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四川省棠湖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四川省棠湖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四川省棠湖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试题(解析版)‎ ‎1. 保健品黄金搭档组合维生素片中含钙、铁、锌、硒等元素,其中属于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的是 A. 钙 B. 铁 C. 锌 D. 硒 ‎【答案】A ‎【解析】‎ 钙属于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A正确;铁属于组成生物体的微量元素,B错误;锌属于组成生物体的微量元素,C错误;硒属于组成生物体的微量元素,D错误。‎ ‎【考点定位】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名师点睛】生物体内的元素包括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只要记住大量元素就可以了大量元素在记忆时要三个一组(CHO、NPS、KCaMg),共三组记忆就容易记忆。‎ ‎2.下列化合物中含有的化学元素种类最少的一组是( )‎ A. 淀粉酶和过氧化氢酶 B. 纤维素和脱氧核糖 C. 胆固醇和磷脂 D. ATP和核糖 ‎【答案】B ‎【解析】‎ ‎【分析】‎ 化合物的元素组成:(1)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C、H、O、N元素构成,有些还含有P、S;(2)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3)脂质的组成元素有C、H、O,有些还含有N、P;(4)糖类的组成元素为C、H、O.‎ ‎【详解】淀粉酶和过氧化氢酶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其组成元素有C、H、O、N;纤维素和脱氧核糖的化学本质都是糖类,其组成元素只有C、H、O;胆固醇的组成元素为C、H、O,磷脂的组成元素中为C、H、O、N、P;ATP的组成元素为C、H、O、N、P,核糖的组成元素为C、H、O.因此,组成元素种类最少的一组为纤维素和脱氧核糖.‎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要求考生识记组成细胞的几种主要的化合物及其元素组成,能根据题干要求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3.下列概念除哪项外,均可用下图来表示( )‎ A. 1表示固醇,2~4分别表示脂质、磷脂、性激素 B. 1表示核糖核苷酸,2~4分别表示含氮碱基、核糖、磷酸 C. 1表示糖类,2~4分别表示单糖、二糖、多糖 D. 1表示双层膜的细胞结构,2~4分别表示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通过概念图的形式考查了一些基本的物质和一些基本的结构组成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文字、图表等多种形式准确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详解】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A符合题意;核糖核苷酸由磷酸、核糖和含氮碱基组成,B不符合题意;根据糖类的水解产物可以将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多糖三类,C不符合题意;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都具有双层膜的细胞结构,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本题结合概念图,考查脂质的种类、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生物膜系统及糖的分类,要求考生识记脂质的种类;识记RNA的化学组成;识记生物膜系统的概念;识记糖的分类,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4.下列关于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糖原、淀粉、纤维素的基本组成单位均为葡萄糖 B. 脂肪在动植物细胞中均有分布 C. 蛋白质一旦在核糖体上合成就具有相应的结构和功能 D. 核糖脱去一个氧原子可转化为脱氧核糖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植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纤维素和淀粉,动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糖原,构成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2、常见的脂质有脂肪、磷脂和固醇.①脂肪是最常见的脂质,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还是一种良好的绝热体,起保温作用,分布在内脏周围的脂肪还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②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构成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③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详解】糖原、淀粉、纤维素均属于多糖,构成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A正确;脂肪在动植物细胞中均有分布,属于良好的储能物质,B正确;在核糖体中合成的蛋白质,有的需要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后才具有相应的结构与功能(如分泌蛋白),C错误;核糖在2号碳上脱去氧原子即为脱氧核糖,核糖是RNA的组成成分,脱氧核糖是DNA的组成成分,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知识,考生识记细胞中化合物的种类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5.关于“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染色时先用甲基绿染液,再用吡罗红染液 B. 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的目的之一是使DNA与蛋白质分离,并使DNA水解 C. 酒精灯烘干载玻片,可将细胞固定在载玻片上 D. 用高倍显微镜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呈现绿色的染色体和呈现红的DNA分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该使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作用为:①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②将染色体上的DNA和蛋白质分离,便于染色剂与DNA结合。‎ ‎【详解】染色时甲基绿和吡罗红是混合使用的,A错误; 8%的盐酸目的之一是DNA与蛋白质分离,但不能使DNA水解,B错误;用酒精灯烘干载玻片,可固定杀死细胞,防止溶酶体等对核酸的破坏作用,C正确;用高倍显微镜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呈绿色的细胞核和呈红色的细胞质,并不能看到染色体、DNA和RNA,D错误。故选:C。‎ ‎【点睛】注意甲基绿和吡罗红是同时使用的,熟记该实验的实验原理、实验试剂、实验结果和注意事项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6.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脑细胞缺氧而死亡是细胞的坏死 B. 细胞代谢速度减慢是细胞衰老的主要特征之一 C. 细胞的正常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是细胞癌变的原因 D. 老鼠胚胎时指间有蹼出生后指间无蹼是细胞凋亡的结果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衰老细胞的特征、细胞凋亡的理解、细胞癌变的原因.1‎ ‎、衰老细胞的特征:①细胞内水分减少,体积变小,新陈代谢速度减慢;②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③细胞内的色素会积累;④细胞内呼吸速度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颜色加深.线粒体数量减少,体积增大;⑤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2、细胞凋亡: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也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是一种自然现象.细胞坏死是极端的物理、化学因素或严重的病理性刺激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是非正常死亡.3、细胞癌变的原因有外因和内因.外因是致癌因子,包括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内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详解】脑细胞缺氧死亡,是由于氧气供给不足,从而细胞无法进行正常呼吸作用,进而导致细胞内组织损伤,蛋白骨架降解等一系列问题,进而诱发细胞死亡,属于细胞非正常死亡,属于细胞坏死,A正确;细胞衰老内水分减少,体积变小,新陈代谢速度减慢,B正确;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发生突变而引起的,C错误;细胞凋亡是生物体内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老鼠胚胎时趾间有蹼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D正确.‎ ‎【点睛】本题要求学生理解相关的概念,对比区分相关生理和病理变化以及细胞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细胞衰老是正常的生命现象.单细胞生物,细胞衰老等同于个体衰老.多细胞生物,细胞衰老不等同于个体衰老.个体衰老和细胞衰老并不是同步的,细胞的衰老在个体的一生中随时可以发生.癌细胞的特征有:无限增殖,改变形态结构,易分散和转移,常有“多极分裂”现象,对不良的环境一般具有较强的抵抗力等.‎ ‎7.下列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的操作步骤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B. 脂肪的鉴定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滴 C. 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 D. 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必须现混现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详解】A. 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浓度和使用方法与斐林试剂不同,A错误;‎ B. 脂肪的鉴定中要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滴,需要用到显微镜,B正确;‎ C. 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C错误;‎ D. 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应先加A液,再滴加B液,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教材基础实验,意在考查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8. 蛋白质中的N主要存在于蛋白质的哪一种结构中 A. 肽键 B. R基 C. 游离的羧基 D. 游离的氨基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氨基酸分子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进而形成蛋白质,连接氨基酸分子之间的化学键叫肽键(—NH—CO—),每个肽键都含有1个N原子,因此蛋白质中的N主要存在于肽键中,A项正确,B、C、D三项均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蛋白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9. 下图表示有关蛋白质分子的简要概念图。下列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A. A中肯定有S元素 B. ①过程发生的化学反应称脱水缩合,反应产生的水中的氢分别来自于氨基和羧基 C. 多肽中B的数目等于C的数目 D. 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是细胞多样性的根本原因 ‎【答案】B ‎【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为C、H、O、N,B为氨基酸,C为肽键,①是翻译过程。已知A表示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一定含有C、H、O、N4种元素,可能含有S元素,A错误;①过程是脱水缩合,有水生成,形成的化学键是肽键,B正确;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C错误;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DNA分子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D错误。‎ ‎【考点定位】蛋白质分子的化学结构和空间结构 ‎10.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染色先用甲基绿染色,再滴加吡罗红染液 B. 将涂片用8%的盐酸处理后就可直接用染色剂染色 C. 观察时应选择染色均匀、色泽较浅的区域 D. 如果用低倍镜看不到细胞,可先用高倍镜来观察 ‎【答案】C ‎【解析】‎ 染色时同时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A错误;将涂片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处理后要先冲洗涂片,再用染色剂染色,B错误;观察时应选择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C正确;先用低倍镜找到清晰的细胞后,还需移到视野的中央才能转换高倍镜观察,D错误。‎ ‎【考点定位】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 ‎【名师点睛】解答该题,需要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原理、实验选取的材料是否合适、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等,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特别要注意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甲基绿、吡罗红要混合使用,切记不能分开来使用。‎ ‎11.碳元素是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元素,这是因为碳元素在生物体中 A. 所含的能量最多 B. 最容易被吸收利用 C. 所起的作用最大 D. 构成有机物的基本骨架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碳元素不含能量,A错误;‎ B、生物体容易吸收利用的是小分子化合物和离子,而不是元素,B错误;‎ C、生物体中任何一种元素的作用都很重要,C错误;‎ D、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碳链,所以碳元素是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元素,D正确.‎ 故选:D.‎ ‎12.关于DNA的分布,正确的是 ( )‎ A. 人的所有活细胞中都含DNA分子 B. 人体肝细胞的细胞质中也有DNA分子 C. 含DNA的原核细胞不会同时含RNA D. 人体肌肉细胞中的DNA都分布在细胞核中 ‎【答案】B ‎【解析】‎ 人的所有活细胞中不一定都含有DNA分子,如人的成熟红细胞中不含细胞核和细胞器,不含DNA分子,A错误;人体肝细胞的细胞质的线粒体中也有DNA分子,B正确;含DNA的原核细胞同时也含RNA,C错误;人体肌肉细胞中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少数分布在线粒体中,D错误。‎ ‎13.下列试剂与鉴定的物质及颜色变化对应错误的是( )‎ A. 双缩脲试剂—蛋白质—紫色 B. 苏丹Ⅳ染液—脂肪—红色 C. 斐林试剂—麦芽糖—砖红色 D. 碘液—淀粉—紫色 ‎【答案】D ‎【解析】‎ 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反应,产生紫色,A正确;苏丹Ⅳ试剂能将脂肪染成红色,B正确;麦芽糖是还原糖,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反应,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C正确;碘液与淀粉产生蓝色反应,D错误。‎ ‎14.生物体内,作为生命活动的体现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细胞主要的主要能源物质,依次为( )‎ A. 糖类、核酸、脂质 B. 蛋白质、磷脂、糖类 C. 蛋白质、核酸、糖类 D. 蛋白质、核酸、脂质 ‎【答案】C ‎【解析】‎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是蛋白质、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核酸、细胞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故选C。‎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组成细胞的不同化合物的功能,对于细胞内不同化合物的功能的记忆是解题的关键。‎ ‎15.下列有关细胞核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核孔实现了细胞与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 B. 染色质主要是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 C. 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D. 核膜是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是RNA和某些蛋白质等大分子的运输通道,A错误;‎ B、染色质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B正确;‎ C、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C正确;‎ D、核膜是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D正确.‎ 故选:A.‎ 考点: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16. 现有氨基酸800个,其中氨基总数为810个,羧基总数为808个。由这些氨基酸合成的含有2条肽链的蛋白质共有肽键、氨基和羧基的数目依次分别为( )‎ A. 798、2和2 B. 798、12和10 C. 799、1和1 D. 799、11和9‎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计算公式:氨基酸数-肽链数=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所以共有798个肽键。每个氨基酸上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故R基上有10个氨基和8个羧基。每条肽链上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所以氨基和羧基的数目分别是:12和10.‎ 考点:考查脱水缩合的相关计算。‎ 点评: 此类题目较为简单。要求学生理解课本中的脱水缩合的过程,肽链、肽键、氨基和羧基的关系。‎ ‎17.科学研究发现,苹果含有锌,锌是形成与记忆力相关的蛋白质不可缺少的元素,儿童缺锌就会导致大脑发育不完善。因此,苹果又被称为记忆之果。这说明无机盐离子 A. 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B. 对维持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 C. 对调节细胞内的渗透压有重要作用 D. 对维持细胞形态有重要作用 ‎【答案】A ‎【解析】‎ 由题意知,锌是构成与记忆力息息相关的核酸和蛋白质不可缺少的元素,儿童缺锌就会导致大脑发育不良,这说明无机盐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考点定位】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 ‎【名师点睛】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有的无机盐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许多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有的无机盐还参与维持酸碱平衡和渗透压.‎ ‎18.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 ‎②酶都有消化功能 ‎③酶都是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 ‎④酶具有多样性 ‎⑤细胞中酶的催化作用发挥后会被及时降解 ‎⑥酶在细胞内外都可发挥相应作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⑤‎ C. ①②④⑥ D. ①④⑥‎ ‎【答案】D ‎【解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不是所有酶都有消化功能,故①正确,②错误;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只有蛋白质是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③错误;不同的酶具有催化不同化学反应的功能,如淀粉酶只能促进淀粉水解,这体现了酶的专一性,同时也说明酶具有多样性,‎ ‎④正确;酶作为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本身的数量和性质不变,可实现反复利用,⑤错误;酶在细胞内外都可发挥相应作用,如消化酶就在细胞外起作用,⑥正确。因此,D项正确,A、B、C项错误。‎ ‎19.下图为人体胰腺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向细胞内注射用放射性同位素3H标记的氨基酸,一段时间后,在细胞外检测到含有放射性的胰蛋白酶。请回答下列问题 ‎(1)胰蛋白酶首先是由附着在[ ]_____________上的[ ]_____________合成的,此处发生的反应称为___________,形成的化学键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在胰蛋白酶合成、加工、运输和分泌的过程中,放射性同位素将依次出现在图中的部位是______→⑥(用标号和箭头表示),在此过程中需要[ ]_________提供能量。图示细胞中的结构,属于生物膜系统的有_____________。(填标号)‎ ‎(3)用高倍显微镜观察该细胞中的结构⑦,可用________染液对其染色;观察时,显微镜视野中会看到该结构呈________色。与完整的动物细胞相比,该图中还缺少的细胞器有_________。‎ ‎【答案】 (1). ⑤内质网 (2). ④核糖体 (3). 脱水缩合 (4). -NH—CO— (5). ④→⑤→③→②→① (6). ⑦线粒体 (7). ①②③⑤⑦ (8). 健那绿 (9). 蓝绿 (10). 中心体、溶酶体 ‎【解析】‎ 试题分析:据图分析,图中①表示细胞膜,②表示囊泡,③表示高尔基体,④表示核糖体,⑤表示内质网,⑥表示分泌蛋白(胰蛋白酶),⑦表示线粒体。‎ ‎(1)胰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是由附着在⑤内质网上的④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是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连接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其结构式为:-NH-CO-。‎ ‎(2)根据蛋白质合成与分泌过程可知,放射性同位素将依次出现在图中的部位是④核糖体→⑤内质网→③高尔基体→②囊泡→①细胞膜→⑥胰蛋白酶,整个过程需要⑦线粒体供能。‎ 图中除了④核糖体、⑥胰蛋白酶以外都是具膜结构,因此属于生物膜系统的有①②③⑤⑦。‎ ‎(3)⑦是线粒体,可以被活性染料健那绿染成蓝绿色;动物细胞除了图示结构外,一般还有中心体和溶酶体。‎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分泌的详细过程,并确定图中各个数字代表的细胞结构或者的名称,根据提示分析答题。‎ ‎20.图甲表示光合作用的过程图解。图乙是将一植株置于夏季晴朗天气的室外一昼夜,获得如下实验结果。据图回答问题。 ‎ ‎(1)光合色素参与图甲中_____(填图中字母) 过程的生理活动,具体进行场所是_______。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溶解度较大的是_____________。‎ ‎(2)图乙中的d时,叶肉细胞内产生ATP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_,若适当提高温度则d点会向_______移动。这一天中叶片干重最重为_____时。‎ ‎(3)与e点相比,f点时叶绿体内C3含量较_____(高或低)。与d点相比,h点时植物的光合速率更 _____(快或慢)‎ ‎【答案】 (1). A (2). 类囊体薄膜 (3). 叶绿素a (4). 线粒体、叶绿体 (5). 右 (6). h (7). 低 (8). 快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图甲,A表示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B表示暗反应将段。分析图乙,曲线ab段表明,呼吸作用不断减弱,bc段呼吸作用不断增强;光合作用不断增加,但是仍然小于呼吸作用;d点表示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de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增强而增强;f表示在夏日中午由于阳光过强,蒸腾作用过强,植物为了保持水分使气孔关闭,就会影响二氧化碳的进入,从而抑制光合作用的进行,造成光合作用的速率下降;曲线gh段表明,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减弱而减弱;h点表示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hi表示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 ‎(1)图甲中A表示光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需要光合色素的参加;叶绿素a与b相比,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较大,所以扩散的距离较远。‎ ‎(2)图乙中的d时,同时进行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所以可以产生ATP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适当提高温度后导致呼吸速率增加,则d点右移。H点以前,光合速率都大于呼吸速率,所以这一天中叶片干重最重为h时。与d点相比,h点时植物的呼吸速率更大,所以光合速率更快。‎ ‎(3)与e点相比,f点时吸收的二氧化碳较少,所以细胞中三碳化合物的含量较低;‎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于图乙的分析,确定各个线段代表的生物学含义,尤其是d、f、h三个特殊点出现的原因。‎ ‎21.为了探究酵母菌所进行的呼吸作用类型,请根据所给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酵母菌的呼吸类型。‎ 实验原理: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但产物不同。实验材料和用具:酵母菌培养液、带橡皮塞的锥形瓶两只、烧杯4个、两根弯曲的带有红色液滴的刻度玻璃管、NaOH溶液、蒸馏水、凡士林。‎ ‎(提示:假设酵母菌以葡萄糖作为呼吸底物)‎ 实验方法:‎ ‎(1)将实验材料和用具按图(装置1)安装好。‎ ‎(2)如果想得到实验结论还必须同时设计对照实验,请描述对照实验装置(装置2)如何设置?装置同上(装置1图),用___________代替________溶液,其它条件完全相同。‎ 结果预测和结论:(请在方框内选填左移、右移、不移动等)‎ 现 象(红色液滴移动情况)‎ 结 论 装置1中液滴 装置2中液滴 ‎1‎ ‎①‎ 不移动 只进行有氧呼吸 ‎2‎ 不移动 ‎②‎ 只进行无氧呼吸 ‎3‎ ‎③‎ ‎④‎ 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3)①_________ ②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 ‎(4)进一步探究:如果要进一步检测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物中有无酒精,常用什么试剂?__________。若颜色变为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有酒精产生。‎ ‎(5)如果氧气供应不足,则人体内葡萄糖的分解产物是______________。‎ ‎(6)请写出有氧呼吸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 等量蒸馏水 (3). NaOH (4). 左移 (5). 右移 (6). 左移 (7). 右移 (8). 重铬酸钾 (9). 灰绿色 (10). 乳酸 (11). C6H1206+6H20+602H6C02+12H20+能量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可以通过流程图分析,表格比较,典型练习分析强化学生的理解。要注意,一般的植物细胞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但少数植物营养器官如马铃薯的块茎、玉米的胚、甜菜的块根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解析:‎ ‎(2)如果想得到实验结论必须同时设计对照实验,另一个实验装置(装置2)与装置1的不同之处是将NaOH溶液换成等量蒸馏水。 (3)结果预测和结论:装置1中液滴左移说明消耗氧气,酵母菌能进行有氧呼吸,装置2中液滴不移动说明酵母菌不进行无氧呼吸,因此结论是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装置1中液滴不移动说明酵母菌不消耗氧气,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则装置2中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红色液滴右移。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则装置1消耗氧气,产生的二氧化碳被NaOH溶液吸收,红色液滴左移,装置2产生的二氧化碳比消耗的氧气多,红色液滴右移。‎ ‎(4)检测酒精可用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颜色变化为由橙色变成灰绿色。‎ ‎(5)如果氧气供应不足,则人体内葡萄糖进行乳酸发酵。‎ 点睛:‎ 广口瓶内小烧杯中放有NaOH,可吸收呼吸作用放出的CO2,因而装置内气压变化仅由O2消耗量引起,而呼吸类型可通过消耗O2与放出CO2量的比较予以确认,正如实验原理中所述,若只进行有氧呼吸则吸收O2与放出CO2量相等,若只进行无氧呼吸,则不吸收O2只放出CO2,若两种呼吸并存,则O2吸收量应小于CO2释放量。‎ ‎22.下图表示某生物膜结构,图中A、B、C、D、E、F表示某些物质,a、b、c、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请据图回答:‎ ‎(1)人体内激素发挥作用时与膜上D物质结合,体现了细胞膜_________功能,此外细胞膜还有_________和_________功能。‎ ‎(2)变形虫吞噬大分子蛋白质时_________(需要/不需要)消耗能量,同时体现了图示生物膜在结构上有_________特点。‎ ‎(3)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中碘浓度大约为血浆中的10—20倍,其摄取碘的过程可以用下面_________图表示。‎ ‎(4)有人认为小肠上皮细胞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葡萄糖,请设计实验探究。‎ ‎①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甲、乙两组生理状况相同的小肠上皮细胞,放入适宜浓度的含有葡萄糖的培养液中。‎ 第二歩:甲组细胞给予正常的呼吸条件,乙组细胞_________,其他条件与甲组相同。 第三步:一段时间后测定_________。‎ ‎②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 a.若甲、乙两组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速率基本相同,则说明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_________(是/不是)主动运输。‎ b.若乙组细胞吸收速率_________(大于/小于)甲组细胞吸收速率,说明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答案】 (1). 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2). 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3).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4). 需要 (5). (一定的)流动性 (6). D (7). 抑制细胞呼吸(或加入呼吸抑制剂等) (8). 葡萄糖的吸收速率(或培养液中葡萄糖的含量等) (9). 不是 (10). 小于 ‎【解析】‎ 本题考查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及探究实验,解题要点是识记相关知识,并能联系教材知识点对题图内容进行分析判断。‎ ‎(1)细胞膜的功能有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信号分子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过程,是细胞间间接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 ‎(2)变形虫以胞吞形式吞噬大分子蛋白质过程需要消耗能量,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的结构特点。‎ ‎(3)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中碘浓度大约为血浆中的10—20倍,其摄取碘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能量由细胞呼吸提供,受O2浓度制约,用D图表示。‎ ‎(4)①根据实验目的,本实验的自变量为有无正常呼吸条件,因变量为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速率,因此设甲组细胞给予正常的呼吸条件作为对照组,乙组加入呼吸抑制剂抑制细胞呼吸作为实验组,其他条件与甲组相同。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葡萄糖的含量。‎ ‎②若甲、乙两组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速率基本相同,则说明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不需要能量,不是主动运输;若乙组细胞的吸收速率明显小于甲组细胞,或者完全不吸收,说明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需要能量,是主动运输。‎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等知识点,解题关键是:1.解读细胞膜的结构模式图,分析细胞膜的功能;2.结合图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影响因素;3.根据实验目的找出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遵循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补充完善实验步骤,并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期分析。‎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