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5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8月月考生物试题
宜昌市葛洲坝中学 2019-2020 学年第一学期 高二年级 8 月阶段性检测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 1.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类型。下列关于人体中细胞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胎儿手的发育过程中不会发生细胞凋亡 B. 小肠上皮细胞的自然更新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C. 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过程中不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D. 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死亡过程,属于细胞坏死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凋亡是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常见的类型有: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的编 程性死亡;成熟个体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 细胞凋亡的意义:可以保证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各种 因素的干扰。 【详解】胎儿手发育 过程中,手指间隙的细胞会发生细胞凋亡,A 错误;小肠上皮细胞中衰 老的细胞将会发生细胞凋亡,不断完成细胞的自然更新,B 正确;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属于靶 细胞,机体通过细胞免疫将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抗原,属于细胞凋亡,C 错误;细胞凋亡是 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导致的细胞 非正常死亡,D 错误。故选 B。 2.用体外实验的方法可合成多肽链。已知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是 UUU,若要在体外合成同位素标 记的多肽链,所需的材料组合是 ①同位素标记的 tRNA ②蛋白质合成所需的酶 ③同位素标记的苯丙氨酸 ④人工合成的多聚尿嘧啶核苷酸 ⑤除去了 DNA 和 mRNA 的细胞裂解液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的 C. ③④⑤ D. ①③⑤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干信息可知,合成多肽链的过程即翻译过程。翻译过程以 mRNA 为模板(mRNA 上的密码 子决定了氨基酸的种类),以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以 tRNA 作为转运氨基酸的运载体,以核 糖体为合成车间,在有关酶、能量(ATP 供能)及其他适宜条件(温度、pH)作用下合成多肽 链。 【详解】翻译的原料是氨基酸,要想让多肽链带上放射性标记,应该用同位素标记的氨基酸 (苯丙氨酸)作为原料,而 tRNA 作为转运氨基酸的运载体不需要进行标记,①错误、③正确; 合成蛋白质需要模板,由题知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是 UUU,因此可以用人工合成的多聚尿嘧啶核 苷酸作模板,同时要除去细胞中原有 DNA 和 mRNA 的干扰,④、⑤正确;除去了 DNA 和 mRNA 的细胞裂解液模拟了细胞中的真实环境,其中含有核糖体、tRNA、催化多肽链合成的酶等, 因此不需要再加入蛋白质合成所需的酶,故②错误。综上所述,ABD 不符合题意,C 符合题意。 故选 C。 3.将一株质量为 20g 的黄瓜幼苗栽种在光照等适宜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植株达到 40g,其增 加的质量来自于 A. 水、矿质元素和空气 B. 光、矿质元素和水 C. 水、矿质元素和土壤 D. 光、矿质元素和空气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的氧化 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 ATP 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有机物和氧气,场所是叶绿体。 【详解】黄瓜幼苗可以吸收水,增加鲜重;也可以从土壤中吸收矿质元素,合成相关 化合的 物。也可以利用大气中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增加细胞干重。植物光合作用将光 能转化成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并没有增加黄瓜幼苗的质量,故黄瓜幼苗在光照下增加的质 量来自于水、矿质元素、空气。综上所述,BCD 不符合题意,A 符合题意。故选 A。 4. 如图示一对同源染色体及其上的等位基因,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来自父方的染色单体与来自母方的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B. B 与 b 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C. A 与 a 的分离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D. A 与 a 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 【答案】C 【解析】 【详解】A、同源染色体的单体相同位置所含基因本题,可能为基因突变,或者减数分裂第一 次分裂四分体时期,一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A 正确, B、B 与 b 为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 正确。 C、A 与 B 连锁在同一条单体上,不会发生分离,C 错误; D、A 与 a 如果在同源染色体,则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时期,如果 在姐妹染色单体,则发生矮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时期,D 正确。 故选 C。 【点睛】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 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5.下列有关核酸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DNA 和 RNA 都能携带遗传信息 B. DNA 是豌豆细胞中主要的遗传物质 C. DNA 彻底水解后得到的产物有 6 种 D. 豌豆叶肉细胞中的核酸含有 5 种碱基 【答案】B 【解析】 【分析】 1、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 DNA 和 RNA,DNA 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 糖核苷酸,RNA 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2、DNA 和 RNA 在组成成分上的差异:①五碳糖不同,DNA 中的糖是脱氧核糖,RNA 中的糖是核 糖;②碱基不完全相同,DNA 中的碱基是 A、T、G、C,RNA 中的碱基是 A、U、G、C。 3、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中核苷酸的排列顺序蕴含着遗传信息。 【详解】A、DNA 和 RNA 的核苷酸的排列顺序携带着遗传信息,A 正确; B、豌豆是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因此 DNA 是豌豆细胞中的遗传物质,B 错误; C、DNA 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而脱氧核糖核苷酸由磷酸、脱氧核糖和 4 种含氮 碱基组成,因此 DNA 彻底水解后得到的产物有 6 种,C 正确; D、豌豆细胞含有 DNA 和 RNA,因此含有 A、T、G、C、U 五种碱基,D 正确。 故选 B。 6.下列对生物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与结构很相似 B. 生物膜是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 C. 膜的组成成分可以从内质网转移到高尔基体膜、再转移到细胞膜 D. 各种生物膜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膜系统:1、概念: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细胞器膜和核膜、细 胞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各种生物膜在化学组成上和结构上基本相似,都是 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 2、功能: (1)保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过程起决定作用; (2)为多种酶提供附着位点,是许多生物化学反应的场所; (3)分隔细胞器,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相似,A 正确; B、生物膜是对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的统称,B 错误; C、膜的组成成分可以以囊泡形式从内质网膜转移到高尔基体膜,再转移到细胞膜,C 正确; D、生物膜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细胞的生理活动,如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 程,D 正确。 故选 B。 7.下图是某些细胞器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是中心体,与水稻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B. ②是线粒体,双层膜细胞器,是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C. ③是叶绿体,双层膜细胞器,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D. ④是粗面内质网,附着于其上的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①为中心体,无膜结构的细胞器,主要分布在动物细胞内,与细胞有丝分裂 有关;②为线粒体,普遍分布在真核生物细胞内,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真核生物进 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为大多数生命活动提供能量;③为叶绿体,主要分布在叶肉细胞内, 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④为内质网,普遍存在于真核 生物细胞内,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蛋白质和脂质的合成车间。 【详解】A、水稻是高等植物,其细胞中不含中心体,A 错误; B、②是线粒体,双层膜细胞器,是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B 正确; C、③是叶绿体,双层膜细胞器,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C 正确; D、图中④上附着有核糖体,是粗面内质网,附着于其上的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D 正 确。 故选 A。 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是细胞吸收糖分的结果 B. 水分子进出细胞是通过自由扩散 C.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帮助,但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 D. 大肠杆菌吸收 K+属于主动运输,既消耗能量,又需要膜上的载体蛋白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细胞膜 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只有活细胞的细胞膜保持该特性。 2、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 (1)被动运输:①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如水、CO2、O2、甘油、乙醇、苯等; ②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但不需要能量,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动力:浓度差; (2)主动运输:既需要载体协助,又需要消耗能量,如细胞吸收 K+、Na+、Ca2+、氨基酸 等.动力:能量(ATP 提供)。 【详解】A、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这是由于细胞在高浓度溶液中失水过多死亡,细胞膜失 去选择透过性,糖分进入细胞,A 错误; B、水分进出细胞是通过自由扩散,B 正确; 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帮助,但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C 正确; D、离子的吸收属于主动运输,主动运输既消耗能量,又需要膜上的载体蛋白协助,D 正确。 故选 A。 9.科学家用显微技术除去变形虫的细胞核,发现其新陈代谢减弱,运动停止;当重新植入细 胞核后,发现其生命活动又能恢复。这说明了( ) A. 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的控制中心 B. 细胞核控制着生物体形态结构的建成 C. 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D. 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核有两个功能: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除去变形虫的细胞核,发现其新陈代谢减弱,运动停止;当重新植入细 胞核后,发现其生命活动又能恢复,说明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详解】A、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但题干中没有涉及变形虫的各种性状特征, 的 A 错误; B、细胞核是遗传物质的储存和复制场所,但题干中没有涉及生物体形态结构的建成,B 错误; C、由于除去变形虫的细胞核,其新陈代谢减弱,运动停止;而当重新植入细胞核后,发现其 生命活动又能恢复,所以说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C 正确; D、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D 错误。 故选 C。 10.下列与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植物细胞 原生质层由细胞膜和液泡膜组成 B. 动物细胞也可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 C. 若物质 A 进入细胞需要消耗 ATP,则物质 A 进入细胞的方式一定是主动运输 D. 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答案】D 【解析】 【分析】 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区别如下: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运输方向 顺浓度梯度 高浓度→低浓度 顺浓度梯度 高浓度→低浓度 逆浓度梯度 低浓度→高浓度 载体 不需要 需要 需要 能量 不消耗 不消耗 消耗 举例 O2、CO2、H2O、N2 甘油、乙醇、苯、尿素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Na+、K+、Ca2+等离子; 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 此外,一般情况下,细胞通过胞吞摄取大分子,通过胞吐排出大分子,也需要消耗能量 【详解】A、植物的原生质层由细胞膜、液泡膜和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组成,A 错误; B、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和大液泡,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现象,B 错误; 的 。 C、若物质 A 进入细胞需要消耗 ATP,则物质 A 进入细胞的方式不一定是主动转运,如胞吞作 用,C 错误; D、在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液浓度逐渐增大,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增强,D 正确。 故选 D。 11.下列有关 ATP 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每个 ATP 分子都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 B. 为维持细胞的正常生活,细胞内必然储存大量 ATP C. 对于天竺葵叶肉细胞而言,ATP 合成所需的能量既可来自于光合作用,也可来自于呼吸作 用 D. ATP 中的 A 指的是腺苷,是由一分子腺嘌呤和一分子磷酸脱水缩合而来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1、ATP 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 A-P~P~P,其中 A 代表腺苷,P 代表磷酸基团,~代表 高能磷酸键。ATP 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 2、能量通过 ATP 分子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之间循环流通,ATP 是细胞里的能量流通的能量 “通货”。 【详解】A、每个 ATP 分子含有 2 个高能磷酸键,A 错误; B、细胞中含有少量的 ATP,但是 ATP 与 ADP 可以迅速转化,B 错误; C、对于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来说,ADP 合成 ATP 的能量都来自于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C 正确; D、ATP 中的 A 指的是腺苷,是由一分子腺嘌呤和一分子核糖脱水缩合而来的,D 错误。 故选 C。 12.如图是蛋白质的概念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中一定不含有 S 元素 B. 细胞膜、细胞质基质中负责转运乙的载体都是蛋白质 C. 乙合成多肽的方式是脱水缩合,在核糖体上进行 D. 多肽链中乙的数目一定等于丙的数目 【答案】C 【解析】 【分析】 1、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是 C、H、O、N,有的含有 S 等元素,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 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多肽经过盘曲折叠等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导致蛋白质多样性的 原因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由于蛋白质 是由 DNA 控制合成的,因此根本原因是 DNA 分子的多样性;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决定功能多样 性。 2、识图分析可知,图中甲为 C、H、O、N 等元素,乙为氨基酸,丙为肽键。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甲中可能含有 S 元素,A 错误; B、细胞质基质中负责运输氨基酸的工具是 tRNA,不是蛋白质,B 错误; C、氨基酸合成多肽的方式是脱水缩合,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C 正确; D、多肽链中乙氨基酸的数目等于丙肽键的数目加上肽链的条数,D 错误。 故选 C。 13.如图是“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的 4 个组别,下列相关的叙述中,错误 的是( ) A. 温度是组别 3 号与 4 号的无关变量 B. 组别 1 号为对照组,其余为实验组 C. 组别 1 号与 4 号对照,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D. 与组别 1 号相比,组别 2 号的现象说明加热可促进 H2O2 分解 【答案】C 【解析】 【分析】 实验组:经过处理的组是实验组;对照组:未经过处理的组是对照组。 变量: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自变量:想研究且可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为自变 量;因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为因变量;无关变量:在实验中,除了自变 量外,实验过程中存在一些可变因素,能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自 变量是可以人为直接改变或施加的变量,因变量是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量,只能观察或测 量获得,要注意无关变量应该相同且适宜,实验设计时要注意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 【详解】A、组别 3 号与 4 号的单一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温度是无关变量,A 正确; B、组别 1 号为对照组,其余为实验组,B 正确; C、组别 1 号与 4 号的单一变量是有无酶,组别 1 号与 4 号的对照,说明酶具有催化性,C 错 误; D、在 90℃水浴中过氧化氢会分解产生氧气,故与组别 1 相比组别 2 号的现象说明加热可促进 H2O2 分解,D 正确。 故选 C。 14.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在剧烈运动时产生的 CO2 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产物 B. 细胞利用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时,消耗的 O2 和产生的 CO2 的比值为 1:1 C. 小麦种子储藏所需要的条件应为低温、干燥、低氧 D. 光照下,碳在叶肉细胞内的转化途径为:CO2→C3→(CH2O)→丙酮酸→CO2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人的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不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都是有氧呼吸产生的, A 错误; B、如果进行有氧呼吸氧化的底物是葡萄糖,则消耗的 O2 和产生的 CO2 的比值为 1:1,B 正确; C、小麦种子储藏所需要的条件应为低温、干燥、低氧条件下,减少有机物的消耗,C 正确; D、根据光合作用的过程,首先发生二氧化碳的固定,转移到 C3 化合物中,又转移到有机物中, 然后通过呼吸作用转移到丙酮酸中,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转移到二氧化碳中,所以碳在叶 肉细胞内的转化途径为:CO2→C3→(CH2O)→丙酮酸→CO2,D 正确。 故选 A。 15.下图是某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物质变化示意简图,其中①~⑤为生理过 程,a~h 为物质名称,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中 f 和 h 表示的物质分别是 C5 和 C3 B. 分离物质 a 可用无水乙醇 C. 当物质 g 供应不足时,短时间内叶绿体中的三碳化合物含量减少 D. 过程③④⑤中,⑤释放的能量最多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识图分析:①为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②为暗反应阶段;③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④和⑤ 分别为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其中的物质 a~h 分别为色素、氧气、ATP、ADP、五碳化合 物、二氧化碳和三碳化合物。 【详解】A、据图分析,②为暗反应阶段,则 f 和 h 表示的物质分别是 C5 和 C3,A 正确; B、物质 a 为色素,提取光合色素时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分离色素时用层析液,B 错误; C、当物质 g 二氧化碳供应不足时,直接影响暗反应中二氧化碳的固定,则短时间内叶绿体中 的三碳化合物含量减少,C 正确; 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③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④和⑤分别为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 其中第三阶段释放的能量最多,D 正确。 故选 B。 【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以及有氧呼 吸的过程,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过程判断图中发 生的生理过程,进而判断图中 a~h 的物质名称,这是突破该题的关键。 16.下图为某植株自交产生后代的过程示意图,基因分离和基因重组分别发生于下图中哪个过 程( ) A. ①和①③ B. ①和② C. ①和①② D. ①和①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同源染色 体上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同源染色体 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其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基因分离和基因重组都是发生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的时间 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中基因型为 AaBb 的个体在进行有性生殖时,配子产生的时间是图 中的①。综上所述,D 正确,A、B、C 错误。 故选 D。 17.孟德尔在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提出问题是建立在纯合亲本杂交和 F1 自交的遗传实验基础上的 B. “遗传因子在体细胞的染色体上成对存在”属于假说内容 C. 预期测交实验结果属于演绎推理的内容 D. 对实验假说的验证是通过测交实验完成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 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 验证→得出结论。 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 F1 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 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 F1 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 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详解】A、提出问题是建立在纯合亲本杂交和 F1 自交的遗传实验基础上的,A 正确; B、假说的内容之一是“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没有说明遗传因子在体细胞的染色 体上成对存在,B 错误; C、“F1 与隐性纯合子杂交预期结果为高茎:矮茎=1:1”属于推理内容,C 正确; D、对推理(演绎)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是通过测交实验完成的,D 正确。 故选 B。 18. 某种鼠中,黄鼠基因 Y 对灰鼠基因 y 为显性,短尾基因 T 对长尾基因 t 为显性。且基因 R 或 t 纯合时都能使胚胎致死,这两对基因是独立分配的,现有两只双杂合的黄色短尾鼠交配, 理论上所生的子代表现型比例为 A. 2∶1 B. 9∶3∶3∶1 C. 4∶2∶2∶1 D. 1∶1∶1∶1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题意分析已知黄鼠基因 Y 对灰鼠基因 y 为显性,短尾基因 T 对长尾基因 t 为显性, 所以交配的两只双杂合的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都是 TtYy,则后代的情况是 T-Y-(9):T-yy(3): ttY-(3):ttyy(1),又基因 Y 或 t 纯合时都能使胚胎致死,所以存活的后代为 T-Yy(6): T-yy(3)=2:1,A 正确,BCD 错误。 故选 A。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 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9.牵牛花中,叶子有普通叶和枫形叶两种,种子有黑色和白色两种.现用纯种的普通叶白色 种子和枫形叶黑色种子作亲本进行杂交,得到的 F1 全为普通叶黑色种子,F1 自交得到 F2,结 果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下列对 F2 的描述错误的 A. F2 中有 9 种基因型,4 种表现型 B. F2 中普通叶与枫形叶之比为 3∶1 C. F2 中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个体约占 3/8 D. F2 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 1/2 【答案】D 【解析】 【详解】若设控制叶形基因为 A、a,控制种子颜色基因为 B、b。则由 F1 表现型可以得出普通 叶黑色种子性状为显性,且 F1 的基因型为 AaBb。F1 自交得 F2,F2 中有 9 种基因型,4 种表现 型, A 项正确; 每一对性状的遗传都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所以 F2 中普通叶与枫形叶之比为 3:1, B 项正确; F2 中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个体(A_bb 和 aaB_)大约占 3/8,C 项正确; F2 中稳定遗传的占 1/4,D 项错误。 20.有关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选用 T2 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其仅由蛋白质外壳和 DNA 组成 B. 标记噬菌体的方法是分别用含 32P 和 35S 的普通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C. 在细菌体内复制时,噬菌体利用的原料是自身的脱氧核苷酸和氨基酸 D. 用 35S 标记的噬菌体的一组实验中,放射性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 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 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3、T2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 35S 或 32P 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 →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 性物质。 【详解】A、选用 T2 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其仅由蛋白质外壳和 DNA 组成,实验过 程中能够使蛋白质和 DNA 彻底分离,A 正确; B、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因此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B 错 误; C、噬菌体 DNA 在细菌体内复制利用的原料是细菌的脱氧核苷酸,C 错误; D、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 DNA 进入细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而合成子代噬菌体所需的 原料都来自细菌,因此子代噬菌体都不含 35S,因此放射性主要集中在上清液中,D 错误。 故选 A。 【点睛】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该实验的原理、方法 步骤和实验的结果以及结论,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利用病毒的生活特点分析实验过程,根 据实验的原理正确分析实验结果中放射性出现的位置和原因,这是突破该题的关键。 二、非选择题 21.如图甲表示在氧气充足时,不同光照强度下某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光合速率的变化情况,图 乙表示一天 24 小时蔬菜大棚内 CO2 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水平虚线为实验开始时大棚内的 CO2 浓度),图丙表示在晴朗夏季的白天,某种绿色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曲线图。据图回 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 A 点时该绿色植物叶肉细胞的生理状态可用图丁中的______表示,此时细胞所进 行的生理过程化学反应式为(以葡萄糖为底物)_______;图甲中 E 点时叶肉细胞叶绿体中的 ADP 的运动方向是________,此时该绿色植物叶肉细胞的实际光合作用速率为 ___________CO2mg/(100 cm2・h)。 (2)图乙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的点有______,此时细胞中能产生 ATP 的部位有 ______。 (3)图乙中经过 24 小时后,大棚内植物有机物的含量会__________(填“增加”“减少” 或“不变”)。 (4)图丙中 B~C 段明显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④ (2). C6H12O6+ 6H2O+ 6O2 6 CO2+12H2O+能量 (3). 由叶绿体 基质到类囊体 (4). 16 (5). D、H (6). 细胞质基质、叶绿体、线粒体 (7). 增 加 (8).(夏季中午温度高,植物蒸腾作用强)气孔大量关闭,CO2 供应减少,导致光合作 用强度明显减弱。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甲:甲植物在 A 点时,光照强度为 0,植物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AB 段,植物细胞同 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且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B 点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 呼吸作用强度;B 点后,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D 点达到光饱和点。 分析图乙:该图表示一天内的玻璃罩内的二氧化碳量的变化,曲线上升段表示只进行呼吸作 用或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曲线下降段表示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而图中 D、H 两点为二 氧化碳的平衡点,表明此时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分析图丙: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分析图解 可以看出,C 点和 B 点相比较,C 点的光照强度大于 B 点,但是由于光照过强导致植物气孔关 闭,使 C 点二氧化碳浓度降低。该曲线是典型的夏季中午由于气孔关闭,使得 BC 段二氧化碳 吸收减少,从而导致光合速率下降。 分析丁图可知:①图中细胞的叶绿体需要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同时释放氧气,故细胞的光 合速率大于细胞呼吸速率;②图中细胞中叶绿体产生的氧气全部进入线粒体中,所需要的二 氧化碳全部来自线粒体,即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③图中细胞的线粒体产生的二氧化碳一 部分被叶绿体利用,还有一部分排出细胞,且线粒体也需要从外界吸收氧气,即细胞呼吸速 率大于光合速率;④图中细胞线粒体需要的氧气全部来自外界的吸收,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 排出细胞外,即该图只有细胞呼吸发生。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甲中 A 点时该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只进行细胞呼吸,而图 丁中④图只有细胞呼吸发生,此时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即有氧呼吸的过程,其反应式为: C6H12O6+ 6H2O+ 6O2 6 CO2+12H2O+能量;图甲中 E 点时已经达到了光的饱和点,能够进行光 合作用,故叶肉细胞叶绿体中的 ADP 由叶绿体基质到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实际光合作用 速率等于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图甲中 E 点时净光合速率为 12,而呼吸速率为 4,故实际光 合作用速率 12+4=16。 (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乙表示一天内的玻璃罩内的二氧化碳量的变化,图中 D、H 两点 为二氧化碳的平衡点,表明此时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此时细胞中既能进行细胞呼吸也 能进行光合作用,故产生 ATP 的部位有细胞质基质、叶绿体、线粒体。 (3)识图分析可知,图乙中经过 24 小时后,大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降低了,故经过 24 小时 后,大棚内植物有机物的含量会增加。 (4)图丙是是典型的夏季晴朗的一天中植物光合作用的双峰曲线,B~C 段由于蒸腾过于旺盛, 导致大量气孔关闭,使得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从而引起光合作用强度减弱的光合午休现象。 【点睛】本题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理解光照 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水分等因素的影响是该题考查的重点,能够正确分析题图曲线的变化 原因以及细胞所处的生理状态是突破该题的关键。 22.如图甲是某高等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示意图,图乙的曲线图表示该动物细胞中一条染色体 上 DNA 的含量变化。分析回答: (1)该生物体的性别为__________性,其体细胞内有染色体________条。图甲中表示细胞有 丝分裂的图是________;含有同源染色体的图是________。(用图甲中的字母表示) (2)在曲线图乙中,a~b 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在 A、B、C 三图中,与图 乙中 b~c 段相对应的细胞是图__________。(用图甲中的字母表示) (3)图甲中 A 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___;C 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___。 【答案】 (1). 雌 (2). 4 (3). B (4). A 和 B (5). DNA 的复制 (6). A 和 B (7). 初级卵母细胞 (8). (第二)极体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中:A 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质出现 不均等分裂,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该细胞名称为初级卵母细胞,细胞内含有 染色体 4 条;B 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 的中期;C 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分析图乙:图乙表示该动物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 DNA 的含量变化,其中 ab 段是 DNA 复制形成 的;bc 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也可以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 期、中期;cd 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de 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 后期和末期。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由甲图可知该生物为雌性动物,该动物的体细胞内有 4 条 染色体。图甲中表示有丝分裂的是 B 图,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图甲中 A、B 均含有同源染色 体。 (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在曲线图乙中,a~b 段即 S 期,形成的原因是 DNA 的复制,图乙中 b~c 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也可以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中期,则可对应图甲中 A、B 图。 (3)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甲中 A 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则 C 图细胞质均等分裂,该细胞为 第一极体,分裂形成的子细胞的名称为第二极体。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减数分裂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以及有丝分裂的 过程,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要求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卵细胞的形成特点结合图示分析判断 细胞的分裂时期和名称,这是突破该题的关键,理解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以及 DNA 的数量 变化规律,这是该题考查的难点。 23.下面的图 A 表示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图 B 是一个家族中两病的遗传系谱图(甲 病为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控制基因为 A 与 a;乙病的控制基因为 B 与 b),Ⅱ-6不携带乙 病致病基因。请据图回答:(已知谷氨酸的密码子是 GAA,GAG)。 图 A 图 B (1)图 A 中①②表示的遗传信息流动过程分别是:①_______;②____。其中 β 链碱基组成 为_______。 (2)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属于_______遗传病,该病例体现了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为________。 (3)乙病属于____________遗传病。 (4)若Ⅲ-7和Ⅲ-9 结婚,子女中同时患有两种病的概率是_____,仅患有一种病的概率是____。 【答案】 (1). 复制 (2). 转录 (3). GUA (4). 常染色体隐性 (5). 基因通过 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6). 伴 X 染色体隐性 (7). 1/24 (8). 3/8 【解析】 【分析】 分析图 A:图中①表示 DNA 复制,②表示转录,复制过程中由于碱基 T-A 碱基对突变为 A-T, 导致基因发生突变,引起 mRNA 上的密码子由 GAA 变为 GUA,所翻译的氨基酸由谷氨酸变为缬 氨酸,导致产生异常的血红蛋白。 分析图 2 系谱图:由图中 5、6 到 9、10,即“无中生有为隐性”,甲、乙病均为隐性遗传病, 又由于“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确定,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根据题意中Ⅱ-6 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由此判断乙病为伴 X 隐性遗传病。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 A 中①为 DNA 复制,②表示转录,由图可知,图中 α 链 为转录的模板链,突变后其上的碱基为 CAT,则转录后 β 链碱基组成为 GUA。 (2)根据图 B 中遗传病的分析可知,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该病例中 基因通过控制细胞内的结构蛋白—血红蛋白的合成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 制生物体的性状的关系。 (3)根据 B 图中遗传病的分析,图中乙病为伴 X 隐性遗传病。 (4)根据以上对图 B 的分析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a),乙病为伴 X 隐性遗 传病(B、b),图中 8 号个体患甲病,基因型为 aa,则亲代 3、4 号的基因型都为 Aa,那么 7 号个体表现正常,基因型为 A-XBY;图中 10 号个体表现为乙病患者,则基因型为 XbY,那么亲 代中 5 号个体基因型为 XBXb,图中 9 号个体为甲病患者,则 9 号个体基因型为 aaXBX-,若Ⅲ-7 和Ⅲ-9 结婚,即 A-XBY×aaXBX-,分解为 A-×aa 和 XBY×XBX-, A-×aa→后代患甲病的概率为 2/3×1/2=1/3,XBY×XBX-→后代患乙病的概率为 1/2×1/4=1/8,子女中同时患有两种病的概 率是 1/3×1/8=1/24,仅患有一种病的概率是 1/3+1/8-2×1/3×1/8=3/8。 【点睛】本题考查系谱图的分析以及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的知识点,要求学生能够正确 分析系谱图,根据遗传病的判断方法,正确判断甲、乙遗传病的遗传方式,结合自由组合定 律和伴性遗传的知识点,对图中个体的基因型进行判断,并运用所学的知识点进行计算,利 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定律的问题,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