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山东省泰安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山东省泰安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泰安一中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图表示孟德尔杂交实验操作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②操作后要对b套上纸袋 B. ①和②的操作不能同时进行 C. a为父本,b为母本 D. ①和②是在花开后进行的 ‎【答案】B ‎【解析】1、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 2、分析题图:图示表示孟德尔杂交实验操作过程,其中①表示去雄,②表示传粉。‎ ‎【详解】A、②操作后要对a套上纸袋,A错误; B、①为去雄,应该在开花前(花蕾期)进行,②为传粉,应该在开花后进行,因此①和②的操作不能同时进行,B正确; C、a进行了去雄处理,应该为母本,b提供花粉,应该为父本,C错误; D、①为去雄,应该在开花前(花蕾期)进行,②为传粉,应该在开花后进行,D错误。 故选B。‎ ‎2.下列相关概念中,错误的有几项( )‎ ‎(1)自花传粉是指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2)异花传粉是指两朵花之间的传粉过程。(3)玉米的黄粒和皱粒是一对相对性状。(4)绵羊的白毛和黑毛是一对相对性状。(5)闭花受粉是指花在未开放前,因雄蕊和雌蕊都紧紧地被花瓣包裹着,雄蕊花药中的花粉传到雌蕊的柱头上的过程。‎ A. 1项 B. 2项 C. 3项 D. 4项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自花传粉是指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柱头上;异花传粉是指花粉依靠外力落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详解】(1)自花传粉是指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1)正确;‎ ‎(2)异花传粉是指两朵花之间的传粉过程,(2)正确;‎ ‎(3)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而玉米的黄粒和皱粒是不同性状,因此不是一对相对性状,(3)错误;‎ ‎(4)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绵羊的白毛和黑毛是一对相对性状,(4)正确;‎ ‎(5)闭花受粉是指花在未开放前,因雄蕊和雌蕊都紧紧地被花瓣包裹着,雄蕊花药中的花粉传到雌蕊的柱头上的过程,(5)正确,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某同学做了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在2个小桶内各装入20个等大的方形积木(红色、蓝色各10个,分别代表“配子”D、d),分别从两桶内随机抓取1个积木并记录,直至抓完桶内积木。结果DD∶Dd∶dd=12∶6∶2,他感到失望。下列给他的建议和理由中不合理的是( )‎ A. 把方形积木改换为质地、大小相同的小球,以便充分混合,避免人为误差 B. 每次抓取后,应将抓取的配子放回原桶,保证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 C. 重复抓30次以上,保证实验统计样本数目足够大 D. 将某桶内的2种配子各减少到一半,因为卵细胞的数量比精子少得多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分离定律的内容是在杂合体进行自交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彼此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产生的两种配子比例为1:1,产生的后代性状比例为1:2:1。‎ ‎【详解】A、使用方块可能使两种积木混合不均匀,因此应把方形积木改换为质地、大小相同的小球,以便充分混合,避免人为误差,A正确;‎ B、如果每次抓取后没有将抓取的积木放回原桶,会使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不相等,所以每次抓取后,应将抓取的配子放回原桶,以保证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B正确;‎ C、重复抓取30次以上,保证足够大的样本数,以减少实验误差,C正确;‎ D、小桶中配子的数目若过少,误差将会增大,不能保证两种配子结合的机会均等,D错误。故选D。‎ ‎4. 已知豌豆的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现有一株高茎豌豆甲,要确定甲的基因型,最简便易行的办法是( )‎ A. 选另一株矮茎豌豆与甲杂交,子代若有矮茎出现,则甲为杂合子 B. 选另一株矮茎豌豆与甲杂交,子代若都表现高茎,则甲为纯合子 C. 让甲豌豆进行自花传粉,子代中若有矮茎的出现,则甲为杂合子 D. 让甲与多株高茎豌豆杂交,子代若高矮茎之比接近3:1,则甲为杂合子 ‎【答案】C ‎【解析】鉴别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的方法:  (1)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  (2)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  (3)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  (4)提高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  (5)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 ‎【详解】选另一株矮茎豌豆与甲杂交相当于测交,要确定植物的基因型也可以用该方法但不是最简便的,A、B错误;要确定植物的基因型最简单的方法是自交,如果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既有高茎也有矮茎,说明甲是杂合子,如果后代没有性状分离,则甲最可能是纯合子,C正确;让甲与多株高茎豌豆杂交,若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之比为3:1,可说明甲是杂合子,但由于是杂交,操作不是最简单,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鉴别,能扣住题干中关键词“最简便易行”选出正确的答案,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 ‎5.水稻抗病对不抗病为显性。现以杂合抗病水稻(Tt)为亲本,连续自交3代,子三代中杂合抗病水稻的概率及抗病个体中纯合子所占的概率分别是( )‎ A. 1/4 7/16 B. 1/4 7/9‎ C. 1/8 7/9 D. 1/8 1/16‎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 ‎【详解】根据分离定律可知,杂合子(Tt)自交,子一代(F1)为1TT:2Tt:1tt,Tt的比例为1/2(无被淘汰个体),所以连续自交三代后杂合抗病水稻(Tt)的概率为(1/2)3=1/8,纯合子占1-1/8=7/8。由于显性纯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比例相等,所以抗病纯合子在所有后代中占1/2×7/8 =7/16,抗病纯合子在抗病个体中占7/16÷(1/8+7/16)=7/9,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6.某植物的红花对白花是显性,受一对遗传因子A、a控制。现以某一杂合子红花植株为亲本,自花传粉产生F1,取出F1中红花植株,让其分别进行自交和自由交配,则后代中红花和白花植株的比例分别为( )‎ A. 5∶1和5∶3 B. 5∶1和8∶1‎ C. 8∶1和5∶3 D. 5∶3和8∶1‎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孟德尔的分离定律,要求学生能认清分离定律的实质,并运用其解题。‎ ‎【详解】据题意,F1‎ 红花植株中AA:Aa=1:2,若让它们自交,其后代中白花植株为aa,比例为2/3×1/4=1/6,余下的红花植株为AA和Aa,比例为1-1/6=5/6,所以红花:白花=5:1。若将F1红花植株自由交配,由于亲代产生的A配子占2/3,a配子占1/3,则后代白花植株(aa)占1/3×1/3=1/9,红花植株占1-1/9=8/9,所以红花植株和白花植株的比值为8:1,B正确,ACD错误。故选B。‎ ‎7.豚鼠黑色(C)对白色(c)、毛皮粗糙(R)对毛皮光滑(r)是显性。能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最佳杂交组合是( )‎ A. 黑光×白光→18黑光∶16白光 B. 黑光×白粗→25黑粗 C. 黑粗×白粗→15黑粗∶7黑光∶16白粗 ∶3白光 D. 黑粗×白光→10黑粗∶9黑光∶8白粗∶11白光 ‎【答案】D ‎【解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按照自由组合定律,具有两对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是四种,比例是1:1:1:1,可以用测交实验进行验证。根据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结果,若杂合子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9:3:3:1,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A、黑光×白光→18黑光∶16白光,后代黑∶白=1:1,可验证分离定律,与题意不符,A错误;‎ B、黑光×白粗→25黑粗该实验结果能说明黑色对白色为显性,粗糙对光滑为显性,与题意不符,B错误;‎ C、黑粗×白粗→15黑粗∶7黑光∶16白粗 ∶3白光,对实验结果进行逐对分析可知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均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综合性状表现也能看出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但不是最佳的验证方法,因为比例不特殊,C错误;‎ D、黑粗×白光→10黑粗∶9黑光∶8白粗∶11白光,该杂交组合为测交组合,能直接验证出黑色粗糙性状在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因此为最佳选项,D正确。故选D。‎ ‎【点睛】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本质以及鉴定方法,熟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鉴定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8. 已知子代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1YYRR:1YYrr:1YyRR:1Yyrr:2YYRr:2YyRr,按自由组合规律推测双亲的遗传因子是( )‎ A. YYRR×YYRr B. YYRr×YyRr C. YyRr×YyRr D. Yyrr×YyRr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两个亲本杂交,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其子代YY:Yy=1:1,亲代为YY×Yy;其子代RR:Rr:rr=1:2:1,亲代为Rr×Rr,据此作答。‎ ‎【详解】后代YY:Yy=1:1,RR:Rr:rr=1:2:1,可推测双亲的遗传因子是YYRr×YyRr。‎ 故选B。‎ ‎9.现用纯种黄颖燕麦与纯种黑颖燕麦杂交,F1全为黑颖,F1自交产生的F2中,黑颖∶黄颖∶白颖=12∶3∶1。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控制颖色的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B. F2中非黑颖有六种基因型,纯合体占1/6‎ C. F2中黄颖自交后代中杂合体占1/2‎ D. F1测交,后代表型比为2∶1∶1‎ ‎【答案】D ‎【解析】由题意可知,F1自交产生的F2中,黑颖∶黄颖∶白颖=12∶3∶1,其中性状分离比为9∶3∶3∶1的变式,由此可以推断,燕麦颖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遗传过程中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F1个体是双杂合子,亲本纯种黄颖燕麦与纯种黑颖燕麦基因型为aaBB和AAbb或AAbb和aaBB。‎ ‎【详解】A、根据题中分离比可知,控制颖色的两对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因此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A错误; B、F2四种基因型模式及比例为A_B_∶A_bb∶aaB_∶aabb=9∶3∶3∶1。F2中非黑颖(黄颖为‎3A_bb或3aaB_、白颖aabb)有三种基因型,占F2的比例为4/16,其中纯合子(AAbb或aaBB、aabb)占F2的比例为1/8,占非黑颖的比例为1/2,B错误; C、F2中黄颖基因型为A_bb(1/3AAbb,2/3Aabb)或aaB_(1/3aaBB,2/3aaBb),无论哪种情况,自交后代杂合子比例均为2/3×1/2=1/3,C错误; D、F1基因型为AaBb,测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1∶1∶1,黑颖∶黄颖∶白颖=2∶1∶1,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性状分离比偏离现象,分析题干判断出燕麦颖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是解题的突破口,应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进行相关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10.数量性状通常显示出一系列连续的表现型。现有控制植物高度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以累加效应决定植株的高度,且每个显性基因的遗传效应是相同的。纯合子AABB高50厘米,aabb高30厘米,这两个纯合子之间杂交得到Fl,再自交得到F2,在F2中表现40厘米高度的个体基因型不可能为(  )‎ A. aaBB B. AAbb C. AABb D. AaBb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确定每个显性基因对株高的遗传效应,根据F2的株高可确定所含有的显性基因个数。‎ ‎【详解】纯合子AABB高50厘米,aabb高30厘米,则每个显性基因对株高的遗传效应为(50—30)/4=‎5cm,F2中表现40厘米高度的个体应含有显性基因的个数为(40—30)/5=2,则F2中表现40厘米高度的个体基因型为aaBB、AAbb、AaBb,不可能为AABb,选C。‎ ‎11.果蝇的基因A、a控制体色,B、b控制翅型,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且基因A具有纯合致死效应。已知黑身残翅果蝇与灰身长翅果蝇交配,F1为黑身长翅和灰身长翅,比例为1∶1。当F1的黑身长翅果蝇彼此交配时,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身长翅∶黑身残翅∶灰身长翅∶灰身残翅=6∶2∶3∶1。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果蝇这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为黑身和长翅 B. F1的黑身长翅果蝇彼此交配产生的后代中致死个体占的比例为1/4‎ C. F1的黑身长翅果蝇彼此交配产生的后代中致死基因型有四种 D. F2中的黑身残翅果蝇个体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1‎ ‎【答案】C ‎【解析】黑身残翅果蝇与灰身长翅果蝇交配,F1为黑身长翅和灰身长翅,比例为1:1,说明长翅相对于残翅是显性性状,黑身与灰色之比为1:1,属于测交类型,说明亲本的基因型为Aa、aa;F1的黑身长翅果蝇彼此交配时,后代出现灰身果蝇,说明黑身相对于灰色为显性性状。综合以上说明亲本中黑身残翅果蝇的基因为Aabb、灰身长翅果蝇的基因为aaBB。‎ ‎【详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果蝇这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为黑身和长翅,A正确;‎ B、F1的黑身长翅果蝇彼此交配时,后代表现型比例为6:2:3:1,属于9:3:3:1的变式,说明F1的基因型为AaBb,其相互交配后代中致死个体(AA)占1/4,B正确;‎ C、F1的黑身长翅果蝇彼此交配产生的后代中致死基因型有3种,即AABB、AABb、AAbb,C错误;‎ D、由于AA致死,所以F2中的黑身残翅果蝇的基因型为Aabb,其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1,D正确。故选C。‎ ‎12.下列关于某二倍体动物生殖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某时期及与之对应的变化正确的是(  )‎ 选项 时期 发生的变化 A 间期 染色体和DNA经过复制均加倍 B 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 非同源染色体随着联会配对的发生而自由组合 C 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 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D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同源染色体加倍后均分到两个子细胞中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和DNA经过复制,每条染色体仍然含有一个着丝点,但每条染色体含有的DNA分子数却由1增至2,因此染色体数不变,DNA分子数加倍,A错误; B、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非同源染色体随着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发生而自由组合,B错误; C、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C正确; D、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导致染色体数暂时加倍,D错误。故选C。‎ ‎13.下列有关某雄性生物体中各细胞分裂示意图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图①处于减数分裂Ⅰ的中期,细胞内有2对姐妹染色单体 B. 图②处于减数分裂Ⅱ的后期,细胞内有2对姐妹染色单体 C. 图③处于减数分裂Ⅱ的中期,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恒定为8条 D. 四幅图可排序为①③②④,出现在该生物体精子的形成过程中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精子的形成过程,要求学生熟记各时期的图像及其特点。‎ ‎【详解】A、据图分析可知,图①中每条染色体都含一对姐妹染色单体,共有4对姐妹染色单体;A错误;‎ B、图②中无姐妹染色单体,B错误;‎ C、图③处于减数分裂Ⅱ的中期,细胞中有两条染色体,说明正常体细胞染色体数为4条,当体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时,染色体数才为8条,C错误;‎ D、根据四幅图所处细胞分裂的时期,可排序为①③②④,出现在该生物体精子(或极体)形成过程中,D正确。故选D。‎ ‎14.如图表示染色体组成为AaCcDd的生物产生的精细胞。试根据细胞内染色体的组合分析,在不考虑互换的情况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上述精细胞至少来自4个精原细胞 B. ⑤⑧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 C 上述精细胞至少来自8个次级精母细胞 D. ①⑦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 ‎【答案】D ‎【解析】该种生物染色体组成为AaCcDd,很明显该生物为二倍体,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裂,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故产生的精子类型有8种。‎ ‎【详解】A、每个精原细胞产生2个基因型相同的精细胞,图中①④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②⑥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③⑦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⑤⑧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因此上述精子细胞至少来自4个精原细胞,故A正确;‎ B、根据A项中的分析,B正确;‎ C、1个次级精母细胞能产生2个相同的精细胞,图中8个精细胞的基因型各不相同,至少来自8个次级精母细胞,故C正确;‎ D、①④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③⑦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但①⑦不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故D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实质上是考查减数分裂过程,只要明确“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该要点即可成功破题。‎ ‎15.下图为某生物细胞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中都有同源染色体 B. 卵巢中不可能同时出现这三种细胞 C. 能够出现自由组合的是乙图所示细胞 D. 丙的子细胞是精细胞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分析题图: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A、甲图表示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图像,乙图表示减数分裂Ⅰ中期的图像,丙图表示次级卵母细胞减数分裂Ⅱ后期的图像,没有同源染色体,A错误;‎ B、这三个图像所表示的细胞可能同时出现在卵巢中,B错误;‎ C、乙图所示细胞可出现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C正确;‎ D、丙图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所以其子细胞是卵细胞和极体,D错误。故选C。‎ ‎16.如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核 DNA 变化相对值。下列有关 a~c 段(不含 a、c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中始终存在染色单体 B. 细胞中始终存在同源染色体 C. 细胞中染色体和核 DNA 数之比由 1∶2 变为 1∶1‎ D. 此时期表示初级性母细胞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核DNA变化相对值,其中虚线表示核DNA变化相对值,实线表示染色体变化相对值。图中0-a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a-b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b-c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A、染色单体从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形成,到减数第二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消失,而a-c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所以该过程细胞中始终存在染色单体,A正确; B、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所以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b-d段)的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B错误; C、由于c点着丝点才发生分裂,所以a-c段细胞中染色体和核DNA之比始终为1:2,C错误; D、b-d段的细胞中已经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已经进入次级性母细胞,D错误; 故选A。‎ ‎17.现有①~④四个果蝇品系(都是纯种),其中品系①的性状均为显性,品系②~④均只有一种性状是隐性,其他性状均为显性。这四个品系的隐性性状及控制该隐性性状的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如下表所示:若 需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选择下列哪种交配类( )‎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①的所有性状都为显性纯合,②~④均只有一种性状是隐性,其余性状也是显性纯合;控制残翅和黑身的基因都在Ⅱ染色体上,控制紫红眼的基因都在Ⅲ染色体上。自由组合定律研究的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规律,若要验证该定律,能够发生自由组合的基因前提条件是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详解】AB、①个体所有基因都是显性纯合的,④个体只有控制颜色的基因是隐性的,②个体只有控制残翅的基因是隐性的,所以两个体杂交只产生一对基因杂合,只能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不能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B错误;‎ C、②和③分别含有残翅和黑身的隐性基因,但是控制这两种性状的基因都在Ⅱ号染色体上,不能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 D、要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必须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是在非同源染色体上,不能在同源染色体上。②和④分别含有残翅和紫红眼的隐性基因,且控制这两种性状的两基因分别在Ⅱ、Ⅲ号染色体上,杂交后两对基因都是杂合的,减数分裂过程中这两对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要求掌握和理解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才能自由组合。通过图表分析和实验设计培养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8.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决定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患者的正常子女也可能携带该致病基因 B. 患者双亲必有一方是患者,人群中女性患者多于男性 C. 女患者与正常男子结婚,女儿都患病,儿子都正常 D. 男患者与正常女子结婚,女儿和儿子的患病概率都是1/2‎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要求考生识记伴性遗传的概念,掌握伴性遗传的类型及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详解】A、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正常个体不可能携带该致病基因,A错误; B、患者至少有1条X染色体上携带该致病基因,而该X染色体必然由双亲之一遗传而来,由于女性有2条X染色体,而男性只有1条,因此人群中患者女性多于男性,B正确; C、女性患者可能是杂合子,所以与正常男子结婚后代儿子和女儿都有患者,也都可能有正常的,C错误; D、男性患者将X染色体遗传给女儿,将Y染色体遗传给儿子,因此,其后代中,女儿均患病,儿子是否患病由其妻子的基因型决定,D错误。故选B。‎ ‎19.甲家庭中丈夫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妻子表现正常;乙家庭夫妻表现都正常,但妻子的弟弟是红绿色盲患者,从优生学的角度考虑,甲乙家庭应分别选择生育 ( )‎ A. 男孩,男孩 B. 女孩,女孩 ‎ C. 女孩,男孩 D. 男孩,女孩 ‎【答案】D ‎【解析】分析: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特点是“男病母女病”,即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肯定患病;红绿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其特点是“女病父子病”,即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肯定患病。‎ 详解:根据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特点:“男病母女病”,即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肯定患病,甲家庭中丈夫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妻子正常,则他们的女儿均患病,儿子均正常,所以甲家庭应该选择生育男孩;根据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女病父子病”,即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肯定患病,乙家庭中,夫妻都表现正常,但妻子的弟弟患红绿色盲,则妻子可能是红绿色盲基因的携带者,他们的女儿均正常,儿子可能患病,所以乙家庭应选择生育女孩.故选D。‎ 点睛:解决本题关键要抓住两种遗传病的遗传特点进行分析。伴X显性,“男病母女病”; 伴X隐性,“女病父子病”。‎ ‎20.如图显示某种鸟类羽毛的毛色(B、b)遗传图解,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 A. 该种鸟类的毛色遗传属于性染色体连锁遗传 B. 芦花性状为显性性状,基因B对b完全显性 C. 非芦花雄鸟和芦花雌鸟的子代雌鸟均为非芦花 D. 芦花雄鸟与非芦花雌鸟的子代雄鸟均为非芦花 ‎【答案】D ‎【解析】分析题图:一对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中,芦花雄鸟和芦花雌鸟杂交,子代出现了非芦花,即出现性状分离,则亲代表现的芦花性状为显性性状,且子代非芦花的都是雌鸟,即性状分离比在子代雌雄中不同,可见该基因在z染色体上(鸟类为ZW型性别决定方式),据此答题。‎ ‎【详解】AB、由遗传图解可知,芦花亲本杂交,子代出现非芦花性状,说明非芦花性状为隐性性状,子代雌雄鸟的表现型比例不同,属于性染色体连锁遗传,亲代基因型为ZBZb(♂)和ZBW(♀),A、B正确; C、非芦花雄鸟ZbZb和芦花雌鸟ZBW的子代雌鸟基因型为ZbW,表现为非芦花,C正确; D、由于芦花雄鸟基因型有两种;ZBZb、ZBZB,其与非芦花雌鸟ZbW产生的子代雄鸟表现型为非芦花和芦花,D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1.艾弗里及其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链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表所示。由表可知( )‎ 实验组号 接种菌型 对要加入的S型细菌的提 取物质所进行的处理 培养基长菌情况 一 R R型、S型 二 R 蛋白酶 R型、S型 三 R RNA酶 R型、S型 四 R 脂酶 R型、S型 五 R DNA酶 R型 A. 二组不能证明S型细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 B. 三组说明S型细菌的RNA可能是转化因子 C. 四组说明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不是脂质 D. 五组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肺炎链球菌实验,要求学生熟练实验过程并理解实验的目的。‎ ‎【详解】A、二组中加入蛋白酶后,仍出现S型细菌,所以能证明S型细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A错误;‎ B、三组中加入RNA酶后,仍出现S型细菌,所以能说明S型细菌的RNA不可能是转化因子,B错误;‎ C、四组中加入脂酶后,仍出现S型细菌,所以能说明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不是脂质,C正确;‎ D、五组中加入DNA酶后,不出现S型细菌,所以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错误。故选C。‎ ‎22.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培养基内噬菌体与细菌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噬菌体增殖所需的原料、酶、能量均来自细菌 B. 在t0~t1时间内,噬菌体还未侵入到细菌体内 C. 在t1~t2时间内,噬菌体侵入细菌体内导致细菌大量死亡 D. 在t2~t3时间内,噬菌体因失去寄生场所而停止增殖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噬菌体属于病毒,必须在宿主细胞内才能代谢和繁殖,模板是亲代噬菌体的DNA,原料是细菌体内的脱氧核苷酸和氨基酸,能量是细菌提供的ATP,场所是细菌的核糖体,A项正确;在t0~t1时间内,噬菌体可能已侵入到细菌体内,但还没有大量繁殖,故B项错误;在t1~t2时间内,由于噬菌体侵入细菌体内,导致细菌大量死亡,C项正确;在t2~t3时间内,被侵染的细菌已裂解死亡,所以噬菌体因失去寄生场所而停止增殖,D项正确。‎ 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23.如图表示某同学在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时,制作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能表示一个完整脱氧核苷酸的是图中的a或b B. 图中与每个五碳糖直接相连的碱基只有1个 C. 相邻脱氧核苷酸之间通过化学键③连接起来 D. 从碱基上看,缺少的碱基是T ‎【答案】A ‎【解析】DNA的双螺旋结构:   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   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  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详解】能表示一个完整脱氧核苷酸的是图中的a,b不能表示一个完整脱氧核苷酸,A错误;图中与每个五碳糖直接相连的碱基只有1个,B正确;相邻的脱氧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也就是③,C正确;组成DNA的碱基有A、G、C、T,从碱基上看,该脱氧核苷酸链缺少的碱基是T,D正确。故选A。‎ ‎24.如图为某真核细胞中DNA复制过程模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酶①和酶②均作用于氢键 B. 该过程的模板链是a、b链 C. 该过程可发生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 D. DNA复制的特点是半保留复制 ‎【答案】A ‎【解析】分析题图:图示过程为DNA分子复制。DNA分子复制时,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每个DNA分子各含一条亲代DNA分子的母链和一条新形成的子链。‎ ‎【详解】A、酶①是解旋酶,酶②是DNA聚合酶,前者作用于氢键,后者作用于磷酸二酯键,A错误;‎ B、该过程需要a、b链分别作模板,c、d链分别是以a、b链为模板合成的子链,B正确;C、细胞有丝分裂间期会发生DNA复制,C正确;‎ D、DNA分子复制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D正确。故选A。‎ ‎【点睛】识记DNA分子复制的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两种酶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5.把培养在含轻氮(14N)环境中的细菌,转移到含重氮(15N)环境中培养相当于连续复制两轮的时间后,离心分离其DNA,结果应如下图 ( )‎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DNA为双链结构,两条链都含14N的DNA最轻,位于轻带位置;两条链都含15N的DNA最重,位于重带位置;而一条链含有14N、另一条链含有15N的DNA属于中间型,位于中带。‎ ‎【详解】只含14N的一个细菌,转移到含重氮15N的环境中培养复制一轮的时间,由半保留复制特点可知,所形成的子代中每个DNA分子都是中间型;再复制一轮,共形成4个DNA分子,其中只有两个DNA分子是一条链含15N、另一条链含14N标记,另两个DNA分子两条链都含15N标记,即子代有1/2中带、1/2重带,结合图示可知,选B。‎ ‎【点睛】解决本题最好是画图展示其思维过程:‎ ‎26.图表示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的几个基因,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观察图示可知,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B. 图示DNA分子中只有部分脱氧核苷酸序列能编码蛋白质 C. 每个基因均由多个脱氧核核苷酸组成 D. 由图可知,染色体是生物体内基因的唯一载体 ‎【答案】D ‎【解析】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一条染色体上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真核细胞中基因在染色体上是不连续的,染色体上存在不编码蛋白质的核苷酸序列。‎ ‎2、基因突变是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产生等位基因,由于多个密码子可以编码同一种氨基酸,因此基因突变后转录形成的密码子发生改变,但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不一定发生改变,性状不一定改变;在完全显性的情况下,如果显性纯合子一个基因突变成隐性基因,则性状不发生改变。‎ ‎【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一条染色体上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A正确; B、分析题图可知,基因在染色体上是不连续的,染色体上存在不编码蛋白质的核苷酸序列,B正确; C、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每个基因均由多个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C正确; D、染色体是生物体内基因的主要载体,少数基因位于细胞质内,D错误。故选D。‎ 二、选择题 ‎27.用纯合子果蝇作为亲本进行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结果如下:‎ P F1‎ ‎①灰身红眼♀×黑身白眼♂‎ 灰身红眼♀、灰身红眼♂‎ ‎②黑身白眼♀×灰身红眼♂‎ 灰身红眼♀、灰身白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中属于显性性状的是灰身、红眼 B. 体色和眼色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C. 若组合①的F1随机交配,则F2雄果蝇中灰身白眼的概率为3/4‎ D. 若组合②的F1随机交配,则F2中黑身白眼的概率为1/4‎ ‎【答案】AB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详解】A、根据第①组的实验可以判断灰身、红眼是显性性状,A正确;‎ B、由分析可知,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因此2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 C、假设控制体色的基因用B和b表示,控制眼色的基因用A和a表示,第①组中的F1的基因型为BbXAXa和BbXAY,则F2雄果蝇中灰身白眼的概率为3/4×1/2=3/8,C错误;‎ D、第②组中F1的基因型为BbXAXa和BbXaY,则F2中黑身白眼的概率为1/4×1/2=1/8,D错误。故选AB。‎ ‎28.图表示果蝇的一个细胞,其中数字表示染色体,字母表示基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从染色体情况上看,该果蝇只能形成一种配子 B. e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雌雄个体中出现的概率相等 C. 形成配子时基因A、a与B、b间自由组合 D. 只考虑3、4与7、8两对染色体时,该个体能形成四种配子,并且配子数量相等 ‎【答案】ABC ‎【解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果蝇的一个细胞,该细胞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1和2、3和4、5和6、7和8),且7和8这对性染色体的大小不同,为雄果蝇。‎ ‎【详解】A、从基因组成上看,该果蝇含有的4对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能形成23=8种配子,A错误; B、e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所以e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雄性个体中出现的概率高于在雌性个体中出现的概率,B错误; C、A与B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a与b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形成配子时基因A、a与B、b间无法自由组合,C错误; D、只考虑3、4与7、8两对染色体上的基因时,该个体能形成DXe、dXe、DY、dY四种配子,并且配子数量相等,D正确。故选ABC。‎ ‎29.下图表示细胞核中所完成的mRNA的形成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RNA聚合酶的移动方向是从左向右 B. 图中RNA与a链碱基互补 C. 图中存在5种碱基、8种核苷酸 D. 图中DNA双螺旋解开需要解旋酶的参与,同时消耗能量 ‎【答案】AC ‎【解析】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一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在RNA聚合酶的催化作用下形成RNA的过程。‎ ‎【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RNA聚合酶的运动方向是从左向右,A正确; B、分析题图可知,转录过程是以b链为模板合成的,图中RNA与b链碱基互补,B错误; C、该图中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因此最多含5种碱基(A、C、G、T、U)、8种核苷酸(四种脱氧核苷酸+四种核糖核苷酸),C正确; D、图中DNA双螺旋解开不需要解旋酶的参与,RNA聚合酶可以使其解开螺旋,D错误。故选AC。‎ ‎30.如图为有关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模拟实验。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 A. 若X是mRNA,Y是多肽,则管内必须加入氨基酸 B. 若X是DNA,Y含有U,则管内必须加入逆转录酶 C. 若X是tRNA,Y是多肽,则管内必须加入脱氧核苷酸 D. 若X是HIV的RNA,Y是DNA,则管内模拟的生理过程为逆转录 ‎【答案】AD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X表示模板,产物是Y,根据模板和原料即可确定是中心法则的哪一过程,如模板DNA,原料脱氧核糖核苷酸,即可确定为DNA复制。‎ ‎【详解】A、若X是mRNA,Y是多肽,则管内发生的是翻译过程,因此管内必须加入氨基酸,A正确; B、若X是DNA,Y含有U,则Y为RNA,管内发生的是转录过程,因此不需要加入逆转录酶,而需要加入RNA聚合酶等,B错误; C、若X是tRNA,Y是多肽,则管内发生的是翻译过程,因此不需要加入脱氧核苷酸,C错误; D、若X是HIV的RNA,Y是DNA,则管内发生的是逆转录过程,需要加入逆转录酶,D正确。故选AD。‎ ‎【点睛】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X和Y准确判断出遗传信息的过程。‎ 三、非选择题 ‎31.某植物花蕊的性别分化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显性基因B和E共同存在时,植株开两性花,表型为野生型;仅有显性基因E存在时,植株的雄蕊会转化成雌蕊,表型成为双雌蕊可育;只要不存在显性基因E,植物表型为败育。请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纯合子BBEE、bbEE,若二者杂交,应选择_____________(基因型)作母本,F1自交得到的F2中表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 ‎(2)BbEe个体自花传粉,后代中败育纯合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理论上比例最高的表现型是_____________。‎ ‎(3)请设计实验探究某一双雌蕊个体是否为纯合子(提示:有已知性状的纯合子植株可供选用)。实验步骤:①让该双雌蕊植株与_____________纯合子杂交,得到F1;②F1自交,得到F2。结果预测:‎ 如果F2中_____________,则该植株为纯合子;如果F2中_____________,则该植株为杂合子。‎ ‎【答案】bbEE 野生型:双雌蕊可育=3:1 1/8 野生型 野生型 没有败育植株出现 有败育植株出现 ‎【解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详解】(1)BBEE、bbEE杂交,bbEE表现为双雌蕊可育,不能作为父本,因此应让BBEE做父本、bbEE做母本,子一代的基因型是BbEE,子一代自交得到子二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B_EE:bbEE=3:1,分别表现为野生型、双雌蕊可育。‎ ‎(2)BbEe自花传粉,B_E_:B_ee:bbE_:bbee=9:3:3:1,分别表现为野生型、败育、双雌蕊可育、败育,败育纯合个体的基因型是BBee、bbee,占,比例最高的是野生型。‎ ‎(3)双雌蕊的基因型是bbEE、bbEe,与基因型为BBEE的野生型进行杂交,如果双雌蕊的基因型是bbEE,子一代的基因型是BbEE,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B_EE:bbEE=3:1,分别表现为野生型、双雌蕊可育;如果基因型是bbEe,与BBEE杂交,子一代基因型及比例是BbEE、BbEe,比例是1:1,子一代自交,子二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野生型:双雌蕊可育:败育=21:7:4。‎ 因此实验步骤如下: ①让该双雌蕊植株与野生型纯合子杂交,得到F1; ②F1自交,得到F2。‎ 结果预测: 如果基因型是bbEE,F2中野生型:双雌蕊可育=3:1,即没有败育植株出现; 如果基因型是bbEe,F2中 野生型:双雌蕊可育:败育=21:7:4,即有败育植株出现。‎ ‎【点睛】写出后代基因型和比例后,结合题干信息分析表现型是解题的关键,本题的难点是(3)实验设计和结果预测。‎ ‎32.下图一表示某动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与核DNA数目比,图二、图三为该动物体内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请回答:‎ ‎(1)图二细胞名称是_____________,处于图一的_____________段。‎ ‎(2)BC过程可发生在_____________(时期)。‎ ‎(3)图三所示细胞正处于图一中的_____________段,其子细胞是_____________细胞。‎ ‎(4)图三细胞中H、h基因控制不同性状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 ‎【答案】初级卵母细胞 CD 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前的间期(细胞分裂的间期) EF 极体 H、h基因中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学生熟记减数分裂各时期的图像,并注意各时期的特点。‎ ‎【详解】(1)图二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称为初级卵母细胞;此时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对应于图一的CD段。‎ ‎(2)BC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即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前的间期。‎ ‎(3)图三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分子,对应于图一的EF段;根据图二细胞的不均等分裂可知该生物的性别为雌性,图三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称为极体,其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为极体。‎ ‎(4)图三细胞中H、h基因控制不同性状的根本原因是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点睛】对图一的分析是本题的关键点,应注意图一的纵坐标是染色体与核DNA数目比,当比值为一时说明染色体上不含染色单体。‎ ‎33.下图为两种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其中一种为伴性遗传病,甲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乙遗传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乙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甲病的遗传特点是_____________。‎ ‎(2)Ⅰ3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Ⅰ3与Ⅰ4再生一个女儿患乙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 ‎(3)Ⅱ5与Ⅱ6再生一个两病兼患的男孩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 ‎【答案】伴 X 隐性遗传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隔代遗传 BbXaY 1/4 1/16‎ ‎【解析】分析系谱图:Ⅰ3和Ⅰ4均不患乙病,但他们有患乙病女儿,说明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Ⅰ1和Ⅰ2均正常,但他们有患甲病儿子,说明甲病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详解】(1)由遗传系谱图分析可知,Ⅰ3和Ⅰ4均不患乙病,但他们有患乙病女儿,说明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Ⅰ1和Ⅰ2均正常,但他们有患甲病儿子,结合题目信息,说明甲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甲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特点是①隔代遗传或交叉遗传;②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③女性患者父亲、儿子都是患者。 (2)由系谱图可知,Ⅰ3个体患甲病基因型为XaY;又因为Ⅰ3和Ⅰ4均不患乙病,但他们有患乙病女儿Ⅱ7,则说明Ⅰ3个体基因型为Bb,综合上述情况,Ⅰ3个体的基因型为BbXaY。根据上述分析,Ⅰ4与乙病相关的基因型为Bb,则Ⅰ3与Ⅰ4再生一个女儿患乙病的概率是。 (3)又因为Ⅱ5与Ⅱ6有患甲乙两种病的Ⅲ8(bbXaY),判断Ⅱ5基因型为BbXaY,Ⅱ6基因型为BbXAXa。Ⅱ5与Ⅱ6再生一个两病兼患的男孩(bbXaY)的概率为。‎ ‎【点睛】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能根据系谱图准确判断两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及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同时会运用逐对分析法进行相关概率的计算,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34.如图甲中DNA分子有a和d两条链,将甲图中某一片段放大后如乙图所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用文字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结构名称:3_____________,7_____________。‎ ‎(2)甲图中,A和B均是DNA分子复制过程中所需要的酶,其中B能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到单链末端形成脱氧核苷酸链,从而形成子链;则A、B两种酶分别是_____________。‎ ‎(3)已知G和C之间有3个氢键,A和T之间有2个氢键。若某DNA片段中,碱基对为n,A有m个,则氢键数为_____________。‎ ‎(4)科学家运用_____________技术可探究甲过程的方式为_____________。若甲所示模板分子为,将其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进行3次甲过程,则子代中含14N的DNA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 ‎【答案】鸟嘌呤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解旋酶、DNA聚合酶 3n—m 同位素标记技术 半保留复制 1/8‎ ‎【解析】1、分析甲图可知,该图是DNA分子复制过程,A的作用是使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解开,形成单链DNA,因此A是DNA解旋酶,B是催化以DNA单链d为模板形成DNA分子的子链c,因此B是DNA聚合酶,由图可以看出形成的新DNA分子中都含有一条模板链和一条子链,因此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 2、分析图乙可知,该图是DNA分子的平面结构,1是碱基C,2是碱基A,3是碱基G,4是碱基T,5是脱氧核糖,6是磷酸,7是脱氧核糖核苷酸,8是碱基对,9是氢键,10是脱氧核糖核苷酸链。‎ ‎【详解】(1)DNA分子中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碱基之间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3是碱基G,中文名称为鸟嘌呤。4是碱基T,7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碱基T组成,为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2)根据分析可知,A是解旋酶,B是DNA聚合酶。 (3)已知G和C之间有3个氢键,A和T之间有2个氢键。若某DNA片段中,碱基对为n,A有m个,则A=T=m、C=G=n-m,因此氢键数为‎2m+3(n-m)=3n-m。 (4)科学家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探究出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若DNA的一条链被15N标记,一条链被14N标记,将其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进行3次DNA复制过程,得到23=8个DNA分子,由于DNA的半保留复制,子代中含14N的DNA分子只有1个,占所有DNA的1/8。‎ ‎【点睛】本题知识点简单,结合DNA分子结构示意图,考查DNA分子复制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复制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