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4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9届黑龙江省鸡西虎林市东方红林业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2017-11)
东方红林业局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中 生物试题 命题人: 考试时间:90分钟 分数:100分 姓名: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50分) 1、下列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有 ( ) 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 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 ③吞噬细胞的内吞作用 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 ⑤皮肤的阻挡作用 ⑥效应T细胞与耙细胞接触 ⑦抗毒素与细菌外毒素结合 A.②⑤ B.④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⑤⑥⑦ 2、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植物体内可以进行极性运输和非极性运输 B.在植物体中含量很少,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C.既可以直接参与代谢,也可以给细胞传达调节代谢的信息 D.对于根和茎的生长都是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3、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某池塘鱼个体的平均增长量与种群密度关系的是 A. B. C. D. 4、关于图中种群数量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种群“J”型曲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 B.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尺值之前就是“J”型增长 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600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 D.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5、关于生物体维持pH稳定机制的实验,下列叙述中有错误的是( ) A.盐酸和氢氧化钠都有腐蚀性,应避免其与皮肤和眼睛接触 B.每种实验材料测定完成后,都必须将烧杯充分洗净,才可倒入等量的实验材料 C.从加入HCl或NaOH后的pH变化来说,生物材料更像是缓冲溶液 D.根据所得实验数据,画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pH为横轴,以酸或碱的量为纵 6、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的化学成分中有葡萄糖、无机盐、激素、尿素等物质 B.内环境的主要成分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血浆 组织液→淋巴→血浆 C.心肌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 D.细胞可直接在内环境中获取营养 7、人剧烈活动后,隔一段时间血浆的pH会( ) A.大于7.35~7.45 B.远小于7.35~7.45 C.维持在7.35~7.45 D.稳定在3~4 8、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但不会引起血浆 发生剧烈的变化。其中发挥缓冲作用的物质主要是( ) A.碳酸氢钠 B.碳酸 C.三磷酸腺苷 D.钾离子 9、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 ) A.K+ B.Na+ C.C1- D.Na+和C1- 10、人体血液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纤维蛋白原 B.激素 C.淋巴细胞 D.纤维素 1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葡萄糖 B.激素 C.氨基酸 D.纤维素 12、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方向是( ) A.细胞体→轴突→树突 B.轴突→细胞体→树突 C.树突→细胞体→轴突 D.树突→轴突→细胞体 13、在神经元的结构中,下列关于突触小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呈杯状或球状 B.与轴突相接触 C.与树突相接触 D.与细胞体相接触 14、某病人能读书看报,也能写作,但却听不懂别人的谈话,这种情况叫听觉性失语症,其受损部位是大脑皮层的( ) A.S区 B.W区 C.H区 D.V区 15、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使,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如图表示影响血糖调节的因素及激素发挥作用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影响胰岛细胞分泌的刺激最可能是血糖含量降低 B.刺激→①→②→③→胰岛A细胞,是神经调节,其中②结构位于大脑皮层 C.靶细胞的“受体”是糖蛋白 D.靶细胞接受激素的刺激后,促使肝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质的转化,血糖浓度上升 16、正常人若一次饮完1000 mL清水后,立即测量尿流量。下列能正确表示从输尿管流出的尿流量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A. B. C. D. 17、如图表示某人在休息时,单位时间内其单位面积皮肤血管内血液的相对流量,在A时刻,室内温度由15℃突升至40℃,在时刻B,室内温度又突降至15℃。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A时刻,室内温度变化时,皮肤血管收缩、立毛肌舒张 B.在AB段,因外界环境温度高于人体温度,所以人体不散热 C.在AB段,人体内酶的活性比BC段高 D.在BC段,人体体温仍能保持相对恒定 18、给小鼠注射一定量的某种激素溶液后,该小鼠出现活动减少、嗜睡,甚至昏迷现象,所注射的激素是( ) A.胰高血糖素 B.胰岛素 C.抗利尿激素 D.胸腺激素 19、动物学家为了确定下丘脑在体温调节中的作用,做了如下实验:刺激下丘脑的前部,发现实验动物有出汗现象,而刺激下丘脑后部,实验动物则出现寒颤现象。据此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 A.下丘脑前部是散热中枢所在地,下丘脑后部是产热中枢所在地 B.下丘脑是调节体温相对稳定的惟一中枢 C.下丘脑前部是产热中枢所在地,下丘脑后部是散热中枢所在地 D.下丘脑和大脑皮层共同调节人体体温 20、人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会爆发出比平时更大的力量和产生更敏捷的反应,此时如测定其体内激素水平,明显提高的是( ) A.胰岛素 B.肾上腺素 C.性激素 D.胰高血糖素 21、关于甲型H1N1流感病毒与H5N1禽流感病毒的有关比较,不正确的是( ) A.均使感染者发烧,故两者抗原相同 B.感染不同的人后所引起的患病程度可能不同 C.感染正常人体后均能引发特异性免疫反应 D.均可能发生基因突变而改变传染性 22、哮喘是世界性顽症,最新研究发现哮喘的生化接触点潜伏在淋巴细胞中。下图为人的淋巴细胞的体液免疫图解,请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②为B细胞 B.细胞⑤产生的物质为球蛋白 C.细胞⑤为靶细胞 D.阶段Ⅳ、Ⅴ为体液免疫的效应阶段 23、日本熊本大学研究小组开发出利用胚胎干细胞高效培养免疫细胞的新技术,一个干细胞能培育出100~200个树突状细胞(一种免疫细胞),其广泛存在于皮肤等组织中,一旦病原体等外敌侵入机体,树突状细胞会及时通知T细胞等免疫细胞。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用胚胎干细胞培育树突状细胞利用了其全能性 B.树突状细胞只能参与细胞免疫 C.培育出能识别癌细胞特有蛋白质的树突状细胞,有可能找到治疗癌症的新方法 D.能够识别抗原的有浆细胞(效应B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 24、肠道病毒EV71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病毒性咽喉炎。下列关于人体对该病毒免疫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EV71侵入机体后经T细胞摄取处理,暴露出EV71所特有的抗原 B.效应T细胞能通过释放淋巴因子攻击被EV71入侵的细胞 C.患儿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相应的记忆细胞会迅速产生抗体消灭病毒 D.患儿感染EV71后,需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才能彻底清除 25、下图中左侧是对燕麦胚芽鞘所作的处理,那么一段时间后,右侧①②③在图示位置时,其生长情况依次是( ) A.向右弯曲 向右弯曲 向右弯曲 B.向右弯曲 向左弯曲 向左弯曲 C.向左弯曲 直立生长 向右弯曲 D.向右弯曲 直立生长 向左弯曲 26、有位同学将四枝葡萄插条插到水肥适宜的土壤中(枝条上的黑点为芽),其中最容易生根成活的是( ) A.B.C.D. 27、下列除哪种激素外,都能促进植物生长( ) A.生长素类 B.赤霉素 C.细胞分裂素 D.乙烯 28、下列有关生物种群数量调查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用标志重捕法 B.调查马尾松,小样方划分为1 m2左右 C.调查蒲公英,只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 D.调查趋光性农业害虫,可用定位设置灯光诱捕,定时计数法 29、一个对其所生存的环境产生比较大的不良影响的种群最可能( ) A.种群密度很大 B.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C.性别比例不合适 D.出生率高 30、下列关于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某种群迁入一个新环境后,在一定时期内出现“J”型增长 B.在自然界中,种群不可能按“J”型曲线无限增长 C.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增长方式呈“S”型曲线 D.在一定的时期内,某种群的增长先出现“S”型曲线 31、在下列哪种条件下,种群数量会呈“J”型增长曲线增长( ) A.在实验室或自然界理想条件下 B.在适宜条件下,空间条件受到限制 C.在适宜环境中,食物开始出现不足 D.在适宜环境有了天敌的出现 32、如图是人体中部分体液之间的关系图,则人的肝脏细胞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直接来源于( ) A.甲 B.乙 C.丙 D.丁 33、当甲肝病毒侵人某人体后会引起甲肝,接触甲肝病毒侵人的细胞并导致该靶细胞裂解的免疫细胞是( ) A.浆细胞 B.效应细胞 C.淋巴细胞 D.淋巴细胞 34、一年一度的高考来临时,保健品市场常出现很多脑保健品,有些产品是通过给大脑持续补充磷脂酰胆碱,有效合成记忆传递因子——乙酰胆碱(Ach)的。当人大脑里乙酰胆碱浓度增高时,信息传递快,记忆增强,思维敏捷。右图为实验人员研究Ach浓度与反应时间的简图,A处注入不同浓度的Ach,B处给予恒定刺激,C、D处分别为灵敏感应时间测量点(轴突中已除去了突触小泡)。下表为在不同浓度的Ach刺激B点到C、D两处感受信号所用的时间。据图表分析可知,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据图分析可知①为细胞核,②为线粒体,③为突触前膜,④为突触后膜 B.C处数据说明了不同浓度的Ach不影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C.D处数据说明了随Ach浓度的升高,抑制了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D.在轴突中除去突触小泡的目的是排除突触小泡中递质(无关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3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尿素、神经递质等 C.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 D.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 36、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同学对某品种蕃茄的花进行人工去雄后,用不再尝试的生长素类似物2,4-D涂抹子房,得到的无子番茄果实平均重量见下图。据图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2,4-D浓度超过25 mg·L-1,对果实发育起抑制作用 B.2,4D与生长素的作用效果相同 C.2,4D诱导无子番茄的最适浓度大约为20 mg·L-1 D.2,4-D不仅有促进茎伸长的作用,还有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 37、人类患腺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宿主为啮齿动物)引起的,鼠疫杆菌释放类毒素,使患者出现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科学家从病愈患者的血清中提取的抗毒素对腺鼠疫患者有显著疗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类毒素是一种抗原,能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 B.抗毒素是一种抗体,是效应 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 C.类毒素和抗毒素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D.该免疫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38、大气中的氧气要与人的血红蛋白结合,需要至少穿过磷脂分子的层数是( ) A.3层 B.5层 C.6层 D.10层 39、分别刺激下图Ⅰ、Ⅱ、Ⅲ、Ⅳ四处,不能引起肌肉收缩的是( ) A.Ⅰ B.Ⅱ C.Ⅲ D.Ⅳ 40、对胚芽鞘进行如图的①~④的实验,其中旋转均为匀速旋转,一段时间后停止旋转时,实验①、②装置仍停止在如图位置,则四个胚芽鞘的生长方向依次是( ) A.←↑→↑ B.←↑↑→ C.→→↑→ D.→↑←↑ 41、下图所示为反射弧示意简图,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一方向传导,是因为( ) A.在②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B.在③中兴奋传递是单一方向的 C.在④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D.以上说法都对 42、对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指的是体液 B.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外液 C.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内液 D.内环境指的是组织液、血液和淋巴 43、给严重缺氧的病人输氧时,要在纯氧中加入5%的二氧化碳气体,可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这属于( ) A.神经调节 B.内分泌调节 C.激素调节 D.体液调节 44、科研人员为研究脾脏中某种淋巴细胞(简称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 组别 处理方式 检测结果 实验组 用肺癌细胞抗原处理细胞后,分离出 细胞与胸腺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再分 离出胸腺淋巴细胞与肺癌细胞混合培养 部分淋巴细胞能杀伤肺癌细胞 对照组 未经处理的胸腺淋巴细胞与肺癌细胞混合培养 淋巴细胞均不能杀伤肺癌细胞 下列对该实验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实验证明细胞能够将肺癌细胞抗原呈递给胸腺淋巴细胞 B.经细胞刺激后部分胸腺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细胞 C.实验组培养液中含有能增强效应细胞杀伤力的淋巴因子 D.实验组培养液中含有能特异性识别肺癌抗原的免疫球蛋白 45、下列有关突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神经元的树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 B.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等通过一定方式形成突触 C.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突触的亚显微结构 D.前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前膜和后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后膜共同构成突触 46、人类的大脑皮层中有四个言语区:W区、V区、S区和H区,它们分别对应的语言功能是( ) A.听、说、读、写 B.写、读、说、听 C.说、写、听、读 D.读、听、写、说 47、下图甲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某植物生长的影响,图乙表示将盆栽植物横放时植物的生长状况,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甲图曲线表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P mmol/L为最适浓度 B.乙图中茎的背地性与胚芽鞘的向光性中生长素的作用机理相似 C.乙图中根的向地生长体现了生长素具有两重性 D.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生根数量一定不同 48、下图表示机体的免疫反应清除抗原的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抗原刺激机体后,细胞和细胞会分化,但不会增殖 B.浆细胞与效应细胞相比,具有更加丰富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C.抗体能够与相应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D.效应细胞引起靶细胞的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49、下图为人体局部组织示意图,据图分析不合理的是( ) A.⑥内产生的,从生成场所到达④至少穿过10层磷脂分子 B.如果该组织为肝脏组织,则饥饿时端比端胰高血糖素浓度高,但葡萄糖浓度低 C.②通透性大于③,②从⑤回收的大分子蛋白到达④至少穿过4层生物膜 D.①④存在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不会透过②③,所以抗体的运输不会是由⑤到达④,有些情况下可以由④到达⑤ 50、下列关于“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除了扦插枝条以外,其他实验条件均要相同 B.可用单位时间每根枝条生根数作为记录指标 C.每根枝条上应保留有相同数量的芽 D.不同的生长素类似物浓度作用不一定产生相同的生根效果 二、填空题 51、(8分)根据下面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回答问题(在横线上填名称)。 (1)图中感受外界刺激的结构是[ ]_________;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的结构是[ ] _________;对刺激作出应答反应的结构是[ ] _________。 (2)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仅靠一个神经元能完成吗?_________。图中有几个神经元?_________。 52、(5分)种群在自然界中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可分为_________曲线和_________曲线。曲线坐标的设制,横坐标常为_________,纵坐标常为_________,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的_________。 53、(2分)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在一定的空间时间内,种群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之为___________,又称___________值。但是在自然界中影响种群K值的因素很多,以造成种群数量的波动或下降,甚至死亡。 54、(5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变化的探究活动一般要经过哪些过程?提出_________、_________、讨论探究思路,_________、_________,分析结果、得出_________、表达和交流、进一步探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55、(5分)假如在某一理想的生态系统中,有一个梅花鹿的种群原有125只,到第二年增长到180只,若设在7年内按此增长率不变,那么 (1)7年后该梅花鹿种群数量应为____________只。 (2)在下表中填入梅花鹿的各年的种群量。(单位:只) 56、(8分)为了验证“植物主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能够抑制侧芽生长”,某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选取健壮,生长状态一致的幼小植株,分为甲、乙、丙、丁4组,甲组植株不做任何处理,其他三组植株均切除顶芽。然后乙组植株切口不做处理;丙组植株切口处放置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丁组植株切口处放置含有适宜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 ②将上述4组植株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 回答下列问题: 1.各组植株侧芽的预期生长情况分别为:甲组 ;乙组 ;丙组 ;丁组 。 2.比较甲组与乙组的预期结果,能够说明 。 3.比较乙组和丙组的预期结果,能够说明 。 4.比较丙组和丁组的预期结果,能够说明 。 5.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抑制侧芽生长的原因是 。 57、(7分)如图为种群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增长曲线,据图回答问题。 1.曲线呈“”型,表示种群在 的增长。 2.曲线呈“”型,表示种群在 的增长,阴影部分表示 。用达尔文进化理论解释,这是 的结果。 3.若“”型曲线表示某个鼠群迁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后的增长曲线,那么,点以后,曲线出现平区的原因是 。 4.根据种群变动的曲线,解释投药灭鼠在短期内能控制鼠害,但很快又会鼠灾泛滥的原因: 。对此,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 58、(4分)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分为图示A、B、C三种类型,据图回答: 1.如图为三个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图,则甲、乙、丙分别对应上图中的 。 2.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捕捞后,鱼种群的年龄组成成为图 所示类型。 3.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组成成为图 所示类型。 4.假如图C代表的种群是某珍贵濒危野生动物资源,我们应该特别保护 (年龄段)个体。 59、(6分)自然界中种群的数量特征是种群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下图表示某动物种群在不同条件下数量变化情况的数学模型,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模型属于 模型的表现形式之一的曲线图,该形式较为直观形象。 2.图中A段种群增长近似于____型曲线。该模型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____(K1或者K2)。 4.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分析图中曲线,与D段相比,影响C段的因素最可能是 。 A.食物和天敌 B.气候和传染病 5.在D阶段,若该动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的减少和活动范围的缩小,其 会变小。 高二生物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C 2.C 解析: 单侧光照射引起的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转移属于非极性运输;生长素由形态学的上端向形态学的下端运输属于极性运输。生长素在植物体中含量很少,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根尖、茎尖。生长素是生长调节物质,不能直接参与代谢。 3.B解析: 当池塘中的资源充足时,鱼类的种群密度不会影响鱼个体的增长量,当种群密度达到一定值后,资源匮乏,种内斗争加剧,池塘鱼个体的平均增长量随着种群密度增加而减少。 4.B解析: 种群“J”型曲线在食物充足、空间无限、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A正确;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增长率减小,“J”型曲线的增长率不变,B错误;由图可知,自然状态下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约为600,此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C正确;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D正确。 5.D解析: A、B两项描述的是本实验应该注意的问题。根据所测得的实验数据,画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酸或碱的滴数为横轴,而以pH为纵轴。结果显示,生物材料中加入盐酸或 NaOH后的变化情况与缓冲液中添加酸或碱后的变化很接近。 6.C 7.C 8.A 9.D 10.D 11.D 12.A 13.B 14.C 15.B 16.A 解析:本题的题眼为“尿流量随时间变化趋势”,饮水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在抗利尿激素的作用下,每分钟的尿流量随之增大,而后随细胞外液渗透压的逐渐回升,每分钟的尿流量也随之减少直至正常。 17.D解析: 在A时刻,室内温度由15℃突升到40℃,汗液分泌增加、皮肤毛细血管舒张使散热增加,从而维持体温相对恒定;在时刻B,室内温度又突降至15℃,机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从而维持体温相对恒定,所以在AB段,人体内酶的活性与BC段基本一致。 18.B解析: 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导致小鼠体内血糖含量过低,机体供能不足,小鼠活动会减少,脑细胞供能不足出现嗜睡甚至昏迷的现象。 19.A由此实验现象可知,刺激下丘脑前部会引起出汗,这与散热有关;而刺激下丘脑后部会引起寒颤,这与产热有关。 20.B解析: 人在遇到危险时,肾上腺素可以调节机体快速作出反应,并能促进机体快速释放充分的能量。 21.A 22.B 23.C 24.D 25.B 解析: 根据题中左图可知,琼脂块A中的生长素含量多于琼脂块B,所以胚芽鞘①向右弯曲生长。②的旋转和③的单侧光均对胚芽 鞘生长均无影响,影响胚芽鞘生长的主要因素是A、B琼脂块的生长素含量,所 以琼脂块②③均向左弯曲生长。 26.C 27.D 28.D解析: 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的种群密度,用样方法。一般而言,北温带地区每个样方的大小,乔木为100 m2,灌木为16 m2,草本为1 m2,所以调查马尾松,小样方划分为100 m2左右。调查蒲公英,除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外,还要把样方两个相邻的边及顶角处的个体统计在内,其他边缘不作统计。 29.A 30.D 31.A 32.A解析: 根据内环境中“组织液与细胞、组织液和血浆之间可以进行双向交换;组织液与淋巴、淋巴与血浆之间只能单向传递”的特点,可推出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为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人的肝脏细胞只能从其生活的组织液中获取营养物质。 33.B解析: 对侵人细胞的病毒进行的免疫是细胞免疫,接触甲肝病毒侵入的细胞并导致该靶细胞裂解的免疫细胞是效应细胞。 34.C 35.D解析: 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叫做内环境;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抗体一般分布在血浆中;血浆比淋巴的量多,所以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内环境成分中含有、尿素、神经递质、无机盐、氨基酸、葡萄糖等,故A、B、C正确。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并不是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就达到稳态,故D不正确。 36.C解析: A.2,4-D浓度超过25 mg·L-1,对果实发育起促进作用,只是促进作用减弱。B.本图缺乏对照,看不出2,4D与生长素的作用效果是否相同。 D.本图无法看出2,4-D对茎的作用。 从图中可以看出2,4D的浓度为20 mg·L-1时诱导无子番茄果实最重,说明2,4D诱导无子番茄的最适浓度大约为20 mg·L-1 37.A 38.D解析: 大气中氧气通过肺泡壁、毛细血管壁、红细胞膜,从而与血红蛋白结合,共穿过5层膜,10层磷脂分子。 39.D解析: 肌肉和上一个细胞的轴突相连,Ⅳ的树突和上一个细胞的轴突相连,神经冲动不能传播,所以不能引起收缩,D错误,刺激ⅠⅡ Ⅲ的动作电位都能通过轴突传递,ABC正确。 40.D解析: ①图中胚芽鞘由于受到离心作用,远离中心侧生长素多,生长快,所以向右弯曲生长。②图中胚芽鞘均匀接受单侧光,所以直立生长。③图中由于重力作用,B中生长素多,右侧生长快,所以向左弯曲生长。④图中由于旋转,A和B中的生长素相同,所以直立生长。故答案选D。 考点:单侧光及重力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和生长素的促进作用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正确分析出图中胚芽鞘的左右两侧生长素的多少,才能选出正确选项。 41.B解析: 图中反射弧中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中的突触、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由于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即突触上的传导只能是单向的,因此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一方向传导,故答案选B。 考点:神经冲动的传导 点评:本题考查了反射弧中神经冲动的传导,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属于简单题。 42.B解析: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内环境,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43.D解析: 激素、CO2、H+、乳酸和K+等通过体液传送,对人和对动物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称体液调节。给严重缺氧的病人输氧时,一方面要满足病人对氧的需要,另一方面还要提高病人的呼吸中枢的兴奋性,加强病人的呼吸能力。二氧化碳是调节呼吸的有效生理刺激。当吸入二氧碳含量较高的混合气体时,会使肺泡内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动脉血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也随之升高,这样就形成了对呼吸中枢的有效刺激,呼吸中枢的活动就加强,使呼吸加强。二氧化碳需要先进入血液,然后作用于感受器,这是体液调节;然后通过神经控制呼吸运动,才是神经调节。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含义和三者之间的关系,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4.D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免疫的相关知识。分析表中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处理方式和检测结果可知,细胞能将抗原呈递给胸腺淋巴细胞(即淋巴细胞);胸腺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成效应细胞毒性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细胞毒性细胞对含有相同抗原的肺癌细胞具有杀伤作用;同时淋巴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对效应细胞毒性 细胞的杀伤力有增强效应,即A、B、C项正确。综合实验中淋巴细胞来源于胸腺及实验组检测结果两方面的信息可知:本实验无效应细胞及抗体产生,D项不正确。 45.B解析: 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与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者细胞体形成突触,即一个神经元有多个突触,A错误, B正确;由于受放大倍数的限制,在光学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突触的亚显微结构,C错误;前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后膜和后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前膜共同构成突触,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突触的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46.B解析: W区受损时,不能写字;V区受损时,不能看懂文字;S区受损时,不能讲话;H区受损时,不能听懂话。选B。 考点:本题考查人脑的高级功能,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的能力。 47.D解析: 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效果有可能相同,P mmol/L下促进效果最明显,所以为最适浓度。乙图中茎的背地性与胚芽鞘的向光性中生长素的作用机理相似,浓度越大促进效果越明显。根的向地生长原因是高浓度抑制了生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考点:本题考查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运用的能力。 48.A解析: 抗原刺激机体后,细胞和细胞会增殖、分化为相应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由于形成分泌蛋白——抗体,所以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含量更多。多数情况下,抗体与相应抗原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最终被吞噬细胞呑噬。靶细胞的死亡对机体具有积极意义,属于细胞凋亡。 49. C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①为淋巴,②为毛细淋巴管壁,③为毛细血管壁,④为血浆,⑤为组织液,⑥为细胞内。⑥内产生的,从生成场所到达④需要经过:2层线粒体膜,1层组织细胞膜,2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膜,共有5层生物膜,10层磷脂分子,A正确;饥饿时,血糖水平低,胰岛细胞产生胰高血糖素,促使肝糖原水解成葡萄糖,端为进入端,所以端比端胰高血糖素浓度高,但葡萄糖浓度低,B正确;毛细淋巴管壁允许大分子通过,②通透性大于③,大分子蛋白从淋巴直接进入血浆,不经过生物膜,C错误;淋巴细胞位于淋巴和血浆中,组织液中没有;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正常情况下抗体不能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发生过敏反应时使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可允许部分抗体通过,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人体内环境的成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与知识迁移运用能力,难度适中。 50.A解析: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植物生根的最适浓度,自变量是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即除了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外,其他实验条件(包括扦插枝条等)均为无关变量,要相同,故A项错误;该实验的因变量是植物生根的情况,所以可用单位时间每根枝条生根数作为记录指标,B项正确;枝条的发育情况、枝条的培育情况属于无关变量,实验组和对照组要做到相同且适宜,每根枝条上需保留相同数量的芽,C项正确;由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所以不同的生长素类似物浓度作用不一定产生相同的生根效果,D项正确。 二、填空题 51. (1)⑤感受器 ③神经中枢 ①效应器(2)不能 3个 52.“J”型 “S”型 时间 种群的个体数量 增长趋势 53.环境容纳量 K值 54.问题(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结论 55.(1)1605(2)N1=180 N2=259 N3=373 N4=573 N5=774 N6=1105 N7=1605 56.1.生长受抑制 ; 生长 ; 生长 ; 生长受抑制 2.顶芽生长抑制侧芽的生长 ; 3.琼脂块对侧芽生长没有影响 ; 4.对侧芽生长起抑制作用的是生长素 ; 5.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在侧芽处积累较多,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使侧芽生长受到抑制 解析: 1.甲组有顶芽所以侧芽生长受抑制,乙组没有顶芽,不会产生生长素抑制侧芽生长;丙组也没有顶芽所以侧芽能够生长;丁组虽没有顶芽,但是有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生长素会运输到侧芽抑制侧芽生长。 2.甲组和乙组的变量是顶芽的有无,所以证明的是顶芽生长抑制侧芽的生长。 3.乙组和丙组的差别在于丙组有琼脂块,可以证明琼脂块对侧芽生长没有影响。 4.丙组和丁组的变量是顶端有没有生长素,所以可以证明对侧芽生长起抑制作用的是生长素。 5.生长素具有两重性,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抑制侧芽生长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在侧芽处积累较多,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使侧芽生长受到抑制。 三、读图填空题 57.1.无环境阻力下; 2.有环境阻力情况下; 环境阻力导致的种群个体数实际增长与理论值的差异; 生存斗争 3.受食物短缺等因素的限制,种群在达到环境容纳量以后,在一段时间内不再增加 4.①老鼠种群的抗药性增强;②毒杀一部分个体,剩余的个体数目在环境容纳量以下,很快会恢复到原来数量; 原则上是降低环境负载能力,无污染,具可行性。如严密封储粮食; 清除生活垃圾;生物防治,保护老鼠天敌等;硬化地面(其他方法,符合以上原则即可) 解析: 1.没有环境阻力情况下,种群呈现“”型增长。 2.有环境阻力情况下,种群呈现“”型增长。 3.在点时种群的数量达到了环境容纳量,此时种群数量受食物、空间、天敌等因素的影响, 在一段时间内不再增加 4.采取的措施应该是能够降低鼠的环境容纳量,可从减少栖息地以及减少食物供应方面入手。 58. 1.A、B、C; 2.A; 3.C; 4.幼年 59.1.数学; 2.J;无限环境(空间和资源充裕)、理想条件(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3.K1; 4.B; 5.K值(或环境容纳量)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