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云南省红河自治州2020届高三第二次复习统一检测(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云南省红河自治州2020届高三第二次复习统一检测(解析版)

云南省红河自治州2020届高三第二次复习统一检测 一、选择题: ‎ ‎1.下列有关细胞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衰老的生物体中,细胞并不都处于衰老状态 B. 人的胚胎时期有尾,后来尾部消失,这种现象是由基因所控制的 C. 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凋亡 D. 癌细胞是能够连续分裂的细胞,其细胞周期变长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而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 ‎【详解】A、多细胞生物的衰老意味着体内多数细胞的衰老,但不是所有细胞的衰老,A正确;‎ B、人的胚胎时期有尾,后来尾部消失,该过程与细胞凋亡有关,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B正确;‎ C、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保证了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属于细胞凋亡,C正确;‎ D、癌细胞是能够连续分裂的细胞,其细胞周期变短,D错误。‎ 故选D。‎ ‎2.细胞中许多结构能产生[H]与ATP。下列关于[H]和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叶绿体内产生的[H]是还原型辅酶I(NADH),用于还原C3‎ B. 线粒体内产生的[H]是还原型辅酶II(NADPH),用于还原O2‎ C. 适宜光照下叶绿体中ATP的转移途径是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到叶绿体基质 D. 叶绿体、线粒体内的ATP均可用于植物的各项生命活动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H]的比较 光合作用过程中[H]‎ 细胞呼吸过程中[H]‎ 本质 还原型辅酶Ⅱ(NADPH)‎ 还原型辅酶Ⅰ(NADH)‎ 来源 光反应阶段 无氧呼吸第一阶段、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 去向 暗反应阶段(还原C3)‎ 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生成水 ‎【详解】A、线粒体内产生的[H]是还原型辅酶Ⅰ(NADH),用于还原O2,A错误;‎ B、叶绿体内产生的[H]是还原型辅酶Ⅱ(NADPH),用于还原C3,B错误;‎ C、适宜光照下叶绿体中ATP的转移途径是从产生部位叶绿体类囊体薄膜移到起作用部位叶绿体基质,C正确;‎ D、叶绿体内的ATP仅用于暗反应C3化合物的还原,D错误。‎ 故选C。‎ ‎3.下列关于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中碱基序列的改变一定会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 B.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C.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染色体片段交换属于染色体变异 D. 基因突变就是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和重组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 ‎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②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 ‎【详解】A、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基因中碱基序列的改变不一定会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A错误;‎ B、“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原理是基因重组的结果,B正确;‎ C、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染色体片段交换属于基因重组,C错误;‎ D、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D错误。‎ 故选B。‎ ‎4.下列与生物实验操作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经健那绿染液染色的人口腔上皮细胞,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蓝绿色颗粒状结构 B. 将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混合,摇匀后检测豆浆中的蛋白质 C. 在“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实验中,不需要另设置对照实验 D. 在“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中,卡诺氏液的作用是固定细胞的形态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实验原理:‎ ‎(1)叶绿体主要分布于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散布于细胞质中,可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和分布;‎ ‎(2)线粒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无色,成短棒状、圆球状、线形或哑铃形等;‎ ‎(3)健那绿染液能专一性地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通过染色,可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生活状态的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 ‎2.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 ‎(1)检测CO2的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2)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详解】A、健那绿染色线粒体,故经健那绿染液染色的人口腔上皮细胞,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蓝绿色颗粒状结构即线粒体,A正确;‎ B、检测豆浆中的蛋白质时,应先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混匀后,再滴加将双缩脲试剂B液,混匀后观察颜色变化,B错误;‎ C、在“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实验中,不需要另设置对照实验,而是通过种群数量变化形成自身对照,C正确;‎ D、在“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中,卡诺氏液的作用是固定细胞的形态,便于后续的 观察,D正确。‎ 故选B。‎ ‎5.‎10月3日,“一带一路·七彩云南·活力蒙自”2019蒙自国际马拉松在红河州蒙自市成功举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比赛过程中,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 B. 内环境中丙酮酸氧化分解为体温的维持提供热能 C. 跑时产生的CO2和乳酸导致内环境的pH明显下降 D. 赛跑过程中运动员散热的主要途径之是汗腺分泌量增加 ‎【答案】D ‎【解析】‎ ‎【分析】‎ 体温恒定的调节 体温的恒定对于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尤以骨骼肌和肝脏产热为多),热量的散出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其次还有呼气、排尿和排便等。‎ 活细胞是代谢的主要场所。‎ ‎【详解】A、比赛过程中,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A错误;‎ B、丙酮酸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B错误;‎ C、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因此奔跑时产生的CO2和乳酸不会导致内环境的pH明显下降,C错误;‎ D、热量的散失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D正确。‎ 故选D。‎ ‎6.如图表示将①②两个植株杂交得到③,将③作进一步处理分别培育出不同品种的过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由③到④因是人工诱变育种过程,所以③可定向变异为④‎ B. 由③到⑧的育种过程中,遵循的主要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 C. 若③的基因型为AaBbdd,则⑩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1/4‎ D. 由③到⑨的育种方式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答案】A ‎【解析】‎ ‎【分析】‎ 单倍体育种:‎ 单倍体育种是利用花药离体培养技术获得单倍体植株,再诱导其染色体加倍,从而获得所需要的纯系植株的育种方法。其原理是染色体变异。优点是可大大缩短育种时间。‎ 题意分析:由③→④为诱变育种过程;③→⑤×⑥→⑧为多倍体育种过程;①×②→③→⑤→⑩为杂交育种过程;①×②→③→⑦→⑨为单倍体育种过程。‎ ‎【详解】A、由③到④因是人工诱变育种过程,人工诱变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所以③出现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然后通过人工选择从不定向的变异中选择符合要求的④品种,A错误;‎ B、由③到⑧的育种过程为多倍体育种,遵循的主要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B正确;‎ C、若③的基因型为AaBbdd,则自然生长的⑤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dd,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可推知该植株自交产生的⑩植株中有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1/4,C正确;‎ D、由③到⑨的育种方式为单倍体育种过程,其典型优点是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D正确。‎ 故选A。‎ ‎7.现有两种淀粉酶A与B,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温度条件下这两种淀粉酶话性,设计实验如下:‎ 实验原理:温度等条件可以影响酶的活性;淀粉在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产生麦芽糖。‎ 实验材料:一定浓度的淀粉溶液、相同浓度的淀粉酶A和淀粉酶B溶液、水浴缸、温度计等。‎ 实验过程:如表所示,‎ ‎ 组别 步骤 ‎1‎ ‎2‎ ‎3‎ ‎4‎ ‎5‎ ‎6‎ ‎7‎ ‎8‎ ‎①设置水浴缸温度 ‎(℃)‎ ‎20‎ ‎30‎ ‎40‎ ‎50‎ ‎20‎ ‎30‎ ‎40‎ ‎50‎ ‎②取8支试管各加入淀粉溶液(mL),分别保温5min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③另取8支试管各加入等量淀粉酶溶液,分别保温5min 酶A 酶A 酶A 酶A 酶A 酶A 酶A 酶A ‎④将同组两个试管中的淀粉溶液与淀粉酶溶液混合摇匀,保温5min 实验结果:图甲是‎40℃‎时测定酶A催化淀粉水解生成的麦芽糖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乙是实验第④步保温5分钟后对各组淀粉剩余含量进行检测的结果。‎ ‎(1)生物体内的酶是由__________产生的,本质是________,酶能起催化作用的机理是__________。‎ ‎(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2种)。‎ ‎(3)若适当降低温度,图甲中P点将向_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酶制剂适于在_________下保存。‎ ‎(4)实验用分光光度计检测底物淀粉的剩余量来表示酶的活性,该实验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生成物麦芽糖的含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活细胞 (2). 蛋白质或RNA (3). 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4). 温度、酶的种类 (5). pH、反应时间、溶液的量、淀粉的浓度、酶的浓度等 (6). 右 (7). 温度降低会引起酶A的活性下降,酶催化反应完成所需的时间增加 (8). 低温(0~‎4℃‎) (9). 斐林试剂检测时需水浴加热,会导致反应体系温度发生改变,影响实验结果 ‎【解析】‎ ‎【分析】‎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 在底物足够,其他因素适宜的条件下,酶促反应的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在酶量一定的情况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加快,酶促反应增加到一定值时,由于受到酶浓度的限制,此时即使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几乎不再改变;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酶促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在一定条件下,每一种酶在某一温度时活力最大,称最适温度;当温度高与最适温度时,酶促反应速率反而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详解】(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因此,生物体内的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本质是蛋白质或RNA,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进而加快反应速度。‎ ‎(2)本实验的目的为,探究不同温度条件下这两种淀粉酶的活性,据此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酶的种类,因变量是反应速率,检测指标是麦芽糖的产生量,无关变量有pH、反应时间、溶液的量、淀粉的浓度、酶的浓度等,实验中保证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 ‎(3)由图乙实验结果可知,在20~‎50℃‎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酶A活性逐渐升高,因此可知,由‎40℃‎适当降低温度,酶的活性会下降,即P点会向右移动,为了保持酶活性需要将酶置于低温(0~‎4℃‎)保存。‎ ‎(4)由于斐林试剂检测时需水浴加热,会导致反应体系温度发生改变,影响实验结果,因此本实验用分光光度计检测底物淀粉的剩余量来表示酶的活性。‎ ‎【点睛】熟知酶的概念以及酶活性的影响因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正确分析图表内容并能正确获取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8.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因2019年武汉病毒性肺炎病例而被发现,‎2020年1月12日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冠状病毒是一个大型病毒家族,已知可引起感冒以及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等较严重疾病。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请回答以下问题:‎ ‎(1)新型冠状病毒属于________生物(填“细胞”或“非细胞”),只有侵入人体活细胞内才具有生命特征,它可以通过__________这一可遗传变异产生新品种。将其核酸进行初步水解,得到的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_。‎ ‎(2)当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首先通过_________免疫的作用阻止病毒的散播感染,当病毒进入肺细胞后,________能识别被寄生的宿主细胞,并与之________;新型冠状病毒被释放出来,再由体液免疫产生的________所凝集,使之失去侵染能力,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3)已被治愈的患者短期内不容易再次被冠状病毒感染,这是由于他们体内产生了________,当再次接触冠状病毒抗原时可以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进而产生更强更快的免疫效应。‎ ‎【答案】 (1). 非细胞 (2). 基因突变 (3). 4种核糖核苷酸 (4). 体液免疫 (5). 效应T细胞 (6). 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 (7). 抗体 (8). 记忆细胞 ‎【解析】‎ ‎【分析】‎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1.体液免疫过程为: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和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2.细胞免疫过程:抗原经吞噬细胞摄取、处理和呈递给T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T淋巴细胞悔增殖、分化产生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与相应的靶细胞密切接触,进而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抗原暴露出来,此时体液中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细胞团或沉淀,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3.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故二次免疫反应快而且强烈。‎ ‎【详解】(1)新型冠状病毒属于非细胞生物,是专性寄生物,其可遗传变异来源只有基因突变,因此,它可以通过基因突变这一可遗传变异产生新品种。因其遗传物质是RNA,故将其核酸进行初步水解,可得到的产物是4种核糖核苷酸。‎ ‎(2)由于病毒是胞内寄生物,因此当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需要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将其消灭掉。首先通过体液免疫的作用阻止病毒的散播感染,当病毒进入肺细胞后,效应T细胞能识别被寄生的宿主细胞,并与之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新型冠状病毒被释放出来,再由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所凝集,使之失去侵染能力,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3)已被治愈的患者短期内不容易再次被冠状病毒感染,这是由于他们体内产生了对冠状病毒的记忆,即机体内含有相应的记忆细胞,当再次接触冠状病毒抗原时记忆细胞可以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会分泌大量抗体,进而产生更强更快的免疫效应。‎ ‎【点睛】熟知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以及二次免疫的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病毒的生理特性也是本题的考查点。‎ ‎9.湿地生态系统具有稳定环境、物种保护及资源供应等功能。回答下列问题:‎ ‎(1)湿地生态系统中生物部分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和_________,其中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某湿地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湖中挺立着荷花,湖面漂浮着浮萍,水中金鱼藻起舞,这种现象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结构,这种结构的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_;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是该生态系统中存在的食物链,丙种动物要获得1 kJ的能量,则至少需要消耗甲种植物的能量是______________。‎ ‎(3)湿地具有储存水分、增加空气湿度和调节降水等功能,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价值。为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我国已建立多个湿地自然保护区,这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属_____________保护。‎ ‎【答案】 (1). 分解者 (2). 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具有重要作用 (3). 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 (4). 垂直 (5). 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资源的能力 (6). 25kJ (7). 间接 (8). 就地 ‎【解析】‎ ‎【分析】‎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部分。‎ ‎(1)生态系统的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 ‎(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流动的途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一个营养级中的能量只有10%∽20%的能量,被下一个营养级所利用。‎ ‎2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直接价值:指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直接影响和作用的价值,如:药用价值、观赏价值、食用价值和生产使用价值。‎ 间接价值:一般表现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巩固堤岸、防止土壤侵蚀、降低洪峰、改善地方气候、吸收污染物,调节碳氧平衡,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他的作用,主要指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的作用等等。‎ ‎【详解】(1‎ ‎)由分析可知,湿地生态系统中生物部分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和和分解者,其中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具有重要作用,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过程的必备成分,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湿地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更为复杂,因此其自我调节能力更强。‎ ‎(2)某湿地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湖中挺立着荷花,湖面漂浮着浮萍,水中金鱼藻起舞,这种现象是对垂直方向上物种分布的描述,因此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群落内部生物的这种分布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资源的能力;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是该生态系统中存在的食物链,丙种动物要获得1 kJ的能量,由于要求得至少消耗甲种植物的能量,因此要用最高的能量传递效率20%来计算,由于甲、丙之间差两个营养级,因此至少需要消耗甲种植物的能量1÷(20%)2=25 kJ。‎ ‎(3)湿地的储存水分、增加空气湿度和调节降水的功能是生态功能的体现,因此,这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迁地保护和就地保护,建立多个自然保护区是就地保护的最有效的措施。‎ ‎【点睛】熟知相关基础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够正确辨别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以及迁地保护和就地保护的区别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10.茶树叶片的颜色与基因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表现型 黄绿叶 浓绿叶 黄叶 淡绿叶 基因型 A_B_(A和B同时存在)‎ A_bb(A存在,B不存在)‎ aaB_(A不存在,B存在)‎ aabb(A、B均不存在)‎ ‎(1)已知决定茶树叶片颜色的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适用于_______________生物,其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绿叶茶树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__种,其中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的植株与淡绿色植株杂交,F1将出现4种表现型,比例为_______________,这种杂交方式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______。‎ ‎(3)现以浓绿叶茶树与黄叶茶树为亲本进行杂交,若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只有2种表现型,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茶树的叶片形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有圆形(RR)、椭圆(Rr)和长形(rr)三类。茶树的叶形、叶色等性状会影响茶叶的制作与品质。能否利用茶树甲(圆形、浓绿叶)、乙(长形、黄叶)两个杂合子为亲本,培育出椭圆形、淡绿叶的茶树? ______________。若能,请写出亲本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 (2).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 (3). 4 (4). AaBb (5). 1:1:1:1 (6). 测交 (7). Aabb×aaBB或AAbb×aaBb (8). 1:1 (9). 能 (10). RRAabb×rraaBb ‎【解析】‎ ‎【分析】‎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使用范围 ‎1.真核生物的性状遗传。原核生物和非细胞结构的生物没有染色体,不进行减数分裂不适用该定律。‎ ‎2.有性生殖过程中的性状遗传。只有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才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以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3.细胞核遗传。只有真核生物的核基因随染色体的规律性 变化而呈现规律性遗传。‎ ‎4.基因的分离定律适用 于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只涉及一对等位基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适用于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涉及两对或两对上的等位基因且他们分别位于两对或两对以上的同源染色体上。‎ ‎【详解】(1)由分析可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该定律适用于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 ‎(2)黄绿叶茶树为双显类型,其基因型有4种,分别为AABB、AaBB、AABb、AaBb,其中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与淡绿色植株(aabb)杂交,即测交,F1将出现4种表现型,比例为1∶1∶1∶1。‎ ‎(3)浓绿叶茶树的基因型为A_bb,黄叶茶树的基因型为aaB_,表现型为上述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若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或AAbb×aaBb,则后代只有2种表现型,比例为1∶1。‎ ‎(4)茶树的叶片形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表现为不完全显性,因此有圆形(RR)、椭圆(Rr)和长形(rr)三类。现有茶树甲(圆形、浓绿叶)基因型为RRAabb、乙(长形、黄叶)基因型为rraaBb两个杂合子为亲本,二者杂交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为RrAaBb(椭圆形黄绿叶),RrAabb(椭圆形浓绿叶)、RraaBb(椭圆形黄叶)、Rraabb(椭圆形淡绿叶),根据叶形和叶色即可选出目标类型。‎ ‎【点睛】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及其适用范围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学会用分离定律的思路解答自由组合定律的问题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11.猕猴桃味道酸甜,维生素C 含量丰富,以猕猴桃果实为原料,制成的果汁及经发酵制成的果酒维生素C含量较高。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果汁时常加入果胶酶,因为果胶酶可以通过分解果胶来提高果汁的____________。由于溶液中的酶很难回收,为了降低成本,使果胶酶能被再次利用,一般采用化学结合法或____________法将其固定。‎ ‎(2)猕猴桃果酒制作时,发酵液未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杂菌却不能正常生长,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研人员发现某种微生物中富含果胶酶,通过酶解法和吸水涨破法释放出其中的果胶酶,分离该酶的方法有___________和电泳法,其中电泳法的原理是根据蛋白质分子的___________、大小以及形态不同,在电场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而实现分离。‎ ‎(4)本实验中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所提取的酶进行鉴定。根据如图的电泳结果,某同学得出“所提取的酶具有两条链”的结论,这种说法可靠吗?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出汁率和澄清度 (2). 物理吸附 (3). 果酒发酵的无氧、pH呈酸性条件和代谢产生的酒精抑制了杂菌的生长 (4). 凝胶色谱法 (5). 带电性质差异(或带电情况) (6). 迁移速度 (7). 不可靠,只能得出提取的蛋白质含有两种大小不同的肽链,不一定是两条 ‎【解析】‎ ‎【分析】‎ ‎1.果胶酶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它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产生果胶酶的生物有植物、霉菌、酵母菌和细菌等。果胶酶能够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使榨取果汁变得容易,也是果汁变得澄清。‎ ‎2.凝胶色谱法: 凝胶色谱法也称做分配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所用的凝胶实际上是一-‎ 些微小的多孔球体,这些小球体大多数是由多糖类化合物构成的,如葡聚糖或琼脂糖。在小球体内部有许多贯穿的通道,当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通过凝胶时,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容易进人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较长,移动速度较慢;而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无法进人凝胶内部的通道,只能在凝胶外部移动,路程较短,移动速度较快。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分子因此得以分离。‎ ‎3.电泳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迁移的过程。许多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如多肽、核酸等都具有可解离的基团,在一定的pH下,这些基团会带上正电或负电。在电场的作用下,这些带电分子会向着与其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 电泳利用了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以及分子本身的大小、形状的不同,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实现样品中各种分子的分离。‎ ‎【详解】(1)由分析可知,果胶酶能催化分解果胶,从而提高果汁的出汁率和澄清度。为了使果胶酶能被再次利用,通常采用固定化酶技术来实现果胶酶的重复利用,由于酶分子量小,因此通常采用化学结合法或物理吸附法将其固定。‎ ‎(2)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使得发酵液pH呈酸性,同时代谢产物酒精也能抑制杂菌,因此猕猴桃制成的发酵液在未经严格的灭菌处理的条件下,杂菌也不能正常生长。‎ ‎(3)科研人员发现某种微生物中富含果胶酶,由于微生物具有细胞壁,需要通过酶解法去壁,然后通过吸水涨破法释放出其中的果胶酶,再用凝胶色谱法和电泳法将果胶酶分离出来,其中电泳法的原理是根据蛋白质分子的带电性质差异(或带电情况)、大小以及形态不同,在电场中的迁移速度不同而实现分离。‎ ‎(4)利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获得的分子的迁移速率完全取决于分子量的大小,因此,结合如图电泳结果显示的两个聚集位点可知提取的蛋白质中含有两种大小不同的肽链,但不一定是两条,因此该同学结论不可靠。‎ ‎【点睛】熟知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的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固定化酶技术以及酒精发酵的原理也是本题的考查点。‎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科学家从某细菌中提取抗盐基因,转入烟草并培育成转基因抗盐烟草。下图是转基因抗盐烟草的培育过程,含目的基因的DNA和质粒上的箭头表示相关限制酶的酶切位点。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过程中,研究人员首先获取了抗盐基因(目的基因),并采用____________技术对目的基因进行扩增,该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前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便根据这一序列合成引物,同时该技术必须用_____________酶;然后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图中的质粒和目的基因构建重组质粒,不能使用Sma I酶切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⑤、⑥依次表示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抗盐烟草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 ‎(4)为确定转基因抗盐烟草是否培育成功,既要进行分子杂交检测,又要在个体水平上鉴定,后者具体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PCR (2). 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 (3). Taq(热稳定DNA聚合酶) (4). 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同时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5). SmaⅠ会破坏质粒的抗性基因和外源DNA中的目的基因 (6). 脱分化 (7). 再分化 (8). 将培育的烟草幼苗栽培于含有一定盐的土壤中,观察该烟草植株的生长状态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详解】(1)基因工程的第一步是获取目的基因,该基因工程中目的基因是抗盐基因,然后采用PCR技术对目的基因进行扩增,扩增目的基因的前提是要获得一段已知目的基因核苷酸序列以便合成引物,同时还必须用Taq(热稳定DNA聚合酶)酶;获得目的基因后,进行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以保证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能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同时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2)图中的质粒和目的基因中SmaⅠ的酶切位点包含在质粒的抗性基因和目的基因中,因此在构建重组质粒时不能使用Sma I酶切割,若选择该酶会导致质粒的抗性基因和外源DNA中的目的基因被切割。‎ ‎(3)图中⑤为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⑥为再分化形成耐盐幼苗的过程,这两个过程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4)为确定转基因抗盐烟草是否培育成功,既要进行分子杂交检测,又要在个体水平上鉴定,个体水平上鉴定的具体做法是将培育的烟草幼苗栽培于含有一定盐浓度的土壤中,观察该烟草植株的生长状态,若生长良好则意味着培育成功。‎ ‎【点睛】熟知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操作要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PCR技术的原理和应用也是本题的考查点之一,辨图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前提。‎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