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市六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内蒙古包头市六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生物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B. H2CO3/NaHCO3是维持血浆pH稳定的缓冲物质 C. 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D. 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答案】D ‎【解析】‎ ‎【分析】‎ 渗透压大小取决于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而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含量有关。血浆pH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因为有缓冲物质,如H2CO3/NaHCO3和NaH2PO4/Na2HPO4等的存在;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保持动态平衡的过程;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内环境是多细胞生物体的细胞生活的直接液体环境,是多细胞生物体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详解】A.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A正确;‎ B. 血浆pH能保持相对稳定是由于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如H2CO3/NaHCO3等,B正确;‎ C. 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C正确;‎ D.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在细胞内,不是内环境,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掌握内环境稳态的概念、调节机制及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 对于植物生长素发现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达尔文通过实验发现了生长素 B. 拜尔的实验是在有光的环境中进行的 C. 温特的实验证明是化学物质引起胚芽鞘弯曲生长的 D. 鲍森·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云母片传递给下部 ‎【答案】C ‎【解析】‎ ‎【详解】A、达尔文通过实验提出,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影响”,这种“影响”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A错误;‎ B、拜尔的实验是在黑暗中进行的,B错误;‎ C、温特的实验证明了胚芽鞘的尖端确实产生了一种促进生长的化学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C正确;‎ D、鲍森•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D错误。‎ 故选C。‎ ‎3.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维持机制的经典解释中,分别属于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的是 ‎①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 ‎②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主要依赖于体液调节 ‎③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作的共同作用 ‎④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①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详解】①②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神经系统的调节,①正确;②错误; ③④后来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③正确;④错误。 故选A。‎ ‎4.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的血液pH通常在7.35~7.45之间,以下原因错误的是( )‎ A. 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多对缓冲物质对血浆酸碱度起缓冲作用 B. 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通过肾脏随尿排出体外 C. 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 D. 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液pH ‎【答案】D ‎【解析】‎ ‎【分析】‎ 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正常人血液中pH通常在7.35~7.45之间,主要是因为血液中有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通过呼吸系统把CO2不断排出,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 ‎【详解】A、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多对缓冲物质中的HCO3-、HPO42-等离子,可起到缓冲作用,A正确; B、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经肾脏随尿排出体外,B正确; C、CO2能刺激人体呼吸中枢,调节呼吸运动,所以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C正确; D、内环境的酸碱缓冲物质在血浆中,而不是在食物中,所以不是通过食物中的碱性物质和酸性物质来调节血液的pH,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理解,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下列关于各级神经中枢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一般成年人可以“憋尿”,这说明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 B. “植物人”脑干、脊髓的中枢不能发挥调控作用 C. 大脑皮层V区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看懂文字 D. 学习和记忆是人脑的高级功能 ‎【答案】B ‎【解析】‎ ‎【分析】‎ 大脑皮层为高级中枢,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兴奋只有传到大脑皮层,机体才能产生感觉;大脑皮层有学习和记忆能力;高级中枢可控制低级中枢,排尿中枢位于脊髓,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脊髓的排尿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控制。‎ ‎【详解】A、排尿中枢位于脊髓,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脊髓的排尿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控制,A正确;‎ B、“植物人”脑干、脊髓的中枢仍然能发挥调控作用,B错误;‎ C、大脑皮层V区发生障碍的患者看不懂文字,C正确;‎ D、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中枢,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高级功能,D正确。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了人脑的功能,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试题难度中等。‎ ‎6.下列关于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从细胞水平看,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可以促进细胞的伸长 B. 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 C. 2,4-D可用于麦田除草,原理是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敏感 D. “瓜熟蒂落”的过程中,乙烯和脱落酸均起调节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长素促进生长、促进果实发育、促进插枝生根、防止落花落果;生长旺盛的植物组织可以产生生长素,主要是植物的茎尖、芽尖、根尖幼叶和发育着的种子可以产生生长素。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主要有极性运输。 赤霉素有促进茎的伸长、引起植株快速生长、解除休眠和促进花粉萌发等生理作用; 脱落酸能抑制植物的细胞分裂和种子的萌发,促进花、果实、叶的脱落; 乙烯能增强细胞膜的透性和酶的活性,加强果实细胞的呼吸作用,促进果实中有机物的转化,从而促进果实的成熟,还能刺激叶子脱落、抑制茎的伸长。‎ ‎【详解】A、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可以促进细胞的伸长,引起植株快速生长,A正确; B、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B正确; C、用适宜浓度的2,4-D 用于麦田除双子叶杂草,原理是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敏感,C错误; D、乙烯促进果实成熟,脱落酸促进花、果实、叶的脱落,“瓜熟蒂落”的过程中,乙烯和脱落酸均起调节作用,D正确。 故选C。‎ ‎7.下列关于生长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单侧光不影响胚芽鞘中生长素的产生,但是影响生长素的分布 B. 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只能促进或抑制植物生长,而对发芽没有影响 C. 根的向地生长和茎的背地生长都说明了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D. 在单侧光的刺激下,通过极性运输使得向光侧与背光侧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长素的运输:(1)极性运输: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倒过来运输。 (2)横向运输:在单侧光或重力作用下还可以引起生长素在茎、根等处的横向运输,这种运输往往与单方向刺激有关。‎ ‎。‎ ‎【详解】A、单侧光不影响胚芽鞘中生长素的产生,但是会导致生长素从尖端的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进而影响生长素的分布,A正确;‎ B、一定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或抑制植物生长,也能促进或抑制芽的生长,B错误;‎ C、根的向地生长说明了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而茎的背地生长只能体现生长素的促进作用,C错误;‎ D、在单侧光的刺激下,通过横向运输使得向光侧与背光侧生长素分布不均匀,D错误。‎ 故选A。‎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生长素的产生、运输作用和作用特点,能解释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原因、生长素的作用及作用的两重性。‎ ‎8.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不同种的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 B. 同一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 C. 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根的作用效果可能相同 D. 生长素浓度越低对芽的促进作用越明显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生长素据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生长素浓度增加,促进生长的作用增强,达到最适宜浓度后随生长素浓度增加,促进作用逐渐减弱,至抑制植物生长,生长素浓度继续增大,抑制作用增大; 2、顶端优势是由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在侧芽部位积累,使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侧芽发育造成的,摘除顶芽可以解除顶端优势; 3、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 4、生长素促进生长的原理是通过影响细胞的代谢活动促进细胞伸长而促进植物生长。‎ ‎【详解】‎ A、不同种的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A正确; B、同一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也不同,B正确; C、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根的作用效果可能相同,C正确; D、当生长素浓度小于最适宜浓度时,随生长素浓度增加,促进作用加强,D错误。 故选D。 ‎ ‎9.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多种植物激素的调节.但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物质不一定是植物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萘乙酸 (NAA)不属于植物激素,因为该物质在植物体内不能合成 B. 植物和赤霉菌都能产生赤霉素(GA)及其他植物激素 C. 植物叶片和果实的脱落仅与脱落酸(ABA)等多种植物激素调节有关 D. 植物产生的细胞分裂素来自于根尖,该激素具有促进细胞分裂的作用 ‎【答案】A ‎【解析】‎ ‎【分析】‎ 植物激素是指在植物体内一定部位合成,并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显著生理作用的微量的化学物质。‎ ‎【详解】a-萘乙酸 ‎ (NAA)是一种是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属于植物激素,A正确;植物能产生赤霉素(GA)及其他植物激素,赤霉菌可以产生赤霉素,B错误;植物叶片和果实的脱落主要与脱落酸(ABA)等多种植物激素调节有关,C错误;细胞分裂素主要由植物根尖产生,能促进细胞分裂,D错误。‎ ‎10.如图是一张生物概念填图,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健康人在剧烈运动时,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可使血浆pH显著下降 B. 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不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C. 酸碱度的相对稳定只依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与其他器官或系统无关 D. A、B是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C、D可以是温度和渗透压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A可表示体液调节,B可表示免疫调节,C可表示体温,D可表示血糖或渗透压等;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出现下列情形,稳态会遭到破坏:①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②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 ‎【详解】A、正常情况下,人体剧烈运动时产生乳酸通过血浆中缓冲物质的缓冲作用,pH会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A错误;B、内环境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B错误;C、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C错误;D、据图分析,A可表示体液调节,B可表示免疫调节,C、D可以是温度和渗透压,D正确。故选D。‎ ‎11.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发生膝跳反射时,兴奋在反射弧中是双向传导的 B. 神经冲动通过突触传递时,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C 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通过协同作用调节人体血糖浓度 D. 下丘脑中有渗透压感受器,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可产生渴觉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兴奋的传导和传递,血糖平衡的调节、水盐平衡的调节等知识。下丘脑是神经内分泌的枢纽,下丘脑中有渗透压感受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将兴奋传到大脑皮层引起渴觉。‎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详解】发生膝跳反射时,兴奋在反射弧中是单向传导的,A错误;神经冲动通过突触传递时,神经递质作为信息分子,和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发生电位变化,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B正确;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通过拮抗作用调节人体血糖浓度,C错误;下丘脑中有渗透压感受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将兴奋传到大脑皮层,在大脑皮层可产生渴觉,D错误;故选B。‎ ‎12.下列关于下丘脑与垂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垂体可通过神经细胞支配其他内分泌腺 B. 垂体分泌的激素通过管道运输到体液中 C. 甲状腺激素能作用于下丘脑但不能作用于垂体 D. 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可通过下丘脑相联系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下丘脑的部分细胞称为神经分泌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有分泌激素的功能。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有感受、传导、分泌、调节四个方面的主要作用。下丘脑分泌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通过垂体调控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详解】垂体通过释放促激素调节其他内分泌腺,A选项错误;内分泌腺没有导管,是通过胞吐的方式将激素分泌到体液中,B选项错误;甲状腺激素的对全身几乎所有细胞起作用,甲状腺激素能作用于下丘脑也能作用于垂体,C选项错误;下丘脑的部分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有分泌激素的功能,故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可通过下丘脑相联系,D选项正确。‎ ‎13.选取长度相同的幼苗,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给予光照 ‎ 在不同时间测定幼苗伸长的长度,结果如图乙。能正确表 示对照组、实验组向光侧和背光侧幼苗伸长长度的曲线依次是 A. ①②③ B. ②③① C. ③②① D. ②①③‎ ‎【答案】B ‎【解析】‎ ‎【分析】‎ 常见植物激素主要合成部位、分布、生理作用小结:‎ ‎【详解】影响植物生长速度的主要的植物激素是生长素,生长素的分布受光照影响,而植物的感光部位是胚芽鞘尖端。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从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背光一侧生长快。与实验组相比,对照组的生长素均匀分布,多于向光侧而少于背光侧,所以能正确表示对照组、实验组向光侧和背光侧胚芽鞘伸长长度的曲线依次是②③①,B正确。‎ 故选B。‎ ‎14.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应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授粉的番茄花蕾,可得到无籽番茄 B. 用脱落酸处理水稻种子,可以打破种子休眠促进其萌发 C. 用细胞分裂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促进其发芽 D. 用乙烯处理未成熟的香蕉,可促其成熟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①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②促进果实发育;③防止落花落果。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还有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细胞分裂素主要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 ‎【详解】A. 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授粉的番茄花蕾,可得到无籽番茄,A正确;‎ B. 赤霉素具有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脱落酸抑制种子萌发,B错误; ‎ C. 用细胞分裂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促进其发芽,C正确; ‎ D. 用乙烯处理未成熟的香蕉,可促其成熟,D正确。‎ ‎15.下列有关糖代谢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 ‎ A. 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⑤、⑥、⑦等过程 B. 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 C. 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 D. ②过程可发生在肌肉、肝脏细胞中 ‎【答案】A ‎【解析】‎ ‎【详解】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能促进:④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⑤葡萄糖氧化分解供能,⑥多余葡萄糖合成糖原储存,⑦多余葡萄糖转化为脂肪、氨基酸等;从而降低血糖浓度,故A正确;B错误;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能促进:②肝糖原再分解为葡萄糖,③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升高血糖浓度,故C错误;胰高血糖素只作用于肝细胞,促进肝糖原分解,不作用于肌细胞,不使肌糖原分解,故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糖代谢和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力和曲线分析能力。‎ ‎16.许多无机离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K+参与血浆渗透压的形成,而 Na+不参与 B. 神经细胞兴奋时 Na+内流不需要消耗 ATP C. 过量摄入钠盐,将会导致血浆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降低 D. K+内流是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的主要原因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当人体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由下丘脑产生、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新吸收水分,减少尿量的排出,同时大脑皮层渴觉中枢兴奋产生渴觉,主动饮水,以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 ‎2、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 ‎【详解】A.Na+和K+参与血浆渗透压的形成,其中90%来自于和Na+和CL-,A错误;‎ B.神经细胞兴奋时 Na+内流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 ATP,B正确;‎ C.过量摄入钠盐,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增加,促进肾小管和结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尿量减少,C错误;‎ D.Na+内流是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的主要原因,D错误。‎ 故选B。‎ ‎17.如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甲、乙表 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当在A点施加一定的电流刺激时,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变化正确的是(  )‎ A. 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 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 C. 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 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 ‎【答案】D ‎【解析】‎ ‎【分析】‎ 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可以是双向的,而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传导只能是单向的,因此A点刺激产生的兴奋可以传导到甲电流计的左端,发生一次偏转;但是兴奋不能传导到右边的神经元,故乙电流计不偏转。‎ ‎【详解】甲电流表跨两个神经元,乙电流表连接在同一条神经纤维上。当刺激A点,产生兴奋在相应神经纤维上进行双向传导,则甲电流表的左侧导线所在膜电荷分布为外负内正时,右侧导线所在的另一神经纤维的膜电荷分布为外正内负,有电位差导致甲发生一次偏转;当兴奋传到两个神经元之间时,由于该处突触的兴奋是突触后膜兴奋,及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右边的神经元不兴奋,乙电流表的两侧导线的膜外均是正电荷,无电位差,乙不发生偏转,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及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8.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激素、氨基酸、糖原等有机物是内环境的成分 B.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消化液 C. 内环境由血液、组织液、淋巴这三种细胞外液构成 D. 年龄、性别等个体差异会导致内环境的成分存在差异 ‎【答案】D ‎【解析】‎ ‎【分析】‎ 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详解】‎ A、糖原在细胞内合成,不存在于内环境,A错误; B、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消化液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 C、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淋巴这三种细胞外液构成,C错误; D、年龄、性别等个体差异会导致内环境的成分存在差异,D正确。 故选D。 ‎ ‎19.如图是人体某项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 该调节方式的特点是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 B. 如果分泌物是胰岛素,则靶细胞只是肝细胞 C. 如果分泌细胞是下丘脑细胞,则靶细胞可以是肾小管、集合管细胞 D. 如果靶细胞为垂体细胞,则分泌细胞可以为甲状腺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 对题图分析可知,分泌细胞分泌的物质随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说明该调节方式属于体液调节。‎ ‎【详解】A、由分析可知,该调节方式属于体液调节,体液调节的特点是反应速度慢、作用时间长、作用范围广等,A正确;‎ B、胰岛B细胞能分泌胰岛素,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是组织细胞,即几乎为全身各处细胞,B错误;‎ C、如果分泌细胞是下丘脑细胞,下丘脑细胞能合成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后叶释放,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C正确;‎ D、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通过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功能,使之分泌的激素减少,D正确。‎ 故选B。‎ ‎【点睛】熟练掌握体液调节的特点、血糖调节和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0.关于高等动物动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由无导管的腺体分泌 ②直接进入体液 ③激素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④血液里含量极少,但对动物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A. ①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答案】B ‎【解析】‎ ‎【分析】‎ 高等动物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高等动物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高等动物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分泌过多或过少,高等动物会患相应的疾病。‎ ‎【详解】①高等动物激素可由内分泌腺分泌,而内分泌腺是无导管的腺体,①正确; ②激素由内分泌腺分泌后直接进入血液和淋巴,②正确; ③大多数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但是也有多肽类(胰高血糖素等)、氨基酸类衍生物(甲状腺激素)、类固醇类(性激素等),③错误; ④血液里含量极少,但对高等动物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④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关键要熟悉高等动物激素的概念,如产生、分布、运输、化学本质以及生理作用等知识。‎ ‎21.下列有关人体稳态调节叙述正确的是 A. 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的部位 B. 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 C. 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D. 下丘脑中具有渗透压感受器,还能合成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等 ‎【答案】D ‎【解析】‎ 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主要中枢,但冷觉形成部位是在大脑皮层,A错误;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B错误;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态的状态,C错误;下丘脑中有渗透压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并且在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中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水调节过程中分泌抗利尿激素,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下丘脑功能、体温调节等相关知识。‎ 下丘脑地位和功能: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③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使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④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的结果,要对这种平衡加以分析.可以这样说,产的热多,散的热多;产的热少,散的热少.外环境温度低时,机体产热多,散热也多;当外环境温度高时,机体产热减少,散热也减少.产热多于散热则体温升高,产热少于散热则体温降低。‎ ‎22.下列各图箭头表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或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2‎ ‎.当神经纤维膜受到刺激时,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该部位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兴奋的传导方向和膜内侧的电流传导方向一致,与膜外侧的电流传导方向相反。‎ ‎【详解】A、图示兴奋由轴突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下一神经元的细胞体,引起其兴奋或抑制,A正确; B、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下一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引起其兴奋或抑制,B正确; C、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不可能由突触后膜释放,作用于前膜,C错误; D、图示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兴奋的传导方向和膜内的电流传导方向一致,其特点是双向、速度快,D正确。 故选C。‎ ‎23.某饲养员长期给海狮喂食,海狮听到该饲养员的脚步声就分泌唾液。下列相关叙述叙述正确的是( )‎ A. 这一过程需要高级中枢和低级中枢共同参与 B. 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感受器是唾液腺 C. 食物引起味觉和脚步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同一反射 D. 这一过程中只有电信号的转化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2.某饲养员长期给海狮喂食,海狮听到该饲养员的脚步声就分泌唾液,属于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它是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 ‎【详解】A、这一条件反射过程需要高级中枢和低级中枢共同参与,A正确; 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唾液腺,B错误; C、味觉形成过程到神经中枢时就已经在大脑皮层完成,没有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因此不属于反射,而脚步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条件反射,C错误; D、这一过程在突触处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D错误。 ‎ 故选A。‎ ‎24.在2017年2月北京的“光猪跑”活动中,参加者只穿泳衣或短裤进行健身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奔跑前冷觉感受器兴奋,神经元间兴奋性神经递质的传递加快 B. 奔跑前,低温会使参加者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的量减少 C. 内环境中丙酮酸的氧化分解为体温的维持提供热能 D. 奔跑时产生的CO2和乳酸导致内环境的pH明显下降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 (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3.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1)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2)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详解】A、冷觉感受器兴奋,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但不是加快速度,A错误; B、奔跑前,低温会导致汗液分泌减少或不分泌,使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导致参加者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的量减少,尿量增加,B正确; C、丙酮酸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而不是内环境中,C错误; D、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因此奔跑时产生的CO2和乳酸导致内环境的pH略有下降,而不是明显下降,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内环境、神经体积、液体调节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概念,明确内环境是细胞外液;识记内环境的理化特性;掌握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识记水平衡调节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5.如图表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示中箭头表示信息传递的方向,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如果该图表示二次免疫反应,若c为抗体,则a表示记忆细胞,b表示浆细胞 B. 如果a表示抗原,b表示吞噬细胞和T细胞,c为B细胞,则该过程表示体液免疫 C. 如果图中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肾小管和集合管,则d和e为同一种物质 D. 如果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其中的信息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为情境,考查学生对体液免疫、水盐平衡调节、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图中箭头所隐含的关键信息,将这些信息与所学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进行图文转换、实现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 ‎【详解】在二次免疫中,相同的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浆细胞,浆细胞再产生抗体,如果该图表示二次免疫反应,若c为抗体,则a表示记忆细胞,b表示浆细胞,A正确;在初次的体液免疫中,大多数病原体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特有的抗原,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少数抗原可直接刺激B细胞,B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在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分泌相应的抗体,如果a表示抗原,b表示吞噬细胞和T细胞,c为B细胞,则该过程表示体液免疫,B正确;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增强,导致由下丘脑分泌经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的含量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减少尿量,如果图中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肾小管和集合管,则d和e均代表抗利尿激素,C正确;如果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其中的信息在传入神经与传出神经上都是以局部电流(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的,但在神经中枢的突触处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D错误。‎ ‎26.下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在甲图中,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效应器 B. 甲图的⑥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C. 若乙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b为兴奋部位 D. 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因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⑥或神经节所在的位置可确定:①感受器、②效应器、③传入神经、④神经中枢、⑤传出神经;A错误;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其信号转化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B正确;兴奋时膜外负电位膜内正电位,知b为兴奋部位、a、c为未兴奋部位,C正确;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因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D正确。‎ ‎【考点定位】反射结构基础和神经兴奋的产生及传导过程 ‎【名师点睛】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分析 ‎(1)在神经纤维上:‎ ‎①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② 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计不发生偏转。‎ ‎(2)在神经元之间:‎ ‎①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点先兴奋,d 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②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a点不兴奋,d点可兴奋,电流计只发生一次偏转。‎ ‎27.关于激素、抗体、酶和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 B. 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能产生酶的细胞一定能产生激素 C. 激素弥散在全身的体液中,一经靶细胞接受即被灭活 D. 乙酰胆碱与特定分子结合后可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 ‎【答案】D ‎【解析】‎ ‎【详解】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激素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或靶器官,但抗体只能与相应的抗原结合,A项错误;‎ 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一定能产生酶,但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B项错误;‎ 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弥散到体液(细胞外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一经靶细胞接受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C项错误;‎ 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可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D项正确。‎ ‎28.下图表示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图示可以说明神经系统可调控内分泌系统的活动 B. 感受器→①→下丘脑→⑦→内分泌腺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C. ①过程既有电信号的传导又可能有化学信号的传递 D. 如果内分泌腺为胰岛,则⑥的增加可引起③和④的减少 ‎【答案】D ‎【解析】‎ ‎【分析】‎ ‎1‎ ‎、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活动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图中所示过程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由图可知,内分泌腺受④和⑦两个过程控制。‎ ‎2、下丘脑的部分细胞称为神经分泌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有分泌激素的功能。下丘脑又是植物性神经功能十分重要的中枢。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 ‎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 ‎③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还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后叶释放。‎ ‎④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纽。‎ ‎【详解】A、由⑦过程可知,神经系统可调控内分泌系统的活动,A正确;‎ B、由感受器、①、下丘脑、⑦和内分泌腺组成机体内的能完成某一反射活动的反射弧,其中神经末梢和内分泌腺属于效应器,B正确;‎ C、①过程中,兴奋从感受器通过传入神经、突触结构传递到下丘脑,所以既有电信号的传导又可能有化学信号的传导,C正确;‎ D、内分泌腺如果为胰岛,则分泌的激素是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对下丘脑和垂体无反馈抑制作用,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方面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下丘脑在内环境稳态调节过程中的生理作用;同时要求掌握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29.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浆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 B. 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 C. 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 D. 肾小管细胞和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 ‎【答案】B ‎【解析】‎ ‎【详解】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A错误;‎ 饥饿时,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形成血糖,因此血液流经肝脏时血糖浓度会升高,B正确;‎ 寒冷环境下人体体温保持相对稳定,产热量和散热量都增加,故寒冷环境中产热量高于炎热环境中的产热量,C错误;‎ 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则其上含有抗利尿激素受体,即其细胞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不能受其调控,则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中不能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D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和稳态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理解免疫调节过程中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理解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理解体温调节的相关过程。‎ ‎30.选取同种、年龄与生长状况相同的健康大鼠若干只,实施切除手术,一段时间后随机等分成四组,分别注射激素及生理盐水30天,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中大鼠的性别、年龄、初始体重是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B. 该实验需要切除大鼠的胰腺和下丘脑以排除内源性激素的干扰 C. 实验结果表明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均能促进大鼠的生长 D. 实验结果表明胰岛素与生长激素拮抗作用的效应大于它们单独作用之和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题可知,大鼠的性别、年龄、初始体重是无关变量,应该相同且适宜,垂体分泌生长激素,胰腺分泌胰岛素,因而需要手术切除垂体和胰腺,防止内源激素的干扰,由图可知,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均能提高大鼠的体重,能够促进生长,因而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属于协同作用。‎ ‎【详解】A、无关变量对实验影响较大,A错误;‎ B、该实验需要切除大鼠的胰腺和垂体以排除内源性激素的干扰,B错误;‎ C、实验结果表明胰岛素和生长激素体重较生理盐水的有所增加,C正确;‎ D. 实验结果表明胰岛素与生长激素协同作用的效应大于它们单独作用之和,D错误;‎ 故选C。‎ ‎【点睛】注意: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均能提高大鼠的体重,能够促进生长,因而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属于协同作用。‎ 二、单项选择题 ‎31.图表示信号传导的一种方式。甲表示产生信息分子X的细胞,乙是X的靶细胞。下列对应关系合理的是( )‎ A. 甲是感受器细胞,乙是肌细胞,X使乙发生膜电位的变化 B. 甲是甲状腺细胞,乙是垂体细胞,X抑制乙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 C. 甲是胰岛A细胞,乙是肌细胞,X促进乙中储能物质水解 D. 甲是甲状腺细胞,乙是肝脏细胞,X加快乙的新陈代谢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图可知,甲细胞产生的信息分子X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乙细胞,该过程应属于体液(激素)调节。‎ ‎【详解】A、若甲是感受器细胞,乙是肌细胞,X使乙发生膜电位的变化,该过程属于神经调节,A错误;‎ B、促激素释放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B错误;‎ C、血糖浓度较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细胞中糖原的水解维持血糖浓度,C错误;‎ D、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素可促进全身所有细胞的有机物氧化分解,D正确。‎ 故选D。‎ ‎32.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描述,错误的是( )‎ ‎①苯乙酸和α-萘乙酸不都是植物生长调节剂 ‎②生长素在植物体成熟组织部位的运输形式是极性运输 ‎③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 ‎④外界因素会影响激素的合成,进而调节基因组的表达 ‎⑤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 ‎⑥向光性现象表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是一种主动运输 ‎⑦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在对植物衰老的调节中起拮抗作用 A. ①②⑦ B. ①③⑥ C. ②⑤⑥ D. ③④⑥‎ ‎【答案】C ‎【解析】‎ ‎【分析】‎ ‎1、植物激素是植物体产生的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2、五类植物激素的比较 名称 合成部位 存在较多的部位 功能 生长素 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 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蔬果 赤霉素 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 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内 ‎①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②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细胞分裂素 主要是根尖 细胞分裂的部位 促进细胞分裂 脱落酸 根冠、萎蔫的叶片 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 ‎①抑制细胞分裂②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乙烯 植物的各个部位 成熟的果实中较多 促进果实成熟 ‎【详解】苯乙酸是具有生长素效应的植物生长素,不是植物生长调节剂,α-萘乙酸(NAA ‎)是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①正确;生长素在植物体成熟组织的韧皮部的运输形式是非极性运输,②错误;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从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同时环境因素还会影响植物激素的合成,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③④正确;顶芽生长占优势时,顶芽合成的生长素不断向侧芽运输,使侧芽的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侧芽的生长,⑤错误;向光性现象表明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是横向运输,极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⑥错误;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能抑制细胞的分裂,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具有拮抗作用,⑦正确。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33.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项有(  ) ‎ ‎①效应T细胞内的溶酶体释放水解酶裂解靶细胞 ‎ ‎②抗原不一定来自体外 ‎ ‎③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能对抗原进行特异性识别的细胞和物质有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抗体和淋巴因子 ‎ ‎④初次免疫过程中浆细胞只有一个来源,但二次免疫过程中有多个来源 ‎ ‎⑤过敏反应需要有效应T细胞参与,不可能发生于初次免疫过程中 ‎ ‎⑥HIV侵入机体后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使全部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丧失功能 A. ④⑤⑥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②⑤‎ ‎【答案】B ‎【解析】‎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溶酶体酶,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①错误;自身破损、衰老或癌变的细胞也可以成为抗原,②正确;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能对抗原进行特异性识别的细胞和物质有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抗体,但淋巴因子不能对抗原进行特异性识别,③错误;初次免疫过程中浆细胞只来源于B细胞的增殖分化,但二次免疫过程中浆细胞除了来源于B细胞的增殖分化外,还可以来自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④正确;过敏反应需要浆细胞参与,不可能发生于初次免疫过程中,⑤错误;HIV侵入机体后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使全部的细胞免疫和大部分体液免疫丧失功能,⑥错误。综上分析,B正确,A、C、D均错误。‎ ‎34.如图为动物体温调节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代表激素,当某人走出房间进入寒冷环境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血液中激素①②的含量会増加,激素③的含量减少 B. 激素①②对垂体的作用效应都为促进 C. 骨骼肌受神经支配,不自主战栗 D. 激素①作用的靶细胞也可以是甲状腺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①表示TRH,②表示甲状腺激素,③表示TSH。‎ ‎【详解】A、进入寒冷环境中,血液中激素①TRH增多,会促进③TSH的分泌,从而②甲状腺激素增多,A错误;‎ B、激素①TRH对垂体是促进作用,②甲状腺激素对垂体是抑制作用,B错误;‎ C、骨骼肌受神经支配,不自主战栗,增加产热,C正确;‎ D、激素①TRH作用的靶细胞只能是垂体,D错误。‎ 故选C。‎ ‎【点睛】TRH只能作用于垂体,TSH只能作用于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可以作用于几乎全身细胞。‎ ‎35.如图所示为针刺引起的缩手反射活动中神经纤维上某一位点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在反射活动的反射弧上兴奋进行双向传导、单向传递 B. 图中ac段动作电位的形成由膜外大量钠离子内流所致 C. 图中ae段钠离子和钾离子进行跨膜运输均不消耗能量 D. 从针刺手指到大脑皮层产生痛觉可视为另一个反射活动 ‎【答案】B ‎【解析】‎ ‎【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神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痛觉形成的部位在大脑皮层。‎ ‎【详解】神经纤维在离体状态下 可以刺激神经纤维中段,兴奋可以双向传导,在不离体状态下 反射弧接收刺激部位只能是感受器所以兴奋只能是沿着反射弧单向传递,A项错误。动作电位形成时钠离子的通道迅速打开,大量的钠离子内流,B项正确。ac段形成动作电位时钠离子内流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但ce段是在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中,钠离子被排出,钾离子被吸收,此时是主动运输,不但需要钠钾泵这种载体蛋白,还要消耗能量。C项错误。当手指扎痛,手指的皮肤内的感受器接到了刺激,产生了神经冲动,经过传入神经传到脊髓的缩手反射神经中枢,在将神经冲动通过传出神经传到手指的效应器引起缩手反射,同时脊髓内的神经中枢还把神经冲动在经过脊髓传到大脑皮层,形成痛觉,D项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神经元结构、兴奋的传导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36.下图为人体肝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①为毛细血管壁,②③④⑤分别表示不同部位的液体。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处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淋巴 B. 当⑤中渗透压增高时,可引起组织水肿 C. ②是人体内细胞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D. 正常情况下,③处的 CO2浓度最高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①是毛细血管,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④是淋巴,⑤是血浆,②④⑤组成内环境,与③一起组成体液,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详解】A.毛细血管壁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A错误;‎ B.⑤是血浆,当⑤中渗透压增高时,组织液减少,B错误;‎ C.细胞质才是人体内细胞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②是组织液,C错误;‎ D.二氧化碳由细胞产生,通过扩散进入组织液、血浆,因此③细胞内液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D正确。‎ 故选D。‎ ‎37.瘦素是一种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与人体肥胖有关的蛋白质类激素。下图1表示瘦素通过下丘脑发挥作用的过程,已知瘦素可分别引起神经元A兴奋、B抑制;图2为图1中某局部模式图。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瘦素合成后,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出细胞,通过体液运输至下丘脑 B. 当图2中神经元B释放物质甲,并引起③的抑制时,③处的膜电位无变化 C. 人体内脂肪含量偏高时,神经元A、B分别兴奋、抑制,可能与其膜上瘦素的受体不同有关 D. 若人体血液中瘦素水平没有降低,但神经元B上缺少相应受体,仍可能导致肥胖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当机体脂肪含量过高时,脂肪细胞分泌瘦素,可分别引起神经元A兴奋、B抑制,从而使饱中枢兴奋,饥中枢抑制,降低人的食欲,机体进食减少,据此答题。‎ ‎【详解】A、瘦素是一种由脂肪细胞分泌的蛋白质类激素,以胞吐作用分泌出细胞,通过体液运输至下丘脑,A正确;‎ B、当图2中神经元B释放物质甲,并引起③的抑制时,则③处的膜电位发生变化,静息电位差更大,更难兴奋,B错误;‎ C、瘦素可分别引起神经元A兴奋、B抑制,可能与其膜上瘦素的受体不同有关,C正确;‎ D、若人体血液中瘦素水平没有降低,但神经元B上缺少相应受体,那么,饥中枢不会被抑制,机体仍然可以大量进食,仍可能导致肥胖,D正确。‎ 故选B。‎ ‎38.将一株正在生长的植物水平放入正在太空中飞行的航天飞机的暗室内,暗室朝向地心的一侧开一个小孔,小孔附近放一光源,如图1所示;图2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茎生长的作用情况。请判断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 一段时间后,图1所示植物茎生长方向是弯向光源 B. 若图1中茎的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m,则其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p的范围是0<p<m C. 图2曲线上HC段表示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大,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 D. 若把图1装置放回地球,同时去掉光源,植物茎的远地侧的生长素浓度为m,则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r的范围是0<r<m ‎【答案】D ‎【解析】‎ ‎【分析】‎ 太空飞行的航天飞机,失去重力作用,植物生长受到单侧光的影响,植物尖端有感光性,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背光一侧多,生长素向下端运输,使背光一侧生长快,植物表现出弯向光源生长。‎ ‎【详解】A.在失重的状态下,重力对生长素的分布没有影响,而单侧光仍能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使向光侧生长素分布少,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引起茎向着光源方向生长,A正确;‎ B.若此时茎的背光侧的生长素的浓度为m,因为向光侧的生长素分布少且生长慢,其浓度范围应该大于0小于m,B正确;‎ C.曲线上HC段表示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C正确;‎ D.若把图1的装置放回地球上,由于重力的影响,茎的近地侧生长素的浓度大于远地侧,且促进生长的效果大于远地侧,故若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茎的近地侧生长素的浓度范围是大于m小于‎2m,D错误。‎ 故选D。‎ ‎【点睛】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的知识点是植物弯曲生长原因,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梳理植物弯曲生长原因和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的含义,然后结合题图信息解答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在太空中飞行的航天飞机内,植物不再受重力的影响。‎ ‎39.下列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 ) ‎ ‎①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共同构成了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②神经调节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兴奋一般是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传至另一神经元的轴突或胞体 ‎③激素是通过体液的传输,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的信息分子 ‎④细菌可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而蓝藻不能 ‎⑤恒温动物维持体温的恒定是通过神经调节完成了体内产热量和散热量平衡的过程 ‎⑥下丘脑的某一区域通过神经的作用可以使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 A. 5项 B. 4项 C. 3项 D. 2项 ‎【答案】D ‎【解析】‎ ‎【详解】‎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共同构成了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①错误;神经调节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兴奋一般是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至另一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②错误;激素是通过体液的传输,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的信息分子,③正确;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染色体,不会发生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④错误;恒温动物维持体温的恒定,是通过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完成了体内产热量和散热量平衡的过程,⑤错误;下丘脑的某一区域通过神经的作用可以使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⑥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③⑥的说法是正确的。‎ 故选D。‎ ‎40.大鼠SCN神经元白天胞内氯离子浓度高于胞外,夜晚则相反。SCN神经元主要受递质γ-氨基丁酸(GABA)的调节。GABA与受体结合后会引起氯离子通道开放。由以上信息可以得出的推论是 A. SCN神经元兴奋时膜内电位由正变负 B. GABA是通过主动运输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的 C. 夜晚GABA使突触后膜氯离子通道开放,氯离子外流 D. 白天GABA提高SCN神经元的兴奋性,夜晚则相反 ‎【答案】D ‎【解析】‎ 神经元兴奋时,由于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表现为内正外负,所以此时膜内电位由负变正,A项错误;由题意可知,GABA属于神经递质,而神经递质是通过胞吐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的,B项错误;夜晚胞内氯离子浓度低于胞外,所以夜晚GABA使突触后膜氯离子通道幵放,氯离子会顺浓度梯度内流,故C项错误;白天胞内氯离子浓度高于胞外,所以白天GABA使突触后膜氯离子通道幵放,氯离子会顺浓度梯度外流,使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的电位差绝对值降低,从而提高SCN神经元的兴奋性。由C项分析可知,夜晚GABA使突触后膜氯离子内流,增大了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的电位差绝对值,从而降低了SCN神经元的兴奋性,D项正确。‎ ‎【点睛】‎ 要解答本题,首先要掌握神经细胞膜电位的变化及兴奋产生的相关知识: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形成静息电位;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形成动作电位。然后认真审题:SCN神经元白天胞内氯离子浓度高于胞外,夜晚则相反。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会引起氯离子通道开放,使氯离子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最后根据各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三、填空题 ‎41.科学研究表明:精神因素(焦虑、紧张等心理应激)会使T细胞活性下降,对病毒、真菌感染的抵抗能力和对细胞的监控能力下降,还会间接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如图表示神经、免疫、内分泌三大系统和相互调节的部分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T细胞活性下降,引起机体生成抗体能力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的分泌量减少。‎ ‎(2)由图可知,神经系统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__________直接调节有关器官的活动。‎ ‎(3)图中的免疫细胞有__________与激素分子相结合,这样的细胞称为该激素分子的__________,激素能使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 ‎(4)若抗体结合到呼吸道上皮细胞,再接受同一抗原刺激后引起哮喘,这在免疫学上称为__________。这是机体免疫功能__________(填过强或过弱)导致的。‎ ‎(5)当人体感染H7N9流感病毒时,免疫系统的功能加强,往往会发烧。发烧的原因是病毒产生的毒素可以改变__________中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通过神经一体液发出信息,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产热增加,体温升高。‎ ‎【答案】 (1). 淋巴因子 (2). 神经递质 (3). 特异性受体 (4). 靶细胞 (5). 过敏反应 (6). 过强 (7). 下丘脑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示表示神经、免疫、内分泌三大系统相互调节的部分示意图,其中神经系统能释放神经递质进行进行传递;免疫系统能释放免疫活性物质起作用;内分泌系统能产生相应的激素进行调节。‎ ‎【详解】(1)T细胞活性下降,导致淋巴因子的分泌量减少,影响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进而导致抗体的生成量降低;‎ ‎(2‎ ‎)由图可知,神经系统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 ‎(3)图中激素分子与免疫细胞有上的(特异性)受体相结合;这样的细胞称为该激素分子的靶细胞,激素能使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 ‎(4)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抗体结合到呼吸道上皮细胞,再接受同一抗原刺激后引起的哮喘属于过敏反应;这是机体免疫功能过强导致的;‎ ‎(5)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发烧的原因是病毒产生的毒素改变下丘脑中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使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量增加,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产热增加,体温升高。‎ ‎【点睛】本题结合神经、免疫、内分泌三大系统相互调节的部分示意图,考查神经调节、激素调节和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神经调节的过程;识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掌握几种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能结合图中信息答题。‎ ‎42.图甲为一株水平放置的燕麦幼苗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图乙和图丙为横放 后1~4处生长素相对浓度变化曲线(虚线代表既不促进也不抑制时的生长素浓度,虚线上 方代表抑制时的生长素浓度,虚线下方代表促进时的生长素浓度)。请回答下列问题:‎ ‎ ‎ ‎(1) 通常情况下幼苗根尖或者芽尖产生的生长素通过____方式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图甲中横放的燕麦幼苗出现弯曲生长的原因是受到____刺激,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而分布不均。‎ ‎(2) 图乙中A1曲线对应图甲____(填序号)处的生长素相对浓度变化,A1和A2曲线体现了生长素的作用具有___________的特点。‎ ‎(3)为探究在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是发生在胚芽鞘尖端还是尖端以下部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实验材料及用具:燕麦胚芽鞘、硬纸盒、薄云母片、光源等。‎ ‎②实验过程:对硬纸盒的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给予右侧单侧光照射,分别将云母片插入在下图所示的位置,一段时间后观察_______________,请预期结果与结论:‎ Ⅰ:如果a直立生长、b弯向光源生长、C弯向光源生长,则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的横向运输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如果a弯向光源生长、b直立生长、C弯向光源生长,则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极性运输 (2). 重力 (3). 2 (4). 两重性 (5). 一侧开孔 (6). a、b、c三组燕麦胚芽鞘的生长情况 (7). 胚芽鞘尖端 (8). 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 ‎【解析】‎ ‎【分析】‎ 图甲为横放的植株,其中2点的生长素表现抑制生长,1、3、4都表现促进生长;图乙应该是1点和2点生长素浓度的变化,其中A1表示2点生长素的浓度变化,A2表示1点生长素的浓度变化,图丙中B1表示4点生长素的浓度变化,B2表示3点生长素的浓度变化。‎ ‎【详解】(1)通常情况下幼苗根尖或者芽尖产生的生长素通过极性运输的方式向形态学下端运输,图甲中横放的燕麦幼苗出现弯曲生长的原因是受到单一方向的重力刺激,使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而分布不均,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要大于远地侧;‎ ‎(2)随着横放的时间延长,图乙中A1代表的生长素浓度增大,说明为近地侧生长素浓度,由于虚线上方代表抑制时的生长素浓度,虚线下方代表促进时的生长素浓度,所以随着A1生长素浓度的增加,表示抑制作用增强,由于根比茎对生长素更敏感,故曲线对应图甲2处的生长素相对浓度变化,A1体现的是高浓度抑制作用,A2体现的是低浓度促进作用,故两曲线体现了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的特点;‎ ‎(3)本实验是为了探究“在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是发生在胚芽鞘尖端还是尖端以下部位”,设计实验中的自变量是云母片在胚芽鞘中的位置,c组不放置云母片作为对照组,a组将云母片放置在A段,b组将云母片放置在B段;因变量是胚芽鞘的生长状况,a组直立生长,b组向右弯曲生长,c组向右弯曲生长,证明“单侧光照射下,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在A段发生横向运输而不是在B段”。综合以上分析:②为了给胚芽鞘提供单侧光,应对硬纸盒一侧开孔,给以右侧单侧光照射;一段时间后观察a、b、c三组燕麦胚芽鞘的生长情况:‎ Ⅰ:如果a直立生长、b弯向光源生长、c 弯向光源生长,则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的横向运输部位是胚芽鞘尖端。 Ⅱ:如果a弯向光源生长、b直立生长,c弯向光源生长,则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以下部位。‎ ‎【点睛】本题考查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实验设计等知识,掌握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和实验设计的解题方法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43.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下丘脑在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请据图1回答问题(甲、乙、丙、丁为人体内某种结构或细胞,A,B,C为调节物质):‎ ‎(1)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图1中物质___________(填字母)在血液中的含量明显升高,其作用是加快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产生更多的能量,这一整个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 ‎(2)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产生的兴奋只能单向由传入神经元传递到传出神经元,而不能反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正常人处于饥饿状态时,图1中_________(填字母)增多,在机体内通过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以维持机体的血糖平衡。‎ ‎(4)下丘脑除参与图1调节过程外,还能分泌_________激素,该激素的作用是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调节人体内水的平衡。‎ ‎(5)若机体出现免疫异常会导致糖尿病。图2中的①②③表示由三种免疫异常引起的糖尿病发病机理。据图回答问题:‎ 图2中途径①所示的致病机理是抗体Y1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度降低,从而使_____________(填图1字母)的分泌量减少,致使血糖浓度升高。‎ ‎(6)以上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的是_________________(填图2序号),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这三种异常抗体引起的糖尿病都属于_________________病。‎ ‎【答案】 (1). A (2). 神经-体液 (3). 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4). C (5). 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6). 抗利尿 (7). (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8). B (9). ①② (10). 自身免疫 ‎【解析】‎ ‎【分析】‎ 分析图1:图中甲为垂体、乙为甲状腺等腺体,A是乙分泌的相关的激素;丙分泌的激素B能使血糖浓度降低,因此丙为胰岛B细胞,激素B为胰岛素;丁分泌的激素C能使血糖浓度升高,因此丁为胰岛A细胞,激素C为胰高血糖素。 分析图2:图中抗体Y1能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导致葡萄糖与受体的结合受到影响,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减少,从而使血糖升高;图中抗体Y2能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影响胰岛B细胞的分泌,导致胰岛素减少,从而血糖升高;图中Y3能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影响胰岛素与受体的结合,从而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血糖升高。‎ ‎【详解】(1)寒冷环境下,A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促进代谢,增加产热,随即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体温回升至正常。 (2)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兴奋只能由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传到下丘脑的神经细胞,而不能反向进行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3)当正常人处于饥饿状态时,图示中C增多,在机体内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过程,以维持机体的血糖平衡。 (4)下丘脑还可以分泌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肾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调节人体内水的平衡。‎ ‎(5)图2中途径①所示的致病机理是抗体Y1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度降低,从而使图1中激素B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致使血糖浓度升高。‎ ‎(6)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这三种糖尿病都属于自身免疫病,但①②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减少造成的,故注射胰岛素有效,但③是因Y3与胰岛素受体结合,使胰岛素不能结合导致的,故注射胰岛素无效。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这三种异常抗体引起的糖尿病都属于自身免疫病。‎ ‎【点睛】本题结合人体生理调节过程示意图,考查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