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卷·2018届福建省福州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8届福建省福州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2016-2017学年福建省福州一中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 ‎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题,每题1.5分,共60分)‎ ‎1.孟德尔运用了“假说一演绎法”探索遗传规律.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假说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B.“测交实验”是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 C.假说包括“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内容 D.“F1(高茎)的遗传因子组成为Dd”属于假说内容 ‎2.已知豌豆高茎(B)对矮茎(b)显性.用高茎品种与矮茎品种杂交,所得F1基因型都为Bb.让F1自交,则从理论上分析,所获得F2的1200株豌豆中,矮茎豌豆有多少株(  )‎ A.900个 B.600个 C.300个 D.0个 ‎3.在孟德尔进行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具有1:1比例的是(  )‎ ‎①F1产生配子的分离比 ‎ ‎②F2的性状分离比 ‎③F1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 ‎④F2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A.①和② B.③和④ C.①和②③ D.①和③‎ ‎4.有一对正常的夫妇,男方的父亲是白化病患者,女方的双亲都正常但她的弟弟是白化病患者,这对正常夫妇的孩子患白化病的概率是(  )‎ A. B. C. D.‎ ‎5.为鉴定一株高茎豌豆和一匹黑马的纯合与否,应采取的简便遗传方法分别是(  )‎ A.杂交、自交 B.杂交、测交 C.自交、自交 D.自交、测交 ‎6.黄色皱粒(Yyrr)与绿色圆粒(yyRr)豌豆杂交,F1的基因型种类及比例为(  )‎ A.4种,1:1:1:1 B.3种,1:2:1 C.2种,1:1 D.4种,3:1:3:1‎ ‎7.下列式子表示某哺乳动物有性生殖过程,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于式子中的(  )‎ 亲本性原细胞次级性母细胞配子F1.‎ A.① B.② C.③ D.④‎ ‎8.假如水稻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现用一个纯合易感稻瘟病的矮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稻瘟病的高秆品种(易倒伏)杂交,F2的既抗倒伏又抗病的类型中,不能稳定遗传的比例为(  )‎ A. B. C. D.‎ ‎9.下表是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得到的子二代的遗传因子组成,其中部分遗传因子组成并未列出,而仅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项目 YR Yr yR yr YR ‎1‎ ‎3‎ YyRR YyRr Yr YYRr YYrr ‎4‎ Yyrr yR ‎2‎ YyRr yyRR yyRr yr YyRr Yyrr yyRr yyrr A.1、2、3、4的性状表现都一样 B.在此表格中,YYRR只出现一次 C.在此表格中,YyRr共出现四次 D.遗传因子组成出现几率的大小顺序为4>3>2>1‎ ‎10.某种哺乳动物的直毛(B)对卷毛(b)为显性,黑色(C)对白色(c)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分离和组合互不干扰).遗传因子组成为BbCc的个体与“个体X”交配,子代的表现型有:直毛黑色、卷毛黑色、直毛白色和卷毛白色.它们之间的比为3:3:1:1.“个体X”的遗传因子组成为(  )‎ A.BbCC B.BbCc C.bbCc D.Bbcc ‎11.如果已知子代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1YYRR:1YYrr:1YyRR:1Yyrr:2YYRr:2YyRr,并且也知道上述结果是按自由组合定律产生的,那么双亲的遗传因子组成是(  )‎ A.YYRR×YYRr B.YYRr×YyRr C.YyRr×YyRr D.YyRR×YyRr ‎12.在家鼠遗传实验中,一黑色家鼠与白色家鼠杂交(白色与黑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独立遗传),F1均为黑色.F1个体间随机交配得F2,F2中出现黑色:浅黄色:白色=12:3:1,则F2黑色个体中杂合子的比例为(  )‎ A. B. C. D.‎ ‎13.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点的分裂发生在(  )‎ A.间期 B.减数第一次细胞分裂 C.减数第二次细胞分裂 D.四分体时期 ‎14.下列有关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玉米体细胞中有10对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后,产生的卵细胞中有5对染色体 B.四分体中含有四条染色体 C.人的初级精母细胞中有46条染色单体,精子中有23条染色体 D.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以发生交叉互换 ‎15.卵细胞和精子形成过程的不同之处在于(  )‎ A.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不均等的细胞质分裂 B.细胞中着丝点分裂的时期不同 C.细胞中染色体复制的时期不同 D.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的时期不同 ‎16.人体的一个体细胞经有丝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X1、X2),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Y1、Y2).一般情况下,以下比较结果正确的是(  )‎ A.染色体数目X1与X2相同,Y1与Y2不同 B.染色体上基因种类X1与X2不同,Y1与Y2相同 C.染色体数目X1与X2不同,Y1与Y2相同 D.染色体上基因种类X1与X2相同,Y1与Y2不同 ‎17.一动物精原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了4个四分体,则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数依次是(  )‎ A.4、8、8 B.1、4、8 C.8、16、16 D.8、0、8‎ ‎18.一个含有Aa、Bb、Cc三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这四个精子的染色体组成可能是 (  )‎ A.BbC Bbc AaC Aac B.ABc ABC aBC ABC C.ABc abC ABc abC D.ABC abc aBC Abc ‎19.下列关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减数分裂产生的卵细胞和精子在受精过程中是随机结合的 B.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生物的生存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C.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可维持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D.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发生了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 ‎20.初次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是(  )‎ A.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B.萨顿的蝗虫实验 C.摩尔根的果蝇红白眼杂交实验 D.人的红绿色盲研究 ‎21.如图甲、乙、丙、丁表示四株豌豆体细胞中的控制种子的圆粒与皱粒(Y、y)及黄色与绿色(R、r)两对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乙豌豆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 B.乙、丙豌豆杂交后代有四种基因型、1种表现型 C.甲、丙豌豆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2:1‎ D.甲、丁豌豆杂交后代的有6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22.果蝇白眼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红眼为显性性状.下列哪组杂交子代中,通过眼色就可直接判断果蝇的性别(  )‎ A.白♀×白♂ B.杂合红♀×红♂ C.白♀×红♂ D.杂合红♀×白♂‎ ‎23.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萨顿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B.摩尔根等人首次通过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C.果蝇控制红眼和白眼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条染色体上都有若干个基因 ‎24.如图表示果蝇的一个细胞,其中数字表示染色体,字母表示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  )‎ A.从染色体情况上看,该果蝇只能形成一种配子 B.e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雌雄个体中出现的概率相等 C.形成配子时基因A、a与B、b间自由组合 D.只考虑3、4与7、8两对染色体时,该个体能形成四种配子,并且配子数量相等 ‎25.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行为变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 B.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所有非等位基因之间也发生自由组合 C.染色单体分开时,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开 D.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 ‎26.精子形成过程中出现联会现象时,DNA分子数和染色体数之比为(  )‎ A.1:1 B.1:2 C.2:1 D.4:1‎ ‎27.如图为患红绿色盲的某家族系谱图,该病为隐性伴性遗传,其中7号的致病基因来自(  )‎ A.1号 B.2号 C.3号 D.4号 ‎28.如图表示某家族遗传系谱,能排除色盲遗传的是(  )‎ A.A B.B C.C D.D ‎29.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妻子(其父母正常)的弟弟是色盲.则他们生一个色盲男孩的概率和生一个男孩色盲的概率依次为(  )‎ A.、 B.、 C.、 D.、‎ ‎30.如图为某家庭的遗传系谱图,已知该家族中有甲、乙两种遗传病,其中一种为红绿色盲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存在代代遗传的特点 B.乙病为红绿色盲症,在人群中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C.Ⅱ4为甲病携带者的概率是,为乙病携带者的概率是 D.若Ⅱ4和Ⅱ5再生一个孩子,其为正常女孩的概率是 ‎31.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Ⅲ)(如图所示).由此可以推测(  )‎ A.Ⅱ片段上有控制男性性别决定的基因 B.Ⅱ片段上某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病率与性别有关 C.Ⅲ片段上某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全为女性 D.Ⅰ片段上某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32.如图是细胞分裂过程图,下列有关图中a~c段(不含a、c两点)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中始终存在同源染色体 B.细胞中始终存在姐妹染色单体 C.细胞中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的比由1:2变为1:1‎ D.此期的细胞名称为初级精母细胞或初级卵母细胞 ‎33.人的肤色正常(A)与白化(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色觉正常(B)与红绿色盲(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但这对夫妇的父亲均是色盲患者),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女儿.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  )‎ A.AaXBY×AAXBXb B.AaXbY×AaXBXb C.AaXBY×AaXBXB D.AaXBY×AaXBXb ‎34.某生物个体经减数分裂可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Yr:yR:YR:yr=3:3:2:2,若该生物自交,则其后代出现纯合体的概率是(  )‎ A.6.25% B.13% C.25% D.26%‎ ‎35.二倍体生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的含量的变化如下图甲、乙、丙所示.图中的①~④均涉及DNA分子减半,其原因完全相同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36.如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生物自交后产生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的概率为 B.图乙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8条 C.图丙所示家系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该病最有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D.图丁表示雄果蝇的染色体组成,至少能产生4种基因型配子 ‎37.如图表示一对同源染色体及其上的等位基因,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来自父方的染色体与来自母方的染色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B.B与b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C.A与a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D.A与a的分离发生在减数两次分裂过程中 ‎38.豌豆子叶的黄色(Y)、圆粒种子(R)均为显性,两亲本杂交的F1表现型如图.让F1中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2的性状分离比为(  )‎ A.2:2:1:1 B.1:1:1:1 C.9:3:3:1 D.3:1:3:1‎ ‎39.某家系中有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如图),其中一种属于伴性遗传病,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Ⅱ3个体的两种致病基因分别来自Ⅰ1和Ⅰ2个体 B.Ⅲ5的基因型有两种可能,Ⅲ8基因型有四种可能 C.若Ⅲ4与Ⅲ6结婚,生育一正常孩子的概率是 D.若Ⅲ3与Ⅲ7结婚,则后代不会出现患病的孩子 ‎40.果蝇的某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G、g控制,且对于这对性状的表现型而言,G对g完全显性.受精卵中不存在G、g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死.用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得到的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且雌蝇有两种表现型.据此可推测:雄果蝇中(  )‎ A.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B.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C.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D.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 ‎ 二、非选择题(共40分,每空2分)‎ ‎41.鳟鱼的眼球颜色和体表颜色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现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1)在鳟鱼体表颜色性状中,显性性状是  .眼球颜色性状中,显性性状是  .亲本中的眼黄体鳟鱼的基因型是  .‎ ‎(2)已知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理论上F2还应该出现  性状的个体,但实际并未出现,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  的个体本应该表现出该性状,却表现出黑眼黑体的性状.‎ ‎(3)为验证(2)中的推测,用亲本中的红眼黄体个体分别与F2中黑眼黑体个体杂交,统计每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性状及比例.只要其中有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  ,则该推测成立.‎ ‎42.果蝇的红眼(A)对白眼(a)为显性,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图1表示一红眼雄果蝇与一红眼雌果蝇分别通过减数分裂产生配子,再交配出一白眼雄果蝇的过程.请根据图1回答:‎ ‎(1)写出图中A、B、E细胞的名称:A  B  E  .‎ ‎(2)在图2中画出C、D细胞的染色体示意图.‎ ‎(3)若精子C与卵细胞F结合,产生后代的基因型为  ,表现型为  .‎ ‎(4)若亲代红眼雌果蝇与一白眼雄果蝇交配,则子代总数中出现红眼雄果蝇的概率为  ,出现白眼雌果蝇的概率为  .‎ ‎43.如图为人类的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甲病(由A或a基因控制)和乙病(由B或b基因控制),已知其中一种病为伴性遗传.请回答:‎ ‎(1)甲病的遗传方式属于  染色体上  性遗传.‎ ‎(2)写出Ⅲ10的基因型:  .‎ ‎(3)若Ⅲ8与Ⅲ11结婚,生育一个患甲病子女的概率为  ,生育一个只患一种病子女的概率为  .‎ ‎ ‎ ‎2016-2017学年福建省福州一中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题,每题1.5分,共60分)‎ ‎1.孟德尔运用了“假说一演绎法”探索遗传规律.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假说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B.“测交实验”是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 C.假说包括“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内容 D.“F1(高茎)的遗传因子组成为Dd”属于假说内容 ‎【考点】孟德尔遗传实验.‎ ‎【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①提出问题(在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解答】解:A、孟德尔提出的假说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孟德尔所在的年代还没有基因一词,孟德尔提出的假说的核心内容是“生物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A错误;‎ B、“测交实验”是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B正确;‎ C、假说包括“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内容,C正确;‎ D、“F1(高茎)的遗传因子组成为Dd”属于演绎推理的内容,D错误.‎ 故选:AD.‎ ‎ ‎ ‎2.已知豌豆高茎(B)对矮茎(b)显性.用高茎品种与矮茎品种杂交,所得F1‎ 基因型都为Bb.让F1自交,则从理论上分析,所获得F2的1200株豌豆中,矮茎豌豆有多少株(  )‎ A.900个 B.600个 C.300个 D.0个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分析题意可知:用高茎品种与矮茎品种杂交,所得F1基因型都为Bb,由此可以确定亲本基因型为BB×bb.因此让Bb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BB:Bb:bb=1:2:1.‎ ‎【解答】解:根据题意可知,F1基因型都为Bb,让F1自交,则从理论上分析,F2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BB:Bb:bb=1:2:1.‎ 又由于F2共有1200株豌豆,因此其中的矮茎豌豆(bb)有1200×=300株.‎ 故选:C.‎ ‎ ‎ ‎3.在孟德尔进行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具有1:1比例的是(  )‎ ‎①F1产生配子的分离比 ‎ ‎②F2的性状分离比 ‎③F1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 ‎④F2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A.①和② B.③和④ C.①和②③ D.①和③‎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1、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过程:纯种高级豌豆×纯种矮茎豌豆→F1:均为高茎F2:有高茎,也有矮茎,且高茎:矮茎≈3:1,同时孟德尔还做了反交实验,结果与正交实验的结果相同.‎ ‎2、测交实验过程:F1高茎豌豆×纯种矮茎豌豆→高茎:矮茎≈1:1.‎ ‎【解答】解:①F1为杂合子,其,能产生两种配子,比例为1:1,①正确; ‎ ‎②F2的性状分离比为3:1,②错误; ‎ ‎③F1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例为1:1,③正确; ‎ ‎④F2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3:1,④错误.‎ 故选:D.‎ ‎ ‎ ‎4.有一对正常的夫妇,男方的父亲是白化病患者,女方的双亲都正常但她的弟弟是白化病患者,这对正常夫妇的孩子患白化病的概率是(  )‎ A. B. C. D.‎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男方的父亲是白化病患者,所以男方的基因型为Aa;女方的弟弟也是白化病患者,但女方双亲表现正常,所以女方的基因型为AA或Aa,用遗传系谱图表示:‎ ‎【解答】解:根据分析,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男方的基因型为Aa,女方的基因型及概率为AA、Aa.因此,这对正常夫妇生出白化病的孩子的概率是×=.‎ 故选:B.‎ ‎ ‎ ‎5.为鉴定一株高茎豌豆和一匹黑马的纯合与否,应采取的简便遗传方法分别是(  )‎ A.杂交、自交 B.杂交、测交 C.自交、自交 D.自交、测交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鉴别方法:(1)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 ‎(2)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 ‎(3)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 ‎(4)提高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 ‎(5)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 ‎【解答】‎ 解:(1)鉴定一株黄色子叶豌豆是否为杂合子,可采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省去了人工授粉的麻烦;‎ ‎(2)鉴定一匹黑马是否是杂合子可采用测交法.‎ 故选:D.‎ ‎ ‎ ‎6.黄色皱粒(Yyrr)与绿色圆粒(yyRr)豌豆杂交,F1的基因型种类及比例为(  )‎ A.4种,1:1:1:1 B.3种,1:2:1 C.2种,1:1 D.4种,3:1:3:1‎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逐对分析法: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其次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计算出每一对相对性状所求的比例,最后再相乘.‎ ‎【解答】解:黄色皱粒(Yyrr)豌豆能产生Yr和yr两种配子,比例为1:1;绿色圆粒(yyRr)豌豆能产生yR和yr两种配子,比例为1:1;因此,它们杂交后代有YyRr、Yyrr、yyRr、yyrr,比例为1:1:1:1.‎ 故选:A.‎ ‎ ‎ ‎7.下列式子表示某哺乳动物有性生殖过程,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于式子中的(  )‎ 亲本性原细胞次级性母细胞配子F1.‎ A.① B.② C.③ D.④‎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表示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性原细胞,②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过程;③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过程;④表示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后代的过程(受精作用).‎ ‎【解答】‎ 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的时间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时,也就是性原细胞形成次级性母细胞的②过程.‎ 故选:B.‎ ‎ ‎ ‎8.假如水稻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现用一个纯合易感稻瘟病的矮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稻瘟病的高秆品种(易倒伏)杂交,F2的既抗倒伏又抗病的类型中,不能稳定遗传的比例为(  )‎ A. B. C. D.‎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分析:水稻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所以利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原理和乘法原理解题,据此解题.‎ ‎【解答】解:根据题意:水稻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一个纯合易感病的矮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病的高秆品种(易倒伏)杂交,子一代基因型为DdRr,F2中出现的状分离比例为:高秆抗稻瘟病(D﹣R﹣):高秆易感稻瘟病(D﹣rr):矮秆抗稻瘟病(ddR﹣):矮秆易感稻瘟病(ddrr)=9:3:3:1,其中抗病抗倒伏(矮抗)的个体的比例:,其中基因型不能稳定遗传基因型及比例为:ddRr、×=,所以F2的既抗倒伏又抗病的类型中,不能稳定遗传的比例为:÷=.‎ 故选:B.‎ ‎ ‎ ‎9.下表是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得到的子二代的遗传因子组成,其中部分遗传因子组成并未列出,而仅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项目 YR Yr yR yr YR ‎1‎ ‎3‎ YyRR YyRr Yr YYRr YYrr ‎4‎ Yyrr yR ‎2‎ YyRr yyRR yyRr yr YyRr Yyrr yyRr yyrr A.1、2、3、4的性状表现都一样 B.在此表格中,YYRR只出现一次 C.在此表格中,YyRr共出现四次 D.遗传因子组成出现几率的大小顺序为4>3>2>1‎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表中是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得到的子二代的遗传因子组成,其中1处为YYRR,2处为YyRR,3处为YYRr,4处为YyRr,据此分析答题.‎ ‎【解答】解:A、图中1、2、3、4的基因型分别是YYRR、YyRR、YYRr、YyRr,表现型都是双显性个体(黄色圆粒),A正确;‎ BC、分析表格基因组成,YYRR只出现一次,YyRr共出现四次,BC正确;‎ D、图中1、2、3、4的基因型分别是YYRR、YyRR、YYRr、YyRr,因此遗传因子组成出现概率的大小顺序为4>2=3>1,D错误.‎ 故选:D.‎ ‎ ‎ ‎10.某种哺乳动物的直毛(B)对卷毛(b)为显性,黑色(C)对白色(c)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分离和组合互不干扰).遗传因子组成为BbCc的个体与“个体X”交配,子代的表现型有:直毛黑色、卷毛黑色、直毛白色和卷毛白色.它们之间的比为3:3:1:1.“个体X”的遗传因子组成为(  )‎ A.BbCC B.BbCc C.bbCc D.Bbcc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后代分离比推断法 后代表现型 亲本基因型组合 亲本表现型 全显 AA×AA(或Aa或aa)‎ 亲本中一定有一个是显性纯合子 全隐 aa×aa 双亲均为隐性纯合子 显:隐=1:1‎ Aa×aa 亲本一方为显性杂合子,一方为隐性纯合子 显:隐=3:1‎ Aa×Aa 双亲均为显性杂合子 ‎【解答】解:只看直毛和卷毛这一对相对性状,后代直毛:卷毛=(3+1)(3+1)=1:1,属于测交类型,亲本的基因型为Bb×bb;‎ 只看黑色和白色这一对相对性状,后代黑色:白色=(3+3):(1+1)=3:1,属于杂合子自交类型,亲本的基因型为Cc×Cc.综合以上可知“个体X”的基因型应为bbCc.‎ 故选:C.‎ ‎ ‎ ‎11.如果已知子代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1YYRR:1YYrr:1YyRR:1Yyrr:2YYRr:2YyRr,并且也知道上述结果是按自由组合定律产生的,那么双亲的遗传因子组成是(  )‎ A.YYRR×YYRr B.YYRr×YyRr C.YyRr×YyRr D.YyRR×YyRr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子代中YY:Yy=1:1,RR:Rr:rr=1:2:1,两对基因按着自由组合定律遗传,据此推测双亲基因型.‎ ‎【解答】解:因子代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1YYRR:1YYrr:1YyRR:1Yyrr:2YYRr:2YyRr,上述结果是按自由组合定律产生的可知:子代中YY:Yy=1:1,RR:Rr:rr=1:2:1,则双亲的遗传因子组成是YYRr×YyRr.‎ 故选:B.‎ ‎ ‎ ‎12.在家鼠遗传实验中,一黑色家鼠与白色家鼠杂交(白色与黑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独立遗传),F1均为黑色.F1个体间随机交配得F2,F2中出现黑色:浅黄色:白色=12:3:1,则F2黑色个体中杂合子的比例为(  )‎ A. B. C. D.‎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阅读题干可知:家鼠白色与黑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独立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F2中出现黑色:浅黄色:白色=12:3:1,属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特例.依据后代表现型比例,根据题意、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解答】解:设黑色与白色由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则一黑色家鼠AABB与白色家鼠aabb杂交,后代F1AaBb表现为黑色,F1个体间随机交配得F2,F2中出现黑色:浅黄色:白色=12:3:1,其基因型分别为(1AABB、2AABb、2AaBB、4AaBb、1AAbb、2Aabb):(1aaBB、2aaBb):aabb.因此,F2黑色个体中杂合子比例为(2+2+4+2)/12=10/12=5/6.‎ 故选C.‎ ‎ ‎ ‎13.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点的分裂发生在(  )‎ A.间期 B.减数第一次细胞分裂 C.减数第二次细胞分裂 D.四分体时期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解答】解: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点的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故选:C.‎ ‎ ‎ ‎14.下列有关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玉米体细胞中有10对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后,产生的卵细胞中有5对染色体 B.四分体中含有四条染色体 C.人的初级精母细胞中有46条染色单体,精子中有23条染色体 D.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以发生交叉互换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解答】解:A、减数分裂形成的卵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因此经过减数分裂后产生的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能表示为5对,应表示为10条,A错误;‎ B、四分体是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后形成的,因此一个四分体含有2条染色体,B错误;‎ C、人的初级精母细胞中有46条染色体,92条染色单体,精子中有23条染色体,C错误;‎ D、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以发生交叉互换导致基因重组,D正确.‎ 故选:D.‎ ‎ ‎ ‎15.卵细胞和精子形成过程的不同之处在于(  )‎ A.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不均等的细胞质分裂 B.细胞中着丝点分裂的时期不同 C.细胞中染色体复制的时期不同 D.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的时期不同 ‎【考点】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 ‎【分析】精子的形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 精子的形成 卵细胞的形成 不同点 形成部位 精巢 卵巢 过 程 变形期 无变形期 性细胞数 一个精母细胞形成四个精子 一个卵母细胞形成一个卵细胞 细胞质的分配 均等分裂 不均的分裂 相同点 成熟期都经过减数分裂,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 ‎【解答】解:A、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出现了不均等的细胞质分裂,而精子形成过程中没有出现不均等的细胞质分裂现象,A正确;‎ B、卵细胞和精子形成过程中,着丝点的分裂时期相同,均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错误;‎ C、卵细胞和精子的形成过程,染色体复制的时期相同,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C错误;‎ D、卵细胞和精子的形成过程,同源染色体分离的时期相同,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错误.‎ 故选:A.‎ ‎ ‎ ‎16.人体的一个体细胞经有丝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X1、X2),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Y1、Y2).一般情况下,以下比较结果正确的是(  )‎ A.染色体数目X1与X2相同,Y1与Y2不同 B.染色体上基因种类X1与X2不同,Y1与Y2相同 C.染色体数目X1与X2不同,Y1与Y2相同 D.染色体上基因种类X1与X2相同,Y1与Y2不同 ‎【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精子的形成过程.‎ ‎【分析】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经过复制后平均的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因此X1与X2的染色体上基因数目、种类及染色体数目完全相同;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发生的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因此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的核基因不同,但染色体上基因数目和染色体数目相同.‎ ‎【解答】解:A、染色体数目:X1与X2相同,Y1与Y2相同,A错误;‎ B、染色体上基因种类:X1与X2相同,Y1与Y2不同,B错误;‎ C、染色体数目:X1与X2相同,Y1与Y2相同,C错误;‎ D、染色体上基因种类:X1与X2相同,Y1与Y2不同,D正确.‎ 故选:D.‎ ‎ ‎ ‎17.一动物精原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了4个四分体,则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数依次是(  )‎ A.4、8、8 B.1、4、8 C.8、16、16 D.8、0、8‎ ‎【考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和四分体数目变化规律:‎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染色体 ‎2n ‎2n ‎2n n n n ‎2n n DNA数目 ‎4n ‎4n ‎4n ‎2n ‎2n ‎2n ‎2n n 染色单体 ‎4n ‎4n ‎4n ‎2n ‎2n ‎2n ‎0‎ ‎0‎ 四分体 n n ‎0‎ ‎0‎ ‎0‎ ‎0‎ ‎0‎ ‎0‎ ‎【解答】解:(1)四分体是由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后形成的,即一个四分体就是一对同源染色体,某种动物的精原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时形成了4个四分体,则说明该动物体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 ‎(2)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此时每条染色体含有2条染色单体和2个DNA分子,因此此时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和8个核DNA分子.‎ 故选:A.‎ ‎ ‎ ‎18.一个含有Aa、Bb、Cc三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这四个精子的染色体组成可能是 (  )‎ A.BbC Bbc AaC Aac B.ABc ABC aBC ABC C.ABc abC ABc abC D.ABC abc aBC Abc ‎【考点】配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精子的形成过程.‎ ‎【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一个初级精母细胞能产生2种基因型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2个基因型相同的精细胞.由此可见,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2种基因型.据此答题.‎ ‎【解答】解:A、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2种基因型,而BbC、Bbc、AaC、Aac中有3种基因型,并含等位基因,A错误;‎ B、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2种基因型,而ABc、ABC、aBC、ABC中有3种基因型,B错误;‎ C、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2种基因型,可能为ABc、abC、ABc、abC,C正确;‎ D、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2种基因型,而ABC、abc、aBC、Abc中有4种基因型,D错误.‎ 故选:C.‎ ‎ ‎ ‎19.下列关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减数分裂产生的卵细胞和精子在受精过程中是随机结合的 B.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生物的生存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C.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可维持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D.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发生了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受精作用.‎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减数分裂使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而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 ‎【解答】解:A、减数分裂产生的卵细胞和精子在受精过程中是随机结合的,结合的机会相等,形成多种类型的受精卵,从而使后代表现出多样性,A正确;‎ B、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生物的生存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B正确;‎ C、减数分裂使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受精作用使合子中染色体数目恢复,所以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C正确;‎ D、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发生了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D错误.‎ 故选:D.‎ ‎ ‎ ‎20.初次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是(  )‎ A.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B.萨顿的蝗虫实验 C.摩尔根的果蝇红白眼杂交实验 D.人的红绿色盲研究 ‎【考点】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分析】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探索历程:萨顿采用类比推理法,将基因与染色体类比,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以果蝇为实验材料,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据此答题.‎ ‎【解答】解:A、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证明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 B、萨顿的蝗虫实验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B错误;‎ C、摩尔根以果蝇为实验材料,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C正确;‎ D、人的红绿色盲的研究可探索伴性遗传规律,D错误.‎ 故选:C.‎ ‎ ‎ ‎21.如图甲、乙、丙、丁表示四株豌豆体细胞中的控制种子的圆粒与皱粒(Y、y)及黄色与绿色(R、r)两对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乙豌豆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 B.乙、丙豌豆杂交后代有四种基因型、1种表现型 C.甲、丙豌豆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2:1‎ D.甲、丁豌豆杂交后代的有6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分析题图:图中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其中甲细胞内含两对等位基因,该生物经减数分裂可产生4种类型的配子;乙细胞内含一对等位基因,另一对基因相同,该生物经减数分裂可产生2种类型的配子;丙细胞内含两对相同基因,该生物经减数分裂可产生1种类型的配子;丁细胞内含一对等位基因,一对基因相同,该生物经减数分裂可产生2种类型的配子.‎ ‎【解答】解:A、甲、乙豌豆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1=3:1,A错误;‎ B、乙、丙豌豆杂交后代有2种基因型、1种表现型,B错误;‎ C、甲、丙豌豆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1)=1:1,C错误;‎ D、甲、丁豌豆杂交后代的有3×2=6种基因型、2×2=4种表现型,D正确.‎ 故选:D.‎ ‎ ‎ ‎22.果蝇白眼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红眼为显性性状.下列哪组杂交子代中,通过眼色就可直接判断果蝇的性别(  )‎ A.白♀×白♂ B.杂合红♀×红♂ C.白♀×红♂ D.杂合红♀×白♂‎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果蝇眼色的遗传为伴X遗传,红眼对白眼为显性,设受A和a这对等位基因控制,则雌果蝇有:XAXA(红)、XAXa(红)、XaXa(白);雄果蝇有:XAY(红)、XaY(白).‎ ‎【解答】解:A、XaXa(白雌)×XaY(白雄)→XaXa(白雌)、XaY(白雄),所以不能通过颜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A错误;‎ B、XAXa(红雌)×XAY(红雄)→XAXA(红雌)、XAXa(红雌)、XAY(红雄)、XaY(白雄),所以不能通过颜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B错误;‎ C、XaXa(白雌)×XAY(红雄)→XAXa(红雌)、XaY(白雄),所以可以通过颜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C正确;‎ D、XAXa(杂合红雌)×XaY(白雄)→XAXa(红雌)、XaXa(白雌)、XAY(红雄)、XaY(白雄),因此不能通过颜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D错误.‎ 故选:C.‎ ‎ ‎ ‎23.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萨顿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B.摩尔根等人首次通过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C.果蝇控制红眼和白眼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条染色体上都有若干个基因 ‎【考点】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分析】1、萨顿使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之后摩尔根等人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2、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染色体上含有多个基因,且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解答】解:AB、萨顿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等人通过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AB正确;‎ C、果蝇控制红眼和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C错误;‎ 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条染色体上都有若干个基因,D正确.‎ 故选:C.‎ ‎ ‎ ‎24.如图表示果蝇的一个细胞,其中数字表示染色体,字母表示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  )‎ A.从染色体情况上看,该果蝇只能形成一种配子 B.e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雌雄个体中出现的概率相等 C.形成配子时基因A、a与B、b间自由组合 D.只考虑3、4与7、8两对染色体时,该个体能形成四种配子,并且配子数量相等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果蝇的一个细胞,该细胞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1和2、3和4、5和6、7和8),且7和8这对性染色体的大小不同,为雄果蝇.据此答题.‎ ‎【解答】解:A、该细胞中的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都含有等位基因,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该果蝇能形成8种配子,A错误;‎ B、e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所以e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雄性个体中出现的概率高于在雌性个体中出现的概率,B错误;‎ C、A、a与B、b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 D、只考虑3、4与7、8两对同源染色体时,该果蝇的基因型可表示为DdXeY,能产生DXe、dXe、DY、dY四种配子且数量相等,D正确.‎ 故选:D.‎ ‎ ‎ ‎25.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行为变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 B.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所有非等位基因之间也发生自由组合 C.染色单体分开时,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开 D.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 ‎【考点】同源染色体与非同源染色体的区别与联系;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同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单体分开时,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开.‎ ‎【解答】解:A、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因此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A正确;‎ B、同源染色体上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都含有非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时,只能使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自由组合,而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会自由组合,B错误;‎ C、染色单体分开时,间期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开,C正确;‎ 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因此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D正确.‎ 故选:B.‎ ‎ ‎ ‎26.精子形成过程中出现联会现象时,DNA分子数和染色体数之比为(  )‎ A.1:1 B.1:2 C.2:1 D.4:1‎ ‎【考点】精子的形成过程.‎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四分体数目、同源染色体对数、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和核DNA数目变化规律:‎ 结 构 时 期 四分体 个数 同源染色 体对数 染色体 数 染色单 体数 DNA 分子数 减 数 分 裂 间期 ‎0‎ n ‎2n ‎0→4n ‎2n→4n 减 Ⅰ 前、中期 n n ‎2n ‎4n ‎4n 后期 ‎0‎ n ‎2n ‎4n ‎4n 末期 ‎0‎ ‎0‎ n ‎2n ‎2n 减Ⅱ 前、中期 ‎0‎ ‎0‎ n ‎2n ‎2n 后期 ‎0‎ ‎0‎ ‎2n ‎0‎ ‎2n 末期 ‎0‎ ‎0‎ n ‎0‎ n ‎【解答】解: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联会现象时,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此时染色体没有分离,着丝点没有分裂,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染色单体,所以DNA分子数与染色体之比是2:1.‎ 故选:C.‎ ‎ ‎ ‎27.如图为患红绿色盲的某家族系谱图,该病为隐性伴性遗传,其中7号的致病基因来自(  )‎ A.1号 B.2号 C.3号 D.4号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已知,红绿色盲为隐性伴性遗传,图中患者有男性也有女性,则可以判定该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据此答题.‎ ‎【解答】解:已知色盲为伴X隐性遗传病,图中7号是色盲男性,其X染色体只能来自于其母亲,即其色盲基因来自于他的母亲3号.‎ 故选:C.‎ ‎ ‎ ‎28.如图表示某家族遗传系谱,能排除色盲遗传的是(  )‎ A.A B.B C.C D.D ‎【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几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点:‎ ‎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1)男患者多于女患者;(2)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1)女患者多于男患者;(2)世代相传.‎ ‎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 ‎ ‎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 ‎5、伴Y染色体遗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 ‎【解答】解: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A、根据该系谱图无法判断其遗传方式,A错误;‎ B、根据该系谱图无法判断其遗传方式,B错误;‎ C、双亲都正常,但有一个患病的女儿,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此能排除色盲遗传,C正确;‎ D、根据该系谱图无法判断其遗传方式,D错误.‎ 故选:C.‎ ‎ ‎ ‎29.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妻子(其父母正常)的弟弟是色盲.则他们生一个色盲男孩的概率和生一个男孩色盲的概率依次为(  )‎ A.、 B.、 C.、 D.、‎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已知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丈夫正常,所以丈夫无色盲基因;妻子的父母正常而弟弟色盲,说明妻子的父亲正常,妻子母亲是携带者,有色盲基因,因此妻子有机会携带色盲基因.‎ ‎【解答】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妻子正常,基因型为XBX﹣,妻子的弟弟基因型为XbY,所以妻子的母亲基因型为XBXb,妻子的父亲正常,所以妻子的基因型为XBXB、XBXb,丈夫基因型为XBY.因此,他们生一个色盲男孩的概率是=×=;生一个男孩色盲的概率是×=.‎ 故选:D.‎ ‎ ‎ ‎30.如图为某家庭的遗传系谱图,已知该家族中有甲、乙两种遗传病,其中一种为红绿色盲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存在代代遗传的特点 B.乙病为红绿色盲症,在人群中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C.Ⅱ4为甲病携带者的概率是,为乙病携带者的概率是 D.若Ⅱ4和Ⅱ5再生一个孩子,其为正常女孩的概率是 ‎【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分析题图:Ⅱ4和Ⅱ5均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甲病的女儿,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相应的基因用A、a);又已知甲、乙两种遗传病中有一种为红绿色盲症,因此乙病为红绿色盲(用B、b表示).‎ ‎【解答】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 B、乙病为红绿色盲症,在人群中女性发病率低于男性,B错误;‎ C、根据Ⅰ2(aa)可知Ⅱ4肯定为甲病携带者,C错误;‎ D、Ⅱ4的基因型及概率为AaXBXB()、AaXBXb(),Ⅱ5的基因型为AaXBY,因此Ⅱ4和Ⅱ5再生一个正常女孩的概率是×=,D正确.‎ 故选:D.‎ ‎ ‎ ‎31.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Ⅲ)(如图所示).由此可以推测(  )‎ A.Ⅱ片段上有控制男性性别决定的基因 B.Ⅱ片段上某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病率与性别有关 C.Ⅲ片段上某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全为女性 D.Ⅰ片段上某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是关于X和Y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根据选项涉及 的 知识点进行分析综合,做出判断.Ⅰ片段上的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在Y染色体上没有该基因的等位基因,该片段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人群中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Ⅱ片段是同源区段,Ⅱ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人群中男性患病率不一定等于女性.Ⅲ片段位于Y的非同源区段,其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人群中患病者全为男性.‎ ‎【解答】解:A、Ⅱ片段是同源区段,X染色体与Y染色体是一样的,不含有控制男性性别的基因,A错误;‎ B、Ⅱ片段是同源区段,Ⅱ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人群中男性患病率不一定等于女性,B正确.‎ C、Ⅲ片段位于Y的非同源区段,其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人群中患病者全为男性,C错误;‎ D、Ⅰ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人群中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D错误.‎ 故选:B.‎ ‎ ‎ ‎32.如图是细胞分裂过程图,下列有关图中a~c段(不含a、c两点)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中始终存在同源染色体 B.细胞中始终存在姐妹染色单体 C.细胞中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的比由1:2变为1:1‎ D.此期的细胞名称为初级精母细胞或初级卵母细胞 ‎【考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虚线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分子的变化曲线,实线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曲线;a~b减数第一次分裂,b~c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c~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 ‎【解答】解:A、a~b段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但bd段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A错误;‎ B、间期形成染色单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消失,则a~c阶段始终存在姐妹染色单体,B正确;‎ C、由于a~c阶段细胞中着丝点没有分裂,所以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始终为1:2,C错误;‎ D、a~b段的细胞名称为初级精母细胞或初级卵母细胞,b~c段的细胞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D错误.‎ 故选:B.‎ ‎ ‎ ‎33.人的肤色正常(A)与白化(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色觉正常(B)与红绿色盲(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但这对夫妇的父亲均是色盲患者),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女儿.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  )‎ A.AaXBY×AAXBXb B.AaXbY×AaXBXb C.AaXBY×AaXBXB D.AaXBY×AaXBXb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白化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A、a表示),色盲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B、b表示).该夫妇表现正常,则他们的基因型为A_XBY×A_XBX_.已知该夫妇的父亲均是色盲患者(XbY),所以妻子的基因型为A_XBXb.‎ ‎【解答】解:由以上分析可知该夫妇的基因型为:A_XBY×A_XBXb.已知这对夫妇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女儿(基因型为aa),由子代的基因型推亲代的基因型,所以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AaXBY×AaXBXb.‎ 故选:D.‎ ‎ ‎ ‎34.某生物个体经减数分裂可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Yr:yR:YR:yr=3:3:2:2,若该生物自交,则其后代出现纯合体的概率是(  )‎ A.6.25% B.13% C.25% D.26%‎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受精卵时,基因型相同的配子结合形成的受精卵是纯合子,基因型不同的配制结合形成的受精卵是杂合子.‎ ‎【解答】解:由题意知,该生物个体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为Yr:yR:YR:yr=3:3:2:2,雌雄配子结合形成的子代中的纯合子是YYrr、yyRR、YYRR、yyrr,因此纯合子的比例是:YYrr+yyRR+YYRR+yyrr=.‎ 故选:D.‎ ‎ ‎ ‎35.二倍体生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的含量的变化如下图甲、乙、丙所示.图中的①~④均涉及DNA分子减半,其原因完全相同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分析】1、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体细胞染色体为2N):‎ ‎(1)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 ‎ ‎(2)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 ‎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染色体 ‎2n ‎2n ‎2n n n n ‎2n n DNA数目 ‎4n ‎4n ‎4n ‎2n ‎2n ‎2n ‎2n n ‎【解答】解:①下降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②下降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且细胞质分裂;‎ ‎③下降是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且细胞质分裂;‎ ‎④下降的原因是由于着丝点分裂,细胞质分裂.‎ 因此,①〜④中DNA分子减半的原因完全相同的是②和④.‎ 故选:D.‎ ‎ ‎ ‎36.如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生物自交后产生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的概率为 B.图乙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8条 C.图丙所示家系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该病最有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D.图丁表示雄果蝇的染色体组成,至少能产生4种基因型配子 ‎【考点】伴性遗传;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分析题图:‎ 图甲中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而一对基因则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图乙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并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丙图所示家系中,第二代中双亲都患病,所生的女儿却正常,说明是显性遗传病;如果是伴x显性遗传病,父亲患病则女儿必患病,现女儿正常,所以肯定不是伴X显性遗传病,应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丁图表示雄果蝇的染色体组成,细胞中有三对常染色体,一对性染色体,而且性染色体组成为X和Y.‎ ‎【解答】解:A、甲图中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因此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该细胞的基因型为AaDd,该个体自交,产生Aadd的个体的概率=×=,A错误;‎ B、乙图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并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暂时加倍,所以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应为4条,B错误;‎ C、丙丙图所示家系中,第二代中双亲都患病,所生的女儿却正常,说明是显性遗传病;如果是伴x显性遗传病,父亲患病则女儿必患病,现女儿正常,所以肯定不是伴X显性遗传病,应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C错误;‎ D、丁图细胞表示雄果蝇的染色体组成,其中A和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W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因此基因型可表示为AaXwY,可以产生4种基因型配子,D正确.‎ 故选:D.‎ ‎ ‎ ‎37.如图表示一对同源染色体及其上的等位基因,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来自父方的染色体与来自母方的染色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B.B与b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C.A与a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D.A与a的分离发生在减数两次分裂过程中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分析图解:图中为一对联会的同源染色体,根据染色体颜色可知,这两条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上发生了交叉互换.‎ ‎【解答】‎ 解:A、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而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因此来自父方的染色体与来自母方的染色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A正确;‎ B、B与b的分离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B正确;‎ CD、由于发生过交叉互换,A与a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C错误.D正确.‎ 故选:C.‎ ‎ ‎ ‎38.豌豆子叶的黄色(Y)、圆粒种子(R)均为显性,两亲本杂交的F1表现型如图.让F1中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2的性状分离比为(  )‎ A.2:2:1:1 B.1:1:1:1 C.9:3:3:1 D.3:1:3:1‎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分析柱状图:‎ ‎1、图中图中圆粒:皱粒=3:1,说明两亲本的相关基因型是Rr、Rr;‎ ‎2、黄色:绿色=1:1,说明两亲本的相关基因型是Yy、yy.‎ ‎【解答】解:根据图形分析已知,圆粒:皱粒=3:1,说明两亲本的相关基因型是Rr、Rr;黄色:绿色=1:1,说明两亲本的相关基因型是Yy、yy,即两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yyRr,则F1中的黄色圆粒豌豆(基因型为1YyRR、2YyRr)与绿色皱粒豌豆(基因型为yyrr)杂交,F2的皱粒出现的概率为×=,绿色出现的概率为,所以F2的圆粒:皱粒=2:1,黄色:绿色=1:1,故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2:2:1:1.‎ 故选:A.‎ ‎ ‎ ‎39.某家系中有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如图),其中一种属于伴性遗传病,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Ⅱ3个体的两种致病基因分别来自Ⅰ1和Ⅰ2个体 B.Ⅲ5的基因型有两种可能,Ⅲ8基因型有四种可能 C.若Ⅲ4与Ⅲ6结婚,生育一正常孩子的概率是 D.若Ⅲ3与Ⅲ7结婚,则后代不会出现患病的孩子 ‎【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分析遗传系谱图:Ⅱ4和Ⅱ5患甲病,生正常女儿7号,故甲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Ⅰ1和Ⅰ2都不患乙病,生乙病的儿子3号,又甲乙两种病,其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那么乙病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 ‎【解答】解:A、Ⅱ3两病兼发,其甲病的致病基因来自I2,其乙病的致病基因来自I1,A正确;‎ B、Ⅲ5两病兼发,有不患甲病的妹妹,Ⅲ5关于甲病的基因型及概率为AA、Aa,关于乙病的基因型为XbY,Ⅲ5的基因型有两种可能AAXBY、AaXBY,Ⅲ8关于甲病的基因型及概率为AA、Aa,有患乙病的弟弟Ⅲ6,Ⅲ8关于乙病的基因型及概率为XBXB、XBXb,故Ⅲ8基因型有四种可能,B正确;‎ C、Ⅲ4与患甲病,有不患甲病的母亲,故其基因型为AaXBXb,6号患乙病,不患甲病,基因型为aaXbY,若Ⅲ4与Ⅲ6结婚,生育一正常孩子的概率是×=,C正确;‎ D、Ⅲ3不患甲病和乙病,基因型为aaXBY,Ⅲ7‎ 不患甲病,相关基因型为aa,有患乙病的弟弟Ⅲ6,Ⅲ7关于乙病的基因型及概率为XBXB、XBXb,若Ⅲ3与Ⅲ7结婚,则后代出现男孩患病的概率为×=,D错误.‎ 故选:D.‎ ‎ ‎ ‎40.果蝇的某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G、g控制,且对于这对性状的表现型而言,G对g完全显性.受精卵中不存在G、g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死.用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得到的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且雌蝇有两种表现型.据此可推测:雄果蝇中(  )‎ A.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B.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C.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D.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解答本题需掌握: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得到的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且雌蝇有两种表现型,由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为性别决定无关,故排除位于常染色体上,应位于X染色体上,且Y染色体上无其等位基因.‎ ‎【解答】解:AB、由分析可知,该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AB错误;‎ CD、由于亲本表现型不同,后代雌性又有两种表现型,故亲本基因型为XGXg、XgY,子代基因型为XGXg、XgXg、XgY、XGY,说明雄蝇中G基因纯合致死,C正确,D错误.‎ 故选:C.‎ ‎ ‎ 二、非选择题(共40分,每空2分)‎ ‎41.鳟鱼的眼球颜色和体表颜色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现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1)在鳟鱼体表颜色性状中,显性性状是 黄体(或黄色) .眼球颜色性状中,显性性状是 黑眼 .亲本中的眼黄体鳟鱼的基因型是 aaBB .‎ ‎(2)已知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理论上F2还应该出现 ‎ 红眼黑体 性状的个体,但实际并未出现,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 aabb 的个体本应该表现出该性状,却表现出黑眼黑体的性状.‎ ‎(3)为验证(2)中的推测,用亲本中的红眼黄体个体分别与F2中黑眼黑体个体杂交,统计每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性状及比例.只要其中有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 全部为红眼黄体 ,则该推测成立.‎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说明是核遗传;实验结果为9:3:4,是9:3:3:1的特殊情况,说明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解答】解:(1)孟德尔把F1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没有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隐性性状,所以在体表颜色性状中,黄体为显性性状;眼球颜色中隐性性状的是红眼.显性性状为黑眼.所以亲本红眼黄体鳟鱼基因型为aaBB.‎ ‎(2)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会出现性状重组,则还应该出现红眼黑体个体,但实际情况是这种双隐性aabb个体表现为黑眼黑体.‎ ‎(3)亲本红眼黄体基因型为aaBB,用亲本中的红眼黄体个体分别与F2中黑眼黑体个体杂交,统计每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性状及比例.只要其中有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全部表现为红眼黄体,则说明aabb的个体表现出黑眼黑体的性状.‎ 故答案为:‎ ‎(1)黄体(或黄色) 黑眼 aaBB ‎ ‎(2)红眼黑体 aabb ‎(3)全部为红眼黄体 ‎ ‎ ‎42.果蝇的红眼(A)对白眼(a)为显性,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图1表示一红眼雄果蝇与一红眼雌果蝇分别通过减数分裂产生配子,再交配出一白眼雄果蝇的过程.请根据图1回答:‎ ‎(1)写出图中A、B、E细胞的名称:A 初级精母细胞 B 精细胞 E 次级卵母细胞 .‎ ‎(2)在图2中画出C、D细胞的染色体示意图.‎ ‎(3)若精子C与卵细胞F结合,产生后代的基因型为 XAXa ,表现型为 红眼雌果蝇 .‎ ‎(4)若亲代红眼雌果蝇与一白眼雄果蝇交配,则子代总数中出现红眼雄果蝇的概率为  ,出现白眼雌果蝇的概率为  .‎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表示一红眼雄果蝇与一红眼雌果蝇分别通过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其中A是精原细胞经过间期复制形成的初级精母细胞;B是精细胞;C是精子;D表示卵原细胞;E是次级卵母细胞;F是卵细胞;G是极体.因为亲本雌性红眼与雄性红眼杂交,子代有白眼雄果蝇出现,所以原亲本果蝇基因型为:XAXa与XAY.‎ ‎【解答】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A是初级精母细胞,B是精细胞,E是次级卵母细胞.‎ ‎(2)C是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D是卵原细胞,所以它们细胞的染色体示意图如下:‎ ‎(3)C是含有XA染色体的精子,F是含有Xa染色体的卵细胞,所以精子C与卵细胞F结合,产生后代的基因型为XAXa,表现型为红眼雌果蝇.‎ ‎(4)亲代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AXa,其与一白眼雄果蝇(XaY)交配,子代总数中出现雄性红眼果蝇的概率为,出现雌性白眼果蝇的概率为.‎ 故答案为:‎ ‎(1)初级精母细胞  精细胞  次级卵母细胞 ‎(2‎ ‎(3)XAXa  红眼雌果蝇 ‎ ‎(4)‎ ‎ ‎ ‎43.如图为人类的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甲病(由A或a基因控制)和乙病(由B或b基因控制),已知其中一种病为伴性遗传.请回答:‎ ‎(1)甲病的遗传方式属于 常 染色体上 隐 性遗传.‎ ‎(2)写出Ⅲ10的基因型: AAXBXb或AaXBXb .‎ ‎(3)若Ⅲ8与Ⅲ11结婚,生育一个患甲病子女的概率为  ,生育一个只患一种病子女的概率为  .‎ ‎【考点】伴性遗传;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分析系谱图:5、6号个体无甲病,而他们的女儿9号患有甲病,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甲病是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3、4号个体无乙病,但7号个体有病,说明乙病是隐性遗传病,已知甲、乙中有一种病为伴性遗传,则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解答】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甲病是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 ‎(2)由于9号患两种病,所以5号的基因型为AaXbY和6号的基因型为AaXBXb.因此,Ⅲ10的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 ‎(4)8号的基因型及概率为aaXBXB()或aaXBXb(),11号的基因型为AAXBY或AaXBY.所以Ⅲ8与Ⅲ11结婚,生育一个患甲病子女的概率为×=,不患甲病为1﹣=;患乙病的概率为×=,不患乙病的概率为1﹣=.因此,生育一个只患一种病子女的概率为×+×=.‎ 故答案为:‎ ‎(1)常 隐 ‎ ‎(2)AAXBXb 或 AaXBXb ‎(3)‎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