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烟台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高一阶段性考试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黄瓜是雌雄同株单性花植物,果皮的绿色和黄色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具有完全显隐性关系的相对性状。从种群中选定两个个体进行实验,根据子代的表现型一定能判断显隐性关系的是(  )‎ A. 绿色果皮植株自交和黄色果皮植株自交 B. 绿色果皮植株和黄色果皮植株正、反交 C. 绿色果皮植株自交和黄色果皮植株与绿色果皮植株杂交 D. 黄色果皮植株自交或绿色果皮植株自交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判断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两表现不同的亲本杂交子代表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或亲本杂交出现3:1 时,比例高者为显性性状。‎ ‎【详解】A.如果黄色果皮植株和绿色果皮植株都是纯合体,则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A错误;‎ B.如果绿色果皮植株和黄色果皮植株有一为杂合体,则正、反交后代都是1:1,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B错误;‎ C.绿色果皮植株自交,同时黄色果皮植株与绿色杂交,可判断显隐性关系;如果绿色果皮植株自交后代出现性分离,则绿色为显性;如果没有出现性状分离,则与黄色果皮植株杂交后,只出现绿色,则绿色为显性,只出现黄色,则黄色为显性,出现两种颜色,则黄色为显性,C正确;‎ D.如果黄色果皮植株和绿色果皮植株都是纯合体,则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D错误。‎ 故选C。‎ ‎2. 现有①~④四个纯种果蝇品系,其中品系①的性状均为显性、品系②~④均只有一种性状是隐性, 其他性状均为显性。这四个品系的隐性性状及控制该隐性性状的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如下表所示:若需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可选择交配的品系组合为( )‎ - 24 -‎ 品系 ‎①‎ ‎②‎ ‎③‎ ‎④‎ 隐形性状 一 残翅 黑身 紫红眼 相应染色体 Ⅱ、Ⅲ Ⅱ Ⅱ Ⅲ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指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自由组合。因此能够发生自由组合的基因前提条件是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详解】要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则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要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控制翅形和体色的基因都位于Ⅱ号染色体上,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Ⅲ号染色体上,所以选择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来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用②×④或③×④,D正确。‎ 故选D。‎ ‎3. 下图表示孟德尔揭示两个遗传定律时所选用的豌豆实验材料及其体内相关基因控制的性状显隐性及其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24 -‎ A. 丁个体DdYyrr自交子代会出现2种表现型比例为3∶1‎ B. 甲、乙图个体减数分裂时可以恰当地揭示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C. 孟德尔用丙个体YyRr自交,其子代表现为9∶3∶3∶1,此属于观察现象、提出问题阶段 D. 孟德尔用假说—演绎去揭示基因分离定律时,可以选甲、乙、丙、丁为材料 ‎【答案】B ‎【解析】‎ ‎【分析】‎ 若要验证分离定律,只需要对一对等位基因进行测交实验;若要验证自由组合定律,需要对两对及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进行测交实验。‎ ‎【详解】丁个体一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DdYyrr自交子代会出现2种表现型比例为3∶1,A正确;甲、乙图个体都是只有一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减数分裂时不能揭示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B错误;孟德尔用丙个体YyRr自交,其子代表现为9∶3∶3∶1,此属于观察现象、提出问题阶段,C正确;孟德尔用假说—演绎去揭示基因分离定律时,可以选甲、乙、丙、丁为材料,D正确。‎ ‎4. 下图是某二倍体高等动物细胞处于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甲细胞不可能代表胰岛B细胞 B. 乙细胞含有的两条X染色体不属于同源染色体 C. 丙细胞的子细胞为卵细胞、极体或者精细胞 D. 丁细胞不会发生A和a、B和b这两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答案】C ‎【解析】‎ 胰岛B细胞高度分化,不再进行细胞分裂,A项正确;乙细胞每一极不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有的两条X染色体是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的,不属于同源染色体,B项正确;根据乙图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可判断该生物为雌性动物,丙细胞的子细胞为卵细胞、极体,不会是精细胞,C项错误;丁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但没有联会、分离现象,着丝点排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不会发生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D项正确。‎ - 24 -‎ ‎5. 下图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雄果蝇某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中DNA含量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CD段细胞内始终含有同源染色体 B. 若D点时细胞基因型为AAaaBBbb,则其子细胞只有1种基因型 C. DE段下降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D. E点时单个细胞中含有0或2条Y染色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在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为1,在细胞分裂的间期,复制后变为2;当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由2变为1。BC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CD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也可以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EF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 ‎【详解】A、CD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也可以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细胞,其中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的细胞内不含同源染色体,A错误;‎ B、若D点时细胞基因型为AAaaBBbb,则其子细胞只有1种基因型,为AaBb,B正确;‎ C、DE段下降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C正确;‎ D、E点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也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若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则细胞中含有2条Y染色体;若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则细胞中含有2条或0条Y染色体,D正确。‎ 故选A。‎ ‎【点睛】‎ ‎6. 雌雄异株的高等植物剪秋萝有宽叶和狭叶两种类型,宽叶(B)对狭叶(b)是显性,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狭叶基因(b)会使花粉致死.如果杂合宽叶雌株同狭叶雄株杂交,其子代的性别及表现型是(  )‎ - 24 -‎ A. 子代全是雄株,其中1/2为宽叶,1/2为狭叶 B. 子代全是雌株,其中1/2为宽叶,1/2为狭叶 C. 子代雌雄各半,全为宽叶 D. 子代中宽叶雌株∶宽叶雄株∶狭叶雌株∶狭叶雄株=1∶1∶1∶1‎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宽叶(B)对狭叶(b)是显性,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属于伴性遗传。杂合宽叶雌株同狭叶雄株杂交,其基因型分别为XBXb和XbY。‎ ‎【详解】杂合宽叶雌株的基因型为XBXb,产生XB、Xb两种卵细胞;狭叶雄株的基因型为XbY,产生Xb、Y两种花粉,其中Xb花粉致死,只有Y花粉参与受精,因此后代全部为雄株,1/2为宽叶(XBY),1/2为狭叶(XbY)。‎ 故选A。‎ ‎【点睛】关键:狭叶雄株的基因型为XbY,产生Xb、Y两种花粉,其中Xb花粉致死,只有Y花粉参与受精。‎ ‎7. 下列有关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肺炎双球菌的有荚膜、无荚膜是一对相对性状 B. 肺炎双球菌中基因的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 C. 无荚膜的R型菌转化为有荚膜的S型菌属于基因重组 D. 组成一个菌落的S型菌都是由R型菌转化而来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的区别是前者没有荚膜(菌落表现粗糙),后者有荚膜(菌落表现光滑);由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可知,只有S型菌有毒,会导致小鼠死亡,S型菌的DNA才会是R型菌转化为S型菌。‎ ‎【详解】A、肺炎双球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结构,不存在等位基因,所以肺炎双球菌的有荚膜和无荚膜不能称为一对相对性状,A错误;‎ B、肺炎双球菌是原核生物,只有真核生物细胞核中的基因的遗传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B错误;‎ - 24 -‎ C、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实质是发生了基因重组,是一种可遗传的变异,C正确;‎ D、组成一个菌落的S型菌只有少部分是由R型菌转化而来的,还有的是转化后的S型菌繁殖而来,D错误。‎ 故选C。‎ ‎8. 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B. 基因是由四种碱基对随机排列构成的 C. 染色体是DNA主要软体,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 D. 一个基因含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基因的特异性是由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基因的概念: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2、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详解】A、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A正确;‎ B、基因中四种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特定的,B错误;‎ C、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一般含有1个DNA分子,当染色体复制时含有2个DNA分子,C正确;‎ D、一个基因含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基因的特异性是由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的,D正确。‎ 故选B。‎ ‎【点睛】‎ ‎9. 细菌在含15N的培养基中繁殖数代后,细菌DNA的含氮碱基均含有15N,然后再将其移入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提取亲代及子代的DNA并离心,如图①~⑤为可能的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子一代DNA应为②‎ B. 子二代DNA应为①‎ - 24 -‎ C. 子三代DNA应为④‎ D. 亲代的DNA应为⑤‎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该题主要考察了DNA分子复制的实验验证过程,在实验中采用了密度梯度离心法使得不同放射性标记的DNA产生了分层,15N/15N的DNA分子会位于离心的最底层,为重带,而14N/15N的DNA分子会位于离心的中间层,为中带,14N/14N的DNA分子会位于离心的最上层,为轻带。‎ ‎【详解】A、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亲代DNA为15N/15N,在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子一代的DNA应全为14N/15N,即如图中②,A正确;‎ B、子二代DNA中1/2为14N/15N、1/2为14N/14N,即如图中①,B正确;‎ C、子三代DNA中1/4为14N/15N、3/4为14N/14N,即如图中③,C错误;‎ D、亲代的DNA应为15N/15N,即如图中⑤,D正确;‎ 故选C。‎ ‎【点睛】该题主要考察了DNA复制的实验验证原理,现总结如下:‎ ‎10. 碱基类似物5-溴尿嘧啶(5-Bu)既能与碱基A配对,又可以与碱基G配对。在含有5-Bu、A、G、C、T五种物质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得到突变体大肠杆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培养基中大肠杆菌基因突变频率明显提高 - 24 -‎ B. 发生突变的大肠杆菌DNA分子中有6种碱基配对方式 C. 大肠杆菌在此培养基上至少繁殖3代才能实现DNA分子某位点上碱基对从T-A到C-G的替换 D. 很多位点发生T-A到C-G的替换后,DNA分子结构的稳定性增强 ‎【答案】B ‎【解析】‎ ‎【分析】5-溴尿嘧啶(Bu)是胸腺嘧啶(T)的结构类似物,DNA复制时,酮式Bu可与A互补配对,代替T作为原料,烯醇式可与G互补配对,代替C作为原料。‎ ‎【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碱基类似物5-溴尿嘧啶(5-Bu)既能与碱基A配对,又可以与碱基G配,使得碱基对发生改变,则该培养液中基因突变频率明显提高,A正确;‎ B、发生突变的大肠杆菌DNA分子中共有8种碱基配对方式,即5-Bu⇌A,5-Bu⇌G、A⇌T、G⇌C,B错误;‎ C、5-溴尿嘧啶可以与A配对,又可以和C配对,复制一次A-5-溴尿嘧啶,T-A,G-C,C-溴尿嘧啶,复制第二次时有5-溴尿嘧啶-C,复制第三次C-G,所以需要经过3次复制后,才能实现细胞中某DNA分子某位点上碱基对从T-A到G-C的替换,C正确; ‎ D、A-T之间2个氢键,C-G之间3个氢键,则很多位点发生T-A到C-G的替换后,DNA分子结构的稳定性增强,D正确。‎ 故选B。‎ ‎11. 下列对中心法则图解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体的造血干细胞、口腔上皮细胞中都能发生图中①的过程 B. ①②过程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C. ①②③过程可发生在真核生物细胞的细胞质中 D. 如果某病毒的RNA分子中尿嘧啶占26%,腺嘌呤占18%,则过程⑤合成的DNA分子中鸟嘌呤和胸腺嘧啶的比例分别为22%、28%‎ ‎【答案】C ‎【解析】‎ - 24 -‎ ‎【分析】①表示DNA的自我复制,②表示转录,③表示翻译,④为RNA分子自我复制,⑤为表示逆转录。‎ ‎【详解】A、人体的造血干细胞具有分裂能力,能够发生DNA复制,口腔上皮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能发生DNA复制,A错误;‎ B、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DNA复制过程,B错误;‎ C、①②③过程可发生在真核生物细胞的细胞质中,①②可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③可在核糖体中,C正确;‎ D、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mRNA分子中尿嘧啶与DNA单链中的腺嘌呤配对,mRNA分子中腺嘌呤与DNA单链中的胸腺嘧啶配对,则DNA单链中腺嘌呤=26%,胸腺嘧啶=18%;DNA单链中腺嘌呤与另外一条链中的胸腺嘧啶配对,则另外一条子链中胸腺嘧啶=26%,而T=(T1+T2)÷2=(18%+26%)÷2=22%,在双链DNA分子中,T+G=C+A=50%,则鸟嘌呤=50%-22%=28%,D错误。‎ 故选C。‎ ‎12. 杰弗理·霍尔等人因发现了控制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获得了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研究中发现若改变果蝇体内一组特定基因,其昼夜节律就会被改变,这组基因被命名为周期基因。这个发现向人们揭示了生物钟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基因突变一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从而可能改变生物的性状 B. 控制生物钟的基因A可自发突变为基因a1或基因a2‎ C. 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也可以发生基因突变 D. 科学家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周期基因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突变是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属于分子水平的变化。基因是指有遗传效应的核苷酸序列,病毒也具有基因。‎ ‎【详解】基因突变一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但是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不一定导致生物性状发生改变,A正确;基因突变往往是突变为其等位基因,因此控制生物钟的基因A可自发突变为基因a1或基因a2,B正确;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也可以发生基因突变,C正确;基因的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是观察不到的,D错误。‎ ‎【点睛】本题易错选C - 24 -‎ 项,错因在于对基因概念理解不正确。基因是生物遗传物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不能仅仅理解为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13.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了甲、乙2种变异,甲图中英文字母表示染色体片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甲图中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增加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 ‎②乙图中出现的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 ‎③甲、乙两图中的变化只会出现在有丝分裂中;‎ ‎④甲、乙两图中的变异类型都可以用显微镜观察检验。‎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在真核生物的体内,染色体是遗传物质DNA的载体,当染色体的数目发生改变时(缺少,增多)或者染色体的结构发生改变时,遗传信息就随之改变,带来的就是生物体的后代性状的改变,这就是染色体变异。它是可遗传变异的一种,根据产生变异的原因,它可以分为结构变异(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和数量变异两大类.‎ ‎【详解】①甲图中发生的是染色体变异,属于染色体中的倒位,属于结构的变异,①正确;‎ ‎②乙图中属于在着丝点分裂时,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了同一级,使子细胞中染色体多了一条,也属于染色体变异,②正确;‎ ‎③乙图只会出现在有丝分裂中,甲图可以出现在减数分裂中也可以出现在有丝分裂中,③错误;‎ ‎④染色体可以用显微镜中观察到,④正确。‎ 故选C。‎ ‎【点睛】‎ ‎14. 在某严格自花传粉的二倍体植物中,野生型植株的基因型均为AA(无A - 24 -‎ 基因的植株表现为矮化植株)。现发现甲、乙两株矮化突变体植株的相关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所示,矮化程度与a基因的数量呈正相关。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甲突变体植株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一个四分体最多含有4个a基因 B. 若各类型配子和植株均能成活,则乙突变体植株自交后代中存在两种矮化植株 C. 甲突变体植株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其自交后代只有一种矮化植株 D. 乙突变体植株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在甲突变体植株的基础上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图可知,甲类突变体是同源染色体上的A基因均突变为a,乙类突变体中,含a的染色体片段转移到了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上。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可以正常分离。‎ ‎【详解】A、甲突变体植株体细胞中含有2个a基因,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一个四分体即一对同源染色体,已经在间期进行了DNA复制,可以含有4个a,A正确;‎ B、乙减数分裂产生含2个a基因和不含a基因的2种配子,自交后代中,基因型为aaaa、aa和不含a基因的个体,所以自交后代有3种矮化类型,B错误;‎ C、等位基因产生的根本原因都是基因突变,甲是隐性纯合子,自交后代也是隐性纯合子,表现为矮化植物,C正确;‎ D、乙突变体植株中一对同源染色体中,一条染色体缺失了一个片段,而另一条增添了一个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D正确;‎ 故选B。‎ 二、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5. 将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基因(PSY)和胡萝卜脱氢酶基因(ZDS)导入水稻细胞,培育而成的转基因植株“黄金水稻”具有类胡萝卜素超合成能力,其合成途径如下图所示。已知目的基因能1次或多次插入并整合到水稻细胞染色体上(不考虑其他变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24 -‎ A. 若一个PSY和一个ZDS插入到同一条染色体上,则此转基因植株自交后代中亮红色大米:白色大米的比例为3∶1‎ B. 若一个PSY和一个ZDS分别插入到2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则此转基因植株自交后代中亮色大米:橙色大米:白色大米的比例为9∶3∶4‎ C. 若某一转基因植株自交后代中橙色大米:亮红色大米:白色大米的比例为1∶14∶1时,则不可能有PSY、ZDS插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D. 若某一转基因植株自交后代中出现白色大米:亮红色大米的比例为1∶15,则一定有PSY、ZDS插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答案】A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可知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由于基因不同或基因发生改变,那么性状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详解】A、 若一个PSY和一个ZDS插入到同一条染色体上,则此转基因植株自交后代中,只有3/4个体含有这两个基因,其他的个体均不含有这两个基因,故后代中亮红色大米:白色大米的比例为3∶1,A正确;‎ B、若一个PSY和一个ZDS分别插入到2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假设控制PSY基因为A,控制ZDS基因为B,那么可以简化为基因型为AaBb个体自交,则此转基因植株自交后代中亮色大米:橙色大米:白色大米的比例为9∶3∶4,B正确;‎ C、若某一转基因植株自交后代中橙色大米:亮红色大米:白色大米的比例为1∶14∶1时,则可能有PSY、ZDS不止一次插在同一条染色体上,C错误;‎ D、若某一转基因植株自交后代中出现白色大米:亮红色大米的比例为1∶15,则不一定有PSY、‎ - 24 -‎ ZDS插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如,D错误。‎ 故选AB。‎ ‎【点睛】解答本类型题:第一步,理解题干信息;第二步,结合选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6. 如图为一对雌雄果蝇体细胞染色体图解,其中Ⅱ、Ⅲ、Ⅳ、X、Y表示染色体,基因A、a分别控制红眼、白眼,基因D、d分别控制长翅、残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果蝇体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可以表示为Ⅱ、Ⅲ、Ⅳ、X、Y B. 图中雄果蝇的基因型可写成DdXaY, 该果蝇经减数分裂可以产生4种配子 C. 若这一对雌雄果蝇交配,F1的雌果蝇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是 D. 若仅考虑果蝇的翅型遗传,让F1的长翅果蝇自由交配,则F2的长翅果蝇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 ‎【答案】BC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左侧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属于雌果蝇,其基因型为DdXAXa;右侧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属于雄果蝇,其基因型为DdXaY。‎ ‎【详解】A、果蝇体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可以表示为Ⅱ、Ⅲ、Ⅳ、X和Ⅱ、Ⅲ、Ⅳ、Y,A错误;‎ B、图中雄果蝇的基因型可写成DdXaY,该果蝇经减数分裂可以产生4种配子,即DXa、dY、DY、dXa,B正确;‎ - 24 -‎ C、若这一对雌雄果蝇交配,F1的雌果蝇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是1﹣×=,C正确;‎ D、若仅考虑果蝇的翅型遗传,F1的长翅果蝇(1/3DD、2/3Dd)产生的配子D占2/3,d占1/3,自由交配,则F2的长翅果蝇中DD占×=,Dd占××2=,其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D正确。‎ 故选BCD。‎ ‎17. 下列关于探索遗传物质的实验中表述合理的是( )‎ A. 格里菲思用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转化因子 B. 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基因,摩尔根用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C. 沃森、克里克通过模型构建揭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提出了DNA半保留复制方式的假说 D. 赫尔希等人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 ‎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4、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结构;5、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详解】A、艾弗里证明了DNA是转化因子,A错误;‎ B、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提出了遗传因子的概念,并没有发现基因,B错误;‎ C、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同时提出DNA半保留复制方式的假说,C正确;‎ D、赫尔希等人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 - 24 -‎ 故选C。‎ ‎【点睛】‎ ‎18. 下列与DNA复制和基因表达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DNA复制和转录过程中都有氢键的断裂和形成 B. DNA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C. DNA子链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沿5’→3’方向延伸 D. 基因表达过程中的转录和翻译不能同时进行 ‎【答案】CD ‎【解析】‎ ‎【分析】‎ DNA复制、转录、翻译的比较:‎ 复制 转录 翻译 时间 细胞分裂间期(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 ‎ 个体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 场所 主要在细胞核 主要在细胞核 细胞质的核糖体 模板 DNA的两条链 DNA的一条链 mRNA 原料 ‎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 ‎20种游离的氨基酸 条件 酶(解旋酶,DNA聚合酶等)、ATP 酶(RNA聚合酶等)、ATP 酶、ATP、tRNA 产物 ‎2个双链DNA 一个单链RNA 多肽链 特点 半保留,边解旋边复制 边解旋边转录 一个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顺次合成多条肽链 A-T T-A C-G G-C A-U T-A C-G A-U U-A C-G G-C - 24 -‎ 碱基配对 ‎ G-C 遗传信息传递 DNA→DNA DNA→mRNA mRNA→蛋白质 意义 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 表达遗传信息,使生物表现出各种性状 ‎【详解】A、DNA复制和转录过程中DNA分子都要解旋,两条链都要分开,所以都有氢键的断裂和形成,A正确;‎ B、由分析可知,DNA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B正确;‎ C、DNA复制过程中,DNA子链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沿5’→3’方向延伸,C错误;‎ D、原核细胞中基因表达过程中的转录和翻译能够同时进行,D错误。‎ 故选CD。‎ ‎19. 蜜蜂种群中雌蜂是二倍体,雄蜂是单倍体。如图是蜜蜂某些细胞分裂(示部分染色体)示意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两图所示细胞中都有2个染色体组 B. 两图所示细胞中的染色单体数分别是8条和4条 C. 如果图2所示细胞分裂是有丝分裂,则该细胞应来自于雄蜂 D. 基因型为AD的雄蜂可能是由图l细胞分裂后形成的卵细胞发育来的 ‎【答案】AC ‎【解析】‎ 两图所示细胞中,每一形态的染色体各有2条,表明都有2个染色体组,A正确;图1、2所示细胞中的染色单体数分别是8条和0条,B - 24 -‎ 错误;雄蜂是单倍体,体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而图2所示细胞也不含同源染色体,因此,如果图2所示细胞分裂是有丝分裂,则该细胞应来自于雄峰,C正确;雄蜂是由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图1所示细胞呈现的特点是同源染色体分离,且细胞质进行不均等分裂,为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初级卵母细胞,该初级卵母细胞分裂后最终形成的卵细胞的基因型为ad,因此基因型为AD的雄峰不可能是由图l细胞分裂后形成的卵细胞发育来的,D错误。‎ ‎20. 如图为患甲病(A对a为显性)和乙病(B对b为显性)两种遗传病的家系图,其中有一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Ⅱ-7不携带致病基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 Ⅰ-2可产生4种类型的卵细胞,Ⅲ-9可产生4种类型的精子 C. 如果Ⅲ-8是女孩,则她不可能患甲病 D. Ⅱ-6不携带甲、乙致病基因的概率是 ‎【答案】ABD ‎【解析】‎ ‎【分析】‎ 分析系谱图:‎ 乙病:根据“无中生有为隐性”,图中1号2号不患乙病,而4号患乙病,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由于4号患乙病而1号不患乙病,因此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甲病:图中看出1号2号患病,而6号不患病,因此该病属于显性遗传病,根据题意可知,其中有一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因此可以确定甲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甲病是伴X显性遗传病,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 B、由于6号不患甲病,基因型XaY,则I-2的基因型可以判断为BbXAXa,因此该个体可产生4种类型卵细胞;由于Ⅲ-9患甲病而不患乙病,因此其基因型为BbXAY,因此其可产生4种类型精子,B正确;‎ C、根据2号个体基因型可以判断4号个体的基因型为1/2bbXAXA、1/2bbXAXa,如果Ⅲ-8是一个女孩,则她患甲病的概率是1/2+1/2×1/2=3/4,C错误;‎ - 24 -‎ D、II-6不患甲病,因此肯定不携带甲病基因,由于双亲乙病基因型均为Bb,因此该个体基因型为1/3BB、2/3Bb,则II-6不携带甲、乙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3,D正确。‎ 故选ABD ‎【点睛】‎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4分。‎ ‎21. 图一表示某哺乳类动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与核DNA数目比;图二为该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请据图回答:‎ ‎(1)图一中BC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 ___,DE段对应图二中的____ ____细胞。‎ ‎(2)图二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__ ____细胞。丁细胞含有__ ____条染色单体,该细胞的名称为___ ___。‎ ‎(3)如果丁细胞中的①为X染色体,则②一定是_____ ___。‎ ‎(4)戊细胞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组成是_____ ___。‎ ‎【答案】(1)DNA复制 甲和戊 ‎(2)甲、乙、丙 4 次级卵母细胞 ‎(3)常染色体 ‎(4)Hr(HXr)‎ ‎【解析】‎ ‎【详解】(1)图1曲线表示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与核DNA数目比,BC段图像出现斜线且该比值下降,则可判断是由于DNA复制导致DNA加倍而染色体数目未发生变化的过程;DE段染色体与核DNA比值增加为1,即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则可判断是由于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导致的染色体加倍而DNA数目不变的过程,对应图二为甲和戊细胞。‎ - 24 -‎ ‎(2)同源染色体是指形状、大小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两条染色体。观察图二可知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为甲、乙和丙细胞。丁细胞含有2条DNA复制后的染色体,故含有4条染色单体;丁细胞无同源染色体,又为卵母细胞进行的分裂,因此该细胞是次级卵母细胞。(3)丁细胞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的细胞,若①为X染色体,则X染色体已和同源染色体Y完成分离,则②一定为常染色体。‎ ‎(4)由乙图可知,白染色体携带基因为r,黑染色体携带基因为H。若这两条染色体均为常染色体,则其子细胞基因组成为Hr;若白染色体为X染色体,则其子细胞基因组成为HXr,哺乳动物X染色体不是端着丝点,因此黑染色体不可能为X染色体。‎ ‎【点睛】‎ ‎22. 果蝇的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一对灰身残翅与黑身长翅的果蝇杂交,子代出现灰身长翅、灰身残翅、黑身长翅、黑身残翅,比例为1∶1∶1∶1.请根据杂交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杂交结果说明雌雄果蝇均产生了_______________种配子。实验结果能不能证明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为什么?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上述杂交实验的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两个不同的实验,要求这两个实验都能独立证明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实验1:杂交组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代表现型的种类数和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2:杂交组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代表现型的种类数和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两 (2). 不能 (3). 无论两对等位基因是否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结果相同 (4). 灰身长翅×灰身长翅 (5). 4种,比例为9:3:3:1 (6). 灰身长翅×黑身残翅 (7). 4种,比例为1:1:1:1‎ ‎【解析】‎ ‎【分析】‎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现代解释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果蝇的灰身对黑身为显性,长翅对残翅为显性,这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如果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如果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 24 -‎ ‎【详解】(1)一对灰身残翅与黑身长翅的果蝇杂交,子代出现灰身长翅、灰身残翅、黑身长翅、黑身残翅,说明亲本都是杂合体,则亲本的基因型为Bbvv和bbVv。无论两对基因是否位于两对染色体上,亲本产生的配子都是Bv、bv和bV、bv,实验结果相同,所以不能证明两对基因位于两对染色体上。‎ ‎(2)灰身残翅与黑身长翅的果蝇杂交,子代出现灰身长翅、灰身残翅、黑身长翅、黑身残翅,比例为1:1:1:1,其基因型为BbVv、Bbvv、bbVv、bbvv。要证明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基因位于两对染色体上,可用杂交实验的子代果蝇为材料,采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即灰身长翅(BbVv)与灰身长翅(BbVv)杂交,如果子代表现型的有4种,且比例为灰身长翅、灰身残翅、黑身长翅、黑身残翅=9:3:3:1,则可证明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基因位于两对染色体上;也可用灰身长翅(BbVv)与黑身残翅(bbvv)杂交,如果子代表现型的有4种,且比例为灰身长翅、灰身残翅、黑身长翅、黑身残翅=1:1:1:1,则可证明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基因位于两对染色体上。‎ ‎【点睛】本题要求能熟练掌握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杂交试验,并能尝试设计实验,属于理解层次的考查。‎ ‎23. 如图表示某种真核生物DNA片段的结构(图甲)及发生的相关生理过程(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______(填序号)交替排列构成DNA的基本骨架。④是组成DMA的基本单位,全称是___________。‎ ‎(2)图乙过程发生的场所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的时期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图示可以看出,该过程是从___________(填“多”或“单”)个起点开始复制的,从而提高复制速率;图中所示的酶为___________酶,作用于图甲中的___________(填序号)。‎ ‎(3)DNA分子杂交技术可以杂合双链区的多少来比较不同生物DNA - 24 -‎ 分子的差异,进而判断出不同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该技术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生物杂合双链区的部位越多,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①② (2). 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3). 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 (4). 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5). 多 (6). 解旋 (7). ⑨ (8). 碱基互补配对 (9). 亲缘关系越近 ‎【解析】‎ ‎【分析】‎ 分析甲图:①为磷酸,②为脱氧核糖,③为胞嘧啶,④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⑤⑥⑦⑧为含氮碱基,⑨为氢键,10为磷酸二酯键。分析乙图:乙图表示DNA分子复制过程。‎ ‎【详解】(1)DNA的基本骨架由①磷酸和②脱氧核糖交替排列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四种脱氧核苷酸,④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2)图乙为DNA复制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进行;发生的时期是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DNA分子的复制过程是从多个起点开始的,这样可以提高复制速率;图中所示的酶能将双链DNA打开,因此为DNA解旋酶,其作用于图甲中的⑨氢键。‎ ‎(3)DNA分子杂交技术依据的原理是碱基互补配对。DNA分子杂交技术可以用来比较不同种生物DNA分子的差异性。当形成杂合双链区的部位越多,说明这两种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的复制,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掌握DNA分子复制的过程、特点等知识,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4. 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图是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示意图,图中亲代噬菌体已用32P标记,A、C中的方框代表大肠杆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艾弗里的实验、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设计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这两个实验设计思路上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4 -‎ ‎(2)图中实验预期B和C中出现放射性的是___________。而在操作中发现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0%,沉淀物的放射性占90%。原因可能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达到实验目的,还需再设计一组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实验组,其余设置与图示过程都相同。‎ ‎(4)该实验表明进入大肠杆菌的是噬菌体的DNA, 蛋白质外壳留在了细胞外,但合成的子代噬菌体却具有与亲代相同的蛋白质外壳。请分析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设法分别研究DNA和蛋白质各自的效应 (2). C (3). 答出一种可能即可: ①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还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②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 (4). 用35S标记的噬菌体 (5). 以亲代噬菌体的DNA为指导(利用亲代噬菌体的遗传信息),以大肠杆菌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的 ‎【解析】‎ ‎【分析】‎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利用同位素标记法,用35S、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S是蛋白质的特征元素,P是DNA的特征元素,再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噬菌体增殖时,由噬菌体的DNA作为模板,大肠杆菌提供的4种脱氧核苷酸作为合成T2噬菌体DNA的原料,大肠杆菌的氨基酸作为合成T2噬菌体蛋白质的原料。‎ ‎【详解】(1)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在设计思路上的共同点是设法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分别研究DNA和蛋白质各自的效应。‎ ‎(2)因为P是DNA的特征元素,被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几乎无32P,32P主要分布在宿主细胞内,所以图中实验预期C中出现放射性。而在操作中发现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0%,沉淀物的放射性占90%,原因可能有: ①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还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②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 ‎(3)若要达到实验目的,还需再设计一组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其余设置与图示过程都相同。‎ - 24 -‎ ‎(4)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是以亲代噬菌体的DNA为指导(利用亲代噬菌体的遗传信息),以大肠杆菌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的。‎ ‎【点睛】35S(标记蛋白质)和32P(标记DNA)不能同时标记在同一个噬菌体上,因为放射性检测时,只能检测到存在部位,不能确定是何种元素的放射性。‎ ‎25. 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经典实验材料。果蝇刚毛和截毛这对相对性状由X和Y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刚毛(B)对截毛(b)为显性;控制果蝇红眼的基因(R)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两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只考虑刚毛和截毛这对相对性状,则果蝇种群中刚毛雄果蝇的基因组成除图示外,还有_____种。现将两只刚毛果蝇杂交,子代雌果蝇全为刚毛,雄果蝇中既有刚毛,又有截毛,则亲代中雌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 ‎(3)科研人员发现,果蝇的灰身(H)对黑身(h)为显性,H、h位于常染色体上,纯合灰身果蝇与黑身果蝇杂交,后代中出现一只黑身果蝇(甲),甲的出现可能是亲本果蝇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片段缺失。研究人员利用基因型为HH的果蝇(乙)进行相关实验,弄清了原因。试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假定一对同源染色体缺失相同片段时胚胎致死,各基因型配子活力相同)。‎ 实验步骤:‎ ‎①将甲和乙杂交,获得F1;‎ ‎②F1自由交配,观察并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 结果预测:‎ ‎①若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甲的出现是基因突变导致的;‎ ‎②若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甲的出现是染色体片段缺失导致的。‎ ‎【答案】 (1). 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或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都在性染色体上,或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连锁) (2). ‎ - 24 -‎ ‎2 (3). XBXb (4). 灰身∶黑身=3∶1 (5). 灰身∶黑身=4∶1‎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要求学生理解XY同源区,熟练运用基因的分离定律,以及自由交配的计算方法。‎ ‎(1)由于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或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都在性染色体上,或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连锁),故这两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由于果蝇刚毛和截毛这对相对性状由X和Y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刚毛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BYB、XbYB、XBYb,故基因组成除图示外,还有2种。由于子代雄果蝇中既有刚毛,又有截毛,说明其雄果蝇中Y染色体上应该为b基因,亲代雌果蝇为XBXb,雄果蝇为XBYb。‎ ‎(3)由于果蝇的灰身(H)对黑身(h)为显性,H、h位于常染色体上,纯合灰身果蝇(HH)与黑身果蝇(hh)杂交,后代为灰身果蝇(Hh),但后代中出现一只黑身果蝇(甲),甲的出现可能是亲本果蝇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片段缺失。若亲本果蝇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则甲的基因型为hh,将甲(hh)和乙(HH)杂交,获得F1(Hh);F1(Hh)自由交配,因此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灰身(1/4HH、2/4Hh)∶黑身(1/4hh)=3∶1;若亲本果蝇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缺失,则甲的基因型为hO, 将甲(hO)和乙(HH)杂交,获得F1(Hh、HO);F1(1/2Hh、1/2HO)自由交配,则其H的基因频率为1/2,h的基因频率为1/4,O的基因频率为1/4,由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缺失相同片段时胚胎致死,因此F2的灰身果蝇(H_)的概率为1/4(HH)+1/4(Hh)+1/4(HO)=3/4,黑身果蝇(h_)的概率为1/16(hh)+1/8(hO)=3/16,即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灰身∶黑身=4∶1。‎ - 24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