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5 发布 |
- 37.5 KB |
- 4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十三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题 高二生物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下面对原核细胞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没有真正的细胞核,只有拟核 B. 拟核没有膜结构 C. 原核细胞没有膜结构 D. 拟核中有DNA分子 【答案】C 【解析】 原核细胞主要特点是不具有核膜包围的成形细胞核,只有拟核,A正确;拟核没有核膜包围,B正确;原核细胞的细胞膜是膜结构,C错误;拟核中含环状DNA分子,D正确。 2.关于下列四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甲图中共有5种核苷酸 B. 乙图所示的化合物中不含糖类物质 C. 组成丙物质的单糖是脱氧核糖或核糖 D. 在人的体细胞内检测到的化合物丁很可能是麦芽糖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甲图可以表示转录,图中共8种核苷酸;乙图为ATP分子简式,A表示腺苷,由一分子腺嘌呤和一分子核糖组成;丙图为一个核苷酸分子,A表示腺嘌呤;丁为二糖分子式,动物体内是乳糖,植物体内可为蔗糖、麦芽糖。 【详解】A、DNA和RNA中除碱基不完全相同外,五碳糖也不同,DNA中为脱氧核糖,RNA中为核糖,故甲图中有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核糖核苷酸4种,共8种核苷酸,A错误; B、乙图中A表示腺苷,由1分子核糖和1分子腺嘌呤碱基组成,B错误; C、如果丙是脱氧核糖核苷酸,则组成丙的单糖是脱氧核糖,如果丙是核糖核苷酸,则组成丙的单糖是核糖,C正确; D、麦芽糖属于植物细胞中的二糖,人体细胞中没有,D错误。 故选C。 3. 下列关于“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染色时先用甲基绿染色剂,后用吡罗红染色剂 B. 使用盐酸的主要目的是杀死细胞 C. 冲洗时的速度要迅速 D. 水解之前要将涂有口腔上皮细胞的载玻片烘干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染色时同时使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剂染色,A错误; B、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B错误; C、冲洗时要用缓水流,C错误; D、水解之前要将涂有口腔上皮细胞的载玻片烘干,D正确. 故选:D. 考点: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 4.关于生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体内参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水是自由水 B. P是组成磷脂、RNA和纤维素的必需成分 C. 生物体内的某些无机盐对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非常重要 D. 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随生物个体代谢的强弱而变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 1、水:自由水:细胞中绝大部分的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结合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自由水的作用:细胞内良好溶剂;运输养料和废物;许多生化反应有水的参与。 2、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关系:自由水和结合水可相互转化,代谢活动旺盛,细胞内自由水含量高;代谢活动下降,细胞中结合水含量高。 3、无机盐: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无机盐的作用:(1)细胞中许多有机物的重要组成成分;(2)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4)维持细胞的渗透压。(5)无机盐对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有重要作用。 【详解】A、自由水参与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A正确; B、纤维素的组成元素是C、H、O,没有P元素参与,B错误; C、生物体内的某些无机盐对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非常重要,C正确; D、自由水与结合水可以相互转化,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D正确。 故选B。 5.DNA指纹法在案件侦破工作中有着重要作用,从案发现场提取DNA样品,可为案件侦破提供证据,其中的生物学原理是( ) A. 不同人体内的DNA所含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不同 B. 不同人体内的DNA所含的五碳糖和磷酸不同 C. 不同人体内的DNA所含的碱基种类不同 D. 不同人体内的DNA的空间结构不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 DNA分子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构成DNA分子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数量和排列顺序。特异性主要表现为每个DNA分子都有特定的碱基序列。 【详解】A、遗传信息储藏在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中,也就是所含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DNA指纹可为案件侦破提供证据的原理是人与人之间的遗传信息不同,A正确; B、不同人体内的DNA所含的五碳糖和磷酸相同,B错误; C、不同人体内的DNA所含的碱基种类相同,都是A、T、C、G,C错误; D、人体内DNA的空间结构都是双螺旋结构,D错误。 故选A。 6. 下列哪种实验材料可用于观察细胞中核酸的分布 A. 紫色洋葱鱗片叶外表皮细胞 B. 植物的叶肉细胞 C. 洋葱鱗片叶内表皮细胞 D. 人成熟的红细胞 【答案】C 【解析】 紫色洋葱鱗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含有色素,不适合观察,A错误;植物的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不适合观察,B错误;洋葱鱗片叶内表皮细胞是无色透明的细胞,适合观察,C正确;人成熟的红细胞中的众多细胞器及核物质均消失,不适合观察,D错误。 【考点定位】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7.有关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蛋白质的生物活性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 B. 数量相同的5种氨基酸可以组成不同的多肽链 C. 将抗体溶于NaCl溶液中会造成其生物活性的丧失 D. 氨基酸序列相同的多肽链可折叠成不同的空间结构 【答案】C 【解析】 【详解】蛋白质的功能主要取决于组成其的氨基酸数目、种类、排列顺序及形成其的空间结构,A正确。 数量相同的5种氨基酸可以有多种组合方式且形成长度不同的多肽链,B正确。 在NaCl溶液中会出现盐析现象,但其生物活性没有丧失,抗体将保持其活性,C错误。 氨基酸序列相同的多肽链可折叠成不同的空间结构,D正确。 【名师点睛】熟知蛋白质多样性的形成及影响结构的因素是正确解答该题的关键。 8.下列关于细胞与生命活动关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多细胞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是在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上实现的 B. 草履虫、变形虫等单个细胞就能完成摄食、运动、生殖等生命活动 C. 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没有细胞就没有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 D.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在生命系统的层次中属于个体水平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2)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分子、原子、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 (3)生命系统各层次之间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4)生命系统包括生态系统,所以应包括其中的无机环境。 【详解】A、多细胞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是在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上实现的,A正确; B、草履虫、变形虫为单细胞生物,均靠单细胞能完成摄食、运动、生殖等生命活动,B正确; C、细胞是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层次,没有细胞就没有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C正确; D、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D错误。 故选D。 9.下列有关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不正确的是( ) A. 1665年,英国科学家虎克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了细胞 B. 19世纪,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通过对动植物细胞的研究建立了细胞学说 C. 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多样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D. 1858年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Robert Hooke),而细胞学说是由施莱登和施旺建立的,揭示了细胞和生物的统一性。提出“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是德国科学家魏尔肖。 【详解】A、1665年,英国科学家虎克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他将小室命名为细胞,A正确; B、19世纪,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通过对动植物细胞的研究建立了细胞学说,B正确; C、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没有揭示细胞的多样性,C错误; D、1858年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D正确。 故选C。 10.图中①②③④表示不同化学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若③为多聚体,且能贮存生物的遗传信息,则③是染色体 B. 若②大量存在于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等部位,则②是脂肪 C. 若图中①为某种多聚体的单体,则①最可能是氨基酸 D. 若④主要在人体肝脏和肌肉内合成,则④最可能是糖原 【答案】A 【解析】 若③为多聚体,且能贮存生物的遗传信息,则③是核酸,包括DNA和RNA,A错误;②的组成元素只有C、H、O,可能是糖类或脂肪,若②存在于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等部位,则②是脂肪,B正确;①的组成元素是C、H、O、N,最可能是蛋白质或氨基酸,若图中①为多聚体的单体,则①为氨基酸,C正确;④的组成元素只有C、H、O,可能是糖类或脂肪,若④主要在人体肝脏和肌肉内合成,则④最可能是糖原,D正确。 11.下列关于细胞膜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信息交流必需的结构 B. 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是相对的 C. 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决定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 D. 胰岛素的靶细胞膜上缺乏胰岛素受体会引起血糖浓度升高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的糖类。细胞膜的功能: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③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 【详解】A、细胞膜上的受体不是细胞间信息交流必需的结构,如植物细胞间的胞间连丝可完成细胞间的信息交流,A错误; B、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是相对的,有些病毒和细菌也可以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B正确; C、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决定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C正确; D、胰岛素是降血糖的激素,若胰岛素的靶细胞膜上缺乏胰岛素受体,那么胰岛素就不能发挥作用,会引起血糖浓度升高,D正确。 故选A。 12.下列关于实验图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①的四条色素带中溶解度最大的是Ⅳ-黄绿色的叶绿素b B. 清水中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经图②所示操作后,显微镜下可见液泡体积变小紫色变深 C. 要将图③中根尖分生区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右移动 D. 图④中将物镜由甲转换成乙后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增多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图①: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分析图②,在盖玻片的一侧滴蔗糖溶液,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多次,观察质壁分离。 分析图③,根尖分生区细胞成正方形,排列紧密,位于左侧。 分析图④,两个镜头都有螺旋,属于物镜,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详解】A、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越大,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越快,因此图①的四条色素带中溶解度最小的是Ⅳ-黄绿色的叶绿素b,溶解度最大的是Ⅰ--橙黄色的胡萝卜素,A错误; B、经图②所示操作后,由于蔗糖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细胞失水,所以显微镜下可见液泡体积变小紫色变深,B正确; C、根尖分生区细胞为正方形,位于视野的左方,要将图③中根尖分生区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左移动,C错误; D、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图④中将物镜由甲转换成乙后,放大倍数增大,所以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减少,视野变暗,D错误。 故选B。 13.生物膜上常附着某些物质或结构以与其功能相适应。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膜上附着核糖体,有利于对多肽链进行加工 B. 叶绿体内膜上附着光合色素,有利于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 C. 细胞膜上附着ATP水解酶,有利于主动吸收某些营养物质 D. 线粒体内膜上附着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有利于分解丙酮酸 【答案】C 【解析】 内质网膜上附着核糖体,进行分泌蛋白的合成,不是进行肽链的加工,高尔基体抹上没有核糖体,A错误;叶绿体内的光合色素位于类囊体薄膜上,不是叶绿体内膜,B错误;主动吸收需要消耗ATP水解释放的能量,C正确;线粒体内膜上附着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催化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丙酮酸在第二阶段被分解,D错误。 14.下列关于胰岛素的合成、加工、运输和分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胰岛素分泌的方式是胞吐,需要细胞呼吸提供ATP B. 参与该过程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和细胞膜 C. 该过程前后高尔基体的膜面积基本保持不变 D. 胰岛素的分泌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中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详解】AD、胰岛素是分泌蛋白,分泌的方式是胞吐,需要细胞呼吸提供ATP,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流动性,AD正确; B、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参与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过程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细胞膜不是细胞器,B错误; C、在分泌蛋白加工形成过程中,高尔基体接受内质网产生的囊泡,之后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囊泡膜和细胞膜融合,所以该过程前后高尔基体的膜面积基本保持不变,C正确。 故选B。 【点睛】对于分泌蛋白质的合成和分泌过程及与之相关的细胞器、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胞吐和胞吞的过程和意义的综合性理解并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15.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葡萄糖进出各种细胞的方式相同 B. 细胞吸水和失水是水分子逆相对含量梯度跨膜运输的过程 C. 有些无机盐离子既可以顺浓度梯度运输又可以逆浓度梯度运输 D. 只要有载体蛋白的参与,都可以实现逆浓度运输物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此外,大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胞吞或胞吐。 【详解】A、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属于协助扩散,进入其它细胞属于主动运输,A错误; B、细胞吸水和失水是水分子顺相对含量梯度跨膜运输的过程,B错误; C、有些无机盐离子既可以顺浓度梯度运输又可以逆浓度梯度运输,如神经细胞中的钾离子和钠离子,C正确; D、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但是只能顺浓度梯度进行,D错误。 故选C。 16.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低温导致酶活性降低是由于酶空间结构被破坏 B. 酶通过为反应物供能和降低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C. 酶均是由腺细胞合成的,具有高效性、专一性 D. 人体中酶的活性受温度、pH的影响 【答案】D 【解析】 【分析】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还有少数为RNA;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的速率;酶的作用特点是具有专一性和高效性,酶的活性受温度、酸碱度的影响。 【详解】A、低温不会导致酶空间结构被破坏,A错误; B、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酶不能为反应物提供能量,B错误; C、凡是活细胞都能产生酶,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C错误; D、酶的活性会受温度、pH的影响,D正确。 故选D。 17.在人体细胞的呼吸过程中,下列变化一定不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是( ) A. 丙酮酸的生成 B. 丙酮酸的转化 C. 乳酸的生成 D. CO2的生成 【答案】D 【解析】 【分析】 人体有氧呼吸的过程: 1、C6H12O62丙酮酸+4[H]+能量(细胞质基质) 2、2丙酮酸+6H2O6CO2+20[H]+能量(线粒体基质) 3、24[H]+6O212H2O+能量(线粒体内膜) 人体肌细胞无氧呼吸的过程: 1、C6H12O62丙酮酸+4[H]+能量(细胞质基质) 2、2丙酮酸+4[H]2乳酸(细胞质基质) 【详解】丙酮酸为细胞呼吸第一阶段的产物,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A不符合题意;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的转化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B不符合题意;乳酸为无氧呼吸第二阶段的产物,乳酸的生成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C不符合题意;人体细胞只有在进行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时才能产生CO2,发生在线粒体基质,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对细胞呼吸各阶段反应的场所以及人体细胞呼吸的类型的掌握是解题的关键。 18.某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最适温度分别为25 ℃和30 ℃,如图为该植物处于25 ℃环境中时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坐标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点时叶肉细胞的生理活动只受温度的影响 B. b点时植物才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C. 若将温度从25 ℃提高到30 ℃,a点上移,d点下移 D. c点时该植物O2的产生量为V1+V2 【答案】D 【解析】 a点时,光照强度为0,植物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 O2的吸收量表示细胞呼吸强度,此时细胞的呼吸作用除受温度的影响外,还受O2 浓度等条件的影响,A错误;b点表示该光照强度下既没有O2的释放,又没有O2的吸收,即呼吸速率等于光合速率,B错误;30℃时,细胞呼吸强度增大,a点上移,在d所对应的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产生的O2更多地用于有氧呼吸,d点上移,C正确;c点时,该植物的O2产生量为|V 1 |(呼吸作用耗氧量)+ |V 2 |(净释放氧量),D错误。 【考点定位】温度及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影响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利用题中所给条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因此由25℃升到30℃的条件下,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均改变,再由此判断两点移动方向。 19.呼吸熵(RQ=放出的CO2量/吸收的O2量)可作为描述细胞呼吸过程中O2供应状态的一种指标。右图是酵母菌氧化分解葡萄糖的过程中氧分压与呼吸熵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呼吸熵越大,细胞有氧呼吸越强,无氧呼吸越弱 B. b点有氧呼吸的强度大于a点有氧呼吸的强度 C. 为延长水果保存的时间,最好将氧分压调至c点 D. c点以后,细胞的呼吸强度不随氧分压的变化而变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 1、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2CO2+2C2H5OH+能量。 2、分析题图: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氧分压的升高,细胞呼吸熵越小,说明细胞无氧呼吸越强,有氧呼吸越弱;当氧分压超过c点以后,细胞呼吸熵保持不变,说明此时及之后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据此答题。 【详解】A 、由于有氧呼吸吸收氧气与释放的二氧化碳相等,无氧呼吸不吸收氧气,只释放二氧化碳,所以RQ=1时,只进行有氧呼吸,RQ>1时,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呼吸商越大,细胞有氧呼吸越弱,无氧呼吸越强,A错误; B、分析题图可知,b点氧气浓度大于a点,所以b点有氧呼吸强度大于a点,B正确; C、由题图可知,c点是只进行有氧呼吸的最低氧分压点,不是呼吸作用最弱的点,若要延长水果的保存时间,不能将氧分压调至c点,C错误; D、由题图可知,c点以后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但呼吸强度仍受氧分压的影响,D错误。 故选B。 20.如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O2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O2浓度为a时,有氧呼吸最弱 B. O2浓度为b时,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无氧呼吸的1/5 C. O2浓度为c时,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小于无氧呼吸 D. O2浓度为d时,有氧呼吸强度与无氧呼吸强度相等 【答案】D 【解析】 O2吸收量代表有氧呼吸强度,图中O2浓度为a时,有氧呼吸强度最弱,A项正确;O2浓度为b时,细胞呼吸释放的CO2总量为8,O2的吸收量为3,由此可知,细胞无氧呼吸释放的CO2量为5,有氧呼吸释放的CO2量为3,因此细胞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为2.5,细胞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为0.5,所以O2浓度为b时,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无氧呼吸的1/5,B项正确;同理,O2浓度为c时,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小于无氧呼吸,C项正确;O2浓度为d时,CO2释放量等于O2吸收量,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D项错误。 21.历经一个多世纪,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实验,才逐渐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在下面几个著名实验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英格豪斯发现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只有在光下才能成功 B. 萨克斯的实验可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淀粉 C. 恩格尔曼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氧气是叶绿体释放出来的 D. 鲁宾和卡门的实验,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只来自水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 (1)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证明植物能净化空气;萨克斯的实验也可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2)梅耶根据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明确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光能转换为化学能; (3)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氧气外还有淀粉; (4)恩格尔曼采用水绵、好氧细菌和极细光束进行对照实验,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5)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 (6)卡尔文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CO2的固定过程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 【详解】A、英格豪斯发现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只有在光下才能成功,A正确; B、萨克斯的实验既可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也可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B正确; C、恩格尔曼实验没有利用同位素标记法,C错误; D、鲁宾和卡门的实验中,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于H2O而不是CO2,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探索历程,要求考生识记光合作用的探索历程,了解各位科学家的基本实验过程、实验方法及实验结论,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22.夏季晴朗的中午,某些植物因为蒸腾过于强烈而出现气孔关闭的现象,这是植物对环境变化的一种适应,此时这些植物叶肉细胞内C3、C5、[H]、ATP的含量短期变化分别是( ) A. 降低、升高、升高、升高 B. 升高、降低、降低、降低 C. 降低、升高、降低、降低 D. 升高、降低、升高、升高 【答案】A 【解析】 【详解】气孔关闭,二氧化碳供应减少,CO2被C5固定形成的C3降低,消耗的C5降低,积累的C5升高。C3降低,消耗[H]和ATP的量将降低,而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的量不变,故积累的[H]和ATP的量将升高,A正确;B、C、D均错误。 【考点定位】光合作用的过程 【名师点睛】学生对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理解不清 模型法分析物质的量的变化 特别提醒 (1)以上分析只表示条件改变后短时间内各物质相对含量的变化,而非长时间。 (2)以上各物质变化中,C3和C5含量的变化是相反的,[H]和ATP含量变化是一致的。 23.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真核细胞存在无丝分裂这一细胞增殖方式 B. 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强 C. 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在正常细胞中不表达 D. 细胞分化过程中蛋白质种类和数量未发生改变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细胞分化是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多个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一系列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其特征具有持久性、稳定性和不可逆性。细胞分化的意义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遗传物质没有改变。 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详解】无丝分裂是真核细胞增殖方式之一,A正确;细胞分化程度越高,细胞分裂能力越弱,其全能性越低,B错误;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为控制细胞正常分裂的基因,故在正常细胞中会表达,C错误;细胞分化过程中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发生改变,D错误。 【点睛】易错点: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说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在正常细胞中都存在且都在表达。 24.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皮肤上的老年斑是细胞凋亡的产物 B. 细胞凋亡有利于维持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对生物的个体发育具有积极意义 C. 细胞癌变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易分散转移 D. 细胞分化后,不同的细胞中也存在相同的mRNA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3、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4、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1)无限增殖; (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 (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 【详解】A、皮肤上的老年斑是细胞衰老的产物,A错误; B、细胞凋亡有利于维持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对生物的个体发育具有积极意义,B正确; C、细胞癌变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易分散转移,C正确; D、细胞分化后,不同的细胞中也存在相同的mRNA,如所有的细胞都存在细胞呼吸酶的mRNA,D正确。 故选A。 25.下列关于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无丝分裂不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故不发生遗传物质的复制和分配 B. 正常细胞寿命与其分裂能力无关,而与其承担的功能有关 C. 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全能性的实现与分化无关 D. 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坏死来完成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细胞的无丝分裂: 2、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详解】A、无丝分裂不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但会发生遗传物质的复制和分配,A错误; B、正常细胞的寿命与其分裂能力无关,而与其承担的功能有关,例如白细胞的功能是吞噬病菌,所以白细胞的凋亡速度很快,细胞的寿命较短,B正确; C、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全能性的实现离不开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C错误; D、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来完成的,D错误。 故选B。 26.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下列关于细胞内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组成活细胞的主要元素中C的含量最多,因此C是细胞内最基本、最核心的元素 B. 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水,水中的H全部来自氨基 C. 线粒体、叶绿体和核糖体中都能产生水 D. 在人的一生中,细胞中的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逐渐上升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有:C、H、O、N、P、S、K、Ca、Mg,其中碳元素是最基本的元素,氧元素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2、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产生的水中的氢原子来自氨基和羧基、氧原子来自羧基。 【详解】A、C是细胞内最基本、最核心的元素,是因C是构成生物大分子的骨架,组成活细胞的主要元素中O的含量最高,A错误; B、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水,水中的H来自氨基和羧基,B错误; C、线粒体内进行的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可产生水、叶绿体基质进行的暗反应可产生水,核糖体上进行的氨基酸脱水缩合可产生水,C正确; D、在人的一生中,随着年龄的增大,细胞代谢速率逐渐减弱,细胞中的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逐渐下降,D错误。 故选C。 27.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检测 B. 脂肪的检测需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C. 检测还原糖时,在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才能加乙液 D. 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须混合均匀后才能加入样液 【答案】B 【解析】 斐林试剂的乙液和双缩脲试剂的B液的浓度不一样,不能直接用于蛋白质的检测,A错误;脂肪需要使用苏丹Ⅲ(苏丹Ⅳ)染色,使用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红色)的脂肪颗粒,B正确;斐林试剂的甲液与乙液需要混合均匀以后再使用,C错误;双缩脲试剂需哟先加入A液再加入B液,D错误. 【考点定位】检测还原糖的实验;检测蛋白质的实验;检测脂肪的实验 28.蛋白质分子能被肽酶降解,至于哪一个肽键被断裂则决定于肽酶的类型。肽酶P能断裂带有侧链R4的氨基酸和相邻氨基酸的羧基基团之间的肽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肽酶P可以催化5处的化学键断裂 B. 该肽链中含有游离的氨基和羧基各一个 C. 在形成该多肽的过程中脱去了5个水分子 D. 在肽酶P作用下,经过脱水缩合可以形成两条多肽链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属于信息给予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肽酶P能断裂带有侧链R4的氨基酸和相邻氨基酸的羧基基团之间的肽键”,说明该肽键是由带有基团R4的氨基酸提供氨基、相邻的氨基酸提供羧基而脱水缩合形成的,即肽酶P可作用于肽键中的5处。 【详解】A、由题意知,肽酶P能断裂带有侧链R4的氨基酸和相邻氨基酸的羧基一侧的肽键,即水解5处的肽键,A正确; B、该肽链中不考虑R基,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如果R基中含有氨基或羧基,则不止一个游离的氨基或羧基,B错误; C. 该肽链含有四个肽键,说明形成时脱去了四个水分子,C错误; D、由题意可知,肽酶P是水解肽键的酶,因此不是脱水缩合反应,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是以肽酶P的专一性断裂肽链中特定部位的肽键分析,考查酶的专一性和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解题时审清题干信息肽酶P的作用位点和对题图的正确判断是关键。 29.下列有关“骨架(或支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真核细胞中有维持细胞形态的细胞骨架,细胞骨架与物质运输、信息传递有关 B. 多聚体的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 C.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原核细胞细胞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不是静止的 D. DNA分子中的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 【答案】D 【解析】 真核细胞中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细胞骨架,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A项正确;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B项正确;原核细胞的细胞膜结构与真核细胞相似,都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而且这个支架不是静止的,具有流动性,C项正确;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D项错误。 【点睛】 本题抓住“骨架”这一关键词,把细胞内微梁(管)系统、生物膜的基本结构、DNA双螺旋结构及生物大分子等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一道综合题,意在考查教材中小字及难理解的黑体字,避免在此处出现盲区。 30.下列有关衰老细胞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下降 B. 酶活性降低,呼吸减弱,代谢减慢 C. 染色质收缩,遗传信息表达受影响 D. 细胞体积增大,水分减少,色素积累 【答案】D 【解析】 【分析】 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详解】A、细胞衰老后,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A正确; B、细胞衰老后,细胞内有些酶的活性降低,呼吸减弱,细胞代谢速率减慢,B正确; C、细胞衰老后,染色质收缩,难以解旋,导致遗传信息表达受影响,C正确; D、细胞衰老后,细胞体积变小,水分减少,色素积累,D错误。 故选D。 31. 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种子萌发时进行的细胞呼吸类型。同时关闭活塞,在25℃下经过20 min再观察红色液滴的移动情况,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不符合实际的是 ( ) A. 装置1的红色液滴向左移动的体积是细胞呼吸消耗O2的体积,装置2的红色液滴向右移动的体积是细胞呼吸释放CO2和消耗O2的体积之差 B. 若装置1的红色液滴左移,装置2的红色液滴不移动,则说明萌发的种子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 C. 若装置1的红色液滴左移,装置2的红色液滴右移,则说明萌发的种子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D. 若装置1的红色液滴不移动,装置2的红色液滴右移,则说明萌发的种子只进行无氧呼吸 【答案】B 【解析】 装置1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细胞呼吸所产生的CO2,红色液滴移动的距离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引起装置内的气体压强减小所致,因此红色液滴向左移动的体积代表有氧呼吸消耗的O2的体积,装置2中的蒸馏水既不吸收CO2、也不产生O2,所以红色液滴向右移动的体积是细胞呼吸释放CO2和消耗O2的体积之差,A正确;若装置1的红色液滴左移,说明有O2消耗,装置2的红色液滴不动,说明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量与消耗的O2量相等,由此可推知,萌发的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B错误;若装置1的红色液滴左移,装置2的红色液滴右移,则说明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量大于消耗的O2量,说明萌发的种子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C正确;若装置1的红色液滴不移动,说明没有O2消耗,装置2的红色液滴右移,说明细胞呼吸产生了CO2,则说明萌发的种子只进行无氧呼吸,D正确。 【点睛】解答此题需抓住问题的实质:①若只进行有氧呼吸,则O2吸收量=CO2释放量;若只进行无氧呼吸,则不消耗O2、释放CO2;若两种呼吸方式同时进行,则O2吸收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