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4 发布 |
- 37.5 KB |
- 2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次诊断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东省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 生物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纸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0.5mm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1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以下关于生物学实验和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 ②观察叶绿体 ③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 ④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将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 ⑤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A. ②③均可体现细胞膜流动性 B. ③⑤均需制备固体培养基 C. ①②均需使用光学显微镜 D. ③④均需利用荧光标记技术 【答案】D 【解析】 【分析】 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叶绿体主要分布于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散布于细胞质中,可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和分布。 【详解】A、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可体现细胞质的流动,但不能体现细胞膜流动性,A错误; B、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均不需要制备固体培养基,B错误; C、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不需要使用光学显微镜,C错误; D、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和人鼠细胞融合实验均使用了荧光标记技术,D正确。 故选D。 2. 细胞是多种元素和化合物构成的生命系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C、H、O、N等化学元素是构成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基础,在细胞中含量丰富 B. 线粒体中发生的葡萄糖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C. 酶、激素、ATP等都是细胞中的微量高效物质,作用后都立即被分解 D. 同一生物体内不可能具有两种无氧呼吸方式的一系列酶 【答案】A 【解析】 【分析】 1、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对生命活动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激素调节的三个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2、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或RNA) , 具有高效性、专一性等特点; 3、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蛋白质,其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四种;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和固醇组成元素为C、H、O,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其组成元素为C、H、O、N、P;糖类只由C、H、O组成;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由C、H、O、N、 P五种元素组成。 【详解】 A、分析可知,C、H、O、N等化学元素是构成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基础,在细胞中含量丰富, A正确; B、葡萄糖初步分解在细胞质基质,不进入线粒体, B错误; C、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酶是生物催化剂,发挥催化作用后不被灭活,ATP作用后变成ADP和Pi再次利用,C错误; D、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产乳酸,其植株的叶片无氧呼吸产物为酒精,产物不同,相应的酶不同, D错误。 故选A。 【点睛】 3. 金鱼能在严重缺氧的环境中生存若干天,肌细胞和其他组织细胞中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如图表示金鱼缺氧状态下,细胞中部分代谢途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②过程不需要O2的参与,产生的“物质X”是丙酮酸 B. 过程①②均有能量释放,大部分用于合成ATP C. 过程③⑤无氧呼吸产物不同是因为细胞内反应的场所不同 D. 若给肌细胞提供18O标记的O2,不会在CO2中检测到18O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中①为肌糖原的分解,②为细胞呼吸第一阶段,物质X是丙酮酸,③为酒精是无氧呼吸第二阶段,④为乳酸转化成丙酮酸的过程,⑤为乳酸是无氧呼吸第二阶段,⑥为乳酸进入肌细胞。 【详解】A、由分析可知:“物质X”是丙酮酸,由C、H、O 3种元素组成,②为细胞呼吸第一阶段,不需要O2参与,A正确; B、过程①②均有能量释放,少部分用于合成ATP,B错误; C、过程③⑤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场所均是细胞质基质,C错误; D、有氧条件下,肌细胞也可以进行有氧呼吸,若给肌细胞提供18O标记的O2,则产生的水含有18O,含有18O的水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的CO2中能检测到18O,D错误。 故选A。 4. 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溶酶体内多种水解酶与靶细胞的裂解、死亡有关 B. 具膜细胞器之间都可以相互通过囊泡进行物质运输 C. 导致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原因一定是细胞分化 D. 线粒体内膜的某些部位向内折叠成嵴,这一结构有利于其分解丙酮酸 【答案】A 【解析】 【分析】 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 细胞器 分布 形态结构 功 能 线粒体 动植物细胞 双层膜结构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细胞的“动力车间” 叶绿体 植物叶肉细胞 双层膜结构 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内质网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网状结构 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高尔 基体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构成的囊状结构 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动物细胞高尔基体与分泌有关;植物则参与细胞壁形成) 核糖体 动植物细胞 无膜结构,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在细胞质中 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溶酶体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 “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 液泡 成熟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内含细胞液(有机酸、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 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中心体 动物或某些低等植物细胞 无膜结构;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 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详解】A、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因此溶酶体内多种水解酶与靶细胞的裂解、死亡有关,A正确;B、具膜细胞器之间不都能通过囊泡进行物质运输,如线粒体和叶绿体之间不能通过囊泡进行运输,B错误; C、导致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原因不一定是细胞分化,也可能是细胞癌变、细胞衰老,C错误; D、线粒体内膜的某些部位向内折叠成嵴,这一结构有利于酶的附着,催化还原性氢与氧结合生成水,D错误。 故选A。 5. 下列有关“骨架或支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DNA分子中的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 B.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其他生物膜不一定有此支架 C. 真核细胞中有维持细胞形态的细胞骨架,细胞骨架与能量转换有关 D. 生物大分子以单体为骨架,每一个单体都以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组成的网状结构; 2、碳链是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 3、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由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形成的; 4、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详解】A、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DNA中不含核糖,A错误; B、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其他生物膜也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B错误; C、真核细胞中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细胞骨架,与能量转换有关,C正确; D、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是因为蛋白质、核酸和多糖等大分子的单体均以碳链为基本骨架,D错误。 故选C。 【点睛】 6. 小麦幼苗在缺少无机盐X的"完全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出现了叶片发黄的现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对照实验应使用含无机盐X的完全培养液培养小麦幼苗 B. 据实验结果推测无机盐X可能是一种含镁元素的无机盐 C. 与正常幼苗相比该幼苗叶绿体内的NADPH的合成速率增加 D. 实验结束时,培养液中某些无机盐离了的浓度可能会增加 【答案】C 【解析】 【分析】 镁是构成叶绿素的主要元素,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参与光合作用光反应的进行,当植物缺镁时叶片发黄,光合作用下降。 【详解】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无机盐X,实验组缺乏无机盐X,对照组应使用含无机盐X的完全培养液培养小麦幼苗,A正确; B、将小麦幼苗在缺少无机盐X的"完全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出现了叶片发黄的现象。根据现象推测无机盐X可能是一种含镁元素的无机盐,B正确; C、当植物缺镁时,叶绿素合成减少,光反应下降,叶绿体内NADPH的合成速率下降,C错误; D、植物吸收无机盐具有选择性,当植物吸收水大于吸收某种元素时,实验结束时培养液中某种无机盐离子浓度可能会增加,D正确。 故选C。 7. 用打孔器制取新鲜萝卜圆片若干,平均分为6组且每组重量为W1,再分别浸泡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材料,用吸水纸吸干表面水分并分别称重(W2)。其中(W2-W1)/W1与蔗糖溶液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蔗糖溶液浓度为0g/mL的一组,W2-W1=0 B. 当蔗糖溶液浓度大于0.4g/mL时,原生质层失去选择透过性 C. 蔗糖溶液浓度为0.13g/mL的一组,植物细胞没有物质的跨膜运输 D. 随着蔗糖溶液浓度的增大,各组细胞的质壁分离程度在逐渐增大 【答案】B 【解析】 【分析】 1.把成熟的活的植物细胞放入到不同浓度的溶液中,植物细胞会发生渗透作用。当细胞外液大于细胞液时,细胞发生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反之,看不到质壁分离现象。浓度过高时,能发生质壁分离,但细胞会因为失水过多而死亡。 2.根据题意,将重量为W1的新鲜萝卜圆片分别浸泡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称的重量为W2,若W2-W1>0,说明新鲜萝卜圆片在蔗糖溶液中失水;若W2-W1<0,说明红甜菜根片在蔗糖溶液中吸水;若W2-W1=0,说明红甜菜根片在蔗糖溶液中吸水和失水达到动态平衡。 【详解】A、看图曲线可知,蔗糖溶液浓度为0g/ml的时,(W2-W1)/W1=0.04,说明W2-W1≠0,A错误; B、蔗糖溶液的浓度大于0.4g/ml时,(W2-W1)/W1增加,说明细胞失活,原生质层失去选择透过性,B正确; C、看图曲线可知,蔗糖溶液浓度为0.13g/ml时,W2-W1=0,此时即为组织细胞的等渗浓度,但细胞仍有水分子的跨膜运输,C错误; D、看图曲线可知,当蔗糖溶液浓度在0-0.lg/ml之间时,植物细胞不发生质壁分离,在大约0.l3g/ml之后各组细胞的质壁分离程度在逐渐增大,达到一定程度后细胞会死亡,D错误。 故选B。 8. 酶和ATP是细胞代谢过程中所需的两种重要的化合物,而细胞内还有与ATP结构类似的GTP、CTP和UTP等高能磷酸化合物,但ATP用途较为广泛。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ATP的合成常伴随放能反应,而吸能反应通常伴随ATP的水解 B. UTP分子中高能磷酸键全部断裂后的产物中有某些酶的基本组成单位 C. 叶肉细胞细胞质中消耗的ATP均来源于线粒体和叶绿体 D. 唾液腺细胞分泌唾液淀粉酶的过程可使得ATP转化为ADP的速率加快 【答案】C 【解析】 【详解】A、ATP的合成常伴随放能反应,而吸能反应通常伴随ATP的水解,A项正确; B、UTP分子中高能磷酸键全部断裂后的产物中有尿嘧啶核糖核苷酸,尿嘧啶核糖核苷酸是构成RNA类酶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B项正确; C、细胞质中消耗的ATP来自细胞呼吸,叶绿体中光反应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C项错误; D、唾液腺细胞分泌唾液淀粉酶的过程是一个需要消耗ATP的胞吐过程,故该过程可使得ATP转化为ADP的速率加快,D项正确。 故选C。 9. 如图是植物细胞部分代谢过程中物质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过程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②过程在叶绿体内膜上进行 B. ①过程消耗的[H]和②过程产生的[H]是同一种物质 C. ①、②过程产生的ATP都可用于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 D. 能进行①过程细胞不一定能进行②过程,能进行②过程的细胞一定能进行①过程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可知,①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中氧气和前两个阶段产生的还原氢结合生成水的过程。②为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水的光解过程。 【详解】A、①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②过程为光反应阶段,进行的场所为类囊体薄膜,A错误; B、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产生的还原氢不是同一种物质,故①过程消耗的[H]和②过程产生的[H]不是同一种物质,B错误; C、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只用于暗反应,不用于其他生命活动,C错误; D、活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但植物只有含有叶绿体的细胞才能进行光合作用,D正确。 故选D。 10. 单羧酸转运蛋白1(MCT1)是哺乳动物细胞膜上同向转运乳酸和H+的跨膜蛋白。在癌细胞中,MCT1基因显著高表达,呼吸作用会产生大量的乳酸;当葡萄糖充足时,MCT1能将乳酸和 H+运出细胞,当葡萄糖缺乏时则运进细胞。下列表述或推测错误的是 A. 合成与运输MCT1,体现细胞内各结构之间的协调配合 B. 乳酸被MCT1运进细胞,可作为替代葡萄糖的能源物质 C. 癌细胞细胞质中乳酸产生较多,使细胞内pH显著降低 D. MCT1会影响癌细胞增殖,其基因可作癌症治疗新靶点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癌变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单羧酸转运蛋白1(MCT1)是一种跨膜蛋白,其合成与运输过程与分泌蛋白类似,即在核糖体上合成后,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因此合成与运输MCT1,体现细胞内各结构之间的协调配合,A正确;当葡萄糖缺乏时,乳酸被MCT1运进细胞,说明乳酸可作为替代葡萄糖的能源物质,B正确;当葡萄糖充足时,MCT1能将乳酸和H+运出细胞,当葡萄糖缺乏时则乳酸运进细胞,说明癌细胞存在乳酸代谢机制,因此癌细胞细胞质中乳酸产生较多,细胞内的pH不会显著降低,C错误;在癌细胞中,MCT1显著高表达,说明MCT1会影响癌细胞增殖,其基因可作癌症治疗新靶点,D正确。 【点睛】本题是一道信息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从题意中提取有效信息,如MCT1是一种跨膜蛋白、控制其合成的基因在癌细胞中显著高表达等,据此结合所学的细胞癌变等相关知识展开联想,进行知识的整合和迁移。 11. 在一个蜂群中,少数幼虫一直取食蜂王浆而发育成蜂王,而大多数幼虫以花粉和花蜜为食将发育成工蜂。DNMT3蛋白是DNMT3基因表达的一种DNA甲基化转移酶,能使DNA其他区域添加甲基基团(如图所示)。敲除DNMT3基因后,蜜蜂幼虫将发育成蜂王,这与取食蜂王浆有相同的效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胞嘧啶和5'甲基胞嘧啶在DNA分子中都可以与鸟嘌呤配对 B. 蜂群中蜜蜂幼虫发育成蜂王可能与体内基因DNMT3被甲基化有关 C. DNA甲基化后可能干扰了RNA聚合酶等对DNA部分区域的识别和结合 D. 被甲基化的DNA片段中遗传信息没有改变,但可使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 DNA甲基化是指DNA序列上特定的碱基在DNA甲基转移酶(dnmt)的催化作用下添加上甲基,虽然不改变DNA序列,但是导致相关基因转录沉默。DNA甲基化在细胞中普遍存在,对维持细胞的生长及代谢等是必需的。研究表明,工蜂大脑细胞中约600个基因被甲基化,而蜂王大脑细胞中的基因没有甲基化。如果某DNA片段被甲基化,那么包含该片段的基因功能就会被抑制。DNA的甲基化是由一种酶来控制的,如果让蜜蜂幼虫细胞中的这种酶失去作用,蜜蜂幼虫就会发育成蜂王,和喂它蜂王浆的效果是一样的。 【详解】A、从题目干中的图示可以看出,胞嘧啶和5'甲基胞嘧啶在DNA分子中都可以与鸟嘌呤配对,A正确; B、敲除DNMT3基因后,蜜蜂幼虫将发育成蜂王,说明蜂群中蜜蜂幼虫发育成蜂王可能与体内DNMT3基因其他区域是否甲基化有关,B错误; C、DNA甲基化后可能干扰了RNA聚合酶等对DNA部分区域的识别和结合,导致转录和翻译过程变化,使生物表现出不同的性状,C正确; D、从题目干中的图示可以看出,DNA甲基化并没有改变DNA内部的碱基排列顺序,未改变DNA片段的遗传信息,但可使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D正确。 故选B。 12. 如图表示孟德尔揭示两个遗传定律时所选用的豌豆植株体内相关基因控制的性状、显隐性及其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丁都可以作为研究基因分离定律的材料 B. 图丁个体自交后代中高茎中纯合子占1/4 C. 图丙、丁所表示个体减数分裂时,可以揭示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D. 图丙个体自交,子代表现型比例为9:3:3:1,属于假说—演绎的实验验证阶段 【答案】A 【解析】 【分析】 基因的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A、甲、乙、丙、丁均含有等位基因,都可以作为研究基因分离定律的材料,A正确; B、图丁个体自交后代中DDYY:DdYy:ddyy=1:2:1,其中高茎中纯合子占1/3,B错误; C、图丁中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能用来揭示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C错误; D、图丙个体自交,子代表现型比例为9:3:3:1,属于假说—演绎的提出问题阶段,D错误。 故选A。 13. 核酶是一类具有催化功能的单链RNA分子,可降解特定的mRNA序列。下列关于核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核酶与脂肪酶至少有四种相同元素 B. 核酶的基本单位含有糖类 C. 核酶可提高化学反应所需活化能 D. 核酶也具有专一性和高效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目:核酶化学本质是RNA,其基本单位为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核糖、一分子磷酸、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元素组成为C、H、O、N、P,其也具有相应的酶的特性:专一性和高效性。 【详解】A、核酶化学元素组成为:C、H、O、N、P,脂肪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元素组成为:C、H、O、N(S),因此至少有四中相同元素,A正确; B、核酶的基本组成单位为核糖核苷酸,含有核糖,B正确; C、酶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C错误; D、核酶具有酶的特性:专一性和高效性,D正确。 故选C。 14. 家鸽肝脏受损时可以通过细胞增殖进行修复。如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家鸽(基因型为 AaBb)肝脏的临时装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戊细胞中赤道板的位置会出现细胞板 B. 甲~戊在细胞周期中出现的前后顺序为乙→甲→丙→丁→戊 C. 丁细胞中正在发生等位基因A与a、B与b的分离 D. 甲~戊五个细胞及其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均含有同源染色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肝脏细胞通过有丝分裂方式增殖,其中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乙细胞处于分裂间期,丙细胞处于前期,丁细胞处于后期,戊细胞处于末期。 【详解】家鸽是动物,其细胞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细胞板,A错误;由分析可知,甲~戊在细胞周期中出现前后顺序为乙→丙→甲→丁→戊,B错误;丁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等位基因A与a、B与b的分离,减数分裂过程中才会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C错误;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形成的子细胞中均含有同源染色体,D正确;故选D。 15. 研究者人工合成的一种微小RNA,不能编码蛋白质,当其进入番茄细胞后,能作用于乙烯受体基因转录的mRNA,从而使该基因“沉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微小RNA可能与乙烯的受体基因转录的mRNA互补 B. 微小RNA可能通过干扰翻译过程从而使该基因沉默 C. 微小RNA与乙烯受体基因的模板链碱基序列相同 D. 该技术可尝试应用于番茄储藏与运输过程中的保鲜 【答案】C 【解析】 【分析】 转录的模板是DNA,产物是RNA;翻译的模板是mRNA,产物是氨基酸。 【详解】该微小RNA可能通过与乙烯受体基因转录产物进行互补配对而阻止其翻译过程,A正确,B正确;乙烯受体基因的本质是DNA(含T,不含U),与微小RNA(含U,不含T)的碱基组成不同,序列不同,C错误; 该技术可以阻止乙烯发挥作用,故可以应用于番茄的储藏和保鲜,D正确。故选C。 16. 牵牛花的颜色主要是由花青素决定的,如图为花青素的合成与颜色变化途径示意图: 从图中不能得出的是 A. 花的颜色由多对基因共同控制 B. 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 C. 生物性状由基因决定,也受环境影响 D. 若基因①不表达,则基因②和基因③不表达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一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二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根据图知,花青素是由苯丙酮氨酸转化而来,其转化需要酶1、酶2和酶3,花青素在不同的酸碱度下表现的颜色不同。 【详解】A. 由图可知,花青素的合成是由多对基因共同控制的,A正确; B. 基因①②③分别通过控制酶1、2、3的合成来控制花青素的合成,B正确; C. 花青素在不同酸碱条件下显示不同颜色,说明环境因素也会影响花色,C正确; D. 基因具有独立性,基因①不表达,基因②和基因③仍然能够表达,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以图形的形式给出信息,考查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知识,关键是需要学生从题图中获取信息。 17. 绿色荧光标记的X染色体DNA探针(X探针),仅能与细胞内的X染色体DNA的一段特定序列杂交,并使该处呈现绿色荧光亮点。同理,红色荧光标记的Y染色体DNA探针(Y探针)可使Y染色体呈现一个红色荧光亮点。同时用这两种探针检测体细胞,可诊断性染色体数目是否存在异常。医院对某夫妇及胎儿的体细胞进行检测,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X、Y性染色体上的所有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B. 据图分析可知雌性个体有伴X染色体基因的异常表现 C. Y染色体DNA上必定有一段与Y探针相同的碱基序列 D. 图中流产胎儿多余的染色体一定来自于母亲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形分析,图中绿色荧光点表示X染色体,红色荧光点表示X染色体,则丈夫的性染色体正常,为XY;妻子含有3条X染色体,比正常多了一条X染色体;流产胎儿的性染色体为XXY,比正常多了一条性染色体。 【详解】X、Y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一定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如X染色体上的色盲基因,A错误;妻子含有3条X染色体,属于染色体数目异常,B错误;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红色荧光标记的Y染色体DNA探针(Y探针),能与细胞内的Y染色体DNA的一段特定序列杂交,因此Y染色体DNA上必定有一段与Y探针相同的碱基序列,C正确;图中流产胎儿多余的染色体可能是X或Y,因此可能来自于母亲或父亲,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干信息确定绿色荧光点和红色荧光点的含义,进而根据图示分析丈夫、妻子、流产胎儿的性染色体组成,再根据选项分析答题。 18. 下列关于高等生物体的细胞衰老和凋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衰老细胞细胞核体积增大,细胞相对表面积增大 B. 衰老细胞内酶的活性都降低,新陈代谢速度减慢 C. 细胞凋亡对于生物体完成正常的发育起关键作用 D. 细胞凋亡对维持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至关重要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2.衰老细胞的特征: (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 (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 (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详解】A.衰老细胞细胞核体积增大,细胞体积减小,相对表面积增大,A正确; B.衰老细胞内与凋亡有关酶的活性增强,B错误; C.细胞凋亡有利于生物体完成正常的发育,C正确; D.细胞凋亡有利于维持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如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生命历程有关知识点,考生遇到“都”这类词语要注意辨析选项。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9. 在细胞增殖过程中,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1)是细胞由DNA复制后进入分裂期的主要酶,CDK1的活性受周期蛋白(cyc1inB)的调节,cyc1inB的降解则是进入分裂期的必要条件,CDK1在连续分裂的细胞中一直存在。HIV感染T细胞可使CDK1失活,并使cyc1inB积聚。如图表示cyc1inB的含量与CDK1的活性在细胞周期中规律性的变化曲线,有关叙述合理的是( ) A. CDK1的活性下降是因为cyc1inB在M期不能合成所致 B. CDK1持续保持较高活性的细胞,细胞周期会缩短 C. CDK1可能具有促进染色质凝缩的作用 D. HIV感染会使T细胞停留在图中的G2期 【答案】C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干信息可知:在细胞增殖过程中,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1)是细胞由DNA复制后进入分裂期的主要酶,CDK1的活性受周期蛋白(cyc1inB)的调节,cyc1inB的降解则是进入分裂期的必要条件,CDK1在连续分裂的细胞中一直存在。HIV感染T细胞可使CDK1失活,并使cyc1inB积聚。图中表示cyc1inB的含量与CDK1的活性在细胞周期中规律性的变化曲线,分析曲线可知:cyc1inB的含量与CDK1的活性呈正相关,均在G2期到M期达到最高。 【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cyc1inB的降解则是进入分裂期的必要条件可知,CDK1的活性下降是因为cyc1inB在进入M期前降解所致,A错误; B、CDK1持续保持较高活性的细胞,则会导致细胞由DNA复制后进入分裂期时间延长,细胞周期会延长,B错误; C、根据题干信息,CDK1是细胞由DNA复制后进入分裂期的主要酶,推测其可能具有促进染色质凝缩的作用,进而使细胞中DNA复制后进入分裂期,C正确; D、由于HIV感染T细胞可使CDK1失活,而CDK1是细胞由DNA复制后进入分裂期的主要酶,故HIV感染会使T细胞停留在图中的G2期,D正确。 故选CD。 【点睛】 20. 李斯特氏菌是一种致死食源性细菌,当它侵入人体后,该菌的一种名为InIC的蛋白可通过阻碍人类细胞中的Tuba蛋白的活性,使细胞膜更易变形而有利于细菌在人类细胞之间快速转移,使人患脑膜炎。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李斯特氏菌含核酸的细胞器有线粒体、核糖体等 B. Tuba蛋白和InIC蛋白的合成场所均是核糖体 C. Tuba蛋白和InIC蛋白都不需要内质网的加工 D. 该菌能在人类细胞之间快速转移依赖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答案】AD 【解析】 【分析】 李斯特氏菌是一种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 比较项目 原 核 细 胞 真 核 细 胞 大小 较小 较大 主要区别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拟核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细胞壁 有,主要成分是糖类和蛋白质 植物细胞有,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动物细胞无;真菌细胞有,主要成分为多糖 生物膜系统 无生物膜系统 有生物膜系统 细胞质 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 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 DNA存 在形式 拟核中:大型环状、裸露 质粒中:小型环状、裸露 细胞核中:和蛋白质形成染色体细胞质中:在线粒体、叶绿体中裸露存在 增殖方式 二分裂 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可遗传变异方式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详解】A、李斯特氏菌为原核细胞,含核酸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不含线粒体,A错误; B、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Tuba蛋白和InIC蛋白的合成场所均是核糖体,B正确; C、该菌为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内质网和高尔基体,Tuba蛋白和InIC蛋白都不需要内质 网的加工,C正确; D、该菌能在人类细胞之间快速转移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D错误。 故选AD。 21. 将某种酶运用到工业生产前,需测定使用该酶的最佳温度范围。下图中的曲线①表示在各种温度下该酶活性相对于最高酶活性的百分比。将该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的时间,再在酶活性最高的温度下测其残余酶活性,由此得到的数据为酶的热稳定性数据,即下图中的曲线②。据此作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曲线①可知80℃是该酶活性最高的温度 B. 曲线②的各数据点是在对应温度下测得的 C. 该酶使用的最佳温度范围是60~70℃ D. 该酶的热稳定性在70℃之后急剧下降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由曲线①可知,该酶的最适温度是80℃,A正确;曲线②中的数据是将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的时间,再在酶活性最高的温度下测其残余酶活性,对于B选项而言是将该酶在35℃保存,然后在80℃下测定该酶活性,B错误;曲线②显示,酶的热稳定性从30℃开始不断下降,在70℃后,急剧下降,该酶使用的最佳温度范围是:60℃~70℃,C正确;曲线②显示,酶的热稳定性从30℃开始不断下降,在70℃后,急剧下降,D正确。 考点:此题主要考查酶的概念以及酶的特性,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22. 真核生物基因的遗传信息从DNA转移到RNA上之后,需要剪接体进行有效遗传信息的“剪断”与重新“拼接”,这种有效遗传信息的拼接与无效遗传信息的去除,被称为RNA剪 接。如图是S基因的表达过程,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过程①需要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需要RNA聚合酶的参与 B. 剪接体作用于过程②,其作用是催化磷酸二酯键的断裂 C. 过程③中一个核糖体可结合多条mRNA链以提高蛋白质的合成速率 D. 过程④分解异常mRNA以阻止异常蛋白的合成,需要RNA酶的参与 【答案】BC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可知,①表示转录,②表示mRNA前体加工,③表示翻译,④表示异常mRNA的降解。 【详解】A、过程①表示转录,需要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需要RNA聚合酶的参与,A正确; B、剪接体进行有效遗传信息的“剪断”与重新“拼接”,故其作用是催化磷酸二酯键的断裂和形成,B错误; C、过程③中一条mRNA链可结合多个核糖体以提高蛋白质的合成速率,C错误; D、过程④利用RNA酶分解异常mRNA以阻止异常蛋白的合成,D正确。 故选BC。 23. 已知果蝇的红眼、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由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基因型分别为XBXb与XbW的雌雄果蝇交配生育一只基因型为XBXbY的果蝇,产生该果蝇的原因可能是( ) A. 雌果蝇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 B. 雌果蝇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 C. 雄果蝇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 D. 雄果蝇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 【答案】A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基因型分别为XBXb与XbY的雌雄果蝇交配生育了一只基因型为XBXbY 的果蝇,可以看成是含XBXb的卵细胞和含Y的精子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也可以看成是含XB的卵细胞和含XbY的精子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 【详解】AB、如果基因型为XBXbY的果蝇是含XBXb的卵细胞和含Y的精子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则雌果蝇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A正确,B错误; CD、如果基因型为XBXbY的果蝇是含XB的卵细胞和含XbY的精子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则雄果蝇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C正确,D错误。 故选AC。 24. 如图表示与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有关蛋白的合成、转运等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所示两种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基本相同 B. 过程③合成的T蛋白需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 C. 图中M蛋白可能催化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有关反应 D. 由图可知,构成线粒体的部分物质的合成受细胞核控制 【答案】BC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①是转录,②是指RNA从核孔出到细胞质基质,③是翻译,④表示T蛋白与线粒体外膜蛋白结合形成TOM复合体,⑤表示M蛋白被转运至线粒体内膜上。 【详解】A.图中所示的线粒体膜和核膜组成成分主要都是蛋白质和脂质,因此基本相同,A正确; B.过程③合成的T蛋白是在游离的核糖体上合成,T蛋白合成后与线粒体外膜上的蛋白质结合形成TOM复合体,因此不需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B错误; C.图中M蛋白位于线粒体内膜,可能催化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有关反应,C错误; D.由图可知,构成线粒体的部分蛋白质的合成受细胞核基因控制,D正确。 故选BC。 25. 下列与真核生物细胞中复制、转录和翻译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不同组织细胞所含的基因及表达的基因相同 B. 用于转录的RNA聚合酶在细胞核内合成并执行功能 C. 核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可能在同一细胞结构中进行 D. 根据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推测出的mRNA序列可能不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转录、翻译的比较 转录 翻译 时间 个体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 场所 主要在细胞核 细胞质的核糖体 模板 DNA的一条链 mRNA 原料 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 20种游离的氨基酸 条件 酶(RNA聚合酶等)、ATP 酶、ATP、tRNA 产物 一个单链RNA 多肽链 特点 边解旋边转录 一个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顺次合成多条肽链 碱 A-U T-A C-G G-C A-U U-A C-G G-C 基配对 遗传信息传递 DNA------mRNA mRNA-------蛋白质 意义 表达遗传信息,使生物表现出各种性状 【详解】A、不同组织细胞所含的基因相同,但选择表达的基因不相同,A错误; B、用于转录的RNA聚合酶在核糖体上合成,B错误; C、核基因的转录在细胞核中进行,而翻译过程在核糖体上进行,C错误; D、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因此根据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推测出的mRNA序列可能不同,D正确。 故选D。 26. 研究表明,线粒体功能异常与衰老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科研人员研究中药党参对某种衰老模型小鼠肝细胞线粒体中酶活性的影响,以此了解其对延缓衰老的作用及机制,实验结果如表。(注:a酶存在于线粒体基质中,b酶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二者均与细胞呼吸相关)。相关分析合理的是( ) 组别 a酶活性相对值 b酶活性相对值 正常小鼠 11.76 52.44 模型小鼠 7.75 38.57 党参提取物低剂量组 7.66 38.93 党参提取物中剂量组 9.81 43.15 党参提取物高剂量组 11.02 49.63 A. 本实验中对照组是的正常小鼠组 B. 实验结果表明党参提取物有延缓衰老作用 C. 随着党参提取物剂量的升高,逐渐增强衰老小鼠的线粒体功能 D. 与a酶相比,党参提取物对b酶的作用更显著 【答案】BC 【解析】 【分析】 1.紧扣题干信息“a酶存在于线粒体基质中,b酶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二者均与细胞呼吸相关”答题。 2.分析表格:随着党参提取物剂量的升高,a酶和b酶的活性逐渐增强。 【详解】A、本实验中的正常小鼠组和模型小鼠组均为对照组,A错误; B、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随着党参提取物剂量的升高,a酶和b酶的活性逐渐增强,表明党参提取物有延缓衰老的作用,B正确; C、a酶存在于线粒体基质中,b酶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两者均与细胞呼吸相关,再结合表中数据可知,高剂量党参提取物可通过增强酶活性改善衰老小鼠的线粒体功能,C正确; D、党参提取物对a酶和b酶的作用都比较显著,D错误。 故选BC。第Ⅱ卷(非选择题)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 27. 中国是生产稻米最多的国家,增加水稻的产量一直是科研人员研究的主要课题。图1是将玉米的PEPC酶(与CO2的固定有关)基因与PPDK酶(催化CO2初级受体---PEP的生成)基因导入水稻后,在某一温度下测得光照强度对转双基因水稻和原种水稻的光合速率影响。图2是在光照为1000Lux下测得温度影响光合速率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原种水稻A点以后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为_____________转基因水稻__________(填是或否)通过提高相关酶的最适温度来增强光合速率。 (2)在温度25"C条件下,重复图1相关实验,A点会向移动,推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图分析,转双基因水稻与原种水稻相比更适宜栽种在______________环境中。 研究者提取并分离了这两种植株的等质量叶片的光合色素,通过观察比较____________发现两种植株各种色素含量无显著差异,则可推断转双基因水稻是通过促进__________________来提高光合速率。 【答案】 (1). 温度、CO2浓度等 (2). 否 (3). A点是原种水稻的光饱和点,在图1中可知A点时的净光合速率是20,根据图2可知,净光合速率是20应对应的是30℃,如果用温度为25℃,光合作用是减弱的,因此A点的高度会发生变化。 (4). 光照强 (5). 色素带的宽度 (6). 暗反应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速率会受到温度、光照、水分、CO2浓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净光合作用速率=总光合作用速率-呼吸速率。 【详解】(1)A点对应的光照已经是光饱和点,此时再增加光照强度不能再提高净光合速率,限制光合作用的是其他因素,如温度、CO2浓度等。由图2可知,两种水稻的最适温度并没有差别,所以提高相关酶的最适温度并不能增加光合速率。 (2)由图可知A点是原种水稻的光饱和点,在图1中可知A点时的净光合速率是20,根据图2可知,净光合速率是20应对应的是30℃,如果用温度为25℃,重复图1相关实验,光合作用是减弱的,A点会向左下移动。 (3)由图1可知,转基因水稻的光饱和点要高于原种水稻,所以更适合强光照环境。用纸层析法分离光合色素,色素带的宽度可以反应色素的含量,结果发现两植株各种光合色素含量无显著差异,可以推测转双基因水稻没有促进光反应,而是通过促进碳反应过程,来提高光合速率。 【点睛】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其过程如下: 28. 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与性别差异有着紧密联系,雌激素能促进巨噬细胞产生干扰素,科研人员为了研究雌激素对巨噬细胞的作用机制,进行相关实验深入研究。 (1)雌激素作为固醇类激素,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方式)进入靶细胞,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进而结合到基因的启动子区域,调节基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浓度为200ng/mL的雌激素动物细胞培养液处理巨噬细胞,对照组不添加雌激素,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 据图1分析,雌激素处理对于巨噬细胞的增殖具有_________作用。 (3)科研人员提取培养48h的巨噬细胞总RNA,利用反转录PCR法检测Dnmt1基因表达水平,结果如图2所示。据图2分析,雌激素可以_________巨噬细胞Dnmt1基因(DNA甲基转移酶1基因)的表达,DNA甲基转移酶1可以对核基因进行修饰,在不改变基因________序列的前提下影响相关基因的表达。据图1图2分析,雌激素处理前后Dnmt1基因表达的变化趋势与巨噬细胞增殖的变化趋势__________。 (4)科研人员推测雌激素对巨噬细胞增殖和Dnmt1表达的影响,可能受oct4基因的表达的调控。科研人员检测了雌激素处理前后oct4基因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如图3所示。 综上所述,请你阐明雌激素对巨噬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研究发现,人类乳腺癌的发病机制与雌激素对于巨噬细胞的作用机制高度相似,根据上述研究结果,请你提出一种治疗乳腺癌的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自由扩散 (2). 转录(表达) (3). 促进 (4). 显著提高(提高) (5). 碱基(碱基对、脱氧核苷酸) (6). 基本相同(相同、一致) (7). 雌激素通过促进oct4基因表达进而促进Dnmt1基因表达,导致巨噬细胞的增殖 (8). 降低乳腺细胞中oct4基因的表达水平;降低乳腺细胞中Dnmt1基因的表达水平;降低乳腺细胞雌激素受体基因的表达水平 【解析】 【分析】 1、性激素的受体在细胞内,性激素是固醇类激素,自由扩散进入细胞,进入细胞的性激素影响转录和翻译过程。 2、根据柱形图可知,实验组中Dnmt1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雌激素可以显著提高巨噬细胞Dnmt1基因。 【详解】(1)雌激素作为固醇类激素,属于脂质中的小分子物质,可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进入靶细胞,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进而结合到基因的启动子区域,调节基因表达过程中的转录。 (2)据图1分析,实验组中巨噬细胞的相对值高于对照组,说明雌激素处理对于巨噬细胞的增殖具有促进作用。 (3)据图2分析,实验组中Dnmt1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雌激素可以提高巨噬细胞Dnmt1基因的表达,DNA甲基转移酶1可以对核基因进行修饰,在不改变基因中碱基序列的前提下影响相关基因的表达。据图1图2分析,雌激素处理前后Dnmt1基因表达的变化趋势与巨噬细胞增殖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都是提高)。 (4)雌激素处理后,实验组的oct4基因表达量在48小时内逐渐增大,与图1对应,说明雌激素通过促进oct4基因表达进而促进Dnmt1基因表达,导致巨噬细胞的增殖。 (5)由于人类乳腺癌的发病机制与雌激素对于巨噬细胞的作用机制高度相似,所以人们通过降低乳腺细胞中oct4基因的表达水平或降低乳腺细胞中Dnmt1基因的表达水平或降低乳腺细胞雌激素受体基因的表达水平,来治疗乳腺癌。 【点睛】本题通过实验考查动物激素调节、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等,重点考查动物激素调节的相关实验,要求考生掌握实验设计的原则,能理解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9. 科研小组用一对表现型都为圆眼长翅的此雌、雄果蝇进行杂交实验,在特定的实验环境下培养子代,结果如下图所示(控制果蝇眼形的基因用A、a表示,控制果蝇翅形的基因用B、b表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果蝇的翅形性状和眼形性状中的隐性性状是__________,子代(F)圆眼长翅雄果蝇中杂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 子代(F1)雌果蝇的性状表现与雄果蝇不同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自由交配的果蝇种群中,存在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3种体色,分别为深色(DD)、中间色(Dd)、浅色(dd),由于各种原因,它们成年存活的概率分别为60%、60%、20%。若第一代种群中只有中间色个体,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第二代种群成年个体中d基因的频率为___________,第二代种群成年个体中中间色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 (3)研究者在果蝇的野生型种群中发现了朱砂眼隐性突变体一朱砂眼a(h1h1)和朱砂眼b(h2h2),现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判断朱砂眼a和b是否由同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请你写出简单的实验思路并预测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残翅、棒眼 (2). 2/3 (3). 基因型为BBXAXA或BBXAXa个体致死 (4). 40% (5). 60% (6). 实验思路:将两种类型的朱砂眼隐性突变体杂交,获得子一代,将F1代中雌雄个体杂交,获得F2。 预期结果及结论:若F2代全为朱砂眼,则是由同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若F2代中出现正常眼,则不是由同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解析】 【分析】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其实质是在减数分裂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从而进入同一配子中。伴性遗传虽然最后子代的表现型与性别相关,但只要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就遵循孟德尔两大遗传定律。 【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果蝇的翅形性状和眼型形性状中的隐性性状分别是残翅和棒眼,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BbXAXa和BbXAY,可判断子代中圆眼长翅雄果蝇的基因型及比例为2/3BbXAY和1/3BBXAY,故其杂合子所占比例是2/3。根据亲代基因型可知F代中雌性圆眼长翅:圆眼残翅比例应为(1BBXAXA+1BBXAXa+2BbXAXA+2BbXAXa):(1bbXAXA+1bbXAXa)=6:2,而实际比例是5:2,因此可判定基因型为BBXAXA或BBXAXa的个体不能正常发育成活而死亡。 (2)第一代成年个体全为Aa,因此第二代种群刚孵化的个体中各种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在成年个体中基因型及比例变为AA:Aa:aa=(1×60%):(2×60%):(1×20%)=3:6:1,故成年个体d的基因频率为aa的基因型频率+1/2Aa的基因型频率,及10%+30%=40%,Aa占60%。 (3)将两种类型的朱砂眼隐性突变体杂交,获得子一代,将F1代中雌雄个体杂交,获得F2。若是由同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F2代的基因型有h1h1、h1h2、h2h2,全为朱砂眼,若不是由同一对等位基因控制,F2代中有含有显性正常眼基因的个体,会出现正常眼。 【点睛】某基因频率=纯合子基因频率+1/2杂合子基因频率,能够自由交配的种群是理想种群,不完全显性中杂合子的表现型融合了双亲的特征。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