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4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福建省罗源第一中学高二3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
2018-2019学年度罗源一中高二生物3月份考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前30题每题1分,后10题每题2分,共50分) 1.匈牙利学者拜尔在进行植物生长的以下实验研究时这个实验主要证实 ( ) A.合成“影响”不需要光 B.顶端能产生某种“影响” 并能向下部传递 C.顶端产生的“影响”在下部分布不均匀会引起胚芽鞘弯曲生长 D.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 2.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 B. 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 C. 老细胞相对幼嫩细胞对生长素更敏感 D. 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 3.在黑暗条件下,细胞分裂素可延缓成熟绿叶中叶绿素的降解,表明细胞分裂素能 ( ) A.延缓叶片变黄 B.促进叶片衰老 C.在成熟的叶肉细胞中合成 D.独立调节叶绿素降解的生理过程 4.在发现生长素的研究历程中,詹森用实验证实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通过琼脂传递到尖端下部,他随后还做了进一步的实验,更加肯定了该影响为化学物质的猜想。他所做的实验是( ) 5.某种植物种子经低温处理1~2个月后能够提早萌发。在低温处理过程中,种子内的激素含量变化如下图所示。据图推断正确的是 ( ) A.抑制种子萌发的是赤霉素 B.喷洒细胞分裂素溶液,有利于种子保藏 C.种子萌发时脱落酸含量升高 D.喷洒赤霉素,可代替低温促进种子萌发 6.用燕麦胚芽鞘做实验材料,处理如下,①切去胚芽鞘的尖端;②尖端套上不透光的纸;③不做任何处理;④⑤⑦⑧分别用云母片插入不同部位;⑥ 用两块彼此不相连的琼脂块把尖端与下部隔开。如图所示。用左单侧光照射一段时间后,能向左弯曲生长的有 ( ) A.③④⑥ B.②④⑥ C.③④⑤⑥ D.③⑤⑦⑧ 7.有关植物激素的说法,合理的是( ) A.植物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 B.植物的生长发育从根本上说是激素调节的结果 C.生长素与赤霉素能够协同促进果实发育 D.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存在反馈调节 8.某研究小组对胚芽鞘尖端进行不同条件的实验处理示意图如下。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若用相同厚度无色透明的玻璃片替代云母片,实验结论不同 B. 光照对生长素合成的影响较小,但可影响生长素分布 C. 向光侧的生长素在单侧光照射下大部分运输到背光侧 D. 生长素能促进胚芽鞘尖端向光弯曲生长 9.用不同的植物激素处理番茄的植株,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播种前用一定浓度的脱落酸溶液浸泡种子可促进种子萌发 B.生长期施放适宜浓度的乙烯可促进种子的形成和果实的发育 C.花蕾期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以诱导无子果实的形成 D.成熟期喷洒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会促进果实成熟 10.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从实验结果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 ) A.生长素进行极性运输 B.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C.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 D.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 11.不同浓度的生长素(IAA)影响某植物幼苗乙烯生成和茎切段长度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可知 ( ) A. 茎切段长度的变化只受生长素的调节 B. 生长素对茎切段伸长的影响具有两重性 C. 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乙烯的生成 D. 生长素和乙烯对茎切段忡长的作用是相似的 12.右图为某双子叶植物顶端优势示意图。下列针对植物顶端优势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将植物放入太空舱中,其不再具有顶端优势现象 B.植物的侧芽如b也能产生生长素 C.双子叶植物的根也具有顶端优势现象 D.打顶后,首先解除顶端优势,发育成侧枝的是a 13.下列有关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不正确的是 ( ) A. 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大麦,无须发芽就可以产生α-淀粉酶 B. 青鲜素可延长马铃薯、大蒜的储藏期,但可能致癌 C. 用一定浓度的乙烯利处理风梨,能使凤梨有计划上市 D. 用于榨菜籽油的油菜开花期遇雨天,错过传粉期,可通过喷洒2,4-D提高产量 14.图1是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定胚芽鞘弯曲的情况(弯曲角度用α表示);图2是生长素浓度对胚芽鞘生长的作用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只用图1实验即可证明生长素有促进生长的作用 B.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d时,胚芽鞘向左侧弯曲 C.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不同,但可能形成相同的α D.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b点时,α具有最大值 15.用月季作为实验材料进行NAA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验证实验中,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通过预实验可以确定实验浓度梯度位于2ppm~6ppm之间 B.NAA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4ppm C.该实验处理枝条的方法有浸泡法和沾蘸法 D.NAA不属于植物激素 16.下图表示多种植物激素对黄瓜幼苗生长的调节作用,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①②③代表的植物激素分别是赤霉素、生长素、乙烯 B.激素①②③在促进幼苗生长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 C.a浓度的激素②抑制细胞伸长、b浓度的激素②促进细胞伸长,激素②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D.在幼苗生长过程中,除了图中的激素①②③外还有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 17.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植物幼嫩的部位生长素可以进行极性运输,且极性运输方向与光照无关 B.脱落酸不能为植物提供营养,但可以调控细胞的基因表达 C.相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植物不同器官的促进效果可能相同 D.达尔文的实验证明生长素在背光处的分布比向光侧多 18.下列叙述符合种群密度概念的是( ) A.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 B.某森林每平方千米范围内猞猁的数量 C.某湖泊一年中鲫鱼新增加的个体数 D.一亩水稻的年产量 19.甲、乙两图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如不考虑其他因素,种群甲和种群乙未来个体数量的发展趋势分别是( ) A.衰退型、增长型 B.增长型、衰退型 C.稳定型、衰退型 D.稳定型、增长型 20.瓶插鲜花鲜重的变化与衰败相关,鲜重累积增加率下降时插花衰败。下图为细胞分裂素和蔗糖对插花鲜重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蔗糖和细胞分裂素都有延缓衰败的作用 B. 蔗糖可为花的呼吸作用提供更多的底物 C. 同时添加蔗糖和细胞分裂素更利于插花保鲜 D. 第5天花中脱落酸的含量应该是清水组最低 21.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有些种群没有性别比例 B. 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将不再增加 C. 年龄组成可预测种群未来数量动态 D. 出生率受种群的遗传特性和环境的影响 22.下列调查不同生物种群数量的方法,正确的是 ( ) A.调查蝗虫的幼虫跳蝻,用标志重捕法 B.调查马尾松,样方划分为lm2左右 C.调查蒲公英,只计数样方内的个体数 D.调查趋光性农业害虫,可用黑光灯诱捕 23.下列与种群数量模型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数量增长曲线比数学方程式更能直观反映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 B.构建相应的模型后需通过实验或观察等进行检验或修正 C.“J”型曲线的条件是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D.Nt=N0λt中λ的含义是种群增长率 24.如图所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鱼类种群数量的增长不受自身种群密度的制约 B.气候条件的改变不会影响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c点时进行 D.渔业捕捞后剩余量需控制在c点以保持最高的增长速率 25.如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 B.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C.丁为年龄组成,每种类型中包括幼年、青年和老年三个年龄期 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空间特征,调查方法有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 26.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蚜虫呈集群分布,不宜采用样方法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 B.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某种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 C.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 D.调查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应根据地段形状确定取样方法 27.进行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时,宜采用的做法是 ( ) A.选取多种植物为调查对象 B.必须逐一计数该地域内某个种群的个体总数 C.对某种植物的调查常采用标志重捕法 D.样方内各年龄段的同种植物均须统计 28.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分为图示a、b、c三种类型,据图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在我国近年人口调查中,获知人口出生率每年在下降,说明我国人口年龄组成一定为c图表述类型 B.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捕捞后,该水域鱼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a图表述类型 C.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组成为c图表述类型 D.在某一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图b所示类型 29.在培养瓶内饲养黄猩猩果蝇,其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呈“S”型 B.种群数量在K值上下的波动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改变造成的 C.即使持续输入营养,种群数量也不会呈现“J”型增长 D.若引入黑腹果蝇后,可能导致黄猩猩果蝇K值下降 30.下列实验或调查活动中,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A.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集的地块取样 B.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某些田鼠标志物脱落 C.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种群密度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 D.在患者的家系中调查某种人类遗传病的发病率 31.某植物正常传粉形成幼果后,用较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喷洒幼果,可能出现的是 ( ) A.种子明显增多 B.形成无子果实 C.部分果实脱落 D.果实较大 32.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减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 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 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 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的面积 33.将植物横放,测量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的关系如甲图所示,则曲线上P点最可能对应于乙图中的位置是 ( ) A.c B.d C.a D.b 34.为研究根背光生长与生长素的关系,将水稻幼苗分别培养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或适宜浓度NPA(生长素运输抑制剂)的溶液中,用水平单侧光照射根部(如图),测得根的弯曲角度及生长速率如下表: 外源生长素(mg/L) NPA (μmol/L) 0 0.001 0.01 0.1 3 弯曲角度α(度) 37 40 31 22 16 生长速率(mm/天) 15 17 13 11 8 据此实验的结果,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根向光一侧的生长速率大于背光一侧 B.生长素对水稻根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C.单侧光对向光一侧生长素的合成没有影响 D.单侧光照射下根的背光生长与生长素的运输有关 35.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速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禽,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 ( ) 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B.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C.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D.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36.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支试管中进行培养(见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根据预测的实验结果从理论上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试管号 Ⅰ Ⅱ Ⅲ Ⅳ 培养液体积(mL) 10 5 10 5 起始酵母菌数(103个) 10 5 5 10 A.4支试管内的种群在K/2时增长最快 B.4支试管内的种群数量同时达到K值 C.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Ⅱ不同 D.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开始下降 37.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北点地梅(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较1975年低 B.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 C.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 D.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38.如图是某实验小组测得一定体积培养液中小球藻种群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则在0~T0时间段内,小球藻种群密度的变化为 ( ) A.增大 B.减小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39.如图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除草剂除草的原理是生长素浓度大于h时抑制生长 B.产生顶端优势现象的侧芽生长素浓度可能大于h C.若幼苗表现出向光性,且向光侧的浓度为f,则背光 侧的浓度大于f小于2f D.若水平放置幼苗表现出根向地性,近地侧浓度为g, 则远地侧浓度可能为2f 40.如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乙种群为害虫,则在t4时防治效果最佳 B.t1~t2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t3时甲的种群密度最小,t4时乙的种群密度最大 D.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41.(10分)激动素是一种细胞分裂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为了探究激动素对侧芽生长的影响,某同学将生长状态一致的豌豆苗随机分为A、B、C三组,实验处理如表。处理后,定期测量侧芽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 (1)从实验结果可知,顶芽能抑制侧芽生长,这种现象称为 。 (2)A组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B组相应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原因是 。 (3)为了验证激动素对A组侧芽生长有促进作用,还应该增加一个处理组D,D组的处理是 ,预测该处理的实验结果是:D组侧芽生长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A组的生长量。 42.(16分)下表是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对玫瑰插条生根影响的实验结果。请分析回答: 编号 1 2 3 4 5 6 7 生长素溶液浓度(mol/L) 0(清水) 10-14 10-12 10-10 10-8 10-6 10-4 平均根长(cm) 2.2 2.8 3.6 4.8 6.3 5. 0 3.1 (1)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 。植物体内生长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 (2) 根据上表实验结果分析,该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 (3)在上表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生长素促进玫瑰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范围的实验步骤: ①在浓度 之间配制等浓度梯度的生长素溶液5组。 ②取长势、长度等生理状况均相同的玫瑰插条若干,平均分为5组,并编号。 ③分别用等量且适宜的上述配制的生长素溶液处理对应组的玫瑰插条相同时间。 ④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测量并记录玫瑰插条的根长度,并 。 (3) 膨大剂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其作用主要是促进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膨大剂最可能是 类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西瓜坐果初期适量使用膨大剂可提高产量,但有些瓜农使用膨大剂后出现西瓜爆裂现象,可能的原因是施用膨大剂的 和 不合适。 43.(12分)某学习小组根据“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利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培养酵母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法,吸出培养液计数之前,将盛培养液的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____________________,便于估算。 (2)酵母菌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中,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都是_________;图中___________浓度的培养液中种群的K值最大。 (3)酿酒和做面包都需要酵母菌,当酵母菌数量为__________时,最适宜分离获得菌种;K值之后,种群数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12分)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选用了两种形态和习性上很接近的原生动物进行以下实验,各取10只原生动物A和B,以同一种杆菌为饲料,分别放在相同容积的容器中单独培养,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情况如下表。 天数/天 动物/只 2 4 6 8 10 12 14 16 A 15 60 80 81 80 82 81 80 B 12 35 50 60 61 62 60 62 请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原生动物A单独培养6天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生态学上称此数量为 。 (2)由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单独培养时,A、B种群增长都属于 型增长。 (3)如果将原生动物A和B放在同一个容器中混合培养,假如有一个种群全部消亡了,那么能够生存下来的种群最可能是 ,判断的理由是 。但达到稳定状态时,种群数量比单独培养时要 。 (4)有人提出一种观点:混合培养时,生存下来的生物产生了杀死另一种生物的物质。请你设计一个实验,以证明其观点是否正确,你的实验思路是: 。 学校: 高二年 班 号 姓名: 2018-2019学年度罗源一中高二生物3月月考答题卷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二.填空题: 41.(10分)(1) (2) , (3) , 42.(16分)(1) , (2) (3) , (4) , 43.(12分)(1) , (2) , (3) , 44.(12分)(1) (2) (3) , , (4) 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A D D A C B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A D C B B D B B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D D D B D D A A C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C B B C D B B A D D 41.(10分)(1)顶端优势 (2)低于 顶芽是产生生长素的场所,去除顶芽后没有生长素向下运输 (3)去除顶芽,用蒸馏水涂抹侧芽 小于 42.(16分)(1)吲哚乙酸 幼嫩的芽、叶、发育的种子 (2)—定范围内,随生长素浓度升高,对根生长的促进作用先增强后减弱 (3)①10-10—10-6 ④计算平均值 (4) 细胞分裂素 浓度和时间 43.(12分)(1)抽样检测 酵母菌分布均匀 (2)先增大后减小 10% (3)K/2 代谢产物的积累导致酵母菌繁殖受影响(或答“营养物质的消耗”或“pH改变”) 44(12分)(1)环境容纳量(或K值) (2)“S” (3)A A繁殖速率比B快(出生率大) 少 (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用单独培养过原生动物A的培养液单独培养原生动物B,观察其数量变化(2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