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2019-2020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1.利用电子显微镜判断某种生物是否属于原核生物的主要依据是( )‎ A. 观察是否有细胞壁 B. 观察是否有核糖体 C. 观察是否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D. 观察是否有 DNA ‎【答案】C ‎【解析】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最主要的区别是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电子显微镜观察的的是细胞的超微结构。‎ ‎【详解】A、细胞壁不是原核生物特有的结构,A错误;‎ B、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都有核糖体,B错误;‎ C、真核生物有细胞核,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C正确;‎ D、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都有DNA,D错误;故选C。‎ ‎【点睛】该题目主要考察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区别,较为简单。‎ ‎2.下列关于细胞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不同生物的细胞具有统一性是因为所有细胞来自共同的祖先 B. 不同生物的细胞具有多样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 同一生物的不同细胞具有多样性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D. 不同生物的细胞具有多样性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答案】D ‎【解析】1、细胞构成的生物其统一性表现在:都以DNA为遗传物质、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都以ATP为直接能源物质。 2、不同生物细胞的大小、形态、结构是多种多样的,体现了细胞的多样性。‎ ‎【详解】A、不同生物的细胞具有统一性是因为所有细胞来自共同的祖先,A正确;‎ B、不同生物的细胞具有多样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正确;‎ C、同一生物的不同细胞具有多样性是细胞分化的结果,C正确;‎ D、不同生物的细胞具有多样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识记和理解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含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3.下列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于检测还原糖的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检测蛋白质 B. 检测还原糖时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 C. 苏丹Ⅲ染液染色的花生子叶中有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D. 蛋白质变性后加入双缩脲试剂不再呈现紫色反应 ‎【答案】C ‎【解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4)淀粉遇碘液变蓝。‎ ‎【详解】A、用于检测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的甲液(‎0.01g/ml的NaOH溶液)和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不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检测,A错误;‎ B、检测还原糖时需要水浴加热才能产生砖红色沉淀,B错误;‎ C、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后的花生子叶,在高倍镜下可见细胞中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C正确;‎ D、变性后的蛋白质中含有肽键,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会呈现紫色,D错误。故选C。‎ ‎4.下列关于细胞内 ATP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结构简式中的“A”代表腺嘌呤,“P”代表磷酸基团 B. ATP 与 ADP 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在所有生物的细胞内都是一样的 C. 细胞代谢旺盛时,ATP 与 ADP 含量的比值急剧减小 D. 细胞内所有的生命活动都是由 ATP 直接提供能量的 ‎【答案】B ‎【解析】ATP:‎ ‎1、中文名:三磷酸腺苷 ‎2、构成:腺苷—磷酸基团~磷酸基团~磷酸基团 ‎ ‎3、简式: A-P~P~P ‎(A :腺嘌呤核苷;T:3;P:磷酸基团;~ :高能磷酸键,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水解时容易断裂)‎ ‎4、功能: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5、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ATP←→ADP+Pi+能量 ‎(1)向右:表示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用于各种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 向左:表示ATP合成,所需的能量来源于生物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 ‎(2)ATP能作为直接能源物质的原因是细胞中ATP与ADP循环转变,且十分迅速 ‎【详解】A、结构简式中的“A”代表腺苷,A错误;‎ B、ATP 与 ADP 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在所有生物的细胞内都是一样的,B正确;‎ C、细胞代谢旺盛时,ATP 与 ADP 的转化速度加快,但ATP与ADP含量的比值仍维持动态平衡,C错误;‎ D、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但不是唯一的,比如磷酸肌酸也可以作为直接能源物质,D错误。故选B。‎ ‎5.下列关于线粒体和叶绿体共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均具有双层膜结构 B. 增大膜面积的结构相同 C. 均能发生能量转换 D. 均不存在于原核细胞中 ‎【答案】B ‎【解析】线粒体(双层膜):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增大膜面积,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第二、三阶段),含少量DNA。 ‎ 叶绿体(双层膜):只存在于植物的绿色细胞中。片层类囊体形成基粒上有光合色素,类囊体和基质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含少量的DNA。‎ ‎【详解】根据分析,叶绿体和线粒体均具有双层膜结构,均能发生能量转换,均不存在于原核细胞中,但线粒体是通过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增大膜面积,而叶绿体是通过基粒的囊状结构薄膜增大了内部的膜面积,故增大膜面积的结构是不同的。故选B。‎ ‎6.下列关于糖类和脂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葡萄糖、核糖和果糖都是单糖 B. 植物细胞中的多糖主要是淀粉和纤维素,动物细胞中的多糖主要是糖原和乳糖 C. 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所有细胞都含有磷脂 D. 固醇类物质在细胞的营养、调节和代谢中有重要功能 ‎【答案】B ‎【解析】糖类包括单糖,二糖和多糖,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 ‎【详解】A、葡萄糖、核糖和果糖都是单糖,A正确;‎ B、乳糖是二糖而非多糖,B错误;‎ C、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所有细胞都有细胞膜,C正确;‎ D、如维生素D可以促进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D正确。故选B。‎ ‎7.下列关于细胞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糖蛋白 B. 载体蛋白都位于细胞膜的外表面 C. 由于磷脂分子内部是疏水的,因此水分子不能通过细胞膜 D. 细胞的生长现象不支持细胞膜的静态结构模型 ‎【答案】D ‎【解析】1、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磷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因此,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2、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流动性(膜的结构成分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3、细胞膜的功能: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③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4、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透过性(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详解】A、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含有少量的糖类,A错误;‎ B、载体蛋白不都位于细胞膜的外表面,有的部分嵌入或贯穿于细胞膜中,B错误;‎ C、水分子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C错误;‎ D、细胞的生长现象不支持细胞膜的静态结构模型,D正确。故选D。‎ ‎8.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线粒体中含有呼吸酶,可催化葡萄糖氧化分解 B. 叶绿体中合成的 ATP,能为主动运输提供能量 C. 细胞核中含有遗传物质,是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D. 核膜将核内外物质分开,物质可通过核孔自由进出核膜 ‎【答案】C ‎【解析】1、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可以转录形成RNA。 2、叶绿体合成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线粒体合成的ATP能用于除暗反应以外的其他生命活动。 ‎ ‎3、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详解】A、葡萄糖的分解为丙酮酸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A错误;‎ B、叶绿体中合成的 ATP,只能用于暗反应,B错误;‎ C、细胞核中含有遗传物质,是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C正确;‎ D、核膜将核内外物质分开,物质可通过核孔进出核膜,核孔具有选择透过性,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目主要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有一定难度。‎ ‎9.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观察实验现象 B. 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C. 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的细胞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相同 D.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不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答案】A ‎【解析】1.成熟的植物细胞构成渗透系统,可发生渗透作用。做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要选择活的、成熟的、有颜色的植物细胞材料,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2.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一定都相同,用相同浓度的外界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详解】A、做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要选择有颜色的材料,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A正确;‎ B、黑藻叶片的叶肉细胞中液泡呈无色,叶绿体的存在使原生质层呈绿色,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错误;‎ C、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一定都相同,用相同浓度的外界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C错误;‎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因而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的相关知识。识记实验的原理、实验选用的材料、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0.叶肉细胞中不能合成 ATP 的部位是( )‎ A. 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B. 叶绿体基质 C. 线粒体基质 D. 线粒体内膜 ‎【答案】B ‎【解析】能合成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内膜)和叶绿体(类囊体薄膜)。据此答题。‎ ‎【详解】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是光反应的场所,能合成ATP,A错误;‎ B、叶绿体基质是暗反应的场所,不能合成ATP,而且还要消耗ATP,B正确;‎ C、线粒体基质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场所,能合成少量的ATP,C错误 D、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能合成大量的ATP,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ATP、细胞器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掌握ATP的合成过程及场所,能根据题干要求做出准确的判断。‎ ‎11.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代谢都离不开酶的催化 B. 蛋白酶能催化所有的酶水解,导致其活性丧失 C. 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 D. 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 ‎【答案】B ‎【解析】酶是活细胞所产生(来源)的具有催化作用的一类有机物。‎ 酶的功能: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详解】A、细胞代谢都离不开酶的催化,A正确;‎ B、蛋白酶能催化所有化学本质为蛋白质的酶水解,但有些酶的化学本质是RNA,B错误;‎ C、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C正确;‎ D、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如呼吸氧化酶,D正确。故选B。‎ ‎12.将一株生长正常的绿色植物置于密闭的玻璃容器内,在适宜条件下光照培养,随培 养时间的延长,玻璃容器内CO2浓度可出现的变化趋势是 A. 一直降低,直至为零 B. 一直保持稳定,不变化 C. 降低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 D. 升高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 ‎【答案】C ‎【解析】通读整道题目,可知本题在考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及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详解】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密闭容器内的植物,密闭容器内的二氧化碳含量有限,随着光合作用的持续进行,二氧化碳逐渐被消耗,浓度降低,进而光合作用强度降低,当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到一定水平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等于吸收量,则装置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就保持相对稳定,C正确。故选C。‎ ‎13.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有内质网的细胞不一定是真核细胞 B. 有线粒体的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 C. 有核糖体的细胞一定能合成分泌蛋白 D. 有中心体的细胞不一定是动物细胞 ‎【答案】D ‎【解析】1、有内质网的细胞一定是真核细胞。 2、动物细胞和低等的植物细胞有中心体。 3、有核糖体的细胞能合成蛋白质,但不一定能合成分泌蛋白。‎ ‎【详解】A、有内质网的细胞一定是真核细胞,A错误;‎ B、有线粒体的细胞可以进行有氧呼吸,B错误;‎ C、原核细胞含有核糖体,但是不能合成分泌蛋白,C错误;‎ D、低等植物也有中心体,如衣藻,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和理解能力。‎ ‎14.下列对“比较 H2O2 在不同条件下分解”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实验的自变量是对 H2O2 的不同处理,因变量是 H2O2 的分解速率 B. 1号和 2 号试管对照可以验证加热能促进 H2O2 分解 C. 3 号和 4 号试管均能通过降低活化能的方式促进 H2O2 分解 D. 将 4 号试管放入 ‎90℃‎水浴条件下,有 O2 释放,说明 H2O2 酶催化了 H2O2 分解 ‎【答案】D ‎【解析】该实验自变量为不同条件,因变量为H2O2的分解速度。1组为空白对照,2组为高温条件,3组为无机催化剂FeCl3的催化条件,4组为H2O2酶(肝脏研磨液)的催化条件。对比结果可知,酶具有高效性。‎ ‎【详解】A、实验的自变量是对 H2O2 的不同处理,因变量是 H2O2 的分解速率,A正确;‎ B、1号和 2 号试管对照可以验证加热能促进 H2O2 分解,B正确;‎ C、3 号和 4 号试管均为加入催化剂,催化剂能通过降低活化能的方式促进 H2O2 分解,C正确;‎ D、将 4 号试管放入 ‎90℃‎水浴条件下,有 O2 释放,说明高温催化了 H2O2 分解,D错误。‎ 故选D。‎ ‎15.若外界环境中的光照突然减弱,则叶绿体内 C3 和 C5 含量的变化是( )‎ A. 均不变 B. C3 减少,C5 增多 C. C3 增多,C5 减少 D. 均增多 ‎【答案】C ‎【解析】光合作用过程:‎ ‎(1)光反应 条件:有光 ‎ 场所: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过程:① 水的光解:‎ ‎② ATP的合成:(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2)暗反应 条件:有光和无光 ‎ 场所:叶绿体基质 过程:①CO2固定:‎ ‎② C3的还原:‎ ‎(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详解】外界环境中的光照突然减弱,直接影响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减少,使C3的还原减弱,所以叶绿体内 C3 含量增多, C5 含量减少。故选C。‎ ‎16.对下列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 A. 检测酵母菌无氧呼吸的装置中,将锥形瓶先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再连通盛有石灰水的锥形瓶的目的是检测有氧呼吸是否结束 B. 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碱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C. 由于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无水乙醇中,所以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和分离色素 D. 用纸层析法分离绿叶中的色素时,距离滤液细线最远的是橙黄色的色素带 ‎【答案】D ‎【解析】酵母菌是兼性厌氧生物;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原理:色素可溶于无水乙醇,分离的原理:不同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故可用纸层析法进行分离。‎ ‎【详解】A、检测酵母菌无氧呼吸的装置中,将锥形瓶先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再连通盛有石灰水的锥形瓶的目的是检测无氧呼吸是否产生二氧化碳,A错误;‎ B、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B错误;‎ C、分离色素一般使用层析液,C错误;‎ D、橙黄色的为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高,扩散速度最快,离滤液细线最远,D正确。‎ 故选D。‎ ‎17.用新鲜小麦叶片做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将实验得到的色素提取液放在阳光和三棱镜之间,会发现在连续光谱中出现了较为明显的黑带,黑带出现的位置应在( )‎ A. 红光 B. 蓝紫光 C. 红光和蓝紫光 D. 绿光 ‎【答案】C ‎【解析】叶绿体色素提取液中包含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将实验得到的色素提取液放在阳光和三棱镜之间,由于部分波长的光被色素吸收,所以会发现在连续光谱中出现了较为明显的黑带。‎ ‎【详解】因为叶绿素吸收的主要是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吸收的主要是蓝紫光,故将实验得到的色素提取液放在阳光和三棱镜之间,变暗的区域就是红光和蓝紫光区域,即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8.细胞自噬是指细胞将受损或功能退化的结构通过溶酶体降解后再利用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自噬属于细胞凋亡 B. 细胞自噬可以发生在细胞生长的各个阶段 C. 降解受损或功能退化细胞结构的酶在溶酶体中合成 D. 细胞自噬是由基因决定的程序性调控过程 ‎【答案】BD ‎【解析】溶酶体分解细胞内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病菌。‎ ‎【详解】A、细胞自噬指细胞内部发生的变化,不属于细胞凋亡,A错误;‎ B、细胞各个阶段都有受损或功能退化的结构,需要溶酶体的降解,B正确;‎ C、酶在核糖体上合成,C错误;‎ D、细胞自噬是自噬相关基因决定的调控过程,D正确。故选BD。‎ ‎19.下列关于光合作用探究历程中几位科学家研究方法及结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恩格尔曼利用水绵和需氧细菌直接证明了叶绿体能吸收光能用于光合作用放氧 B. 希尔利用离体叶绿体和氧化剂证明植物光合作用可以合成ATP C. 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示踪的方法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中的氧元素全部来自水 D. 卡尔文利用追踪放射性‎14C去向的方法证明了光合作用中C的转移途径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需要考生明确光合作用的原料、过程以及各相关实验的实验方法和结论,然后分析选项进行判断。‎ ‎【详解】A、恩格尔曼的实验通过观察需氧细菌在水绵表面的分布,直接证明了叶绿体能吸收光能用于光合作用放氧,A正确;‎ B、希尔在离体叶绿体的悬浮液中加入铁盐或其他氧化剂,在光照下可释放氧气,说明离体叶绿体在适当条件下能进行水的光解,产生氧气,但是不能证明植物光合作用可以合成ATP,B错误;‎ C、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示踪的方法,用18O分别标记两组实验中的H2O和CO2,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O2中的O全部来自H2O,C正确;‎ D、卡尔文用放射性‎14C标记CO2,通过追踪放射性去向,证明了光合作用中C的转移途径,即卡尔文循环,D正确。故选B。‎ ‎20.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出少量的能量 B. 有氧呼吸前两阶段都能生成 NADH C. 酵母菌细胞呼吸过程中线粒体基质中释放能量最多 D. 所有生物的生存都离不开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 ‎【答案】C ‎【解析】有氧呼吸的基本过程: 第一阶段:反应场所:细胞质基质,反应式:C6H12O6→‎2C3H4O3(丙酮酸)+4NADH+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反应场所:线粒体基质,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20NADH+6CO2+少量能量 第三阶段:反应场所:线粒体内膜,反应式:24NADH+6O2→12H2O+大量能量 无氧呼吸的基本过程: 第一阶段:场所:细胞质基质,反应式:C6H12O6→2丙酮酸+4[H]+少量能量 ‎ 第二阶段:场所:细胞质基质;反应式:2丙酮酸+4[H]→‎2C2H5OH+2CO2或2丙酮酸+4[H]→‎2C3H6O3(乳酸)。‎ ‎【详解】A、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出少量的能量,生成少量ATP,未释放的能量储存在酒精或乳酸中,A正确; B、有氧呼吸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和NADH及少量的能量,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生成二氧化碳和NADH及少量的能量,B正确; C、有氧呼吸释放大量能量是在第三阶段释放的,反应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C错误; D、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所有生物的生存都离不开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D正确。 故选D。‎ ‎【点睛】识记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基础过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1.下列与细胞代谢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每时每刻都进行细胞呼吸 B. 绿色植物的细胞在有光条件下每时每刻都进行光反应 C. 光反应只在光照条件下进行,暗反应只在黑暗条件下进行 D. 光反应产生的 ATP 一部分用于暗反应,另一部分直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答案】A ‎【解析】光反应只有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光反应产生的ATP只供给暗反应,不用其他的生命活动;水果的储存主要是抑制有氧呼吸,保持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强度都比较低。‎ ‎【详解】A、生物每时每刻都需要能量,因此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每时每刻都进行细胞呼吸,A正确;‎ B、如果终止二氧化碳的供应,绿色植物的细胞在有光条件下也不能长时间进行光反应,B错误;‎ C、光反应只在光照条件下进行,暗反应在有光照和黑暗条件下都能进行,C错误;‎ D、光反应产生的 ATP只用于暗反应,D错误。故选A。‎ ‎【点睛】该题目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以及考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情况。‎ ‎22.下列关于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正确的是( )‎ A. 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时,应先适量通气再密封 B. 人剧烈运动时产生的 CO2 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产物 C. “正其行通其风”的措施是通过提高光照强度进而提高作物产量 D. 增施农家肥的措施是通过提高CO2 浓度和土壤中矿质营养含量进而提高作物产量 ‎【答案】D ‎【解析】呼吸作用(也叫细胞呼吸):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根据是否有氧参与,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详解】A、乳酸菌是厌氧型细菌,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时,应先直接密封,A错误;‎ B、人剧烈运动时产生的CO2是有氧呼吸的产物,B错误;‎ C、“正其行,通其风”的措施是通过提高环境中CO2量进而提高作物产量,C错误;‎ D、增施农家肥的措施,可以使微生物通过分解农家肥产生CO2,提高CO2浓度和土壤中矿质营养含量进而提高作物产量,D正确。故选D。‎ ‎23.下列关于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前期染色质丝螺旋缠绕成为染色体 B. 中期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C. 后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 D. 末期出现了新的核膜和核仁 ‎【答案】C ‎【解析】有丝分裂各时期特点:‎ ‎(1)分裂间期: 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 ‎ 结果:DNA分子加倍;染色体数不变(一条染色体含有2条染色单体)。‎ ‎(2)分裂期 前期:①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 ②核膜解体、核仁逐渐消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 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向细胞两极移动;‎ 末期:①染色体、纺锤体消失 ②核膜、核仁重现。‎ ‎【详解】A、前期染色质丝螺旋缠绕成为染色体,A正确;‎ B、中期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B正确;‎ C、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C错误;‎ D、末期出现了新的核膜和核仁,D正确。故选C。‎ ‎24.下列代谢活动一定发生在细胞器中的是( )‎ A. 酶促反应 B. 植物细胞内 ATP 的合成 C. 丙酮酸分解 D. 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 ‎【答案】D ‎【解析】代谢活动主要发生在细胞质中,但也有一些代谢活动可以发生在细胞外,细胞核或其他场所,主要根据反应物和酶的存在场所来判断。‎ ‎【详解】A、由酶催化的化学反应都称为酶促反应,可以发生在细胞内或细胞外,不一定发生在细胞器中,A错误;‎ B、植物细胞内 ATP 的合成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叶绿体、线粒体中,B错误;‎ C、丙酮酸分解可以发生在线粒体或细胞质基质中(原核细胞),C错误;‎ D、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发生在核糖体上,D正确。故选D。‎ ‎25.生产抗体药物需要对哺乳动物细胞进行大规模培养。下图表示某种哺乳动物细胞分别在正常条件下和药物处理条件下培养时细胞中 DNA 含量与细胞数的变化。据此可以推测该药物的作用是( )‎ A. 通过抑制 DNA 的复制,抑制细胞分裂 B. 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抑制细胞分裂 C. 通过促进 DNA 的复制,促进细胞分裂 D. 通过促进着丝粒分裂,促进细胞分裂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和柱形图分析可知:对比正常培养和药物处理知,药物处理后DNA含量为2n的细胞数量减少,而DNA含量为4n的细胞数量增加,由此推知该药物可能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抑制细胞分裂。‎ ‎【详解】A、若该药物通过抑制DNA的复制抑制细胞分裂细胞,则DNA含量为2n的细胞数目会增加,这与题图不符,A错误;‎ B、该药物若能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而抑制细胞分裂,则会导致细胞中DNA含量为4n的细胞数目增加,与题图相符,B正确;‎ C、若该药物通过促进DNA的复制促进细胞分裂,则该药物处理后的结果应该与处理前相同,C错误;‎ D、若该药物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促进细胞分裂,则该药物处理后的结果应该与处理前相同,D错误。故选B。‎ 二、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都有两个 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26.蔬菜表面常残留水溶性有机农药。现将形态、大小相似的同种新鲜蔬菜叶片若干浸入一定量纯水中,每隔一段时间,取出一片菜叶,测定其细胞液浓度,将结果绘制成如下图所示的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AB 段细胞吸水能力最强,细胞体积明显增大 B. B 点细胞液浓度等于外界溶液浓度 C. BC 段细胞因为继续吸收农药分子导致细胞液浓度上升 D. 该曲线说明清洗蔬菜时不易长时间浸泡 ‎【答案】AB ‎【解析】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与失水处于动态平衡,细胞形状未改变。‎ ‎【详解】A、AB段细胞液浓度下降,说明细胞吸水,但由于细胞壁的存在,因此细胞体积不会明显增大,A错误;‎ B、由于外界溶液为纯水,故B点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但由于细胞壁对植物细胞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限制了植物细胞继续吸水,B错误;‎ C、BC段细胞因继续吸收农药而导致细胞液浓度上升,C正确;‎ D、如果长时间浸泡,细胞会吸收农药,故清洗蔬菜时不易长时间浸泡,D正确。故选AB。‎ ‎27.某生物体细胞中有 8 对染色体。下图中 A~F 表示该生物细胞周期的某个阶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AB+BC 可以表示一个细胞周期,约为 17.3‎ B. BC 段结束时细胞中含有 32 条脱氧核苷酸链 C. CD 段表示有丝分裂过程 D. EF 段完成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 ‎【答案】AB ‎【解析】细胞周期是连续分裂的细胞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持续的时间比分裂期长,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分裂期主要完成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 ‎【详解】A、一般情况下,分裂间期长,分裂期短,因此AB+BC不可以表示一个细胞周期,A错误;‎ B、BC 段结束时细胞完成DNA复制,因此细胞中含有 32个DNA分子,64条脱氧核苷酸链,B错误;‎ C、CD阶段为分裂期,CD 段表示有丝分裂过程,C正确;‎ D、EF 段为分裂期,该时期完成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D正确。故选AB。‎ ‎【点睛】本题结合直线图,考查细胞周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直线图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考试识记细胞周期的概念、能用图示表示细胞周期并正确区分分裂间期和分裂期是解题的关键。‎ ‎28.下列关于细胞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内的自由水和结合水都参与物质运输和化学反应 B. 植物细胞中结合水和自由水的比值随着气温下降逐渐增大 C. Na+对维持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有重要作用,缺乏会引起动物抽搐 D. Mg、Fe 等元素是构成某些具有重要功能化合物的成分 ‎【答案】BD ‎【解析】无机盐(绝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功能:‎ ‎1、构成某些重要的化合物。(如Mg2+是构成叶绿素的成分、Fe2+是构成血红蛋白的成分、I-是构成甲状腺激素的成分。‎ ‎2、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钙离子浓度过低肌肉抽搐、过高肌肉乏力)‎ ‎3、维持酸碱平衡,调节渗透压。‎ ‎【详解】A、细胞内的自由水才能参与物质运输和化学反应,A错误;‎ B、随着气温下降细胞内的代谢速度减慢,细胞中结合水和自由水的比值逐渐增大,B正确;‎ C、Na+对维持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有重要作用,缺乏会引起动物细胞的渗透压改变,Ga+缺乏才会引起动物抽搐,C错误;‎ D、Mg是构成叶绿体的成分,Fe是构成血红蛋白的成分,D正确。故选BD。‎ ‎29.下列与细胞器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蓝细菌细胞中的酶在核糖体上合成后,再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 B. 分泌蛋白合成旺盛的细胞中,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速度快 C. 溶酶体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分解衰老的细胞器 D. 叶绿体普遍存在于绿色植物体细胞中,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答案】BC ‎【解析】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详解】A、蓝藻细胞属于原核细胞,其中不含内质网和高尔基体,A错误;‎ B、根据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可知,分泌蛋白合成旺盛的细胞中,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速度快,B正确;‎ C、溶酶体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也能分解衰老的细胞器,C正确;‎ D、叶绿体主要存在于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根细胞、叶表皮细胞等没有叶绿体,D错误。‎ 故选BC。‎ ‎30.研究人员将幼年实验鼠的体细胞去核后与老年实验鼠的细胞核融合,将老年实验鼠的体细胞去核后与幼年实验鼠的细胞核融合,分别体外培养。结果发现前者不分裂而后 者分裂旺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老年实验鼠的细胞核中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 B. 老年实验鼠可能比幼年实验鼠的染色体端粒变短 C. 老年实验鼠的染色体可能高度螺旋化从而影响了染色体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D. 上述实验说明细胞质对细胞分裂的影响比细胞核更大 ‎【答案】BC ‎【解析】题目中的实验,两组进行了相互对照,证明了幼年实验鼠的细胞核可以控制细胞进行分裂,而老年鼠的细胞核不能。‎ ‎【详解】A、老年实验鼠的细胞核中遗传物质并未发生变化,A错误;‎ B、根据衰老的端粒学说,老年实验鼠的细胞分裂次数多,可能比幼年实验鼠的染色体端粒短,B正确;‎ C、老年实验鼠的染色体可能高度螺旋化从而影响了染色体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C正确;‎ D、上述实验说明细胞核对细胞分裂的影响比细胞质更大,D错误。故选BC。‎ ‎31.下图①~④表示物质进入细胞的不同方式,ATPase 为 ATP 酶,在图示生理过程中还具有载体的功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固醇类激素通过方式①进入靶细胞 B. ATP 只影响③的运输速率 C. 吞噬细胞通过方式④吞噬病原体 D. 低温只影响方式①~③的运输速率 ‎【答案】AC ‎【解析】分析图形,①物质由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协助,不消耗能量,是自由扩散;②是由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协助,不消耗能量,所以为协助扩散;③物质由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蛋白和消耗能量,是主动运输;④为生物大分子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胞吞。‎ ‎【详解】A、固醇类激素通过方式①自由扩散进入靶细胞,A正确;‎ B、ATP影响方式③和④的运输速率,B错误;‎ C、吞噬细胞通过④胞吞方式吞噬病原体,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C正确;‎ D、低温会影响分子的运动,从而影响方式①~④的运输速率,D错误。故选AC。‎ ‎【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点和分析题图的能力,难度适中。‎ ‎32.下图表示甘蓝叶肉细胞内三碳化合物和葡萄糖的相互转化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②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 B. ①过程有无光都可发生,②过程的发生需要 O2‎ C. ①②过程可以发生在同一个细胞中 D. 为提高产量应增强①过程,减弱②过程 ‎【答案】AB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表示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的部分过程,其中①表示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场所是叶绿体基质;②表示无氧呼吸或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详解】A、①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②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A错误;‎ B、①过程的发生不需要光照,②过程的发生不需要O2,B错误;‎ C、据分析可知,①②过程可以发生在同一细胞叶肉细胞中,C正确;‎ D、为提高产量应设法增强①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过程,减弱②细胞呼吸过程,D正确。‎ 故选AB。‎ ‎33.2017 年,克隆猴“中中”和“华华”在中国诞生,这是世界上第一次采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获得的非人灵长类动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中中”和“华华”的诞生证明了动物的体细胞具有全能性 B. “中中”和“华华”克隆成功的根本原因是其体细胞核中含有该个体几乎全部的遗传信息 C. “中中”和“华华”的性状与提供细胞核的猴的性状完全一致 D. 与胚胎细胞相比,动物体细胞克隆不易成功的原因是其分化程度较高 ‎【答案】BD ‎【解析】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和克隆动物:‎ 原理:已分化的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1)哺乳动物核移植可以分为胚胎细胞核移植(比较容易)和体细胞核移植(比较难)。‎ ‎(2)选用去核卵(母)细胞的原因:卵(母)细胞比较大,容易操作;卵(母)细胞细胞质多,营养丰富。‎ ‎(3)体细胞核移植的大致过程是: ‎ ‎(4)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应用:‎ ‎①加速家畜遗传改良进程,促进良畜群繁育; ‎ ‎②保护濒危物种,增大存活数量;‎ ‎③生产珍贵的医用蛋白;‎ ‎④作为异种移植的供体;‎ ‎⑤用于组织器官的移植等。‎ ‎(5)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存在的问题:‎ 克隆动物存在着健康问题、表现出遗传和生理缺陷等。‎ ‎【详解】A、克隆猴的诞生证明了动物的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A错误;‎ B、“中中”和“华华”克隆成功的根本原因是其体细胞核中含有该个体几乎全部的遗传信息,B正确;‎ C、克隆动物的性状还与提供卵母细胞的猴的质基因有关,以及个体的发育环境有关,所以与提供细胞核的猴的性状不完全一致,C错误;‎ D、与胚胎细胞相比,动物体细胞克隆不易成功的原因是其分化程度较高,D正确。‎ 故选BD。‎ ‎34.将发生质壁分离的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放入清水中,液泡体积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与 a 点相比,b 点时细胞的液泡颜色变深 B. 与 c 点相比,b 点时细胞的吸水速率较大 C. c 点时细胞质壁分离复原,液泡内没有水分子进出 D. b 点到 c 点过程中,细胞的吸水速率受细胞壁的影响 ‎【答案】BD ‎【解析】据图分析,将质壁分离的洋葱紫色外表皮细胞放入清水中,细胞吸水,液泡体积逐渐增加,色素变浅,吸水能力减弱。‎ ‎【详解】A、与a点相比,b点时液泡体积增加,液泡颜色变浅,A错误;‎ B、与c点相比,b点时液泡体积减小,细胞液浓度升高,细胞的吸水能力增强,吸水速率较大,B正确;‎ C、c点时细胞体积不再变化,液泡内水分处于动态平衡,C错误;‎ D、b点到c点过程中,由于植物细胞壁的束缚作用,细胞的体积基本不变,D正确。‎ 故选BD。‎ ‎【点睛】本题考查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35.下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浓度下 CO2 的释放量和 O2 吸收量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氧浓度为 0 时,该器官不进行呼吸作用 B. 氧浓度为 5%时,最适合储藏该器官 C. 氧浓度为 6%时,该器官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 2 倍 D. B 点之后,该器官呼吸作用的产物是 CO2和 H2O ‎【答案】BD ‎【解析】分析题图:表示某植物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气浓度下氧气的吸收量和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在吸收氧气的条件下,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大于氧气的吸收量,说明植物可能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B点后,O2的吸收量等于CO2释放量,说明植物只进行有氧呼吸。‎ ‎【详解】A、氧浓度为0时,CO2的释放量大于0,说明该器官进行无氧呼吸,A错误;‎ B、氧浓度为5%时,CO2释放量最少,有机物消耗相对较少,最适合储藏该器官,B正确;‎ C、氧浓度为6%时,吸收氧的相对量为0.6,则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为0.6,消耗葡萄糖为0.1,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为0.8-0.6=0.2,消耗葡萄糖为0.1,所以该器官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与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相等,C错误;‎ D、B点之后,该器官只进行有氧呼吸,呼吸作用的产物是CO2和H2O,D正确。故选BD。‎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关系的理解应用,并进行简单计算的能力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55分。‎ ‎36.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回答下列问题:‎ ‎(1)最早提出“细胞是生命活动基本单位”观点的是细胞学说,这一学说揭示了 ___________的统一性;学说中“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结论,不仅解释了生物的个体发育, 也为后来 ___________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2)生物大分子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承担着特定的功能,它们都是以_________为基本骨架、由若干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下图表示某多聚体的一个片段:‎ ‎①若组成该多聚体的单体分子构成如下图所示,则 b 是 ___________,该多聚体是__________,其重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 ‎②若该多聚体具有免疫功能,以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单体作为原料合成该多聚体的过 程中产生了 3H2O(两个 H 均被标记),则说明单体中被标记的基团是 ________。若不考虑其他单体的连接,合成上图所示多聚体片段的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_________。‎ ‎③请从单体和多聚体关系的角度阐明“吃什么补什么”存在的不合理性:__________。‎ ‎【答案】动物和植物(生物界) 生物进化论 碳链 脱氧核糖 DNA(脱氧核糖核酸) 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NH2和—COOH 108 生物大分子都要被消化成细胞可以吸收的小分子才能被人体吸收,吸收后的这些小分子都要在人体细胞内重新合成新的大分子物质发挥作用(或吸收后的小分子物质代谢后可以合成其他的大分子物质)‎ ‎【解析】多糖、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基本组成单位(单体)连接而成,多糖的单体是单糖,蛋白质的单体是氨基酸,核酸的单体是核苷酸.由第二图可知,a是磷酸,b是五碳糖,T是碱基。‎ ‎【详解】(1)最早提出“细胞是生命活动基本单位”观点的是细胞学说,这一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为后来生物进化论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2)生物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若干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 ①图中组成多聚体的单体分子是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则b是脱氧核糖,该多聚体是DNA,其重要功能是储存遗传信息,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②具有免疫功能的多聚体一般是免疫球蛋白,本质是蛋白质。若以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单体作为原料合成该多聚体的过程中产生了(两个H均被标记),是由一个氨基酸羧基的-OH和氨基的-H通过脱水缩合反应产生的,则说明单体中被标记的基团是羧基和氨基;若不考虑其他单体的连接,由7个单体合成的上图所示多聚体片段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的是水分子的质量,7个单体发生脱水缩合反应一共脱去6个水分子,则减少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18=108。 ③“吃什么补什么”不合理的原因是吃进去的一般是多聚体大分子,在肠胃里面会被相应的酶水解成小分子,因此就不具有原来大分子的功能。‎ ‎【点睛】识记多糖、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单体,准确理解并区分DNA与RNA结构上的区别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37.下图表示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中填序号,回答下列问题:‎ ‎(1)蓝细菌与图中细胞结构的统一性体现在 _____________。‎ ‎(2)临床上常用 _________(填“口服”或“注射”)胰岛素的方式治疗糖尿病,胰岛素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细 胞膜表面的 _________结合,从而调节血糖浓度,这体现了细胞膜 具有 __________的功能。与细胞内胰岛素合成、分泌相关的细胞器有[____],此过程中膜面积基本保持不变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 ‎(3)细胞内维持细胞形态、锚定并支撑细胞器的结构是 _____________。‎ ‎【答案】都有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都是DNA 口服 受体 信息交流(传递) 2、3、4、6 [6] 高尔基体 细胞骨架 ‎【解析】根据细胞器形态可知1中心体,2内质网,3核糖体,4线粒体,5细胞膜,6高尔基体,7核膜,8核仁,9染色质,10核孔。‎ ‎【详解】(1)蓝细菌与图中细胞结构的统一性体现在都有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都是DNA。‎ ‎(2)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口服会被蛋白酶降解失去效用,故用注射方法;胰岛素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细胞膜表面的 受体结合,从而调节血糖浓度,这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与其合成分泌相关的细胞器有 2、3、4、6,此过程中面积基本保持不变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 ‎(3)细胞内维持细胞形态、锚定并支撑细胞器的结构是细胞骨架。‎ ‎【点睛】与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38.下图表示不同物质进出神经细胞的方式,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判断葡萄糖的运输方式是 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 __________。葡萄糖通常是溶于水中进行运输的,水进出细胞的方式是 ____________。‎ ‎(2)钠钾泵是一种具有 ATP 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当 Na+与载体蛋白上的某相应位点结合时,酶活性被激活,ATP 分子中的 __________脱离下来,一方面与载体蛋白结合,导致载体蛋白的________发生变化,另一方面也为_________(填“吸能”或“放能”)反应提供了能量,从而使 Na+的结合位点转向膜的另一侧,将离子从细胞一侧转移到另一侧。由此可见,Na+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 ___________。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原因是_____________。‎ ‎【答案】协助扩散 顺浓度梯度,且需要转运蛋白协助 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末端磷酸基团 空间结构 吸能 主动运输 一氧化碳中毒会影响氧气的运输,使呼吸作用中能量释放量减少,使ATP的生成量减少 ‎【解析】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区别如下: 此外,一般情况下,细胞通过胞吞摄取大分子,通过胞吐排出大分子。‎ ‎【详解】(1)据图分析,葡萄糖从高浓度往低浓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为协助扩散。水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和水通道蛋白介导的协助扩散。‎ ‎(2)ATP水解时,远离腺苷的磷酸基团脱离下来。Na+与载体蛋白结合会导致载体蛋白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吸能反应需要提供能量。Na+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和载体蛋白的协助,属于主动运输。一氧化碳中毒会影响氧气的运输,使呼吸作用中能量释放量减少,使ATP的生成量减少,从而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特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分析题图获取有效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对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特点及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掌握是解题的基础。‎ ‎39.研究人员对菠菜从种子萌发到植株生长的一系列过程进行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种子萌发初期,CO2 释放量明显高于 O2 吸收量,由此说明 ________。此过程中, 呼吸作用的终产物是 ___________。‎ ‎(2)种子萌发后,菠菜叶肉细胞在夏季晴朗白天进行的某些代谢过程如下图所示,①~⑥代表代谢过程中的物质,则:①是 ___________,它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⑤的产生量在中午明显减少,原因是 __________。‎ ‎(3)若以 O2 的释放速率代表生理过程 A 的速率,O2 的吸收速率代表生理过程 B 的速率,请利用测量 O2 速率变化的化学传感器,测量菠菜在白天某一时刻的真正光合速率。写出测量思路: ___________。‎ ‎【答案】种子萌发初期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同时进行 H2O、CO2、C2H5OH NADPH 作为活泼的还原剂,参与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储存部分能量供暗反应阶段利用 气孔关闭后,CO2摄取不足,C3合成量减少 先在光照条件下测得菠菜O2的释放速率,即净光合速率;再把装置放在黑暗条件下测得菠菜O2的吸收速率,即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和即为真正光合速率。‎ ‎【解析】据图分析,①是[H],②是O2,③是ADP,④是ATP,⑤是葡萄糖,⑥是丙酮酸。‎ ‎【详解】(1)种子萌发初期,若只进行有氧呼吸,其CO2释放量应等于O2吸收量,而事实上,CO2释放量明显高于O2吸收量,由此说明种子萌发初期,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种子进行有氧呼吸的终产物是CO2和水,进行无氧呼吸的终产物为酒精和CO2,因此,此过程中种子呼吸作用的终产物是酒精、CO2和水。‎ ‎(2)据图分析,生理过程A为光合作用,水在光下分解为[H]和氧气,所以②表示的是氧气,①表示的是[H],[H]的作用是作为活泼的还原剂,参与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储存部分能量供暗反应阶段利用。根据图中信息,⑤是光合作用的最终产物,即糖类,糖类的产生量在中午明显减少,原因是此时温度很高,蒸腾作用很强,植物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气孔大量关闭,CO2供应减少,C3合成量减少,导致光合作用强度明显减弱。‎ ‎(3)真正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要测量菠菜在白天某一时刻的真正光合速率,先在光照条件下测得菠菜O2的释放速率,即净光合速率;再把装置放在黑暗条件下测得菠菜O2的吸收速率,即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和即为真正光合速率。‎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40.分析下列生物学事例,回答相关问题:‎ ‎(1)新鲜糯玉米中葡萄糖的含量较高。将若干新鲜糯玉米分成数量相等的两份,一份立即放入 ‎85℃‎条件下热烫处理,另一份立即放入 ‎0℃‎条件下冷藏处理,一段时间后,将两份玉米放在 ‎40℃‎条件下保存 2 小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量处理前后玉米中淀粉和葡萄糖的含量。结果显示:与不经处理的玉米相比,经热烫处理后的玉米和再经 ‎40℃‎保存后的玉米中葡萄糖和淀粉含量均基本不变;冷藏处理后玉米中葡萄糖和淀粉含量基本不变,再经 ‎40℃‎保存后玉米中葡萄糖含量降低、淀粉含量增高。上述实验结果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 ‎(2)将萤火虫腹部末端的发光器切下,干燥后研磨成粉末。将粉末装入试管,滴加蒸馏水,使之混合,则有淡黄色荧光出现,2 分钟后,荧光消失。此时,若在试管中滴加葡萄糖溶液,荧光不能恢复;若滴加 ATP 溶液,荧光恢复。上述实验结果说明 ___________。‎ ‎(3)碱蓬是一种耐盐碱的草本植物,它的叶子可以将吸收到体内的无机盐排出体外。 请设计实验探究其根部吸收 K+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写出简要的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及结论 ____________。‎ ‎【答案】 高温破坏了将葡萄糖转化为淀粉的酶的空间结构,即使恢复适宜温度,空间结构不会恢复;而低温时未破坏酶的空间结构,当温度适宜时,酶活性恢复 萤火虫发出荧光需要ATP提供能量,而不是葡萄糖 取甲、乙两组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碱蓬,放入适宜浓度的含有K+的溶液中;甲组给予正常的细胞呼吸条件,乙组抑制细胞呼吸;适宜条件下培养后测定两组植物根系对K+的吸收速率。若两组植物对K+的吸收速率相同,说明碱蓬吸收无机盐离子为被动运输;若两组植物对K+的吸收速率不同,说明碱蓬吸收无机盐离子为主动运输 ‎【解析】1、ATP是生物体的直接能源物质,因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很容易形成和断裂,ATP在细胞内数量并不很多,可以和ADP迅速转化形成。 2、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有能量和载体蛋白。 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有温度、pH、酶的浓度、底物浓度等。‎ ‎【详解】(1)通过实验内容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因变量为葡萄糖和淀粉含量,即探究温度对单糖和多糖的影响。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高温破坏了将葡萄糖转化为淀粉的酶的空间结构,即使恢复适宜温度,空间结构不会恢复;而低温时未破坏酶的空间结构,当温度适宜时,酶活性恢复。‎ ‎(2)据试验可知,滴加ATP发光,滴加葡萄糖不发光,故说明生命活动所需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而不是葡萄糖,即萤火虫发出荧光需要ATP提供能量,而不是葡萄糖。‎ ‎(3)取甲、乙两组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碱蓬,放入适宜浓度的含有K+的溶液中;甲组给予正常的细胞呼吸条件,乙组抑制细胞呼吸;适宜条件下培养后测定两组植物根系对K+的吸收速率。若两组植物对K+的吸收速率相同,说明碱蓬吸收无机盐离子为被动运输;若两组植物对K+的吸收速率不同,说明碱蓬吸收无机盐离子为主动运输。‎ ‎【点睛】本题考查了影响酶活性的因素、ATP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以及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1.下图甲表示洋葱(2n=16)根尖的不同区域;乙表示洋葱根尖处于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中 DNA 含量变化曲线;丙表示根尖细胞分裂过程中一种物质的形态变化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洋葱根尖观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分裂的细胞集中在甲图中的[___]_________;制作装片的流程是:解离→ ________→制片,其中解离的目的是 ___________。‎ ‎(2)乙图中,AB 段核糖体功能较活跃,由此说明该时期进行了大量 __________的合成;BC 段细胞核中 DNA、染色体、染色单体的比例为 ____________;CD 段形成的原因是 ___________。‎ ‎(3)丙图中,①→②的变化对应乙图中的 ____________段;③的形态对应乙图中的 __________段。‎ ‎【答案】 [③] 分生区 漂洗→染色 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蛋白质 2:1:2 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AB BC ‎【解析】分析甲图:甲图表示洋葱根尖的不同区域,其中①表示成熟区;②表示伸长区;③表示分生区;④表示根冠。 分析乙图:乙图表示洋葱根尖处于有丝分裂各阶段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AB段表示DNA的复制即S期,BC段表示存在染色单体的时期即G2期、前期、中期,DE段表示后期和末期。 分析丙图:丙图呈现的是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变化。‎ ‎【详解】(1)甲图中③区域的细胞排列紧密,呈正方形,则为分生区,该区细胞分裂能力旺盛;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过程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其中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细胞分离开,便于压片时压成单层细胞。 (2)乙图中AB段进行DNA的复制,需要相关酶的参与,因此该时期RNA含量较多,DNA的转录较多,也表明细胞分裂过程中核糖体功能较活跃,进行了大量蛋白质的合成;BC段表示存在染色单体的时期即G2期、前期、中期,则此时细胞中核DNA、染色体与染色单体的比例为2:1:2,这种比例将维持到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才可能开始变化;CD段表示进入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加倍,此时一条染色体只含有一个DNA分子。 (3)丙图中,①→②的变化表示染色质螺旋缩短变粗形成染色体的过渡阶段,即由间期进入分裂期,则对应乙图中的AB段;③的形态为染色体状态,则对应乙图中的BC段。 ‎ ‎【点睛】识记“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操作流程,理解并记忆有丝分裂各时期的染色体的形态及数目变化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