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4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盐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江苏省盐城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 1.生物大分子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构成生物大分子基本骨架的元素是 A. N B. H C. O D. C 【答案】D 【解析】 【详解】生物大分子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所以碳是生物体最基本的元素,故选D项。 【点睛】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元素,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 2007年初夏,我国太湖水域大面积爆发蓝藻,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用水。蓝藻是原核生物,与真核细胞相比,蓝藻细胞没有( ) A. 细胞膜 B. 细胞器 C. 细胞质 D. 核膜 【答案】D 【解析】 【详解】A.所有细胞均有细胞膜,包括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A错误; B.原核细胞中也有核糖体这种细胞器,B错误; C.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均有细胞质,C错误; D.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D正确。 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统一性和差异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3. 鱼类在水中遨游、鸟类在空中飞翔,两类生物虽形态各异、习性不同,但体内的基本组成相似。它们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都是 ( ) A. 脂肪 B. 糖类 C. 水 D. 蛋白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故选C。 【定位】本题考查的是化合物的含量。 4.下列物质中,属于动物体内多糖的是 ( ) A. 葡萄糖 B. 淀粉 C. 乳糖 D. 糖原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中糖类的种类和功能: 元素 类别 存在 生理功能 糖 类 C、 H、 O 单糖 核糖 主细胞质 核糖核酸的组成成分 脱氧核糖 主细胞核 脱氧核糖核酸的组成成分 六碳糖:葡萄糖 果糖 主细胞质 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能源物质 二糖 麦芽糖、蔗糖 植物 乳糖 动物 多糖 淀粉、纤维素 植物 细胞壁的组成成分,重要的储存能量的物质 糖原(肝、肌) 动物 【详解】A、葡萄糖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单体,A错误; B、淀粉是植物细胞特有的多糖,B错误; C、乳糖是动物细胞特有二糖,C错误; D、糖原是动物细胞特有的多糖,D正确。 故选D。 5. 下列分子中,与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式不相符的是( ) A. B. H2N—CH2—CH2—COOH C. D.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碳上,B选项氨基和羧基没有连在同一个碳上所以不符 故选B 考点: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识图能力,难度不大。 6.人体细胞中多种多样的蛋白质执行着各种特定的功能,血红蛋白具有的主要功能是 A. 进行物质运输 B. 发挥免疫作用 C. 催化生化反应 D. 构成细胞成分 【答案】A 【解析】 【分析】 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决定蛋白质功能多样性,蛋白质功能主要包括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结构物质、免疫、催化、调节、运输等。 【详解】血红蛋白存在于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参与氧气的运输,A正确。 故选A。 7.下列化合物中,属于脂质的是( ) A. 唾液淀粉酶 B. 丙酮酸 C. 麦芽糖 D. 脂肪 【答案】D 【解析】 【详解】A、唾液淀粉酶属于蛋白质类物质,A不符合题意; B、丙酮酸属于葡萄糖分解的中间产物,B不符合题意; C、麦芽糖属于糖类中的二糖,C不符合题意, D、脂肪属于脂质的一种,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脂质的种类,知识点比较简单,要求学生识记其分类即可,属于考纲中识记层次的考查。 8. 组成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 ) A. 脱氧核苷酸 B. 核糖核苷酸 C. 氨基酸 D. 核糖 【答案】A 【解析】 【详解】A.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A正确; B.RNA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B错误; C.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C错误; D.核糖是核糖核苷酸的组成成分,D错误; 故选A。 9. 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 ) A. 脂质(磷脂)和多糖 B. 蛋白质和多糖 C. 脂质(磷脂)和蛋白质 D. 核酸和蛋白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 (1)不同细胞膜的组成成分种类相同,但各组分的含量不同,这与细胞的功能有关,如功能越复杂的膜中,蛋白质数量越多。(2)细胞膜的组分并不是不可变的,如细胞癌变过程中,细胞膜组分发生变化,糖蛋白含量下降,产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等物质。(3)糖类主要与蛋白质和脂质结合形成糖蛋白和糖脂,二者都与细胞识别作用有关。(4)细胞膜结构图示中糖蛋白的多糖侧链是判断生物膜内、外侧的依据,多糖侧链所在的一侧为细胞膜外侧,另一侧则为细胞膜内侧。 【详解】 细胞膜中主要是蛋白质和脂质,脂质中主要是磷脂,C正确。细胞膜中含有少量的糖类,但不含有核酸,所以A、B、D错误,故选C。 1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细胞膜的功能 A.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B. 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来 C. 提高细胞内化学反应的速率 D. 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膜有三大功能:一是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来,二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三是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详解】A、控制物质的进出是细胞膜的功能之一,A不符合题意。 B、细胞的边界是细胞膜,可以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属于细胞膜的功能之一,B不符合题意。 C、提高细胞内化学反应的速率是酶的功能,不是细胞膜的功能,C符合题意。 D、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大多与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相关,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属于细胞膜的功能之一,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膜的功能和酶的功能,准确记忆细胞膜的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 下列细胞结构属于生物膜系统的是( ) A. 中心体 B. 核糖体 C. 染色体 D. 内质网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膜、核膜以及各种细胞器膜在组成成分和结构上很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共同构成了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详解】 中心体是没有膜结构的细胞器,A错误; 核糖体是没有膜结构的细胞器,B错误; 染色体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不含膜结构,C错误; 内质网是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D正确。 故选D。 12. 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某生物细胞,发现有叶绿体、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细胞器,由此可判断该细胞可能取自( ) A. 果蝇 B. 水稻 C. 家兔 D. 大肠杆菌 【答案】B 【解析】 果蝇是动物,其细胞中不含叶绿体,A错误;水稻叶肉细胞中含有叶绿体、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细胞器,B正确;家兔是动物,其细胞中不含叶绿体,C错误;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D错误. 【考点定位】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名师点睛】1、细胞器分布的归纳:动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中心体(低等植物细胞也有);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叶绿体和液泡;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核糖体.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结构,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 13.如图是几种细胞器的模式图,正确的说法是 A. 都具有双层膜结构 B. 都含有少量的DNA和RNA C. 细胞器在结构和功能上没有联系 D. 细胞器膜的组成成份和结构很相似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图可判断,甲为线粒体,乙为高尔基体,丙为叶绿体,丁为内质网。线粒体和叶绿体为半自主性的细胞器,双层膜,含有少量的DNA、RNA,核糖体、高尔基体和内质网为单层膜。 【详解】A、甲和丙都具有双层膜结构,乙和丁都为单层膜结构,A错误。 B、甲和丙都含有少量的DNA和RNA,乙和丁没有DNA和RNA,B错误。 C、丁通过囊泡与乙间接相连,甲为乙和丁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所以细胞器在结构和功能上有一定的联系,C错误。 D、细胞器膜的组成成份和结构很相似,主要是由脂质和蛋白质构成,基本骨架都是磷脂双分子层,D正确。 故选D。 14.细胞核中与核糖体形成有关的是 A. 核膜 B. 核仁 C. 核孔 D. 染色质 【答案】B 【解析】 【详解】细胞核中核仁是核糖体RNA的形成区域,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选B。 15. 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这是因为细胞核 A. 体积大 B. 具有核膜 C. 位于细胞中心 D. 储存着大量的遗传信息 【答案】D 【解析】 【详解】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这是因为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含有大量的遗传信息,D正确。 故选D。 16. 将哺乳动物的新鲜红细胞放入下列溶液中,会使红细胞涨破的溶液是( ) A. 0.9%生理盐水 B. 5%盐水 C. 10%盐水 D. 自来水 【答案】D 【解析】 【分析】 动物细胞构成渗透系统可发生渗透作用:动物细胞膜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反之,则细胞失水皱缩;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水分进出平衡。 【详解】A.0.9%生理盐水是红细胞的等渗溶液,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形态基本不变,故A错误; B.5%盐水浓度大于细胞质浓度,细胞失水皱缩,故B错误; C.10%盐水浓度大于细胞质浓度,水分的运输方向是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则细胞失水皱缩,故C错误; D.当红细胞处于自来水中,水分进入红细胞,进而吸水涨破,故D正确。 故选D。 考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 17. 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是指( ) A. 细胞质与细胞膜分离 B. 细胞质与细胞壁分离 C. 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 D. 原生质层与细胞膜分离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质壁分离是指原生质层和细胞壁分离,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条件:(1)活细胞;(2)成熟的植物细胞,即具有大液泡和细胞壁;(3)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 解: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因此,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是指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的分离. 故选C. 考点: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 18.下图是某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示意图,该运输方式是() A. 自由(简单)扩散 B. 协助扩散 C. 主动运输 D. 被动运输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中物质运输方式可知:物质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以逆浓度方向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供应,说明其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详解】A、自由扩散的运输特点为: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扩散,不要载体协助,不需要消耗能量,A错误; B、协助扩散也是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但是需要载体的协助,一般只有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属于该种方式,B错误; C、主动运输一般是物质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扩散,需要载体协助,需要消耗能量,C正确; D、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D错误. 故选C. 19. 下列物质中,进出细胞的转运速度与浓度梯度的关系符合如图曲线的是( ) A. 氨基酸 B. 二氧化碳 C. 核苷酸 D. 钙离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浓度梯度与物质转运速度成正比例,说明物质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 【详解】A.氨基酸进出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特点是需要载体和能量,A错误; B.二氧化碳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影响因素是浓度差,符合曲线图,B正确; C.核苷酸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特点是需要载体和能量,C错误; D.钙离子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影响因素是载体和能量,与浓度差没有关系,D错误。 故选B。 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20. 人体某些白细胞可以吞噬病菌,这一生理过程的完成依赖于细胞膜的( ) A. 选择透过性 B. 主动运输 C. 保护性 D. 流动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A、选择透过性是细胞膜的功能特性,A错误; B、病菌不能通过细胞膜结构,白细胞吞噬病菌属于胞吞,不属于主动运输,B错误; C、保护性是细胞膜的功能之一,不是白细胞吞噬病菌的结构基础,C错误; D、白细胞可以吞噬病菌,类似于胞吞,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正确。 故选D。 21.取经过编号的5支试管分别加入2mL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如下实验,根据实验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试管编号 1 2 3 4 5 加入物质 适量唾液 铁锈钉 生土豆块 熟土豆块. 生土豆块+稀盐酸 实验结果 几乎无气泡 少量气泡|气泡 大量气泡 几乎无气泡 几乎无气泡 A. 以上组合实验中,包含空白对照组 B. 1号和3号对照不能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C. 3号和4号对照可以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 D. 4号和5号对照可以说明酶的活性受pH影响 【答案】C 【解析】 【分析】 过氧化氢溶液在高温、过氧化氢酶、Fe3+条件下分解,过氧化氢酶与Fe3+相比,酶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更显著,具有高效性。温度和pH会影响酶的活性,温度过高、过酸、过碱会导致酶的空间结构改变,使酶失去活性。 【详解】A、以上组合实验中,没有包含空白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加入的物质是适量的蒸馏水,A错误。 B、1号中的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3号试管的生土豆块中含有过氧化氢酶, 1号和3号试管对比,自变量是酶的种类,底物是过氧化氢溶液,能说明酶具有专一性,B错误。 C、熟土豆块中的酶因高温已经失去活性,3号和4号对照可以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C正确。 D、4号和5号对照,自变量包括温度和pH,不可以说明酶的活性受pH影响,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是关于酶的综合实验题,涉及到实验设计的原则和变量的控制、酶的特性及影响因素,解题的关键是要得到相关的实验结论要保证单一变量原则。 22.下列有关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B. 加酶洗衣粉只要有适宜的温度就能发挥最佳的洗涤效果 C. 纤维素酶去除植物细胞壁利用了酶的专一性 D. 过酸、过碱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永久失活 【答案】B 【解析】 【分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本质为蛋白质或RNA,酶的特性包括专一性、高效性、作用条件温和,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包括温度、pH、底物浓度和酶浓度等。 【详解】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A正确。 B、影响酶活性的因素除了温度,还有pH等,所以加酶洗衣粉有适宜的温度不一定能发挥最佳的洗涤效果,B错误。 C、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纤维素酶可以使纤维素水解,不能水解其它的物质,所以去除植物细胞壁利用了酶的专一性,C正确。 D、过酸、过碱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发生不可逆的改变,使酶永久失活,D正确。 故选B。 23.一分子ATP中,含有腺苷、磷酸基和高能磷酸键的个数依次是 A. 1、2、3 B. 3、2、1 C. 1、3、2 D. 1、3、3 【答案】C 【解析】 【分析】 ATP,中文名称为三磷酸腺苷,A表示腺苷,T表示3个,P表示磷酸基。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 表示高能磷酸键,ATP分子中大量的能量就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 【详解】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代表高能磷酸键,因此含有腺苷、磷酸基和高能磷酸键的数目分别为1、3、2,C正确。 故选C。 24. 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的水解,不能催化淀粉的水解。这一事实说明( ) A. 酶具有专一性 B. 酶具有多样性 C. 酶具有高效性 D. 酶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的水解,不能催化淀粉的水解,说明酶具有专一性,不能说明BCD,选A。 考点:本题考查酶的专一性,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25. 生物体细胞有氧呼吸的最终产物是 A. 丙酮酸和[H] B. 乳酸 C. 二氧化碳和水 D. 酒精和二氧化碳 【答案】C 【解析】 【详解】A.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的产物是丙酮酸和[H],A错误; B.动物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B错误; C.生物体细胞有氧呼吸的最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C正确; D.大多数植物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D错误; 故选C。 26.下列关于细胞呼吸原理在生活、生产中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体在做有氧运动时会产生大量乳酸 B. 种子和水果都需要低温干操的储存环境 C. 米酒制作初始保留空气可促进酵母菌的繁殖 D. 农田松土主要目的是促进作物根部无氧呼吸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许多ATP 的过程;无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质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详解】人体有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乳酸,无氧呼吸才会产生乳酸,A错误;种子贮存的条件是低温、低氧和干燥,水果保鲜的条件是零上低温、低氧和一定湿度,B错误;米酒制作初始保留空气可促进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C正确;农田松土主要目的是促进作物根部有氧呼吸,D错误。 【点睛】解决此类试题的关键是掌握细胞呼吸的基础知识,理解细胞呼吸原理的相关应用,并能结合生产实践,解释自然界或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27. 无氧呼吸比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少,其原因是( ) A. 只发生在低等生物中 B. 有机物分解不彻底 C. 酶的催化效率不高 D. 反应过程比较简单 【答案】B 【解析】 由于无氧呼吸是有机物不彻底氧化分解,酒精或乳酸中含有很多能量未被释放出来,因此与有氧呼吸相比,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较少. 【考点定位】无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28.光合作用不在叶绿体基粒的囊状薄膜上进行的是 A. ADP变成ATP B. 氧气的生成 C. CO2的固定和还原 D. [H]的产生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发生的反应:水的光解生成氧气和[H],以及ATP的合成;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发生的反应:二氧化碳的固定生成C3,以及C3的还原生成C5和糖类等有机物。 【详解】A、ADP变成ATP,属于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A错误。 B、氧气是水光解的产物,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B错误。 C、CO2的固定和还原属于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C正确。 D、[H]是水光解的产物,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D错误。 故选C。 29.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的能量来源分别是 A. 光能、ATP B. 光能、光能 C. ATP、光能 D. ATP、ATP 【答案】A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整个过程中是合成有机物并储存光能的过程.具体过程分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中,色素吸收、传递光能,并将光能变为ATP活跃的化学能.暗反应过程中将ATP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化合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详解】光反应阶段的能量来源于色素吸收的光能,暗反应阶段的能量来源于ATP,A正确;暗反应阶段中能量来源于ATP,B错误;光反应阶段的能量来源于色素吸收的光能,暗反应阶段的能量来源于光反应阶段合成的ATP,C错误;光反应阶段的能量来源于色素吸收的光能,D错误。 30.通过纸层析分离叶绿体色素,结果在滤纸条上出现四条色素带,从上而下依次为 A. 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B. 胡萝卜素、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 C. 叶绿素b、叶绿素a、叶黄素、胡萝卜素 D. 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四条色素带的位置需要准确回忆: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故选A. 31.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原理在实践中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塑料大棚用无色透明薄膜更有利于提高瓜果蔬菜的产量 B. 栽种农作物时“正其行、通其风”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C. 连续阴雨天气适当提高温度有利于大棚植物生长 D. 合理密植有利于改善田间CO2浓度和光能利用率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其化学反应式为:6CO2+6H2O→C6H12O6+6O2(条件: 光照、酶、 叶绿体)。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的环境因素主要因素是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 【详解】A、光合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同时吸收少量的其它光,塑料大棚用无色透明薄膜可以透全部的光,植物吸收的光更多,更有利于提高瓜果蔬菜的产量,A正确。 B、栽种农作物时“正其行、通其风”,利于通风透光,为光合作用提供充足的光照和二氧化碳,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效率,B正确。 C、连续阴雨天气应适当降低温度,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有利于大棚植物生长,C错误。 D、合理密植,增大植物间的间距,有利于改善田间CO2浓度和光能利用率,D正确。 故选C。 32.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分裂期的 A. 前期和末期 B. 中期和后期 C. 前期和中期 D. 后期和末期 【答案】A 【解析】 【分析】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间期 相同点 染色体复制(蛋白质合成和DNA的复制) 前期 相同点 核仁、核膜消失,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 不同点 由细胞两极发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已复制的两中心体分别移向两极,周围发出星射,形成纺锤体 中期 相同点 染色体的着丝点,连在两极的纺锤丝上,位于细胞中央,形成赤道板 后期 相同点 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变为染色体,染色单体为0,染色体加倍 末期 不同点 赤道板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细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个. 细胞中部出现细胞内陷,把细胞质隘裂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 相同点 纺锤体、染色体消失,核仁、核膜重新出现 【详解】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不同主要发生在前期和末期: (1)前期纺锤体的形成过程不同:动物细胞中纺锤体是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的;植物细胞中纺锤体是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的; (2)末期细胞质的分开方式不同:动物细胞中部出现细胞内陷,把细胞质隘裂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植物赤道板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细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个. 故选A。 33.图表示某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的变化曲线,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是 A. a-b B. c-d C. d-e D. e-f 【答案】B 【解析】 分析】 图表示细胞有丝分裂中核DNA的变化曲线,a-b表示间期,b-c表示前期,c-d表示中期,d-e表示后期,e-f表示末期。 【详解】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染色质呈丝状,在有丝分裂前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形成染色体,在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进一步螺旋化,此时染色体的形态、数目最清晰,最适合观察染色体,所以c-d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B正确。 故选B。 34.下图a→d表示连续分裂的两个细胞周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c和d为一个细胞周期 B. b和c为一个细胞周期 C. DNA复制可发生在c段 D. 染色体平均分配可发生在d段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为分裂期作准备,分裂间期在前,分裂期在后。 【详解】A.c为分裂间期,d为分裂期,因此,c和d为一个细胞周期,A正确; B.b为分裂期,c为分裂间期,b和c不是一个细胞周期,B错误; C.DNA复制在分裂间期,c为分裂间期,C正确; D.染色体平均分配在有丝分裂后期,d为分裂期,有丝分裂后期包含在d中,D正确; 故选B。 35.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分化导致细胞的生理功能发生稳定性的差异 B. 细胞衰老导致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 C. 细胞凋亡是基因无法表达造成的 D. 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缺失造成的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构,会导致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稳定性的差异;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癌细胞的特征:细胞能够无限增殖,细胞的形态发生改变,细胞表面发生改变(如糖蛋白减少,细胞黏着性降低,容易发生转移);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实质为基因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详解】A、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导致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稳定性的差异,A正确。 B、细胞癌变导致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B错误。 C、细胞凋亡不是因为基因无法表达造成的,而是基因控制结束生命的过程,C错误。 D、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造成的,D错误。 故选A。 36.在蛙的变态发育过程中,导致蝌蚪尾消失的生理过程是 A. 细胞分化 B. 细胞凋亡 C. 细胞坏死 D. 细胞癌变 【答案】B 【解析】 【详解】细胞凋亡是指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又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细胞凋亡有利于生物个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蝌蚪在变态发育过程中,尾部逐渐消失属于细胞凋亡过程,B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细胞凋亡的含义及意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细胞凋亡的概念及意义。 37.下列有关实验试剂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斐林试剂使用时需先加甲液,后加乙液 B. 在脂肪的检测和观察中,使用50%的酒精可以固定脂肪细胞 C. 使用双缩脲试剂鉴定物质时不需要水浴加热 D. 将洋葱表皮细胞用0.01g/ml龙胆紫溶液染色,更容易观察质壁分离现象 【答案】C 【解析】 【分析】 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 NaOH)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 g/mlCuSO4)组成,用于还原糖的鉴定,使用时需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且需要水浴加热;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g/ml NaOH)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 g/mlCuSO4)组成,用于蛋白质的鉴定,使用时先加入A液,再加入B液,不需要水浴加热。在脂肪的检测中,用苏丹Ⅲ或苏丹Ⅳ对其进行染色,染液能溶解在50%的酒精中。 【详解】A、斐林试剂使用时将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再加入样液中,A错误。 B、在脂肪的检测和观察中,使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B错误。 C、双缩脲试剂鉴定物质时,先加A液,再加B液,使用时不需要水浴加热,C正确。 D、洋葱表皮细胞液泡呈紫色,不需要用0.01g/ml龙胆紫溶液染色,就能很容易观察质壁分离现象。D错误。 故选C。 38.下列有关“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色素可以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 B. 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小 C. 研磨绿叶时加入碳酸钙的目的是利于研磨 D. 分离色素时滤液细线应浸没在层析液中 【答案】A 【解析】 【分析】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的原理是色素溶于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叶绿体色素分离原理是不同的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所以扩散速度也不同,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叶绿体色素分离在滤纸条上的分布从上到下依次为: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详解】A、叶绿体中的色素可以溶解在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醇、丙酮)中,A正确。 B、胡萝卜素在滤纸条的最上端,说明其扩散的最快,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B错误。 C、研磨绿叶时加入碳酸钙的目的防止色素被破坏,加入二氧化硅的作用是充分研磨,C错误。 D、分离色素时滤液细线不能浸没在层析液中,防止滤液细线中的色素溶解在层析液中,不能得到色素带,D错误。 故选A。 39. 为了探究酵母菌的呼吸作用类型,某同学将实验材料和用具按如图安装好.以下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是为了吸收空气中的CO2 B. 甲组探究酵母菌的有氧呼吸,乙组探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 C. 甲、乙两组中澄清的石灰水都变浑浊,乙组浑浊程度更大 D. 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 【答案】C 【解析】 【分析】 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装置是探究酵母菌有氧呼吸的实验装置,其中第一个锥形瓶中加入的是NaOH,作用是吸收空气中CO2;A瓶中是酵母菌培养液;第三个锥形瓶是澄清石灰水,目的是检测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 2、乙装置是探究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实验装置,其中B瓶中是酵母菌培养液;最后一个锥形瓶是澄清石灰水,目的也是检测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 【详解】A.装置甲中NaOH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CO2,避免对实验的干扰,A正确; B.甲组探究酵母菌的有氧呼吸,乙组探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B正确; C.由于有氧呼吸过程中一分子葡萄糖等释放6分子的二氧化碳,而无氧呼吸只释放2分子的二氧化碳,因此相同时间内甲浑浊程度更大,C错误; D.由于B瓶上方有一定的空隙,其中还有少量的氧气,B瓶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酵母菌会将瓶中的氧气消耗完.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就可以确保通入澄清石灰水的CO2是酵母菌的无氧呼吸所产生的,D正确。 故选C。 考点: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40.下列关于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解离的目的是用药液使组织细胞彼此分离 B. 用龙胆紫染液是为了将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染成紫色 C. 压片可将根尖细胞压成单层,使之不相互重叠 D. 制作装片的顺序是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答案】D 【解析】 【详解】解离的目的是用盐酸破坏细胞壁,使组织细胞彼此分离,A项正确;龙胆紫为碱性染料,可以将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染成紫色,B项正确;压片可将根尖细胞压成单层,使之不相互重叠,C项正确;制作装片的顺序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41. 下列是某化合物的结构简图,据图回答: (1)此化合物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④的名称是__________;图中表示R基团的编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形成该化合物的生物化学反应叫做___________,在该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___________。 【答案】(1)三肽 (2)肽键 ②③⑤ (3)脱水缩合 36 【解析】 试题分析:(1)图示化合物有两个肽键,所以是三肽。 (2)④是其中的一个肽键。除去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的氨基或氨基残基、羧基或羧基残基、氢,剩下的基团为R基团,是②③⑤。 (3)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三肽形成过程中脱去两分子水,故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36。 考点: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多肽的形成及其结构,意在考查考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42.如图1为某动物肠腺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2中的X、Y、Z是图1细胞中的三种大分子有机物。请据图回答: (1)图1细胞中含DNA的结构有_____________(用图中序号表示)。 (2)图2中X表示____________,可以用双缩脲试剂鉴定的是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 (3)图1中与消化酶的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用图中序号表示)。 (4)与高等植物细胞相比,该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_(用图中序号表示)。 【答案】 (1). ①④ (2). 糖原 (3). Y (4). ①②⑤⑥ (5). ③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1为某动物肠腺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①线粒体,②高尔基体,③中心体,④细胞核,⑤内质网,⑥核糖体;图2中X表示糖原、Y表示蛋白质、Z表示核酸。 【详解】(1)真核细胞中存在DNA的结构有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核,图1为动物细胞,则含有DNA结构为线粒体(①)和细胞核(④)。 (2)由C、H、O三种元素构成的生物大分子是多糖,在动物细胞中为糖原,所以图2中X表示糖原,双缩脲试剂鉴定用来鉴定蛋白质,图2中Y可以用双缩脲试剂鉴定。 (3)消化酶为分泌蛋白,分泌蛋白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然后分泌至胞外,整个过程均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所以图1中与消化酶的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①②⑤⑥。 (4)与高等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特有细胞器是中心体③。 【点睛】本题考查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中化合物元素组成,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熟悉掌握动植物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器之间的如何密切合作、不同元素构成化合物的种类及分布。 43.下面是某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物质变化示意简图,其中①~⑤为生理过程,a~h为物质名称,请回答: (1)能吸收光能的物质a分布在叶绿体的_______________,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物质是[ c ]___________和[ e ]__________。 (2)上述①~⑤过程中,能够产生ATP的过程有_________(用图中序号表示)。 (3)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共同途径是_________(用图中序号表示)。 【答案】 (1). 类囊体薄膜 (2). [H] (3). ATP (4). ⑤③②① (5). ③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a是光合色素、b是氧气、c是[H]、d是ADP、e是ATP、f是C5、g是二氧化碳、h是C3,⑤表示光反应阶段、④表示暗反应阶段、③表示细胞呼吸第一阶段、②表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①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详解】(1)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光反应可以为暗反应提供的物质是[H]和ATP,用于C3的还原,据图可知c是[H],e是ATP。 (2)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呼吸作用第一阶段、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均有ATP的产生,所以上述①~⑤过程中,能够产生ATP的过程有⑤③②①。 (3)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均是由葡萄糖初步分解形成丙酮酸,所以共同途径是③。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及两者的联系,熟悉并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及发生的场所并准确获取题图中的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4.如图为植物有丝分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用图中字母排出有丝分裂细胞各时期的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的时期是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 (3)染色体开始解螺旋成为染色质形态的时期是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此时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了一个__________,它由细胞的中央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了新的细胞壁。 (4)E图中DNA数是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CAEBD (2). B (3). D (4). 细胞板 (5). 8 【解析】 【分析】 图为植物有丝分裂示意图,A为前期,B为后期,C为间期,D为末期,E为中期。 【详解】(1)有丝分裂的顺序为间期(C)、前期(A)、中期(E)、后期(B)、末期(D)。 (2)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断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发生的时期对应图B。 (3)有丝分裂末期,染色体开始解螺旋成为染色质,所以发生的时期对应图D,此时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了一个细胞板,它由细胞的中央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了新的细胞壁。 (4)E图为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有4条,此时1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所以此时DNA数为8个。 【点睛】本题考查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掌握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及DNA、染色体的变化,准确判断有丝分裂的各个时期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