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4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学练测练习:章末评估检测卷(二)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章末评估检测卷(二) 第 2 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1.下列关于伴性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伴性遗传的基因存在于性染色体上,其遗传和性别相关联 B.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往往男性患者多于女性 C.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往往女性患者多于男性 D.伴性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解析:选 D 基因在染色体上,伴随染色体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 性染色体遗传,其遗传和性别有关;伴 X 隐性遗传病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的特点, 往往男性患者多于女性;伴 X 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具有代代相传的特点,往往 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性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所以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遵循孟德尔 遗传规律。 2.一般情况下,下列有关性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B.在体细胞增殖时不发生联会 C.存在于一切生物细胞中 D.在次级精母细胞中发生联会 解析:选 B 性染色体在大部分有性别之分的真核生物的配子、体细胞中都 会存在,但减数第二次分裂没有性染色体的联会现象。 3.下列叙述中不能体现基因与染色体存在平行行为的是( ) A.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B.形成配子时,细胞中成对的基因分开,同源染色体也分开,分别进入不 同配子 C.形成配子时,细胞中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也是自由组合 D.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 此 解析:选 A 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表现在 4 个方面: ①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 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②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的;在配 子中只有成对的基因中的一个,同样也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一条;③体细胞中 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④非等位基因 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的。 4.如图是某种 XY 型性别决定的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Ⅱ中①上某位点有基因 B,②上相应位点的基因可能是 b B.卵巢中可能同时存在图Ⅰ、图Ⅱ两种分裂图像 C.图Ⅰ表示次级精母细胞的分裂 D.图Ⅰ细胞中有四对同源染色体,图Ⅱ细胞中有 1 个四分体 解析:选 A 图Ⅱ中①上某位点有基因 B,②上相应位点的基因一般应是 B, 但如果发生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则可能是 b;由于图Ⅱ中含有 Y 染色体,所以 该个体为雄性个体,在精巢中可能同时存在图Ⅰ、图Ⅱ两种分裂图像;图Ⅰ也可 能是有丝分裂的后期图;图Ⅰ的细胞中有四对同源染色体,但图Ⅱ的细胞中没有 同源染色体,不存在四分体。 5.一对夫妇表现正常,却生了一个患红绿色盲的孩子,在妻子的一个初级 卵母细胞中,色盲基因数目和分布情况最可能是( ) A.1 个,位于一个染色单体上 B.2 个,分别位于一对姐妹染色单体上 C.4 个,分别位于一个四分体的染色单体上 D.2 个,分别位于一对性染色体上 解析:选 B 由于色盲是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此确定这对夫妇的基 因型为 XBY、XBXb。由于初级卵母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复制后含有两条染色单体, 因此在妻子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含有 2 个色盲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的两个 姐妹染色单体上。 6.一对同卵孪生姐妹与一对同卵孪生兄弟婚配,其中一对夫妇头胎所生的 男孩是红绿色盲患者,二胎所生女孩的色觉正常;另一对夫妇头胎生的女孩是红 绿色盲患者,二胎生的男孩色觉正常。这两对夫妇的基因型是( ) A.XBXB×XbY B.XBXb×XBY C.XbXb×XBY D.XBXb×XbY 解析:选 D 已知色盲是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题意可知,另一对夫 妇头胎生的女孩是红绿色盲患者,该女孩的红绿色盲基因一个来自父亲,那么其 父亲是色盲患者,基因型为 XbY,另一个色盲基因来自母亲,母亲有一个色盲基 因,又因为该对夫妇二胎生的男孩色觉正常,该男孩色觉正常的基因来自母亲, 所以母亲是色盲基因的携带者,由此可以推出该对夫妇的基因型是 XBXb 和 XbY。 7.如图是同一种动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④都具有同源染色体 B.动物睾丸或卵巢中不可能同时出现以上细胞 C.④的子细胞是精细胞或极体 D.上述细胞中有 8 条染色单体的是①②③ 解析:选 C 分析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可知,①②③④所示细胞分别处 于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有丝分裂中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①中无染色单体,④中无同源染色体。由于不能通过①②③④所示细胞确定是雄 性动物还是雌性动物,故动物睾丸或卵巢中可能同时出现以上细胞。④细胞质均 等分裂,所以其子细胞可能是精细胞或极体。 8.如图表示在不同生命活动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 A.a 过程没有姐妹染色单体 B.b 过程细胞数目不变 C.c 过程发生细胞融合 D.d 过程没有同源染色体 解析:选 C a 过程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该过程中完成 DNA 复制后 就出现染色单体;b 过程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分裂结束后细胞数目加倍; 图中 c 过程表示受精作用,受精作用过程中发生精子和卵细胞的膜融合;d 过程 表示受精卵的有丝分裂,受精卵中具有同源染色体。 9.人类红绿色盲的基因(a)与正常基因(A)位于 X 染色体上,秃顶的基因位 于常染色体上。结合下表信息可预测,图中Ⅱ3 和Ⅱ4 所生子女是( ) BB Bb bb 男 非秃顶 秃顶 秃顶 女 非秃顶 非秃顶 秃顶 A.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 1/4 B.非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 1/8 C.非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 1/6 D.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 0 解析:选 D 据题意和表格信息可确定:Ⅱ3 的基因型为 BbXAXa,Ⅱ4 的基 因型为 BBXaY。分开考虑,后代关于秃顶的基因型为 1/2BB,1/2Bb,即女孩不 秃顶,男孩有 1/2 的概率秃顶;后代关于色盲的基因型为 1/4XAXa,1/4XaXa, 1/4XAY,1/4XaY,即生出的女孩中色盲的概率为 1/2,生出的男孩中色盲的概率 为 1/2。因此,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 1/2×1/4=1/8;非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 1×1/2=1/2;非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 1/2×1/4=1/8;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 0×1/2=0。 10.克氏综合征是一种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的疾病,现有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 妇生了一个患克氏综合征并伴有色盲的男孩,该男孩的染色体组成为 44+XXY, 则染色体不分离发生在亲本的( ) A.次级卵母细胞中 B.次级精母细胞中 C.初级卵母细胞中 D.初级精母细胞中 解析:选 A 由题意分析可知,该夫妇的基因型为 XBXb×XBY,患克氏综 合征并伴有色盲的男孩的基因型为 XbXbY,则该男孩是由基因型为 XbXb 的卵细 胞和基因型为 Y 的精子结合形成的,而基因型为 XbXb 的卵细胞是由于次级卵母 细胞中两条含有基因 b 的 X 染色体没有分离从而移向同一极导致的。 11.雄性豚鼠的一个精原细胞经有丝分裂后产生两个子细胞 A1 和 A2;另一 个精原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后得到两个子细胞 B1 和 B2,其中一个次级精母细 胞接着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为 C1 和 C2。那么,在无交叉互 换和突变的情况下,下列说法不符合事实的是( ) A.染色体数目、形态、大小各自相同的细胞有三组:A1 和 A2、B1 和 B2、 C1 和 C2 B.A1 和 A2 中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 C.B1 和 B2 中一定存在染色单体 D.细胞内核 DNA 分子数的关系是 A1=A2=B1=B2 解析:选 A A1 和 A2、B1 和 B2、C1 和 C2 中,染色体数目、形态、大小各 自相同的细胞是 A1 和 A2、C1 和 C2;A1 和 A2 是由同一个豚鼠的一个精原细胞经 有丝分裂后产生的,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B1 和 B2 是由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第 一次分裂产生的,减数第一分裂着丝点不分裂,因此一定存在染色单体;由于减 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但是一条染 色体上含有 2 个 DNA 分子,因此核 DNA 分子数的关系为 A1=A2=B1=B2。 12.牝鸡司晨是我国古代人民早就发现的性反转现象。原来下过蛋的母鸡, 以后却变成公鸡,长出公鸡的羽毛,发出公鸡的啼声。如果一只母鸡性反转成公 鸡,这只公鸡与母鸡交配,后代的性别是( ) A.雌∶雄=3∶1 B.雌∶雄=2∶1 C.雌∶雄=1∶3 D.雌∶雄=1∶2 解析:选 B 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 ZW 型,母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 ZW、公 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 ZZ,母鸡性反转成公鸡后性染色体没有发生改变,性反转 公鸡与母鸡杂交为 ZW×ZW,子代雌∶雄=2∶1。 13.已知某种细胞有 4 条染色体,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 上。某同学用示意图表示这种细胞在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细胞。其中 表示错误的是( ) 解析:选 D 图 A、B 所示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每个染色体上有染色单 体,可表示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两个图示的差异反映出减 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A、B 正确; 图 C、D 所示细胞中没有染色单体,此时细胞中应该没有同源染色体和等位基因, C 正确,D 错误。 14.基因型为 FfXDY 的果蝇在产生精子过程中( ) A.F 与 f、XD 与 Y 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 B.XD 与 XD、Y 与 Y 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C.FXD、fXD、FY、fY 的随机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D.一个精原细胞可能产生 FXD、fXD、FY、fY 四种精子 解析:选 D 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XD 与 XD、Y 与 Y 的分离发生在减数 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时,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的是同源染色体的分 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不考虑交叉互换,一个精原细胞能产生 2 种精子, 一个卵原细胞产生 1 种卵细胞。而考虑交叉互换,一个精原细胞能产生 4 种精子, 一个卵原细胞仍产生 1 种卵细胞。 15.某生物的基因组成如图所示,则它产生配子的种类及它的一 个精原细胞产生精子的种类分别是( ) A.2 种和 2 种 B.4 种和 2 种 C.2 种和 4 种 D.8 种和 4 种 解析:选 B 由图知,该生物基因组成为 AaBbDD,三对基因位于三对同源 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三对基因中有两对是杂合的,所以它能产 生的配子种类为 22=4 种(ABD、AbD、aBD、abD)。但它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 精子种类只能是 2 种,因为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随之 分开,只可能有两种情况:A—B(或 b)—D、a—b(或 B)—D。即 A 与 a 分离、B 与 b 分离后,若 A 与 B 分配在一起,则 a 只能与 b 分配在一起;若 A 与 b 分配 在一起,则 a 只能与 B 分配在一起。 16.如图中甲~丁为某动物(染色体数=2n)睾丸中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 体数、染色单体数和核 DNA 分子数的比例图,关于此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B.乙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C.丙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 D.丁可表示精细胞 解析:选 C 由图分析可知,甲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各时期或有丝分裂前期、 中期,A 正确;乙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或中期,B 正确;丙表示有丝分裂间 期的开始阶段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的开始阶段,不表示有丝分裂后期,C 错误; 丁表示精细胞,D 正确。 17.一种鱼的雄性个体不但生长快,而且肉质好,具有比雌鱼高得多的经济 价值,科学家发现这种鱼 X 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 D — d,含有 D 的精子 失去受精能力,若要使杂交子代全是雄鱼,可以选择的杂交组合为( ) A.XDXD×XDY B.XDXD×XdY C.XdXd×XDY D.XDXd×XdY 解析:选 C 根据题意分析已知,杂交的结果只有雄鱼,说明雄性亲本可以 提供 Y 精子,而不能提供 X 精子,又因为含有 D 的精子失去受精能力,说明亲 本雄鱼的基因型为 XDY;因为含有 D 的精子失去受精能力,所以不存在 XDXD 的个体,雌鱼的基因型为 XDXd 或 XdXd。 18.人的 X 染色体和 Y 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 但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Ⅲ),如右图所示。下列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Ⅲ上的致病基因控制的, 则患者均为男性 B.若 X、Y 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则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同源区(Ⅱ) 上 C.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Ⅰ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则男性患者的儿子 一定患病 D.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Ⅰ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则患病女性的儿子 一定是患者 解析:选 C Ⅲ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为伴 Y 遗传病,患者全为男性; 若 X、Y 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则这对等位基因应存在于同源区段(Ⅱ片 段)上;Ⅰ片段上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为伴 X 显性遗传病,女性患病率高于男 性,男性患者的女儿一定患病;Ⅰ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为伴 X 隐性遗 传病,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患病女性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是患者。 19.果蝇的黑背对彩背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黑背纯合子致死;红 腹对黑腹为显性,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一只彩背红腹雄蝇和一只黑背黑腹雌 蝇杂交,所产生的子代中( ) A.彩背红腹雄蝇占 1/4 B.黑背黑腹雌蝇占 1/4 C.雄蝇中红腹和黑腹各占 1/2 D.雌蝇中黑背和彩背各占 1/2 解析:选 D 假设黑背与彩背用 A、a 来表示,红腹与黑腹用 B、b 来表示, 根据题意,彩背红腹雄蝇的基因型为 aaXBY,黑背黑腹雌蝇的基因型为 AaXbXb, 二者杂交,产生的子代中彩背红腹雄蝇 aaXBY 所占比例为 0;子代中黑腹雌蝇 XbXb 的概率为 0;子代的雄蝇全为黑腹;雌蝇中黑背与彩背之比为 1∶1。 20.家猫体色由 X 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 B、b 控制,只含基因 B 的个体为 黑猫,只含基因 b 的个体为黄猫,其他个体为玳瑁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玳瑁猫互交的后代中有 25%的雄性黄猫 B.玳瑁猫与黄猫杂交后代中玳瑁猫占 50% C.为持续高效地繁育玳瑁猫,应逐代淘汰其他体色的猫 D.只有用黑猫和黄猫杂交,才能获得最大比例的玳瑁猫 解析:选 D 依据题意,家猫的体色为伴 X 遗传,并且正常情况下,基因 型为 XBXB 和 XBY 的猫都是黑猫,基因型为 XbXb 与 XbY 的猫都是黄猫,而基因 型为 XBXb 的猫是玳瑁猫,由此可以看出玳瑁猫都是雌猫。正常情况下,玳瑁猫 的互交是不符合事实的;基因型为 XBXb 的玳瑁猫与基因型为 XbY 的黄猫杂交, 其后代中(不分雌雄)玳瑁猫占 25%;若要高效繁育玳瑁猫,需选择基因型为 XbXb(黄)和 XBY(黑)或 XBXB(黑)和 XbY(黄)的猫杂交,后代中的雌猫都是玳瑁猫, 不必逐代淘汰其他体色的猫。 二、非选择题(共 40 分) 21.(10 分)下图 1 表示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与核 DNA 数量比值的变 化关系;图 2 表示处于某个高等动物(2N=4)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 (1)如图 1 所示,在 AB 段发生分子水平的变化有______________,出现 CD 段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图 2 中,处于图 1 中 BC 段细胞图像是__________,二者的明显区别是 ________。 (3)图 2 中属于减数分裂过程图像的是________。 (4)若甲细胞的子细胞分化为某种功能专一的细胞,在此过程中不可能发生 的是________。(填选项) A.DNA 序列发生改变 B.细胞的结构功能发生改变 C.伴随着物质的合成 D.细胞数量增加 (5)乙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丙细胞的子细胞是_______________细胞。 解析:(1)图 1 中曲线 AB 段形成的原因是 DNA 的复制,CD 段形成的原因 是着丝点的分裂。(2)图 2 中乙和丙细胞中每条染色体都含有 2 个 DNA 分子,对 应于图 1 中的 BC 段。它们的区别是乙中有同源染色体,而丙中没有。(3)图 2 中乙和丙细胞进行的是减数分裂。(4)在细胞分化过程中DNA序列不会发生改变; 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了稳定性差异;细胞分化过程中伴 随着物质的合成;细胞分化改变的是细胞的形态,细胞数量不变。(5)图 2 中乙 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称为初级卵母细胞。丙 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可能为第一极体或次级卵母细胞,因此其形成的 子细胞可能是第二极体或卵细胞和第二极体。 答案:(1)DNA 分子的复制 着丝点的分裂 (2)乙、丙 乙中有同源染色体, 而丙中没有 (3)乙、丙 (4)AD (5)初级卵母细胞 第二极体或卵细胞和第二极 体 22.(10 分)(2019·全国卷Ⅰ)某实验室保存有野生型和一些突变型果蝇。果蝇 的部分隐性突变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甲用翅外展粗糙眼果蝇与野生型(正常翅正常眼)纯合子果蝇进行杂 交,F2 中翅外展正常眼个体出现的概率为________。图中所列基因中,不能与翅 外展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的是________。 (2)同学乙用焦刚毛白眼雄蝇与野生型(直刚毛红眼)纯合子雌蝇进行杂交(正 交),则子代雄蝇中焦刚毛个体出现的概率为________;若进行反交,子代中白 眼个体出现的概率为________。 (3)为了验证遗传规律,同学丙让白眼黑檀体雄果蝇与野生型(红眼灰体)纯合 子雌果蝇进行杂交得到 F1,F1 相互交配得到 F2。那么,在所得实验结果中,能 够 验 证 自 由 组 合 定 律 的 F1 表 现 型 是 ________ , F2 表 现 型 及 其 分 离 比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验证伴性遗传时应分析的相对性状是________,能 够验证伴性遗传的 F2 表现型及其分离比是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图可知,翅外展基因与粗糙眼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二者能自由组合,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F2 中翅外展正常眼(一隐一显)个 体所占比例是 3 16 。紫眼基因与翅外展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二者不能自由组 合。(2)焦刚毛白眼雄蝇与野生型(直刚毛红眼)纯合子雌蝇杂交,后代雄蝇中不会 出现焦刚毛个体;若反交,子代雄蝇全部为白眼,雌蝇全部为红眼,即子代中白 眼个体出现的概率为1 2 。(3)欲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可以用双杂合个体自交或测交。 让白眼黑檀体雄果蝇与野生型(红眼灰体)纯合子雌果蝇进行杂交,所得 F1 的表现 型为红眼灰体,F1 相互交配所得 F2 的表现型及分离比是红眼灰体∶红眼黑檀体∶ 白眼灰体∶白眼黑檀体=9∶3∶3∶1;验证伴性遗传时,需要分析位于 X 染色 体上的基因,所以要分析红眼/白眼这对性状,此时 F2 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红眼雌 蝇∶红眼雄蝇∶白眼雄蝇=2∶1∶1。 答案:(1) 3 16 紫眼基因 (2)0 1 2 (3)红眼灰体 红眼灰体∶红眼黑檀体∶ 白眼灰体∶白眼黑檀体=9∶3∶3∶1 红眼/白眼 红眼雌蝇∶红眼雄蝇∶白眼 雄蝇=2∶1∶1 23.(8 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对某地区的人类遗传病进行调查。在调 查中发现甲种遗传病(简称甲病)发病率较高,往往是代代相传;乙种遗传病(简称 乙病)的发病率较低。下表是甲病和乙病在该地区万人中表现情况统计表(甲、乙 病均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请分析回答下面问题: (1)依据上述数据分析,控制甲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控 制乙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______染色体上。 (2)若要准确了解乙病的遗传方式,需要分析遗传系谱图。下图为某家族乙 病的系谱图,乙病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已知Ⅲ4 不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则Ⅳ2 和Ⅳ3 的乙病致病基因来自Ⅱ 代________。 ②Ⅲ3 的基因型为________,Ⅲ2 的基因型为________。 ③Ⅲ3 和Ⅲ4 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 解析:(1)甲种遗传病(简称甲病)发病率较高,往往是代代相传,而且由表格 数据可以看出,患甲病的男性和女性数量相近,与性别无关,所以甲病很可能是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表格数据结果显示,乙病的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最 有可能是伴 X 染色体遗传。(2)①Ⅲ4 不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说明该病为伴 X 上的隐性遗传病,因此Ⅲ4 基因型为 XBY,Ⅲ3 基因型为 XBXb,而Ⅱ1 基因型为 XBY,Ⅱ2 基因型只能为 XBXb,因此则Ⅳ2 和Ⅳ3 的乙病致病基因来自Ⅱ代 2 号。 ②Ⅲ3 后代有患病的个体,而且是男孩,故其基因型为 XBXb,由于Ⅱ1 基因型为 XBY,Ⅱ2 基因型为 XBXb,所以后代Ⅲ2 的基因型为 XBY。③Ⅲ3 基因型为 XBXb, Ⅲ4基因型为XBY,故后代基因型为XBXB、XBXb、XBY和XbY,比例为1∶1∶1∶1, 因此正常男孩的概率为 1/4。 答案:(1)常 X (2)①2 号(个体) ②XBXb XBY ③1/4 24.(12 分)野生型果蝇(纯合子)的眼形是圆眼,某遗传学家在研究中偶然发 现一只棒眼雄果蝇,为探究果蝇眼形的遗传方式,其设计了如甲图所示的实验。 乙图为雄果蝇性染色体的示意图,图中Ⅰ区段为 X、Y 染色体的同源部分,图中 Ⅱ1、Ⅱ2 区段为 X、Y 染色体的非同源部分。控制果蝇眼形的基因用 A、a 表示, 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由 F1 可知,果蝇眼形中________是显性性状,F2 出现了________现象。 (2)若 F2 中圆眼∶棒眼≈3∶1,且雌雄果蝇个体中均有圆眼、棒眼,则控制 圆眼、棒眼的基因位于_______染色体上。 (3)若 F2 中圆眼∶棒眼≈3∶1,但仅在雄果蝇中有棒眼,则控制圆眼、棒眼 的基因有可能位于__________________上,也有可能位于_____________上。 (4)请从野生型、F1、F2 中选择合适的个体,设计方案,对上述(3)中的问题 作出判断。 实验步骤: ①选用 F2 中棒眼雄果蝇与 F1 中圆眼雌果蝇交配,获得子代。 ②用步骤①中子代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交配,观察后代的表 现型。 预期结果与结论: a.若________________,则圆眼、棒眼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___上。 b.若________________,则圆眼、棒眼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___上。 解析:(1)分析甲图可知,圆眼雌果蝇和棒眼雄果蝇杂交,F1 全部是圆眼, 说明果蝇眼形中圆眼是显性性状,F1 雌雄交配,F2 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2)若 F2 中圆眼∶棒眼≈3∶1,且雌雄果蝇个体中均有圆眼、棒眼,说明眼形的遗传与 性别无关,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3)若 F2 中圆眼∶棒眼≈3∶1, 但仅在雄果蝇中有棒眼,说明眼形的遗传与性别有关,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有 可能位于 X 染色体的Ⅱ1 区段上,也有可能位于 X 和 Y 染色体的Ⅰ区段上,但 是不可能位于 Y 染色体的Ⅱ2 区段上,否则与题意矛盾。(4)为了进一步判断控制 圆眼、棒眼的基因是位于 X 染色体的Ⅱ1 区段上还是位于 X 和 Y 染色体的Ⅰ区 段上,可用 F2 中棒眼雄果蝇与 F1 中圆眼雌果蝇交配,获得子代,取子代中的棒 眼雌果蝇与野生型圆眼雄果蝇杂交,若杂交后代中雄果蝇都是棒眼,则说明控制 圆眼、棒眼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的Ⅱ1 区段上;若后代没有出现棒眼个体,则说 明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位于 X 和 Y 染色体的Ⅰ区段上。 答案:(1)圆眼 性状分离 (2)常 (3)X 染色体的Ⅱ1 区段 X 和 Y 染色体 的Ⅰ区段(两空顺序可颠倒) (4)②棒眼雌果蝇 野生型圆眼雄果蝇 a.雄果蝇 都是棒眼 X 染色体的Ⅱ1 区段 b.子代中没有棒眼果蝇出现(子代雌雄个体均 为圆眼) X 和 Y 染色体的Ⅰ区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