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4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西省朔州怀仁某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
生 物 试 题 一、选择题(1~35题每题1分,36~40每题2分,共55分) 1.下列有关生物育种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杂交育种除了能选育新品种外,还能获得杂种表现的优势 B.利用六倍体植物的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植株为三倍体 C.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能诱导染色体加倍 D.基因工程育种能定向改变生物的性状,但不能定向引起基因突变 2.下列有关生物育种实例与原理相符的是( ) A.无子西瓜的培育——基因重组 B.高产青霉菌株——基因突变 C.用花粉(Ab)培养成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纯种植株(AAbb)——基因突变 D.培育能产生胰岛素的大肠杆菌——染色体结构变异 3.普通小麦中有高秆抗病(TTRR)和矮秆易感病(ttrr)两个品种,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B 组都利用了杂交的方法,目的一致 B.A 组矮秆抗病植株Ⅰ可用于生产的占 1/3 C.B 组矮秆抗病植株Ⅱ可直接用于生产 D.C 组需大量处理高秆抗病植株才有可能获得矮秆抗病植株 4.如图所示为某农作物①和②两个品种(二倍体)分别培育出④⑥⑦⑧四个品种的过程,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由③到④的育种过程依据的主要原理是基因突变 B.由⑤×⑥培育出的⑧植株可育 C.若③的基因型为AaBbdd,则⑦植株中纯合子约占1/4 D.由⑤到⑦过程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5.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通过下列方法可以分别将它们的后代转变为以下基因型:①AABB、②aB、③AaBBC、④AAaaBBBB。则下列排列正确的是( ) A.诱变育种、转基因技术、花药离体培养、多倍体育种 B.杂交育种、花药离体培养、转基因技术、多倍体育种 C.花药离体培养、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转基因技术 D.多倍体育种、花药离体培养、诱变育种、转基因技术 6.下列有关基因工程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工程又叫DNA拼接技术,所用的工具酶是限制酶、DNA连接酶和运载体 B.所有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同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C.形成重组质粒时,用DNA连接酶将碱基通过氢键连接 D.基因工程育种能克服生殖隔离且定向改变生物性状 7.质粒之所以能作为基因工程的运载体,是由于( ) A. 含蛋白质从而能完成生命活动 B. 具有环状结构而保持连续性 C. 是RNA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D. 能够自我复制、能携带目的基因 8.下列选项中与基因工程无关的是( ) A.利用DNA探针检测饮用水是否含有病毒 B.选择“工程菌”来生产胰岛素 C.用不育系培养杂种一代 D.培育转基因抗虫棉 9.下图为DNA分子在不同酶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图中依次表示限制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解旋酶作用的正确顺序是( ) A. ①④③② B. ①④②③ C. ①②④③ D. ①②③④ 10.下列不属于基因工程生产的药物是( ) A. 干扰素 B. 青霉素 C. 胰岛素 D. 乙肝疫苗 11.按达尔文的观点,现代雄鹿的鹿角发达的原因是( ) A.鹿角不发达的个体被淘汰,鹿角发达的个体被保留 B.鹿角经常使用的个体保留,因而发达 C.鹿角的变异朝着有利于生存的方向发展 D.雄鹿为了繁衍后代的需要而使鹿角发达 12.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 ①基因突变的有害或有利往往取决于环境条件 ②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形成生物的多样性 ③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④环境条件稳定时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⑥基因重组明显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 A.三项 B.四项 C.五项 D.六项 13.欲获得能稳定遗传的优良品种,某生物育种小组用基因型为Dd的玉米用两种方法进行育种试验,第一种育种方法为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第二种育种方法为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述两种育种方法所遵循的原理为基因重组 B.上述两种育种过程中,子代的基因频率始终不变 C.过上述两种育种方法所得的F2中Dd的频率相等 D.第一种育种方法比第二种育种方法的育种效率更高 14.野生型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敏感,将它接种到青霉素浓度为0.1单位/cm3 的培养基上,大多数菌株死亡,极少数菌株能存活下来。存活下来的菌株经过不断选育,最后可以获得能生长在青霉素浓度为250单位/cm3的培养基上的细菌品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抗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增殖过程中能将抗青霉素的性状直接传递给后代 B.在此过程中,青霉素起到了定向诱导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异的作用 C.在此过程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 D.能在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生长的细菌品系发生的变异是染色体变异 15.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A和a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种群1的A基因频率为80%,a基因频率为20%;种群2的A基因频率为60%,a基因频率为40%,假设这两个种群大小相等,地理隔离不再存在,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 ) A.75% B.50% C.42% D.21% 16.对某校学生进行色盲遗传病调查研究后发现:700名女生中有患者20人、携带者80人,800名男生中有患者60人,那么该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是( ) A.8.2% B.7.1% C.6.8% D.5.4% 17.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 ) A.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 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 C.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18.下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a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b和d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B.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 C.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则b和d是同一物种 D.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c和d是不同物种 19.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下降,原因是( ) A.杀虫剂诱发了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 B.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害虫的数量增加 C.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 D.抗药性强的害虫所产生的后代都具有很强的抗药性 20.油菜物种甲(2n=20)与乙(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秋水仙素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B.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36或72条染色体 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生物的进化方向 D.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 21.下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种群是进化的单位,也是繁殖的单位 B. 图中①指基因型频率,②是导致①改变的内因,包括生物的突变和基因重组 C. 图中③指自然选择学说,③没有提出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2.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B.b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C.c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共同进化 D.d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一定需要地理隔离 23.安第斯山区有数十种蝙蝠以花蜜为食。其中,长舌蝠的舌长为体长的1.5倍。只有这种蝙蝠能从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底部取食花蜜,且为该植物的唯一传粉者。由此无法推断出( ) A.长舌有助于长舌蝠避开与其他蝙蝠的竞争 B.长筒花可以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繁衍后代 C.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长舌蝠和长筒花相互适应,共同(协同)进化 24.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 A.K+、血浆蛋白、抗体、淋巴因子 B.CO2、唾液淀粉酶、呼吸氧化酶、胰岛素 C.解旋酶、Cl-、尿素、H2O2酶 D.Ca2+、载体蛋白、神经递质、溶菌酶 25.下列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是( ) ①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 ②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③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④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受体的作用 ⑤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⑥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分解 A. ②④⑤ B. ②⑤⑥ C. ①③④ D. ①③⑥ 26.如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①②③依次为血浆、组织液、淋巴 B.神经递质可存在于②中 C.正常状况下,呼吸酶不会存在①中 D.①与②④相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27.组织液大量积累在组织间隙会导致组织水肿。下列各项不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 A. 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B. 花粉过敏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C.肾小球肾炎导致蛋白尿 D.食物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 28.据图判断,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 B.组织液中的C02可参与pH稳态的调节 C.如果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加大,会导致组织液回渗增强 D.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 29.暑假期间,小王每晚跑步约5000m,小王运动时大量出汗且锻炼后肌肉感到酸痛,但休息一段时间后恢复正常。下列有关该调节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小王体内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与Na+、Cl+有关 B.小王感到肌肉酸痛的原因是肌细胞无氧呼吸,引起乳酸积累 C.小王在1500m跑步过程中,肌肉所需的能量主要由无氧呼吸提供 D.小王维持内环境pH稳定起主要作用的是HCO3-、HPO42- 30.下表表示人体组织液和血浆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成分(mmol/L) Na+ K+ Ca2+ Mg2+ Cl- 有机酸 蛋白质 ①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②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A.①属于血浆,因为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B.②属于组织液,①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②的增多 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①至少需穿过12层磷脂分子层 D.②与①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毛细血管壁的选择透过性 31.某同学以清水、缓冲液和血浆分别为实验材料进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起对照作用的是清水组和缓冲液组 B.所得结果不合理的是清水组 C.该实验结果说明血浆组缓冲物质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 D.图中的结果表明缓冲液组维持pH稳定的能力强于血浆组 32.对人体内环境中pH及调节途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人体血浆的pH通常维持在7.35~7.45之间 B.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就与NaHCO3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C.血液中Na2CO3过多,就与H2C03结合成NaHCO3 D.血液中C02过多或者氧气过少时都会刺激神经中枢,促进呼吸运动将CO2排出 33.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 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34.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艾滋病患者出现病症与内环境稳态的失衡有关 D.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是很强的,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处于绝对稳定状态 35.生活在低海拔地区的健康人到高海拔地区旅游时,容易出现血浆中乳酸浓度升高、肺水肿、脑水肿等症状,补救措施是针对性输液、吸氧和强心治疗。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浆中乳酸含量的调节,需要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共同参与完成 B.出现肺水肿的原因可能是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导致组织液含量增多 C.高浓度葡萄糖溶液可减轻脑水肿的原因是葡萄糖提供的能量增加 D.人体具有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因此人体稳态不会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36.如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 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 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 D.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37.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 ) A.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中,出现“中暑”症状 B.血液中钙盐不足,引起肌肉抽搐 C.寒冷时出现不自主战栗起“鸡皮疙瘩” D.流感病毒感染人体后,引起机体发热 38.下图表示一项重要生物技术的关键步骤,X是获得外源基因并能够表达的细胞。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是含有胰岛素基因并能合成胰岛素的细菌细胞 B.质粒是细胞核或拟核外能自主复制的小型环状DNA C.目的基因与质粒的重组需要限制酶和DNA聚合酶 D.该技术为DNA重组技术,又称之为基因拼接技术 39.如图表示用某种二倍体农作物①和②两个品种分别培育出④⑤⑥三个品种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通过Ⅰ、Ⅱ过程培育出⑤所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B. 由③培育出④的常用步骤Ⅲ是花药离体培养 C. 通过步骤Ⅲ和Ⅳ培育得到⑤的育种方法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D. 用③培育出的⑥含八个染色体组 40.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AB段和BC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造成的 B.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乳酸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 C.AB段上升是因为此段时间内,人体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 D.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与Na2CO3反应 41.野生猕猴桃是一种多年生富含维生素C的二倍体(2n=58)小野果。如图为某科研小组以大量的野生猕猴桃种子(aa)为实验材料,培育抗虫猕猴桃无籽新品种的过程。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该培育过程中不可使用花药离体培养 B.③⑦过程必须使用秋水仙素 B. ⑤的亲本不是同一物种 D.⑥过程得到的个体是四倍体 42.人们在1.5亿年前的沉积物中发现了已灭绝的剑尾动物化石,对每个个体背甲的长/宽比都进行了测量,这一长/宽比用S表示。在图中,p曲线表示1.5亿年前时该动物S值的分布。在1亿年前的沉积物中,在三个不同地点发现了三个不同剑尾动物的群体,图中a、b、c分别表示3种动物群体中S值的分布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a、b、c三个群体中,最可能出现新种的是c,理由是变异类型最多,有可能出现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而形成新种 B.在发现该动物的三个地区中,环境最可能保持不变的是a,理由是群体性状与1.5亿年前的群体p最相似 C.S值的变化实质是反映了基因频率的变化,这种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这种作用还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D.要形成新的物种必须经过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三个环节 43.在某个非常大的果蝇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无迁入和迁出,无突变,不考虑自然选择对果蝇眼睛颜色性状的作用。现在种群中雌雄果蝇个体数量比为1∶1,且在雄性果蝇中红眼(XBY)∶白眼(XbY)=3∶1。如果将该种群中的白眼雌性果蝇除去,让剩余的个体进行随机交配,则F1中白眼雌性果蝇所占的比例为( ) A.1/16 B.1/20 C.1/32 D.1/40 44.下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④是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B.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②④⑤ C.③④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 D.若②为肝脏细胞,则①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⑤处 45.某种蚊子具有杀虫剂(如DDT)抗性基因RR和RS,它们互为等位基因。下图表示某地1965年开始喷洒杀虫剂DDT,1968年停止喷药后,单位空间内三种基因型蚊子的个体数量。据图可推断( ) A.在1967—1968年间,基因型为RRRS的蚊子最可能存活下来 B.停止使用DDT后若干代后,RR基因将从种群中消失 C.1968年,RS的基因频率大于RR的基因频率 D.自1968年停止使用DDT后,RRRR基因型的存活几率下降 二、简答题(共4题,45分) 46.(共10分,每空1分)如图表示水稻育种的一些途径,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矮秆易感稻瘟病(ddrr)和高秆抗稻瘟病(DDRR)水稻为亲本进行杂交得F1。F1自交产生F2,F2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____,选F2中的矮秆抗病的水稻植株进行自交,若发生性状分离,则所有子代中的ddRR和ddRr的比是 ________。要获得能够稳定遗传的矮秆抗病水稻植株,至少需要_____年。 (2)图中⑦途径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⑧过程常用试剂是________,其作用原理是________。 (3)科学工作者欲培育能产生人体蛋白的水稻新品种,应该选择图中________(填数字)表示的途径最为合理可行,该技术手段主要包括四个步骤,即:提取目的基因、________、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和________。 (4)图中________(填数字)所表示的育种途径具有典型的不定向性。 47.(共10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如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A、B、C三者共同构成的液体环境称为________。 (2)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细胞的途径是_________(用字母和剪头表示),图中CO2浓度最高是_________(填字母),红细胞中的氧气被利用至少需要穿过______层膜。 (3)一般情况下,B液与A液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 (4)该胰腺组织能产生胰蛋白酶和胰岛素,这两种物质中_________可以进入血浆。 (5)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引起图中(A)___________增多,其结果是将会引起__________。 (6)某人喝入大量的食醋后并不会引起内环境pH明显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2分)。 48.(共14分,每空2分)图1为某地区中某种老鼠原种群被一条河分割成甲、乙两个种群后的进化过程示意图,图2为在某段时间内,种群甲中的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a是由于河流产生___________将原种群分为甲、乙两个种群,经过长期的过程b产生品系1和品系2,过程b的实质是___________,物种1和物种2形成的标志c是_______________。 (2)图2中在___________时间段内种群甲发生了进化,在T时________(填“是”、“否”或“不一定”)形成新物种。 (3)若时间单位为年,在某年时,种群甲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0%、30%和60%,则此时A基因频率为_________。若种群甲生存的环境发生改变,使得aa个体每年减少10%,AA和Aa个体每年增加10%,则下一年时种群中的a基因频率约为_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49.(共11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说法,回答相关问题: (1)在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其基本观点是:_____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实质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2)下面是对一块棉铃虫成灾区先后使用两种杀虫剂处理的实验结果曲线: ①从实验结果看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_______的结果。 ②在这里杀虫剂是外在的环境因素起选择作用,内在因素是棉铃虫本身就存在的____变异类型。 ③此实验说明:棉铃虫对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④棉铃虫抗药性增强是通过棉铃虫与杀虫剂之间的_____________来实现的。 ⑤如果抗药基因a是由等位基因A突变来的,一个种群淘汰基因a比淘汰基因A要困难的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2分)。 生物试卷参考答案 (考试说明:难道系数:0.7; 考试范围:必修二第六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和必修三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一、选择题(1~35题每题1分,36~40每题2分,共55分) 1~5 BBCBB 6~10 DDCBB 11~15 AADCC 16~20 ADBBB 21~25 BDBAD 26~30 ADCCC 31~35 DDCDB 36~40 CCCDB 41~45 BDDDD 二、简答题(共4题,45分) 46.(共10分,每空1分)(1) 3/4 3∶2 4 (2)花药离体培养 秋水仙素 抑制纺锤体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3)③④ 将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目的基因的监测与鉴定 (4)①② 47.(共10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1)内环境(或“细胞外液”)(2)B→A→D D 4(3)A中蛋白质含量较少,B中含量较多(4)胰岛素 (5)组织液 组织水肿 (6)血浆中存在调节酸碱的缓冲物质(2分) 48.(共14分,每空2分)(1)地理隔离 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生殖隔离 (2) QR 不一定 (3)25% 71.9% 49.(共11分,每空1分)(1)种群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 隔离 (2)①自然选择 ②抗药性 ③遗传是稳定的,环境是可变的 ④生存斗争 ⑤隐性基因可通过杂合体保存下来(2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