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4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秋金版学案生物必修3(人教版)练习:第4章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1.模型建构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常用方法,下列各项中,属于 建构数学模型的是( ) A.制作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B.制作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 C.建立血糖调节模型 D.建构种群增长模型 解析:制作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和制作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属 于物理模型,故 A、B 错误。血糖调节模型是通过动态的物理模型构 建概念模型,故 C 错误。种群增长模型是数学模型,故选 D。 答案:D 2.下列关于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呈现“J”型曲线的种群中无种群密度的改变 B.“S”型曲线的增长率最终变为 0 时,种群达到其环境容纳量 C.如果种群数量的年增长率为 0,则种群中无繁殖现象 D.种群增长曲线同数学方程式一样,能精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 趋势 解析:“J”型曲线和“S”型曲线都直观地反映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 但不能精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J”型曲线中种群密度一直在增加; “S”型曲线有环境容纳量,达到环境容纳量时,种群增长率为 0,但此 时仍有出生和死亡,只是二者达到相对平衡。 答案:B 3.为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 如下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 A.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 宜条件下培养 B.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 C.在血球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 边缘多余培养液 D.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 微镜下观察、计数 解析:在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时,将盖玻片放在计数 板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到计 数板小方格内。 答案:C 4.向某天然牧场引入良种肉牛 100 头,任其自然放养,自然繁殖。 如图表示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 t0~t2 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B.若在 t2 时种群的数量为 N,则在 t1 时种群的数量约为 N/2 C.捕杀肉牛的最佳时期为 t1 时 D.在 t1~t2 时,该肉牛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解析:在 t0~t2 时间内,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t2 时种群达到环 境最大容纳量,即 K 值,所以 t1 时种群的数量约为 N/2;捕杀肉牛的 最佳时期为 t2;在 t1~t2 时,种群增长速率下降,但种群数量仍然上升。 答案:B 5.如图表示种群数量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该曲线及其应用的叙 述正确的是( ) A.为保护鱼类资源,捕捞后应控制剩余量在 b 点处 B.若图表示蝗虫种群的增长曲线,则虫害防治应在 c 点之后 C.若图表示大草履虫种群的增长曲线,则 e 点之后的增长速率为 0 D.达到 K 值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解析:为保护鱼类资源、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 c 点,即 K/2 时,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A 错误;蝗灾防治应在种群数量及增长 速率较低时进行,所以应在 b 点之前进行,B 错误;e 点为 K 值,当 种群数量到达 e 点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因此增长速率为 0,C 正确; 达到 K 值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D 错误。 答案:C 6.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按 如图甲所示装置进行了实验,并使用如图乙所示的血细胞计数板对培 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排气口的胶管设计成长而弯曲的目的是________。 (2)实验的最初阶段,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酵母 菌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3)在图乙所示的计数室中,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 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若计数室为 1 mm×1 mm×0.1 mm 方格,由 400 个小方格组成, 如果经多次重复计数后,算得每个小方格中平均有 5 个酵母菌,则 10 mL 该培养液中酵母菌总数有________个。 (4)本实验没有设置对照实验,原因是________。为提高实验的准 确性,应进行____________。 解析:(1)排气口的胶管设计成长而弯曲的目的是防止空气中的杂 菌污染。(2)实验的最初阶段,因为温度等条件适宜、营养物质充足、 没有敌害和竞争,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3)在图乙所示的 计数室中,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 施是加无菌培养液稀释。若计数室为 1 mm×1 mm×0.1 mm 方格,由 400 个小方格组成,多次重复计数后,算得每个小方格中平均有 5 个酵 母菌,则 10 mL 该培养液中酵母菌总数有 5×400÷(0.1×10-3)×10=2 ×108(个)。(4)本实验没有设置对照实验,原因是该实验自身前后形成 对照。为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应进行重复实验。 答案:(1)防止空气中的杂菌污染 (2)温度等条件适宜 营养物质充足 没有敌害和竞争 (3)加无菌培养液稀释 2×108 (4)该实验自身前后形成对照 重复实验 [A 级 基础巩固] 1.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 B.达到 K 值时种群增长率为零 C.种群的增长速率逐步降低 D.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 解析:自然条件下,种群增长曲线为“S”型,A 正确;“S”型曲线 达到 K 值时种群增长率为零,种群数量基本保持稳定,B 正确;“S” 型曲线种群增长速率先升高后降低,C 错误;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 影响,D 正确。 答案:C 2.下面两种曲线是同一生物在同样条件下的培养结果。以下分析 错误的是( ) A.图 1、图 2 都可以表示该种群在有限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 B.图 1 中 A 点与图 2 中的 C 点对应 C.图 1 中 B 点与图 2 中的 D 点对应 D.图 1、2 中的 B、C 点都可以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 解析:通过分析曲线可知,两条曲线中的种群个体数量最终都达 到一个最大值,所以它们都属于“S”型增长,环境条件是有限的,A 正 确。图 1 中,曲线斜率最大的点即 A 点增长速率最大,对应图 2 中的 C 点,B 正确。图 1 中的 B 点增长速率为 0,对应图 2 中的 D 点,C 正确。图 1、2 中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的点分别是 B、D 点,D 错误。 答案:D 3.如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 是( ) A.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 b 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 B.a~b 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负相关 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 c 点出现 D.在 d~e 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不变 解析:图示 a 点东亚飞蝗数量急剧上升,此时种群增长速率达到 最大,病虫防治工作应在 a 点所示时间之前进行,A 选项错误;图示 a~ b 段种群数量仍然在上升,但种群增长率呈下降趋势;利用性引诱剂 诱杀雄虫,使种群性别比例失调,从而出生率降低,种群密度降低。 在 d~e 段,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增长率为 0,B、C、D 选项正确。 答案:A 4.温度在 15~35 ℃时,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较快。下表是同学 们进行相关探究实验得到的结果(单位:×106 个/mL): 温度 /℃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第7次 第 8 次 0 h 24 h 48 h 72 h 96 h 120 h 144 h 168 h 15 1.2 3.0 3.8 4.6 4.0 3.2 2.8 2.5 20 1.2 5.0 5.3 4.2 2.1 1.2 0.8 0.6 25 1.2 5.2 5.6 4.6 2.9 1.0 0.6 0.2 30 1.2 4.9 5.5 4.8 2.2 1.3 0.7 0.5 35 1.2 1.5 1.8 2.0 2.2 1.3 0.8 0.6 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 A.可以用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对酵母菌进行计数 B.据表分析,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最适温度约为 25 ℃ C.不同温度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 K 值的时间不同 D.每天取样检测一次即可,不需要固定取样的时间 解析:每天取样检测一次即可,但需要固定取样的时间,否则无 法进行比较酵母菌在每天某一特定时间的数量的变化。 答案:D 5.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容纳量是种群的最大数量,种群数量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 超过环境容纳量 B.人为地一次性捕杀家鼠后,其环境容纳量迅速降低 C.用较大网眼的网捕鱼,目的是增大鱼池的环境容纳量 D.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解析: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 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如果环境条件改变,短时间内种群数量 可能超过环境容纳量,A 错误;环境容纳量是环境的固有属性,在环 境条件不被破坏的情况下,不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而变化,是基本恒定 的,B、C 错误;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改善大熊猫的生存环境,提 高其存活率,进而提高保护区内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D 正确。 答案:D 6.(2017·全国卷Ⅰ)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 长,该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要持续尽可 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禽,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 群数量中合适的是( ) 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B.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C.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D.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解析: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则需要让该种家畜种群 数量保持在K 2 水平,这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由图可知,甲、乙、丙数 量没有达到K 2 ,丁超过K 2 ,选择丁点可以使每次捕获后,家畜种群数量 降低到K 2 ,保持最大增长速率,故选 D。 答案:D [B 级 能力训练] 7.某小组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时,同样实 验条件下分别在 4 个锥形瓶中进行如图所示的培养,均获得了“S”型增 长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4 个锥形瓶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 K 值的时间一般不同 B.可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对酵母菌进行计数 C.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Ⅱ内的达到最大值 D.4 个锥形瓶中酵母菌种群的 K 值各不相同 解析:由于培养液的体积不同,起始酵母菌数不同,因此 4 个锥 形瓶内的种群到达 K 值的时间一般不同,A 正确;可采用抽样检测的 方法对酵母菌进行计数,B 正确;锥形瓶Ⅱ、Ⅳ中的培养液体积相同, 但是Ⅳ内的起始酵母菌数量多,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达到最大值,C 正确;Ⅰ、Ⅲ锥形瓶中培养液的体积相同,虽然起始酵母菌数不同, 但种群的 K 值相同,Ⅱ、Ⅳ锥形瓶中酵母菌种群的 K 值也相同,D 错 误。 答案:D 8.如图表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和有环境阻力条件下的增长曲线, 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图甲 图乙 A.图甲为“J”型增长,每年增加的个体数量始终不变 B.图乙为“S”型增长,G 点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 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 F 点时进行 D.渔业捕捞后剩余量应该在 E 点左右 解析:图甲曲线的斜率代表种群的增长速率(即单位时间内种群个 体的增加数目),由题图曲线特征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时间点,曲线的 斜率不同,即种群的增长速率不同,故 A 错误。图乙中 G 点时种群的 数目不再变化,增长速率为 0,故 B 错误。防治蝗灾应该在 D 点附近, 超过 D 点,蝗虫增长速率加快,灭虫效果差,故 C 错误。渔业捕捞应 该在超过K 2 时进行,且每次捕捞后的剩余量应保持在 E 点左右,此时 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故 D 正确。 答案:D 9.如图是某调查小组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种群数量的 变化图,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 A.第 1~5 年间种群呈“J”型增长 B.第 20~30 年间种群增长率为 0 C.第 30 年时种群的数量最大 D.第 15~20 年间种群数量不断减少 解析:图中第 1~5 年间,λ大于 1,且一直不变,种群呈“J”型增 长,A 正确;第 20~30 年间λ等于 1,增长率为 0,B 正确;第 10 年 时种群的数量最大,C 错误;第 15~20 年间,λ小于 1,种群数量不断 减少,D 正确。 答案:C 10.自然界中种群的数量特征是种群的重要的特征之一,如图表 示某动物种群在不同条件下数量变化情况的数学模型,请回答以下问 题: (1)该模型属于________模型的表现形式之一的曲线图,该形式较 为直观形象。 (2)图中 A 段种群增长近似于________型曲线。该模型需要满足的 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3)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________(填“K1”或“K2”)。 (4)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分析图中曲线与 D 段相比,影 响 C 段的因素最可能是________。 A.食物和天敌 B.气候和传染病 (5)在 D 阶段,若该动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的减少和 活动范围的缩小,其________会变小。 解析:(1)该模型属于数学模型的表现形式之一的曲线图,该形式 较为直观形象。(2)在空间和资源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 种群数量会呈“J”型增长,图中 A 段种群数量迅速增加,接近“J”型曲 线特点。(3)种群数量稳定后在 K 值上下波动,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 K1。(4)D 段表示种群数量相对稳定,C 段表示种群数量迅速下降,与 D 段相比,影响 C 段的因素最可能是气候和传染病。(5)在 D 阶段,若 该动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的减少和活动范围的缩小,其 K 值(或环境容纳量)会变小。 答案:(1)数学 (2)“J” 空间和资源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 等 (3)K1 (4)B (5)K 值(或环境容纳量) 11.分析表示种群数量变化的甲、乙两图,回答有关问题: 图甲 图乙 (1)甲图中 b 曲线的形成过程中哪一段出现了环境阻力?______。 (2)调查某地乌鸦连续 20 年的种群数量变化,如乙图所示,图中λ 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请思考: ①前 4 年种群数量应为增大、减小还是基本不变?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图中第 4 年和第 10 年的乌鸦种群数量________(填“相同” 或“不相同”),________年种群数量最少。 ③第 16~20 年乌鸦种群数量将如何增长?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甲图中 b 曲线为“S”型曲线,是在食物、空间有限的条 件下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曲线自始至终存在环境阻力。 (2)①前 4 年种群的λ=1,说明种群的数量基本不变。 ②乙图中第 4 年和第 10 年的λ虽然相同,但种群增长的基础数量 不同,二者种群数量不相同;在第 4 年到第 10 年间,λ<1,说明种群 数量在减少,到第 9 或 10 年种群数量最少。 ③第 16~20 年乌鸦种群λ>1 且恒定,将表现为“J”型增长。 答案:(1)b 曲线自始至终存在环境阻力 (2)①基本不变 ②不相 同 第 9 或 10 ③呈“J”型增长,因为λ>1 且恒定 [C 级 拓展提升] 12.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营养物质缺乏的环境下,草履虫种群数量长期动态变化规律 符合曲线乙 B.假如某种群数量变化由乙变为丙,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不变 C.ab 段种群数量相对稳定达到 K 值,种群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 D.甲、乙、丙三条曲线表示的种群数量增长方式都为“J”形增长 解析:在营养物质缺乏的环境下,草履虫种群数量长期动态变化 规律符合曲线甲,A 错误;假如某种群数量变化由乙变为丙,该种群 的环境容纳量变大,B 错误;ab 段种群数量相对稳定达到 K 值即环境 容纳量时,种群的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C 正确;甲、乙、丙三条曲 线表示的种群数量增长方式都不符合“J”形增长,D 错误。 答案:C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