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4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广东省佛山一中、珠海一中、金山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广东省佛山一中、珠海一中、金山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试题(解析版)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细胞分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一定有DNA的复制 B. 一定有细胞周期 C. 一定有同源染色体的配对 D. 一定有纺锤体的出现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原核细胞的分裂为二分裂。 2、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比较: 比较项目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染色体复制 间期 减I前的间期 同源染色体的行为 联会与四分体 无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不形成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没有交叉互换现象 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有交叉互换现象 分离与组合 也不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着丝点的 行为 中期位置 赤道板 减Ⅰ在赤道板两侧,减Ⅱ在赤道板 断裂 后期 减Ⅱ后期 【详解】不论的细胞的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还是细菌的二分裂,都有DNA复制过程,因此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一定有DNA的复制,A正确;只有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在连续分裂过程中有细胞周期,B错误;真核细胞减数分裂时一定有同源染色体的配对,而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原核细胞的二分裂均没有同源染色体的配对,C错误;真核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时一定有纺锤丝的出现,而无丝分裂和原核细胞的二分裂均没有纺锤丝的出现,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的知识,考生识记细胞的分裂方式、明确各种细胞分裂过程和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2.如图为细胞周期中细胞核的部分变化示意图,图示时期( ) A. 既可能是分裂期的前期,也可能是末期 B. 染色体数目和DNA分子数已加倍 C. 细胞中正在形成纺锤体 D. 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即染色体的复制,DNA数目加倍,但染色体数目不变;(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由此可见,图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据此答题。 【详解】有丝分裂末期没有染色单体,因此图示细胞不能表示有丝分裂末期,A错误;图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此时DNA分子数目已经加倍,但染色体数目没有加倍,B错误;图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此时细胞中正在形成纺锤体,C正确;图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不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是中期,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根据图中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和核膜的特征,判断出该细胞所处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3.如图所示为人工培养的肝细胞中DNA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A. 细胞周期时长为14小时 B. 染色体的数量在Ⅱ段发生倍增 C. 细胞在Ⅱ段时形成赤道板 D. Ⅰ~Ⅲ段是一次完整的细胞周期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人工培养的肝细胞中DNA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其中Ⅰ段表示有丝分裂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Ⅱ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Ⅲ段表示有丝分裂末期,染色体和纺锤体消失,核膜和核仁重建。 【详解】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次分裂完成时为止,所以细胞周期时长为20小时,A错误;Ⅱ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后期着丝点断裂,染色体数加倍,B正确;Ⅱ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赤道板是不存在的结构,C错误;细胞周期是一次分裂完成时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根据分析,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和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规律,首先要求考生熟记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段所处的时期;还要求考生掌握细胞周期的概念、基因突变发生的时期。 4.人体的一个体细胞经有丝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X1、X2),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Y1、Y2)。一般情况下,以下比较结果正确的是( ) A. 染色体数目X1与X2相同,Y1与Y2不同 B. 核基因种类X1与X2相同,Y1与Y2不同 C. 染色体数目X1与X2不同,Y1与Y2相同 D. 核基因种类X1与X2不同,Y1与Y2相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经过复制后平均的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因此X1与X2的核基因数目、种类及染色体数目完全相同;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发生的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因此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的核基因不同,但核基因数目和染色体数目相同。 【详解】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经过复制后平均的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因此X1与X2完全相同;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因此存在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因此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的核基因不同,故本题选B。 5.下图1是某生物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图2是该生物的五个精细胞。根据图中的染色体类型和数目,判断最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⑤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一个初级精母细胞能产生2种基因型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2个基因型相同的精细胞.若发生交叉互换,则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两个精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大体相同,只有很小部分颜色有区别.所以,图中最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②和④. 【考点定位】 精子的形成过程 【名师点睛】 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原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初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两种次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精细胞;精细胞经过变形→精子. 6.2007年7月,大阪大学松永幸大等研究人员在染色体中找到了一种使姐妹染色单体连接成十字形的关键蛋白质,并将其命名为“ASURA”。据此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ASURA合成的场所是细胞质中的核糖体 B. 在减数分裂两次分裂的间期,ASURA都可能大量合成 C. 缺少ASURA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可能会发生异常 D. 细胞有丝分裂的后期的变化与ASURA的作用有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 染色体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而ASURA是一种使姐妹染色单体连接成十字形的关键蛋白质,因此在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细胞中会大量合成ASURA,若缺少ASURA,可能会导致染色体数目发生异常。 【详解】由题意可知ASURA是蛋白质,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合成,A正确;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进行染色体的复制,出现染色单体,而减数第二次分裂间期不进行染色体的复制,因此ASURA的大量合成发生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间期,B错误;ASURA能使姐妹染色单体连接成十字形,若缺少ASURA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可能会发生异常,C正确;在有丝分裂的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而ASURA能使姐妹染色单体连接成十字形,可见细胞有丝分裂的后期的变化与与ASURA密切相关,D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以“ASURA”为素材,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结合题干信息“使姐妹染色单体连接成十字形的关键蛋白质”对各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 7.有同学在实验课上用洋葱根尖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后,绘制了两幅图像。甲图示有丝分裂各时期一条染色体内DNA含量的变化,乙图是用显微镜观察到的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是学生选定一个细胞连续观察测定的结果 B. 如果在低倍镜下看不到细胞,可改用高倍镜继续寻找 C. 为了进一步放大观察f时期的细胞,在图乙状态下应向右下方移动装片 D. 在显微镜下看到处于ab时期的细胞最多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甲图反映的是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DNA含量加倍说明染色体完成复制,DNA含量回到原来状态说明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加倍,则甲图ab时期表明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间期,abc为间期,d为有丝分裂的前期,e为中期,f为后期,g为末期。在乙图右上方细胞核膜核仁清晰,代表分裂间期;左上方着丝点分裂,表示分裂后期;左下方形成两个子细胞,表示末期;右下方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表示中期。 【详解】图甲是学生选定多个细胞观察测定的结果,A错误;需要在低倍镜下看到细胞,才可改用高倍镜,B错误;为了进一步放大观察f时期的细胞,在图乙状态下应向左上方移动装片,C错误;显微镜下看到的间期细胞最多,图中处于ab时期的细胞最多,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有丝分裂过程中有关数据的规律性变化、“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图象的识别等知识,具有很强的综合性,难度较大。 8.细胞分化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 ) A. 细胞器种类和数量发生改变 B. 细胞的形态、功能发生改变 C. 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改变 D. 细胞核遗传物质改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原因是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即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不同细胞中的mRNA和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不同。 【详解】细胞分化后,细胞的功能发生改变,因此不同细胞中的细胞器种类和数量不同,A正确;细胞分化使细胞趋于专门化,细胞的形态、功能发生改变,B正确;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不同细胞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C正确;细胞分化后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D错误;故选D。 9.科学家利用人类干细胞在实验室中培育出了“微型人脑”,该组织已经达到9周胎儿大脑的发育水平,但不能独立思考。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 将人体干细胞培育成微型人脑,体现了动物细胞的全能性 B. 在培育微型人脑的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裂、分化、衰老等过程 C. 若培育过程中出现了细胞凋亡,其根本原因是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D. 若培育过程发生了细胞坏死,则属于基因控制下的编程性死亡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动物细胞的全能性是细胞具有发育成一个个体的潜能,题干中仅仅发育成“微型人脑”,只能算细胞的分裂和分化。A错误 由干细胞到“微型人脑”,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功能和结构发生改变,也有部分细胞的衰老和凋亡,即分裂、分化、衰老等过程;B正确; 有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是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在严格的遗传基因调控下进行的;遗传物质没有改变;C错误; 细胞坏死是细胞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由于正常代谢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或死亡;不属于基因控制下的编程性死亡,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化、凋亡、坏死、全能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0.癌细胞有多种检测方式。切取一块组织鉴定是否为癌细胞,下列最可靠的依据是( ) A. 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染色体数目是否改变 B. 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原癌基因是否突变 C. 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是否改变 D. 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膜外的糖蛋白是否减少 【答案】C 【解析】 【分析】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无限增殖;(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 【详解】癌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没有改变,A错误;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到,B错误;细胞癌变后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C正确;细胞膜外的糖蛋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D错误;故选C。 11. 孟德尔用纯种高茎豌豆与纯种矮茎豌豆作亲本,分别设计了杂交、自交、测交等多组实验,按照假设演绎的科学方法“分析现象→作出假设→检验假设→得出结论”,最后得出了遗传的分离定律。孟德尔在检验假设阶段进行的实验是( ) A. 纯合亲本之间的杂交 B. F1与某亲本的杂交 C. F1的自交 D. F1的测交 【答案】D 【解析】 孟德尔用纯种高茎豌豆与纯种矮茎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F1全为高茎,F1自交,后代高茎与矮茎之比为3∶1,对此现象,孟德尔用假说进行了解释,并对F1进行测交检验假说的正确性,选D。 12.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涉及到了自交和测交。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自交可以用来判断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测交不能 B. 测交可以用来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自交不能 C. 纯合子自交的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测交后代会 D. 自交和测交都能用来验证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答案】D 【解析】 【分析】 鉴别方法:(1)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2)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3)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4)提高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5)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 【详解】自交可以用来判断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测交也能,A错误;自交可以用来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测交不能,B错误;纯合子自交的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测交后代也不会,C错误;自交和测交都能用来验证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D正确;故选D。 13.已经果蝇的黑身(A)和灰身(a)是一对相对性状。若用一次交配实验即可确定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在性染色体上,选择的亲本表现型应为( ) A. 黑身雌蝇×黑身雄蝇 B. 灰身雌蝇×灰身雄蝇 C. 黑身雌蝇×灰身雄蝇 D. 灰身雌蝇×黑身雄蝇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判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在性染色体上,可选择亲本为隐雌显雄的组合。 【详解】通过分析可知,选择灰身雌蝇×黑身雄蝇,子代雌性全为黑色,雄性全为灰身,则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反之为常染色体上,故选D。 14.在下面的家族系谱图中,1号的祖父不携带致病基因。若个体1与2婚配,其子女中是携带者的概率是多少? A. 1/4 B. 1/8 C. 1/9 D. 1/16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遗传系谱图分析可知:1号的父亲患病,而其祖父和祖母正常,说明该病是隐性遗传病,又因为1号的祖父不携带致病基因,所以该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隐性遗传。 【详解】根据分析,该病为伴X隐性遗传,那么1号个体的基因型为XAY,而2号个体母亲的基因型为XAXa,则2号个体的基因型为1/2XAXA或1/2XAXa,则1号与2号生下的子女中为携带者XAXa的概率是1/8。所以正确答案为B。 15.豌豆花的颜色受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E/e与F/f所控制,只有当E、F同时存在时才开紫花,否则开白花。那么可能的亲本基因型组合是 A. EeFf×Eeff B. EeFF×Eeff C. EeFf×eeff D. EEFf×eeff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只有当E、F同时存在时才开紫花,否则开白花,则亲本中紫花的基因型为E_F_,白花的基因型为E_ff、eeF_和eeff。子代中紫花(E_F_)占 3 /8 ,而 3/4 × 1/2 = 3/8 ,说明亲本的两对基因中,有一对均是杂合体,另一对则属于测交,所以亲本的基因型为EeFf×Eeff。 【详解】EeFf×Eeff→后代紫花(E_F_)占 3/4 × 1/2 = 3/8 ,白花占1- 3/ 8 = 5 /8 ,与题图相符,A正确;EeFF×Eeff→后代紫花(E_F_)占 3 /4 ×1= 3/4 ,与题图不符,B错误;EeFf×eeff→后代紫花(E_F_)占 1/2 × 1/2 = 1/4 ,与题图不符,C错误;EEFf×eeff→后代紫花(E_F_)占1× 1/2 = 1/2 ,与题图不符,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学会应用逐对分析法解题,即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其次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计算出每一对相对性状所求的比例,最后再相乘。 16.一个性染色体为XXY的男孩,下列情况中,其染色体畸变一定与他的父亲有关的是( ) A. 男孩色盲,其父正常,其母色盲 B. 男孩色盲,其父正常,其母正常 C. 男孩正常,其父正常,其母色盲 D. 男孩色盲,其父色盲,其母正常 【答案】C 【解析】 【分析】 1、人类的性别决定是XY,女性是性染色体是XX,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性染色体为XXY的男孩,可能是含有XX染色体的卵细胞与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受精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此时该变异可能来源于母亲的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还有可能是含有X的卵细胞与含有XY的精子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此时,染色体畸变来自父亲,父亲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子的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未分离造成的。 2、色盲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由于男性的X染色体来自母亲,Y染色体来自父亲,所以男患者的色盲基因一定来自母亲并传递给女,由女儿传递给外孙;女性色盲的父亲和儿子都是色盲,男性正常,其母亲和女儿都正常。 【详解】如果该男孩是色盲,父亲正常,母亲是色盲,则色盲基因来自母亲,因此染色体畸变一定与母亲有关,与父亲无关,A错误;如果该男孩是色盲,父亲正常,母亲是正常,由于父亲不携带色盲基因,母亲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则色盲基因来自母亲,因此染色体畸变一定与母亲有关,B错误;男孩正常,其父正常,其母色盲,母亲色盲一定将色盲基因传递给儿子,儿子的X染色体上的正常基因一定来自父亲,因此染色体畸变一定与他的父亲有关,C正确;男孩正常,其父色盲,其母正常,其染色体畸变可能与父亲有关,也可能与母亲有关,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染色体数目变异,伴X隐性遗传病的特点,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并应用相关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判断并获取结论的能力。 17.已知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现让纯种的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杂交,F1全是长翅。F1自交(指基因型相同的个体)产生F2,将F2的全部长翅果蝇取出,让其雌雄个体彼此间自由交配,则后代中长翅果蝇占( ) A. 2/3 B. 5/6 C. 8/9 D. 15/16 【答案】C 【解析】 由以上分析可知,F1基因型为Aa,则其产生的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去掉其中的残翅果蝇,则剩余的长翅果蝇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3AA、2/3Aa,A的基因频率为1/3+2/3×1/2=2/3,a的基因频率为1/3,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后代中AA占2/3×2/3=4/9,Aa占2×2/3×1/3=4/9,aa占1/3×1/3=1/9,因此后代中长翅果蝇占4/9+4/9=8/9,C正确。 【考点定位】遗传规律的应用。 18.下列研究成果中哪一项不是通过“假说-演绎法”得到的?( ) A. 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研究发现基因的分离定律 B. 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研究发现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 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D. 摩尔根探究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历程 【答案】C 【解析】 【分析】 假说一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这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叫做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指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这一属性已为类比的一个对象所具有,另一个类比的对象那里尚未发现)也相同的一种推理。 【详解】孟德尔提出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运用假说-演绎法,AB不符合题意;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C符合题意;摩尔根探究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历程中,利用果蝇杂交实验,通过“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9.人类ABO血型有9号染色体上的3个复等位基因(IA、IB和i)决定,血型的基因型组成见下表。若一位AB型血红绿色盲男性和一位O型血红绿色盲携带者的女性婚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血型 A B AB O 基因型 IAIA、IAi IBIB、IBi IAIB ii A. 他们生A型血色盲男孩的概率为1/8 B. 他们生的男孩为A型血色盲的概率是1/4 C. 他们A型血色盲儿子和A型血色觉正常女性婚配,有可能生O型血色盲女儿 D. 他们B型血色盲女儿和AB型血色觉正常男性婚配,生B型血色盲男孩的概率为1/2 【答案】D 【解析】 【分析】 ABO血型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因此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假设色盲基因用h表示,正常基因用H表示,AB型血红绿色盲男性的基因型是IAIBXhY,O型血红绿色盲携带者的女性的基因型是iiXHXh,二者婚配后代的基因型是IAiXHXh、IAiXhXh、IAiXHY、IAiXhY、IBiXHXh、IBiXhXh、IBiXHY、IBiXhY,比例是1:1:1:1:1:1:1:1。 【详解】由分析可知,二者婚配生A型血色盲男孩的概率为IAiXhY= 1/2× 1/4 = 1/8 ,A正确; 他们生的男孩为A型血色盲的概率= 1/2 × 1/2 = 1 /4 ,B正确;由分析可知,A型血色盲儿子的基因型是IAiXhY,A型血色盲正常女性的基因型可能是IAiXHXh、IAIAXHXh、IAiXHXH、IAIAXHXH,因此后代可能会出现O型血色盲女儿,C正确;B型血色盲女儿的基因型是IBiXhXh,AB型血色觉正常男性的基因型是IAIBXHY,二者婚配,后代生B型血色盲男孩的概率为IBIBXhY+IBiXhY= 1/4,D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学会应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 20.位于常染色体上的A、B、C三个基因分别对a、b、c完全显性。用隐性性状个体与显性纯合个体杂交得F1,F1测交结果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1:1:1:1,则下列F1基因型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已知位于常染色体上的A、B、C三个基因分别对a、b、c完全显性.用隐性性状个体aabbcc与显性纯合个体AABBCC杂交得F1的基因型为AaBbCc,再根据测交结果判断F1的基因组成情况。 【详解】已知隐性性状个体aabbcc与显性纯合个体AABBCC杂交得F1的基因型为AaBbCc,如果三个基因完全独立,那么测交结果应该有八种基因型,而测交结果只有4种基因型,说明有2对基因是连锁的.根据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1:1:1:1,发现去掉隐性亲本提供的abc配子后,F1AaBbCc产生的4种配子是abc:ABC:aBc:AbC=1:1:1:1,不难发现其配子中A与C、a与c始终是在一起的,是连锁基因,它们与B、b之间是自由组合的,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学生分析图形、获取信息及预测基因型和表现型的能力。 21.下列遗传系谱图中,肯定不符合红绿色盲遗传方式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其特点是男患者的母亲及女儿至少为携带者;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现象。 【详解】母亲患色盲,则儿子一定色盲,A符合题意;父母正常子代未患病,母亲可能是携带者,故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B不符合题意;父母正常而儿子有患病,为隐性遗传,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C不符合题意;父亲患病,子女正常,可能是红绿色盲遗传,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2.控制玉米株高的4对等位基因对株高的作用相等,且分别位于4对同源染色体上。已知基因型为aabbccdd的玉米高10cm,基因型为AABBCCDD的玉米高26cm,它们杂交所得F1的株高为18 cm,则F1自交产生的F2中表现型株高为24 cm的占( ) A. 1/8 B. 1/32 C. 1 /64 D. 1/128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数量遗传,已知基因型aabbccdd的玉米高10cm,基因型AABBCCDD的玉米高26cm,每个显性基因对高度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则每含一个显性基因玉米增高(26-10)÷8=2cm。 【详解】通过分析可知,aabbccdd和AABBCCDD杂交所得F1的基因型为AaBbCcDd,含4个显性基因,表现型为10+4×2=18cm;F2中表现型株高为24 cm,则含有显性基因的个数为:(24-10)÷2=7,故F2中表现型株高为24 cm的占:1/4×1/4×1/4×1/2×4=1/32,故选B。 二、多项选择题 23.真核细胞的直径一般在10~100微米之间.生物体细胞体积趋向于小的原因是( ) A. 受细胞所能容纳的物质制约 B. 相对面积小,有利于物质的迅速转运和交换 C. 受细胞核所能控制的范围制约 D. 相对面积大,有利于物质的迅速转运和交换 【答案】C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核、细胞质之间的关系。从进化的角度看,细胞体积缩小,有利于细胞核更好地控制细胞,另外,对多细胞真核生物而言,细胞体积缩小,相对表面积就大了,有利于物质交换。 【详解】细胞体积趋向于小的原因与细胞所能容纳的物质无关,A错误;相对面积小,不利于物质的运输,B错误;细胞核对细胞质的控制范围有限,因此要求细胞不能无限制的长在,C正确;细胞的体积越小其相对面积越大,因而物质的运输和交换能力越强,D正确;故选CD。 24.关于细胞的全能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离体的植物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培养能表现出全能性 B. 在生物体所有的细胞中,受精卵的全能性最高 C. 克隆羊的诞生证明了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D. 生物体内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是基因在特定时空下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答案】ABD 【解析】 【分析】 关于细胞的“全能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概念: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2)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3)细胞全能性大小:受精卵>干细胞>生殖细胞>体细胞;(4)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条件:离体、适宜的营养条件、适宜的环境条件;(5)细胞全能性以细胞形成个体为标志。 【详解】离体的植物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培养能表现出全能性,A正确;在生物体所有的细胞中,受精卵的全能性最高,分化程度最低,B正确;克隆羊的诞生证明了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C错误;生物体内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是基因在特定时空条件下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正确;故选ABD。 25.下列哪些项目是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获得成功的前提条件? A. 让显性个体作为母本 B. 所选的相对性状有明显差异 C. 选作杂交实验的两个亲本都是纯种 D. 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 【答案】BCD 【解析】 【分析】 豌豆作为实验材料优点:1、豌豆严格进行自花传粉和闭花授粉,在花未开之前就已经完成了授粉,故野生豌豆都是纯种2、豌豆有易于区分的性状,便于进行观察和统计3、豌豆的花较大,进行去雄等工作更为方便。 【详解】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获得成功的前提条件有:所选的材料豌豆相对性状有明显差异;豌豆自然状态下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自然状态是纯种;对F2的后代高茎和矮茎豌豆分别统计数量,并做比例分析,通过假说演绎法,成功的得出分离定律,综上所述BCD正确;A错误;故选BCD。 26.在做Dd自交发生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桶内的红绿彩球分别代表D和d配子。如下说法科学的是( ) A. 每个桶内红绿小球数量必须相同 B. 每个桶内的红绿小球大小必须相同且混合均匀 C. 甲桶内的小球总数量必须与乙桶内的小球总数量相同 D. 每次分别从两个桶内抓取小球时要随机 【答案】ABD 【解析】 【分析】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原理: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随机组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详解】实验中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产生雌雄配子的雌雄生殖器官;两个小桶内的两种不同颜色的彩球分别代表两种雌雄配子;甲、乙两小桶中小球数可以不相等,但每个小桶中两种颜色的小球数目必须相等,代表产生两种配子的比例相等;要随机抓取,且每次抓取的彩球都要放回原桶中并搅匀,再进行下一次抓取,抓取的次数应足够多;故综上所述ABD正确;C错误;故选ABD。 【点睛】本题考查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注重考查学生分析实验、模拟模型与代表内容相结合的理解能力。 27.自交不亲和是指两性花植物在雌、雄配子正常时,自交不能产生后代的特性,它由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SX(S1、S2…S15)基因控制(如图)。当花粉的Sx基因与母本有相同的SX基因时,该花粉的精子就不能完成受精作用。下列相关分析合理的是( ) A. 基因S1、S2…S15互为等位基因 B. 自然条件下,不存在Sx基因的纯合个体 C. 基因型为S1S2和S2S4的亲本,正交和反交的子代基因型相同 D. 具有自交不亲和特性的品系进行杂交实验时,母本无需去雄 【答案】AB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同瓣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SX(S1、S2 …S15),说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当花粉的Sx基因与母本有相同的SX基因时,该花粉的精子就不能完成受精作用,说明后代没有该基因的纯合个体。 【详解】通过题干信息可知,基因S1、S2…S15互为等位基因,A正确;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当花粉的SX基因与母本有相同的SX基因时,这种花粉的所有精子都不能完成受精作用”,因此一般不存在SX基因的纯合个体如S1S1、S2S2等,B正确;基因型为S1S2和S2S4的亲本,由于都含S2基因,而当花粉的Sx基因与母本有相同的SX基因时,该花粉的精子就不能完成受精作用,所以正交和反交的子代基因型不完全相同,C错误;具有自交不亲和特性的品系进行杂交育种时,由于当花粉的Sx基因与母本有相同的SX基因时,该花粉的精子就不能完成受精作用,所以母本无需去雄,D正确;故选ABD。 三、非选择题 28.下图表示干细胞的三个发育途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A细胞形成的B细胞仍然保持着其特有的________能力,A细胞到C细胞的过程是________由控制的。 (2)如果A细胞的子细胞不能分化和凋亡,只保留自我更新的途径,表明A细胞发生了________,发生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 (3)A细胞分化成D细胞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 (4)若D细胞是正在衰老的细胞,该细胞中结构⑧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结构①的生理活动________。 (5)若A是卵原细胞,经________形成D(卵细胞),则产生4个D细胞,需要________个A细胞。 【答案】 (1). 分裂和分化 (2). 基因 (3). 癌变 (4).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5).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6). 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 (7). 减弱 (8). 减数分裂 (9). 4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表示干细胞三个发育途径,其中A为干细胞,A形成B为干细胞的增殖过程;A到C表示细胞凋亡过程;A到D为细胞分化过程,D细胞中结构①~⑨依次为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染色质、核仁、核膜、高尔基体、细胞核、细胞膜。 【详解】(1)A细胞为干细胞,其增殖形成的B细胞(干细胞)仍然保持着其特有的分裂和分化能力;A到C表示细胞凋亡,而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2)如果A细胞的子细胞不能分化和凋亡,只保留自我更新的途径,表明A细胞发生了癌变,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是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 (3)A到D为细胞分化过程,而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细胞中结构⑧为细胞核,细胞衰老后,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结构①是线粒体,细胞衰老后,细胞呼吸减弱。 (5)A是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D(卵细胞),一个卵原细胞经过连续的两次减数分裂产生一个卵细胞,故要产生4个卵细胞,需要4个卵原细胞。 【点睛】本题结合干细胞的三个发育途径图解,考查细胞增殖、细胞分化、细胞癌变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识记细胞中各结构的图象,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29.研究人员对某生物(2n)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细胞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和分布进行了观察分析。图1为其细胞分裂一个时期的示意图(仅示部分染色体),图2中细胞类型是依据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和核DNA分子数的数量关系而划分的,图3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核DNA与染色体数目比值的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其分裂的方式及所处的时期是________,它属于图2中的类型________,处于图3中的__________区段。 (2)在图2 的5种细胞类型中,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类型有______。 (3)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在图2的细胞类型______和______中体现。 (4)当细胞发生图3的由丙到丁的变化时,对应着图2中一种细胞类型向另一种类型的转变,其转变的具体情况有_______(用图2中序号以及箭头表述)。 【答案】 (1). 初级精母细胞 (2).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末)期 (3). ② (4). 乙丙 (5). ④、⑤ (6). ② ② (7). ②→① (8). ④→③ 【解析】 【分析】 分析图1:该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MI后期。 分析图2:①是染色体数为体细胞的2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期、后期或者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③可以是体细胞,也可以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④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或中期细胞;⑤细胞为精细胞、卵细胞或极体。 分析图3:乙丙阶段有染色体单体阶段,其余阶段无染色体单体。 【详解】(1)图1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有染色体单体,细胞质均等分裂,故其名称是初级精母细胞,属于图2中的类型②,处于图3中的乙丙区段。 (2)通过分析可知,在图2 的5种细胞类型中,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类型有④、⑤。 (3)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体现在配子形成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此阶段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故在图2的细胞类型中体现的都是②。 (4)细胞发生丙到丁的变化是染色体着丝点分裂,故对应着图2②有丝分裂中期→①有丝分裂后期; ④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细胞→③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 【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和柱形图,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30.研究表明果蝇的眼色受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其生化机理如下图所示。科学家让纯合红眼雌蝇与纯合白眼雄蝇杂交,F1中雌蝇全为紫眼,雄蝇全为红眼;再让F1的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紫眼:红眼:白眼=3:3:2。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B位于_______染色体上。 (2)控制果蝇眼色的两对基因在遗传上________(符合;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你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杂交组合中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F2中表现型为红眼的果蝇中,与亲本基因型相同的占_______。 (4)某科研机构培育有各种纯合的红眼和白眼雌雄果蝇,为了得到紫眼的雌雄果蝇,请你设计一个方案,写出双亲的表现型和基因型:_______________。 (5)有研究发现,某植物的花色同时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如A、a;B、b;D、d;……)。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即A_B_D_……)才开红花,否则开白花。现有甲、乙、丙、丁4个纯合白花品系,相互之间进行杂交,杂交组合、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如下: 则本实验中,依据上图中的杂交组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判断,该植物的花色至少受___________对等位基因的控制。 【答案】 (1). X (2). 符合 (3). 基因A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B位于性染色体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自由组合 (4). AAXbXb 和aaXBY (5). 1/6 (6). 白眼雌性aaXBXB ×红眼雄性AAXbY (7). 乙×丙、甲×丁 (8). 4 【解析】 【分析】 1、已知纯合红眼雌蝇与纯合白眼雄蝇交配,F1中雌蝇全为紫眼、雄蝇全为红眼,表现为与性别相关联,则紫眼和红眼的遗传为伴性遗传,B和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又由于有色眼:白色眼=3:1,该比例符合杂交自交的实验结果,因此可以确定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2、分析图形可知:白色果蝇基因型是aa_ _,红眼果蝇基因型是A_XbXb或A_XbY,紫眼果蝇基因型是A_XB_。 【详解】(1)由分析可知,基因B位于X染色体上。 (2)由分析可知,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因此控制果蝇眼色的两对基因在遗传上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 (3)用纯合红眼雌蝇(AAXbXb)与纯合白眼雄蝇(aa_Y)交配,F1中雌蝇眼色表现为紫眼(A_XB_),说明亲本中纯合白眼雄蝇的基因型为aaXBY;F1中紫眼雌蝇的基因型为AaXBXb,红眼雄果蝇基因型为AaXbY,让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由于红眼果蝇基因型是 3/4 × 1/4 A_XbXb或3/4×1/4A_XbY,因此F2中表现型为红眼的果蝇中只有雌果蝇可能与亲本基因型相同,而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包括1/4×1/4AAXbXb、1/2×1/4AaXbXb,即与亲本基因型相同的占1/6。 (4)某科研机构培育有各种纯合的红眼和白眼雌雄果蝇,为了培育出紫眼的雌雄果蝇,最简单易行的方案是白眼雌性aaXBXB×红眼雄性AAXbY。 (5)本实验的乙×丙和甲×丁两个杂交组合中,F2代中红色个体占全部个体比例为81/(81+175)=81/256=(3/4)4,根据N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完全显性时,F2代中显性个体所占比例(3/4)4 ,可判定这两个杂交组合中都涉及到4对等位基因。 【点睛】本题考查了伴性遗传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要求考生能够根据题干中的杂交结果判断亲本的基因型,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够根据亲本的基因型推测后代的表现型、基因型以及相应比例。 31.下图一为白化基因(a)和色盲基因(b)在某人体细胞染色体上分布示意图,图二为有关色盲和白化病在某家庭的遗传系谱图,其中Ⅲ9两病兼患,据图回答: (1)若图一表示某人体内的一个细胞,则该人的性别是___________,该人产生的带有致病基因的生殖细胞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_________。 (2)图二中个体___________的基因型可能与图一的一致。 (3)根据图二判断,Ⅱ4患_____________病,其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Ⅲ9的色盲基因来自___________,Ⅲ12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 (4)图二中,Ⅱ5与Ⅱ6再生一个患白化色盲病男孩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男性 (2). aY、aXb、AXb (3). Ⅱ7 (4). 白化 (5). aaXBY (6). Ⅱ3 (7). AAXBY或AaXBY (8). 1/32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一为白化基因(用a表示)和色盲基因(用b表示)在某人体细胞中分布示意图,色盲基因在x染色体上,所以图一细胞基因型是AaXbY,能产生四种基因型的配子,即AXb、aXb、AY、aY。 图二为该家庭有关色盲和白化病的遗传系谱图,由Ⅱ5×Ⅱ6→Ⅲ11,可知Ⅲ11和Ⅱ4都患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即白化病。 【详解】(1)根据题意分析已知图一细胞基因型是AaXbY,所以该人的性别是男性。该人的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能产生四种基因型的配子,即AXb、aXb、AY、aY,其中3种带有致病基因,即aY、aXb、AXb。 (2)由Ⅱ5×Ⅱ6→Ⅲ11,可知Ⅲ11和Ⅱ4都患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即白化病,又因为Ⅱ7患色盲,Ⅱ7基因型1/3AAXbY或者2/3AaXbY,故图二中个体Ⅱ7的基因型可能与图一的一致 (3)由Ⅱ5×Ⅱ6→Ⅲ11,可知Ⅲ11和Ⅱ4都患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即白化病,其基因型是aaXBY。 Ⅲ9的色盲基因来自母亲Ⅱ3,Ⅲ12不患色盲,患白化,Ⅲ12的基因型是AAXBY或AaXBY。 (4)图二中,Ⅱ5的基因型为1/2AaXBXb,1/2AaXBXB,Ⅱ6的基因型为AaXBY,Ⅱ5与Ⅱ6再生一个患白化色盲病男孩的概率为:1/2×1/4×1/4=1/32。 【点睛】本题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分析题意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