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5 发布 |
- 37.5 KB |
- 2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8届四川省成都市龙泉二中高二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10月份) (解析版)
2016-2017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龙泉二中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10月份)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45小题,1-30每题1分,31-45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作用时间( ) A.短暂 B.比较长 C.一样长 D.不确定 2.下列关于人脑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功能 B.大脑皮层V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 C.脑中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低级中枢进行调控 D.由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3.用蛋白酶去除大肠杆菌核糖体的蛋白质,处理后的核糖体仍可催化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由此可推测核糖体中能催化该反应的物质是( ) A.蛋白酶 B.淀粉酶 C.RNA D.脂肪酶 4.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由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 ) A.血浆量增加 B.组织液减少 C.组织液增加 D.淋巴减少 5.调查发现男性色盲大约占男性人群的7%,根据这一概率推算,女性色盲占女性人群的比率大约为( ) A.0.25% B.0.49% C.0.7% D.1.4% 6.下列各项中符合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 ) A.生物进化的方向由变异决定,实质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B.共同进化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重要原因 C.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的是突变 D.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是个体 7.如图是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腺体名称,A、B代表激素名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所代表的腺体名称是下丘脑 B.图中①②③④四个过程,具有促进作用的是③④ C.人体通过分级与反馈调节来维持甲状腺激素的正常值 D.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细胞代谢,在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将增加 8.下列哪项不是3:1性状分离比出现所具有的因素( ) A.F1体细胞中各基因遗传信息表达的机会相等 B.F1自交后代各种基因型发育成活的机会相等 C.各基因在F2体细胞中出现的机会相等 D.每种类型雌配子与每种类型雄配子融合的机会相等 9.直接参与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系统是( ) A.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 B.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C.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 D.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 10.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属于反射 B.神经细胞上神经冲动的传导都以局部电流为前导 C.降低环境中的Na+浓度,刺激产生的动作电位峰值会降低 D.引起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Na+通过被动运输进入突触后膜内 11.小麦有芒对无芒为显性,现有纯合有芒小麦与无芒小麦杂交得到F1,F1再自交得到F2,F2中有芒小麦随机交配,产生的F3中纯合子占总数的比例为( ) A. B. C. D. 12.下列有关突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 B.一个神经元只有一个突触 C.突触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构成 D.神经递质能透过突触后膜 13.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一定会在突触后膜上产生动作电位 B.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需要载体和ATP C.静息时神经元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为0 D.在动物体内,神经元树突和细胞体的细胞膜受到其他神经元轴突末梢的支配 14.对性腺组织细胞进行荧光标记,等位基因A、a都被标记为黄色,等位基因B、b都被标记为绿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处于四分体时期的细胞.下列有关推测合理的是( ) A.若这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2个黄色、2个绿色荧光点 B.若这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 C.若这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2个黄色、2个绿色荧光点 D.若这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 15.轴突是神经细胞的( ) A.一种细胞器 B.保护结构 C.突触 D.突起 16.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大量积累在组织细胞间隙造成的.下列各项中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 A.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B.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 C.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 D.淋巴回流受阻组织液中滞留大分子物质 17.如图是高等生物多聚核糖体合成肽链的过程,有关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图表示翻译的过程,图中核糖体从左向右移动 B.多聚核糖体合成的多条肽链在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上互不相同 C.若合成某条肽链时脱去了100个水分子,则该肽链中至少含有102个O原子 D.细胞中核糖体越多,合成一条肽链所需时间越短 18.遗传咨询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预防遗传病的发生和发展.下列不属于遗传咨询程序的是( ) A.病情诊断 B.遗传方式分析和发病率测算 C.提出防治措施 D.晚婚晚育 19.下列有关糖代谢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②⑥过程在只在肝细胞中发生 B.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②、③过程 C.通过⑦过程只能转变为必需氨基酸 D.⑤过程在活细胞中均可发生 20.以下表示动物利用食物的过程,正确的分析是( ) A.恒温动物的值一般高于变温动物 B.哺乳动物的值一般为10%﹣20% C.提高圈养动物生长量一般需提高值 D.食肉哺乳动物的值一般低于食草哺乳动物 21.某实验室做了如下所示的研究. 小鼠的纤维母细胞诱导干细胞肝细胞、神经细胞、上皮细胞等 在培养过程中,观察核膜被3H标记的一个细胞周期,发现分裂期形成许多带放射性的单层小囊泡,分裂完成后,原有的放射性标记全部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的核膜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与纤维母细胞相比,经过程a形成的诱导干细胞的全能性较低 B.分裂期时不进行DNA的复制,但仍能进行翻译,合成某些蛋白质 C.核膜在间期裂解为许多小膜泡,分裂过程中放射性的小囊泡随机分配到细胞两极 D.硝化细菌无丝分裂过程中也会出现核膜周期性的消失和重建 22.肌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 A.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靶细胞 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 C. 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23.如图是人体内环境示意图,有关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6中含有激素、葡萄糖、尿素、CO2等物质 B.图中3、5、6所示的液体均不能互相渗透 C.内环境中的温度、渗透压一般保持恒定状态 D.酶促反应只发生在4中 24.人体下丘脑不能完成的生理功能是( ) A.体温调节 B.血液pH的调节 C.内分泌的调节 D.水平衡的调节 25.下列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刺激点膜电位由静息电位转为动作电位的过程是( ) A.①→④ B.②→③ C.③→② D.④→① 26.蚕豆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 ) A.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被标记 B.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被标记 C.半数的染色体中只有一条单体被标记 D.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不被标记 27.科学家进行植物激素对豌豆植株侧芽影响的实验,结果见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对侧芽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B.赤霉素能解除顶芽对侧芽生长的抑制作用 C.细胞分裂素能解除顶芽对侧芽生长的抑制作用 D.侧芽生长速度受多种植物激素的调节 28.一密闭容器中加入葡萄糖溶液和酵母菌,1小时后测得该容器中O2减少24mL,CO2增加48mL,则在1小时内酒精发酵所消耗的葡萄糖量是有氧呼吸的( ) A.倍 B.倍 C.2倍 D.3倍 29.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 ①内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②内环境是细胞内的环境,即细胞内液 ③高等动物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 ④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0.如图为人体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的激素③分泌过多 B.缺碘时激素①和②浓度都高于正常水平 C.图中共有3处箭头表示负反馈调节 D.垂体还能分泌与激素③有相似生理效应的激素 31.如图表示动物体体温调节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代表激素,当某人走出房间进入寒冷环境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液中激素①、②、③的含量会增加 B.骨骼肌受有关神经支配,不自主战栗 C.激素①、②对垂体的作用效应都为促进 D.该图表示体温调节的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32.如图甲示某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乙示该植物叶肉细胞的部分结构(图中M和N代表两种气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注:不考虑无氧呼吸)( ) A.甲图中的纵坐标数值即为乙图中的m4 B.甲图中c点时,乙图中有m1=n1=m4=n4 C.甲图中e点以后,乙图中n4不再增加,其主要原因是m1值太低 D.甲图中a、b、c、d、e任意一点,乙图中都有m1=n1>0,m2=n2>0 33.有三只生存状况一致的小狗,分别切除它们的下丘脑、甲状腺、垂体,然后检测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变化,结果如下表所示: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 甲 ﹣ ﹣ ﹣ 乙 + ﹣ ﹣ 丙 + + ﹣ 注:“+”代表增加,“﹣”代表减少 则甲、乙、丙三只小狗被切除的器官分别是( ) A.垂体、下丘脑、甲状腺 B.垂体、甲状腺、下丘脑 C.甲状腺、垂体、下丘脑 D.下丘脑、垂体、甲状腺 34.部分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如图所示,分别在甲、乙两处提供适宜刺激,引起肌肉收缩的情况是( ) A.刺激甲,只有Ⅰ、Ⅱ收缩 B.刺激乙,只有Ⅲ、Ⅳ收缩 C.刺激甲,Ⅰ﹣Ⅳ都不收缩 D.刺激乙,Ⅰ一Ⅳ都收缩 35.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是( ) A.外界食物→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环境→细胞 B.外界食物→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环境→细胞 C.外界食物→内环境→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细胞 D.外界食物→循环系统→内环境→消化系统→细胞 36.如图为某低等海洋动物完成某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C类似于突触).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处接受适宜的点刺激,b处能测到电位变化 B.③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完成后即失去活性 C.图中有三个神经元,a处兴奋传导的速率大于c处 D.②处接受适宜的点刺激,b处能测到电位变化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37.回答下列问题 (1)乙烯对植物果实的作用是促进其 ;在“瓜熟蒂落”的果实中,除乙烯外, (填激素名称)含量也比较高. (2)吲哚乙酸是在细胞内由 合成的. (3)植物激素是植物细胞之间 传递的分子,每种激素的作用决定于植物的 、激素的 、激素的浓度. 38.实验:利用不同浓度(0和100Nm)的BL和IAA处理油菜萌发的种子,观察其对主根伸长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单独IAA处理,对主根伸长的影响是 ;BL与IAA同时处理,在IAA浓度为 nM范围内,BL对主根伸长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39.如图表示某一传出神经元与肌细胞之间的突触. (1)突触是由图中的 构成的,①中的物质名称为 ,这是一种化学信号物质,肌细胞对该物质的识别功能与肌细胞膜上的 有关.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与突触后膜,突触后膜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分布 (“改变”或“不变”). (2)与突触前膜相对的肌细胞膜形态具有明显特点,其意义是 ,有利于递质的作用. (3)兴奋通过突触的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的速度要慢得多,分析兴奋通过突触速度变慢的原因是: 的过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约0.5~1毫秒). (4)神经细胞与肌细胞接触点的递质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肌细胞收缩,乙酰胆碱很快被胆碱酯酶分解,肌细胞恢复舒张状态.美洲箭毒有与乙酰胆碱争夺受体的作用,若美洲箭毒进入人体,其效应是 . 40.艾弗里等人通过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转化因子是DNA.请回答下列问题: (1)艾弗里实验最为关键的设计思路是: . (2)写出艾弗里实验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 . (3)请利用DNA酶作试剂,选择适当的材料用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促进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物质是DNA”,并预测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材料用具:R型菌、S型菌、DNA酶、蒸馏水、制备培养基所需的原料. ①实验设计方案: 第一步:从S型细菌中提取DNA; 第二步:制备符合要求的培养基,将其均分为三组,标记A、B、C.请将处理方法填写在表格中的横线上; 编号 A B C 处理方法 不加任何提取物 第三步:将R型细菌分别接种到三组培养基上; 第四步:将接种后的培养装置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②预测实验结果: . ③得出结论:促进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物质是DNA. 2016-2017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龙泉二中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10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45小题,1-30每题1分,31-45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作用时间( ) A.短暂 B.比较长 C.一样长 D.不确定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1、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2、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1)内分泌腺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2)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两者常常同时调节生命活动. 【解答】解: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作用时间比较长,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 故选:B. 2.下列关于人脑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功能 B.大脑皮层V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 C.脑中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低级中枢进行调控 D.由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考点】脑的高级功能. 【分析】大脑皮层有许多高级中枢,控制着脊髓等内的低级中枢,大脑皮层还有人类特有的语言中枢,和人类的语言有关,受损后会出现相应的病症,短期记忆和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联系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解答】解:A、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的中枢,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A正确; B、大脑皮层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受损后患者不能看懂文字,能写字,B错误; C、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相应低级中枢进行调控,如排便排尿低级中枢在脊髓,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受高级中枢的控制,C正确; D、短期记忆和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联系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D正确. 故选:B. 3.用蛋白酶去除大肠杆菌核糖体的蛋白质,处理后的核糖体仍可催化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由此可推测核糖体中能催化该反应的物质是( ) A.蛋白酶 B.淀粉酶 C.RNA D.脂肪酶 【考点】酶的概念. 【分析】1、核糖体的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RNA. 2、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解答】解:核糖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RNA,其中的蛋白质被蛋白酶去除后仍能催化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由此说明核糖体中的RNA能催化该反应. 故选:C. 4.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由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 ) A.血浆量增加 B.组织液减少 C.组织液增加 D.淋巴减少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本题考点考生需识记并理解组织水肿的几种情况:长期营养不良、肾小球肾炎、过敏反应、局部组织代谢旺盛以及毛细淋巴管堵塞等. 【解答】解: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由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导致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使组织液从组织细胞中吸水,最终导致组织液增多,形成组织水肿. 故选:C. 5.调查发现男性色盲大约占男性人群的7%,根据这一概率推算,女性色盲占女性人群的比率大约为( ) A.0.25% B.0.49% C.0.7% D.1.4%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该遗传病的特点是:隔代交叉遗传;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女病父子病,男正母女正”,即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肯定患病,正常男性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正常.据此答题. 【解答】解: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性色盲患者的基因型为XbY,女性色盲患者的基因型为XbXb,调查发现男性色盲大约占男性人群的7%,即Xb的概率为7%,则女性色盲占女性人群的比率大约为7%×7%=0.49%. 故选:B. 6.下列各项中符合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 ) A.生物进化的方向由变异决定,实质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B.共同进化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重要原因 C.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的是突变 D.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是个体 【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解答】解:A、生物进化的方向由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A错误; B、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共同进化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重要原因,B正确; C、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其中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C错误; D、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D错误. 故选:B. 7.如图是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腺体名称,A、B代表激素名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所代表的腺体名称是下丘脑 B.图中①②③④四个过程,具有促进作用的是③④ C.人体通过分级与反馈调节来维持甲状腺激素的正常值 D.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细胞代谢,在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将增加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 寒冷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 据图分析可知,甲是下丘脑,乙是垂体,丙是甲状腺,①②是促进,③④是抑制. 【解答】解:A、由题意分析可知,甲是下丘脑,乙是垂体,丙是甲状腺,A正确; B、在四个过程中①②是促进,③④是抑制,B错误; C、从甲到甲状腺激素的产生是分级调节,甲状腺激素的负反馈调节共同维持甲状腺激素的相对含量,C正确; D、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细胞代谢,在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D正确. 故选:B. 8.下列哪项不是3:1性状分离比出现所具有的因素( ) A.F1体细胞中各基因遗传信息表达的机会相等 B.F1自交后代各种基因型发育成活的机会相等 C.各基因在F2体细胞中出现的机会相等 D.每种类型雌配子与每种类型雄配子融合的机会相等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孟德尔德两个遗传规律是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孟德尔杂交试验中,出现这些有规律遗传现象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F1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F2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的存活率相等;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解答】解:A、由于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的控制作用,而且不是所有的基因表达概率都是相等的,有些性状甚至一辈子无法表达,但是不影响遗传规律,即: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所以F1体细胞中各基因表达的机会不相等,A错误; B、F1自交后代各种基因型发育成活的机会相等是出现这些有规律遗传现象的必要因素之一,B正确; C、在遗传过程中各基因在F2体细胞中出现的机会应该相等,C正确; D、在遗传过程中,雌雄配子应随机结合,即每种类型雌配子与每种类型雄配子相遇的机会相等,D正确. 故选:A. 9.直接参与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系统是( ) A.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 B.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C.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 D.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参与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系统是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 【解答】解:人体内的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之间间接地进行气体交换,具体地说,就是由呼吸系统吸进的氧气和先进入血液,然后再通过组织液进入体内细胞;同时,体内细胞进行呼吸排出的二氧化碳,也要先进入组织液,然后再进入血液而被运送到呼吸系统,排出体外.所以直接参与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系统是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 故选:C. 10.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属于反射 B.神经细胞上神经冲动的传导都以局部电流为前导 C.降低环境中的Na+浓度,刺激产生的动作电位峰值会降低 D.引起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Na+通过被动运输进入突触后膜内 【考点】反射的过程;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分析】反射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神经的基本调节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解答】解:A、反射要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支配肌肉的神经,属于传出神经.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没有经过神经中枢的处理,直接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不属于反射,A错误; B、神经细胞上神经冲动的传导都以局部电流为前导,B正确; C、降低环境中的Na+浓度,刺激产生的动作电位峰值会降低,C正确; D、引起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Na+通过被动运输进入突触后膜内,D正确. 故选:A. 11.小麦有芒对无芒为显性,现有纯合有芒小麦与无芒小麦杂交得到F1,F1再自交得到F2,F2中有芒小麦随机交配,产生的F3中纯合子占总数的比例为( ) A. B. C. D.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由题意可知;F1是杂合子,杂合子自交得F2,F2的有芒小麦随机交配,即显性个体之间随机交配,即AA和Aa随机交配,我们可以用雌雄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比例进行展开即可. 【解答】解:A、F1代自交得F2,F2中纯合子比例是=AA+aa=,与题意不符,A错误; B、F2的有芒小麦随机交配,即AA和Aa随机交配,是F3亲本杂合子的比例,B错误; C、F2的有芒小麦随机交配,即AA和Aa随机交配产生的配子根据分离规律则是A:a=2:1则有 ♀♂配子 2A a 2A 4AA 2Aa a 2Aa aa 可以看出杂合子Aa占,C错误; D、上个选项可知,纯合子AA+aa=+=,D正确. 故选;D. 12.下列有关突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 B.一个神经元只有一个突触 C.突触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构成 D.神经递质能透过突触后膜 【考点】突触的结构. 【分析】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与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者细胞体形成突触;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的;传递过程: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下一神经元). 【解答】解:A、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与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者细胞体形成突触,故A正确; B、一个神经元可以与多个神经元联系,形成多个突触,故B错误; C、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的,故C错误; D、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使后一个神经元兴奋或者抑制,并在作用完成后很快被分解,故D错误. 故选:A. 13.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一定会在突触后膜上产生动作电位 B.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需要载体和ATP C.静息时神经元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为0 D.在动物体内,神经元树突和细胞体的细胞膜受到其他神经元轴突末梢的支配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1、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方向是由兴奋区→未兴奋区,纤维膜内电流的方向兴奋区→未兴奋区,膜外电流方向是未兴奋区→兴奋区,所以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与膜内方向相同,与膜外方向相反. 2、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解答】解:A、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使得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则突触后膜上产生动作电位或保持静息电位,A错误; B、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属于胞吐,需要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B错误; C、静息时神经元细胞膜内外分布是外正内负,C错误; 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导到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因此在动物体内,神经元的树突和胞体的表面膜受到其他神经元轴突末梢的支配,D正确. 故选:D. 14.对性腺组织细胞进行荧光标记,等位基因A、a都被标记为黄色,等位基因B、b都被标记为绿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处于四分体时期的细胞.下列有关推测合理的是( ) A.若这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2个黄色、2个绿色荧光点 B.若这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 C.若这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2个黄色、2个绿色荧光点 D.若这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进行复制,基因(DNA)数目加倍,即每个四分体上含有4个同名基因,即2个A和2个a或2个B和2个b,若2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黄色和绿色在一个四分体上,若2对等位基因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黄色和绿色在不同的四分体中. 【解答】解:AB、由于染色体经过复制,基因也随之加倍,使每个四分体上的等位基因含有4个,即2个A和2个a或2个B和2个b,若2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1个四分体中将出现4个黄色和4个绿色荧光点,A错误,B正确; CD、由于染色体经过复制,基因也随之加倍,使每个四分体上的等位基因含有4个,即2个A和2个a或2个B和2个b,若2对等位基因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每个四分体中将出现4个黄色或4个绿色荧光点,CD错误. 故选:B. 15.轴突是神经细胞的( ) A.一种细胞器 B.保护结构 C.突触 D.突起 【考点】神经元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元的功能是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 【解答】解:A、轴突是神经细胞的一种突起,里面还有线粒体等细胞器,A错误; B、神经细胞神经纤维外面的髓鞘是其保护结构,B错误; C、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C错误; D、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包括轴突和树突,D正确. 故选:D. 16.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大量积累在组织细胞间隙造成的.下列各项中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 A.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B.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 C.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 D.淋巴回流受阻组织液中滞留大分子物质 【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水分可以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 (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 (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 (4)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 (5)肾脏病变引起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失衡.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导致组织水肿. 【解答】解: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对升高,引起组织水肿,A正确; B、花粉过敏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B正确; C、食物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在短期内会使组织液减少,不引起组织水肿,C错误; D、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D正确. 故选:C. 17.如图是高等生物多聚核糖体合成肽链的过程,有关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图表示翻译的过程,图中核糖体从左向右移动 B.多聚核糖体合成的多条肽链在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上互不相同 C.若合成某条肽链时脱去了100个水分子,则该肽链中至少含有102个O原子 D.细胞中核糖体越多,合成一条肽链所需时间越短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一个mRNA分子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进行翻译过程,这样可以加快翻译的速度,能在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蛋白质.根据图中多肽链的长度可以判断核糖体沿着mRNA的移动方向. 【解答】解:A、根据多肽链的长度,可推知图中核糖体从右向左移动,A错误; B、多聚核糖体合成的多条肽链在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上都相同,因为控制它们合成的模板相同,B错误; C、每条多肽链至少含有一个游离的羧基,若合成某条肽链时脱去了100个水分子,则该肽链中至少含有100+2=102个氧原子,C正确; D、细胞中核糖体越多,合成蛋白质的效率越高,但合成一条肽链所需得时间不变,D错误. 故选:C. 18.遗传咨询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预防遗传病的发生和发展.下列不属于遗传咨询程序的是( ) A.病情诊断 B.遗传方式分析和发病率测算 C.提出防治措施 D.晚婚晚育 【考点】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遗传咨询的内容和步骤. 1、医生对咨询对象进行身体检查,了解家庭病史,对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作出诊断. 2、分析遗传病的传递方式. 3、推算出后代的再发风险率. 4、向咨询对象提出防治对策和建议,如终止妊娠、进行产前诊断等. 【解答】解:ABCD、病情诊断、遗传方式分析和发病率测算、提出防治措施均属于遗传咨询程序,晚婚晚育不属于遗传咨询程序,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9.下列有关糖代谢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②⑥过程在只在肝细胞中发生 B.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②、③过程 C.通过⑦过程只能转变为必需氨基酸 D.⑤过程在活细胞中均可发生 【考点】糖类代谢. 【分析】阅读题干信息,血糖的三个来源是食物中糖类消化吸收、糖原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血糖的去路是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其中血糖的来源使得血糖浓度升高,血糖的去路使得血糖浓度降低.胰岛素是惟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升高血糖的是胰高血糖素,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 【解答】解:A、肌糖原不能分解,②过程只能发生在肝脏细胞中,合成糖原包括肝糖原与肌糖原,⑥过程可以发生在肝细胞和肌肉细胞中发生,A错误; B、胰岛A细胞分泌的是胰高血糖素,促进②③过程,B错误; C、通过⑦过程能转变为非必需的氨基酸、脂肪等非糖物质,C错误; D、⑤表示有氧呼吸作用,可以发生在活细胞中,D正确. 故选:D. 20.以下表示动物利用食物的过程,正确的分析是( ) A.恒温动物的值一般高于变温动物 B.哺乳动物的值一般为10%﹣20% C.提高圈养动物生长量一般需提高值 D.食肉哺乳动物的值一般低于食草哺乳动物 【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分析】本题是对流经某一营养级的能量分析的考查,先分析题图通过题图梳理流经某一营养级的能量去路,由题图可知,同化量是进入该营养级的能量,其他如未获取量、未食入量、为同化量都属于上一营养级的能量.同化量一部分通过细胞呼吸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另一部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即题图中有机物的积累;然后结合信息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与变温动物相比,恒温动物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维持体温,所以细胞呼吸消耗的能量多,有机物的积累量(④)较少,④/③一般低于变温动动物,A错误; B、能量的传递效率是该营养级同化量与上一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不是同化量与获取量的比值,B错误; C、圈养动物生长量的提高主要依赖于同化量的提高,即③/②值的提高,C正确; D、植物中含有很多哺乳动物不能利用的物质,因此食草哺乳动物利用植物性食物的利用率低,动物中含有不能被哺乳动物利用的物质很少,因此食肉哺乳动物对肉食性食物的利用率高,即食肉哺乳动物的③/②值一般高于食草哺乳动物,D错误. 故选:C. 21.某实验室做了如下所示的研究. 小鼠的纤维母细胞诱导干细胞肝细胞、神经细胞、上皮细胞等 在培养过程中,观察核膜被3H标记的一个细胞周期,发现分裂期形成许多带放射性的单层小囊泡,分裂完成后,原有的放射性标记全部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的核膜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与纤维母细胞相比,经过程a形成的诱导干细胞的全能性较低 B.分裂期时不进行DNA的复制,但仍能进行翻译,合成某些蛋白质 C.核膜在间期裂解为许多小膜泡,分裂过程中放射性的小囊泡随机分配到细胞两极 D.硝化细菌无丝分裂过程中也会出现核膜周期性的消失和重建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分析】1、a表示脱分化,b表示再分化. 2、同一生物体的所有体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而来的,含有相同的基因,且每个体细胞都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但由于细胞分化,即基因发生的选择性表达,不同细胞所含的RNA和蛋白质种类有所差别. 【解答】解:A、与纤维母细胞相比,经过程a形成的诱导干细胞的分化程度低,全能性高,A错误; B、核DNA自我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分裂期的细胞不在进行核DNA自我复制,但能进行蛋白质的合成,B正确; C、核膜是在分裂前期裂解的,由题意,分裂完成后,原有的放射性标记全部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的核膜中,要达到原有核膜的“平均分配”,则由核膜裂解的放射性小膜泡,肯定会由某种特定的、严格的机制进行分配,以保证“平均分配”,而不能随机地分配到细胞两极,C错误; D、无丝分裂为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硝化细菌为原核细胞,D错误. 故选:B. 22.肌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 A.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靶细胞 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 C. 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血浆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形成组织液,组织液也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形成血浆,组织液还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 【解答】解:肌肉注射时,药液首先进入组织液,由组织液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和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随淋巴循环进入血浆,血浆中的药液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组织,进入组织液进而进入靶细胞发挥作用. 故选:C. 23.如图是人体内环境示意图,有关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6中含有激素、葡萄糖、尿素、CO2等物质 B.图中3、5、6所示的液体均不能互相渗透 C.内环境中的温度、渗透压一般保持恒定状态 D.酶促反应只发生在4中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分析题图:1是毛细血管,2是毛细淋巴管,3是淋巴,4是细胞内液,5是组织液,6是血浆.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解答】解:A、6是血浆,含有激素、葡萄糖、尿素、CO2等物质,A正确; B、3是淋巴,5是组织液,6是血浆,其中血浆和组织液可以相互渗透,B错误; C、内环境中的温度、渗透压一般保持相对稳定状态,C错误; D、酶促反应能发生在细胞内和细胞外,D错误. 故选:A. 24.人体下丘脑不能完成的生理功能是( ) A.体温调节 B.血液pH的调节 C.内分泌的调节 D.水平衡的调节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③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促激素.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④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 【解答】解:A、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A正确; B、血液PH调节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B错误; C、下丘脑是内分泌活动的枢纽,C正确; D、水平衡调节的中枢位于下丘脑,D正确. 故选:B. 25.下列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刺激点膜电位由静息电位转为动作电位的过程是( ) A.①→④ B.②→③ C.③→② D.④→① 【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分析】本题是对神经纤维上静息电位与受刺激时动作电位的考查,静息时膜内外的电位是外正内负,受刺激时Na+通道开放,Na+内流,使膜内的正电荷增加,膜外的正电荷减少,逐渐变成外负内正. 【解答】解:发现题图可知,④表现为外正内负,是静息电位,①表现为外负内正,是动作电位,因此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刺激点膜电位由静息电位转为动作电位的过程是:④→①. 故选:D. 26.蚕豆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 ) A.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被标记 B.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被标记 C.半数的染色体中只有一条单体被标记 D.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不被标记 【考点】DNA分子的复制;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分析】DNA分子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即DNA复制成的新DNA分子的两条链中,有一条链是母链,另一条链是新合成的子链.有丝分裂间期,进行染色体的复制(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出现染色单体,到有丝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且每条单体含有一个DNA分子. 【解答】解:蚕豆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根据DNA的半保留复制原则,分裂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中的DNA的两条链中只有一条含有放射性,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中期,共用着丝点的两条染色单体的两个DNA分子中,只有一个DNA的一条链被标记,也就是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被标记. 故选:A. 27.科学家进行植物激素对豌豆植株侧芽影响的实验,结果见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对侧芽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B.赤霉素能解除顶芽对侧芽生长的抑制作用 C.细胞分裂素能解除顶芽对侧芽生长的抑制作用 D.侧芽生长速度受多种植物激素的调节 【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分析】分析曲线图:比较曲线1、2、4可知顶芽可通过产生生长素对侧芽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比较1、3、4可知细胞分裂素能解除顶芽对侧芽的抑制作用;比较曲线4与5,可知赤霉素能促进侧芽生长. 【解答】解:A、比较曲线1、2、4,可知顶芽分泌的生长素对侧芽的生长有抑制作用,A正确; B、比较曲线4与5,可知赤霉素能促进侧芽生长,但不能得出赤霉素能解除顶芽对侧芽生长的抑制作用,B错误; C、比较1、3、4可知细胞分裂素能解除顶芽对侧芽的抑制作用,C正确; D、综合以上分析可知,侧芽生长速度受多种植物激素的调节,D正确. 故选:B. 28.一密闭容器中加入葡萄糖溶液和酵母菌,1小时后测得该容器中O2减少24mL,CO2增加48mL,则在1小时内酒精发酵所消耗的葡萄糖量是有氧呼吸的( ) A.倍 B.倍 C.2倍 D.3倍 【考点】无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本题是根据细胞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反应式进行相关计算的题目,有氧呼吸的反应式是: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无氧呼吸的反应式是:C6H12O62CO2+2C2H5OH+能量 【解答】解:由有氧呼吸的反应式可知,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与产生的二氧化碳相等,由题意可知1小时后测得该容器中O2减少24ml,那么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也是24ml;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是48﹣24=24ml;因此1小时内酒精发酵所消耗的葡萄糖量与有氧呼吸所消耗的葡萄糖量之比是:(24÷2):(24÷6)=12:4=3:1. 故选:D. 29.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 ①内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②内环境是细胞内的环境,即细胞内液 ③高等动物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 ④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叫做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等. 【解答】解:①内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①正确. ②内环境是体内细胞外的环境,即细胞外液,②错误. ③高等动物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③正确. ④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④正确. 故答案为:B. 30.如图为人体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的激素③分泌过多 B.缺碘时激素①和②浓度都高于正常水平 C.图中共有3处箭头表示负反馈调节 D.垂体还能分泌与激素③有相似生理效应的激素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由图可知,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所以激素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②是促甲状腺激素,激素③是甲状腺激素. 【解答】解:A、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的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即③分泌增多,A正确; B、缺碘时甲状腺激素含量少,反馈作用弱,①②浓度升高,B正确; C、图中共有2处负反馈调节,为③→下丘脑和③→垂体,C错误; D、垂体能分泌生长激素,与激素③都能促进生长,D正确. 故选:C. 31.如图表示动物体体温调节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代表激素,当某人走出房间进入寒冷环境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液中激素①、②、③的含量会增加 B.骨骼肌受有关神经支配,不自主战栗 C.激素①、②对垂体的作用效应都为促进 D.该图表示体温调节的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体温动态平衡的调节: 在寒冷条件下,下丘脑会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该激素又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但是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又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作用. 【解答】解:A、据图判断,图中①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为甲状腺激素、③为促甲状腺激素,刚进入寒冷环境时,激素①分泌增加促进③的含量增加,从而使②的含量增加,A正确; B、骨骼肌发生不自主战栗,增加产热,是神经系统调节的结果,B正确; C、激素①、②对垂体的作用效应分别为促进和抑制,C错误; D、图中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并且所中激素参与体温的调节,因此该图表示体温调节的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D正确. 故选:C. 32.如图甲示某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乙示该植物叶肉细胞的部分结构(图中M和N代表两种气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注:不考虑无氧呼吸)( ) A.甲图中的纵坐标数值即为乙图中的m4 B.甲图中c点时,乙图中有m1=n1=m4=n4 C.甲图中e点以后,乙图中n4不再增加,其主要原因是m1值太低 D.甲图中a、b、c、d、e任意一点,乙图中都有m1=n1>0,m2=n2>0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据图分析:甲曲线中,a点只进行呼吸作用;b点时呼吸作用速率大于光合作用速率;c点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c点之后光合作用速率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图乙中,m表示二氧化碳,n表示氧气.当只进行呼吸作用时,图中只有n2和m2;当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时,图中只有m1、n1、m4、n4;当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时,图中没有n2和m2. 【解答】解:A、据图分析,甲图中的纵坐标数值即为乙图中的m3,A错误; B.甲图中c点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因此线粒体产生的二氧化碳刚好供叶绿体运用,叶绿体产生的氧气给线粒体用刚好,因此乙图中有m1=n1=m4=n4 B正确; b点时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乙图中有:m1=m2+m4;n1=n2+n4,B正确. C.甲图中e点以后,乙图中n4不再增加,其主要原因是m3值太低,或温度的限制,C错误; D.当只进行呼吸作用时,图中只有n2和m2;当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时,图中只有m1、n1、m4、n4;当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时,图中没有n2和m2,D错误. 故选:B. 33.有三只生存状况一致的小狗,分别切除它们的下丘脑、甲状腺、垂体,然后检测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变化,结果如下表所示: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 甲 ﹣ ﹣ ﹣ 乙 + ﹣ ﹣ 丙 + + ﹣ 注:“+”代表增加,“﹣”代表减少 则甲、乙、丙三只小狗被切除的器官分别是( ) A.垂体、下丘脑、甲状腺 B.垂体、甲状腺、下丘脑 C.甲状腺、垂体、下丘脑 D.下丘脑、垂体、甲状腺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同时甲状腺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据此答题. 【解答】解: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和垂体的调控,而甲状腺激素又可以反馈调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1)甲切除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均降低,故说明甲为下丘脑; (2)乙切除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而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均降低,故说明乙为垂体; (3)丙切除后,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而通过反馈调节分泌增多,故说明丙为甲状腺. 故选:D. 34.部分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如图所示,分别在甲、乙两处提供适宜刺激,引起肌肉收缩的情况是( ) A.刺激甲,只有Ⅰ、Ⅱ收缩 B.刺激乙,只有Ⅲ、Ⅳ收缩 C.刺激甲,Ⅰ﹣Ⅳ都不收缩 D.刺激乙,Ⅰ一Ⅳ都收缩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解答】解:A、刺激甲,I、Ⅱ、Ⅲ、Ⅳ都收缩,A错误; B、刺激乙,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只有Ⅲ、Ⅳ收缩,B正确; C、刺激甲,I、Ⅱ、Ⅲ、Ⅳ都收缩,C错误; D、刺激乙,只有Ⅲ、Ⅳ收缩,D错误. 故选:B. 35.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是( ) A.外界食物→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环境→细胞 B.外界食物→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环境→细胞 C.外界食物→内环境→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细胞 D.外界食物→循环系统→内环境→消化系统→细胞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是营养物质经消化系统消化吸收后,经循环系统运输到内环境,由内环境直接与体内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解答】解: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是营养物质经消化系统消化吸收后,经循环系统运输到内环境,由内环境直接与体内细胞进行物质交换.所以B选项正确,A、C、D选项错误. 故选:B. 36.如图为某低等海洋动物完成某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C类似于突触).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处接受适宜的点刺激,b处能测到电位变化 B.③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完成后即失去活性 C.图中有三个神经元,a处兴奋传导的速率大于c处 D.②处接受适宜的点刺激,b处能测到电位变化 【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 【分析】1、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只有保持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才能完成反射活动;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因此兴奋旨在突触处传递时存在突触延搁,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时间主要由突触的数量有关; 3、分析题图可知①是感受器,②是效应器,③是突触.兴奋传导的方向是①→a→c→②和①→a→b→c→②. 【解答】解:A、如果a处接受适宜的电刺激,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途径是a→b→c,因此b处可以接收到电位变化,A正确; B、③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完成后即失去活性,B正确; C、分析题图可知,图中3个神经元细胞体,因此有3个神经元,由于存在突触延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率大于突触处的传导,C正确; D、②效应器处接受适宜的点刺激,b处不能测到电位变化,D错误.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37.回答下列问题 (1)乙烯对植物果实的作用是促进其 成熟 ;在“瓜熟蒂落”的果实中,除乙烯外, 脱落酸 (填激素名称)含量也比较高. (2)吲哚乙酸是在细胞内由 色氨酸 合成的. (3)植物激素是植物细胞之间 信息 传递的分子,每种激素的作用决定于植物的 种类 、激素的 作用部位 、激素的浓度. 【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分析】五类植物激素的比较 名称 合成部位 存在较多的部位 功能 生长素 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 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蔬果 赤霉素 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 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内 ①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②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细胞分裂素 主要是根尖 细胞分裂的部位 促进细胞分裂 脱落酸 根冠、萎蔫的叶片 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 ①抑制细胞分裂②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乙烯 植物的各个部位 成熟的果实中较多 促进果实成熟 【解答】解:(1)乙烯的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脱落酸能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因此在“瓜熟蒂落”的果实中,除乙烯外,脱落酸含量也比较高. (2)吲哚乙酸是在细胞内由色氨酸合成的. (3)植物激素是植物细胞之间信息传递的分子,每种激素的作用决定于植物的种类、激素的作用部位、激素的浓度. 故答案为: (1)成熟 脱落酸 (2)色氨酸 (3)信息 种类 作用部位 38.实验:利用不同浓度(0和100Nm)的BL和IAA处理油菜萌发的种子,观察其对主根伸长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单独IAA处理,对主根伸长的影响是 低浓度促进伸长,高浓度抑制伸长 ;BL与IAA同时处理,在IAA浓度为 0﹣10 nM范围内,BL对主根伸长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分析】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解答】解:图中上面那条曲线未加BL,代表IAA对主根伸长的影响,根据起点和变化趋势,可得出答案“低浓度促进伸长,高浓度抑制伸长”.而下面那条曲线加了BL,每一个IAA浓度下,根的长度都小于未加BL的情况,所以BL一定是抑制了主根的伸长.其中,0﹣10时抑制作用在增强,10﹣100时抑制作用在减弱. 故答案为:低浓度促进伸长,高浓度抑制伸长 0﹣10 39.如图表示某一传出神经元与肌细胞之间的突触. (1)突触是由图中的 ②③④ 构成的,①中的物质名称为 神经递质 ,这是一种化学信号物质,肌细胞对该物质的识别功能与肌细胞膜上的 糖蛋白(或受体) 有关.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与突触后膜,突触后膜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分布 不变 (“改变”或“不变”). (2)与突触前膜相对的肌细胞膜形态具有明显特点,其意义是 扩大了突触后膜的面积 ,有利于递质的作用. (3)兴奋通过突触的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的速度要慢得多,分析兴奋通过突触速度变慢的原因是: 递质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 的过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约0.5~1毫秒). (4)神经细胞与肌细胞接触点的递质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肌细胞收缩,乙酰胆碱很快被胆碱酯酶分解,肌细胞恢复舒张状态.美洲箭毒有与乙酰胆碱争夺受体的作用,若美洲箭毒进入人体,其效应是 肌肉无法收缩 .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①是突触小泡,②是突触前膜,③是突触间隙,④是突触后膜;当轴突末端兴奋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通过胞吐的形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 【解答】解:(1)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图中①是突触小体,内含有神经递质;肌细胞膜上含有受体可以识别神经递质;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与突触后膜,会使膜外阴离子进入细胞,所以突触后膜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分布不变. (2)分析题图可知,与突触前膜相对的肌细胞膜形态特点扩大了突触后膜的面积,有利于递质的作用. (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传到速度较快,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过程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由于递质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过程需要相当的时间,因此兴奋通过突触的速度较慢. (4)美洲箭毒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突触前膜释放的乙酰胆碱无法与相应的受体结合,不能引起肌肉的收缩. 故答案为: (1)②③④神经递质 糖蛋白(或受体) 不变 (2)扩大了突触后膜的面积 (3)递质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 (4)肌肉无法收缩 40.艾弗里等人通过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转化因子是DNA.请回答下列问题: (1)艾弗里实验最为关键的设计思路是: 设法把DNA与蛋白质等物质分开进行实验 . (2)写出艾弗里实验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 细菌的培养技术、物质的分离提取技术 . (3)请利用DNA酶作试剂,选择适当的材料用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促进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物质是DNA”,并预测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材料用具:R型菌、S型菌、DNA酶、蒸馏水、制备培养基所需的原料. ①实验设计方案: 第一步:从S型细菌中提取DNA; 第二步:制备符合要求的培养基,将其均分为三组,标记A、B、C.请将处理方法填写在表格中的横线上; 编号 A B C 处理方法 不加任何提取物 加入提取的S型细菌DNA 加入提取的S型细菌DNA和DNA酶 第三步:将R型细菌分别接种到三组培养基上; 第四步:将接种后的培养装置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②预测实验结果: A、C两组培养装置中未出现S型菌落,B组培养装置中出现S型菌落 . ③得出结论:促进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物质是DNA. 【考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解答】解:(1)艾弗里实验最为关键的设计思路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等物质分开进行实验. (2)艾弗里实验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细菌的培养技术、物质的分离提取技术. (3)要验证“促进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物质是DNA”,根据实验的对照原则及单一变量原则,可根据所给实验材料设计以下实验. ①实验设计方案: 第一步:从S型细菌中提取DNA; 第二步:制备符合要求的培养基,将其均分为三组,标记A、B、C.请将处理方法填写在表格中的横线上; 编号 A B C 处理方法 不加任何提取物 加入提取的S型细菌DNA 加入提取的S型细菌DNA和DNA酶 第三步:将R型细菌分别接种到三组培养基上; 第四步:将接种后的培养装置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②S型细菌的DNA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因此预测实验结果:A、C两组培养装置中未出现S型菌落,B组培养装置中出现S型菌落. ③得出结论:促进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物质是DNA. 故答案为: (1)设法把DNA与蛋白质等物质分开进行实验 细菌的培养技术、物质的分离提取技术 (2)①B组:加入提取的S型细菌DNA C组:加入提取的S型细菌DNA和DNA酶 ②A、C两组培养装置中未出现S型菌落,B组培养装置中出现S型菌落 2016年12月6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