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章末过关检测二新人教版必修3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生物章末过关检测二新人教版必修3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1 章末过关检测(二) 一、选择题(每小题 2.5 分,共 50 分) 1.人在拔牙时,往往需要在相应部位注射局部麻醉药,使其感觉不到疼痛,这是因为麻醉药 ( ) A.阻断了传入神经的兴奋传导 B.抑制神经中枢的兴奋 C.阻断了传出神经的兴奋传导 D.抑制效应器的活动 解析 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反射活动需要 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如果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 麻醉药主要分为两大类,全身麻醉药与局部麻醉药。全身麻醉药是一类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 的、能可逆地引起意识感觉(特别是痛觉)和自主反射消失的药物。局部麻醉药是一类能在用 药局部可逆性地阻断感觉(传入)神经冲动发生与传导的药物。 答案 A 2.在兴奋的产生和传导过程中,发生了机械刺激(或其他刺激)转变为电信号、电信号转变为 化 学 信 号 , 以 及 化 学 信 号 转 变 为 电 信 号 等 变 化 。 上 述 这 些 转 变 依 次 发 生 在 ( ) A.效应器、突触小体、突触后膜 B.感受器、突触小体、突触后膜 C.效应器、突触后膜、突触小体 D.感受器、突触后膜、突触小体 解析 机械刺激(或其他刺激)转变为电信号发生在感受器,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发生在突 触小体,化学信号又转变为电信号,发生在突触后膜。 答案 B 3.当神经纤维的某一处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产生的兴奋会向轴突两端进行传导 B.刺激处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 C.兴奋可以在多个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D.神经细胞内的阳离子数比细胞外多 解析 当神经纤维的某一处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只有刺激处膜内为正电位,而神经细胞膜 膜外大部分仍为正电位,所以神经细胞内的阳离子数仍然比细胞外少。 答案 D 4.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做材料,图中箭头表示电流方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在 a 点左侧刺激,依次看到的现象是④②④③④ B.在 b 点右侧刺激,依次看到的现象是④③④②④ C.在 a、b 两点中央刺激,依次看到的现象是④①④ D.在 a、b 两点中央偏左刺激,依次看到的现象是④③④②④ 解析 当刺激 a 点左侧时,兴奋先到达距微电流计近的一端,引起指针偏转,之后到达距微 电流计远的一端,再次引起指针偏转,两次指针的偏转方向相反,因此依次看到指针的变化 是④②④③④,A 项正确;同理,当刺激 b 点右侧时,依次看到指针的变化是④③④②④, B 项正确;在 ab 两点中央刺激,兴奋同时到达微电流计两侧,引起电位发生逆转(外负内正), 依次看到的现象是④①④,C 项正确;在 a、b 两点中央偏左刺激,兴奋先到达 a 端(电位变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2 化为外负内正),引起指针偏转,之后兴奋到达 b 端(电位变化为外负内正),引起指针偏转, 依次看到的现象是④②④③④,D 项错误。 答案 D 5.与下图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图 1 中①②③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①表示传入神经 B.图 1 中②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C.图 2 中①中递质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动运输 D.图 2 中发生了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解析 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图 1 中的①②③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A 项错误;图 1 中②表示突触,由于神经递质只 存在于突触前膜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的兴 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由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B 项正 确;图 2 中①中递质释放至②中主要通过胞吐方式完成,C 项错误;兴奋在图 2 中传递时, 发生了由“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过程,D 项错误。 答案 B 6.甲状腺激素、胰岛素和性激素的共同点是 ( ) A.元素组成相同 B.合成部位相同 C.生理功能相同 D.运输途径相同 解析 A 项中甲状腺激素含碘元素,而胰岛素和性激素不含碘元素;B 项中激素均由相应的 器官合成,故合成部位不同;C 项中三种激素的生理功能不同;D 项中激素分泌后直接进入 血液,随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故运输途径相同。 答案 D 7.马拉松运动员到达终点后,在短暂的休息时间间隔内,她体内的胰岛 A 细胞和胰岛 B 细胞 的活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 A.胰岛 A 细胞活动加强,胰岛 B 细胞活动减弱 B.胰岛 A 细胞和 B 细胞的活动都加强 C.胰岛 B 细胞和 A 细胞的活动都减弱 D.胰岛 B 细胞活动加强,胰岛 A 细胞活动减弱 解析 长时间的运动消耗了大量的葡萄糖,此时体内的血糖浓度较低,胰岛 A 细胞分泌胰高 血糖素的活动加强,而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活动减弱,以维持正常的血糖浓度。 答案 A 8.下丘脑可通过神经支配肾上腺髓质细胞合成肾上腺素,促进糖原分解并升高血糖,促进脂 肪分解。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 A.细胞之间存在信息传递过程 B.肾上腺素与胰高血糖素有协同作用 C.肾上腺素能使机体耗氧量增加 D.肾上腺素能加速血糖转化为脂肪酸 解析 A 项,信息分子是激素,细胞之间通过激素进行信息传递。B 项,肾上腺素与胰高血糖素 都有升高血糖的作用,二者是协同作用。C 项,肾上腺素有升高血糖的作用,使组织细胞更容 易摄取葡萄糖,使机体的耗氧量增加。D 项,肾上腺素有升高血糖的作用,对血糖转化为脂肪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3 酸有抑制作用。 答案 D 9.如图为人体内某些调节机制的模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b 甲 乙 丙 A.若该图表示体温调节反射弧,则乙表示大脑皮层 B.若该图表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则其中的信息是以 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 C.若该图表示激素调节,甲为下丘脑,乙为垂体,丙可为性腺 D.若该图表示免疫调节,甲、乙依次为 T 细胞、效应 T 细胞,则丙一定为抗体 解析 若该图表示体温调节反射弧,则乙表示下丘脑;若该图表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则其中 信息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若该图表示免疫调节,则甲、乙、丙依次为 T 细胞、B 细胞、浆细胞。 答案 C 10.下图表示人体内化学物质传输信息的 3 种方式,抗利尿激素和神经递质的传输方式分别 是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① 解析 本题考查信息传输的方式,抗利尿激素通过体液运输,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到达突 触后膜,分别符合①②所示的传输方式。 答案 A 11.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皮肤血管收缩 B.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缺陷的主要原因是 HIV 破坏了 T 细胞 C.人体内神经递质和激素发挥作用后均将失去活性 D.神经细胞释放的递质需要经血液运输发挥作用 解析 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通过组织液扩散至突触后膜,与其表面的受体结合后发挥作 用,而不需要血液运输。 答案 D 12.激素在调节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血糖含量升高会引起胰岛 A 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多 B.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加会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C.寒冷刺激会引起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 D.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引起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 解析 血糖含量升高会刺激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多,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血液中甲状腺 激素分泌具有反馈调节的特点,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寒冷刺激会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故垂体分 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增多,使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促使下丘 脑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增多,最终由垂体后叶释放,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重吸收增加,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4 使尿量减少。 答案 D 13.有关下丘脑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下丘脑是躯体感觉和内分泌调节的主要中枢 B.下丘脑有冷觉和热觉的最高级中枢 C.下丘脑某一区域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可以间接调节血糖平衡 D.下丘脑分泌促激素,影响内分泌腺功能 解析 躯体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下丘脑是内分泌调节的枢纽,能够合成分泌促激素释放激 素。 答案 C 14.天气骤变,某人在持续几天咳嗽后发热,经诊断是细菌感染引发了肺炎,用药后得以康 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由于供氧不足,肌肉组织中乳酸含量增高,病人肌肉酸痛的感觉在脊髓处形成 B.侵入人体的细菌通过一系列反应引起人体发高烧,人体新陈代谢发生变化 C.发热到体温恢复正常的过程中,人体的神经、体液和免疫系统参与了调节,最终实现稳态 D.人的体温相对稳定是由位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调控的 解析 由于供氧不足,肌肉组织中乳酸含量增高,病人肌肉酸痛的感觉是在大脑皮层的感觉 中枢形成的。 答案 A 15.关于血糖浓度的调节,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①血糖平衡的调节既有神经调节又有激素调节 ②调节血糖平衡的激素只有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③下丘脑的不同区域参与血糖调节 ④胰岛细胞只感受血糖浓度的变化而分泌相应的激素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解析 血糖平衡调节受到下丘脑的神经调节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体液调节;调节血糖平 衡的激素有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等;下丘脑不同区域调节血糖浓度 升高或降低;胰岛细胞分泌激素受血糖浓度和下丘脑的控制。 答案 B 16.如果某激素主要作用于机体内某器官的细胞,而对机体内其他器官的细胞影响不大,则 该激素的特异性强。下列哪一组激素的特异性最弱 ( ) 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性激素 B.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 C.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 D.促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 解析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只作用于垂体,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促性腺激素只 作用于性腺,而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通过体液运输对人和动物体内的所有细胞都起作用。因 此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的作用范围最广,特异性最弱。 答案 C 17.下图代表人体体液免疫的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5 A.细胞Ⅰ和细胞Ⅱ均能识别抗原 B.在①和④所在的阶段中,可能有吞噬细胞的参与 C.免疫过程⑥比⑦要慢,免疫效应⑥比⑦要强 D.图中免疫活性物质是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 解析 细胞Ⅰ为 B 淋巴细胞,细胞Ⅱ为记忆细胞,它们都能识别抗原。④所在的阶段中没有 吞噬细胞的参与;免疫效应⑦比⑥要强;由于该图表示的是体液免疫,故图中的免疫活性物 质是抗体。 答案 A 18.T 细胞具有短期保护(效应 T 细胞)和长期保护(记忆 T 细胞)的分工:短期保护的 T 细胞 带有“战士”的蛋白分子标记;长期保护的 T 细胞则有“记忆细胞”的蛋白分子标记。下列 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T 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受抗原刺激后可以产生效应 T 细胞 B.T 细胞分化产生的效应 T 细胞能与侵入细胞内的抗原结合,将其杀死 C.记忆 T 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能够迅速产生大量的抗体 D.记忆 T 细胞能够呈递抗原并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 解析 效应 T 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抗原暴露后与抗体结合。记忆 T 细胞 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能够迅速增殖分化为效应 T 细胞。记忆 T 细胞不能呈递抗原,也 不能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 答案 A 19.艾滋病是 HIV 感染所引起的人类免疫缺陷疾病。下列有关艾滋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HIV 主要通过感染人体 B 淋巴细胞,从而影响体液免疫 B.艾滋病人群患恶性肿瘤的比率与健康人相比没有差异 C.HIV 在繁殖过程中,利用其 RNA 和宿主的翻译系统合成病毒自身的蛋白质 D.HIV 主要感染人体 B 淋巴细胞,导致机体对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下降 解析 HIV 主要感染人体的 T 淋巴细胞,导致机体对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下降。由于 HIV 破坏了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很多病人因患恶性肿瘤而死亡。 答案 C 20.下图表示人体某一免疫过程,与此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图中表示的是细胞免疫过程,且细胞 a 是吞噬细胞 B.同种抗原再次进入人体,细胞 b 能大量分化成细胞 c C.图中 d 为抗体,其能分布到血液或内环境中起作用 D.若 HIV 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的细胞是 T 淋巴细胞 解析 a 为 B 淋巴细胞,b 为记忆细胞,c 为浆细胞,d 为抗体;图中没有出现效应 T 细胞,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6 所以不是细胞免疫;同种抗原进入机体后会被记忆细胞 b 识别,记忆细胞大量增殖分化出浆 细胞;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浆、组织液及细胞外分泌液中;HIV 主要攻击的细胞是 T 淋巴细胞。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共 50 分) 21.(12 分)下图是动物和人体激素调节以及相关激素间作用的图解,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①为________,②为________。 (2)由图分析,在血糖调节过程中,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间为________关系。 (3)若阻断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受影响最小的内分泌腺是________。 (4)当一个人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会________,垂 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会________。 (5)从图中可以看出人体调节激素分泌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等。 解析 由图可知,大脑皮层可对下丘脑起调控作用,而下丘脑往往通过垂体来影响相关的细 胞和腺体。在此过程中下丘脑分泌的激素一般为促某激素释放激素,垂体分泌的则为促某激 素。但在水盐平衡调节过程中,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下丘脑对胰岛活 动的控制不通过垂体,所以若阻断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胰岛的活动基本不受影响。血糖调 节过程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作用效果相反,所以二者为拮抗关系,人体甲状腺激素的调节 为反馈调节,即甲状腺对甲状腺激素的分泌直接受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的影响,但甲状 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会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起抑制作用,导致促甲状腺激素释 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含量降低。综合观察调节示意图,可以看出生命活动的调节既有神经 调节,又有体液调节,其中很多过程为反馈调节。 答案 (1)促激素 抗利尿激素 (2)拮抗 (3)胰岛 (4)减少 减少 (5)神经调节 神经—体液调节 反馈调节 22.(12 分)下左图是神经—肌肉接头,其结构和功能与突触类似。当兴奋传导至突触小体时, 突触间隙中的 Ca2+通过突触前膜上的 Ca2+通道内流,导致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 经递质(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在反射弧中称为________。 (2)神经递质的释放依赖于细胞膜具有________的特点,神经递质尽管是小分子物质,但仍 通 过 图 示 方 式 释 放 到 突 触 间 隙 , 其 意 义 在 于 ____________________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酰胆碱属于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当乙酰胆碱与肌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后引起肌细 胞收缩。α-银环蛇毒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α-银环蛇毒中毒时,肌肉的表现是________。 (4)“肉毒毒素美容”已经成为时下被普遍接受的面部除皱方式。肉毒毒素是肉毒杆菌分泌 的一种神经毒素,能特异地与突触前膜上 Ca2+通道结合。结合图解分析,“肉毒毒素美容” 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解析 传出神经末梢和所支配的肌肉共同构成效应器。神经递质是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的,这 种方式可以在短时间内释放大量递质;胞吐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α-银环蛇毒能与乙酰 胆碱受体结合,导致乙酰胆碱不能与突触后膜结合,使肌细胞不能收缩而处于舒张状态。若 Ca2+不能进入突触前膜内,则乙酰胆碱不能释放,导致肌肉松弛。 答案 (1)效应器 (2)一定流动性 短时间内使神经递质大量释放,从而有效实现神经兴奋的快速传递 (3)松弛(或不能收缩或舒张) (4)肉毒毒素阻止 Ca2+内流,影响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导致面部肌肉松弛 23.(12 分)糖尿病的形成有多种原因。下图所示①、②、③是由三种自身免疫病引起的糖尿 病,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所示为浆细胞产生的抗体 Y1 与胰岛 B 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导致________对葡萄糖 的敏感度降低,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 (2)图中②所示的自身免疫病的患病机理是________,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浓度升高。 (3)图中③所示为浆细胞产生的抗体 Y3 与________结合,使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从而使血 糖浓度升高。 (4)在上述三种自身免疫病中,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的是________(填数字)。有一 种青少年型(Ⅱ型)糖尿病,经检查发现患者血液中胰岛素含量正常,但患者仍表现出尿糖症 状,该病的病因最有可能类似于图示中的________(填数字)。 (5)在正常的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分泌增多,会导致血糖浓度降低;降低的血糖浓度又 反过来影响胰岛 B 细胞对胰岛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为________。 解析 (1)胰岛 B 细胞只有感受到血糖浓度升高的变化才能分泌胰岛素,抗体 Y1 与胰岛 B 细 胞上的受体结合以后,使胰岛 B 细胞无法感受血糖浓度的变化,从而不能分泌胰岛素。 (2)从题图中可以看出,抗体 Y2 直接作用于胰岛 B 细胞,从而发挥作用使胰岛素分泌减少。 (3)从题图中可以看出,抗体 Y3 与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使胰岛素与其受体的结合机 会减少,甚至不能结合,从而使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 (4)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①、②都是由胰岛素分泌减少所致,所以可通过注射胰岛素的方 法治疗;③中胰岛素分泌正常,只是因为无法与正常的受体结合或结合机会减少而引起糖尿 病。 (5)胰岛素的分泌调节和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一样,通过反馈调节的方式控制其分泌量。 答案 (1)胰岛 B 细胞 (2)浆细胞产生的抗体 Y2 直接作用于胰岛 B 细胞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8 (3)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 (4)①、② ③ (5)反馈调节(或负反馈调节) 24.(14 分)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突触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2)N 释放神经递质是否耗能?________(填“是”或“否”);若 M 为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 动物在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会增加,请写出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的反射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膜外局部电流的移动方向是由________。 (4)甲图中存在________个突触。 (5)当刺激 e 点时,则电流表偏转________次。 (6)某种药物可以阻断青蛙的曲肌反射活动,但是不知道该药物是抑制神经纤维兴奋传导还 是抑制突触间隙兴奋性递质的传递,已知甲图中各点可作为投药或者刺激的位点,请完成下 列实验步骤。 ①第一步:电刺激 e 点用以检测肌肉是否具有生理机能:若出现肌肉收缩,则这种现象是否 为反射?________。 ②第二步:药物投放在 b 点,刺激________点无反应;刺激 c 点________(有/无)反应,证 明药物抑制突触间隙兴奋性递质的传递。 ③第三步:药物投放在 d 点刺激________点无反应,刺激________点有反应,证明药物抑制 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 解析 (1)突触的结构: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2)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消耗能量的,主要体现在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的过程中;具体写出 某一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时,一定要熟知反射弧的五部分结构,且该五部分是缺一不可的,引 起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的反射弧为: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神 经分泌细胞,中间用箭头表示。 (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同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反,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是由未 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 (4)突触是指两个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细胞之间相互接触、并借以传递信息的部位, 图中可以看出两个神经元之间的突触有两个,神经元与效应器间的突触有一个,共三个突触。 (5)刺激图中 e 点,兴奋点位于传出神经上,兴奋通过突触是单向传递的,故该兴奋不能传 到 a 点,所以电流表指针只偏转 1 次。 (6)该实验设计属于探究性实验,主要在兴奋传导过程中的“神经纤维上”“突触间”做文章。 根据该实验探究的目的,实验自变量的设计分药物放在突触和神经纤维上两种情况(也是单 一变量),然后在一固定点给予刺激,观察实验现象,根据可能的不同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分 析,并写出结论。 答案 (1)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2)是 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神经分泌细胞 (3)未兴奋区流向兴奋区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9 (4)3 (5)1 (6)①不是 ②a 有 ③c e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