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

高二生物期末试题 ‎1.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走律,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 A. 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B.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C.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D. 雌雄配子随机组合时期 ‎【答案】B ‎【解析】‎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B正确。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是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A错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是染色体着丝点分裂,C错误。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发生在受精过程中,但不是自由组合,D错误。‎ ‎2.减数分裂过程中,四分体指:‎ A. 两条染色体的四条染色单体 B. 一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 C. 细胞中含有的四条染色体 D. 同源染色体的四条染色单体 ‎【答案】D ‎【解析】‎ 四分体是指能配对的同源染色体的四条染色单体,D正确。必须是同源染色体,不能是两条染色体,A错误。一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是姐妹染色单体,B错误。四分体是四条染色单体,不是四条染色体,C错误。‎ ‎3.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 )‎ A. 减数第一次分裂 B. 减数第二次分裂 C. 减数分裂间期 D. 减数分裂联会期 ‎【答案】A ‎【解析】‎ ‎【分析】‎ 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 ‎)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因此,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分裂.所以A正确;减数第二次分裂因为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先暂时加倍再均分到两个子细胞,染色体没有减半,B错误;减数分裂间期发生的主要是染色体复制,染色体数目不变,C错误;减数分裂联会时期发生同源染色体配对,也没有染色体减半的发生,D错误。‎ ‎【点睛】熟悉减数分裂全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对维持其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起重要作用的生理活动是 A.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 B. 有丝分裂与受精作用 C.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D. 无丝分裂与受精作用 ‎【答案】C ‎【解析】‎ 减数分裂使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而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因此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遗传和变异都很重要,故选C。‎ ‎5. 对染色体、DNA、基因三者来说,错误的是( )‎ A. 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B. 一般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 C.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D. 一个DNA上有一个基因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A正确;一般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复制后每条染色体有两个DNA分子,B正确;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正确;一个DNA上有许多个基因,D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6. 下列与伴性遗传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伴性遗传中,男性发病率多于女性,则该遗传病属于伴X显性遗传病 B. 在伴性遗传中,伴Y的基因只遗传给男性 C. 在伴性遗传中,女性发病率多于男性,则该遗传病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 D. 在伴性遗传中,伴X的基因只遗传给女性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伴X显性遗传病中,女性患者多于男性,伴X隐性遗传病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AC错误;男性的Y染色体只传给儿子,因此伴Y的基因只遗传给男性,B正确;女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男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他们都具有X染色体,因此伴X的基因既可以传给女性,也可以传给男性,D错误。‎ 考点:本题着重考查了伴性遗传的遗传方式和遗传特点,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7.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一对“龙凤胎”(即一男一女),男孩是红绿色盲,女孩色觉正常,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分别是 A. XbY、XBXB B. XBY、XBXb C. XBY、XbXb D. XbY、XBXb ‎【答案】B ‎【解析】‎ ‎“龙凤胎”异卵双生,表现型正常的夫妇(XBX—、XBY)生男孩是红绿色盲XbY,女孩色觉正常XBX—,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分别是XBY、XBXb,B正确。‎ ‎8.果蝇白眼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红眼为显性性状。下列哪组杂交子代中,通过眼色就能直接判断果蝇的性别 A. 白♀×白♂ B. 杂合红♀×红♂ C. 杂合红♀×白♂ D. 白♀×红♂‎ ‎【答案】D ‎【解析】‎ 白♀×白♂,后代雌雄均为白眼,A错误。杂合红♀×红♂,后代雌性均为红眼,雄性也存在红眼,B错误。杂合红♀×白♂,后代雌雄均为红眼、白眼,C错误。白♀×红♂,后代雌性为红眼,雄性为白眼,D正确。‎ ‎9.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B. 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C.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D. 只有DNA可以携带遗传信息 ‎【答案】A ‎【解析】‎ 细胞生物细胞内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中DNA是细菌的遗传物质,A正确;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B错误;大多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C错误;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是DNA或者RNA,D错误。‎ ‎10.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 )‎ A. 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B. DNA是遗传物质 C.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 RNA是遗传物质 ‎【答案】B ‎【解析】‎ 由于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实验过程中,只有DNA分子进入细菌,所以只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而不能证明蛋白质是遗传物质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故选B。‎ ‎11.假设一个DNA分子片段中,碱基T共312个,占全部碱基的26%,则该DNA片段中碱基G所占百分比和数目分别是 (  )‎ A. 26%,312个 B. 24%,288个 C. 24%,298个 D. 12%,144个 ‎【答案】B ‎【解析】‎ 碱基T共312个,占全部碱基数的26%,所以碱基总数是312÷26%=1200,A+T+G+C=100%,因为A=T,G=C,所以碱基G所占的百分比为A=24%,碱基G的数目是1200×24%=288个,故B正确。‎ ‎12.如图为DNA分子结构示意图。对该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②和③相间排列,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B. ④的名称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C. ⑦代表的碱基为T D. DNA分子中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代表了遗传信息 ‎【答案】D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①是磷酸,②脱氧核糖,③是碱基,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由①②形成的,A错误;分析题图可知,分析题图可知,①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上的磷酸,不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的磷酸,因此①②③不能组成一个脱氧核苷酸,B错误;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G与C互补,因此⑦代表的碱基为C,C错误;DNA分子中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代表了遗传信息,D正确。‎ ‎【点睛】正确分析题图是解题的突破口,熟练掌握DNA分子的结构和结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B选项往往因对DNA分子的2条链的反向平行的特点理解不透导致审图不清而错选。 ‎ ‎13.某双链DNA分子,经三次复制后,所得到的第四代DNA分子中,含有亲代DNA链的分子数是 A. 1 B. ‎2 C. 4 D. 8‎ ‎【答案】B ‎【解析】‎ 亲代DNA分子具有两条链,在复制过程中分别进入两个DNA分子,所以不管复制多少次,只有两个DNA分子含有亲代DNA链。‎ ‎14.若组成DNA分子的N元素全部为14N,则在试管中离心后的结果如图乙;若组成DNA分子的N元素全部为15N,则在试管中离心后的结果如图甲。现在将14N的DNA分子在15N标记核苷酸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2次,复制产物经离心后的结果图应该是 ( )‎ A. B. C. D. ‎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若组成DNA分子的N元素全部为14N,则密度较小,在试管中离心后的结果如图乙;若组成DNA分子的N元素全部为15N,则密度较大,在试管中离心后的结果如图甲。现在将14N的DNA分子在15N标记核苷酸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2次,产生4个DNA分子,其中2个DNA分子的一条链含14N,另一条链含15N,密度居中,所以在试管中离心后位置也居中;另外2个DNA分子的两条链都只含15N,密度较大,所以在试管中离心后其位置与图甲相同。‎ ‎15.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数目等于DNA数目 B. DNA数目等于染色体数目 C. 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 D. 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 ‎【答案】C ‎【解析】‎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中有多个基因,A错误;一条染色体在没有复制时,含有1个DNA分子,复制后,一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B错误;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C正确;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D错误。‎ ‎16. 下列有关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转录和翻译都发生在细胞核内 B. 转录和翻译的原料分别是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 C. 肽链上氨基酸的位置是由存在于转运RNA上的密码子决定的 D. 一个密码子只决定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只由一种转运RNA运载 ‎【答案】B ‎【解析】‎ 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内,翻译发生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中,A项错误;转录和翻译的原料分别是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B项正确;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每3个这样的碱基称作1个密码子,即密码子在mRNA上,C项错误;一个密码子只决定一种氨基酸,但决定一种氨基酸的密码子可能有多种,因此一种氨基酸可能由多种tRNA转运,D项错误。‎ ‎【考点定位】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名师点睛】正确区分遗传信息、遗传密码子和反密码子 ‎(1)基因、密码子、反密码子的对应关系 ‎(2)氨基酸与密码子、反密码子的关系 ‎①每种氨基酸对应1种或几种密码子(密码子简并性),可由1种或几种tRNA转运。‎ ‎②1种密码子只能决定1种氨基酸,1种tRNA只能转运1种氨基酸。‎ ‎③密码子有64种(3种终止密码子,61种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反密码子理论上有61种。‎ ‎17. 一条多肽链中有氨基酸1000个,作为合成该多肽链模板的mRNA分子和用来转录成mRNA的DNA分子,至少含有碱基的数量分别是( )‎ A. 3000个和3000个 B. 1000个和2000个 C. 2000个和4000个 D. 3000个和6000个 ‎【答案】D ‎【解析】‎ m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所以mRNA上碱基的数量是其控制合成多肽链中氨基酸个数的三倍。mRNA是以DNA双链中的一条单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转录形成的,所以DNA分子的碱基数量是其转录形成的mRNA碱基数量的2倍,是其指导合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数量的6倍。一条多肽链中有氨基酸1000个,作为合成该多肽链模板的mRNA分子和用来转录成mRNA的DNA分子,至少含有碱基的数量分别是3000个和6000个,D正确。‎ ‎18. 家兔皮下脂肪,白色对黄色为显性。将纯种白色脂肪家兔与黄色脂肪家兔杂交,仔兔喂以含叶绿素的饲料时,仔兔的皮下脂肪为黄色,否则仔兔的皮下脂肪为白色。这种现象说明 A. 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B. 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不相同 C. 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 D. 表现型受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 ‎【答案】D ‎【解析】‎ 假设白色基因为A,黄色基因为a,纯种白色脂肪家兔与黄色脂肪家兔杂交,仔兔为Aa,应该表现为白色,喂以含叶绿素的饲料时,仔兔的皮下脂肪为黄色,表明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而表现型受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D正确。‎ ‎19. 对于下列的式子,正确的说法有 ‎①表示DNA复制过程 ②图中共有5种碱基 ③图中共有8种核苷酸 ‎ ‎④图示结构共有2种五碳糖 ⑤图中的A均代表同一种核苷酸 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②③④ D. ①③⑤‎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如图表示DNA的转录过程,有5种碱基分别是A、T、G、C、U。如图示DNA中有4种脱氧核苷酸,RNA中有4种核糖核苷酸。共有2种五碳糖,分别是脱氧核糖和核糖。‎ 考点:DNA的转录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属于基础题,学生必需掌握牢固。‎ ‎20.下列关于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基因突变可产生新基因 B. 基因重组可产生新染色体 C. 基因重组可产生新的基因型 D.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的变异都能遗传 ‎【答案】B ‎【解析】‎ 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根本途径,A正确;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不能产生新染色体,但可产生新的基因型,B错误,C正确;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会导致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因此产生的变异都能遗传,D正确。‎ ‎【点睛】理清生物变异的类型,形成知识网络。‎ ‎21.图中①和②表示发生在常染色体上的变异。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①和②都是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B. ②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C. 两种变异都没有新的基因产生 D. ②中的染色体不属于同源染色体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交叉互换与易位,要求考生理解染色体交叉互换与易位的概念,明确两者间的差异,知道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原因。‎ 分析图形可知,图中①是发生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②是发生在一对非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易位,因此图①属于基因重组,图②是染色体结构的变异,A错误,B、D正确;图中的两种变异都没有新的基因产生,只有基因突变才能产生新的基因,C正确。‎ ‎【点睛】易错知识点拨——辨析染色体的易位与交叉互换:‎ 染色体的易位与交叉互换一直是部分学生易错的知识点,我们可以借助下面的图形变化来加以比较:‎ ‎(1)图1是易位,图2是交叉互换。‎ ‎(2)发生对象:图1发生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图2发生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3)变异类型:图1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图2属于基因重组。‎ ‎(4)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图1,观察不到的是图2。‎ 通过上述几方面的比较,可以较清楚地分清染色体的易位与交叉互换是不同的,希望注意把握!‎ ‎22. 普通小麦是六倍体,有42条染色体,科学家用花药离体培育出的小麦幼苗是 ( )。‎ A. 三倍体、21条染色体 B. 单倍体、21条染色体 C. 三倍体、三个染色体组 D. 单倍体、一个染色体组 ‎【答案】B ‎【解析】‎ 普通小麦是六倍体,含42条染色体,说明每个染色体组中含7条染色体;由配子不经过受精形成的新个体都是单倍体,则六倍体小麦的配子形成的子代虽然含有3染色体组,但仍然是单倍体,共3*=21条染色体,故选B。‎ ‎【考点定位】染色体组、单倍体 ‎【名师点睛】单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中染色体组的个体;单倍体的特点一般是植株矮小瘦弱,一般高度不育;单倍体育种的过程一般是首先花药离体培养,从而获得单倍体植株,然后进行秋水仙素加倍,从而获得所需性状的纯合个体;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能迅速获得纯合体,加快育种进程.依据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23.已知某二倍体生物的体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则下列可表示该生物一个染色体组的是( )‎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考查染色体组的概念,及对图的分析。由于是二倍体生物,且体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所以每个染色体组中含有4条染色体,且一定不含有同源染色体,①③均满足上述条件。‎ 考点:染色体组的概念,及对图的分析 点评:图文结合,一道不错的考查概念的试题。突出了基础性。‎ ‎24. 有关多基因遗传病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 B. 常表现出家族聚集现象 C. 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D. 发病率极低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考查多基因遗传病特点。多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在群体中发病率较高;②常表现出家族聚集现象;③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考点:多基因遗传病特点 点评:考查学生基础的试题。较简单。‎ ‎25.下图是某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示意图,图中“1~‎7”‎表示染色体片段,“●”表示着丝粒,则该变异类型为( )‎ A. 易位 B. 缺失 C. 倒位 D. 重复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所给正常的染色体可知,染色体上原有的片段增加,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故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染色体变异,意在考查考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26.现有高秆抗病(DDTT)小麦和矮秆不抗病(ddtt)小麦两个品种(相对性状可以自由组合)。下列方法能尽快培育出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抗病小麦新品种的是。‎ A. 两亲本杂交→F1→F2→选不分离者→纯合子 B. 两亲本杂交→F1→秋水仙素处理→纯合子 C. 两亲本杂交→F1→秋水仙素处理→花粉离体培养→纯合子 D. 两亲本杂交→F1→花粉离体培养→单倍体幼苗→秋水仙素处理→纯合子 ‎【答案】D ‎【解析】‎ A选项为杂交育种,育种周期较长;B为多倍体育种,得到的是高杆抗病四倍体杂合子;C得到的不一定是纯合子;尽快培育出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抗病小麦新品种,应选择单倍体育种方法,育种流程为两亲本杂交→F1→花粉离体培养→单倍体幼苗→秋水仙素处理→纯合子。选D。‎ ‎27.如图中甲、乙表示两个水稻品种,A、a和B、b表示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①~⑦表示培育水稻新品种的过程,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①~②过程简便,但培育周期长 B. ③过程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 C. ⑤过程的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 D. ②和⑦的变异都发生于有丝分裂间期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表示杂交过程;②是连续自交过程;③是花药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的过程;④是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过程,常用秋水仙素处理;⑤⑥表示人工诱变过程;⑦表示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过程,常用秋水仙素处理.‎ 解:A、①→②过程表示杂交育种,该育种方法简便,但培育周期长,A正确;‎ B、③过程获得单倍体植株,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B正确;‎ C、⑤过程为诱变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C正确;‎ D、②的变异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⑦的变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即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D错误.‎ 故选:D.‎ 考点:生物变异的应用.‎ ‎28. 产生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 A. 基因重组 B. 染色体数目变异 C. 基因突变 D. 染色体结构变异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产生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C正确。‎ 考点:基因突变 ‎【名师点睛】学生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理解不清 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1)病因图解如下:‎ ‎(2)实例要点归纳 ‎①图示中a、b、c过程分别代表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突变发生在a(填字母)过程中。‎ ‎②患者贫血的直接原因是血红蛋白异常,根本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碱基对由TA突变成AT。‎ ‎29.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①使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相结合;②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③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是否符合特定性状要求;④提取目的基因。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 ③②④① B. .②④①③ C. ④①②③ D. ③④①②‎ ‎【答案】C ‎【解析】‎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主要包括四个步骤: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的结合、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故选C。‎ ‎30.如图所示限制酶切割基因分子的过程,从图中可知,该限制酶能识别的碱基序列和切点是 A. CTTAAG,切点在C和T之间 B. CTTAAG,切点在T和A之间 C. GAATTC,切点在G和A之间 D. GAATTC,切点在C和T之间 ‎【答案】C ‎【解析】‎ 据图分析,该限制酶能识别的碱基序列为GAATTC,其切点是在G和A之间,所以C正确。‎ ‎31.下图甲、乙、丙表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化。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ab段上升的原因相同,均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中bc段可表示有丝分裂的________期,此时染色体与染色单体的数目之比为____________;在减数分裂中,处于图甲bc段的细胞中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含有同源染色体。‎ ‎(3)图甲、丙中,cd段下降的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细胞在de段时,一定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可能含有4个染色体组的是________。(填“甲”、“乙”或“丙”)‎ ‎(5)图丙的bc段可能会通过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基因重组。‎ ‎【答案】 (1). DNA分子复制 (2). 前、中 (3). 1:2 (4). 可以 (5). 着丝点分裂 (6). 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一分为二 (7). 乙 (8). 甲 (9).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10).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解析】‎ ‎【分析】‎ 分析甲图: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 分析乙图:乙图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变化规律,其中ab段表示间期DNA的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细胞质分裂,细胞一分为二;de表示有丝分裂末期。‎ 分析丙图:丙图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变化规律,其中ab段表示间期DNA的复制;bc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cd段表示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一分为二;de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ef段表示细胞质分裂,细胞一分为二。‎ ‎【详解】(1)图中ab段上升的原因相同,均是DNA的复制(或染色体复制)。‎ ‎(2)图甲中bc段表示每条染色体含有2条姐妹染色单体,即染色体与染色单体的数目之比为1:2,可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图甲bc段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 ‎(3)图甲中cd段下降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图丙中,cd段下降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一分为二。‎ ‎(4)图甲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其中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图乙表示有丝分裂,此时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图甲和图丙都可包含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而不含同源染色体。‎ ‎(5)图丙的bc段代表减数第一次分裂,可能会通过同源染色体内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自由组合而发生基因重组。‎ ‎【点睛】关键在于正确分清三条曲线各段代表的分裂时期以及出现细胞内DNA含量变化的原因。其中分析突破口有:三条曲线中斜线段“ab”都是因为DNA复制(或染色体复制)导致,处于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间期;其次是三条曲线中减半段“cd ‎”引发原因有区别:甲图是着丝点分裂;乙图是细胞质分裂,细胞一分为二;丙图是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一分为二;同时丙图中再次减半段“ef”也是因为细胞质分裂,细胞一分为二。‎ ‎32.如图是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系谱图,请分析回答:‎ ‎(1)控制人类红绿色盲的基因位于___染色体上,患者的基因型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此类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该家族中下列成员的基因型:4________,6________,10________,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4号成员是色盲患者,其致病基因是由第一代中的某个个体传递来的。用成员编号和“→”写出色盲基因的传递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成员7与8再生一个孩子,是色盲男孩的概率为________,是色盲女孩的概率为________。‎ ‎【答案】 (1). X (2). XbXb和XbY (3). 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现象,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 (4). XbY (5). XBXb (6). XbY (7). XBXb或XBXB (8). 1→4→8→14 (9). 1/4 (10). 0‎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该遗传病与性别有关,应该结合伴性遗传的特点来分析.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其特点是男患者的母亲及女儿至少为携带者;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现象。‎ ‎【详解】(1)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患者的基因型是XbXb和XbY,其特点是男患者多于女患者,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现象,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 ‎(2)图中4号和10号都是男性患者,基因型都是XbY,由于10号为男性患者,而他的父母正常,所以6号的基因型为XBXb,11号的基因型可能是XBXB或XBXb。‎ ‎(3)14号成员是色盲患者,其色盲基因来自他的母亲8号,8号又来自于4号,而4‎ 号来自于母亲1号,所以14号的色盲基因的传递途径是1→4→8→14。‎ ‎(4)由于14号成员是色盲患者,所以7号与8号的基因型分别是XBXb和XbY,则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是色盲男孩的概率为1/4,是色盲女孩的概率为0。‎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在于分析本题中家系成员的基因型,其突破口是:从男性色盲个体出发,推断其母亲的基因型一定携带色盲基因,但母亲的色盲基因可以传给其儿子,也可传给其女儿。‎ ‎33.如图表示一些细胞中所含的染色体,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A所示是含___个染色体组的体细胞,每个染色体组有___条染色体.‎ ‎(2)图C所示细胞的生物是___倍体,其中含有___对同源染色体.‎ ‎(3)图D表示一个有性生殖细胞,这是由___倍体生物经减数分裂产生的,内含___个染色体组.‎ ‎(4)图B表示一个有性生殖细胞,它是由___倍体生物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由该生殖细胞直接发育的个体是___倍体,每个染色体组含___条染色体.‎ ‎(5)图A的有丝分裂后期包括___个染色体组.‎ ‎【答案】 (1). 2 (2). 2 (3). 单 (4). 0 (5). 二 (6). 1 (7). 六 (8). 单 (9). 3 (10). 4‎ ‎【解析】‎ ‎【分析】‎ 根据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判断:细胞内同一形态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据图分析,A含有2个染色体组,B含有3个染色体组,C含有2个染色体组,D含有1个染色体组。‎ ‎【详解】(1)根据“细胞内同一形态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则图A所示含有2个染色体组。根据“细胞中有几种形态的染色体,一个染色体组内就有几条染色体”,则每个染色体组有2条染色体。‎ ‎(2)C细胞中只含1个染色体组,表示单倍体,同源染色体的数目是0条。‎ ‎(3)图D中含有1个染色体组,若表示一个有性生殖细胞,说明由二倍体生物经减数分裂产生的。‎ ‎(4)图B表示一个有性生殖细胞,它是由六倍体生物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由该生殖细胞直接发育的个体是单倍体。根据“细胞中有几种形态的染色体,一个染色体组内就有几条染色体”,则图B每个染色体组中含有3条染色体。‎ ‎(5)图A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组数目加倍,则包括4个染色体组。‎ ‎【点睛】总结染色体组的判断方法:根据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判断:①细胞内同一形态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②细胞中有几种形态的染色体,一个染色体组内就有几条染色体。其次要注意:单倍体通常是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个体,不论含有几个染色体组的配子发育成的个体都为单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为几倍体。‎ ‎34.下面 ① ~ ④ 列举了四种育种方法,请据此回答相关问题:‎ ‎(1)第①种方法属于杂交育种,其依据的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 。‎ ‎(2)第②种育种方法称为 ________________,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F 1 经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幼苗是 _______________ 倍体。‎ ‎(3)第③种育种方法中使用了秋水仙素,它的作用机理是抑制 _______________ 的形成,导致细胞内的 _______________ 不能移向细胞两极而加倍。‎ ‎(4)第④种育种方法中发生的变异一般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 ______________ ,此处诱发该变异的因素属于 _______________ 因素。除此之外,诱发该变异的因素还有________ 因素和________ 因素。‎ ‎【答案】(1)基因重组 ‎(2)单倍体育种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单 ‎(3)纺锤体 染色体 ‎(4)基因突变 物理 化学 生物(或生物 化学)‎ ‎【解析】‎ 试题分析:‎ ‎(1)方法①为杂交育种,其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2)方法②为单倍体育种,其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且后代肯定是纯种。F1经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幼苗是单倍体植株。‎ ‎(3)秋水仙素的作用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细胞内的染色体复制后不能移向细胞两极而加倍。‎ ‎(4)方法④是诱变育种,原理是可遗传变异中的基因突变,突变的诱变因素有物理因素、化学元素和生物因素。‎ 考点:本题考查育种方法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