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4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2017-2018学年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生物试题 命题人:涂道钢 审题人:谢留武任虹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30题每小题1分,31—40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的自发突变率虽然很低,但对进化非常重要 B.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可相同,也可不同 C.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 D.同一群落中的种群相互影响,因此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群落 2.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而是共同进化的。下列现象不属于共同进化的是( ) A.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的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但被捕食者对捕食者的进化没有任何促进作用 B.自然选择有利于斑马种群中肌肉发达、动作敏捷的个体,同样也有利于猎豹种群中跑得快的个体 C.有长着细长花矩的兰花,就肯定有长着同样细长吸管似的口器的昆虫 D.光合生物的出现使大气成分发生了变化,这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3.关于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都能阻断不同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B.地理隔离的两个种群,如果人为地放在一起,一定不能相互交配产生可育后代 C.生殖隔离产生的关键原因是种群基因库的差异 D.不同的物种之间一定具有生殖隔离 4.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的种间竞争是一种选择过程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依据 C.外来物种入侵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 D.突变的可遗传性阻碍生物进化 5.关于基因频率与生物进化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 B.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D.生物性状的改变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 6.下列有关变异和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了生殖隔离,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B.种群中控制某性状的全部等位基因称为种群的基因库 C.具有生殖隔离的两个物种未必存在地理隔离 D.生物变异的有利性是相对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7.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发生在生物体内的基因突变,有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和基因突变的方向 C.自然状态下得到的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不是同一物种 D.两个种群间的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就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 8.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选择的对象 B.某植物种群的后代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均发生了改变,这说明自然选择直接选择基因型而引起生物进化 C.某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证明该种群发生了进化,出现了新物种 D.有性生殖的出现实现了基因重组,对生物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9.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 C.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 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10.下列有关遗传、变异和进化的叙述,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形成 B.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变异个体都可以作为进化的原材料 C.地理隔离可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种群基因库的差异导致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 D.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必须在有性生殖前提下才能发生 11.不会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的细胞是( ) A.脑细胞 B.肾小管上皮细胞 C.草履虫 D.心肌细胞 12.血液、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的箭头表示错误的是( ) A.①氨基酸 B.②尿素 C.③水 D.④红细胞 13.下列有关人体稳态与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维持稳态依赖于机体神经—体液的调节网络 B.内环境渗透压大小主要取决于水和无机盐 C.下丘脑不仅能分泌激素还能产生冷觉 D.由内环境的成分可推知某种疾病的发病风险 14.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内环境主要是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的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离子有关,与蛋白质的含量无关 C.外界空气中的02最终进入肝细胞被利用需穿过11层膜 D.图中④过程需要消化、呼吸、泌尿等系统的参与才能完成 15.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 D.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 16.右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a、b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③是人体内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B.若②为肝脏细胞,则a处的氧气浓度高于b处 C.①③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 D.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②③④ 17.如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体液①含有激素、尿素、氨基酸、CO2等物质 B.②渗透压下降会引起组织液增加从而引起组织水肿 C.③若产生乳酸会引起①②④内pH值剧烈变化 D.①②④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18.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有下降趋势 B. 血浆中的Ca2+浓度偏低时会导致肌肉抽搐 C.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造成的,与内环境稳态被破坏无关 D.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 19.某同学以清水、缓冲液和血浆分别为实验材料进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起对照作用的是清水组和缓冲液组 B.所得结果不合理的是清水组 C.该实验结果说明血浆组缓冲物质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 D.图中的结果表明缓冲液组维持pH稳定的能力强于血浆组 20.下图表示人体对刺激的反应,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刺激可能来自内环境理化性质的改变或外界环境的变化 B.①②③和①④均表示神经调节 C.内环境中pH调节主要与⑥⑤途径有关 D.剧烈运动时,①②③、①④⑤和⑥⑤途径共同发挥作用维持内环境稳定 21.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脊髓、脑干属于中枢神经系统 B.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 C.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D.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对躯体运动都有调节作用 22.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肌体同一组织或器官 C.大脑皮层V受损后,病人不能说话不能理解语言 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 23.如图是神经元的结构示意图,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Ⅰ和Ⅲ的膜上均有接受递质的受体 B、反射发生时,兴奋在Ⅱ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C、兴奋传导到Ⅲ时,会引起此处的K+大量内流 D、Ⅲ处细胞膜成分会因兴奋传递而发生更新 24.下列关于突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神经元的树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 B.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等通过一定方式形成突触 C.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突触的亚显微结构 D.前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小体与后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后膜共同构成突触 25.刺激某一个神经元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当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同一个神经元,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物( ) A.抑制了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 B.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 C.与递质的化学结构完全相同 D.抑制了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26.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属于非条件反射 C.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唾液腺 D.这一过程中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 27.神经冲动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 ) A.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 B.离子通道的通透性改变 C.ATP的合成和水解 D.信号分子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的识别和结合 28.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细胞兴奋时,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反 B.组织液中Na+浓度减小时,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减小 C.突触前膜完成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兴奋发生时膜外侧的电位变化是“负电位→正电位” 29.取新鲜的神经肌肉标本(神经肌肉接头处类似于突触,实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湿润标本)设计了下面的实验装置图(②点位于两电极之间的正中心)。在图中①②③④四点分别给以适宜的刺激,下列实验判断错误的是( ) A.在①处给以适宜刺激,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在②处给以适宜刺激,电流计不偏转 C.在③处刺激肌肉收缩,在神经一肌肉接头处信息传递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D.在④处刺激,可以得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结论 30.已知突触前膜释放的某种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可导致突触后膜对Cl—的通透性增大(已知细胞外Cl—浓度大于细胞内)。能正确表示突触前膜释放该种神经递质时,突触后膜接受该种神经递质后的膜电位状况以及信号的传递方向的图示是( ) 31.某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16%,aa个体占36%。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 A.增大,不变;不变,不变 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 C.不变,不变;增大,不变 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 32.如图甲、乙是不同进化类型示意图,a、b、c、d表示不同物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可利用核酸分子杂交或分析生物体内的蛋白质种类等手段来判断物种间的亲缘关系 B.a、b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二者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C.海豚和鲨鱼外表相似但亲缘关系较远,不能用图乙表示 D.甲、乙两图不能说明自然选择在进化中的作用 33.下列有关遗传、变异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基础,通过遗传使基因在子代中得以延续和传递 B.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推知,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 C.地理隔离可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导致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 D.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的下降而增大 34.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血液的pH通常在7.35~7.45之间,变化不大的原因是( ) ①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多对缓冲物质对血液酸碱度起缓冲作用 ②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 ③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 ④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值相对稳定 ⑤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液的pH A.①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35.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 ) 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⑤喝牛奶,进入胃中 ⑥口服抗菌药物 ⑦肌肉注射青霉素 ⑧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 A.②③⑦ B.①②③⑦ C.①②③⑦⑧ D.①②③⑥⑦⑧ 36.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内只有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参与维持内环境稳态 B.人体内的血浆、淋巴和组织液三者的成分和含量相同 C.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和细胞外液渗透压是保持不变的 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无关 37.下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 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 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 D.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Na+和K+同时内流 38.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图1表示该部位神经细胞的细胞膜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a点时,K离子从细胞膜②侧到①侧移动 B.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Ⅱ有关 C.b→c过程中,大量钠离子从细胞膜①侧到②侧 D.b点时,细胞膜①侧电位比②侧高 39.下图A表示某时刻神经纤维膜电位状态,图B表示膜内电位随时间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丁区域的膜电位是Na+外流形成的 B.甲区或丙区一定是刚恢复为静息状态 C.将图A神经纤维置于低Na+环境中,静息电位将变小 D.若图A的兴奋传导方向是从左到右,则乙处电位可能处于③→④过程 40.如图是神经肌肉接点,又称突触。当兴奋传导至突触前膜时,突触间隙中的Ca2+通过突触前膜上的Ca2+通道内流,导致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乙酰胆碱。细胞外钙浓度降低,对钠内流的抑制屏障作用减弱,使神经细胞兴奋性增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递质的释放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B.肌肉收缩需要钙离子,但是血钙过高却会引起肌无力 C.α银环蛇毒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中α银环蛇毒时,会导致肌肉收缩 D.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的通透性,将使肌肉持续收缩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41.(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3分)甲图中ABCD表示体液成分,abcd表示的是结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甲写出以下各种结构的名称:a_____(1分)、b_______(1分)、c_____(1分)。 (2)据图甲回答下列问题: ①能直接相互交换物质的内环境成分是(填标号)________。 ②成分最接近的是(填标号)________ ③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直接内环境是(填标号)________。 (3)图乙中⑦ 内的液体约占人体体液的______;④ 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_____的含量有关。 42. (每空2分,共12分)神经系统在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中起重要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射活动总是从感受器接受刺激开始到效应器产生反应结束,这一方向性是由图中____________(填序号)所决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突触间隙中传递的是_______信号,进而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3)图中,如果用a电极刺激,c处无电位变化,骨骼肌不收缩,则表明_____(填结构名称)受损;如果用b电极刺激,骨骼肌不收缩,则表明______(填结构名称)受损;如果用a电极刺激,c处有电位变化,用b电极刺激时骨骼肌收缩,则表明部位____(填字母)受损。 43.(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3分)下图中地雀A与地雀B可以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地雀C与地雀A、B之间不能互相交配。图1、2、3是关于地雀的进化、发展过程。 (1)上述地雀之间的关系能体现基因多样性的类型是___,能体现物种多样性的类型是_____。 (2)若图2时期,小岛和大陆的两个地雀种群的相关基因型种类和个体数如下表所示。 甲 基因型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总数 个体数 20 22 4 20 12 3 9 8 2 100 乙 基因型 AATT AaTT aaTT 个体数 196 168 36 400 ①种群甲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是这个种群的______________。 ②种群甲中基因A的频率为________。 ③已知表中种群乙每个个体有2×104个基因,每个基因的突变概率都是10-5,则该种群中出现突变的基因数是________。 (3)达尔文在环球考察中观察到在加拉帕戈斯群岛生活着13种地雀,彼此之间存在生殖隔离。请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阐述这些地雀是如何由共同的祖先在各个岛屿上形成不同的种群。(3分) 44.(每空2分,共12分)由于神经元特殊的连接方式,神经中枢引起的兴奋可能并不会立即消失,而会延续一段时间。下图甲为中枢神经元之间的一种连接方式,图中各结构均正常,M和N为连接在神经元表面上的电流计;图乙是将蟾蜍的神经元浸浴在由低至高的三种浓度氯化钠溶液中,然后给予相同的剌激,记录的膜电位变化。请据图回答: (1)突触小体是神经元的___________未梢经多次分支,最后在每个小枝的未端形成的杯状或球状结构。其释放的神经递质除能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外,在特定情况下,也能使肌肉收缩和________________。 (2)若在图甲A处给予一个适宜的剌激,M的指针发生偏转,而N的指针未发生偏转,推测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N的指针偏转。则其偏转次数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填“一次”、“ 二次”或“多次”) (3)图乙实验的结果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河豚毒素能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发生结合。先用河豚毒素处理神经细胞,一段时间后再将神经细胞移至高浓度氯化钠溶液中,给予足够刺激,结果膜电位变化大幅下降。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川省射洪中学校高2016级高二上期第一次学月考试生物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30题每小题1分,31—40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5 DABDC 6—10 BBDCC 11—15 CDDCA 16—20 BACDC 21—25 BADBB 26—30 BDADD 31—35 CABCA 36—40 DDDDB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41.(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3分) 【答案】(1)毛细血管(壁)(1分) 细胞膜(1分) 毛细淋巴管(壁)(1分) (2)①A和B ② B和D ③B和D (3)2/3 无机盐、蛋白质 42. (每空2分,共12分) 【答案】(1) ③ 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而作用于突触后膜 (2) 化学 (3) 传出神经 骨骼肌 部位d 43.(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3分) 【答案】(1) 地雀A和B 地雀A、B与C (2) ①基因库 ②0.7 ③80 (3)答案参考教材120页,体现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 隔离(3分) 44.(每空2分,共12分) 【答案】(1) 轴突 (某些)腺体分泌 (2) A处神经元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 多次 (3)动作电位的大小与膜外钠离子浓度(或膜两侧钠离子浓度差)有关 (4)河豚毒素与构成钠离子通道的蛋白质结合后导致蛋白质结构改变,影响钠离子内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