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专题4-4 群落的演替-试题君之K三关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推荐】专题4-4 群落的演替-试题君之K三关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

‎ ‎ ‎ ‎ ‎1.演替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________的过程。‎ ‎2.演替的类型 ‎(1)初生演替 ‎①概念:在一个从来没有被________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________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过程:(以裸岩上的演替为例)‎ a.演替阶段(如图所示)‎ ‎ ‎ b.连线:群落演替过程中各个阶段的主要生物种类及其作用。‎ I地衣阶段 A.乔木 a.土壤颗粒和有机物增多 Ⅱ草本植物阶段 B.地衣 b.改善生物生存环境 Ⅲ苔藓阶段 C.草本植物、昆虫 c.遮阴避风 Ⅳ灌木阶段 D.灌木、鸟类 d.土壤通气性好 V森林阶段 E.苔藓 e.土层加厚,有机物增多 ‎③实例:__________________上进行的演替。‎ ‎(2)次生演替 ‎①概念: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________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________或其他________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②过程:(如图所示,以弃耕农田为例)‎ ‎ ‎ ‎③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3.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活动方式 内容 影响 不合理 砍伐森林_______、________等 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__和________进行 合理 封山育林________、________、建立人工群落等 ‎4.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的原因:‎ 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垦殖活动(如________、围湖造田等),造成严重的________,并且成为________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 ‎5.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的目的 处理好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走________的道路。‎ ‎6.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的措施:颁布了__________________。‎ ‎【课前小测】‎ ‎1.判断正误:森林变成农田属于群落的演替。‎ ‎2.判断正误: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3.判断正误:群落演替是生物与生物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其方向和速度与无机环境无关。‎ ‎4.判断正误: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人类活动不会改变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 ‎ ‎1.代替 ‎2.(1)①植物 被彻底消灭了 ‎②I—B—a,Ⅱ—C—d,Ⅲ—E—e,Ⅳ—D—c,V—A—b ‎③沙丘、火山岩、冰川泥 ‎(2)①土壤 种子 繁殖体 ‎③火灾过后的草原 过量砍伐的森林 ‎3.填湖造地 捕杀动物 治理沙漠 管理草原 速度 方向 ‎4.毁林开荒 水土流失 洪涝灾害 ‎5.可持续发展 ‎6.《退耕还林条例》‎ ‎【课前小测】‎ ‎1.× 提示:森林变成农田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不是自然状态下发生的变化,因此不属于群落的演替。‎ ‎2.× 提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都有明显的竞争现象。‎ ‎3.× 提示:群落演替是生物与生物间、生物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4.× ‎ 提示:影响初生演替的主要因素是自然环境条件。人类活动如退耕还林、砍伐森林、捕杀动物等 都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 ‎ 一、群落的演替及其类型 ‎1.演替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演替过程(以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为例)‎ ‎→→→→→‎ ‎3.群落演替中两种类型的不同点 类型 项目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起点 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 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 时间 经历时间漫长 经历时间较短 影响 因素 自然因素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实例 裸岩上的演替 森林砍伐地、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 ‎ ‎ ‎ ‎1.下列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的是 A.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 B.火灾过后的草原上进行的演替 C.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D.沙丘上进行的演替 ‎【参考答案】B 解:A、火山爆发形成的火山岩属于初生裸地,后来逐渐长出了很多植物,属于初生演替,A错误;B、火灾过后的草原上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正确;C、冰川泥上发生初生演替,C错误;D、沙丘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D错误。‎ 二、群落演替的特征以及人类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1.群落演替的特征 ‎(1)方向:一定的方向性。‎ ‎(2)能量:群落有机物总量增加。‎ ‎(3)结构:营养结构变得复杂,物种多样性增加。‎ ‎2.群落演替的原因 ‎(1)环境不断变化,为群落中某些物种提供有利的繁殖条件,而对另一些物种生存产生不利影响。‎ ‎(2)生物本身不断进行繁殖、迁徙。‎ ‎(3)群落内部由于生命活动造成内部环境改变。‎ ‎(4)种内和种间关系不断发生变化。‎ ‎(5)人类活动的干扰。‎ ‎3.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 ‎ ‎ ‎ ‎ ‎ ‎2.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和火山喷发后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 B.由草本植物阶段渐变为灌木阶段,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 C.群落演替是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D.发展工农业生产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参考答案】A 产,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D项正确。‎ ‎3.某山区的坡地被滥垦,当狂风暴雨侵袭时,局部山坡发生山崩。在较短的一段时间后,该处出现了新的生物群落。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群落的丰富度比较低 B.该群落中的生物多为草本植物,有垂直结构 C.该群落形成过程中先出现的生物最可能是地衣 D.若有人类活动,则该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会有变化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由于演替时间较短,所以该群落的丰富度比较低。次生演替开始时出现的生物多为草本植物,且由于植物的高低不同,会形成垂直结构。该群落演替是次生演替,出现的新生物群落可能是杂草,地衣在初生演替中出现。人类活动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 ‎ ‎ ‎ ‎1.一块甘蔗田弃耕几年后,形成了杂草地,该草地群落中 A.物种组成比甘蔗田简单 B.动物没有分层现象 C.物种组成比甘蔗田复杂 D.植物没有垂直结构 ‎2.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群落演替达到相对稳定后,物种组成不再发生变化 B.从裸岩到森林的演替过程中,昆虫首先出现在灌木阶段 C.火灾后,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 D.在群落演替过程中,若一种新的优势种出现,则原有优势种就会消失 ‎3.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灌木阶段生物群落的丰富度高于草本阶段 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 C.灌木能获得更多的阳光是取代草本植物的重要因素 D.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比草本阶段的空间结构复杂 ‎4.下列关于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不同群落的丰富度一定有差异 B.群落的水平结构受环境条件、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等因素的影响 C.在弃耕农田上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D.人类活动会影响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 ‎5.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曾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中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演替阶段 群落类型 植物种类数/种 草本植物 灌木 乔木 ‎1‎ 草丛 ‎34‎ ‎0‎ ‎0‎ ‎2‎ 针叶林 ‎52‎ ‎12‎ ‎1‎ ‎3‎ 针、阔叶混交林 ‎67‎ ‎24‎ ‎17‎ ‎4‎ 常绿阔叶林 ‎106‎ ‎31‎ ‎16‎ ‎ ‎ A.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次生演替 B.与针叶林相比,草丛中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简单,丰富度低 C.该地能恢复到第4阶段说明人类活动未影响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D.常绿阔叶林得以恢复的原因与土壤条件、植物的种子等的保留有关 ‎6.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B.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C.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 D.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 ‎7.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B.群落的初生演替在海洋和陆地均可发生 C.群落的初生演替速度通常非常快 D.大火过后的草原的演替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 ‎8.弃耕农田演替成茂密小树林的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生物个体的数量及生态系统稳定性均发生一定的变化,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弃耕前该农田不具备群落的垂直结构 B.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 C.演替过程中,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增强 D.该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 ‎9.人类的下列活动,不利于群落向正面演替的是 A.封山育林 ‎ B.治理沙漠 ‎ C.兴修水利 ‎ D.围湖造田 ‎10.在一个农田生态系统中生长着大豆、杂草和田鼠。杂草中的菟丝子通过蔓状茎扎入大豆茎中吸收营养,而后菟丝子的根退化、叶子黄化失去光合作用能力。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的大豆、杂草、田鼠及细菌、真菌等生物共同构成_________。一场大火将该农田烧毁,一段时间后该农田中又出现了杂草、田鼠等生物,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_。‎ ‎(2)调查该生态系统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应采用____________法。为模拟该调查方法,生物小组同学使用玻璃球进行实验。小组同学先从布袋里的白玻璃球中随意抓出一把(经清点共15个),并换成相应数量的红玻璃球放回布袋,摇匀后再抓出一把,经清点共12个(其中红色球4个),则布袋中原有玻璃球_______个,其中将白球换成红球相当于___________。‎ ‎(3)杂草和大豆的关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 ‎ ‎11.下列群落的演替中,属于次生演替的是 A.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的新岛,几十年后出现了动植物等生物群落 B.长年覆盖的冰川融化后所暴露的地区,逐渐出现了生物 C.某山地森林大火几年后重新出现了生物群落 D.美国某森林群落是由密执安湖裸露的沙丘经过1 000多年演化而来的 ‎12.下图是某森林在遭受火灾完全烧毁前后植被的分布及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a〜b段,三类植物呈斑块镶嵌分布属于水平结构 B.b〜d段,由于森林完全烧毁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C.群落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一直增加 D.b〜d段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优势种没有发生变化 ‎13.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 B.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往往是破坏性的 C.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演替 D.人类活动可以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 ‎14.下表比较了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特点,正确的是 选项 比较项目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A 起始状态 没有植被 保留原有土壤 B 达到的相对稳定阶段 森林 草地 C 演替的条件 人为条件 自然条件 D 演替的时间 短 长 ‎15.如图所示为某地云杉林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群落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 B.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主要与气候、土壤等条件有关,与人类活动无关 C.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构成不断地发生着改变,④→⑤过程中,云杉逐渐成为优势种 D.在⑤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 ‎16.历史上,巴厘岛阿贡火山喷发出来的火山岩浆覆盖了大面积的山体,所到之处生物全部死亡,在随后的若干年间上演了非常缓慢的群落演替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火山岩上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B.只有被大自然摧毁的群落才会发生演替 C.人类重建家园的过程中可改变自然演替的方向 D.人工种植地衣可加快火山岩上的群落演替进程 ‎17.请回答关于群落演替的问题:‎ ‎(1)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中,哪个属于初生演替,哪个属于次生演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未发生改变”“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 ‎ ‎ ‎18.(2018江苏卷)下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阶段Ⅰ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 C.阶段Ⅰ与阶段Ⅱ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完全不同 D.阶段Ⅲ沙丘上的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 ‎19.(2017·‎ 江苏卷)某地因采矿导致地表下沉,成为无法利用的荒地。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有关部门因地制宜,通过引水等措施,将该地改造成湿地生态公园,一些生物陆续迁入,并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生物群落。下图是该公园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 ‎ ‎(1)该公园生物群落的变化属于_______________演替。 ‎ ‎(2)图中昆虫与杂食性鱼类之间的种间关系有_______________。‎ ‎(3)在黑斑蛙的繁殖季节,雄蛙通过叫声这种_______________信息求偶;雌蛙通常在近岸水深10~‎30 cm的草丛间产卵,可采用_______________法了解该蛙卵块的密度。‎ ‎(4)因该水域有些渗漏,补水时曾不慎引入含除草剂的水,导致一些水草死亡。水草腐烂后,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中最先快速增殖的是_______________。 ‎ ‎(5)图中既含有初级消费者,又含有次级消费者的生物类群有_______________。若蛙类与猛禽之间还存在1个营养级,请写出该营养级中2类不同纲的生物:_______________。 ‎ ‎20.(2017·天津卷)大兴安岭某林区发生中度火烧后,植被演替过程见下图:‎ ‎ ‎ 据图回答:‎ ‎(1)该火烧迹地上发生的是_____演替。与①相比,③中群落对光的利用更充分,因其具有更复杂的_____结构。‎ ‎(2)火烧15年后,草本、灌木丰富度的变化趋势均为________,主要原因是它们与乔木竞争时获得的_______________。‎ ‎(3)针叶林凋落物的氮磷分解速率较慢。火烧后若补栽乔木树种,最好种植______,以加快氮磷循环。‎ ‎(4)用样方法调查群落前,需通过逐步扩大面积统计物种数绘制“种-面积”曲线,作为选取样方面积的依据。下图是该林区草本、灌木、乔木的相应曲线。据图分析,调查乔木应选取的最小样方面积是________。‎ ‎ ‎ ‎ ‎ ‎ ‎ ‎1.【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群落演替有关知识。弃耕的甘蔗田变成了杂草地属于自然条件下的次生演替,演替的结果是物种多样性越来越多,所以A错误;无论是杂草地中的植物还是动物都有垂直分层现象,所以B、D错误。‎ ‎2.【答案】C ‎【解析】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的组成仍处于动态变化之中,A错误;从裸岩到森林的演替过程中,昆虫首先出现在草本植物阶段,B错误;火灾后,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C正确;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演替过程中新的优势种的出现常取代原有优势种,但原有优势种并未消失,D错误。‎ ‎3.【答案】B 落空间结构比草本阶段的空间结构复杂,D正确。‎ ‎4.【答案】A ‎【解析】选项A错误,不同群落的丰富度不一定有差异,也可能相同。选项B正确,环境条件(如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光照等)、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等因素都会影响群落的水平结构。选项C正确,在弃耕农田上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选项D正确,人类活动会影响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 ‎5.【答案】C ‎【解析】在原有生物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A正确;与针叶林相比,草丛的植物种类少,而动物的垂直分层取决于植物,因此草丛中的动物分层现象简单,物种丰富度低,B正确;人类活动能影响群落的演替,C错误;森林的恢复与土壤条件、植物种子等的保留有关,D正确。‎ ‎6.【答案】B ‎【解析】发生于火山岩、冰川泥及沙丘上的演替为初生演替;此演替已到了森林阶段,所以一定经历了很长时间;人类的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不同地段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7.【答案】C ‎【解析】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A正确;群落的初生演替在海洋和陆地均可以发生,B正确;群落的初生演替速度比较慢,先有能生存的生物存在,慢慢改变环境,C错误;大火过后的草原,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和种子或其他繁殖体,为次生演替,D正确。‎ ‎8.【答案】A ‎【解析】无论什么生态系统,其中群落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特征,A 错误;演替过程中,群落的丰富度逐渐增加,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增强,故B、C均正确;由于弃耕农田内有一些杂草等,所以该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D正确。‎ ‎9.【答案】D ‎【解析】封山育林、治理沙漠、兴修水利都能使生物群落的结构和种类发生由简单到复杂的演替,A、B、C正确;而围湖造田破坏了湖泊群落,使群落结构简单化,为逆行演替,不利于群落稳定。‎ ‎10.【答案】(1)生物群落 次生演替 ‎ ‎(2)标志重捕 45 (作)标志(标记) ‎ ‎(3)竞争和寄生 ‎(2) 田鼠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因此通常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生态系统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已知白玻璃球模拟的是某动物,红玻璃球表示有标记的该动物,依据“调查一定范围内某动物的种群数量的估算值=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个体数与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之积/第二次捕获的有标记的个体数”可知,在该模拟调查中,布袋中原有玻璃球个体数=15×12÷4=45,其中将白球换成红球相当于作标记。 (3) 杂草中的菟丝子与大豆是寄生的关系;其他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杂草和大豆的关系是竞争。‎ ‎11.【答案】C ‎【解析】群落的演替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在一个没有植物覆盖的地面上或原来存在植被,但后来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裸岩、沙丘、火山岩上发生的演替。在群落中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而消失,但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原有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地下茎)有可能存在的地方进行的演替,称为次生演替。某山地森林大火几年后重新出现了生物群落属于次生演替。而A、B、D三项均属于初生演替。‎ ‎12.【答案】A ‎【解析】由于环境和人为因素影响,同一地段种群密度有差别,常呈镶嵌分布,为群落的水平结构,A正确;b~d段,由于森林完全烧毁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错误;群落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逐渐增加,最后趋于稳定,C错误;b~d段群落演替的过程中优势种不断的变化,D错误。‎ ‎1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相关知识。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不一定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A项错误;人类可以通过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等措施影响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这些活动对群落的影响不是破坏性的,B项错误;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C项正确;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人类活动不可以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D项错误。‎ ‎14.【答案】A ‎【解析】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初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初生演替经历时间漫长,主要影响因素是自然因素。次生演替是指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次生演替经历时间较短,人类活动的影响较为关键,综上分析A正确,BCD错误。‎ ‎15.【答案】C ‎【解析】该群落的演替是在保留植物种子和土壤的基础上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A错误;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B错误;由图可知,④→⑤过程,云杉林成优势种,C正确;在⑤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也有水平结构,D错误。‎ ‎1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发生在火山岩上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A正确;各种生物群落都会发生演替,B错误;人类重建家园的过程中可改变自然演替的方向,C正确;人工种植地衣可加快火山岩上的群落演替进程,D正确。‎ ‎17.【答案】(1)光裸岩石上开始的演替为初生演替,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为次生演替 ‎(2)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土壤条件,上述次生演替起始时即具备该条件,而从裸岩开始的演替要达到该条件需要漫长的时间 ‎(3)变快 未发生改变 ‎【解析】“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50年”相对于题目信息中的“5万年”来说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的,故人的作用会加快演替的速度。人类活动导致向荒漠化方向的演替与“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的演替方向是一致的。‎ ‎18.【答案】D ‎ ‎ ‎19.【答案】(1)次生 ‎ ‎(2)捕食和竞争 ‎ ‎(3)物理 等距取样 (4)浮游生物类 ‎(5)底栖动物类、杂食性鱼类、滤食性鱼类 ‎ 蛇类、肉食性鱼类、鼠类(任写其中两类)‎ ‎【解析】(1)荒地存在土壤,适于植物生长,则该群落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2)杂食性鱼类以昆虫为食,同时二者又有共同的食物——水草,所以二者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3)青蛙的叫声属于物理信息,10~‎30 cm的草丛呈长方形,则调查蛙卵密度的方法是等距取样法。(4)水草和浮游生物都处于第一营养级,表现为竞争关系,当水草腐烂后,则浮游生物类最先快速增殖。(5)由图可知,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有底栖动物类、杂食性鱼类和滤食性鱼类。蛙处于第三营养级,猛禽与蛙类之间存在1个营养级,则该营养级为第四营养级,处于该营养级的生物有蛇类、鼠类、肉食性鱼类等。‎ ‎【考点定位】群落演替,种间关系,信息传递,食物网。‎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区别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理解食物网中生物数量变化对其他生物的影响。‎ ‎20.【答案】(1)次生 垂直 ‎ ‎(2)下降后保持相对稳定 光逐渐减少 ‎ ‎(3)阔叶树 ‎ ‎(4)S3‎ ‎【考点定位】群落演替,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群落演替的过程,要求考生理解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的变化,同时要结合乔木、灌木和草本的大小区别调查其种群密度时应选取的样方面积。‎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