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4 发布 |
- 37.5 KB |
- 3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汤原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汤原高中2018—2019下学期期末测试 高二学年生物学科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和病毒的叙述中,有几项正确的( ) ①葡萄球菌、青霉菌、破伤风杆菌都属于原核生物 ②硝化细菌、酵母菌、蓝藻、绿藻都含有核糖体和 DNA ③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将得到 3 种物质 ④有些细菌的遗传物质是 RNA A. 1 项 B. 2 项 C. 3 项 D. 4 项 【答案】A 【解析】 青霉菌是真菌,属于真核生物,①错误;硝化细菌、蓝藻属于原核生物,酵母菌、绿藻属于真核生物,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细胞中都有核糖体和DNA,②正确;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其彻底水解的产物是4种含氮碱基、磷酸和核糖,因此将得到 6种物质,③错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遗传物质是DNA,④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的只有②,故选A。 2.下列有关显微镜的使用,说法正确的是 ( ) A. 高倍镜下细胞质流向是逆时针的,则细胞中细胞质流向应是顺时针的 B. 为观察低倍视野中位于左下方的细胞,应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再换用高倍镜 C. 用显微镜的凹面反光镜对光,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更多,但细胞更小 D. 观察植物的质壁分离复原现象时,通常使用低倍镜观察 【答案】D 【解析】 【分析】 显微镜成的是上下颠倒左右颠倒的虚像,所以移动装片时一般是“偏哪移哪”,但环流方向颠倒180°后还保持一致。凹面镜有聚光作用,可以调亮视野。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一般不选用高倍镜,高倍镜下可能看不到完整的植物细胞。 【详解】A、物像中细胞质环流的方向和实际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一致, A错误。 B、由于显微镜成的是上下颠倒左右颠倒的虚像,所以为了观察低倍镜视野中位于左下方的细胞,应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再换用高倍镜, B错误。 C、反光镜的作用是使视野变亮,与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和大小无关, C错误。 D、观察植物的质壁分离复原现象时,使用低倍镜即可观察, D正确。 故选D。 【点睛】从“显微镜的操作”定位本题为考查显微镜具体操作观察时的问题,重点在于分析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和操作步骤。 3.下列有关对生命系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代表一定自然区域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生物及无机环境是生态系统层次 B. 蛋白质和核酸等生命大分子本身也可算作“系统”,但不属于“生命系统”的层次 C. 生命系统每个层次都是“系统”,能完整表现生命活动最基本“生命系统”是“细胞” D. 阴湿山洼丛中,长满苔藓的腐木,以及聚集着蚂蚁、蜘蛛等动物,它们共同构成群落 【答案】D 【解析】 【详解】生态系统是一定自然区域内的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构成的,A正确。 蛋白质和核酸属于“系统”但不属于生命系统,B正确。 生命系统中的每个层次都是“系统”,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C正确。 阴湿山洼丛中,长满苔藓的腐木,以及聚集着蚂蚁、蜘蛛等动物,它们共同构成生态系统,因为此时有无机环境,D错误。 4.下列关于细胞中的化合物结构或功能,描述正确的是( ) A. 蛋白质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动离不开蛋白质 B. 淀粉、纤维素、糖原的单体都是葡萄糖,它们都是细胞中的能源物质 C. 水是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主要是参与细胞中的各种化学反应 D. 生命体中无机盐多以离子形式存在,人体流失钙离子容易出现抽搐现象 【答案】D 【解析】 【分析】 1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结构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多样:①有的蛋白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如肌肉蛋白;②有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如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③有的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如载体蛋白和血红蛋白;④有的蛋白质具有信息传递,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⑤有的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2、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蔗糖和麦芽糖,动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乳糖。植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纤维素和淀粉,动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构成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 3、细胞中的水以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形式存在,自由水是细胞内许多物质的良好溶剂,是化学反应的介质,水还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产物或反应物,自由水能自由移动,对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因此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越高,细胞新陈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差。 4、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Ca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 【详解】A、蛋白质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A错误; B、淀粉、纤维素、糖原的单体都是葡萄糖,淀粉和糖原都是细胞中的能源物质,纤维素是细胞中的结构物质,B错误; C、水是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主要是作为细胞内许多物质的良好溶剂,以及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C错误; D、生命体中无机盐多以离子形式存在,人体流失钙离子容易出现抽搐现象,D正确。 故选D。 5.下列关于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硫氨酸的R基是一CH2—CH2—S—CH3,则它的分子式是C5H1102NS B. 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都相同的蛋白质不一定是同一种蛋白质 C. n个氨基酸共有m个氨基,则这些氨基酸缩合成的一个多肽中的氨基数必为m—n D. 甜味肽的分子式为C13H1605N2,则甜味肽一定是一种二肽 【答案】C 【解析】 【分析】 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即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 2、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 )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其结构式是-CO-NH-;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一肽链数,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R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氮原子数=肽键数+肽链数+R基上的氮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氮原子总数,氧原子数=肽键数+2×肽链数+R基上的氧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氧原子总数一脱去水分子数,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目×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脱去水分子数×18。 【详解】A、由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可知,氨基酸的分子式是C2H4O2N+R基,甲硫氨酸的R基是-CH2-CH2-S-CH3,则它的分子式是C2H4O2N+R基=C2H4O2N+(CH2-CH2-S-CH3)=C5H11O2NS,A正确; B、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以及肽链的空间结构有关,B正确; C、n个氨基酸共有m个氨基,则其R基上的氨基数为m-n,则这些氨基酸缩合成的一个多肽中的氨基数为m-n+1,C错误; D、甜味肽的分子式为C13H16O5N2,含有两个N原子,则其由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则甜味肽一定是一种二肽,D正确。 故选C。 6.下列对组成细胞分子的描述,正确的是 ( ) ①核酸、酶、果糖、脂肪均含有元素C、H、O、N; ②有的酶可从食物中获得,有的酶可在体内转化合成; ③DNA是高等动物和人类主要的遗传物质; ④小球藻和蓝藻所含的光合色素种类相同; ⑤四种核苷酸的特定顺序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 ⑥蛋白质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序等有关. A. ①②⑤ B. ③④⑤ C. ⑤⑥ D. ②⑤⑥ 【答案】C 【解析】 【分析】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所以酶的基本单位都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等特性,酶具有高效性的原因是酶能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酶的活性受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如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永久失活,但低温只能降低酶的活性,不会使酶失活.据此答题。 【详解】①脂肪和果糖仅由 C、H、0三种元素组成,①错误; ②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不能从食物中获得,②错误; ③DNA是高等动物和人类的遗传物质,并非主要,③错误; ④小球藻为真核生物,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蓝藻为原核生物,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二者所含的光合色素种类不相同,④错误; ⑤RNA与DNA的分子结构相似,由四种核苷酸的特定顺序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不同的核酸其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⑤正确; ⑥蛋白质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序及肽链的空间结构有关,⑥正确. 故选C. 7.由1分子磷酸、1分子碱基和1分子化合物a构成了化合物b,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 ①若m为腺嘌呤,则b肯定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②若a为核糖,则由b为DNA的基本组成单位 ③若m为尿嘧啶,则DNA中肯定不含b这种化合物 ④在人体和甲型H1N1流感病毒内b都有8种 ⑤组成化合物b的元素有C、H、O、N四种 ⑥a属于不能水解的糖,是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 ⑦若a为核糖,则由b组成的核酸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 ⑧幽门螺杆菌体内含的化合物m共八种 A. 一项 B. 两项 C. 三项 D. 都不对 【答案】A 【解析】 【分析】 DNA和RNA的区别: 英文缩写 基本组成单位 五碳糖 含氮碱基 存在场所 结构 DNA 脱氧核糖核苷酸 脱氧核糖 A、C、G、T 主要在细胞核中,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有少量存在 一般是双链结构 RNA 核糖核苷酸 核糖 A、C、G、U 主要存在细胞质中 一般是单链结构 据图分析,由1分子磷酸、1分子碱基和1分子化合物a构成了化合物b,则化合物a是五碳糖,有两种即核糖和脱氧核糖;化合物b是核苷酸,也有两种即核糖核苷酸和脱氧核糖核苷酸。 【详解】若m为腺嘌呤,则b可能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或腺嘌呤核糖核苷酸,①错误;若a为核糖,则b为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②错误;若m为尿嘧啶,尿嘧啶是RNA中特有的碱基,因此DNA中肯定不含b这种化合物,③正确;甲型H1N1流感病毒只有RNA一种核酸,因此其只有4种核糖核苷酸(b),④错误;组成核苷酸的元素有C、H、O、N、P,⑤错误;a是五碳糖,属于不能水解的单糖,是构成核酸的重要成分,不能作为生物体的能源物质,⑥错误;若a为核糖,则由b组成的核酸是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⑦错误;m是含氮碱基,幽门螺杆菌体内含A、G、C、T、U共5中含氮碱基,⑧错误。综上所述,以上说法中正确的只有③,故选A。 8.关于“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实验步骤:制片→水解→冲洗涂片→染色→观察 B.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和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是较为理想的实验材料 C. 盐酸可使染色质中的DNA和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D. 载玻片上滴一滴质量分数为 0.9%的NaCl溶液可保持口腔上皮细胞的形态 【答案】B 【解析】 【详解】实验步骤:制片→水解→冲洗涂片→染色→观察,A项正确; 由于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含有紫色的大液泡,其中色素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B项错误; 盐酸有两个作用:一是加大细胞膜的通透性,便于染色剂进入细胞;二是使染色质中的DNA 和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 与染色剂结合,C项正确; 0.9%的NaCl溶液是细胞的等渗溶液,能保持细胞的形态,D项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解题的关键是需要考生识记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 9. 关于下列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 ②用苏丹IV染液鉴定脂肪 ③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 ④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A. 实验①和④都需要水浴加热 B. 只有实验②需要使用显微镜观察 C. 实验③所用的试剂经稀释后可用于实验① D. 实验①③④所用的试剂都需要现配现用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1、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需要水浴加热,出现砖红色沉淀;脂肪与苏丹IV染液呈现红色. 2、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 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 3、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 g/mL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 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A液后再加入B液. 解:A、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需要水浴加热,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将盛有盐酸和载玻片的小烧杯放在大烧杯中保温5 min,也需要水浴加热,A正确; B、实验②观察组织细胞中的脂肪需要使用显微镜观察,实验④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也需要显微镜,B错误; C、实验③所用的试剂是双缩脲试剂,实验①所用的试剂是斐林试剂,斐林试剂稀释后可做双缩脲试剂,C错误; D、双缩脲试剂不需要现用现配,D错误. 故选:A. 考点:检测还原糖的实验;检测蛋白质的实验;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检测脂肪的实验. 10.下列有关细胞生物及细胞内物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蛋白质、核酸、多糖的单体均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B. 高温使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而发生变性 C. 磷脂、核酸和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中均有C、H、O、N D. 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以单糖形式存在 【答案】D 【解析】 蛋白质的单体是氨基酸,核酸的单体是核苷酸,多糖的单体是葡萄糖,它们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A正确。高温会使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改变,即变得伸展松散而发生变性,B正确。磷脂含有C、H、O、N、P,核酸中含有C、H、O、N、P,蛋白质中含有C、H、O、N,C正确。生物体内的糖类有以单糖、二糖和多糖的形式都有,D错误。 点睛:蛋白质变性时肽键没有断裂,只是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11.下列有关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叶绿素的元素组成中一定含有镁和氮 B. ADP脱去一个磷酸基团后可作为合成DNA的原料 C. 某蛋白质分子独特的螺旋结构决定了其具有特定的功能 D. 与相同质量的糖类相比,脂肪完全氧化分解需要更多的氧气 【答案】B 【解析】 【详解】叶绿素的组成元素有C、H、O、N、Mg,A项正确; ADP脱去一个磷酸基团后余下的部分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可作为合成RNA的原料,B项错误; 结构决定功能,某蛋白质分子独特的螺旋结构决定了其具有特定的功能,C项正确; 脂肪和糖类的组成元素都是C、H、O,但脂肪中氢的含量远远高于糖类,而氧的含量远远低于糖类,所以与相同质量的糖类相比,脂肪完全氧化分解需要更多的氧气,D项正确。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因不清楚ADP的化学组成及其与腺嘌呤核糖核苷酸的关系而导致误判。 12.下列关于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无机物不能作为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B. C、H、O、N都是组成生物大分子的必需元素 C. 脂肪和维生素等都属于细胞中的能源物质 D. 不同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种类和数目可能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组成细胞的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某些无机盐参与组成细胞结构. 2、多糖、核酸、蛋白质等都是由单体组成的生物大分子,多糖的组成元素是C、H、O,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等,核酸的组成元素是C、H、O、N、P. 3、蛋白质多样性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及肽链盘曲折叠形成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有关. 【详解】A、无机物与有机物一起参与细胞结构组成,A错误; B、多糖是生物大分子,但是不含有N元素,B错误; C、维生素不是能源物质,C错误; D、蛋白质的多样性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有关,不同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种类、数目可能相同,D正确. 故选D。 13.用相同的完全培养液,在相同条件下分别培养水稻和番茄幼苗。在二者的吸水率几乎相同的情况下,72h后原培养液中部分离子浓度发生了如下表所示的变化(表中数据为72h后溶液中部分离子浓度占实验开始时的百分比)。分析下表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K+ Mg2+ Ca2+ Si044- 水稻 17.0 105 117 19.5 番茄 19.1 85 59.6 118 A. 与番茄相比,水稻对SiO44-的吸收量大,对Ca2+的吸收量小 B. 不同植物根尖细胞膜上载体的数量是不同的 C. 水稻培养液里Ca2+和Mg2+浓度增高是由于水稻吸收水较多,吸收Ca2+和Mg2+较少 D. 植物对各种离子的吸收速率与培养液中离子的浓度密切相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表格分析可知:不同植物对同种离子的需要量及同一植物对不同离子的需要量不同,因此植物对矿质元素是一种选择性吸收,而对水是无选择性吸收,所以植物体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两种不同的跨膜运输方式。水稻吸收的SiO44-多,对Ca2+、Mg2+吸收量少,而番茄吸收的Ca2+和Mg2+较多,对SiO44-吸收量少。这体现了植物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其原因在于不同植物根尖细胞上载体的种类和数目是不同的。 【详解】A、与番茄相比,水稻对SiO44-的吸收量大,对Ca2+需要量小,A正确; B 、不同植物根尖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是不同的,所以不同植物吸收物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B正确; C、水稻培养液里Ca2+和Mg2+浓度增高是由于水稻吸收水较多,吸收Ca2+和Mg2+较少,C正确; D、植物对各种离子的吸收速率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关系不大,与植物的需求有关,D错误。 故选D。 【点睛】不同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量不同,同一植物体对不同矿质元素的吸收量不同,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具有选择性,正确分析题图获取信息并根据信息进行推理是解题的关键。 14. 下列有关清水在相关实验中应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制备细胞膜的实验中,置于清水中的红细胞渗透压逐渐变大直至涨破 B. 用溶解于清水的健那绿染液对口腔上皮细胞染色后要用清水洗去浮色 C. 发生质壁分离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置于清水中后,液泡颜色将变深 D. 制作洋葱根尖分生区装片时,染色前需要用清水洗去解离使用的药液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红细胞吸水渗透眼减小,A项错误。 健那绿染液对口腔上皮细胞染色后,不需要洗去浮色,B项错误。 置于清水中后会吸水,细胞液浓度降低,液泡颜色将变浅,C项错误。 制作洋葱根尖分生区装片的基本程序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D项正确。 15.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细胞质基质能为细胞核提供ATP、酶、DNA等 ②抗体合成旺盛的细胞,其高尔基体膜和细胞膜成分更新速率快 ③细胞分化后,其细胞膜通透性稳定不变 ④性腺细胞的内质网比汗腺细胞更发达 ⑤核糖体组成成分与染色质相同 ⑥硅肺的出现与吞噬细胞中溶酶体缺乏分解硅尘的酶有关 ⑦肌质体是肌肉细胞中的大量变形的线粒体组成的,有利于对肌肉细胞的能量供应 A. ②④⑤⑥ B. ①③④⑦ C. ①④⑤⑦ D. ②④⑥⑦ 【答案】D 【解析】 细胞质基质不能为细胞核提供DNA,可以为细胞核提供合成核酸的原料,①错误;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产生后,需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然后被高尔基体包裹形成囊泡 经细胞膜胞吐到细胞外 故抗体合成旺盛的细胞,其高尔基体膜和细胞膜成分更新速率快,②正确;细胞完成分化后,细胞将行使不同的职能,细胞膜在结构和功能上会出现稳定性差异,则细胞膜通透性也会改变,③错误;性腺细胞分泌的性激素属于脂质中的固醇类化合物,由内质网合成,故性腺细胞的内质网比汗腺细胞更发达,④正确;核糖体由rRNA和蛋白质构成,而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故⑤错误;当肺部吸入硅尘后,硅尘被吞噬细胞吞噬,吞噬细胞中的溶酶体缺乏分解硅尘的酶,而硅尘却能破坏溶酶体膜,使其中的水解酶释放出来,破坏细胞结构,使细胞死亡,最终导致肺的功能受损,称为硅肺,故⑥正确;肌细胞内的肌质体是由大量变形的线粒体组成的,有利于对肌肉细胞的能量供应,⑦正确。因此,D项正确,A、B、C项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噬菌体的蛋白质一定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B. 以RNA为遗传物质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 C. 溶酶体只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D. 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产生的CO2来自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病毒寄生在活细胞内,利用活细胞内的物质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 2、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都具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是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3、动物在剧烈运动时肌细胞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又可以进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详解】噬菌体寄生在细菌细胞内,在细菌的核糖体上合成噬菌体的蛋白质,A正确;无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是某些病毒,B错误;溶酶体内的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也能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C错误;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产生CO2只来自有氧呼吸,因为动物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产生二氧化碳,D错误。 故选A。 17.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结构 B. 植物细胞中的色素均位于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上 C. 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生成CO2的过程在膜上进行 D. 性激素、胰岛素的合成或加工过程中内质网活跃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一般分为三种:细胞间直接接触(如精卵结合)、化学物质的传递(如激素的调节)和高等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 2、植物细胞的色素可以分布在叶绿体和液泡中. 3、几乎所有的脂类成分都是在内质网上合成的. 【详解】A、细胞膜上的受体不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结构,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可以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和物质交换,A错误; B、植物细胞中的色素除了位于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上以外,还有些位于液泡中,B错误; C、细胞的无氧呼吸也可以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C错误; D、性激素是脂类物质,内质网是脂质合成场所,胰岛素是分泌蛋白,需要内质网加工和转运,D正确. 故选D. 18.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构成生物膜的化合物都含有C、H、O元素 B. 在结构上生物膜都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 生物膜围成的细胞器增大了细胞的表面积 D. 生物膜的功能主要取决于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生物膜的成分主要是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还有少量的糖类,都含有的元素是C、H、O,A正确; 生物膜在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正确; 细胞的表面积专指细胞外膜(即细胞膜)的表面积,与内部的细胞器膜无关,C错误; 细胞膜的功能复杂程度与磷脂分子无关,与蛋白质的种类和数目有关,D正确。 19. 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B. 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C. 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D.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答案】B 【解析】 红色花瓣细胞的液泡呈红色,比白色花瓣更便于观察质壁分离现象, A 正确;黑藻叶片的叶肉细胞中液泡呈无色,叶绿体的存在使原生质层呈绿色,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错误;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一定都相同,用相同浓度的外界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C 正确;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含有色素,呈紫色,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D 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质壁分离,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20. 下列说法中,与生物膜发现史不一致的是 A. 欧文顿在实验基础上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B. 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他们由此推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C. 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磷脂—蛋白质—磷脂三层结构构成的 D. 科学家用不同荧光染料标记人细胞和鼠细胞并进行融合,证明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答案】C 【解析】 A、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A正确; B、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由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B正确; C、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一亮一暗的三层结构,并大胆地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是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C错误; D、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的实验,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D正确。 【考点定位】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21.下列各项叙述符合曲线变化趋势的是:( ) A. 若x表示CO2浓度,则y表示细胞有氧呼吸速率 B. 若x表示底物浓度,y表示酶促反应速率,则限制A点继续升高的原因可能是酶浓度 C. 若x表示O2浓度,则y可以表示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K+的速率 D. 若x表示外界溶液浓度,则y可以表示某种成熟植物细胞的吸水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 影响呼吸作用的环境因素包括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含水量等; 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温度、PH、底物浓度、酶浓度等; 氧气浓度为0时,根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也能够产生少量的能量; 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型生物,即有氧呼吸能够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无氧呼吸能够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详解】A、CO2浓度越大,细胞有氧呼吸速率越低,不符合图中曲线变化趋势,A错误; B、如果题图曲线表示酶促反应速率与反应底物浓度的关系,一定范围内,随着底物浓度的上升,酶促反应速率加快,后受酶浓度的限制,酶促反应粗度不再随底物浓度的上升而上升,B正确; C、若x表示O2浓度,y表示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K+的速率,则氧浓度为0时,无氧呼吸可以为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K+提供能量,吸收速率不会从0开始,C错误; D、外界溶液浓度越高,成熟植物细胞的吸水量越少,不符合图中曲线变化趋势,D错误. 故选B。 22.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A、B、C中均为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溶液之间均用半透膜隔开,一段时间后达到渗透平衡形成一定的高度差,如图所示,h1>h2,在达到平衡后,A、B、C中蔗糖溶液的浓度大小关系为( ) A. A=B=C B. A>B>C C. A>C>B D. 无法确定 【答案】C 【解析】 在达到渗透平衡后,在单位时间内,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从A到B及从B到A扩散的速率相等,由于影响水分子扩散速率的因素有两个,即溶液的浓度和水柱h1形成的静水压,故A中溶液浓度大于B中溶液浓度。同理可知,C中溶液浓度大于B中溶液浓度,但由于水柱h2形成的静水压比水柱h1形成的静水压小,故可推知A中溶液浓度大于C中溶液浓度。因此,在达到平衡后,A、B、C中蔗糖溶液的浓度大小关系为A>C>B,C项正确,A、B、D项错误。 【考点定位】渗透作用 【名师点睛】有关渗透作用的“5”个易错点 (1)水分子的移动方向是双向移动,但最终结果是由低浓度溶液流向高浓度溶液的水分子数多。 (2)实验中观察指标为漏斗内液面变化,但不能用烧杯液面变化作描述指标,因现象不明显。 (3)渗透系统的溶液浓度指物质的量浓度而非质量浓度,实质是指渗透压。 (4)渗透平衡只意味着半透膜两侧水分子移动达到平衡状态,既不可看作没有水分子移动,也不可看作两侧溶液浓度绝对相等。 (5)只有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 23.下列各图中,①表示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②表示没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E表示酶降低的活化能。正确的图解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酶具有高效性的原因是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这样能保证化学反应高效有序地进行。 解:酶可以有效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以保证细胞内的反应在常温、常压下高效地进行,酶降低的活化能=没有酶催化时化学反应所需的能量﹣有酶催化时化学反应所需的能量。 故选:B。 考点:酶促反应的原理。 24.酶在细胞代谢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酶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是因为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B. 叶肉细胞中,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类囊体和叶绿体基质 C. 溶菌酶能够溶解细菌的细胞壁,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 D. DNA复制时需要DNA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的催化 【答案】A 【解析】 【分析】 1、酶的特性:(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3)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 2、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详解】A、酶和无机催化剂都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且酶降低活化能更显著,因此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高,A错误; B、叶肉细胞中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类囊体(光反应的场所)和叶绿体基质(暗反应的场所),B正确; C、溶菌酶能够溶解细菌的细胞壁,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C正确; D、DNA复制时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的催化,D正确。 故选A。 25.有关能源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短跑前运动员常服用葡萄糖溶液,因为葡萄糖是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 B. ATP、DNA和RNA中均含有含氮碱基腺嘌呤(A) C. 有氧条件下,蓝藻细胞的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都能产生ATP D. 给叶面施肥时,叶肉细胞光反应产生的ATP可用于该细胞吸收叶面上的离子 【答案】B 【解析】 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A项错误;ATP、DNA和RNA中均含有含氮碱基腺嘌呤(A),B项正确;蓝藻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无线粒体,C项错误;叶肉细胞光反应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D项错误。 26.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ATP与核苷酸的元素组成相同 B. ADP比ATP的稳定性差 C. 氧气不是细胞质基质形成ATP的必要条件 D. ATP中能量释放需要水的参与 【答案】B 【解析】 【分析】 ATP 的结构简式是 A-P~P~P,其中A代表腺苷,T是三的意思,P代表磷酸基团.ATP和ADP的转化过程中,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详解】A、ATP与核苷酸的元素组成相同,均含有C、H、O、N、P,A正确; B、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容易断裂,故ATP比ADP的稳定性差,B错误; C、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形成ATP,不需要氧气,C正确; D、ATP中能量的释放即ATP的水解,需要水的参与,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ATP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7.下列细胞结构,在细胞呼吸过程中不能产生CO2的是 A. 肝细胞的线粒体基质 B. 乳酸杆菌的细胞质基质 C. 酵母菌的线粒体基质 D. 水稻根细胞的细胞质基质 【答案】B 【解析】 【详解】人体肝细胞的线粒体基质和酵母菌的线粒体基质内都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将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CO2和[H],A、C项不符合题意; 乳酸杆菌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没有二氧化碳的产生,B项符合题意; 水稻根细胞的细胞质基质内可以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D项不符合题意。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呼吸的类型、产生及产物判断的相关知识。需要考生掌握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进行的场所、产物,尤其是不同类型无氧呼吸产物的区分。如果细胞呼吸不消耗O2,则进行无氧呼吸,其中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没有CO2产生,如乳酸菌的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有CO2产生,如,如酵母菌、水稻根细胞的无氧呼吸。据此答题。 28.酵母菌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材料,下图是利用酵母菌探究细胞呼吸的方式,图1和图2为实验装置,图3为不同培养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葡萄糖浓度和乙醇浓度的变化曲线,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实验持续较长时间,最终图1、图2中的红色液滴分别向左移、右移 B. 图3中曲线AC段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 C. 酵母菌数量从C点开始明显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营养物质消耗和代谢废物积累等 D. T1~T2时间段酵母菌消耗葡萄糖的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有氧呼吸增强 【答案】D 【解析】 【分析】 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型生物,有氧存在时进行有氧呼吸,缺氧时进行无氧呼吸。 在温度等条件适宜、营养物质充足和没有敌害、没有竞争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型曲线增长,但是在实际情况下,种群数量其实是呈“S”型曲线增长。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详解】A、由于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产生二氧化碳,NaOH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所以实验持续较长时间,最终图1、图2中的红色液滴分别向左移、右移,A正确; B、图3中曲线AC段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无氧呼吸,所以细胞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B正确; C、曲线中可以看出,从C点开始,葡萄糖的量已经降到低值,乙醇含量较高,并且此时溶液中无氧呼吸积累了较多的二氧化碳,使溶液的PH值下降,这些都是酵母菌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C正确; D、在T1-T2时段,酵母菌数量达到较高值,并且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速度加快,因此葡萄糖量迅速减少,D错误。 故选D。 29.科学家从矿区硫化矿酸性坑水中分离出一种嗜酸细菌,该菌在有机物充足时,可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长,在缺乏有机物时,可利用单质硫氧化产生的能量将CO2固定成自身的有机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细菌吸收现成有机物的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B. 该细菌能将CO2转化为有机物是由于其细胞中含有某些光合色素 C. 在富含有机物的酸性废水中,该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D. 矿区中的化学诱变因子可导致该菌发生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干信息,“该菌在有机物充足时,可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长”,说明该细胞属于异养型生物;“在缺乏有机物时,可利用单质硫氧化产生的能量将C02固定成自身的有机物”,说明该生物能够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即同时又属于自养型生物。 【详解】A、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中没有线粒体,A错误; B、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该细菌“可利用单质硫氧化产生的能量”,该能量为化学能,即细菌进行的化能合成作用,不需要光合色素,B错误; C、在富含有机物的酸性废水中,该细菌可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长,因此该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C正确; D、细菌中没有染色体,不可能发生染色体变异,D错误. 故选C。 30.下列物质中,元素组成相同的一组是 ( ) A. 糖原、胰岛素、甲状腺激素 B. ATP、tRNA、质粒 C. 淀粉、淀粉酶、分解淀粉酶的酶 D. 线粒体、叶绿体、血红蛋白 【答案】B 【解析】 【分析】 糖类的组成元素是C、H、O;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元素是C、H、O、N,有的还含有S、Fe等元素,核酸的组成元素是C、H、O、N、P。本题的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组成元素的考查,分析细胞中不同化合物的元素组成,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详解】A、糖原的组成元素是C、H、O,胰岛素是蛋白质,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甲状腺激素是含碘的氨基酸衍生物,A错误; B、ATP、DNA、磷脂的组成元素C、H、O、N、P,B正确; C、淀粉的组成元素是C、H、O,淀粉酶是蛋白质,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分解淀粉酶的酶是蛋白质,其组成元素是C、H、O、N,C错误; D、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含有膜结构和核酸,其组成元素是C、H、O、N、P,血红蛋白是蛋白质,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D错误。 故选B。 31.下列有关细胞内物质含量比值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细胞内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种子萌发时比休眠时高 B. 人体细胞内O2/CO2的比值,线粒体内比细胞质基质高 C. 生物膜上蛋白质/脂质的比值,线粒体内膜比外膜高 D. 细胞内DNA/RNA的比值,细胞质比细胞核高 【答案】C 【解析】 【详解】种子萌发时细胞代谢旺盛,自由水含量多,细胞内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比休眠时低,A项错误; 线粒体中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即二氧化碳浓度大于细胞质基质,而氧气浓度低于细胞质基质,因此人体细胞内O2/CO2的比值,线粒体内比细胞质基质低,B项错误; 线粒体内膜的不同部位向内腔折叠形成嵴,而且内膜上还附着有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蛋白质),所以线粒体内膜上蛋白质/脂质的比值高于线粒体外膜,C项正确; 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所以细胞内DNA/RNA的比值,细胞质比细胞核低,D项错误。 32.关于探究酶的特性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若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可溶性淀粉溶液为底物 B. 为探究过氧化氢酶的高效性,可选择无机催化剂作为对照 C. 若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斐林试剂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 D. 若用淀粉、蔗糖、淀粉酶来探究酶的专一性,可用碘液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 【答案】B 【解析】 【分析】 1.酶具有专一性,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2.酶的高效性是相对于无机催化剂而言的;3.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需要水浴加热,不适于温度作为自变量的探究实验;4.用淀粉、蔗糖和淀粉酶来探究酶的专一性实验,用碘液进行检测时,实验结果均相同. 【详解】若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是pH值,因变量是酶活性,应该选择过氧化氢做底物,A错误;酶的高效性是和无机催化剂相比而言的,因此如果探究过氧化氢酶的高效性,可选择无机催化剂作为对照,B正确;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需要水浴加热,会改变反应的温度,因此如果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不能选择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C错误;由于蔗糖是否发生水解,都不与碘液反应,因此如果用淀粉、蔗糖和淀粉酶来探究酶的专一性,不能用碘液检测实验结果,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与酶相关的探究实验.对于此类试题,要注意的细节较多,如选材是否合适、实验设计过程是否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所选用的鉴定试剂是否合适,这些都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33.如图表示某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物质的转变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过程只能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无光时不能进行 B. 图中(一)、(二)两阶段产生[H]的场所都是线粒体 C. 图中(三)阶段产生的水中的氢都来自葡萄糖 D. 图中①、②两物质依次是H2O和O2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有氧呼吸过程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A错误; (一)产生还原氢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B错误; (三)阶段产生的水中的氢来自葡萄糖和①反应物水,C错误; 分析题图可知①与丙酮酸参与第二阶段的反应,①是水,②与还原氢结合生成水,②为氧气,D正确. 【名师点睛】分析题图可知,(一)是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二)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三)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①是反应物水,②是反应物氧气. 34.下列有关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正确的是( ) A. 用透气的纱布包扎伤口可避免组织细胞缺氧死亡 B. 农民中耕松土是为了增加土壤通气量,促进根细胞有氧呼吸 C. 水果应储存在低温、无氧的环境中,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D. 人体进行慢跑等有氧运动,可防止肌细胞因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答案】B 【解析】 【分析】 1、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许多ATP 的过程.无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质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2、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用透气的纱布包扎伤口可避免制造无氧环境,从而抑制破伤风杆菌的代谢;中耕松土有利于植物的根系进行有氧呼吸;水果储存降低细胞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人体进行慢跑等有氧运动,可防止肌细胞因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详解】A、由于氧气能抑制破伤风杆菌的无氧呼吸,所以在包扎伤口时,可选用透气的纱布进行包扎,以达到抑制破伤风杆菌的无氧呼吸,而不是避免组织细胞缺氧死亡,A错误; B、中耕松土能够增加土壤的通气量,有利于植物的根系进行有氧呼吸,并能促进其吸收土壤中的无机盐,B正确; C、低温能降低细胞中酶的活性,使细胞代谢活动降低,有机物的消耗减少;低氧条件下,有氧呼吸较弱,又能抑制无氧呼吸,细胞代谢缓慢,有机物消耗少,而无氧环境下细胞的无氧呼吸较强,C错误; D、人体进行慢跑等有氧运动,可防止肌细胞因无氧呼吸产生乳酸而不是酒精, D错误. 故选B. 【点睛】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35.如图为某生物小组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设计装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氧气,因变量是甲、丁两试管中产生CO2的多少 B. 乙、丙两试管中的液体应先煮沸,冷却后再加入酵母菌,以便消除其他微生物对实验的影响 C. 该实验装置的设计不够严谨,通入乙试管中的空气必须除去CO2 D. 甲、丁两试管中的Ca(OH)2溶液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替代 【答案】D 【解析】 【详解】乙试管通入空气,丙试管未通入空气,分别提供了有氧和无氧的环境条件,可根据Ca(OH)2溶液的浑浊程度来大概判断甲、丁试管中产生CO2的多少,A正确;对试管中的液体进行灭菌,能消除其他微生物对实验的影响,B正确; 空气中含有CO2,对实验结果有干扰,C正确; Ca(OH)2溶液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替代,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可以用来检测有无酒精的生成,D错误。 36.已知某种限制酶在一线性DNA分子上有3个酶切位点,如图中箭头所指。如果该线性DNA分子在3个酶切点上都被该酶切断,则会产生a、b、c、d四种不同长度的DNA片段。现有多个上述线性DNA分子,若在每个DNA分子上至少有1酶切位点被该酶切断,则从理论上讲,经该酶切割后,这些线性DNA分子最多能产生长度不同的DNA片段种类数是( ) A. 3 B. 4 C. 9 D. 12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分为3种情况,即只有一个酶切位点被切开、有两个酶切位点被切开、三个酶切位点均被切开,再根据提示判断出每一种情况产生的DNA片段的种类,最后排除相同的即可。 【详解】切点有以下多种情况: (1)只切开一个位点,则有三种情况,即切在a、bcd间,则片段为a、bcd两种;切点在ab、cd间,则片段为ab、cd两种。切点在abc、d间,则片段为abc、d两种。 (2)切开两个位点,则有三种情况,即切在a、b、cd间,则片段为a、b、cd三种;切点在a、bc、d间,则片段为a、bc、d三种。切点在ab、c、d间,则片段为ab、c、d三种。 (3)切开三个位点,即切点在a、b、c、d间,则片段为a、b、c、d四种。 综合以上,不重复的片段共有9种。 故选C。 37. 下列关于利用细胞工程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给小鼠注射抗原,是为了获得能产生相应抗体的B细胞 B. 骨髓瘤细胞与B细胞混合培养,是为了获得融合细胞 C. 杂交瘤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是为了获得单克隆抗体 D. 杂交瘤细胞进行体内培养,是为了获得能产生单克隆抗体的胚胎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细胞B淋巴细胞: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在体外不能无限繁殖;骨髓瘤细胞:不产生专一性抗体,体外能无限繁殖.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提取单克隆抗体: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提取. 解:A、制备单克隆抗体时,给小鼠注射抗原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能产生相应抗体的B细胞(浆细胞),故A正确. B、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混合培养,是为了获得既能产生抗体又能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无限增殖的杂交瘤细胞,故B正确. C、杂交瘤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和体内培养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得大量的单克隆抗体,故C正确. D、杂交瘤细胞进行体内培养,是为了获得能产生单克隆抗体;故D错误. 故选D. 考点: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38.下图表示蛙的受精卵发育至囊胚过程中,DNA总量、每个细胞体积、所有细胞体积之和、有机物总量的变化趋势(横坐标为发育时间)。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蛙的胚胎发育是在水中进行的,发育过程中的有机物只能来自于卵细胞中的卵黄,因此在发育过程中有机物总量呈现减少的趋势,这也将导致所有细胞体积之和不会增大。 【详解】①受精卵发育至囊胚过程中,由于卵裂(方式是有丝分裂),导致细胞数目增加,每个分裂形成的细胞都有一份DNA,因此DNA总量随时间增加而增多,①正确; ②在卵裂过程中,细胞以几何级数不断分裂,每个细胞体积随时间增长而减小,②正确; ③在卵裂过程,由于每个细胞体积呈减少趋势,所以所有细胞体积之和与受精卵相比基本不变,③错误; ④在分裂过程,需要消耗能量,而能量的来源主要来自呼吸作用,呼吸过程需要分解有机物,故导致有机物总量减少,④错误. 故选A。 39. 下列现代生物技术成果的获得必须通过胚胎移植是 ( ) A. 转基因良种鸡 B. 重组酵母乙肝疫苗 C. 单克隆抗体 D. 试管婴儿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于鸡属于卵生动物,因此不必进行胚胎移植,故A错误; 利用酵母菌生产乙肝疫苗,不需要胚胎移植,故B错误; 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需要用到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不需要进行胚胎移植,故C错误; 试管婴儿需要用到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技术,故D正确。 40.胚胎在受体内能够存活提供可能的是( ) A. 同种动物的供体、受体生殖器官的生理变化是不同的 B. 早期胚胎在母体输卵管内处于游离状态 C. 供体胚胎不与受体子宫建立正常生理和组织联系 D. 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上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 胚胎移植的生理学基础: ①动物发情排卵后,同种动物的供、受体生殖器官的生理变化是相同的.这就为供体的胚胎移入受体提供了相同的生理环境. ②早期胚胎在一定时间内处于游离状态.这就为胚胎的收集提供了可能. ③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这为胚胎在受体的存活提供了可能. ④供体胚胎可与受体子宫建立正常的生理和组织联系,但供体胚胎的遗传特性在孕育过程中不受影响。 【详解】A、同种动物的供受体生殖器官生理变化相同或相似,这为供体的胚胎移入受体提供了相同的生理环境,A错误; B、早期胚胎在在母体子宫内处于游离状态,这为胚胎的收集提供了可能,B错误; C、供体胚胎会与受体子宫建立正常生理和组织联系, C错误; D、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这为胚胎在受体的存活提供了可能,D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 41.下图中甲表示几种化合物间的关系,乙为某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请写出图甲中a分子的结构通式:________。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 (2)将C1、C2彻底水解得到的产物中,属于C2特有的物质是_______。 (3)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图乙细胞中的[1]是两条细线,这两条细线是两层_______分子。 (4)肺炎双球菌与图乙细胞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肺炎双球菌_________________。 (5)图乙细胞中能合成ATP的场所是________(填数字标号)。 (6)图乙细胞中的[6]与________的形成有关。 (7)若图乙是洋葱根尖细胞,具有双层膜的结构有_________(填数字标号);欲观察[9],需用________染色;若将[9]用胰蛋白酶处理会获得长丝状物质是________。 【答案】 (1). (2). 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3). 核糖和尿嘧啶 (4). 磷脂 (5). 无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6). 3、4和11 (7). 某种RNA及核糖体 (8). 8.11 (9). 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或碱性染料) (10). DNA 【解析】 【分析】 1、分析甲图可知,A是蛋白质,a是氨基酸,C1是DNA,C2是mRNA; 2、分析图乙可知,该图是植物细胞1是细胞膜,2是细胞壁,3是细胞质基质,4是叶绿体,5是高尔基体,6是核仁,7是核基质,8是核膜,9是染色体,10是核孔,11是线粒体,12是内质网,13是核糖体,14是液泡. 【详解】(1)a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结构通式是。氨基酸的结构特点是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2)C1为DNA,C2 为mRNA,由DNA形成mRNA的过程是转录过程,DNA与RNA在组成成分上的差异是五碳糖不同,碱基不同,与DNA相比,RNA特有的五碳糖是核糖,特有的碱基是尿嘧啶U。 (3)电子显微镜下构成细胞膜(1)的两条细线是磷脂双分子层。 (4)肺炎双球菌属于原核生物中的细菌,与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肺炎双球菌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 (5)ATP的合成场所是细胞质基质(3)、叶绿体(4)、线粒体(11)。 (6)图乙细胞中的[6]为核仁,核仁和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13)的形成有关。 (7)若图乙为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具有双层膜的结构有8(核膜), 11(线粒体);欲观察染色质,需用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或碱性染料)染色;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用蛋白酶处理会水解其中的蛋白质,因此获得长丝状物质是DNA。 【点睛】此题关键在于能够根据蛋白质、DNA、RNA的组成元素及内在联系判断出甲图所对应的字母所代表的物质,再准确判断乙图各数字所代表的细胞结构名称,结合各自的基础知识点解决各个问题。 42.将某种植物种子在水中浸透,然后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开始时X液面位置与Y液面位置调至同一水平。下表记录了实验过程中每小时的液面变化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h) 0 1 2 3 4 5 6 7 8 9 X液面位置(cm) 5.0 7.0 9.0 11.0 13.0 14.5 15.5 15.8 15.8 15.8 (1)实验前浸泡种子的目的是让种子细胞增加________水,使代谢增强。 (2)装置中使用NaOH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X液面变化值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实验装置中种子的生理活动引起的,需设置另一个相同装置,该装置除试管内金属网上需要放________、______的同种种子外,其他条件与上图装置相同。 (4)实验4小时后液面变化减缓乃至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请写出松鼠体内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图为测定消过毒的萌发的小麦种子呼吸商的实验装置。假设小麦种子只以糖类为呼吸底物,在25 ℃下经10 min观察墨滴的移动情况,若发现甲装置中墨滴不移动,乙装置中墨滴左移,则10 min内小麦种子中发生________过程;若发现甲装置中墨滴右移,乙装置中墨滴不动,则10 min内小麦种子中发生________过程;在25 ℃下10 min内,如果甲装置中墨滴右移30 mm,乙装置中墨滴左移200 mm,则萌发小麦种子的呼吸商是________。 【答案】 (1). 自由 (2). 吸收种子细胞呼吸产生的CO2 (3). 种子有氧呼吸消耗的O2体积 (4). 等量 (5). 煮熟(或死亡) (6). O2减少,有氧呼吸减弱。而种子进行无氧呼吸释放的CO2被NaOH溶液吸收,试管内气压不再有明显变化 (7). C6H12O62C3H6O3+能量 (8). 有氧呼吸 (9). 无氧呼吸 (10). 1.15 【解析】 【分析】 图1实验装置中种子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释放的二氧化碳能被氢氧化钠吸收。 分析图2:甲装置中清水不吸收二氧化碳,也不释放气体,因此甲中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细胞呼吸产生二氧化碳量与产生乙装置中KOH的作用是吸收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因此乙中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细胞呼吸产生二氧化碳量与消耗氧气量的差值。 【详解】(1)实验前浸泡种子目的是:让种子增加自由水的含量,促进细胞呼吸,使代谢增强。 (2)装置中使用NaOH可以吸收种子细胞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的量等于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但是二氧化碳被NaOH 溶液吸收,试管中的气体体积变小,则X液面会上升,具体的变化值可表示种子有氧呼吸消耗的O2体积 (3)据图分析可以知道,这装置是一个密闭的装置,防止试管中的气体的泄露;细胞呼吸的每一个阶段需要酶的催化,而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U形管是一个连通器,可以影响着试管中的气压.因此气温、气压等因素均可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在恒定的外界条件下,要确保实验结果是由实验装置中的种子引起的,可设置一个对照试验,但需满足单一变量原则,试管内金属网上需要放同种、数量相等、死的种子或煮熟的种子. (4)随着实验的继续进行,试管中氧气减少,种子有氧呼吸减弱,释放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吸收,管内气压没有明显变化,液面变化减缓乃至不变. (5)松鼠体内进行产乳酸的无氧呼吸,其总反应式C6H12O6 酶2C3H6O3+少量能量 (6)甲装置中放置的是清水,不吸收二氧化碳,若墨滴不动,说明产生的二氧化碳量正好与消耗的氧气量相等,乙装置中放置的是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若墨滴左移,说明细胞呼吸消耗了氧气,结合甲和乙可知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若甲装置中墨滴右移,说明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大于消耗的氧气量,乙装置中墨滴不动,说明没有消耗氧气,结合甲和乙说明细胞进行的是无氧呼吸.甲装置中墨滴右移30mm,说明二氧化碳产生量比氧气消耗量多30,乙装置中墨滴左移200mm,说明氧气消耗量为200,则二氧化碳产生量为230,因此呼吸商为230/200=1.15。 【点睛】本题考查了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光合作用的过程、产物以及影响因素,掌握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及场所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4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知识填空 (1)基因工程中,DNA连接酶有T4DNA连接酶和__________两类;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具体内容);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理论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动物细胞融合技术最大的应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防止多精入卵的两道屏障是透明带反应和_____________;胚胎工程其他技术最后一道工序是__________________。 (4)转基因生物安全性问题包括食物安全、生物安全和__________ 三方面的激烈争论。 (5)生态工程遵循的五个原理中把生态与经济结合起来的是__________原理。 【答案】 (1). E·coliDNA连接酶 (2).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3). 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4).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5).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6). 制备单克隆抗体 (7). 卵细胞膜反应 (8). 胚胎移植 (9). 环境安全 (10). 整体性原理 【解析】 【分析】 1、基因工程的工具: (1)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 (2)DNA连接酶:连接的是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3)运载体:常用的运载体:质粒、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分子水平上的检测: 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 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 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2、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为植物体细胞的全能性,即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培养过程的顺序是离体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外植体)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根、芽等器官进而形成新的植物体。动物细胞工程技术包括动物细胞培养与核移植、动物体细胞杂交与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其中动物细胞培养是动物细胞工程的基础。动物细胞融合也称细胞杂交,是指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主要的用途是制备单克隆抗体. 3、受精时防止多精入卵的两道屏障是透明带反应和卵黄膜的封闭作用。胚胎工程包括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胚胎分割和胚胎干细胞等技术,其中胚胎移植是其他技术的最后一道工序。 4、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包括:食物安全(滞后效应、过敏源、营养成分改变)、生物安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5、生态工程建设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和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和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详解】(1)基因工程中常用工具酶有限制酶、DNA连接酶。E•coli DNA连接酶可以连接黏性末端,T4DNA连接酶可以连接黏性末端和平末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的方法是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2)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为植物体细胞的全能性,动物细胞工程技术包括动物细胞培养与核移植、动物体细胞杂交与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其中动物细胞培养是动物细胞工程的基础。动物细胞融合主要的用途是制备单克隆抗体。 (3)受精时防止多精入卵的两道屏障是透明带反应和卵黄膜的封闭作用。胚胎移植是胚胎工程其他技术的最后一道工序。 (4)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包括:食物安全、生物安全、环境安全 (5)生态工程建设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和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和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其中整体性原理是把生态与经济结合起来的。 【点睛】本题考查了基因工程的工具、步骤,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动物细胞工程的技术,胚胎工程技术,生物技术安全性和伦理问题以及生态工程技术。理解性记忆相关知识点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