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4 发布 |
- 37.5 KB |
- 3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吉林省吉林二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9月份)+Word版含解析
2016-2017学年吉林省吉林二中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9月份) 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神经递质只存在于( ) A.神经纤维 B.神经中枢 C.效应器 D.突触小体 2.静息时和产生兴奋后,神经纤维细胞膜内外电位分别是( ) A.内正外负、外正内负 B.内正外负、内正外负 C.外正内负、外正内负 D.外正内负、内正外负 3.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其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恒定 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稳态的形成有许多器官、系统参与 D.人体调节内环境稳态的能力是有限的 4.下列激素中,由同一种腺体分泌的是( ) A.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 B.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C.雄性激素、雌激素、孕激素 D.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 5.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 ) 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儿童患佝偻病 C.细胞代谢紊乱 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 6.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肥胖可能与大脑中多巴胺的作用有关,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在兴奋传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突触前神经元释放多巴胺与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 B.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C.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将使突触后膜的电位逆转 D.兴奋只能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多个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7.与人体高级神经中枢无直接联系的活动是( ) A.上课时边听讲边记笔记 B.打瞌睡同学的手触到烫的物体猛的缩回 C.遇到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时想不起对方的姓名 D.红灯停绿灯行 8.研究表明甘氨酸能使处于静息状态的突触后膜的Cl﹣通道开放,使Cl﹣内流(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这一生理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甘氨酸属于神经递质,其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 B.直接参与甘氨酸合成、分泌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C.甘氨酸从突触前膜释放进入内环境后,再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 D.甘氨酸作用于突触后膜,会引起细胞膜两侧电位差发生改变 9.成人可以有意识的排尿,婴儿却不能.这说明( ) A.位于脊髓内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低级中枢的调控 B.位于脊髓内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C.位于脊髓内的高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低级中枢的调控 D.位于脊髓内的高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10.为了观察狗的甲状腺机能亢进引发的症状,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切除发育正常的小狗的甲状腺 B.用加碘的饲料连续饲喂正常的成年狗 C.用添加甲状腺激素制剂的饲料连续饲喂正常的成年狗 D.用添加促甲状腺激素制剂的饲料连续饲喂正常的成年狗 11.Ⅰ是某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图Ⅱ是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腺体名称,X、Y代表激素名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Ⅰ中,B液中的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需至少穿过2层生物膜 B.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则会引起图Ⅰ中 A液减少 C.由图Ⅱ中的信息可知,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中存在反馈调节机制 D.图Ⅱ中①②③④四个过程,具有抑制作用的是②③④ 12.人在静脉注射时,所用生理盐水的浓度必须与血浆的浓度基本相等,其原因是( ) A.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 B.使体内增加水分 C.使体内增加无机盐 D.使体内物质保持稳定 13.如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液、B液、C液分别表示组织液、血浆、淋巴 B.与A液相比较,B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C.组织蛋白含量过少,会导致组织水肿 D.尿素、血浆蛋白属于内环境成分,胰淀粉酶、呼吸酶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14.组织液生成增多,大量积累在细胞间隙就会导致组织水肿,下列不能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 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B.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 C.大量饮水,尿量增加 D.淋巴结发炎,淋巴回流受阻 15.如图表示肝细胞与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丙依次为组织液、血浆、淋巴 B.甲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需穿过两层磷脂分子 C.NaHCO3等缓冲物质可使乙的pH稳定在7.35~7.45 D.肝细胞、甲、乙三部位CO2浓度大小关系为乙>甲>肝细胞 16.哺乳动物肌肉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环境是( ) A.血液 B.体液 C.组织液 D.细胞内液 17.下列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 A.葡萄糖 B.抗体 C.血红蛋白 D.血浆蛋白 18.下列健康人的四种液体中,能与斐林试剂反应并产生砖红色沉淀的是( ) A.血浆 B.唾液 C.胰液 D.尿液 19.关于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外液约占人体体液组成的 B.一个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可能不止一个 C.抽搐反应是内环境成分稳态失调所引起的 D.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时,内环境稳态可能遭到破坏 20.下对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所有反射弧的神经中枢都在脑中 B.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C.在一次反射活动中,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入神经或传出神经中可以双向传导 D.反射弧中的突触越多,则所控制的反射越简单 21.神经细胞A释放多巴胺会导致神经细胞B产生兴奋,A细胞膜上的多巴胺运载体可以把发挥作用后的多巴胺运回细胞A.某药物能够抑制多巴胺运载体的功能,干扰A、B细胞间兴奋传递(如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中多巴胺的释放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B.①释放的多巴胺与②结合会导致细胞B的膜电位改变 C.多巴胺只能由细胞A释放作用于细胞B使兴奋单向传递 D.药物会导致突触间隙多巴胺的作用时间缩短 22.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 C.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 D.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 23.如图表示三个突触连接的神经元,在箭头处施加以强刺激,则能测到电位变化的位置是( ) A.a和b处 B.a、b和c处 C.b、c、d和e处 D.a、b、c、d和e处 24.如图为人体内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以下选项中表述错误的是( ) A.图中①是效应器 B.图中显示的神经元细胞体共有4个 C.图中箭头表示人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其中错误的是C处 D.图中共有突触4个,孩子生活在刺激丰富的环境中该结构的数目将增加 25.如图是突触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②④⑤共同构成突触 B.①的形成需要高尔基体的参与 C.③作用于④,只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D.由于③只能由②释放作用于④,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26.下列关于人脑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功能 B.大脑皮层V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 C.脑中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低级中枢进行调控 D.由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27.如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表的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刺激a点,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点受刺激时膜外电位由正变负 B.电表①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 C.电表②只能发生一次偏转 D.该实验不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28.科研人员分别给三只大白鼠注射了a、b、c三种激素后,观察到的相应反应如下表,据此判断激素a、b、c的化学名称依次是( ) 注射的激素 注射后的反应 a激素 低血糖,甚至昏迷 b激素 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并使软骨生长明显 c激素 使体内新陈代谢加快,产热量增加 A.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 B.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C.胰岛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D.生长激素、胰岛素、甲状腺激素 29.下列关于激素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 A.激素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 B.激素是信息分子 C.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 D.激素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靶器官 30.如图为血糖调节模型,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激素甲的分泌细胞是胰岛A细胞 B.激素乙的分泌细胞是胰岛B细胞 C.激素乙是胰岛素 D.缺乏激素甲可能患糖尿病 二、综合题(共3题,共计40分) 31.据图回答下列问题:(a~d表示膜结构或管壁,A~D为体液) (1)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减少,会引起图甲中[ ] 中的液体增多,其结果将会引起 .图甲中的D体液是 ,经过循环它由 汇入A 中. (2)图乙中⑦内的液体约占人体体液的 ;④与①⑥成分上的主要区别在于④中含有较多的 ;④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 的含量有关,其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的 、HPO42﹣等离子有关,③的具体内环境是 . (3)血液中的氧气被组织细胞利用经过的途径为(用图中的数字表示) ,共穿过 层膜结构,CO2浓度最高的为图乙中的[ ] .O2由体外进入到组织细胞需要 (系统)协助完成;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 . 32.如图表示哺乳动物或人体内两种调节系统的部分结构或关系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若乙图代表缩手反射的反射弧.(X、Y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Z为突触间隙) ①A代表反射弧的 ,它通常是由 组成的.刺激图中的 (A、B、X、Y)位点,可产生缩手反射,该缩手反射过程中,X、Y神经纤维上传导兴奋的形式为 ,Z处传递的信号的形式为 . ②我们在考试答题时,手书写自如;如护士在你手背上打针(静脉注射)时,你不会缩手;这说明这些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不仅受到脊髓低级中枢的调控,还要 的调控. ③如果在Y处膜外安放如图所示的灵敏电流表,给予X点和Y点各一个适宜强刺激,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的次数分别为 次和 次. ④已知某种药物可以阻断反射活动,为探究其作用机理,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药物放在Z点,刺激Y点,发现电流表发生偏转,而效应器无反应.由此得出的结论是:这种药物是通过阻断突触处的信号传递起作用的.另一同学对此实验作了相应的补充,使之更严密.你认为他的补充意见应该是 . (2)若“+”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则图甲中a细胞为 ,①处的激素名称为 ,作用为 (用“+”和“﹣”表示);由此可知,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存在 调节. 33.胰岛素可使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已知这些细胞膜上的载体转运葡萄糖的过程不消耗ATP.回答下列问题: (1)胰岛素从胰岛B细胞释放到细胞外的运输方式是 .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内的运输方式是 ,判断理由是 (2)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胰岛素分泌 ,引起骨骼肌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其意义是 . (3)脂肪细胞 (填“是”或“不是”)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 (4)健康人进餐后,血糖浓度有小幅度增加.然后恢复到餐前水平.在此过程中,血液中胰岛素浓度的相应变化是 . 2016-2017学年吉林省吉林二中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9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神经递质只存在于( ) A.神经纤维 B.神经中枢 C.效应器 D.突触小体 【考点】突触的结构. 【分析】突触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间隙,如图所示: 【解答】解:突触前膜的突触小体中含有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中含有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上. 故选:D. 2.静息时和产生兴奋后,神经纤维细胞膜内外电位分别是( ) A.内正外负、外正内负 B.内正外负、内正外负 C.外正内负、外正内负 D.外正内负、内正外负 【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 【解答】解:(1)神经细胞静息时,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该电位的形成与钾离子的外流钠离子的内流有关. (2)神经细胞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该部位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 故选:D. 3.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其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恒定 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稳态的形成有许多器官、系统参与 D.人体调节内环境稳态的能力是有限的 【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 【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化学成分和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解答】解:A、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和各种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A错误; 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B正确; C、稳态的形成都有许多器官、系统参与,C正确; D、人体调节内环境稳态的能力是有限的,D正确. 故选:A. 4.下列激素中,由同一种腺体分泌的是( ) A.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 B.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C.雄性激素、雌激素、孕激素 D.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解答】解: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生长激素和促性腺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A错误; B、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均是由下丘脑分泌的,B正确; C、雄激素是由睾丸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是由卵巢分泌的,C错误; D、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是由垂体的分泌的,D错误. 故选:B. 5.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 ) 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儿童患佝偻病 C.细胞代谢紊乱 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 【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 【分析】本题是稳态的生理意义和稳态失调造成的影响,内环境稳态包括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会引起细胞代谢活动的紊乱. 【解答】解:A、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也可能出现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但是不一定,A错误; B、儿童患佝偻病是由于缺钙引起的,但稳态遭到破坏遭到破坏不一定就是缺钙,B错误; C、稳态遭到破坏,细胞代谢会出现紊乱,C正确; 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的血钙过高引起的,但稳态遭到破坏不一定就是血钙过高,D错误. 故选:C. 6.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肥胖可能与大脑中多巴胺的作用有关,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在兴奋传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突触前神经元释放多巴胺与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 B.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C.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将使突触后膜的电位逆转 D.兴奋只能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多个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突触的结构. 【分析】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解答】解:A、存在于突触小体中的神经递质(如多巴胺),以突触小泡形式被运输到突触前膜,再以胞吐形式运出细胞,在此过程中需要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的参与,A正确; B、突触小体是轴突末端膨大的部分,只能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突触结构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B错误; C、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将使突触后神经元发生兴奋或抑制,若发生抑制,则突触后膜不会出现电位逆转,C错误; 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在神经元之间以神经递质的形式完成“电信号一化学信号一电信号”的转变,D错误. 故选:A. 7.与人体高级神经中枢无直接联系的活动是( ) A.上课时边听讲边记笔记 B.打瞌睡同学的手触到烫的物体猛的缩回 C.遇到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时想不起对方的姓名 D.红灯停绿灯行 【考点】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分析】高级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对躯体运动都有调节作用,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高级神经中枢以下的部位(脊髓). 【解答】解:A、上自习课时边听讲边记笔记,需要人体高级神经中枢的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和运动中枢,A错误; B、无意识的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与大脑的高级中枢无关,B正确; C、遇到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时想不起对方的姓名,这与高级神经中枢的语言中枢有关,C错误; D、红灯停绿灯行与视觉中枢及运动中枢有关,D错误. 故选:B. 8.研究表明甘氨酸能使处于静息状态的突触后膜的Cl﹣通道开放,使Cl﹣内流(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这一生理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甘氨酸属于神经递质,其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 B.直接参与甘氨酸合成、分泌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C.甘氨酸从突触前膜释放进入内环境后,再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 D.甘氨酸作用于突触后膜,会引起细胞膜两侧电位差发生改变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突触的结构. 【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甘氨酸能使处于静息状态的突触后膜的Cl﹣通道开放,使Cl﹣内流,以抑制膜内变为正电,从而抑制动作电位的产生. 【解答】解:A、从图示可以看出,甘氨酸由突触小泡经突触前膜释放出来,所以属于神经递质,其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A正确; B、甘氨酸是有机小分子物质,直接参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分泌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B错误; C、甘氨酸从突触前膜,通过胞吐方式释放进入内环境后,再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C正确; D、甘氨酸作用于突触后膜,能使处于静息状态的突触后膜的Cl﹣通道开放,使Cl﹣内流,从而引起细胞膜两侧电位差发生改变,D正确. 故选B. 9.成人可以有意识的排尿,婴儿却不能.这说明( ) A.位于脊髓内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低级中枢的调控 B.位于脊髓内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C.位于脊髓内的高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低级中枢的调控 D.位于脊髓内的高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考点】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脑的高级功能. 【分析】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在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高级中枢调节起着主导的作用. 【解答】解:排尿过程受低级中枢控制,但成人可以有意识的控制排尿,婴儿不能是因为大脑发育不完全,说明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控制. 故选:B. 10.为了观察狗的甲状腺机能亢进引发的症状,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切除发育正常的小狗的甲状腺 B.用加碘的饲料连续饲喂正常的成年狗 C.用添加甲状腺激素制剂的饲料连续饲喂正常的成年狗 D.用添加促甲状腺激素制剂的饲料连续饲喂正常的成年狗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阅读题干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甲状腺机能亢进引发的症状,甲状腺功能亢进产生的甲状腺激素的量增加,因此可以用添加甲状腺激素制剂的饲料连续饲喂正常的成年狗使体内甲状腺激素增加. 【解答】解:A、切除发育正常的小狗的甲状腺,小狗体内甲状腺激素会减少,A错误; B、碘是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缺碘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减少,但是甲状腺激素含量在正常浓度时,碘含量增加不会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B错误; C、用添加甲状腺激素制剂的饲料连续饲喂正常的成年狗,可以使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C正确; D、用添加促甲状腺激素制剂的饲料连续饲喂正常的成年狗,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但通过负反馈调节,小狗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最终保持不变,D错误. 故选:C. 11.Ⅰ是某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图Ⅱ是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腺体名称,X、Y代表激素名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Ⅰ中,B液中的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需至少穿过2层生物膜 B.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则会引起图Ⅰ中 A液减少 C.由图Ⅱ中的信息可知,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中存在反馈调节机制 D.图Ⅱ中①②③④四个过程,具有抑制作用的是②③④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图Ⅰ中A是组织液,B是血浆,C是淋巴.图Ⅱ中甲是下丘脑,乙是垂体,丙是甲状腺,X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Y是促甲状腺激素,①②为促进作用,③④是抑制作用. 【解答】解:A、图Ⅰ中,血浆中的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需至少穿过2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膜,1层组织细胞膜,共3层生物膜,A错误; B、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血浆渗透压下降,更多水分从血浆流向组织液,故A组织液增多,B错误; C、图Ⅱ中,甲状腺激素含量的多少会反过来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为反馈调节,C正确; D、图Ⅱ中①②③④四个过程,具有抑制作用的是③④,②是促进作用,D错误. 故选:C. 12.人在静脉注射时,所用生理盐水的浓度必须与血浆的浓度基本相等,其原因是( ) A.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 B.使体内增加水分 C.使体内增加无机盐 D.使体内物质保持稳定 【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人的内环境必须保持稳定,机体才能进行正常的代谢.生理盐水与血浆的渗透压大致相当,二者是等渗溶液. 【解答】解:注入人体内的生理盐水与血浆的渗透压大致相当,二者是等渗溶液,能够使血液保持正常的渗透压,维持了细胞的生活环境稳定,否则,就会引起细胞失水而变形或破裂,影响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故选:A. 13.如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液、B液、C液分别表示组织液、血浆、淋巴 B.与A液相比较,B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C.组织蛋白含量过少,会导致组织水肿 D.尿素、血浆蛋白属于内环境成分,胰淀粉酶、呼吸酶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根据图示:A液是组织液,B液血浆,C是淋巴,三者构成了细胞生活的内部环境﹣﹣内环境;组织液和血浆之间可相互交换物质,而A→C→B之间是单向的. 【解答】解:A、据图示可知,A液、B液、C液分别表示组织液、血浆、淋巴,A正确; B、与组织液相比,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B正确; C、血浆蛋白含量过少,会导致组织水肿,C错误; D、尿素、血浆蛋白存在于血浆中,属于内环境成分,胰淀粉酶存在于消化道,呼吸酶存在于细胞内,均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正确. 故选:C. 14.组织液生成增多,大量积累在细胞间隙就会导致组织水肿,下列不能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 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B.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 C.大量饮水,尿量增加 D.淋巴结发炎,淋巴回流受阻 【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双向渗透,组织液也可渗透进入淋巴,淋巴回流到血浆. 【解答】解:A、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合成量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使水分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A错误; B、花粉过敏,组织细胞释放的组织胺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加大,血浆中的蛋白质渗出毛细血管进入组织液,结果增加了组织液的浓度而降低的血浆的浓度,从而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而吸水引起组织水肿,B错误; C、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将会使组织液中的一部分水分进入血浆,故不会引起组织水肿,C正确; D、组织液除了大部分从毛细血管静脉端回流外,少部分还从淋巴管回流入血浆.当淋巴管受阻,会使含蛋白质的淋巴液在组织间隙中积聚引起水肿,D错误. 故选:C. 15.如图表示肝细胞与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丙依次为组织液、血浆、淋巴 B.甲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需穿过两层磷脂分子 C.NaHCO3等缓冲物质可使乙的pH稳定在7.35~7.45 D.肝细胞、甲、乙三部位CO2浓度大小关系为乙>甲>肝细胞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首先根据图示判断出甲、乙、丙分别为组织液、血浆和淋巴,C02运输过程中,经自由扩散由细胞扩散到组织液,又由组织液扩散到血浆,故C02浓度逐渐减小;甲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要通过一层肝细胞膜,细胞膜是磷脂双分子层;稳定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pH稳定则依赖于缓冲物质的调节. 【解答】解:A、分析题图可知,肝细胞与甲进行物质交换是双向的,甲是组织液,乙与甲进行物质交换是双向的,乙是血浆,丙为淋巴,A正确; B、甲组织液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需穿过肝细胞膜(一层膜),即两层磷脂分子,B正确; C、NaHC03等缓冲物质可使乙血浆的pH稳定在7.35~7.45,C正确; D、C02运输过程中,经自由扩散由细胞扩散到组织液,又由组织液扩散到血浆,故C02浓度大小关系为肝细胞>甲组织液>乙血浆,D错误. 故选:D. 16.哺乳动物肌肉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环境是( ) A.血液 B.体液 C.组织液 D.细胞内液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细胞外液即内环境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绝大多数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淋巴细胞生活在淋巴或血浆中. 【解答】解:A、血液内含有血细胞,并非细胞外液,血浆才是细胞外液,A错误; B、体液含有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只有细胞外液才是细胞生活的环境,B错误; C、肌肉细胞周围的液体是组织液,C正确; D、细胞内液是细胞内的液体,非细胞生活的外部环境,D错误. 故选:C. 17.下列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 A.葡萄糖 B.抗体 C.血红蛋白 D.血浆蛋白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 (2)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物质: 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 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 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 【解答】解:A、葡萄糖位于细胞外液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正确; B、抗体产生后释放到血浆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正确; C、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C错误; D、血浆蛋白位于血浆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正确. 故选:C. 18.下列健康人的四种液体中,能与斐林试剂反应并产生砖红色沉淀的是( ) A.血浆 B.唾液 C.胰液 D.尿液 【考点】检测还原糖的实验. 【分析】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班氏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解答】解:A、健康人的血浆中含有葡萄糖、蛋白质、无机盐等物质,所以用斐林试剂鉴别,可出现砖红色沉淀,A正确; B、健康人的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无机盐等物质,不含糖类物质,所以用斐林试剂鉴别,不会出现砖红色沉淀,B错误; C、健康人的胰液中含有胰蛋白酶、乙麦芽糖酶等物质,不含糖类物质,所以用斐林试剂鉴别,不会出现砖红色沉淀,C错误; D、健康人的尿液中含有尿素、无机盐等物质,不含糖类物质,所以用斐林试剂鉴别,不会出现砖红色沉淀,D错误. 故选:A. 19.关于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外液约占人体体液组成的 B.一个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可能不止一个 C.抽搐反应是内环境成分稳态失调所引起的 D.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时,内环境稳态可能遭到破坏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稳态的生理意义. 【分析】人体内所有液体统称为体液,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 【解答】解:A、细胞外液约占人体体液组成的,A错误; B、一个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可能不止一个,如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B正确; C、抽搐反应是由于血浆中钙离子浓度过低导致的,故是内环境成分稳态失调所引起的,C正确; D、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时,内环境稳态可能遭到破坏,D正确. 故选:A. 20.下对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所有反射弧的神经中枢都在脑中 B.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C.在一次反射活动中,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入神经或传出神经中可以双向传导 D.反射弧中的突触越多,则所控制的反射越简单 【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反射的过程.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 【解答】解:A、有的反射弧的神经中枢在脑中,有的反射弧的神经中枢在脊髓,A错误; B、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B正确; C、在一次反射活动中,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中都是单向传导,C错误; D、反射弧中的突触越多,参与的神经细胞越多,则所控制的反射越复杂,D错误. 故选:B. 21.神经细胞A释放多巴胺会导致神经细胞B产生兴奋,A细胞膜上的多巴胺运载体可以把发挥作用后的多巴胺运回细胞A.某药物能够抑制多巴胺运载体的功能,干扰A、B细胞间兴奋传递(如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中多巴胺的释放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B.①释放的多巴胺与②结合会导致细胞B的膜电位改变 C.多巴胺只能由细胞A释放作用于细胞B使兴奋单向传递 D.药物会导致突触间隙多巴胺的作用时间缩短 【考点】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神经细胞A与神经细胞B之间相互联系的结构成为突触,图中①表示突触小泡,其内的神经递质的释放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且神经递质的释放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具有单向性. 【解答】解:A、图中①表示突触小泡,多巴胺相当于传递神经冲动的神经递质,属于大分子化学物质,其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属于胞吞胞吐,依赖的是细胞膜的流动性,A正确; B、在突触处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发生改变,产生神经冲动,B正确; C、在突触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单方向的,不能有突触后膜传递到突触前膜,C正确; D、A细胞膜上的多巴胺运载体可以把发挥作用后的多巴胺运回细胞A.某药物能够抑制多巴胺运载体的功能,使多巴胺的作用时间延长,D错误. 故选:D. 22.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 C.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 D.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 【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神经调节的方式为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反射的发生必须具有完整的反射弧.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但在神经元之间以神经递质的形式传递. 【解答】解:A、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因此,刺激感受器或传出神经,信息都能传到效应器而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效应,A正确; B、感受器是指感觉神经末梢和与之相连的特化的结构,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支配的肌肉和腺体,B错误; C、由于反射弧中存在突触,故传递是单向的,C错误; D、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支配的肌肉和腺体,D错误. 故选:A. 23.如图表示三个突触连接的神经元,在箭头处施加以强刺激,则能测到电位变化的位置是( ) A.a和b处 B.a、b和c处 C.b、c、d和e处 D.a、b、c、d和e处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其中a、c、e分别为三个神经元的轴突,b、d分别是第二、第三个神经元的细胞体.由于兴奋只能从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因此图中兴奋传导的方向是向右. 【解答】解:在箭头处给予一个刺激,由于在同一个神经元上兴奋可以双向传导,所以a有信号;又兴奋只能从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而不能逆向传递,所以能传到b、c、d、e.因此,于箭头处施加一足够强的刺激,则能测到电位变化的位置是a、b、c、d和e处. 故选:D. 24.如图为人体内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以下选项中表述错误的是( ) A.图中①是效应器 B.图中显示的神经元细胞体共有4个 C.图中箭头表示人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其中错误的是C处 D.图中共有突触4个,孩子生活在刺激丰富的环境中该结构的数目将增加 【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 【分析】据图分析:④是感受器,③是传入神经,②是传出神经,①是效应器;A、D是上行传导束,B是中间神经元.据此分析作答. 【解答】解:A、根据突触的结构分析,:④是感受器,③是传入神经,②是传出神经,①是效应器,A正确; B、图中显示的神经元细胞体共有4个,B正确; C、图中箭头表示人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A、D是上行传导束,C处的突触结构不符合上行传导的结构,C正确; D、图中共有突触5个,孩子生活在刺激丰富的环境中该结构的数目将增加,D错误. 故选:D. 25.如图是突触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②④⑤共同构成突触 B.①的形成需要高尔基体的参与 C.③作用于④,只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D.由于③只能由②释放作用于④,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考点】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据图分析,①表示突触小泡,②表示突触前膜,③表示神经递质,④表示突触后膜,⑤表示突触间隙.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解答】解:A、②突触前膜、④突触后膜、⑤突触间隙共同构成突触,故A正确; B、①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形成需要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的参与,故B正确; C、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使得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者抑制,故C错误; D、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故D正确. 故选:C. 26.下列关于人脑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功能 B.大脑皮层V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 C.脑中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低级中枢进行调控 D.由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考点】脑的高级功能. 【分析】大脑皮层有许多高级中枢,控制着脊髓等内的低级中枢,大脑皮层还有人类特有的语言中枢,和人类的语言有关,受损后会出现相应的病症,短期记忆和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联系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解答】解:A、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的中枢,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A正确; B、大脑皮层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受损后患者不能看懂文字,能写字,B错误; C、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相应低级中枢进行调控,如排便排尿低级中枢在脊髓,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受高级中枢的控制,C正确; D、短期记忆和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联系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D正确. 故选:B. 27.如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表的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刺激a点,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点受刺激时膜外电位由正变负 B.电表①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 C.电表②只能发生一次偏转 D.该实验不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解答】解:A、a点受刺激时,Na+内流,导致膜外电位由正变负,A正确; B、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依次经过两个电极,所以电表①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B正确; C、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兴奋不能传到最右边的神经元上,所以电表②只能发生一次偏转,C正确; D、由于电表①能偏转,电表②只能发生一次偏转,所以该实验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D错误. 故选:D. 28.科研人员分别给三只大白鼠注射了a、b、c三种激素后,观察到的相应反应如下表,据此判断激素a、b、c的化学名称依次是( ) 注射的激素 注射后的反应 a激素 低血糖,甚至昏迷 b激素 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并使软骨生长明显 c激素 使体内新陈代谢加快,产热量增加 A.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 B.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C.胰岛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D.生长激素、胰岛素、甲状腺激素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a激素注射后出现低血糖,说明为胰岛素,b激素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并使软骨生长明显,说明为生长激素,c激素使体内新陈代谢加快,产热量增加,说明为甲状腺激素. 【解答】解:A、由分析可知,a、b、c依次为胰岛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A错误; B、胰高血糖素注射后让血糖升高,不会出现低血糖和昏迷的情况,B错误; C、由分析可知,a、b、c依次为胰岛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C正确; D、由分析可知,a、b、c依次为胰岛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D错误. 故选:C. 29.下列关于激素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 A.激素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 B.激素是信息分子 C.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 D.激素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靶器官 【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分析】植物激素指的是在植物体内合成,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且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解答】解:A、激素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A正确; B、激素是信息分子,不参与代谢,只起调节生命活动的作用,B正确; C、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生命活动,只起调节生命活动的作用,C错误; D、激素有特异性,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靶器官,D正确. 故选:C. 30.如图为血糖调节模型,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激素甲的分泌细胞是胰岛A细胞 B.激素乙的分泌细胞是胰岛B细胞 C.激素乙是胰岛素 D.缺乏激素甲可能患糖尿病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通过调节降低血糖含量;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通过调节提高血糖含量.胰岛素通过促进血糖的三个去路和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成葡萄糖两个来源,使降低血糖含量;胰岛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成葡萄糖两个来源,使提高血糖含量. 【解答】解:A、激素甲是降血糖,故为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A错误; B、激素乙是升血糖,故为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B错误; C、激素乙是升血糖,应该为胰高血糖素,C错误; D、糖尿病是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的,激素甲为胰岛素,因此缺乏激素甲可能患糖尿病,D正确; 故选:D. 二、综合题(共3题,共计40分) 31.据图回答下列问题:(a~d表示膜结构或管壁,A~D为体液) (1)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减少,会引起图甲中[ B ] 组织液 中的液体增多,其结果将会引起 组织水肿 .图甲中的D体液是 淋巴 ,经过循环它由 左右锁骨下静脉 汇入A 血浆 中. (2)图乙中⑦内的液体约占人体体液的 ;④与①⑥成分上的主要区别在于④中含有较多的 蛋白质 ;④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 无机盐、蛋白质 的含量有关,其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的 HCO3﹣ 、HPO42﹣等离子有关,③的具体内环境是 组织液和血浆 . (3)血液中的氧气被组织细胞利用经过的途径为(用图中的数字表示) ⑤→④→③→⑥→⑦ ,共穿过 6 层膜结构,CO2浓度最高的为图乙中的[ ⑦ ] 细胞内液 .O2由体外进入到组织细胞需要 呼吸系统、循环系统 (系统)协助完成;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由图甲可知,A是血浆,B是组织液,C是细胞内液,D是淋巴.内环境各组成成分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为:血浆和组织液可相互渗透,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但淋巴不能再渗回组织液.图乙中,①是淋巴,②是毛细淋巴管壁,③是毛细血管壁,④是血浆,⑤红细胞,⑥组织液,⑦是细胞内液. 【解答】解:(1)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减少,会引起图甲中B组织液中的液体增多,其结果将会引起组织水肿.图甲中的D体液是淋巴,经过循环它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A血浆中. (2)图乙中⑦是细胞内液,占人体体液的.血浆与组织液和淋巴的主要区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④是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其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的HCO3﹣、HPO42﹣等离子有关,③是毛细血管壁,其具体内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浆. (3)红细胞内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要穿过红细胞膜、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膜)、组织细胞膜、线粒体膜(2层膜)共6层膜,方向是⑤→④→③→⑥→⑦,二氧化碳在细胞中的线粒体产生,所以最高的是⑦细胞内液.O2由体外进入到组织细胞需要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协助完成;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故答案为: (1)B组织液 组织水肿 淋巴 左右锁骨下静脉 血浆 (2) 蛋白质 无机盐、蛋白质 HCO3﹣ 组织液和血浆 (3)⑤→④→③→⑥→⑦6 ⑦细胞内液 呼吸系统、循环系统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32.如图表示哺乳动物或人体内两种调节系统的部分结构或关系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若乙图代表缩手反射的反射弧.(X、Y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Z为突触间隙) ①A代表反射弧的 效应器 ,它通常是由 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组成的.刺激图中的 B (A、B、X、Y)位点,可产生缩手反射,该缩手反射过程中,X、Y神经纤维上传导兴奋的形式为 电信号或局部电流 ,Z处传递的信号的形式为 化学信号 . ②我们在考试答题时,手书写自如;如护士在你手背上打针(静脉注射)时,你不会缩手;这说明这些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不仅受到脊髓低级中枢的调控,还要 大脑皮层高级中枢 的调控. ③如果在Y处膜外安放如图所示的灵敏电流表,给予X点和Y点各一个适宜强刺激,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的次数分别为 0 次和 2 次. ④已知某种药物可以阻断反射活动,为探究其作用机理,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药物放在Z点,刺激Y点,发现电流表发生偏转,而效应器无反应.由此得出的结论是:这种药物是通过阻断突触处的信号传递起作用的.另一同学对此实验作了相应的补充,使之更严密.你认为他的补充意见应该是 先将药物放在X点,刺激Y点,观察效应器的反应(或药物放在Y点,刺激Y点,观察电流表发生偏转情况) . (2)若“+”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则图甲中a细胞为 下丘脑 ,①处的激素名称为 甲状腺激素 ,作用为 ﹣ (用“+”和“﹣”表示);由此可知,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存在 反馈或负反馈 调节. 【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1、寒冷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 2、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和传出神经及效应器组成. 【解答】解:(1)①A代表反射弧的效应器,它通常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的.B表示感受器,刺激图中的B位点,可产生缩手反射,该缩手反射过程中,X、Y神经纤维上传导兴奋的形式为电信号或局部电流,Z突触间隙处传递的信号的形式为化学信号. ②我们在考试答题时,手书写自如;如护士在你手背上打针(静脉注射)时,你不会缩手;这说明这些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不仅受到脊髓低级中枢的调控,还要大脑皮层高级中枢地调控. ③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给X处刺激电流计不偏转,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双向的,所以在Y处给予刺激,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④根据题意,该同学的实验无法排除药物对神经纤维上信号传导是否有阻断作用,所以还应设置一组进行对照,既将药物放在X点,刺激Y点观察效应器的反应. (2)图甲中a细胞为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①由甲状腺分泌的激素反馈作用于下丘脑,抑制下丘脑的分泌,所以①为甲状腺激素,作用为抑制,即﹣.由此可知,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存在反馈或负反馈调节. 故答案为: (1)①效应器 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B 电信号或局部电流 化学信号 ②大脑皮层高级中枢 ③0 2 ④先将药物放在X点,刺激Y点,观察效应器的反应(或药物放在Y点,刺激Y点,观察电流表发生偏转情况) (2)下丘脑 甲状腺激素﹣反馈或负反馈 33.胰岛素可使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已知这些细胞膜上的载体转运葡萄糖的过程不消耗ATP.回答下列问题: (1)胰岛素从胰岛B细胞释放到细胞外的运输方式是 胞吐 .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内的运输方式是 协助扩散 ,判断理由是 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 (2)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胰岛素分泌 增加 ,引起骨骼肌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其意义是 促进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和被利用,降低血糖浓度 . (3)脂肪细胞 是 (填“是”或“不是”)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 (4)健康人进餐后,血糖浓度有小幅度增加.然后恢复到餐前水平.在此过程中,血液中胰岛素浓度的相应变化是 先升高后降低 .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本题是对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血糖平衡调节过程的综合性考查,回忆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方式和异同点及血糖平衡调节过程,然后根据问题的具体要求进行解答. 血糖调节是神经和体液共同作用的结果.发挥作用的激素主要有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胰岛素主要通过抑制来源和促进去路来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主要通过促进来源来升高血糖浓度. 【解答】解:(1)胰岛素的本质是蛋白质,属于大分子物质,胰岛B细胞合成胰岛素并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是胞吐;由题意可知,骨骼肌细胞细胞膜上的载体转运葡萄糖的过程不消耗ATP,因此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 (2)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增加,引起骨骼肌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从而促进葡萄糖运入骨骼肌细胞和被利用,降低血糖. (3)胰岛素的作用是加速物质氧化分解,促进血糖合成糖原,促进葡萄糖转化为脂肪等非糖类物质,当胰岛素促进糖类转化为脂肪时,作用的靶细胞是脂肪细胞. (4)健康人进餐后,血糖浓度升高,此时胰岛素分泌增加,使血糖浓度降低,血糖浓度降低后,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下降. 故答案为: (1)胞吐 协助扩散 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 (2)增加 促进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和被利用,降低血糖浓度 (3)是 (4)先升高后降低 2016年10月31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