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5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生物人教版必修3作业:第1、2章 章末检测
第 1、2 章 章末检测 对应学生用书 P29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如图为正常人体体液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 ①A、B、C、D 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②神经递质可以存 在于 C 中 ③B 中的 CO2 浓度高于 C ④血红蛋白存在于 D 内 A.②③ B.①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据图分析可知,A 是淋巴、B 是细胞内液、C 是组织液、D 是血浆,① 错误;神经递质可以存在于组织液中,②正确;人体细胞消耗 O2 产生 CO2,细胞 内液中的 CO2 浓度高于组织液,③正确;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④错误。 2.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严重腹泻,会导致内环境渗透压变化 B.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 C.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 pH 值会明显降低 D.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 答案 C 解析 严重腹泻,会导致水和无机盐的丢失,进而导致内环境渗透压的变化, A 正确;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使血浆渗透压下降, 进而使血浆进入组织液的水分多于回流的水分,引起组织水肿,B 正确;剧烈运动 中,细胞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由于血浆中有缓冲对的存在,会维持内环境 pH 的相对稳定,C 错误;佝偻病是由于体内缺少维生素 D 导致人体缺钙,血浆中 钙磷元素不足,所以其发病与内环境稳态的失衡有关,D 正确。 3.(2017·全国卷Ⅱ)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B.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 C.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D.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 答案 B 解析 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不能口服,可注射,胰岛素是唯一能降 低血糖的激素,皮下注射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A 正确;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 在脊髓,故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仍能完成膝跳反射,B 错误;甲状腺激素会影响神 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会影响脑的发育,C 正确;胰腺分 泌胰液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促胰液素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胰 腺,引起胰液的分泌,D 正确。 4.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弧 B.人体的感受器都分布在皮肤 C.传出神经末梢就是效应器 D.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答案 D 解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A 错误;人体的感受器分布在皮肤、黏 膜和内脏等结构中,B 错误;效应器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C 错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D 正确。 5.下列关于人体缩手反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兴奋从传入神经向神经中枢的传递是单向的 B.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经胞吞进入效应器的肌肉中 C.扎指血时大脑皮层可抑制缩手反射弧的活动 D.看到仙人掌后缩手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答案 B 解析 兴奋由感受器产生,沿传入神经单向传向神经中枢,A 正确;传出神 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与效应器表面的受体结合,使之兴奋或抑制,并不进入效 应器,B 错误;扎指血时大脑皮层可控制脊髓,抑制缩手反射弧的活动,C 正确; 看到仙人掌后缩手的过程属于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D 正确。 6. 如图表示人体的某反射弧模式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刺激③处,产生的兴奋可引起肌肉反射 B.刺激②处的强度越大,神经冲动传递的速度就越快 C.刺激③处,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 D.局部麻醉后会阻断①处兴奋的传递 答案 C 解析 刺激③传出神经处,产生的兴奋可引起肌肉收缩,但反射需要完整的 反射弧,故不属于反射,A 错误;神经冲动传递的速度与刺激的强度无关,B 错误; 刺激③传出神经处,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C 正确;局部麻醉后不一 定能阻断①神经中枢处兴奋的传递,D 错误。 7.神经元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变化与 Na+和 K+的分布不均有关。当神经纤维的 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兴奋部位的特点是( ) A.对 K+的通透性增加,K+迅速外流 B.对 Na+的通透性增加,Na+迅速内流 C.对 Na+的通透性增加,Na+迅速外流 D.对 K+的通透性下降,K+迅速内流 答案 B 解析 神经元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变化与 Na+和 K+的分布不均有关,其中 Na+ 主要分布在细胞外,K+主要分布在细胞内;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 细胞膜对 Na+的通透性增加,Na+迅速内流,形成动作电位,从而使兴奋沿神经纤 维传导,B 正确。 8.下图为反射弧中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与突触类似)及其生理变化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ch 属于神经递质,其合成发生在突触小泡中 B.神经冲动传至突触处,不会导致突触前膜电位变化 C.骨骼肌细胞膜离子通道开放后,Na+、Cl-同时内流 D.该结构为效应器的一部分,刺激后可引起肌肉收缩 答案 D 解析 Ach 属于神经递质,其合成后在突触小泡中暂时贮存,A 错误;神经冲 动传至突触处,引起突触前膜电位变化,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B 错误;由 图可知,Ach 与骨骼肌细胞膜上的 Ach 受体结合,导致骨骼肌细胞膜离子通道开 放,Na+内流,进而引起骨骼肌细胞兴奋,产生动作电位,C 错误;效应器是由传 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据此并依题意可知,该结构为效应器 的一部分,刺激后可引起肌肉收缩,D 正确。 9.下面是与促胰液素发现过程有关的 4 个实验,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①稀盐酸→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 ②稀盐酸→静脉血液→胰液不分泌 ③稀盐酸→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 ④小肠黏膜+稀盐酸+沙子 ―→制成提取液――→注入 静脉血液→胰腺分泌胰液 A.①与②组成的对照实验中,自变量是稀盐酸刺激的部位 B.①与③对比说明没有小肠神经结构的参与时胰腺仍可以分泌胰液 C.上述实验说明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可以通过血液运输来调节胰液的分泌 D.胰液中含有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 答案 D 解析 ①与②组成的对照实验中,①刺激的是小肠肠腔,②刺激的是胰腺, 则自变量是稀盐酸刺激的部位,A 正确;①与③对比,①刺激带有神经的小肠肠 腔,③刺激去除神经的小肠肠腔,但二者的实验结果是一样的,这说明没有小肠 神经结构的参与时胰腺仍可以分泌胰液,B 正确;通过题干实验④可得,小肠黏膜 制成的提取液注入静脉血液中可以引起胰腺分泌胰液,说明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 可以通过血液运输来调节胰液的分泌,C 正确;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 D 错误。 10.下图为血糖的生理调节过程,判断错误的是( ) A.血糖浓度升高直接刺激胰岛分泌 C,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的过程属于体液 调节 B.血糖浓度下降刺激下丘脑,通过神经支配胰岛分泌 D,从而使血糖浓度上 升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 C.C 与 D 表现为拮抗作用 D.D 能促进 C 的分泌 答案 B 解析 血糖浓度升高直接刺激胰岛分泌胰岛素,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的过程 属于体液调节,A 正确;血糖浓度下降刺激下丘脑,通过神经支配胰岛分泌胰高 血糖素,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B 错误;激素 C 是胰 岛素,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激素 D 是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浓度的作 用,激素 C 与 D 相互拮抗,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C 正确;看图可知,激素 D 促进激素 C 的分泌,而激素 C 抑制激素 D 的分泌,D 正确。 11.下表为某人血液化验的两项结果: 项目 测定值 参考范围 单位 甲状腺激素 10.0 3.1~6.8 p mol/L 胰岛素 1.7 5.0~20.0 m IU/L 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 ) A.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血糖含量低于正常 C.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D.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加速 答案 C 解析 表中血液化验结果显示甲状腺激素含量超过正常值、胰岛素含量低于 正常值。甲状腺激素具有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的功能,甲状腺激素含量超过正常 值的人体内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提高,A 错误;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功能, 胰岛素含量低于正常值的人体内血糖含量应高于正常,B 错误;甲状腺激素含量超 过正常值,会反馈抑制垂体合成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故甲状腺激素超过正常值的 人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C 正确;胰岛素具有促进组织细胞 摄取葡萄糖的功能,胰岛素含量低于正常值的人体内的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不会 加速,D 错误。 12.以下关于人体激素及其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激素只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 B.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一定能产生酶 C.激素是信息分子,成分都是有机物,可以直接参与细胞内的许多代谢活动 D.激素的作用与神经系统的作用密切联系,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可以释放 激素 答案 C 解析 激素随体液能运输到全身各处,但只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A 正确;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激素是由专门的分泌腺或细胞产生的,因此能产生 激素的细胞一定能产生酶,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B 正确;激素是对 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的信息分子,且都是有机物,但激素只能调节细胞内的代谢活 动,不能直接参与代谢活动,C 错误;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可以释放激素,如下 丘脑神经细胞能分泌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D 正确。 13.(2018·全国卷Ⅱ)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运动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可使心率加快,说明激素是高能化合物 B.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促进糖原分解,说明激素具有酶的催化活 性 C.进食后,胰岛素水平升高,其既可加速糖原合成,也可作为细胞的结构组 分 D.青春期,性激素水平升高,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与受体结合可促进机体发 育 答案 D 解析 人体运动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 引起心跳加快,增加血液输出量,进而提高细胞代谢速率,为身体活动提供更多 能量,可说明激素是信息分子,不能说明是高能化合物,A 错误;饥饿时,血糖 浓度低,刺激胰岛 A 细胞分泌更多的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与相应靶细胞膜上 的受体结合,进而促进靶细胞内的糖原分解,但胰高血糖素不具有酶的催化活性, B 错误;进食后,食物中的糖类经消化吸收导致血糖浓度升高,刺激胰岛 B 细胞 分泌更多的胰岛素,胰岛素通过促进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及其在组织细胞内氧化 分解、合成糖原等生理过程而降低血糖浓度,但其不能作为细胞的结构组分,C 错误;青春期,性腺分泌的性激素水平升高,性激素随体液运输到达靶细胞,与 相应的受体结合,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D 正确。 14.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外界温度由 40 ℃降到 37 ℃的过程中发生兴奋的感受器有冷觉和温觉感 受器 B.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C.冬季汗腺活动比夏天弱得多,说明人体冬天散热量小于夏天 D.汗腺活动加强都与体温调节有关 答案 B 解析 外界温度由 40 ℃降到 37 ℃的过程中发生兴奋的感受器是温觉感受 器,A 错误;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B 正确;由于冬天 人体温度与外界温差大,所以人体冬天散热量大于夏天,C 错误;汗腺活动加强与 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等生命活动有关,D 错误。 15.在寒意阵阵的隆冬季节人们既感觉到寒冷又容易感觉到饥饿,但人体的 体温却保持相对稳定,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当寒冷刺激温度感受器时,受刺激部位的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 负内正 B.当人体感觉到寒冷时,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含量都会增加 C.当人体感觉到寒冷时,人体需要释放大量热量以维持体温,从而容易形成 饥饿感 D.当人体感觉到寒冷时,下丘脑受到刺激后发出信号,导致汗腺分泌减少, 毛细血管舒张,减少散热 答案 D 解析 受刺激部位的细胞膜变为动作电位,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 负内正,A 正确;当人体感觉到寒冷时,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 加,导致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也增加,物质氧化分解加快, 释放大量热量以维持体温,血糖被大量消耗而浓度下降,从而容易形成饥饿感,B、 C 正确;当人体感觉到寒冷时,下丘脑受到刺激后发出信号,汗腺分泌减少,毛细 血管收缩,减少散热,D 错误。 16.以下是关于下丘脑在机体稳态调节中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 A.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可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B.下丘脑可以分泌抗利尿激素,也可以在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 放激素 C.下丘脑含有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pH 调节中枢等 D.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产生的兴奋可以传递到大脑皮层,产生渴 觉 答案 C 解析 下丘脑是体温、血糖、水盐平衡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位于下丘脑, 可以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此外,下丘脑还可作为神经细胞传导渗透压感 受器产生的兴奋至大脑皮层,使人产生渴觉,但下丘脑不是 pH 调节中枢,A、D 正确,C 错误;下丘脑可以分泌抗利尿激素,在低温下也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 素,最终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B 正确。 17.如图为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的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甲、乙、 丙表示结构。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等因素可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B.抗利尿激素作用于结构丙,可增加尿液的生成量 C.抗利尿激素在结构甲细胞中合成,由结构乙释放,并随血液流向全身 D.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后,饮水量的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 定 答案 B 解析 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等因素可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A 正确; 抗利尿激素促进丙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可减少尿液的生成量,B 错误;抗 利尿激素在甲下丘脑细胞中合成,由乙垂体释放,并随血液流向全身,C 正确;细 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后,饮水量的增加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有利于维持细胞外 液渗透压相对恒定,D 正确。 18.糖尿病患者除了尿糖外,还有多饮多食的现象,与此同时,糖尿病患者 逐渐消瘦,造成上述症状的原因错误的是( ) A.胰岛 A 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 B.缺少胰岛素,血糖含量高,大量的糖随尿液排出 C.在排出大量糖的同时,也带走了大量水分,于是出现多饮多食现象 D.糖氧化功能发生障碍,体内脂肪、蛋白质的分解加强,导致机体消瘦,体 重减轻 答案 A 解析 糖尿病的原因之一是胰岛 B 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A 错误; 缺少胰岛素,血糖含量高,大量的糖随尿液排出,B 正确;在排出大量糖的同时, 也带走了大量水分,于是出现多饮多食现象,C 正确;糖氧化功能发生障碍,体内 脂肪、蛋白质的分解加强,导致机体消瘦,体重减轻,D 正确。 19.下列选项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体内的天花抗体能防御天花病毒 B.胃液中的盐酸可杀死部分进入胃内的细菌 C.淋巴结内的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的链球菌 D.泪液中的杀菌物质杀灭细菌 答案 A 解析 体内的天花抗体能防御天花病毒,这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A 符合题意;胃液中的盐酸可杀死部分进入胃内的细菌与泪液中的杀菌物质杀灭细 菌,所起到的作用均属于第一道防线,淋巴结内的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的链球 菌所起到的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这两道防线都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 对多种病原体均起作用,因此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C、D 不符合题意。 20.下图中 a、b、c 三个神经元构成了 1、2 两个突触,甲、乙、丙 3 条曲线 为不同刺激引起神经元 c 上的电位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表明刺激 a 时兴奋以电信号形式迅速传导给 c B.乙表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C.乙也可表示只刺激 b 时,a 神经元的电位变化 D.丙表明 b 神经元能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 答案 D 解析 据图分析,甲表示只刺激 a,c 神经元产生了电位变化,即兴奋通过突 触 1 由 a 传到了 c,但是不能说明两者之间以电信号传递,A 错误;由于没有设置 对照实验,因此不能说明兴奋在突触间是单向传递的,B 错误;乙表示只刺激 b, 结果 c 没有产生电位变化;丙表示同时刺激 a、b,结果 c 产生了电位变化,但是 与单独刺激 a 相比减弱了,说明刺激 b 抑制了 a 向 c 传递兴奋,进而说明 b 神经元 能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C 错误,D 正确。 21.细颗粒物(PM2.5)可影响免疫系统功能,下表相关推论错误的是( ) 选项 对长期吸入高浓度 PM2.5 的研究结果 推论 A 损害呼吸道黏膜 影响非特异性免 疫 B 改变吞噬细胞数目 影响特异性免疫 C 损害胸腺 影响细胞免疫 D 导致唾液中溶菌酶减少 影响第二道防线 答案 D 解析 呼吸道黏膜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 正确;吞 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参与特异性免疫,B 正确;T 淋巴细胞在胸腺中发育 成熟,T 细胞是细胞免疫中的主要细胞,C 正确;体液中的溶菌酶是人体的第二道 防线,唾液中的溶菌酶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D 错误。 22.下图表示人体某免疫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表示的是细胞免疫过程,细胞 a 是吞噬细胞 B.同种抗原再次进入人体,细胞 b 能大量分化成细胞 c C.细胞 c 是图中唯一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 D.图中 d 为抗体,且能分布到血浆中起作用 答案 A 解析 图中表示的是体液免疫过程,细胞 a 是 T 淋巴细胞,A 错误;同种抗 原再次进入人体,细胞 b(记忆细胞)能大量分化成细胞 c(浆细胞),B 正确;图中能 识别抗原的细胞或物质有 a(T 细胞)、B 淋巴细胞和 b(记忆细胞),c(浆细胞)不能识 别抗原,C 正确;图中 d 为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浆中起作用,D 正确。 23.右图是人体有关甲状腺分泌及其相关调控关系模式图,图中 X、Y 表示 相应内分泌器官,数字表示相应激素,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 是垂体,Y 是下丘脑 B.寒冷刺激引起①减少、④增多 C.③对 X、Y 的作用依次是正反馈和负反馈 D.②是促甲状腺激素,④可代表抗利尿激素 答案 D 解析 根据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可知,图中 X 表示下丘脑, Y 表示垂体,A 错误;图中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④是抗利尿激素,两者 在寒冷条件下都增多,B 错误;③对 X、Y 的作用都是负反馈,C 错误;图中②是 促甲状腺激素,④可代表下丘脑产生、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D 正确。 24.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有效方法。如图表示人体注射该疫 苗后机体发生的免疫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 2、细胞 3 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分别在胸腺、骨髓中发育成熟 B.受刺激的 B 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浆细胞能与乙肝病毒特异性结合 C.③过程为细胞 2 分泌的淋巴因子作用于细胞 3,这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有 关 D.在二次免疫过程中,细胞 5 能迅速增殖、分化为细胞 4 从而发挥重要作用 答案 B 解析 细胞 2 是 T 细胞,细胞 3 是 B 细胞,它们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前者 在胸腺中发育成熟,后者在骨髓中发育成熟,A 正确;浆细胞的功能是分泌抗体, 不能与乙肝病毒特异性结合,B 错误;③过程是 T 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作用于 B 细胞,淋巴因子可以促进 B 细胞分裂分化,该过程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有关,C 正确;在二次免疫过程中,记忆 B 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浆细胞,D 正 确。 25.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生过敏反应的人,之前必定接受过同种过敏原的刺激 B.反应特点是发病迅速、反应强烈,但消退较慢 C.青霉素属于过敏原,而室内尘土和牛奶不属于过敏原 D.过敏反应属于自身免疫疾病 答案 A 解析 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反 应,A 正确;过敏反应一般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B 错误;青霉素、室 内尘土、牛奶、宠物的皮屑等都可以成为过敏原,C 错误;过敏反应不属于自身免 疫疾病,D 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4 小题,共 50 分) 26.(13 分)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内环境指的是由________构成的液体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________ 和________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2)红细胞所携带的 O2 进入组织细胞利用,至少需要穿过________层生物膜。 细胞有氧呼吸产生的气体,可进入到细胞外液,并通过________系统运输到肺部 排出体外。 (3)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渗透压会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 变”),最终导致组织水肿。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改变。 (4)食物残渣以粪便的形式排出,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内环境可 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答案 (1)细胞外液 成分 理化性质 (2)6 循环 (3)减小 会 (4)不能 解析 (1)内环境指的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 和淋巴;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2)红细胞所携带的 O2 进入组织细胞利用,至少需要经过 1 层红细胞膜、2 层 毛细血管壁细胞膜、1 层组织细胞膜、2 层线粒体膜,即至少通过了 6 层生物膜。 细胞有氧呼吸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排出细胞后通过血液循环(循环系统)运输到 肺部,最终排出体外。 (3)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合成不足,引起血浆渗透压降低,血浆 渗入组织液的水分多于回流的水分,导致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当细胞外 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会通过渗透作用引起细胞内液渗透压的改变。 (4)食物残渣以粪便的形式从消化道排出,消化道不属于人体内环境,因此不 能说明内环境可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7.(12 分)如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部分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的示意图。请回 答下列问题。 (1)婴儿 出 生 后 由 于 外 界 温 度 低 于 母 体 子 宫 内 温 度 , 其 下 丘 脑 可 分 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激素通过作用于垂体促进腺体 A 的分泌活动,腺体 A 表示的器官是________。 (2)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增加__________激素的生成和分泌,并 由垂体释放进入血液,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对水分的重吸收。 (3)当血糖浓度下降时,下丘脑中的血糖调节中枢产生兴奋,促使________细 胞分泌相关激素,血糖浓度上升,此过程属于________调节。 (4)某人全身突然被冰水浇湿,躯干、四肢的骨骼肌会产生战栗,并感觉刺骨 的寒意,形成此感觉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甲状腺 (2)抗利尿 肾小管和集合管 (3)胰 岛 A 神经—体液 (4)大脑皮层 解析 (1)婴儿出生后由于外界温度低于母体子宫内温度,受到寒冷刺激时, 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通过作用于垂体促进甲状腺分泌相关激素。 (2)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合成并分泌抗 利尿激素,并由垂体释放进入血液,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3)当血糖浓度下降时,下丘脑中的血糖调节中枢产生兴奋,促使胰岛 A 细胞 分泌胰高血糖素,血糖浓度升高,此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4)体温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 28.(12 分)图 1 为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示意图,其中 a、b 和 c 表示人体内 三种内分泌腺,①②③表示三种不同的激素。图 2 为寒冷时甲状腺激素发挥作用 使细胞产热增多的过程图,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内分泌腺 a 是指________(填“下丘脑”“垂体”或“甲状腺”),腺体 b 的 细胞的内环境是________(填“血浆”“组织液”或“淋巴”)。 (2)图 1 中,甲状腺激素为________(用数字①②③作答),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多 对 a、b、c 中的某些腺体的活动起抑制作用,这种调节机制为________调节。 (3)图 2 中细胞质受体的化学本质最可能是________。分析可知,细胞中物质 D 起作用的具体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此同时,下丘脑也可以通过传出神经促进肾上腺素的分泌,它与甲状腺 激素有________作用,该过程中的内分泌腺可以看作是反射弧的__________部分。 (5)体温调节的主要中枢位于________,若它的突触后膜对 Na+的通透性增大, 则此处膜内的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垂体 组织液 (2)③ 负反馈 (3)糖蛋白 线粒体(基质和内膜) (4)协同 效应器 (5)下丘脑 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解析 (1)由图 1 可知,a 是垂体,b 是甲状腺,c 是下丘脑,①是促甲状腺激 素释放激素,②是促甲状腺激素,③是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是一种组织器官,因 此,甲状腺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 (2)图 1 中,甲状腺激素为③,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多对垂体、下丘脑的活动起 抑制作用,这种调节机制为负反馈调节。 (3)由图 2 可知,细胞质受体和甲状腺激素形成的复合物,是通过核孔进入细 胞核内,故该复合物为大分子物质,因此,兼具信息交流功能的细胞质受体可能 为糖蛋白;由图 2 可知,D 为催化有氧呼吸第二、第三阶段的呼吸酶,其存在于 线粒体内膜和基质(或线粒体)。 (4)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在维持体温平衡上是协同关系,体温调节是神经— 体液调节过程,肾上腺和甲状腺可看作是反射弧的效应器部分。 (5)体温调节的中枢位于下丘脑,其突触后膜若对 Na+通透性大,即 Na+内流, 产生动作电位,则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29.(13 分) 青蛙后肢突然受到伤害性刺激,迅速缩回,右图为相关反射弧示 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兴奋到达 a 时,神经纤维膜内电位变化为“负电位到正电位”,原因是 ________。伤害性刺激产生的信号传到________________会形成痛觉。 (2)肉毒毒素能阻断运动神经和肌肉之间信息传导过程,使肌肉松弛。某实验 小组用破坏了脑而脊髓完好无损的青蛙来探究信息传导阻断机理的实验,实验前 先刺激 b 处,看肌肉是否收缩,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 c 处注射微量肉毒毒素,再刺激 b 处,预测实验结果和相应结论: 如果 c 处不能检测到乙酰胆碱(一类兴奋性神经递质),则说明肉毒毒素能通过 ______________来阻断信息的传导。 如果 c 处能检测到乙酰胆碱,但肌肉仍不收缩,则说明肉毒毒素能通过 ________________来阻断信息的传导。 答案 (1)Na+内流 大脑皮层 (2)检测传出神经与肌肉之间的信息传导是否 正常 (3)抑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 与神经递质竞争突触后膜上的 递质受体 解析 (1)静息状态下神经纤维上的电位是外正内负,当兴奋到达 a 时,Na+ 内流,神经纤维膜内电位变化为“负电位到正电位”;伤害性刺激产生的信号传 到大脑皮层会形成痛觉。 (2)实验前先刺激 b 处,看肌肉是否收缩的目的是检测传出神经与肌肉之间的 信息传导是否正常,防止无关条件对实验的影响。 (3)乙酰胆碱是突触前膜释放的一类兴奋性神经递质,c 表示突触。如果 c 处不 能检测到乙酰胆碱,则说明肉毒毒素能通过抑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 来阻断信息的传导;乙酰胆碱可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 电位变化,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因此,如果 c 处能检测到乙酰胆碱,但肌肉仍 不收缩,则说明肉毒毒素能通过与神经递质竞争突触后膜上的递质受体来阻断信 息的传导。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