苗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影响,以期对生产起指导作用.科研人员从红地球葡萄试管苗顶部向下依次剪取带叶茎段,分别采用不同光照强度(容器内温度为25℃)和不同温度(光照强度为120klx)进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图1表明,随着光照强度增强,叶片净光合速率增加,这是由于光照增强,光反应产生的  增多,直接导致暗反应中  (过程)加快,CO2利用加快.‎ ‎(2)由图2可知,葡萄试管苗生长较为适宜的温度为  ,各部位叶片相比,对高温耐受性较差的是  .‎ ‎(3)当光照强度从160klx增加至200klx,限制上位叶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 ‎52.果蝇(2N=8)眼色的红眼与白眼由等位基因R、r控制,翅型的长翅与残翅由等位基因A、a控制,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研究者通过杂交实验来研究遗传规律,结果如表.回答下列问题:‎ 杂交组合 亲本 F1‎ 雌雄 个体 随机 交配 F2‎ 杂交组合一 红眼残翅(♀)×白眼长翅(♂)‎ 全部为红眼长翅 结果甲 杂交组合二 白眼长翅(♀)×红眼残翅(♂)‎ 雄性白眼长翅 雌性红眼长翅 结果乙 ‎(1)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的前提是两对等位基因位于  ,根据杂交实验可以确定眼色中显性性状为  ,等位基因A、a位于  染色体上.‎ ‎(2)若只考虑翅型,则结果甲中长翅的概率为  ,对这些长翅进行测交,子代中长翅:残翅=  .‎ ‎(3)结果甲和结果乙的表现型中  (填“甲”、“乙”、“甲和乙”、“都不”)会出现雌雄差异.‎ ‎(4)若杂交组合二的F1出现了一只性染色体为XXY的红眼长翅雌果蝇,则形成该个体的配子基因型分别是  和  .‎ ‎53.野生型果蝇的眼形是圆眼,某遗传学家在研究中偶然发现一只棒眼雄果蝇,他想探究果蝇眼形的遗传特点,便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亲代果蝇均系纯合子).雄果蝇的染色体组成图及性染色体分区段如图乙所示.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若F2中圆眼:棒眼=3:1,则该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是显性性状.若F2中圆跟:棒眼=27:37,则该对性状受  对等位基因控制.‎ ‎(2)若该对性状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与果蝇眼形相关的基因型有  种;若这对基因位于性染色体(X、Y染色体上的I区段),则与果蝇眼形相关的基因型有  种.‎ ‎(3)若F2中圆眼:棒眼=3:1,且仅雄果蝇中有棒眼,则控制圆眼、棒眼的等位基位于性染色体上,可能位于乙图中X、Y染色体的  区段.‎ ‎(4)若已经研究清楚,该对性状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圆眼纯合果蝇与棒眼果蝇杂交,在后代群体中出现了一只棒眼果蝇.出现该棒眼果蝇的原因可能是亲本果蝇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片段缺失,为了探究其原因,现有人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步骤,请您帮助完成结果预测.(注:一对同源染色体都缺失相同片段时胚胎致死;各型配子活力相同)‎ ‎①用该棒眼果蝇与基因型为Aa的果蝇杂交,获得F1;‎ ‎②F1自由交配,观察、统计F2表现型及比例.‎ 结果预测:‎ Ⅰ.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圆眼:棒眼=  ,则为基因突变;‎ Ⅱ.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圆眼:棒眼=  ,则为染色体片段缺失.‎ ‎ ‎ ‎2016-2017学年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共50小题,每小题1.5分,计7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对下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只有图A和图D是自养型生物,两者细胞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后者无相关细胞器 B.图A和图C代表的细胞一般都有细胞壁,且成分相同 C.图A、B、C、D都有核物质,但C、D没有染色体 D.图A、B、C、D代表的生物都能合成蛋白质,但合成的场所不同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分析题图:A细胞含有液泡和细胞壁,属于植物细胞;B细胞不含叶绿体、细胞壁,但含有中心体,属于动物细胞;C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是细菌细胞;D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是蓝藻细胞.‎ ‎【解答】解:A、只有图A和图D是自养型生物,图A所示生物属于真核生物,图D所示生物属于原核生物,两者细胞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后者无核膜,A错误;‎ B、图A和图C代表的细胞一般都有细胞壁,但成分不同,图A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图B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B错误;‎ C、图A、B、C、D都有核物质,但C、D属于原核生物,它们没有染色体,C正确;‎ D、图A、B、C、D代表的生物都能合成蛋白质,且合成的场所相同,都是核糖体,D错误.‎ 故选:C.‎ ‎ ‎ ‎2.下列有关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有关问题错误的是(  )‎ A.视野中一草履虫位于右方,可适当向右移动装片以便更好的观察 B.如果用10倍物镜观察水绵玻片时,玻片与物镜的距离为0.5cm,若改用40倍物镜观察时,则玻片与物镜的距离应大于0.5cm C.当用低倍镜看清物像后,转换成高倍镜后却看不到物像,其原因可能是被观察的物体未处于视野中央 D.若视野中有一异物,移动装片和转动物镜后异物不动,则异物应位于目镜上 ‎【考点】细胞观察实验.‎ ‎【分析】在使用高倍显微镜时,首先用低倍镜找到物象,然后将要观察的物体移到视野的正中央(在移动的过程中要在哪朝哪移),然后再换用高倍镜.换用高倍镜后,载玻片与物镜的距离缩短.‎ ‎【解答】解:A、由于显微镜下的视野中呈的是倒像,视野中观察目标存在于右方,实际上在载玻片上应存在于左方,因此在移动装片时,应向右方移动,故A正确;‎ B、如果用10倍物镜观察水绵玻片时,玻片与物镜的距离为0.5cm,若改用40倍物镜观察时,则玻片与物镜的距离应小于0.5cm,故B错误;‎ C、当用低倍镜看清物像后,在转换成高倍镜之前,应将观察的目标移到视野的正中央,否则会看不到物像,故C正确;‎ D、若视野中有一异物,移动装片和转动物镜后异物不动,说明异物不在装片和物镜上,则异物应位于目镜上,故D正确.‎ 故选:B.‎ ‎ ‎ ‎3.人体肌肉细胞的遗传物质含有的核糖的种类、碱基的种类、核苷酸的种类依次是(  )‎ A.1,4,4 B.2,5,8 C.1,4,5 D.1,5,8‎ ‎【考点】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分析】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DNA和RNA,DNA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碱基是A、T、G、C四种碱基,核苷酸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四种;RNA中的五碳糖是核糖,碱基是A、U、G、C四种,核苷酸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鸟嘌呤核糖核苷酸、胞嘧啶核糖核苷酸、尿嘧啶核糖核苷酸四种.‎ ‎【解答】解:人体肌肉细胞的遗传物质是DNA,因此含有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一种,碱基是A、T、G、四种C,核苷酸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四种.‎ 故选:A.‎ ‎ ‎ ‎4.某肽链由21个氨基酸组成,如果用肽酶把其分解成了1个二肽、3个三肽、2个五肽,则这些短肽的氨基总数的最小值、肽键总数、分解成这些小分子肽所需水分子总数依次是(  )‎ 氨基数 肽键数 需水数 A ‎6‎ ‎15‎ ‎5‎ B ‎6‎ ‎15‎ ‎15‎ C ‎21‎ ‎15‎ ‎15‎ D ‎21‎ ‎15‎ ‎5‎ A.A B.B C.C D.D ‎【考点】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 ‎【分析】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是指一个氨基酸的氨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反应形成1分子水,氨基酸残基由肽键连接形成肽链,一条肽链至少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解答】解:一条肽链至少有一个氨基,21肽被分解成了6条短肽,则这些短肽氨基总数的最小值为6;1个二肽有一个肽键,3个三肽有6个肽键,2个五肽有8个肽键,共15个肽键;1个21肽含有20个肽键,分解成6条短肽,断裂5个肽键,需水数5.‎ 故选:A.‎ ‎ ‎ ‎5.如图表示真核细胞中4种生物膜上发生的化学变化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细胞膜上有①‎ B.高尔基体膜结构上有②‎ C.叶绿体内膜上有③‎ D.线粒体内膜上有④‎ ‎【考点】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图是ATP的水解;②将葡萄糖聚合形成纤维素,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重要成分,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因此②是高尔基体;③膜上进行水的光解,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将氧气和氢结合生成水,场所在线粒体内膜上.‎ ‎【解答】解:A、①图是ATP的水解,释放能量,为细胞利用,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细胞膜上有此过程,A正确; ‎ B、②图是高尔基体膜,与细胞壁形成有关,负责纤维素的合成.被破坏后,细胞板无法形成,细胞不能分裂,B正确;‎ C、③图发生的是水的光解反应,场所是在叶绿体的基粒类囊体膜上,C错误;‎ D、④图发上的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发生在真核生物的线粒体内膜或原核生物的细胞质膜上,D正确.‎ 故选:C.‎ ‎ ‎ ‎6.如图为某高等植物叶肉细胞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5含有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酶等物质 B.结构1中产生的一分子CO2扩散出来进入2的基质中被利用,穿过生物膜的层数为4层 C.结构3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D.结构2与4中都含有叶绿素等色素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分析图解:图中1是线粒体、2是叶绿体、3是细胞核、4是液泡、5是细胞质基质.‎ ‎【解答】解:A、5是细胞质基质,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含有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酶等物质,A正确;‎ B、由于线粒体和叶绿体均具有双层膜,因此线粒体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叶绿体中利用需要穿过4层生物膜,B正确;‎ C、3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C正确;‎ D、2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而4液泡只含有花青素等,D错误.‎ 故选:D.‎ ‎ ‎ ‎7.如图为溶酶体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溶酶体膜属于生物膜系统 B.H+和水进入溶酶体的方式相同 C.溶酶体吞噬入侵细胞的病原体体现了膜的流动性 D.若溶酶体中水解酶进入细胞质基质,则其活性下降 ‎【考点】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分析】图示为溶酶体结构图,内含有多种水解酶;PH为5.0;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丙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解答】解:A、溶酶体是由单层膜构成的细胞器,属于生物膜系统,A正确;‎ B、H+进入溶酶体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而水进入溶酶体是自由扩散,B错误;‎ C、溶酶体吞噬入侵细胞的病原体过程属于胞吞,体现细胞膜具有流动性,C正确;‎ D、溶酶体内部水解酶的最适pH在5.0左右,而细胞质基质中的PH在7.0,所以酶的活性降低,D正确.‎ 故选:B.‎ ‎ ‎ ‎8.研究人员对4种不同生物的部分细胞(甲、乙、丙、丁)进行了分析、观察等实验,获得的结果如下表,则甲、乙、丙、丁4种细胞所代表的生物最可能是(  )‎ 核仁 叶绿素 叶绿体 线粒体 中心体 核糖体 纤维素酶 处理结果 甲 ‎﹣‎ ‎+‎ ‎﹣‎ ‎﹣‎ ‎﹣‎ ‎+‎ 无变化 乙 ‎+‎ ‎﹣‎ ‎﹣‎ ‎﹣‎ ‎+‎ ‎+‎ 无变化 丙 ‎+‎ ‎﹣‎ ‎﹣‎ ‎+‎ ‎﹣‎ ‎+‎ 外层结 构破坏 丁 ‎+‎ ‎+‎ ‎+‎ ‎+‎ ‎+‎ ‎+‎ 外层结 构破坏 注:表中“+”表示“有”,“﹣”表示“无”.‎ ‎①衣藻 ②硝化细菌 ③乳酸菌 ④蓝藻 ⑤蛔虫⑥水稻.‎ A.④①⑥② B.①⑤④⑥ C.①④⑤⑥ D.④⑤⑥①‎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和核仁;‎ 真核生物细胞壁的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利用纤维素酶可以水解细胞壁;‎ 中心体一般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 ‎【解答】解:分析表格可知,甲有叶绿素和核糖体,但没有核仁、叶绿体、线粒体等复杂结构,可推测很可能是蓝藻;‎ 乙有核仁、中心体和核糖体,但无叶绿体和线粒体,并且纤维素酶处理无变化,说明没有细胞壁,因此该细胞为只能进行无氧呼吸的动物,可能为蛔虫;‎ 丙有核仁、线粒体和核糖体,并且纤维素酶处理外层结构被破坏,因此属于植物细胞,但是没有叶绿体和中心体,因此该细胞可能是水稻中非叶肉细胞;‎ 丁有核仁、叶绿体、中心体和细胞壁,因此该细胞为低等植物细胞,可能为衣藻.‎ 故选:D.‎ ‎ ‎ ‎9.如图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经蛋白酶处理后呈环状 B.④在细胞周期中呈周期性变化 C.③对物质的运输具有选择性 D.②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考点】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据图分析,①是染色质(成分是DNA和蛋白质),②是核仁(与某些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③是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④是核膜(双层膜,上面有孔是蛋白质和RNA通过的地方).‎ ‎【解答】解:A、①染色质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经蛋白酶处理后蛋白质分解,剩下的DNA呈链状,A错误;‎ B、④核膜在细胞周期中呈周期性变化,B正确;‎ C、③核孔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对物质的运输具有选择性,C正确;‎ D、②核仁与某些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D正确.‎ 故选:A.‎ ‎ ‎ ‎10.在植物的无土栽培过程中,植物幼苗通过根细胞从完全营养液中吸收细胞所需的各种无机盐离子.已知细胞在有氧和无氧状态下都能进行呼吸释放能量,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当营养液O2浓度为零时,根细胞不能吸收无机盐离子 B.过一段时间,培养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均会降低 C.培养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变化量不同与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数量有关 D.根细胞从营养液中选择吸收无机盐离子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无关 ‎【考点】主动运输的原理和意义.‎ ‎【分析】细胞在有氧和无氧状态下都能进行呼吸释放能量,但有氧状态下释放的能量要较多;根细胞对各种离子的吸收是主动运输的过程,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和消耗能量.‎ ‎【解答】解:A、根细胞吸收各种无机盐离子的方式主要为主动运输,无氧条件下无机盐的吸收速率会下降,A错误;‎ B、由于植物需吸收水,当植物吸收水的百分率大于离子的百分率,则相应离子的浓度将上升,B错误;‎ C、根细胞对各种离子的吸收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C正确;‎ D、生物膜的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离不开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D错误.‎ 故选:C.‎ ‎ ‎ ‎11.如图所示图甲表示内质网结构放大图,图乙表示胰岛素的合成 和分泌过程,图丙表示胰岛素合成分泌过程中内质网、高尔基体及细胞膜膜面积的变化,结合图示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所示的内质网结构图,能够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 B.细胞内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都是通过图乙所示过程合成的 C.图乙中细胞结构①②④的膜之间存在直接联系 D.图丙中f代表高尔基体膜的变化 ‎【考点】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 图乙中①为内质网,②为高尔基体,③为囊泡,④为线粒体.‎ 图丙中d膜面积最终减少,应是内质网膜,e膜面积有所增加应是细胞膜,f膜面积最终几乎不变应是高尔基体膜.‎ ‎【解答】解:A、图甲所示的内质网结构图,为亚显微结构,需用电镜观察到,A错误;‎ B、细胞内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为胞內酶,不属于分泌蛋白,不是通过图乙所示过程合成的,B错误;‎ C、图乙中细胞结构②为高尔基体,与其它膜间存在间接联系,C错误;‎ D、据分析可知,图丙中f膜面积最终几乎不变,代表高尔基体膜的变化,D正确.‎ 故选:D.‎ ‎ ‎ ‎12.观察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中运输速率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曲线图,其中符合O2和K+进入细胞的图是(  )‎ A.②③⑤和①④⑥ B.①④⑥和②③⑤ C.①③⑤和②④⑥ D.②③⑥和①④⑤‎ ‎【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分析】据图分析:‎ ‎①图表示影响因素为浓度,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 ‎②表示影响因素为浓度和载体蛋白数量,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 ‎③说明该物质运输不消耗能量,运输方式为被动运输;‎ ‎④表示影响因素为能量和载体蛋白,该物质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或者胞吞、胞吐;‎ ‎⑤表示载体蛋白不影响该物质运输,其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或胞吞、胞吐;‎ ‎⑥说明该物质运输需要载体,方式可能为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 自由扩散可以用①、③、⑤表示,协助扩散用②、③、⑥表示,主动运输用②、④、⑥.‎ ‎【解答】解:1、水进出细胞方式为自由扩散当浓度增大时扩散速度也增大,无载体和能量没有关系,符合的有①、③、⑤.‎ ‎2、钾离子进入细胞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符合的有②、④、⑥.‎ 故选:C.‎ ‎ ‎ ‎13.如图所示U形管中间被一种能允许水分子通过而单糖、二糖不能透过的半透膜隔开,现在两侧分别加入0.1mol/L的蔗糖溶液和麦芽糖溶液,一段时间后左右两侧液面高度变化是怎样的?若向U形管左侧加入某种微量物质(不影响溶质浓度),左侧液面高度上升,那么加入的这种微量物质最可能是(  )‎ A.两侧液面高度不变;蔗糖酶 B.右侧液面高度下降;衣藻 C.右侧液面高度下降;胰岛素 D.两侧液面高度不变;蒸馏水 ‎【考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 ‎【分析】从图示信息可知,蔗糖和麦芽糖都是二糖,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两种溶液加入到被半透膜隔开的U型管中,一段时间后左右两侧液面高度相等.若向U型管左侧加入某种微量物质,必需使得左侧浓度上升,才能使得液面高度上升.‎ ‎【解答】解:从图示信息可知,蔗糖和麦芽糖都是二糖,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两种溶液加入到被半透膜隔开的U型管中,一段时间后左右两侧液面高度相等.若向U型管左侧加入某种微量物质,必需使得左侧浓度上升,才能使得液面高度上升.蔗糖酶会使左侧蔗糖水解,浓度升高,左侧液面上升;麦芽糖酶可以将麦芽糖水解成葡萄糖,使得右侧浓度上升,从而液面高度上升.‎ 故选:A.‎ ‎ ‎ ‎14.如图1表示酶促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图2中的实线表示温度为a时的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则当温度为2a时生成物量与时间关系对应的曲线是(  )‎ A.曲线1 B.曲线2 C.曲线3 D.曲线4‎ ‎【考点】酶的特性.‎ ‎【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 ‎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 ‎(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 ‎4、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在底物充足,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酶浓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但酶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解答】解:图2中的实线表示温度为a时的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由图1可知在温度为2a时酶的活性较在温度为a时高,其酶促反应速率会加快,所以能在更短的时间内达到图2中化学反应的平衡点,但是化学反应的平衡点不会改变,即当温度为2a时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与曲线2相一致.‎ 故选:B.‎ ‎ ‎ ‎15.下列关于生命科学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需要加热才能观察到颜色变化 B.用洋葱鳞叶表皮和动物膀胱作实验材料能成功完成质壁分离实验 C.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可以用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来确定 D.用纸层析法分离菠菜滤液中的色素时,橙黄色的色素带距离所画滤液细线最远 ‎【考点】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检测蛋白质的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是考查蛋白质鉴定、观察质壁分离实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以及色素的分离等相关知识,先阅读题干找出实验目的,根据实验目的对相关知识进行梳理,最后并问题提示结合基础知识进行回答.‎ ‎【解答】解:A、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不需要加热,溶液呈紫色,A错误;‎ B、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不能用作实验材料进行质壁分离实验,B错误;‎ C、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二氧化碳,所以不可以用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来确定酵母菌的呼吸方式,C错误;‎ D、用纸层析法分离菠菜滤液中的色素时,由于胡萝卜素的溶解度最大,所以扩散速度最快,因此,橙黄色的色素带距离所画滤液细线最远,D正确.‎ 故选:D.‎ ‎ ‎ ‎16.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如图表示该植物处于25℃环境中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坐标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当植物缺镁时,b点将向右移 B.将温度提高到30℃时,a点上移,b点右移,d点下移 C.b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细胞呼吸强度相等 D.a点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 ‎【考点】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分析】结合题意分析图解:图中a点只进行呼吸作用,b表示光合作用的光补偿点,此时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c点表示光合作用的二氧化碳饱和点.‎ 解答本题关键是利用题中所给条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因此由25℃升到30℃的条件下,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均改变,再由此判断两点移动方向.‎ ‎【解答】解:A、b点表示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当植物缺Mg时,光合速率降低,只有增大光照强度才能提高光合速率,才能等于呼吸速率,即植物缺Mg时,b点将向右移动,A正确;‎ B、根据题意可知:温度从25℃提高到30℃后,光合速率减慢,呼吸速率加快.图中a点代表呼吸速率,现呼吸速率加快,故a点上移;d点表示最大光合速率,现光合速率减慢,故d点上移,B错误;‎ C、b表示光合作用的光补偿点,此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C正确;‎ D、a点时为叶肉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D正确.‎ 故选:B.‎ ‎ ‎ ‎17.圈甲表示水稻的叶肉细胞在光照强度分别为a.b、c、d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产生总量的变化,图乙表示水稻叶肉细胞在相同条件下C0,吸收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照强度为a时,叶绿体中C3的含量是C5的两倍 B.图乙中限制g点CO2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 C.图甲中的b光照强度应小于图乙中f点对应的光照强度 D.适当提高CO2浓度后再测定,图乙中的f点将向右移动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据图分析:图甲中,a光照条件下,细胞释放二氧化碳,不产生氧气,此时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b光照条件下释放的二氧化碳与氧气的产生总量相等,说明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c、d过程细胞不再释放二氧化碳,说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 图乙是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e点无光照强度,此时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f点是光的补偿点,此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g点是光的饱和点,g点以后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不再是光照强度.‎ ‎【解答】解:A、图甲中,a光照条件下,细胞释放二氧化碳,不产生氧气,此时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能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 B、图乙中,g点是光的饱和点,g点以后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不再是光照强度,而是温度或二氧化碳浓度,B错误;‎ C、图甲中,b光照条件下释放的二氧化碳与氧气的产生总量相等,说明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图乙中,f点是光的补偿点,此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所以图甲b光照强度应小于图乙中f点对应的光照强度,C正确;‎ D、图乙中适当提高CO2浓度后,光合速率增加,光补偿点减小,f点将向左移动,D错误.‎ 故选:C.‎ ‎ ‎ ‎18.下列有关细胞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在动物有丝分裂的间期能观察到由星射线形成的纺锤体 ②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形成了细胞板 ③如果细胞中的染色体数:DNA数=1:2,它一定不是高度分化的细胞 ④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加倍和染色单体的形成发生在同一时期 ⑤蛙的红细胞进行无丝分裂时,DNA不需要进行复制,而是细胞从中部向内凹陷,直接缢裂成为两个子细胞.‎ A.①③④ B.②④ C.①⑤ D.②③‎ ‎【考点】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 ‎【分析】有丝分裂过程:‎ ‎(1)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动物细胞完成中心体的复制.‎ ‎(2)前期:染色质丝螺旋化形成染色体,核仁解体,核膜消失,细胞两极发出纺缍丝,形成纺缍体.(记忆口诀:膜仁消失显两体).‎ ‎(3)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两侧都有纺缍丝附着,并牵引染色体运动,使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这个时期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同时注意赤道板并不是一个具体结构,是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记忆口诀:形数清晰赤道齐).‎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分向两极的两套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完全相同.(记忆口诀:点裂数增均两极).‎ ‎(5)末期: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缍体消失,出现新的核膜和核仁,植物细胞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细胞壁,将一个细胞分成二个子细胞.(记忆口诀:两消两现重开始).‎ ‎【解答】解:①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是在前期形成的,①错误;‎ ‎②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在赤道板的位置形成了细胞板,②正确;‎ ‎③如果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之比是1:2,说明已经完成了DNA的复制,而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具有细胞分裂的能力,因此不会发生复制,③正确;‎ ‎④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加倍发生于后期着丝点的分裂,染色单体的形成发生在分裂间期,是由于DNA的复制,④错误;‎ ‎⑤蛙的红细胞进行无丝分裂时,DNA也需要进行复制,⑤错误.‎ 故选:D.‎ ‎ ‎ ‎19.如图为某二倍体细胞分裂的模式图,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A.在DE段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减半 B.图乙有8条染色体,0条染色单体 C.图乙细胞的下一时期,核膜、核仁重新出现 D.图乙细胞可能在图甲细胞的BC段发生了突变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 ‎【分析】分析甲图:AB段表示G1期;BC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CD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EF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 分析乙图:乙图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解答】解:A、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这会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A错误;‎ B、图乙有8个DNA分子、8条染色体,没有染色单体,B正确;‎ C、图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下一个时期是有丝分裂的末期,核膜、核仁重新出现,C正确;‎ D、图乙细胞中,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含有等位基因A和a,可能是分裂间期(图甲细胞的BC段)发生基因突变所致,D正确.‎ 故选:A.‎ ‎ ‎ ‎20.如图是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图象,对其描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丙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后期和中期 B.甲、乙、丙细胞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的比值都为1:2:2‎ C.甲细胞进行中心体复制,发出星射线,形成了纺锤体 D.该生物可能是低等植物细胞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分析】1、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 前期纺锤体形成的方式不同:动物细胞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植物细胞由细胞的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末期子细胞分裂方式不同:动物细胞由细胞膜向内凹陷缢裂形成两个子细胞,植物细胞在赤道板的位置形成细胞板,然后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然后形成两个子细胞.‎ ‎2、图中细胞具有中心体,并且没有细胞壁,应表示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甲细胞中染色体散乱的分布在纺锤体的中央,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乙细胞中发生着丝点的分裂,表示有丝分裂后期;丙细胞中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表示有丝分裂中期.‎ ‎【解答】解:A、甲细胞中染色体散乱的分布,乙细胞中发生着丝点的分裂,丙细胞中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它们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后期和中期,A正确;‎ B、甲、丙细胞的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量比都为1:2:2,而乙细胞中着丝点分裂,没有染色单体,B错误;‎ C、中心体复制发生在间期,而甲细胞从中心体周围发出星射线形成了纺锤体,处于有丝分裂前期,C错误;‎ D、由乙图细胞膜向内凹陷可判断该生物是动物,D错误.‎ 故选:A.‎ ‎ ‎ ‎21.在一个人为组成的高茎豌豆种群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是1:3,让全部高茎豌豆进行自交,则所有后代的表现型比为(  )‎ A.3:1 B.5:1 C.9:3:3:1 D.13:3‎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豌豆的高茎对矮茎是显性(用D、d表示),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高茎纯合子豌豆DD自交后代仍是DD,高茎杂合子豌豆Dd自交后代既有高茎豌豆(D_)又有矮茎豌豆(dd),即发生性状分离.‎ ‎【解答】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在一个人为组成的高茎豌豆种群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是1:3,则DD占,Dd占.让全部高茎豌豆进行自交,则所有后代的表现型比为高茎:矮茎=(+×):(×)=13:3.‎ 故选:D.‎ ‎ ‎ ‎22.某植物为XY型性别决定的雌雄异株植物,其叶形宽叶(B)对窄叶(b)是显性,B,b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研究发现,含Xb的花粉粒有50%会死亡,现选用杂合的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进行杂交获得F1,F1随机传粉获得F2,则F2中阔叶植株的比例为(  )‎ A. B. C. D.‎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本题中的难点是根据“含Xb的花粉粒有50%会死亡”判断父本产生的雄配子的种类和比例.‎ 根据题干提示“杂合的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进行杂交”写出亲本基因型,然后利用分离定律进行计算即可.‎ ‎【解答】解:根据题意可知,亲本为杂合的宽叶雌株(XBXb)与窄叶雄株(XbY)进行杂交,亲本中母本产生的配子有XB、Xb,而由于“含Xb的花粉粒有50%会死亡”,因此父本产生的配子有Xb、Y,因此获得F1的基因型有XBXb、XbXb、XBY、XbY.‎ F1随机传粉获得F2,即F1的亲本中母本为XBXb、XbXb,父本为XBY、XbY;母本产生的配子有XB、Xb,而由于“含Xb的花粉粒有50%会死亡”,因此父本产生的配子有XB、Xb、Y,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的后代中阔叶植株的比例=.‎ 故选:B.‎ ‎ ‎ ‎23.下列有关计算中,错误的是(  )‎ A.用32P标记的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3代,具有放射性的噬菌体占总数的 B.某DNA片段有300个碱基对,其中1条链上A+T比例为35%,则第3次复制该DNA片段时,需要780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C.细胞内全部DNA被32P标记后在不含32P的环境中进行连续有丝分裂,第2次分裂产生的每个子细胞染色体均有一半有标记 D.DNA双链被32P标记后,复制n次,子代DNA中有标记的占 ‎【考点】DNA分子的复制.‎ ‎【分析】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DNA复制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间期;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DNA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DNA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解答】解:A、用32P标记的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3代,产生8个噬菌体,由于DNA分子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所以具有放射性的噬菌体占总数为,A正确;‎ B、某DNA片段有3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上A+T比例为35%,则整个DNA分子中A+T的比例也为35%,进而可推知C=G=195,则第三次复制该DNA片段时,需要胞嘧啶脱氧核苷酸=195×4=780个,B正确;‎ C、细胞内全部DNA被32P标记后在不含32P的环境中进行连续有丝分裂,第一次分裂形成的两个细胞中染色体均被标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由于分开的子染色体随机移向两极,所以形成的四个细胞中被标记的染色体不能确定,C错误;‎ D、DNA双链被32P标记后,不管复制多少次,都只有2个DNA带有标记,所以复制n次,子代DNA中有标记的占,D正确.‎ 故选:C.‎ ‎ ‎ ‎24.果蝇(2N=8)体内的A/a与B/b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基因型为AaBb的果蝇体内的某细胞正在发生细胞分裂(无染色体变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含有4条染色体的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 B.基因组成为AAaaBBbb的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为8或16条 C.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组成为AaBB的细胞一定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D.分裂过程中基因组成为AABB的细胞形成的子细胞都是生殖细胞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分析】有丝分裂过程:‎ ‎(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解答】解:A、含有4条染色体的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所以不存在同源染色体,但存在姐妹染色单体,A错误;‎ B、基因组成为AAaaBBbb的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为8(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或16条(有丝分裂后期),B正确;‎ C、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组成为AaBB的细胞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也可能是交叉互换的结果,C错误;‎ D、分裂过程中基因组成为AABB的细胞形成的子细胞可能是生殖细胞,也可能是极体,D错误.‎ 故选:B.‎ ‎ ‎ ‎25.如图所示是一对近亲结婚的青年夫妇的遗传分析图,其中白化病由基因a控制,色盲由基因b控制(图中与本题无关的染色体省略),据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E细胞和F细胞的DNA数目都是23条,含有1个染色体组 B.从理论分析,图中H为男性的概率是50%‎ C.该对夫妇所生子女中,患病概率为 D.H个体和G个体的性别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根据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分析题图,左图表示精原细胞(AaXBY)形成精子的过程,右图中表示卵原细胞(AaXBXb)形成卵细胞的过程.又因为图中H是白化病色盲,所以H的基因型是aaXbY,则卵细胞F的基因型是aXb,进一步判断E的基因型,最后可以得到G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解答】解:A、由题意分析已知左图表示精原细胞(AaXBY)形成精子的过程,右图中表示卵原细胞(AaXBXb)形成卵细胞的过程,且H是一个白化病色盲患者,所以图中E细胞和F细胞分别表示精子和卵细胞,它们的染色体数目都是23条,只含有1个染色体组,但是细胞的细胞质的线粒体也有少量的DNA,所以E细胞和F细胞中DNA数目大于23条,A错误;‎ B、已知亲本的基因型是AaXBY和AaXBXb,而H是一个白化病色盲患者,所以图中H为男性,基因型为aaXbY,B错误;‎ C、已知父本和母本的基因型分别是AaXBY和AaXBXb,则后代患白化病的概率是,患色盲的概率也是,所以后代完全正常的概率是(1﹣)×(1﹣)=,后代患病的概率为1﹣=,C正确;‎ 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H是一个患两种病的男性,则形成H个体的精子含有的性染色体是Y,所以左图中E的性染色体为X,因此G的性别是女性,与H个体的性别不相同,D错误.‎ 故选:C.‎ ‎ ‎ ‎26.两个直毛长翅的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如表.设控制毛的形态的基因为A、a,控制翅长基因为B、b.亲本的基因型是(  )‎ 表现型 直毛长翅 分叉毛长翅 直毛残翅 分叉毛残翅 雌蝇 ‎6‎ ‎0‎ ‎2‎ ‎0‎ 雄蝇 ‎3‎ ‎3‎ ‎1‎ ‎1‎ A.AaXBXb、AaXBY B.BbXAXa、BbXAY C.AaBb、AaBb D.AABb、AaBB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伴性遗传.‎ ‎【分析】分析表格:雌性中长翅:残翅=3:1,直毛:分叉毛=1:0;‎ 雄性中:长翅:残翅=3:1,直毛:分叉毛=1:1.‎ ‎【解答】解:由分析可知,果蝇翅型的遗传表现在后代雌雄个体中无差异,说明为常染色体遗传,且亲本为杂合子,而毛型遗传表现在后代出现与相别相关联的现象,说明为伴性遗传,故亲本的基因型为BbXAXa、BbXAY.‎ 故选:B.‎ ‎ ‎ ‎27.某植物体基因型为AaBb,图一表示某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和RNA的变化,图二为其正常分裂过程所处的状态示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一中选择的材料可以是洋葱根尖根毛区细胞,图中abc表示分裂间期,de表示分裂期 B.图一d、e阶段仍然有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C.图二中基因位点1、2、3、4可能分别是A、b、a、b D.图二对应的时期是图一的d时期,该状态下的细胞不发生ATP的水解 ‎【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分析图一:a表示G1期,b表示S期,c表示G2期,d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e表示有丝分裂末期.‎ 分析图二:图二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解答】解:A、洋葱根尖根毛区细胞是成熟细胞,不进行分裂,没有细胞周期,A错误;‎ B、图一表示d、e阶段细胞质中mRNA明显减少,最可能的原因是分裂期细胞核中DNA存在于高度螺旋化的染色体中不能解旋、转录形成mRNA,但是仍然有部分核糖体合成蛋白质,B正确;‎ C、该植物体基因型为AaBb,图二中2和3是同源染色体,其相同位置上的基因应为等位基因,因此图二中基因位点1、2、3、4可能分别是A、b、B、b,C错误;‎ D、图二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对应于图一的d时期,此时细胞中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且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均匀地移向两极,该过程需要ATP水解供能,D错误.‎ 故选:B.‎ ‎ ‎ ‎28.蜜蜂中工蜂和蜂王是二倍体,体细胞含有32条染色体(2n=32),雄蜂是单倍体,体细胞含有16条染色体(n=16),雄蜂可通过一种特殊的减数分裂方式形成精子,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蜜蜂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16条同源染色体 B.蜜蜂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C.在精子形成过程中,细胞含有的染色体始终为16条 D.若不考虑突变,一只雄蜂只能产生一种类型的精子 ‎【考点】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分析】由题意和题图可知,雄蜂精子的形成过程是:精原细胞经过染色体复制形成初级精母细胞,此时一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染色单体、2个DNA分子,减数第一次分裂时,16条染色体移向细胞的同一极,进入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内,该次级精母细胞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一个精子细胞,另一个细胞退化消失;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没有染色体,退化消失.‎ ‎【解答】解:A、一个染色体组是由非同源染色体组成的,不存在同源染色体,A错误;‎ B、蜜蜂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B错误;‎ C、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暂时加倍,染色体数目是32,C错误;‎ D、由题图可知,雄蜂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只产生一个精子,因此如果没有基因突变,雄蜂产生的精子相同,D正确.‎ 故选:D.‎ ‎ ‎ ‎29.如图某同学总结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联系图,有些联系是错误的,其中全为错误联系的选项是(  )‎ A.①⑤⑧ B.①③④ C.⑦⑧ D.⑤⑧‎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受精作用.‎ ‎【分析】有丝分裂过程:‎ ‎(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体进行自交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彼此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解答】解:①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①正确;‎ ‎②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②正确;‎ ‎③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③正确;‎ ‎④在受精作用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中的染色体组合在一起,使同源染色体汇合,④正确;‎ ‎⑤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发生等位基因分离,⑤错误;‎ ‎⑥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分离,⑥正确;‎ ‎⑦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⑦正确;‎ ‎⑧受精作用过程中,不同精子和卵细胞随机组合,但不再发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⑧错误;‎ 故选:D.‎ ‎ ‎ ‎30.自然界中蝴蝶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有一种极为罕见的阴阳蝶,是具有一半雄性一半雌性特征的嵌合体.如图是其成因遗传解释示意图,则阴阳蝶的出现是早期胚胎细胞发生了(  )‎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结构变异 D.染色体数目变异 ‎【考点】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分析】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蝴蝶的性别是由染色体决定的,为ZW型,其中ZZ表示雄性,ZW表示雌性.‎ ‎【解答】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阴阳蝶的形成是由于W染色体的丢失造成的,属于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故选:D.‎ ‎ ‎ ‎31.如图1为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DNA含量变化的曲线图,图2表示是某二倍体雄性动物的一个细胞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2中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处于曲线图的c﹣d段时期 B.该细胞的每个染色体组中有3条染色体,包含了该生物基因组中全部DNA序列 C.若染色体②上有基因B,⑤的相同位点上有基因b,说明细胞在b﹣c段时期内发生了交叉互换 D.处于曲线图的c﹣d段的一个细胞内有0或1或2条Y染色体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中,ab表示DNA分子复制,bc表示减数率一次分裂,cde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图2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分析题图,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解答】解:A、图2中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质均等分裂,又图2表示是某二倍体雄性动物的一个细胞示意图,所以只能是次级精母细胞,处于曲线图的c﹣d段时期,A错误;‎ B、该细胞的每个染色体组中有3条形态各异的染色体,但二倍体雄性动物的性染色体是X与Y,所以每个染色体组中的3条染色体没有包含该生物基因组中全部DNA序列,B错误;‎ C、若染色体②上有基因B,⑤的相同位点上有基因b,说明细胞在b﹣c段时期内发生了交叉互换,也可以是a﹣b段DNA复制发生基因突变,C错误;‎ D、曲线图的c﹣d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中期和后期,所以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可能含有0条或1条Y染色体,后期着丝点分裂后,次级精母细胞中可能含有0条或2条Y染色体,D正确.‎ 故选:D.‎ ‎ ‎ ‎32.如图为DNA分子的结构示意图,对该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②和③相间排列,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B.①②③构成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C.④所指碱基对占的比例越大,DNA分子越稳定 D.DNA分子一条链上相邻的两个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相连 ‎【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分析】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图中①是磷酸基团、②是脱氧核糖、③是含氮碱基、④是氢键、⑤是腺嘌呤、⑥是鸟嘌呤、⑦是胞嘧啶、⑧是胸腺嘧啶、⑨是磷酸基团.‎ ‎【解答】解:A、②和①相间排列,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A错误;‎ B、②③⑨构成胞嘧啶脱氧核苷酸,B错误;‎ C、碱基对C﹣G之间有3个氢键,C﹣G比例越大,DNA分子越稳定,C错误;‎ D、看图可知,DNA分子一条链上相邻的两个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相连,D正确.‎ 故选:D.‎ ‎ ‎ ‎33.下列关于细胞中DNA结构与复制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DNA复制过程为边解旋边复制 B.DNA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 C.DNA单链上相邻的碱基以氢键连接 D.碱基与脱氧核糖相连接 ‎【考点】DNA分子的复制;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分析】1、DNA的双螺旋结构:‎ ‎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 ‎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测.‎ ‎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DNA分子复制的特点: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 ‎3、DNA精确复制的保障条件:‎ ‎(1)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 ‎(2)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精确地进行.‎ ‎【解答】解:A、DNA复制的特点是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A正确;‎ B、DNA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B正确;‎ C、DNA单链上相邻的碱基以﹣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C错误;‎ D、碱基与脱氧核糖相连接,D正确.‎ 故选:C.‎ ‎ ‎ ‎34.一个含有m个碱基的双链DNA分子中,有腺嘌呤n个,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脱氧核糖和磷酸基因交替排列构成了该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B.在第4次复制时需要4(m﹣2n)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作为原料 C.在该DNA分子中,碱基之间的氢键数为 D.在该DNA分子中,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接着一个磷酸基团和1个含N碱基 ‎【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分析】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 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且A和T之间有两个氢键,C和G之间有3个氢键).据此答题.‎ ‎【解答】解:A、脱氧核糖和磷酸基因交替排列构成了该DNA分子的基本骨架,A正确;‎ B、在第n次复制时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目为2n﹣1(﹣n)个,因此在第4次复制时需要4(m﹣2n)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作为原料4(m﹣2n),B正确;‎ C、在该DNA分子中,由于A和T之间有2个氢键,C和G之间有3个氢键,碱基之间的氢键数=2n+3(﹣n)=,C正确;‎ D、在该DNA分子中,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接着两个磷酸基团和1个含N碱基,D错误.‎ 故选:D.‎ ‎ ‎ ‎35.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若被14C标记的噬菌体与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混合培养,经过适宜时间保温后,用搅拌器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沉淀物和子代噬菌体的放射性,正确结果是(  )‎ A.上清液和沉淀物放射性均较低、子代噬菌体都检测到14C B.上清液和沉淀物放射性均很高、子代噬菌体部分检测到14C C.上清液放射性很高、子代噬菌体未检测到14C D.沉淀物放射性很高、子代噬菌体都检测到14C ‎【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分析】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 ‎2、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解答】解:A、14C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并随着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并离心到上清液中,因此上清液和沉淀物放射性均很高;噬菌体的DNA进入细菌后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的合成,而合成子代噬菌体的原料等都是由细菌提供的,因此子代噬菌体的DNA中含有少量放射性,而蛋白质外壳都没有放射性.‎ 故选:B.‎ ‎ ‎ ‎36.某生物体内的嘌呤碱基占总数的44%,嘧啶碱基占总数的56%,问该生物不可能是(  )‎ A.烟草花叶病毒 B.HIV病毒 C.T2噬菌体 D.果蝇 ‎【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分析】DNA与RNA的判定方法:‎ ‎(1)若核酸分子中有脱氧核糖,一定为DNA;有核糖一定为RNA.‎ ‎(2)若含“T”,一定为DNA或其单位;若含“U”,一定为RNA或其单位.因而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T”或“U”可探知DNA或RNA,若细胞中大量利用“T”,可认为进行DNA的复制;若大量利用“U”,可认为进行RNA的合成.‎ ‎(3)但T不等于A或嘌呤不等于嘧啶,则为单链DNA,因双链DNA分子中A=T、G=C、嘌呤(A+G)=嘧啶(C+T).‎ ‎(4)若嘌呤不等于嘧啶,则肯定不是双链DNA(可能为单链DNA,也可能为RNA)‎ ‎【解答】解:A、烟草花叶病毒属于RNA病毒,只含有RNA一种核酸,因此其所含嘌呤总数与嘧啶总数不一定相同,A正确;‎ B、HIV属于RNA病毒,只含有RNA一种核酸,因此其所含嘌呤总数与嘧啶总数不一定相同,B正确;‎ C、T2噬菌体属于DNA病毒,只含有DNA一种核酸,其所含嘌呤总数应与嘧啶总数相等,这与题干信息不符,C错误; ‎ D、果蝇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因此其所含嘌呤总数与嘧啶总数不一定相同,D正确.‎ 故选:C.‎ ‎ ‎ ‎37.如图中①和②表示蓝藻细胞内进行的生理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过程的模板是b链,场所是细胞核 B.②过程的直接模板是c链,场所是核糖体 C.①②过程可以同时进行,所需能量由线粒体提供 D.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4个,酪氨酸的密码子是AUG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分析题图:图中①表示转录过程;②表示翻译过程;ab为DNA分子的两条链,其中b为模板链;c为转录形成的mRNA,其上的密码子可与tRNA上的反密码子互补配对.‎ ‎【解答】解:A、①是转录过程,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该过程的模板是b链,蓝藻是原核细胞,其细胞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因此图示过程发生在细胞质中,A错误;‎ B、②是翻译过程,该过程的直接模板是c链(mRNA),场所是核糖体,B正确;‎ C、蓝藻是原核生物,可同时进行转录和翻译这两个过程,但蓝藻没有线粒体,其所需的能量由细胞质提供,C错误;‎ D、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还有3种是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酪氨酸的密码子是UAC,D错误.‎ 故选:B.‎ ‎ ‎ ‎38.关于图示的生理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图所示的转录和翻译过程是同时进行的,发生在原核细胞中 B.mRNA上所含有的密码子不一定都能在tRNA上找到相对应的反密码子 C.该图表示的是复制、转录和翻译,不需要解旋酶,需要RNA聚合酶等 D.图中过程涉及三种RNA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通过转录和翻译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图中转录和翻译过程可同时进行,发生在原核细胞中.‎ ‎【解答】解:A、该图所示的转录和翻译过程是同时进行的,由于真核细胞中具有核膜的阻隔,因此该过程发生在原核细胞中,A正确;‎ B、mRNA上所含有的密码子不一定都能在tRNA上找到相对应的反密码子,如三个终止密码子,B正确;‎ C、该图表示转录和翻译,不需要解旋酶,需要RNA聚合酶等,没有涉及复制,C错误;‎ D、图中过程涉及三种RNA,即mRNA、tRNA、rRNA,D正确.‎ 故选:C.‎ ‎ ‎ ‎39.如图是玉米细胞内某基因控制合成的mRNA示意图,已知AUG为起始密码子,UAA为终止密码子,该mRNA控制合成的多肽链为“…甲硫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丙氨酸﹣亮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半胱氨酸…”.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密码子是D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 B.合成上述多肽链时,转运亮氨酸的tRNA至少有3种 C.mRNA一个碱基(箭头处)缺失,缺失后的mRNA翻译出的第5个氨基酸是半胱氨酸 D.若该基因中编码半胱氨酸的ACG突变成ACT,翻译就此终止,说明ACT是终止密码子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据图分析,碱基中含有U,则为mRNA示意图,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密码子是mRNA上编码一个氨基酸的相邻的三个碱基,其中AUG为起始密码子,则图中开始2个碱基﹣GC﹣不决定氨基酸,其中决定的亮氨酸有3个,但对应密码子有:CUA、UUG,只有2种.mRNA上密码子和tRNA上反密码子进行配对,则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的种类等于tRNA的种类.‎ ‎【解答】解:A、密码子是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A错误.‎ B、根据题图结合题意可知,图中亮氨酸的密码子有:CUA、UUG,所以合成上述多肽链时,转运亮氨酸的tRNA至少有2种,B错误.‎ C、在转录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导致该mRNA中的一个碱基(箭头处)缺失,则碱基缺失后的mRNA控制合成的多肽链的第5个密码子由UUG变成UGC,所以第五个氨基酸由亮氨酸变为半胱氨酸,C正确.‎ D、密码子是mRNA上编码一个氨基酸的相邻的三个碱基,所以密码子中不可能出现碱基“T”,D错误.‎ 故选:C.‎ ‎ ‎ ‎40.图①~③分别表示人体细胞中发生的3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下列不正确的是(  )‎ A.过程①表示的是DNA复制过程,从图可知,从复制起点进行双向反向复制 B.过程②表示转录过程,对于某个基因来说,用来翻译的mRNA可以两条链中的任一条为模板进行转录形成 C.③过程表示翻译过程,翻译的方向是核糖体从mRNA上的左向右侧移动进行 D.在线粒体中可进行①~③全过程,且②和③可同时进行 ‎【考点】DNA分子的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分析图解:图①中以DNA分子的两条链作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该过程表示DNA分子的复制;‎ 图②中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表示转录;‎ 图③过程表示发生在核糖体上的翻译过程.‎ ‎【解答】解:A、图①中以DNA分子的两条链作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该过程表示DNA分子的复制,从图可知,从复制起点进行双向反向复制,一条是按顺序复制,一条分段复制,A正确;‎ B、过程②表示表示转录过程,对于某个基因来说,用来翻译的mRNA只能是两条链中的特定的一条为模板进行转录形成,B错误;‎ C、过程③表示翻译过程,根据多肽链的长短可判断核糖体在mRNA上由左向右移动,C正确;‎ D、线粒体含有少量DNA,可以进行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且转录和翻译可同时进行,D正确.‎ 故选:B.‎ ‎ ‎ ‎41.普通果蝇的第3号染色体上的三个基因,按猩红眼﹣﹣桃色眼﹣﹣三角翅脉的顺序排列(St﹣P﹣DI);同时,这三个基因在另一种果蝇中的顺序是St﹣DI﹣P,我们把这种染色体结构变异方式称为倒位.仅仅这一倒位的差异,便构成了两个物种之间的差别.据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倒位和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分别属于不同的变异类型 B.倒位后的染色体与其同源染色体部分区域仍可以发生联会 C.自然情况下,这两种果蝇之间不能产生可育子代 D.由于倒位没有改变基因的种类,所以发生倒位的果蝇的性状不变 ‎【考点】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分析】倒位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属于染色体的结构变异,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倒位后的染色体与其同源染色体也可能发生联会;两种果蝇属于两个物种,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因此两种果蝇之间不能产生可育子代;倒位虽然没有改变基因的种类,但也可导致果蝇性状改变.‎ ‎【解答】解:A、倒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而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A正确;‎ B、倒位后的染色体与其同源染色体部分区段仍能发生联会,B正确;‎ C、两种果蝇属于两个物种,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因此两种果蝇之间不能产生可育子代,C正确;‎ D、倒位使得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可能会导致果蝇性状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D.‎ ‎ ‎ ‎42.如图为真核细胞中合成蛋白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为mRNA,b、c、d、e可为多肽 B.最终合成的b、c、d、e在结构上各不相同 C.合成a的场所主要在细胞核 D.该图表明少量的mRNA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一个mRNA分子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进行翻译过程,其中a是mRNA、f表示4个核糖体、b、c、d和e表示4条多肽链.这样可以加快翻译的速度,能在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蛋白质.‎ ‎【解答】解:A、a是mRNA分子,b、c、d、e是正在合成的多肽,A正确;‎ B、最终合成的b、c、d、e4条肽链氨基酸排列顺序相同,因为控制合成这4条多肽链的模板相同,B错误;‎ C、a是mRNA分子,是经过转录过程合成的,而转录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C正确;‎ D、一个mRNA分子同时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进行翻译,这样能加快翻译的速度,表明生物体内少量的mRNA可迅速合成大量蛋白质,D正确.‎ 故选:B.‎ ‎ ‎ ‎43.如图为某二倍体动物体内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叫精细胞或第二极体 B.甲、乙两细胞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C.甲细胞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 D.乙细胞的下一时期有染色体8条,核DNA8个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所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分析题图,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解答】解:A、甲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细胞质均等分裂,所以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叫精细胞或第二极体,A正确;‎ B、甲、乙两细胞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4条染色体,B正确;‎ C、甲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含4条染色体,C错误;‎ D、乙细胞的下一时期着丝点分裂,所以有染色体8条,核DNA8个,D正确.‎ 故选:C.‎ ‎ ‎ ‎44.基因型为AaBb的生物,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进行减数分裂时,形成了Aab的精子,产生此种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基因突变的结果 B.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交叉互换的结果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的结果 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未分裂的结果 ‎【考点】减数第一、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分析】题中已知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由于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因此正常情况下应产生AB、Ab、aB、ab四种精子,即等位基因分裂,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而Aab的精子中的A和a基因属于一对等位基因,该对基因未分离.‎ ‎【解答】解:Aa属于等位基因,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而Aab的精子中等位基因未分离,最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的结果.‎ 故选:C.‎ ‎ ‎ ‎45.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增加某一片段可提高基因表达水平,是有利变异 B.染色体缺失有利于隐性基因表达,可提高个体的生存能力 C.染色体易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影响 D.通过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可克服远缘杂交不育,培育出作物新类型 ‎【考点】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分析】1、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指细胞内一个或几个染色体发生片段的缺失、增添、倒位或易位等改变,从而导致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2、秋水仙素的作用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得染色体数目加倍.‎ ‎【解答】解:A、染色体变异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包括有利和不利变异,故A选项错误;‎ B、染色体缺失也有可能导致隐性基因丢失,这时便不利隐性基因的表达,故B选项错误;‎ C、染色体易位不改变基因的数量,但易位使得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可能导致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故C选项错误;‎ D、经秋水仙素等诱导成可育的多倍体,从而培育出生物新品种类型,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 ‎ ‎46.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因素可诱导某基因朝某一方向突变 B.基因突变后遗传信息一定改变,但生物的性状不一定改变 C.自然界中所有等位基因产生的根本来源都是基因重组 D.基因突变产生的性状往往对个体的生存是不利的,所以会阻止生物的进化 ‎【考点】基因突变的特征.‎ ‎【分析】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低频性、普遍性、少利多害性、随机性、不定向性.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解答】解:A、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环境因素可进行定向选择,A错误;‎ B、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而生物的性状不一定改变,B正确;‎ C、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C错误;‎ D、生物与环境的适应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当发生基因突变后,出现新的生物体性状往往与环境是不相适应的,突变对生物的生存往往是有害的,但是有的基因突变对生物的生存是有利的,D错误.‎ 故选:B.‎ ‎ ‎ ‎47.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因基因重组而导致子代性状分离 B.基因A因替换、增添或缺失部分碱基而形成它的等位基因a属于基因重组 C.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可能导致基因重组 D.造成同卵双生姐妹间性状上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基因重组 ‎【考点】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分析】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包括两种类型:(1)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2)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进行交叉互换不属于基因重组,属于染色体变异(易位);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相同片段的交换导致基因重组.‎ ‎【解答】解:A、一对等位基因Aa遗传,只会发生基因的分离,不会发生基因的重组,基因重组发生在两对及两对以上基因的遗传,A错误;‎ B、基因A因替换、增添或缺失部分碱基而形成它的等位基因a属于基因突变,B错误;‎ C、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C正确;‎ D、同卵双生兄弟间的基因型应该相同,所以他们之间性状的差异不是基因重组导致的,可能是突变或环境因素导致的,D错误.‎ 故选:C.‎ ‎ ‎ ‎48.下列有关可遗传变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它能定向形成新的等位基因 B.四分体时期,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可导致基因重组现象的发生 C.某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中,若干碱基对的缺失属于染色体变异 D.基因突变一定是可遗传变异,但不一定会遗传给后代 ‎【考点】基因突变的特征;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分析】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没有遗传物质的发生改变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它们均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其中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主要来源.‎ ‎【解答】解:A、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其特点具有不定向性,A错误;‎ B、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可导致基因重组现象的发生,B错误;‎ C、某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中,若干碱基对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C错误;‎ D、基因突变一定是可遗传变异,但不一定会遗传给后代,D正确.‎ 故选:D.‎ ‎ ‎ ‎49.对某先天性无汗症患者的家族进行遗传学调查后,得到了整个家族的遗传系谱图(见图).据此做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此家族中最初的致病基因来自Ⅰ﹣2的基因突变 B.对这一家族的调查可知该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 C.此病最可能是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 D.Ⅲ﹣1、Ⅲ﹣2生育一表现正常的男孩的概率是 ‎【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从患者的家族系谱图分析,表现为遗传病在家族内的传递具有交叉遗传和发病率男性远大于女性的特点,据此判断该遗传最可能是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致病控制的,也不能完全排除常染色体上隐性致病基因控制的可能性.‎ ‎【解答】解:A、根据系谱图信息,家族内最早带有致病基因的个体是I﹣1,所以据常理推断他是最初致病基因的来源,A错误;‎ B、在发病率的调查中,要遵循随机性的原则,如果只是在患者家族内展开调查就违背了这个原则,所得的结果也要比实际人群的发病率大得多,B错误;‎ C、此病为隐性遗传病,男性患病人数多于女性,其最有可能为伴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C正确;‎ D、如果是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导致的疾病,Ⅲ﹣1(XAY)、Ⅲ﹣2(XAXa)生育一表现正常的男孩的概率是;如果是常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导致的疾病,Ⅲ﹣1和Ⅲ﹣2都是杂合子,它们生育一表现正常的男孩的概率=,D错误.‎ 故选:C.‎ ‎ ‎ ‎50.如图是一个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甲病基因以A或a表示,乙病基因以B或b表示,两对基因自由组合.I3和I4不携带乙病基因.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病属于显性遗传,乙病属于隐性遗传,两者均为常染色体遗传 B.I1和I2表现正常,但Ⅱ7患乙病是由于等位基因分离的原因 C.可以推测出Ⅲ13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 D.Ⅲ12和Ⅲ13结婚,子女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是 ‎【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分析遗传系谱图:‎ ‎(1)Ⅰ1和Ⅰ2不患乙病,生有患病的女儿Ⅱ7,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Ⅰ3和Ⅰ4患甲病,生有不患病的女Ⅱ10,说明甲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据此作答.‎ ‎【解答】解:A、根据图形分析已知甲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 B、Ⅰ1和Ⅰ2表现正常,但生出患有乙的Ⅱ7,这是因为他们的基因型都是Bb,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B、b)分离的结果,B正确;‎ CD、③Ⅰ3和Ⅰ4不携带有乙基因,所以Ⅱ9也不携带该致病基因(为A_BB),且Ⅱ8没有甲病,其父母为Bb,所以Ⅱ8基因型为aaBb(),所以Ⅲ13(有甲病)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Ⅲ12没有甲病和乙病,其父母正常,妹妹有乙病,所以Ⅲ12基因型为aaBb(),Ⅲ12和Ⅲ13结婚,生出既患甲病又患GSDⅠa子女的概率是××=,C错误、D正确.‎ 故选:C.‎ ‎ ‎ 二.填空题(共3小题,除标注外,每空2分)‎ ‎51.为了解培养条件对试管苗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影响,以期对生产起指导作用.科研人员从红地球葡萄试管苗顶部向下依次剪取带叶茎段,分别采用不同光照强度(容器内温度为25℃)和不同温度(光照强度为120klx)进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图1表明,随着光照强度增强,叶片净光合速率增加,这是由于光照增强,光反应产生的 [H]、ATP 增多,直接导致暗反应中 C3还原 (过程)加快,CO2利用加快.‎ ‎(2)由图2可知,葡萄试管苗生长较为适宜的温度为 25℃ ,各部位叶片相比,对高温耐受性较差的是 上位叶 .‎ ‎(3)当光照强度从160klx增加至200klx,限制上位叶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CO2浓度 .‎ ‎【考点】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分析】据图分析:图1表示不同光照强度对不同部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图2表示不同温度对不同部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的影响.据此分析作答.‎ ‎【解答】解:(1)由于光照增强,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增多,其参与暗反应并直接导致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加快,CO2利用加快,最终使得叶片净光合速率增加.‎ ‎(2)据图2分析,葡萄试管苗的净光合速率在温度为25℃最大,为最适宜的生长温度,该温度下,各部位叶片相比,上位叶的活性速率最大,对高温耐受性较差.‎ ‎(3)上位叶在光照强度为从160μmol•m﹣2•s﹣1已经达到光饱和点,所以当光照强度从160μmol•m﹣2•s﹣1增加至200μmol•m﹣2•s﹣1,限制叶片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二氧化碳浓度.‎ 故答案为:‎ ‎(1)[H]、ATP C3还原 ‎ ‎(2)25℃上位叶 ‎ ‎(3)CO2浓度 ‎ ‎ ‎52.果蝇(2N=8)眼色的红眼与白眼由等位基因R、r控制,翅型的长翅与残翅由等位基因A、a控制,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研究者通过杂交实验来研究遗传规律,结果如表.回答下列问题:‎ 杂交组合 亲本 F1‎ 雌雄 个体 随机 交配 F2‎ 杂交组合一 红眼残翅(♀)×白眼长翅(♂)‎ 全部为红眼长翅 结果甲 杂交组合二 白眼长翅(♀)×红眼残翅(♂)‎ 雄性白眼长翅 雌性红眼长翅 结果乙 ‎(1)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的前提是两对等位基因位于 两对非同源染色体 ,根据杂交实验可以确定眼色中显性性状为 红色 ,等位基因A、a位于 常 染色体上.‎ ‎(2)若只考虑翅型,则结果甲中长翅的概率为  ,对这些长翅进行测交,子代中长翅:残翅= 2:1 .‎ ‎(3)结果甲和结果乙的表现型中 甲 (填“甲”、“乙”、“甲和乙”、“都不”)会出现雌雄差异.‎ ‎(4)若杂交组合二的F1出现了一只性染色体为XXY的红眼长翅雌果蝇,则形成该个体的配子基因型分别是 aXRY 和 AXr .‎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伴性遗传.‎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果蝇眼色的红眼与白眼由等位基因R、r控制,翅型的长翅与残翅由等位基因A、a控制,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红眼残翅(♀)×白眼长翅(♂)杂交,后代全部为红眼长翅,说明红眼、长翅都是显性性状.‎ ‎【解答】解:(1)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的前提是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根据杂交实验可以确定眼色中显性性状为红色,等位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 ‎(2)若只考虑翅型,杂交组合一的F1全部为长翅,基因型为Aa,则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后,结果甲中长翅的概率为.由于这些长翅中AA:Aa=1:2,所以对这些长翅进行测交,子代中长翅:残翅=(+×):(×)=2:1.‎ ‎(3)结果甲和结果乙的表现型中,甲会出现雌雄差异,即雌性都是红眼,雄性有红眼有白眼.‎ ‎(4)若杂交组合二的F1出现了一只性染色体为XXY的红眼长翅雌果蝇(A﹣XRX﹣Y),由于亲本是白眼长翅(♀)×红眼残翅(♂),则形成该个体的配子基因型分别是aXRY和AXr.‎ 故答案为:‎ ‎(1)两对非同源染色体 红色 常 ‎(2) 2:1‎ ‎(3)甲 ‎(4)aXRY AXr ‎ ‎ ‎53.野生型果蝇的眼形是圆眼,某遗传学家在研究中偶然发现一只棒眼雄果蝇,他想探究果蝇眼形的遗传特点,便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亲代果蝇均系纯合子).雄果蝇的染色体组成图及性染色体分区段如图乙所示.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若F2中圆眼:棒眼=3:1,则该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圆 是显性性状.若F2中圆跟:棒眼=27:37,则该对性状受 3 对等位基因控制.‎ ‎(2)若该对性状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与果蝇眼形相关的基因型有 3 种;若这对基因位于性染色体(X、Y染色体上的I区段),则与果蝇眼形相关的基因型有 7 种.‎ ‎(3)若F2中圆眼:棒眼=3:1,且仅雄果蝇中有棒眼,则控制圆眼、棒眼的等位基位于性染色体上,可能位于乙图中X、Y染色体的 Ⅰ或Ⅱ 区段.‎ ‎(4‎ ‎)若已经研究清楚,该对性状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圆眼纯合果蝇与棒眼果蝇杂交,在后代群体中出现了一只棒眼果蝇.出现该棒眼果蝇的原因可能是亲本果蝇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片段缺失,为了探究其原因,现有人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步骤,请您帮助完成结果预测.(注:一对同源染色体都缺失相同片段时胚胎致死;各型配子活力相同)‎ ‎①用该棒眼果蝇与基因型为Aa的果蝇杂交,获得F1;‎ ‎②F1自由交配,观察、统计F2表现型及比例.‎ 结果预测:‎ Ⅰ.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圆眼:棒眼= 7:9 ,则为基因突变;‎ Ⅱ.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圆眼:棒眼= 7:8 ,则为染色体片段缺失.‎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发生自由组合,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遵循分离定律,伴性遗传是等位基因的特殊形式,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解答】解:(1)甲图中,圆眼与棒眼杂交,子一代全是圆眼,说明圆眼对棒眼是显性性状,子一代圆眼相互交配,子二代中圆眼:棒眼=3:1,说明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如果F2中圆跟:棒眼=27:37,圆眼占,说明受三对等位基因控制,且3个显性基因同时存在表现为圆眼,其他表现为棒眼.‎ ‎(2)若该对性状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与果蝇眼形相关的基因型是AA、Aa、aa三种;若这对基因位于性染色体(X、Y染色体上的I区段),则与果蝇眼形相关的基因型XAXA、XAYA、AXXa、XAYa、XaYA、XaXa、XaYa.‎ ‎(3)F2中圆眼:棒眼=3:1,且仅雄果蝇中有棒眼,控制圆眼、棒眼的等位基位于性染色体上,可能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亲本基因型是(XAXA×XaY),也可能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亲本基因型为(XAXA×XaYa).‎ ‎(4)如果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圆眼纯合果蝇与棒眼果蝇杂交,子代基因型是Aa,表现为圆眼,在后代群体中出现了一只棒眼果蝇,该棒眼果蝇的原因可能是亲本果蝇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片段缺失,要探究果蝇的变异类型,可以用用该棒眼果蝇与基因型为Aa的果蝇杂交,获得F1;F1自由交配,观察、统计F2表现型及比例进行判断.‎ ‎①如果是基因突变引起,该变异果蝇的基因型是aa,Aa×aa→Aa:aa=1:1,以群体为单位产生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1:3,子一代自由交配,AA:Aa=aa=1:6:9,其中A_表现为圆眼,aa表现为棒眼.‎ ‎②如果是染色体片段缺失引起,缺失片段用O表示,则该变异果蝇的基因型是aO,aO×Aa→Aa:AO:aO:aa=1:1:1:1,以群体为单位产生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O:a=1:1:2,自由交配后代16种组合,其中OO=,胚胎致死,A_表现为圆眼,a_表现为棒眼,二者之比是7:8.‎ 故答案为:‎ ‎(1)圆眼 3‎ ‎(2)3 7‎ ‎(3)Ⅰ或Ⅱ ‎(4)7:9 7:8‎ ‎ ‎ ‎2016年12月12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