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云南省曲靖市麒麟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生物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云南省曲靖市麒麟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生物试题 解析版

‎2017-2018学年云南省曲靖市麒麟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生物试题 解析版 考试日期:2018年5月4日;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命题人:李琼梅 审题人:苏云飞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第I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 1. 下列关于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生活状态下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健那绿染液染线粒体,叶绿体则不用染色 B. 活细胞中,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是静止不动的 C. 观察叶绿体,可用髙倍镜直接观察 D. 能观察到线粒体的嵴和叶绿体的基粒 2. 下列对于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细胞中多数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B. 是某些重要复杂化合物的成分 C. 能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D. 能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3. 分泌蛋白的运输方向是( ) ‎ A. 游离的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B. 附着的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C. 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细胞膜 D. 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细胞膜→细胞 4.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需氧生物的细胞都是以线粒体作为产能的“动力车间” B. 溶酶体能合成多种水解酶并降解所吞噬的物质 C. 叶绿体和线粒体两者都含有磷脂、DNA和多种酶,叶绿体中还含有色素 D. 噬菌体、蓝藻、酵母菌都具有核糖体这种细胞器 1. ‎2017年伊始,你将接受关于身体器官构成的一个新消息。爱尔兰研究人员新近认定,人体消化系统内“隐藏”有新器官——肠系膜。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肠系膜的形态结构与其中水的存在形式有关 B. 植物及单细胞生物没有器官这一结构层次 C. 肠系膜在结构和功能上与其他器官没有联系 D. 新器官肠系膜是对生物膜系统的有力补充 2. 下列关于细胞中物质和结构的说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DNA和ATP中都含有腺嘌呤和脱氧核糖 B. 念珠藻和水绵在结构上最重要的区别是有无核糖体 ‎ C. 酵母菌和乳酸菌中的核糖体的形成均与核仁有关 D. 胆固醇和磷脂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成分 3.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B. 血浆中含有Na+、肾上腺素、血红蛋白等物质 C. 过敏反应引起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会导致组织水肿 D. 剧烈运动时,血浆pH仍保持相对稳定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4. 某双链DNA分子有100个碱基对,其中有腺嘌呤35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DNA分子蕴含的遗传信息种类最多有2100种 ‎ B.该DNA分子在第4次复制时消耗520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 C.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接着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 ‎ D.DNA分子每一条链中相邻的碱基通过氢键相连 5. 大肠杆菌和酵母菌都是单细胞生物。下列有关它们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它们都能进行细胞呼吸,都属于异养型生物 B. 它们体内所含的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属于生命系统的层次 C. 它们产生ATP的场所完全相同 D. 它们唯一的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6. 离体的叶绿体在光照下进行稳定光合作用时,如果突然中断CO2气体的供应,短暂时间内叶绿体中C3化合物和C5化合物相对含量的变化是( )‎ A. C3化合物增多、C5化合物减少 B. C3化合物增多、C5化合物增多 C. C3化合物减少、C5化合物增多 D. C3化合物减少、C5化合物减少 1. 下图表示高等植物有关生理作用与环境因素的关系曲线,下列关于图中各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曲线ⅠCD段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B. 植物在曲线AB段只进行呼吸作用,B点以后开始合成有机物 C. F点以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是受暗反应速度的限制 D. 各曲线表明随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减弱 2. 下图表示的4种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 A. 图中的b→a→b表示细胞增殖过程的一个细胞周期 B. 甲图的b→a与丙图的b→a所用的时间可能一样长 C. 从a→b,由于DNA的复制使染色体数目增加一倍 D.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材料最好是选植物甲 3. 细胞周期的各阶段,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和DNA分子数量比不可能是下图中的(    )‎ A. B. C. D. ‎ 1. 如图表示同一生物体内不同时期的细胞分裂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的细胞是①和③ B. 一般情况下,正在发生等位基因分离的是细胞② C. 细胞③中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数量之比为1:2:2 D. 细胞③和细胞④所示过程不可能发生在同一器官中 2. 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分化是稳定的,而且一般是不可逆的,一旦细胞沿一定方向分化,便不会再脱分化到原先的状态 ‎②分化的结果是赋予不同种类的细胞特异的结构和功能 ‎③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3. 如图中甲~丁为某动物(染色体数=2n)睾丸中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比例图,关于此图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 甲图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B. 乙图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C. 丙图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 D. 丁图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1. 鼠的毛色有黑色和棕色(由基因B、b控制),两只黑鼠交配,生了3只棕鼠和1只黑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棕色为显性性状 B. 子代黑鼠基因型为BB的概率是 C. 若检测子代黑鼠的基因型,最好选用棕鼠与其交配 D. 若亲代黑鼠再生4只小鼠,则应为3只黑鼠和一只棕鼠 2. 豌豆的红花与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A、a基因控制),现有一批基因型为AA与Aa的红花豌豆,两者的数量之比是3:1,自然状态下其子代中基因型为AA、Aa、aa的数量之比为(  )‎ A. 13:2:1 B. 49:14:1 C. 1:2:1 D. 9:6:1‎ 3. 有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男方的父亲是白化病患者,女方的弟弟也是白化病患者,但女方双亲表现正常.这对夫妇生出白化病的孩子的概率是(  )‎ A. B. C. D. ‎ 4. 基因型为Aa的个体连续自交3次,其子代中aa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 A. B. C. D. ‎ 5. 如图是一个含有三对等位基因(用Aa、Bb、Cc表示,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的简图.如果细胞Ⅱ的基因型为abc,那么细胞Ⅰ的基因组成为(  )‎ A. aabbcc B. ABC C. AaBbCc D. AABBCC 1. 牵牛花中,叶子有普通叶和枫形叶两种,种子有黑色和白色两种.现用纯种的普通叶白色种子和枫形叶黑色种子作亲本进行杂交,得到的F1全为普通叶黑色种子,F1自交得到F2,结果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下列对F2的描述错误的(  )‎ A. F2中有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B. F2中普通叶与枫形叶之比为3:1 C. F2中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个体约占 D. F2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 2. 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一个基因含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基因的特异性是由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的 B.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可含有成百上千个基因 C. 在DNA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 D. 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含有l个或2个DNA分子 3. 下列关于密码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密码子存在于mRNA上,每个mRNA都有64种密码子 B. 一种密码子决定一种氨基酸,与一种反密码子的碱基互补 C. 同种mRNA在不同生物中的产物相同,表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 D. 起始密码子具有决定某种氨基酸与启动翻译过程的作用 4. 下列有关基因表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组成mRNA分子的4种核苷酸共组成了64种密码子 B. 反密码子为AUG的tRNA所携带的氨基酸,其密码子为TAC C. 在人的胰岛细胞中胰岛素基因表达,血红蛋白基因不表达 D.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遗传信息的传递能够准确地进行 5. 某动物的精细胞中有染色体16条,则在该动物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存在的染色体数、四分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分别是(  )‎ A. 32、16、64、64 B. 32、8、32、64 C. 16、8、32、32 D. 16、0、32、32‎ 6. 下列与动物体内K+、Na+等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NaCl中Na+参与血浆渗透压形成而Cl-不参与 B. 产生和维持神经细胞静息电位主要与K+有关 ‎ C. 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时细胞膜外Na+大量内流 D. Na+从红细胞外运入红细胞内的过程属于被动运输 1. 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火山岩上的演替为初生演替,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为次生演替 B. 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 C. 演替过程中由草本植物逐渐变为灌木,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 D. 演替过程只要不遭到人类破坏和各种自然力的干扰,其总趋势是物种多样性增加 2. 吃食物过咸时会产生渴的感觉,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分别位于(  )‎ A. 大脑皮层和下丘脑 B. 下丘脑和下丘脑 C. 大脑皮层和大脑皮层 D. 下丘脑和大脑皮层 3. 如图①~④分别表示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①为小麦与杂草 B. ②为大小两种草履虫 C. ③为大豆与根瘤菌 D. ④为细菌与噬菌体 4. 如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B. 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选择透过性 C. 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 D. 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外表面分布着负电荷 5. 如图表示人体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进行物质交换过程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③分别代表血浆、淋巴和组织液 B. 正常情况下,①~③的成分保持不变 ‎ C. 抗体主要存在于③中 D. 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①处的液体会减少 1. 糖尿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常见症状有多饮、多尿、多食以及消瘦等.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证明,只有小部分糖尿病患者是绝对缺乏胰岛素的,大部分患者血液中具有正常量或超常量的胰岛素.推测这些大部分患者患糖尿病的原因最可能是(  )‎ A. 靶细胞的胰岛素受体减少或亲和力降低 B. 胰岛素不能进入组织细胞直接参与代谢活动 C. 体内没有胰岛素的靶器官、靶细胞 D. 部分胰岛素在血液中发生了结构改变 2. 如图为血糖调节模型,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 甲能接受血糖浓度升高和下丘脑发出的信号 B. 胰岛素作用的效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 C. 胰岛素分泌过多,会反馈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 D. 血糖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3. 图表示神经元联系的一种形式.适宜刺激的结果是(  )‎ A. 刺激a处,b处将发生兴奋或抑制,c处也发生电位变化 B. 刺激b处,不会引起a和c处发生电位变化 C. 刺激c处,a和b处都会发生兴奋或抑制 D. 刺激a处,b、c处同时产生兴奋或抑制 4. 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B. 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该部位的膜电位为内正外负 ‎ C. 兴奋只能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多个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D. 传出神经元轴突上的某一点受到刺激时,兴奋会由此处向两侧传导 1. ‎“开车不饮酒,饮酒别开车!”饮酒过量的人往往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人脑中受影响的生理结构依次是(  )‎ A. 大脑、脊髓、脑干 B. 大脑、脑干、小脑 C. 小脑、脑干、大脑 D. 大脑、小脑、脑干 2. 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吞噬细胞可摄取和处理病原体,暴露其抗原,但不属于免疫细胞 B. 记忆细胞受到同种抗原刺激后细胞周期缩短 C. 同一人体内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不同 D. 抗体、溶菌酶、淋巴因子均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3. 下列有关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死亡细胞被吞噬细胞清除属于细胞免疫 B. 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直接转变为效应T细胞 C. 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不能使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 D. 细菌感染后人体产生的抗毒素属于抗体 4.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球上几乎所有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都是太阳能 B. 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 C. 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数量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就越少 D. 使用动物粪便作肥料,其能量可以流向植物,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40分)‎ 5. 下图中甲为人的性染色体简图。X和Y染色体有一部分是同源的(图中Ⅰ片段),该部分基因互为等位;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图中的Ⅱ﹣1,Ⅱ﹣2片段),该部分基因不互为等位。请回答:‎ ‎(1)人类的红绿色盲致病基因位于图甲中的         片段。   ‎ ‎(2)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X和Y染色体能发生交叉互换的是图甲中的         片段。‎ ‎(3)某种病的遗传系谱图如图乙,则控制该病的基因很可能位于图甲中的         片段。   ‎ ‎(4)丙图所示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填“常”或“X”)上,属         性(填“显”或“隐”)遗传。4号和9号的基因型(用A/a表示)分别是         和         。若 7,8婚配,其后代表现正常的概率为         。‎ 1. ‎ 生物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在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会发生变化,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是________。亚硝酸盐在特定的条件下会转变为________,进而可能引发人体细胞癌变。‎ ‎(2)制作葡萄酒的菌种主要来源是________。检验是否产生酒精可在酸性条件下,用______试剂检测。‎ ‎(3)若要提高果酒的产量,发酵过程中要控制好哪些条件? (至少写出两项)。‎ ‎(4)为获得一种能高效降解有机磷农药的细菌,应使用含有________的选择培养基;使用后的培养基丢弃前一定要进行灭菌处理,目的是___ _____。‎ 2. 腐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的一种经过微生物发酵的大豆食品。下面是腐乳制作的流程示意图:‎ ‎ →→→‎ ‎(1)在腐乳的制作中,起主要作用的生物是________,它与乳酸菌在结构上主要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 ‎(2)腐乳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小分子物质,参与这些物质变化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传统的制作过程中,豆腐块上生长的毛霉来自__________________。而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将优良的毛霉菌种接种在豆腐上,这样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加盐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 分析回答下列与植物有效成分提取有关的问题。‎ ‎(1)薰衣草精油的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挥发性较强,要提取薰衣草精油可以用蒸馏法和           法。若用蒸馏法,在得到油水混合物后需加入一定量的           促进其分层.用分液漏斗分离得到油层后还要加入                以除去水分。‎ ‎(2)天然胡萝卜素可医治维生素A缺乏症,是因为                                          。在提取胡萝卜素的实验流程:胡萝卜→粉碎→干燥→萃取→过滤→A→胡萝卜素中,A过程叫         。萃取效率主要取决于                               ,同时还受原料颗粒的大小、含水量等条件的影响;提取的胡萝卜素粗品可通过                   法进行鉴定,在鉴定时要设置                               样品的对照。‎ ‎(3)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授予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以表彰她发现青蒿素,显著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屠呦呦等人在研究青蒿素的萃取工艺时发现青蒿素的水煎浸膏毫无效果,而乙醚冷浸所得提取物鼠疟效价显著增高且稳定,说明青蒿素具有                       性。石油醚、乙酸乙酯、乙醚和苯的沸点分别为90~120℃、77℃、35℃和80℃,则最适合用于萃取青蒿素的有机溶剂是 ‎                 ,理由是                                   。‎ 1. 根据下面的实验装置图(图甲、乙)和果酒的生产工艺流程图(图丙)回答问题: (1)提取“玫瑰精油”可用图中__ ___所示装置。图丙为葡萄果酒生产工艺流程图,其中冲洗的目的是_____。葡萄榨汁前需要除去果柄,此操作的顺序是在冲洗之_____进行的。 (2)制作果酒时可选用图乙的装置。为适当提高果酒的生产速率,进气口应_____;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相连,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 (3)若是从混杂的微生物中分离酵母菌应使用_____(填“选择”或“鉴别”)培养基。为了方便后续年级使用可用甘油管藏法保存菌种,具体操作方法是将菌种转移到甘油中,与甘油充分混匀后,放在_____(填温度)的冷冻箱中保存。‎ ‎ (4)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生产果醋的反应简式为 。‎ 麒麟高中2016级高二下学期月考(期中考)试卷二(高二总第6次月考)‎ 答案和解析 ‎【解析】‎ ‎1. 【分析】‎ 本题考查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实验,意在考查相关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把握实验材料的选择,正确操作并完成相关实验的能力。【解答】‎ A.健那绿染液是活细胞染料,可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而细胞质则几乎无色;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故不需要染色,A正确;‎ B.活细胞中,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随细胞质流动的,B错误;‎ C.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故不需要染色,可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绿体,再换髙倍镜进行观察,C错误;‎ D.高倍显微镜下只能观察到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形态,看不到其内部结构,线粒体的嵴和叶绿体的基粒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D错误。‎ 故选A。‎ ‎2. 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有的无机盐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如Mg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Fe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等;许多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功能,有些无机盐还参与维持酸碱平衡和渗透压。‎ 细胞内铁含量降低时,血红蛋白因缺乏Fe不能形成,红细胞中血红蛋白数量减少,红细胞运输氧气的功能下降,这说明某些无机盐具有参与细胞结构的形成从而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故选B。‎ ‎3. 【分析】‎ 本题考查无机盐的作用,意在考查知识的理解应用,解题的关键在于掌握无机盐的各种作用。‎ ‎【解答】‎ A.无机盐在细胞中多数以离子的形式存在,故A错误;‎ B.无机盐是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Fe离子是构成血红蛋白的重要成分,故B正确;‎ C.许多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例如,哺乳动物的血液中必须含有一定量的钙离子,如果钙离子的含量太低,会出现抽搐等症状,故C正确;‎ D.无机盐离子影响溶液的渗透压,等渗溶液对维持细胞的形态有着重要作用,在低浓度溶液中动物细胞吸水涨破,在高浓度溶液中动物细胞失水皱缩,故 D正确。‎ 故选A。‎ ‎4. 略 ‎5.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 ‎【解答】 A.需氧生物的细胞不一定含有线粒体,如好氧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另外需氧生物的细胞质基质中也能够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A错误;‎ B.溶酶体中的水解酶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不是溶酶体自身合成的,B错误;‎ C.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双层膜结构,都有DNA和多种酶,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含有光合色素,C正确;‎ D.噬菌体属于DNA病毒,并无细胞结构,所以没有核糖体这种细胞器,D错误。‎ 故选C。 ‎ ‎6. 【分析】‎ 本题考查了细胞中的水与代谢关系、细胞膜的组成的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解答】‎ A.水在体内的存在形式可分为游离水(如血液和细胞外液等)和结合水(细胞内液等,参与了细胞的构成),结合水已经成为了细胞结构的一部分,自由水却可以自由流动,随意会影响到器官的形态,A正确; ‎ B.单细胞生物不具有系统、组织、器官这三个层次,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没有系统这个层次,B错误;  C.肠系膜是腹膜的一部分,把肠连接在腹腔的后壁上是一个连续的器官,在结构和功能上与其他器官存在直接或间接的联系。C错误;  D.生物膜系统是指生物细胞膜以及细胞内各种有膜细胞器的膜还有核膜等形成的结构和功能上的一个整体,这是从细胞以及细胞内出发的。层次比肠系膜小,故肠系膜不属于生物膜系统。 D错误。‎ 故选A。‎ ‎7.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中的物质和结构的相关知识,涉及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核糖体的功能、DNA和ATP的结构、脂质的功能等知识,已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程度。‎ ‎【解答】‎ A.DNA中含有腺嘌呤和脱氧核糖,ATP中含有腺嘌呤和核糖,A错误;‎ B.念珠藻属于原核生物,水绵是藻类植物,两种细胞在结构上最重要的区别是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B错误;‎ C.乳酸菌是原核生物,细胞中不具有核仁,C错误;‎ D.磷脂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基本骨架的成分,胆固醇也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D正确。‎ 故选D。‎ ‎8. 解:在抗体合成与分泌过程中,内质网粗加工后“出芽”形成囊泡,囊泡与高尔基体膜融合,这样内质网膜转化为高尔基体膜;高尔基体再加工后,也“出芽”形成囊泡,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这样高尔基体膜就转化为细胞膜. 所以抗体合成与分泌过程中,内质网膜面积减少,即①a;细胞膜面积增多,即②和c;高尔基体膜面积先增加后减少,几乎不变,即③和b. 故选:B. 1、分析曲线图: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其合成与分泌过程为: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这样①内质网膜面积减少,②细胞膜面积增多,③高尔基体膜面积几乎不变. 2、分析柱形图: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这样a内质网膜面积减少,c细胞膜面积增多,b高尔基体膜面积几乎不变. 本题结合曲线图和柱状图,以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为素材,考查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要求考生识记各细胞器的功能,识记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能准确判断该过程中内质网膜面积、高尔基体膜面积和细胞膜面积的变化情况.‎ ‎9. 【分析】‎ 本题碱基数据,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重点考查细胞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解答】‎ A.光合作用发生在叶绿体中,但植物根尖中没有叶绿体,A错误; B.无氧呼吸发生细胞质基质中,细胞质基质不属于细胞器,B错误; C.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过程的翻译的场所,但核糖体中只含有RNA,不含有T,C错误; D.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线粒体中含有DNA和RNA,含有5种碱基,D正确。  故选D。‎ ‎10.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分类、结构等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解答】‎ A.乳酸菌是细菌,是原核生物,不能进行有丝分裂,也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A错误;‎ B.硝化细菌虽然不含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是生产者,B错误;‎ C.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内质网,C错误;‎ D.黑藻是单细胞真核生物,小球藻和发菜是原核生物,都有细胞壁,细胞生物都有DNA和RNA,D正确。 故选D。‎ ‎11. 【分析】‎ 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能列表比较两者,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解答】‎ A.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它们都能进行细胞呼吸,都属于异养型生物,A正确;‎ B.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是细胞,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不属于生命系统的层次,B错误;‎ C.它们产生ATP的场所不完全相同,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产生ATP的场所只有细胞质,酵母菌是真核生物,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错误;‎ D.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酵母菌是真核生物,主要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酵母菌还有线粒体等众多的细胞器,而大肠杆菌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D错误。‎ 故选A。‎ ‎12. 【分析】‎ 本题考查CO2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的能力。‎ ‎【解答】‎ 突然中断CO2气体的供应,二氧化碳固定减弱,而C3还原正常进行,使C3含量下降,C5含量增多。 综上所述,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3. 【分析】‎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能力和识图分析能力。理解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A.分析曲线图可知,曲线ⅠCD段随光照增强,光合作用增强,此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A错误;‎ B.在AB段由于光照较弱,植物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并不是未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 C.F点以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是受CO2浓度(影响暗反应速度)的限制,C正确;‎ D.光合作用强度主要受光照强度、CO2浓度以及温度的影响,但呼吸作用主要受温度影响,与光照强度无直接关系,D错误。‎ 故选C。‎ ‎14.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周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识记细胞周期的概念并正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A. ​图中的a→b→a表示细胞增殖过程的一个细胞周期,A错误;‎ B.因为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可能不同,所以甲图的b→a与丙图的b→a所用的时间可能一样长,B正确;‎ C.染色体数目是由于着丝点分裂而加倍,C错误;‎ D.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材料最好是选植物丁,因为丁的分裂间期在细胞周期中占得比例大,D错误。‎ 故选 B。‎ ‎15. 【分析】‎ 本题考查有丝分裂知识,考查考生理解能力和识图能力。理解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变化规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解答】‎ 细胞周期各阶段中,染色体有两种形态,即:没有单体的和有单体的。对于不具单体的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和DNA含量之比为1∶1;而具有单体的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有两个DNA分支,染色体数目和DNA含量之比为1∶2。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6. 解:A、图中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的细胞是①和③,故A正确; 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分离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开,所以一般情况下,正在发生等位基因分离的是细胞②,故B正确; C、细胞③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其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数量之比为1:2:2,故C正确; D、细胞③和细胞④所示过程可能发生在同一器官中,如精巢,精原细胞的增殖是有丝分裂,形成精子通过减数分裂,故D错误. 故选:D. ‎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而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③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而且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④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而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本题综合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图解区别.‎ ‎17. 略 ‎18. 解:A、甲图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各时期,或有丝分裂前期、中期,A正确; B、乙图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或中期,B正确; C、丙图可表示有丝分裂间期的开始阶段,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的开始阶段,或有丝分裂末期,不能表示有丝分裂后期,C错误; D、丁图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D正确. 故选:C. 分析柱形图:甲图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等,由此可知,甲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或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乙图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1:2:2,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由此可见,乙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或中期;丙图中无染色单体,且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等,由此可知,丙处于有丝分裂间期的开始阶段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的开始阶段或有丝分裂末期;丁图中无染色单体,且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说明丁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本题结合柱状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规律,重点考查柱形图的分析,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点,能根据染色体:染色单体:DAN的比值和染色体含量来判断细胞可能的分裂方式和所处的时期.‎ ‎19. 解:A、亲本只有黑色一种表现型,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则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即棕色为隐性性状,A错误; B、亲本基因型均可以表示为Bb,因此子代黑鼠基因型为BB的概率是,B错误; C、若检测子代黑鼠的基因型,最好选用棕鼠与其交配,即用测交法,C正确; D、若亲代黑鼠再生4只小鼠,可能为3只黑鼠和一只棕鼠,也可能是其它情况,D错误. 故选:C. ‎ ‎1、确定显隐性方法: ①定义法:具相对性状的两纯种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即为显性性状; ②自交法:具相同性状的两亲本杂交(或一个亲本自交),若后代出现新的性状,则新的性状必为隐性性状. 2、后代同时出现棕色和黑色,说明黑色为显性,亲本基因型均可以表示为Bb. 本题考查了基因分离定律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掌握显隐性性状的判断方法,能够运用基因的分离定律判断亲本的基因型以及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属于基础题.‎ ‎20. 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AA:Aa=3:1,AA占,Aa占,豌豆自然状态下通过自花传粉繁殖,子代AA占,Aa占,aa占.因此,自然状态下其子代中基因型为AA、Aa、aa的数量之比为13:2:1. 故选:A. 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而且是闭花受粉,所以AA的个体后代都是AA,Aa的个体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识记豌豆的特点,明确豌豆在自然状态下只能自交;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干所给比较进行计算,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1. 解:根据分析,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男方的基因型为Aa,女方的基因型及概率为AA、Aa.因此,这对正常夫妇生出白化病的孩子的概率是=. 故选:C.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男方的父亲是白化病患者,所以男方的基因型为Aa;女方的弟弟也是白化病患者,但女方双亲表现正常,所以女方的基因型为AA或Aa,为Aa的概率是.据此答题. 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解:杂合体Aa连续自交n代,杂合体的比例为()n,纯合体的比例是1-()n.豌豆的基因型为Aa,自交3次后,Aa个体所占的比例为()3=; 基因型为Aa的个体连续自交3次以后,Aa的比例占,而AA=aa的比例,所以其子代中aa个体所占的比例==. 故选:C.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杂合子自交n代,后代纯合子和杂合子所占的比例: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n,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n.由此可见,随着自交代数的增加,后代纯合子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多,且无限接近于1;显性纯合子=隐性纯合子的比例无限接近于;杂合所占比例越来越小,且无限接近于0. 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及应用,首先要求学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根据基因分离定律计算出杂合子连续自交n次,后代中杂合体和纯合体所占的比例,再将n的具体数值代入即可计算出正确答案,属于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23. 解:一个含有三对等位基因(用Aa、Bb、Cc表示,且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精原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Cc,细胞为初级性母细胞,染色体已经进行了复制,其基因组成为AAaaBBbbCCcc,减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形成两种子细胞,分别是AABBCC和aabbcc,故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四个子细胞共有两类. 故答:D. 分析: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植物的三对相对性状是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比较.在没有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交叉互换的情况下,一个性原细胞产生的四个生殖两两相同,同一个次级性母细胞产生的两个精子是相同的. 此题有一定的难度,重点理解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和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而出现的不同结果.‎ ‎24. 解:A、纯种普通叶和枫形叶杂交,F1全为普通叶,说明普通叶是显性性状,设基因是A;纯种白色种子和黑色种子杂交,F1全为黑色种子,说明黑色种子是显性性状,设基因是B;则F1基因型为AaBb,F2表现型种类为2×2=4种,基因型种类为3×3=9种,A正确. B、就叶形而言,F1基因型为Aa,F2中普通叶(A_)与枫形叶(aa)之比为3:1,B正确. ‎ C、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基因型为A_bb和aaB_,F2中A_bb比例为,aaB_比例为,故F2中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大约占,C正确. D、F2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即为纯合子,所占比例为,D错误. 故选:D. (1)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 (2)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性状中,每对性状的遗传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3)解题时,可先根据基因分离定律将每对性状进行分析,然后运用乘法定律进行组合.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要求学生正确判断显隐性性状,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25. 解:A、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基因的遗传信息,一个基因含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基因的特异性是由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的,A正确; B、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可多个基因,B正确; C、在DNA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两个磷酸和一个碱基,C错误; D、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所以说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般情况下一条染色体上含有l个DNA分子,当染色体复制后,着丝点分裂前一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D正确. 故选:C. 本题是对DNA的结构及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关系的考查,梳理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关系和DNA的结构,然后结合选项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的知识点涉及DNA的结构,基本组成单位、基因与DNA的关系,DNA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特异性原因、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C选项往往分不清脱氧核苷酸中与DNA结构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磷酸数目而出现分析错误.‎ ‎26. 解:A、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碱基称为一个密码子,每个mRNA的碱基数和排列顺序不同,并非每个mRNA都有64种密码子,A错误; B、终止没马子没有氨基酸意义,也没有反密码子与之对应,B错误; C、同种mRNA在不同生物中的产物相同,表明不同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C错误; D、起始密码子具有决定某种氨基酸与启动翻译过程的作用,D正确. 故选:D. 1、遗传信息:基因中能控制生物性状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2、遗传密码:又称密码子,是指 mRNA 上能决定一个氨基酸的 3个相邻的碱基.密码子共有 ‎ 64个,而能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只有61个,有3个终止密码子不决定任何一个氨基酸. 3、反密码子:是指 tRNA 的一端的三个相邻的碱基,能专一地与mRNA 上的特定的3个碱基(即密码子)配对. 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识记密码子的概念、种类及特点,能正确区分遗传信息、遗传密码和反密码子,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7. 解:A、密码子是指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因此,组成mRNA的4种核苷酸能组成43=64种密码子.A正确; B、密码子是指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不可能有碱基T,反密码子为AUG的tRNA所携带的氨基酸,其密码子为UAC,B错误; C、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人的胰岛细胞中胰岛素基因表达,血红蛋白基因不表达,C正确; D、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DNA复制、转录、翻译准确进行,保证了遗传信息的传递能够准确地进行,D正确. 故选:A. 1、细胞分化是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有关密码子,考生可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a、概念:密码子是mRNA上相邻的3个碱基; b、种类:64种,其中有3种是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 c、特点:(1)一种密码子只能编码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能由一种或多种密码子编码; (2)密码子具有通用性,即自然界所有的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重点考查密码子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密码子的概念,并能根据概念推断出密码子的种类,进而选出正确的答案.‎ ‎28. 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由于动物的精细胞中有染色体16条,所以该动物的体细胞中含有16对32条染色体.因此在该动物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存在的染色体数、四分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分别是32、16、64、64. 故选:A. 1、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 ‎)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 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染色体 ‎2n ‎2n ‎2n n n n ‎2n n ‎ 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能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29. 解:A、血浆渗透压形成与血浆中的无机盐和蛋白质等有关,故与Na+和Cl-均有关,A错误; B、神经细胞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与K+外流有关,B正确; C、由于动作电位的产生与Na+内流有关,故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时细胞膜外Na+大量内流,C正确; D、Na+从红细胞外运入红细胞内的过程顺浓度梯度,需要载体,不消耗ATP,故属于被动运输,D正确. 故选:A. 钠离子和钾离子在人体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钠离子的浓度细胞外高于细胞内,钾离子的浓度细胞内高于细胞外,这是动作电位的基础,也是维持细胞渗透压的基础. 本题主要考察无机盐的作用,知识点包括兴奋的传导、渗透压的维持,看似不相关的知识点,其实有着很大的联系,这种联系就是无论神经细胞还是血细胞,细胞内外的钾离子浓度都是细胞内高于细胞外,钠离子浓度细胞外高于细胞内,学习的过程中注意这种联系,就可以将知识融合到一起.‎ ‎30. 解:A、火山岩上的演替为初生演替,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为次生演替,A正确; B、演替过程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不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B错误; C、演替过程中由草本植物逐渐变为灌木,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C正确; D、演替过程只要不遭到人类破坏和各种自然力的干扰,其总趋势是物种多样性增加,D正确. ‎ 故选:B. 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人类可以砍伐树木,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可以建立人工群落.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本题考查群落的相关知识,包括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群落的空间结构,明确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垂直分层;识记群落演替的类型及影响因素,明确人类活动会影响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31. 解:当人体失水过多或进食食物过咸,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一方面刺激下丘脑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另一方面兴奋传递至大脑皮层躯体感觉中枢产生渴觉. 故选:D. 1、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 (1)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2)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2、大脑皮层是人体的高级神经中枢,主要包括感觉中枢、运动中枢和语言中枢等. 本题考查水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基础题.‎ ‎32.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的种间关系。‎ A.①表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属于捕食,而小麦与杂草是竞争关系,A错误;‎ B.②表示“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如大小两种草履虫,B正确;‎ C.③表示“同生共死”的互利共生关系,如大豆和根瘤菌,C正确;‎ D.④表示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有害的寄生关系,如细菌与噬菌体,D正确。‎ ‎​故选A。‎ ‎33. 【分析】‎ 本题的知识点是突触的结构和功能,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动作电位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突触结构和功能的理解和运用是解题的关键。分析题图可知,a是突触小体,①是突触小泡,②是突触间隙,③是突触后膜。 ‎ ‎【解答】‎ A.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合成和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的耗能过程,因此a中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需要消耗能量,A正确; B.①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是胞吐,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流动性,B错误; C.②是组织液,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神经递质,C正确; D.神经递质使突触后膜兴奋时,兴奋部位的外面分布着负电荷,D正确。 故选B。 ‎ ‎34. 解:A、①~③分别代表组织液、淋巴、血浆,A错误; B、正常情况下,①~③的成分保持相对稳定,处于动态平衡之中,B错误; C、抗体主要存在于③中,组织液和淋巴中也有少量的抗体,C正确; D、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降低,①处的液体会增加,D错误. 故选:C. 分析题图可知,①直接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是组织液,②是淋巴,③是血浆. 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关系,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分析题图货物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关系及内环境稳态的概念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35. 解:A、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产生到其作用的靶细胞需经过血液的传送,到靶细胞后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患者血液中具有正常或超量的胰岛素,但是典型的糖尿病患者,其原因是传送过程、受体这两方面均可导致,因此原因是胰岛素作用的信号通路受阻,A 正确; B、胰岛素是通过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从而调节细胞内的糖代谢的,所以胰岛素本来就不会进入组织细胞,B错误; C、胰岛素作用的对象是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主要是肝脏细胞,所以体内不可能没有胰岛素的靶器官、靶细胞,C错误; D、胰岛素在血液中一般不会发生结构的改变,D错误. 故选:A. 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对血糖的摄取、氧化分解、合成和转化,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总之是通过促进血糖去向,抑制血糖来源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 本题考查尿糖的检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分析题意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6. 【分析】‎ 本题考查血糖调节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据图分析,饮食后,由于消化吸收使得血糖浓度升高,一方面作用于下丘脑的神经细胞,另一方面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使得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存储葡萄糖,使得血糖浓度下降。‎ ‎【解答】 A.图中甲能分泌胰岛素,则甲为胰岛B细胞,甲能接受血糖浓度升高和下丘脑发出的信号,A正确;‎ B.根据图形,胰岛素分泌增加使血糖浓度下降,血糖浓度下降后胰岛素的分泌减少, B正确;‎ C.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不受垂体控制,C错误;‎ D.血糖调节过程既有神经调节,又有激素调节,D正确。‎ 故选C。 ‎ ‎37.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兴奋的传导与传递,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和理解相关知识点的能力。‎ ‎【解答】‎ A.刺激a处,b处先兴奋或抑制,c处后兴奋或抑制,c处会发生电位变化,A正确; B.刺激b处,不会引起a处发生电位变化,但能引起c处发生电位变化,B错误; C.刺激c处,b处会发生兴奋或抑制,a处不会发生兴奋或抑制,C错误; D.刺激a处,会导致b处先兴奋或抑制,c处后发生兴奋或抑制,D错误。 故选A。 ‎ ‎38. 【分析】‎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的能力。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解答】‎ A.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A正确;‎ B.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该部位迅速发生电位变化,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B正确;‎ 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双向传导,而在神经元之间,兴奋通过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相互转化单向传递,C错误;‎ 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点是双向的,故当传出神经元轴突上的某一点受到刺激时,兴奋会同时向两个方向传导,D正确。‎ 故选C。‎ ‎39. 解:饮酒过量的人往往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说明酒精过量影响了人是语言中枢、躯体平衡中枢和呼吸中枢的功能,因此人脑中受影响的生理结构依次是大脑、小脑和脑干. 故选:D. ‎ 人类的语言中枢位于大脑皮层,躯体平衡中枢位于小脑,脑干中由呼吸中枢. 本题的知识点人体各级中枢的功能,对于人脑的功能的记忆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重点考查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40. 【分析】‎ 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解答】‎ A.吞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可摄取和处理病原体,暴露其抗原,A错误;‎ B.记忆细胞受到同种抗原刺激后,能迅速增殖分化,因此其细胞周期缩短,B正确;‎ C.同一人体内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均来自于同一受精卵的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二者的遗传物质相同,C错误;‎ D.抗体、溶菌酶、淋巴因子均属于免疫活性物质,都可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溶菌酶在非特异性免疫中也发挥作用,D错误。 故选B。‎ ‎41. 解:A、死亡细胞被吞噬细胞清除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错误; B、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B错误; C、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能促进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C错误; D、细菌感染后,刺激人体产生的抗毒素属于抗体,D正确. 故选:D. (1)体液免疫过程: (2)细胞免疫过程: ‎ ‎ 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42. 解:A、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地球上几乎所有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都是太阳能,A正确; B、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循环而流动,并且逐级递减,B错误; C、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数量越多,同化的能量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就越多,C错误; D、使用粪便作肥料,其被微生物分解产生的物质可以被植物利用,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再生,但能量散失到大气中,D错误. 故选:A. 生态系统中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是动力,使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往复循环;物质循环的过程中伴随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秘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3. 【分析】‎ 本题结合性染色体简图和系谱图,考查人类遗传病和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认真分析性染色体简图,明确Ⅱ-1片段上基因的遗传称为伴Y染色体遗传,Ⅱ-2片段上基因的遗传称为伴X染色体遗传;还要求考生识记伴性遗传的特点,能判断图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分析图甲:Ⅰ片段是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该部分基因互为等位基因;Ⅱ-1和Ⅱ-2片段是非同源区段,该部分基因不互为等位基因。Ⅱ-1片段上基因的遗传称为伴Y染色体遗传,Ⅱ-2片段上基因的遗传称为伴X染色体遗传。 分析图乙:图乙中患者均为男性,很可能是伴Y染色体遗传。 分析图丙:5号和6号都患病,但他们有一个正常的女儿,即“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解答】‎ ‎(1)人的红绿色盲致病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Y上没有,所以其基因位于非同源部分的Ⅱ-2片段。 (2)减数分裂时,染色体会出现交叉互换现象,从而实现基因重组。在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有时会随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发生交换,导致染色体上的基因重新组合,因此X和Y染色体能通过互换发生基因重组的是同源部分,即甲图中I片段。 (3)由图可知该病只出现在男性,并且表现出连续遗传,因此最可能是伴Y染色体遗传,该致病基因应在Y染色体的非同源部分,即Ⅱ-1。 (4)由以上分析可知,丙图所示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属显性遗传。4号的母亲正常,其基因型为Aa;9号正常,其基因型为aa。7号的基因型为aa、8号的基因型及概率为AA、Aa,他们婚配,其后代表现正常的概率为。‎ ‎44. 【分析】‎ 本题考查果酒、泡菜的制作、微生物培养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解答】‎ ‎(1)在泡菜腌制过程中,常用比色法测定亚硝酸盐含量;亚硝酸盐在特定的条件下会转变为亚硝胺,进而可能引发人体细胞癌变。‎ ‎(2)制作葡萄酒的菌种主要来自葡萄皮上野生的酵母菌;可用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是否变灰绿色来检测是否产生酒精。‎ ‎(3)若要提高果酒的产量,发酵过程中要控制好适宜的温度、pH、通气量等。‎ ‎(4)要获得一种能高效降解有机磷农药的细菌,应使用含有有机磷农药的选择培养基进行培养;为防止造成环境污染,使用后的培养基丢弃前一定要进行灭菌处理。‎ ‎45. 【分析】‎ 本题考查主要考查对腐乳的制作流程,原理,注意事项等考点的理解.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要点的识记和理解。‎ ‎【解答】‎ ‎(1)在腐乳的制作中,起主要作用的生物是毛霉,毛霉是丝状真菌,属于真核生物,而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故它们在结构上主要的区别是毛霉具有成形的细胞核。‎ ‎(2)腐乳制作的原理是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将豆腐中的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3)传统的制作过程中,豆腐块上生长的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将优良的毛霉菌种接种在豆腐上,避免了杂菌污染,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4)制作腐乳过程中加盐腌制,盐的作用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其变硬,防止腐乳酥烂,同时抑制微生物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 ‎46. 【分析】‎ 本题考查生物成分的提取,要求考生识记相关实验的原理及操作步骤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解答】‎ ‎( 1)由于薰衣草精油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且能随水蒸气一同蒸馏,因此常用蒸馏法提取;由于薰衣草精油易溶于有机溶剂,因此也可以用萃取法进行提取。若用蒸馏法,在得到油水混合物后需加入一定量的NaCl促进其分层。用分液漏斗分离得到油层后还要加入无水Na2SO4以除去水分。 (2)天然胡萝卜素可医治维生素A缺乏症,是因为胡萝卜素可被氧化为维生素A。在提取胡萝卜素的实验流程:胡萝卜→粉碎→干燥→萃取→过滤→浓缩→胡萝卜素中。其提取效率主要取决于萃取剂的性质和使用量,同时还受原料颗粒的大小、含水量等条件的影响;提取的胡萝卜素粗品可通过纸层析法进行鉴定,在鉴定时要设置标准样品和萃取样品的对照。‎ ‎(3)研究青蒿素的萃取工艺时发现青蒿素的水煎浸膏毫无效果,而乙醚冷浸所得提取物鼠疟效价显著增高且稳定,说明青蒿素具有热不稳定性。因为乙醚沸点低,可以在低温下挥发有机溶剂,则最适合用于萃取青蒿素的有机溶剂是乙醚。 ‎ ‎47. 【分析】‎ 本题考查植物精油的提取、微生物的分离及果酒果醋的生产等知识点,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记相关的实验知识。‎ ‎【解答】‎ ‎(1)提取“玫瑰精油”可用图中甲所示装置。图丙为葡萄果酒生产工艺流程图,其中冲洗的目的是洗去浮尘。葡萄榨汁前需要除去果柄,此操作的顺序是在冲洗之后进行的。  (2)制作果酒时可选用图乙的装置。为适当提高果酒的生产速率,进气口应先打开后关闭,因为在有氧下酵母菌会大量繁殖增加数目;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相连,这样做的原因是既可以放气,又可以防止污染。  (3)若是从混杂的微生物中分离酵母菌应使用选择培养基。为了方便后续年级使用可用甘油管藏法保存菌种,具体操作方法是将菌种转移到甘油中,与甘油充分混匀后,放在-20℃的冷冻箱中保存。 ‎ ‎(4)若进一步制作果醋,是需氧发酵过程,需适时通入无菌空气。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生产果醋的反应简式为C2H5OH+O2→CH3COOH+H2O。‎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