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5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天津市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套练(解析版)
天津市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套练 一、单选题 1.汞离子对生物膜具有破坏作用。植物被汞污染后,不会直接影响叶肉细胞( ) A. 吸收K+ B. 水的光解 C. CO2固定 D. 蛋白质加工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有氧呼吸过程: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C6H12O6→2丙酮酸+2ATP+4[H] 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中):2丙酮酸+6H2O→6CO2+20[H]+2ATP 第三阶段(线粒体内膜上):24[H]+6O2→12H2O+34ATP 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其中光反应场所在类囊体膜,暗反应场所在叶绿体基质中。 【详解】A、叶肉细胞吸收K+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能量主要有氧呼吸提供,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所以汞污染后直接影响的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影响能量供应,影响主动运输,A错误; B、水的光解发生在类囊体薄膜,B错误; C、CO2固定发生在叶绿体基质,故植物被汞污染后,不会直接影响叶肉细胞CO2固定,C正确; D、蛋白质加工发生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都是具膜的细胞器,D错误。 故选C 2.下表为人体四种细胞某些基因表达的结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细胞名称 肝细胞 幼嫩细胞 造血干细胞 浆细胞 mRNA mRNA1 mRNA2 mRNA3 mRNA4 蛋白质 血浆蛋白 血红蛋白 呼吸酶 免疫球蛋白 A. 与上述四种蛋白质的合成与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B. 四种细胞转录的mRNA有相同也有不同的,如呼吸酶mRNA3在其它细胞中也有 C. 四种细胞的全能性有差异,如幼嫩红细胞的全能性大于造血干细胞 D. 四种蛋白质的功能不同,其原因是它们的氨基酸组成不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各种细胞都是由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的,所以细胞中的DNA相同,但mRNA不完全相同。 【详解】A、血红蛋白和呼吸酶是胞内蛋白,不分泌出细胞,不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参与,A错误; B、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中的mRNA不完全相同,但每个细胞都要进行呼吸,所以呼吸酶mRNA3在其它细胞中也有,B正确; C、造血干细胞的全能性大于幼嫩红细胞,C错误; D、四种蛋白质的功能不同,其原因是组成它们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或蛋白质空间结构不同,D错误。 故选B。 3.下列关于人体内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碳只是有氧呼吸的产物 B. 水只能在有氧呼吸时作为产物于线粒体内膜上产生 C. 还原氢只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 D. 无氧呼吸的两个阶段都能释放能量 【答案】A 【解析】 【分析】 人体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 (1)有氧呼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 反应式:1C6H12O6(葡萄糖)→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 (2ATP) 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 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20[H]+6CO2+少量能量 (2ATP ) 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 反应式:24[H]+6O2→12H2O+大量能量(34ATP) (2)无氧呼吸的二阶段: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 反应式:1C6H12O6(葡萄糖)→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 (2ATP) 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 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4[H]→2C3H6O3(乳酸)。 【详解】A、人体内二氧化碳只是有氧呼吸的产物,而无氧呼吸的产物只有乳酸,A正确。 B、水既是有氧呼吸的产物,也是有氧呼吸的反应物,B错误。 C、还原氢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中都会产生,C错误。 D、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不能释放能量,D错误。 故选A。 4.某雄性动物个体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下图所示,若只考虑这两对等位基因,则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若DNA复制时其中一个基因b发生突变,则最多可产生三种基因型的精细胞 B. 若发生交叉互换,则最多可产生四种基因型的精细胞 C. 若正常分裂,则最多能产生两种基因型的精细胞 D. 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这两条染色体的形态、结构有明显差异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属于基因连锁关系。 【详解】A、由于基因b发生突变可形成其等位基因B,所以若DNA复制时其中一个基因b发生突变,则最多可产生三种基因型的精细胞,即AB、aB、ab,A正确; B 、若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发生交叉互换,则最多可产生四种基因型的精细胞,两多(AB、ab)两少(Ab、aB),B正确; C、若正常分裂,等位基因分离,则最多能产生两种基因型的精细胞,即AB和ab,C正确; D、由于这两条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所以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这两条染色体形态、结构无明显差异,D错误。 故选D。 5.如图表示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个种群中A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 B. 在变化过程中,P点时Aa的基因型频率最大 C. Q点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基因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 D. 该种群基因库中A和a的基因频率的变化表示该种群发生了进化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基因频率逐渐增大,a基因频率逐渐减小,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了定向改变,说明种群发生了生物进化;该种群中AA的比例会越来越高,逐渐取代杂合体。 【详解】A、生物的变异是本来就存在的,环境变化后对生物的变异进行了选择,A错误; B、Aa的基因型频率是A与a的基因频率相乘,图中P点时Aa的基因型频率最大,B正确; C、据图分析,Q点后,A的基因频率逐渐升高,说明Q点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基因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C正确; D、该种群基因库中A和a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说明该种群发生了进化,D正确。 故选A。 6.某雌雄异株二倍体植物为XY型性别决定,该植物有蓝花和紫花两种表现型,由等位基因A和a(位于常染色体上)、B和b(位于X 染色体上)共同控制。已知紫色素形成的途径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花色的遗传反映了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B. 该植物种群内花色对应的基因型共有9种 C. 若蓝花雄株×蓝花雌株,F1中紫花雄株占13/16,则雄株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Y D. 取AaXBY植株的花粉通过离体培养所得植株都为纯合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形分析,该植物的有蓝花和紫花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A和a位于常染色体上,B和b位于X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且紫花的基因型为A_XbY、A_XbXb,其余基因型都表现为蓝花。 【详解】A、据图分析可知,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性状的,A错误; B、已知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因此该植物种群内花色对应的基因型共有3×(3+2)=15种,B错误; C、若蓝花雄株×蓝花雌株, F1中的紫花雄株A_XbY占3/16= 3/4 ×1/4,推测雄株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Y,雌株亲本基因型为AaXBXb,C正确; D、取AaXBY植株的花粉通过离体培养所得植株都是单倍体,D错误。 故选C。 二、非选择题 7.下图是某植物成熟绿叶组织的相关图解。其中图1是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过程图解;图2表示某光照强度和适宜温度下,光合作用增长率随CO2浓度变化的情况;图3表示当光照和CO2充足的条件下,温度对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中实线表示光照时CO2 的固定量,虚线表示黑暗时CO2的产生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光反应中产生的O2从生成部位扩散到相邻细胞中被利用要经过_________层生物膜,由图1可知,乙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_。 (2)图2中限制D点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C点与D点相比,C点时叶绿体中的C5的含量_________(填“较低”、“较高”)。 (3)由图3可知,与_________作用相关的酶对高温更为敏感。若昼夜不停的光照,图3植物在_________℃下,生长状况达到最佳。 【答案】 (1). 6 (2). [H]和ATP (3). 光照强度 (4). 较高 (5). 光合 (6). 30℃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1表示光合作用过程,其中甲是二氧化碳,乙是[H]和ATP;图2表示某光照强度和适宜温度下,光合作用增长率随CO2浓度变化的情况,D点表示二氧化碳饱和点;图3表示真正的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曲线,两者的差值代表净光合速率。 【详解】(1)光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氧气进入相邻细胞的线粒体内膜被利用,需要穿过的生物膜包括2层叶绿体膜、2层细胞膜和2层线粒体膜,共6层生物膜;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1中乙代表的是[H]和ATP。 (2)图2中D点温度适宜,二氧化碳浓度达到饱和点,因此限制其光合速率的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C点与D点相比,C点时叶绿体中二氧化碳固定较少,因此其C5的含量较高。 (3)根据图3分析,真正光合速率先下降,呼吸速率后下降,说明与光合作用相关的酶对高温更为敏感;真正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差值代表净光合速率,在30℃时最大,积累的有机物最多,因此若昼夜不停的光照,图3植物在30℃下,生长状况达到最佳。 【点睛】本题以图示和曲线为信息载体考查对光合作用过程的理解以及对曲线的分析,首先要理解自变量的变化而导致因变量的变化的原因,再结合对光合作用的理解而进行审题和解题。 8.独脚金内酯是近年新发现的一类植物激素。为了研究独脚金内酯类似物GR24对侧枝生长发育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实验。 (1)独脚金内酯是植物体内产生的,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的_________有机物。 (2)科研人员用GR24处理拟南芥的野生型和突变体植株,结果如图1。据实验结果推测,GR24的作用是_________侧枝产生,突变体植株可能出现了独脚金内酯_________(填“合成”或“信息传递”)缺陷。 (3)为了进一步研究GR24的作用机理,科研人员用野生型植株进行了图2所示实验,结果如图3。 ①进行实验处理时,NAA应加入固体培养基_________(填“A”或“B”)中。 ②据图分析,GR24对侧枝生长_________,推测GR24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 (4)据图3的结果,科研人员提出了一个假设:在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沿主茎极性运输时,GR24会抑制侧芽的生长素向外运输。为验证该假设,采用与图2相同的切段进行实验。 组别 处理 检测 实验组 在主茎上端施加NAA 在侧芽处施加放射性标记的HAA 在固体培养基中② 主茎下端的放射性标记含量 对照组 ① 同上 在固体培养基中③ 请在下表中的空白处填写相应处理内容,完成实验方案。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微量 (2). 抑制 (3). 信息传递 (4). A (5). 无明显抑制作用 (6). 通过促进NAA的作用抑制侧枝生长 (7). 在主茎上端施加NAA (8). 添加GR24 (9). 不添加GR24 【解析】 【分析】 据图1分析,用GR24处理拟南芥的野生型和突变体植株,GR24浓度越高,野生型侧枝数目平均值越小,可推知GR24作用是其抑制侧枝产生;但对突变体植株几乎没有影响,原因可能出现了独脚金内酯信息传递缺陷。 根据图3分析,该实验是验证在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沿主茎极性运输时,GR24会抑制侧芽的生长素向外运输的假设,自变量为是否加GR24,放射性标记的NAA(或生长素)可以跟踪激素的运输情况,因此实验组:在主茎上端施加NAA,在侧芽处施加放射性标记的NAA(或生长素),在固体培养基中加入GR24;对照组:在主茎上端施加NAA,在侧芽处施加放射性标记的NAA(或生长素),在固体培养基中不加入GR24。 【详解】(1)独脚金内酯是一种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产生的,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1中实验结果显示,GR24的作用可能是抑制侧枝产生,突变体植株可能出现了独脚金内酯信息传递缺陷。 (3)①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因此进行实验处理时,应该在主茎上端施加NAA,NAA应加入固体培养基A中。 ②据图分析,与对照组相比,GR24处理组的侧枝正常生长,差异不大,说明GR24对侧枝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而NAA+ GR24组的侧芽长度明显低于其他组,推测GR24可能通过促进NAA的作用抑制侧枝生长。 (4)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表格中①为在主茎上端施加NAA,②为添加GR24;③为不添加GR24。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很多,包括激素的概念、激素的作用、激素间的关系等,尤其是实验设计过程的分析,难度较大,实验设计应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二是分别给实验组和对照组施加单一变量;三是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最后根据实验原理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与分析。 9.如图所示为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动物细胞增殖情况的变化曲线(图中B、D两点表示经筛选后继续培养),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OA段的培养称为________培养,AB段可能发生了________现象,需要用________酶处理,以使组织细胞分散开来。 (2)为制备单克隆抗体,需将________注射到小鼠体内,以此获取________细胞,同时可选取图中________点的细胞与该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细胞,所选取细胞的细胞膜上的_____比正常细胞显著减少。 (3)为筛选出能够产生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细胞,可用______培养基达到目的。杂交瘤细胞具有__________(特点)。 【答案】 (1). 原代 (2). 接触抑制 (3). 胰蛋白 (4). 抗原 (5). 浆(或B细胞) (6). D (7). 糖蛋白 (8). 选择 (9). 既能无限增殖,又能分泌特异性抗体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动物细胞的培养与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等相关知识点,分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再结合题意作答。 (1 )人们通常将动物组织消化后的初次培养称为原代培养,分瓶后的培养称为传代培养;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表面相互接触时,细胞就会停止分裂增殖,即会发生接触抑制现象;用胰蛋白酶可使组织细胞分散开来。 (2)为制备单克隆抗体,需将特定抗原注射到小鼠体内,以此获取B淋巴细胞,同时可选取图中D点的细胞与该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细胞,因为该点部分细胞已癌变,形成的杂交瘤细胞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比正常细胞显著减少。 (3)为筛选出能够产生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细胞,可用选择 培养基达到目的。杂交瘤细胞具有既能无限增殖,又能分泌特异性抗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