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湖北省汉川二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湖北省汉川二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

汉川二中2017-18学年高二年级期末测试 生物试题 ‎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中起重要作用,下列对几种元素与光合作用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C是组成碳水化合物的基本元素,在光合作用中C元素从CO2经C3、C5形成(CH2O)‎ B. P是构成ATP的必需元素,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中有ATP的合成 C. O是构成有机物的基本元素之一,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的氧来自H2O D. N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缺少N会影响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中CO2→C3→(CH20)+C5;而由N组成的叶绿索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光合作用中H20中的氧全部形成氧气,有机物中的氧则来自CO2;且光合作用光反应合成ATP,暗反应消耗ATP。‎ ‎【详解】糖类的元素组成是C、H、O,则C是组成糖类的基本元素,在光合作用中C元素从CO2经C3形成(CH2O),未经过C5,故A错误;ATP的元素组成是C、H、O、N、P,光合作用中光反应过程中有ATP的合成,暗反应需要消耗ATP,B错误;O是构成有机物的基本元素之一,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的氧来自二氧化碳,C错误;N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之一,叶绿素能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则没有N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D正确;‎ ‎【点睛】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C、H、O、N、P等元素在选择题选项中出现频率较高,此外,Mg、S、Fe等元素也时有考查。(1)以同位素示踪法考查相关生理过程物质变化,例如:利用3H的同位素追踪探究分泌蛋白合成过程;以18O的放射性同位素,分别标记CO2和H2O,研究氧气中氧元素的来源。(2)考查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与之相关的生理过程,如Mg是构成叶绿素的元素之一,缺乏Mg元素,则叶绿素的合成受影响,进而影响植物光合作用。‎ ‎2.下列有关细胞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核糖体是细菌、噬菌体、酵母菌唯一共有的细胞器 B. 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其中生成的产物有丙酮酸、二氧化碳和水等 C. 叶绿体不是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必需结构,其中含有少量DNA和RNA D. 在洋葱根尖成熟区细胞有高尔基体、内质网,没有中心体和线粒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真核细胞含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线粒体、叶绿体等多种细胞器,而原核细胞仅含核糖体一种细胞器;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因此,无各种细胞器;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但没有叶绿体的细胞,也可能进行光合作用,如蓝藻、光合细菌等;叶绿体和线粒体属于半自主性细胞器,其中均含少量DNA和RNA;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含中心体,而高等植物细胞中无中心体。‎ ‎【详解】细菌和酵母菌都含核糖体,而噬菌体(细菌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更无核糖体,故A错误;‎ 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其中生成的产物有【H】、二氧化碳和水等,而丙酮酸是在细胞质中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故B错误;叶绿体属于半自主性细胞器,含少量DNA和RNA,叶绿体不是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必需结构,如蓝藻,无叶绿体,但可进行光合作用,故C正确;洋葱根尖成熟区细胞有高尔基体、内质网、线粒体等细胞器,没有中心体,故D错误;综上所述,选C项。‎ ‎【点睛】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属于高频考点,学生需识记如下知识要点: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细胞生物与非细胞生物-病毒的区别,还有某些细胞器的结构特点及功能(如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核糖体等)。‎ ‎3.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随着细胞的生长和衰老,细胞的含水量逐渐下降 B. 几乎各种生命活动都与蛋白质有关 C. 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所有细胞均含有DNA D. 用蛋白酶处理核糖体后,核糖体仍能合成肽链,催化合成肽链的酶可能是RNA ‎【答案】C ‎【解析】‎ ‎【分析】‎ 衰老的细胞内水分减少,体积变小,新陈代谢速率减慢;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具有催化、免疫、调节、运输、组成细胞结构等作用;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并不是所有细胞均含DNA,如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绝大部分为蛋白质,少数是RNA。‎ ‎【详解】衰老的细胞,细胞内的水分减少,结果使细胞萎缩,体积减小,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故A正确;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具有多种功能,且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酶,绝大部分也是蛋白质,因此,几乎各种生命活动都与蛋白质有关,故B正确;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中不含DNA,故C错误;核糖体由蛋白质和rRNA组成,用胰蛋白酶去除大肠杆菌核糖体的蛋白质后,剩余部分为rRNA,处理后的核糖体仍然可以合成肽链,因此,此时催化合成肽链的酶可能是rRNA,故D正确;综上所述,选C项。‎ ‎【点睛】关键词法熟记衰老细胞主要特征:“一大、一小、一多、两低”,一大:细胞核体积增大;一小:水分减少,细胞体积减小;一多:色素增多;二低:酶活性降低、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4.下列有关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淀粉、糖原等糖类物质是动物细胞中的重要贮能物质 B. 相同质量的脂肪和糖类氧化分解,糖类氧化分解供能多于脂肪 C. 水和无机盐及其他物质,承担着构建细胞、参与细胞生命活动的功能 D. 缺Fe导致人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则Fe是人体细胞的大量元素 ‎【答案】C ‎【解析】‎ 淀粉是植物细胞特有的多糖,动物细胞不含淀粉,A错误;相同质量的脂肪和糖类氧化分解,糖类氧化分解供能少于脂肪,B错误;水和无机盐及其他物质,承担着构建细胞、参与细胞生命活动的功能,C正确;Fe是人体细胞的微量元素,D错误。‎ ‎5.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核仁是一种与核糖体形成有关的细胞器 B. 不同细胞之间功能的协调与细胞膜有关 C. 液泡是成熟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 D. 内膜、外膜和基粒都扩展了叶绿体的受光面积 ‎【答案】B ‎【解析】‎ ‎【分析】‎ 真核细胞主要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植物细胞、细菌等细胞还含有细胞壁,但细菌等原核细胞无成形的细胞核。对所有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膜才是系统的边界,控制物质的进出,不同细胞之间可通过细胞膜实现功能的协调;‎ 真核细胞的细胞质包括多种细胞器和细胞质基质,各种细胞器都有与其特定的功能相适应的结构,而细胞质基质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是遗传的控制中心;原核细胞不含众多的细胞器,但含核糖体;液泡并不是植物细胞特有,酵母菌、某些低等动物和原生生物等细胞中也含有液泡;线粒体和叶绿体扩展膜面积的方式有所不同,线粒体是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而叶绿体是类囊体堆(垛)叠形成基粒。‎ ‎【详解】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但核仁不是细胞器,故A错误;细胞膜的功能复杂程度与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相关,细胞之间可通过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实现信息交流,实现不同细胞之间功能的协调,故B正确;酵母菌也有液泡,故液泡不是成熟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故C错误;叶绿体拓宽受光面积的方式是类囊体垛叠形成基粒,故D错误;综上所述,选B项。‎ ‎【点睛】在众多的选择题中目中,各类细胞的共同点和异同点以及细胞器的功能出现频率非常高,因此,考生若能熟记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以及某些生物特例将有助于提升此类题目的正确率。‎ ‎6.下列有关细胞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都具有细胞膜但膜不一定具有胆固醇 B. 都具有细胞核但遗传物质不一定是DNA C. 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但不一定能合成ATP D. 都能合成蛋白质但合成场所不一定是核糖体 ‎【答案】A ‎【解析】‎ 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之一,所有细胞都具有细胞膜,但膜不一定具有胆固醇,A正确;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所有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错误;所有细胞都能进行细胞呼吸,都能合成ATP,C错误;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所有细胞都有核糖体,D错误。‎ ‎7.如图是人体细胞中三种重要有机物A、C、E的元素组成及相互关系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中X所指的元素为N、P B. A的中文名称为脱氧核糖核酸,其彻底水解的产物是脱氧核苷酸 C. E具有多样性,其根本原因是基因具有多样性 D. 过程②叫做脱水缩合,在核糖体上完成, 细胞结构Ⅱ可以辨别膜的内侧和外侧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推断方式考查细胞的元素组成,题图中各字母和序号的含义分别如下:X代表N和P,Y代表N、S,a代表脱氧核苷酸,A代表DNA,b代表氨基酸,B代表多肽链,E代表蛋白质,c代表葡萄糖,C代表多糖,I代表染色体,II代表糖蛋白,①、②、③均代表脱水缩合反应(但注意反应结果未必都会产生水)。‎ ‎【详解】依据细胞结构I“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描述,可知I为染色体,根据图中“折叠”二字,又可推知E为蛋白质,则A为DNA,进而得出a为脱氧核苷酸,其元素组成为C、H、O、N、P,故X代表的是N和P,A选项描述正确;A为DNA,其中文名称为脱氧核糖核酸,其初步水解的产物是四种脱氧核苷酸,而彻底水解的产物为脱氧核糖、磷酸基团、四种含N碱基,故B错误;E为蛋白质,其具有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其根本原因是细胞核中的基因具有多样性,故C正确;过程②代表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tRNA与氨基酸结合的过程会产生水,结构Ⅱ糖蛋白位于细胞膜外侧,因此可作为判别膜内外侧的特征依据,故D正确;综上所述,选B项。‎ ‎【点睛】本题破题关键是首先根据题图描述确定细胞结构I为染色体,然后推断出A、E分别是DNA、蛋白质,最后再进一步推导出其余字母和序号的生物学含义,在确定题图表达的内容之后,再根据所学课本内容逐一判断各选项。‎ ‎8.蛋白质是决定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重要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生成的H2O中,氢来自于氨基和羧基 B. 蛋白质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 C. 蛋白质的基本性质不仅与碳骨架有关,而且也与R基有关 D. 细胞膜、细胞质基质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都是蛋白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蛋白质属于大分子物质,是一种多聚体,其单体为氨基酸,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约有20种左右;蛋白质的合成需经历转录和翻译过程,翻译过程会发生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蛋白质的基本性质与其结构有关,不仅与碳骨架,也与R基有关;氨基酸转运的载体有的既有蛋白质,也有tRNA。‎ ‎【详解】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是其中一个氨基酸的氨基脱氢(-H),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脱掉羟基(-OH),然后结合形成水,因此,水中的氢一个来自氨基,一个来自羧基,故A正确;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天然的α氨基酸(约有20种左右),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后,再经盘曲折叠形成蛋白质,故B正确;蛋白质的基本性质不仅与碳骨架有关,也与侧链的R基团有关,如Fe、Cu、I等元素均位于R基团,故C正确;细胞膜上有载体蛋白,细胞质基质中有tRNA,均可转运氨基酸,故D错误;综上所述,选D项。‎ ‎【点睛】蛋白质作为生命活动的承担者,历来是考试的重点考查对象,在选择题中经常涉及其元素组成、种类、结构、合成过程、功能等内容,若题目涉及蛋白质相关的计算,则一般比较简单,因此,学生在复习迎考时应当有侧重点。‎ ‎9.下图是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箭头表示信息传递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其中的信息都是以电信号传送的 B. 若abc依次为下丘脑、垂体、性腺,则激素d叫促性腺激素 C. 若图表示捕食关系,则de过程存在可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因素 D. 若图表示炎热条件下的体温调节,则c一定是传出神经和它支配的内分泌腺 ‎【答案】C ‎【解析】‎ ‎【分析】‎ 若题图表示反射弧,则a代表感受器,d代表传入神经,b代表神经中枢,e代表传出神经,c代表效应器;若题图表示激素分级调节过程,则a代表下丘脑,d代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b代表垂体,e代表促性腺激素,c代表性腺;若题图代表捕食关系,则食物链为a→b→c,则d和e均代表被捕食过程;若题图炎热条件下的体温调节过程,则a可能代表温觉感受器,d代表传入神经,b代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e代表传出神经,c代表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如立毛肌)或腺体(如肾上腺激素)。‎ ‎【详解】若题图表示反射弧,则a代表感受器,d代表传入神经,b代表神经中枢,e代表传出神经,c代表效应器,则其过程中的信息传递方式有电信号(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递质(神经元之间传递)两种,故A错误;若a、b、c依次为下丘脑、垂体、性腺,则激素d叫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故B错误;若图表示捕食关系,de分别代表a被b捕食过程和b被c捕食过程,该种捕食关系的存在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使各种生物数量总是维持一定范围内,在一定程度上对维持生态平衡有积极意义,故C正确;若图表示炎热条件下的体温调节,则c可能是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支配的内分泌腺或肌肉,故D错误;综上所述,选C项。‎ ‎【点睛】本题对学生逻辑推断能力要求较高,需深刻理解生物教材中的相关生理过程,并能将其转化为与题图类似的概念模型进行内化提升,因此,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应注重知识整合与归纳的技巧的训练。‎ ‎10. 科学教温特做了如下实验:把切下的燕麦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几小时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将琼脂块切成小块。再将经处理过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一侧,结果胚芽鞘会朝对侧弯曲生长。但是,如果放上的是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胚芽鞘则既不生长也不弯曲。该实验证明了 A. 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B. 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某种化学物质 C.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 D. 胚芽鞘会弯向光源生长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要证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应另设一组去尖端胚芽鞘并倒置的实验,故A错误;‎ B、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能使胚芽鞘弯曲生长,未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不能使胚芽鞘弯曲和生长,则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尖端产生的某种化学物质,故B正确;‎ C、虽然可以证明是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某种化学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但却没有证明该物质就是吲哚乙酸,故C错误;‎ D、该试验未提及光源问题,故D错误.‎ 故选:B.‎ ‎11.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 B. 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 C. 幼嫩细胞比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弱 D. 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 ‎【答案】C ‎【解析】‎ ‎【分析】‎ 植物生长素主要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在这些部位,色氨酸经过一系列的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即生长素为氨基酸的衍生物;生长素的运输分为极性运输(在胚芽鞘、芽、幼根等幼嫩组织中)和非极性运输(成熟组织中);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一般侧芽较顶芽对生长素浓度敏感,幼嫩细胞较成熟细胞对生长素浓度敏感,双子叶植物较单子叶对生长素浓度敏感,不同植物器官对生长素浓度敏感程度:根>芽>茎;科学家在对黄化豌豆幼苗茎切段的研究中发现,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细胞的伸长,但生长素浓度增高到一定值时,就会促进切段中乙烯的合成,而乙烯的含量的增高,反过来又抑制了生长素促进切段细胞伸长的作用。‎ ‎【详解】在植物的幼嫩部位,色氨酸经过一系列的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故A正确;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为非极性运输,故B正确;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强弱:幼嫩细胞>成熟细胞,故C错误;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细胞的伸长,但生长素浓度增高到一定值时,就会促进切段中乙烯的合成,而乙烯的含量的增高,反过来又抑制了生长素促进切段细胞伸长的作用,故D正确;综上所述,选C项。‎ ‎【点睛】本题考查了生长素的化学本质、合成或存在的部位、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生长素的运输以及植物激素的协调配合等内容,其中,对生长素作用的理解容易出现误区,如“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这里的“促进生长”和“抑制生长”都是相对正常植株而言的,而且不同植物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有差异,一般是根>芽>茎,因此,这里的“低浓度”和“高浓度”是相对某一种植物器官而言的。‎ ‎12.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种群中个体数量增多一般不是群落丰富度增大的重要原因 B. 丰富度是区分不同群落重要特征 C. 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会导致群落发生初生演替 D. 森林群落区别于草原群落显著的特征是森林群落的丰富度髙 ‎【答案】C ‎【解析】‎ ‎【分析】‎ 群落是一定区域内,所有种群即构成一个群落;群落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除此之外,群落生物之间还有复杂的种间关系,群落中各种生物种群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可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即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详解】种群中个体数量增多说明种群密度增加了,而群落中生物种类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并不是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故A正确;不同群落物种数目不同,因而,生物的丰富度不同,所以,丰富度可作为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故B正确;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可能会导致群落的丰富度下降,因为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包括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而初生演替则是在原生裸地或者原生荒原上进行的演替行为,其定义是:在一个从来没有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植被,但后来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的演替。如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的演替,因此,在描述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时的前提是该生态系统本身就存在有生物,应为次生演替而非初生演替,故C错误;森林群落相较于草原群落,生物种类繁多,且营养结构更为复杂,丰富度也较高,故D正确;综上所述,选C项。‎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丰富度概念的理解,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非种群个体数量的多少),其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生物多样性的大小。‎ ‎13.粮食危机是人类所面临的危机之一。有关农作物生产措施的说法,正确是 ( )‎ A. 轮作在提高对矿质元素利用率的同时,可改变的原有的食物链,从而增产 B. 作物种植期间要及时除草、除虫,以免种内斗争加剧导致减产 C. 喷洒农药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 锄地(松土)能降低土壤微生物的呼吸强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避免温室效应 ‎【答案】A ‎【解析】‎ 轮作在提高对矿质元素利用率的同时,可改变的原有的食物链,从而增产,A正确;作物种植期间要及时除草、除虫,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使能量过多的流向人类,B错误;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锄地(松土)能提高土壤微生物的呼吸强度,D错误。‎ ‎14.自然种群的增长一般呈“S”型。假设某自然种群的数量为N,环境容纳量为K,S1-S5是“S”型曲线上的5个点。根据下表所示数据,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曲线上的点 种群数量 ‎(K-N)/K S1‎ ‎20‎ ‎0.90‎ S2‎ ‎50‎ ‎0.75‎ S3‎ ‎100‎ ‎0.50‎ S4‎ ‎150‎ ‎0.25‎ S5‎ ‎180‎ ‎0.10‎ A. 该种群的K值为200‎ B. S5不是该种群的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时刻 C. 若该种群为蝗虫种群,则防治蝗虫应在S3之前 D. (K-N)/K的比值越小,种群增长速率越小 ‎【答案】D ‎【解析】‎ 种群数量在S3时,(K-N)/K=0.5,说明处于K/2,因此该种群的K值为200,A正确;S5时,(K-N)/K=0.1,说明种群数量还在增加,因此该点不是该种群的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时刻,B正确;若该种群为蝗虫种群,则防治蝗虫应在S3之前,C正确;根据表格分析可知,K-N)/‎ K的比值为0.5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而过高或者过低时,种群增长速率都较小,D错误。‎ ‎15.如图表示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式图,其中构成群落,①②③④⑤⑥代表生理过程,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 A. 参与过程①的生物种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B. 若上述生态系统代表湖泊生态系统,则在湖泊干涸后群落可以演替为森林 C. 若该农田生态系统生产了10000Kg玉米,玉米子粒既作为鸡的饲料,也作为人的粮食.最初人的食物比例为1/3来自鸡,2/3直接来自玉米.为了养活更多的人口,现调整人的食物比例为1/6来自鸡,5/6来自玉米.若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现在养活的人口约是原来的1.3倍.‎ D. 农田在维持小气候以及水源净化、空气净化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可知:①为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②为呼吸作用,③为呼吸作用,④和⑥都代表碳元素以有机物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中流动,⑤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将碳元素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返还到大气中,A代表生产者,B代表分解者,C代表次级消费者,D代表初级消费者。‎ ‎【详解】利用大气中CO2为原料合成有机物, 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故A项描述错误;若上述生态系统代表湖泊生态系统,则在湖泊干涸后群落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次生演替,其演替结果可能为森林,故B正确;根据C项描述可知,食物链有两条,分别为玉米→人,玉米→鸡→人。假设每人增重mKg,若按1/3来自鸡,2/3来自玉米,则需消耗玉米的量=(2m/3)×10+(m/3)×10×10=40m,则10000Kg玉米可分配给10000/40m人,即250/m人,若按按1/6来自鸡,5/6来自玉米,则需消耗玉米的量=(5m/6)×10+(m/6)×10×10=25m,则10000Kg玉米可分配给10000/25m人,即400/m人,现在养活的人口约是原来的400/250倍,即1.6倍,故C项错误;农田在维持小气候以及水源净化、空气净化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故D错误;综上所述,选B项。‎ ‎【点睛】此类物质循环的概念图在突破时可利用以下规律:(1)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是双向箭头;(2)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箭头均指向同一种生物,则该生物为分解者;(3)生产者、消费者都指向无机环境的箭头,均代表生物的呼吸作用过程。(4)生产者可通过化能合成作用或光合作用过程,利用CO2合成有机物;(5)碳循环有CO2和有机物(有机碳)两种形式。‎ ‎16.在进行细胞移植前,若对移植的细胞进行基因改造,基因改造是否成功,需要对受体细胞进行检测,在分子水平上检测是否翻译出相应蛋白质的方法是( )‎ A. DNA分子杂交技术 B. 抗原一抗体杂交法 C. 分子杂交技术 D. 专一抗体阳性检测 ‎【答案】B ‎【解析】‎ ‎【分析】‎ DNA分子杂交技术是将两种生物的DNA分子从细胞中提取出来,再通过加热或提高PH的方法,将双链DNA分子分离成单链,这个过程称为变性,然后,将两种生物的DNA单链放在一起杂交,其中一种生物的DNA单链事先用同位素标记,如果两种生物的DNA分子之间存在互补的部分,就能形成杂合双链区。该种技术可用在亲子鉴定、判定物种亲缘关系远近等。‎ 抗原-抗体杂交法是利用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特性,用来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成功表达,并是否产生相应的功能蛋白质。‎ 分子杂交技术是确定单链核酸碱基序列的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待测单链核酸与已知序列的单链核酸(叫基因探针)间通过碱基配对形成可检测出双螺旋片段,这种技术可在DNA与DNA,RNA与RNA,或DNA与RNA之间进行,形成DNA-DNA,RNA-RNA或RNA-DNA等不同类型的杂交分子。‎ 单克隆抗体制备中,经筛选后的杂交瘤细胞产生的抗体是不一样的,其中有些是我们需要的单克隆抗体,所以,要把筛选后的杂交瘤在多孔板上培养每个小孔只有一个细胞,然后用抗原去试,呈阳性的就是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呈阴性就是未出现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即不是符合条件的杂交瘤细胞。‎ ‎【详解】在分子水平上检测是否翻译出相应蛋白质,可采用抗原-抗体杂交的方法,若抗原-抗体出现特异性凝集反应,则表明目的基因已经形成蛋白质产品。‎ ‎【点睛】本题中C项中的分子杂交技术包括了A项中DNA分子杂交技术;单克隆抗体的获取时,需要用到专一抗体阳性检测;抗原-‎ 抗体杂交法是利用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特性,用来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成功表达。‎ ‎17.获得抗除草剂转基因玉米自交系A,技术路线如下图。为防止酶切产物自身环化,构建表达载体需用2种限制酶,选择的原则是 ‎①Ti质粒内,每种限制酶只有一个切割位点 ‎②G基因编码蛋白质的序列中,每种限制酶只有一个切割位点 ‎③酶切后,G基因形成的两个黏性末端序列不相同 ‎④酶切后,Ti质粒形成的两个黏性末端序列相同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为防止酶切产物自身环化,构建表达载体需用2种限制酶,则质粒内每种限制酶只有一个切割位点,①正确;含目的基因DNA内每种限制酶也只有一个切割位点,目的基因内不能有限制酶切割位点,②错误;为防止酶切产物自身环化,则酶切后的两个黏性末端序列不同,③正确、④错误。故选A。‎ ‎18.在体内,人胰岛素基因表达可合成出一条称为前胰岛素原的肽链,此肽链在内质网中经酶甲切割掉氨基端一段短肽后成为胰岛素原,进入高尔基体的胰岛素原经酶乙切割去除中间片段C后,产生A、B两条肽链,再经酶丙作用生成由5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胰岛素。目前,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大量生产胰岛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体内合成前胰岛素原的细胞是胰岛A细胞 B. 可根据胰岛素原的氨基酸序列, 设计并合成编码胰岛素原的RNA序列,用该序列与质粒表达载体构建胰岛素原基因重组表达载体。‎ C. 用酵母菌做受体细胞可生产有活性的胰岛素 D. 酶甲可能是肽酶 ‎【答案】C ‎【解析】‎ ‎【分析】‎ 前胰岛素原在细胞内经加工后成为胰岛素,人体合成胰岛素的细胞是胰岛B细胞,所以合成前胰岛素原的细胞也是胰岛B细胞;合成胰高血糖素的细胞是胰岛A细胞.。‎ 根据胰岛素原的氨基酸序列,可设计并合成编码胰岛素原的DNA序列(即目的基因);用该序列与质粒表达载体构建胰岛素原基因重组表达载体,再经过细菌转化、筛选及鉴定,即可建立能稳定合成人胰岛素原的基因工程菌。‎ ‎【详解】胰岛素原,即胰岛素的前身,故其合成与胰岛B细胞有关,而非胰岛A细胞,故A错误;‎ 根据胰岛素原的氨基酸序列,可设计并合成编码胰岛素原的DNA序列(即目的基因),用该序列与质粒表达载体构建胰岛素原基因重组表达载体,故B错误;用酵母菌做受体细胞,可产生有活性的胰岛素,故C正确;肽链在内质网中经酶甲切割掉氨基端一段短肽后成为胰岛素原,该酶甲可能是蛋白酶(一种肽链内切酶),将蛋白质水解成多肽链,而肽酶则是将肽链水解成一个个游离的氨基酸,故D错误,综上所述,选C项。‎ ‎【点睛】本题考查蛋白质工程和基因工程相关内容,题干较冗长,学生应具备很强获取信息的能力和一定的推理能力才能显著提高试题正确率。‎ ‎19.甲、乙是染色体数目相同的两种二倍体药用植物,甲含有效成分A,乙含有效成分B。某研究小组拟培育同时含有A和B的新型药用植物。下列错误的是( )‎ A. 为了培育该新型药用植物,取甲和乙的叶片,先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 B. 用化学诱导剂PEG诱导二者融合 C. 形成的融合细胞进一步培养形成愈伤组织,这种培育技术称为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D. 上述杂种植株属于多倍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该新型药用植物是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的,要获得有活力的原生质体才能进行体细胞杂交。细胞壁的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因此首先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掉植物的细胞壁,然后用PEG化学诱导剂(物理方法:离心、振动等)诱导二者的原生质体融合。然后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杂种植株,植物组织培养的主要过程是:先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然后再分化形成植物体,利用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如果植物甲、乙是两个物种,二者不能通过有性杂交产生可育后代,原因是甲、乙有性杂交所产生的后代没有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异常,也就是存在着生殖隔离。但植物甲、乙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产生的后代却是可育的,因为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能完成正常的联会,产生正常的配子。由于甲、乙都是二倍体,因此,植物体细胞杂交得到的后代是异源多倍体(四倍体)。‎ ‎【详解】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需获得有活力的原生质体,因此,需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掉细胞壁,然后再利用PEG(聚乙二醇)处理或离心、振动、电击等方式诱导二者的原生质体融合,故A和B正确;形成的融合细胞进一步培养形成愈伤组织,这是植物植物组织培养的脱分化过程,故C错误;两种二倍体植株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获得的品种为异源四倍体,故D正确;综上所述,选C项。‎ ‎【点睛】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理论基础是细胞的全能性和细胞膜的流动性,该种方式与动物细胞融合不同的地方是需用纤维素酶、果胶酶首先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然后再诱导二者原生质体融合。该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克服不同物种远缘杂交不亲和障碍,从而获得符合我们需求的新品种。‎ ‎20.人工湿地是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滩涂、沼泽等自然湿地风景怡人,每年都吸引很多游客游览,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直接价值 B. 生态系统具有的三大功能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流 C. 流经人工湿地的能量有生产者固定的光能和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D. 多年生沼泽植物可每年收割一次,以便于将植物吸收的氮、磷等元素移出人工湿地系统,避免水华现象的发生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态多样性的价值包括三种:直接价值(食用、药用、工业原料、科研价值、文学艺术创作等)、间接价值(生态功能,如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潜在价值(目前尚未清楚的可能的使用价值);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自然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一般源自光能,而人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还有人为补充的能量;水华是N、P等元素过多,导致某些藻类过度增殖的一种自然现象。‎ ‎【详解】自然湿地风景怡人,每年都吸引很多游客游览,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直接价值,故A 正确;生态系统具有的三大功能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故B错误;人工湿地是综合型生态系统,受到人为的干预,流经人工湿地的能量既有生产者固定的光能,也有人为补充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故C正确;水华是由于N、P含量过量导致的,因此,多年生沼泽植物每年收割一次,可将植物吸收的N、P等元素移出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从而避免了水华现象的发生,故D正确;综上所述,选B项。‎ ‎【点睛】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考生容易混淆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的内涵,因此,在理解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时,可采用记忆典型事例的办法,如食用、药用、科研等属于直接价值,而生态功能则属于间接价值,如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 ‎21.现有一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系统,处理流程为“厌氧沉淀池→曝气池→兼氧池→植物池”,其中植物池中生活着水生植物、昆虫、鱼类、蛙类等生物。污水经净化处理后,可用于浇灌绿地。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污水流经厌氧沉淀池、曝气池和兼氧池后得到初步净化。在这个过程中,微生物通过无氧和有氧呼吸将有机物分解 B. 植物池中水生植物、昆虫、鱼类、蛙类和底泥中的微生物共同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C. 在植物池的食物网中,植物位于第一营养级 D. 该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整体性、协调与平衡、物质循环再生和物种多样性等原理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工程相关内容,并涉及生态系统概念、营养结构等内容。‎ ‎【详解】污水流经厌氧沉淀池、曝气池和兼氧池,其实是让不同呼吸类型的细菌和真菌分解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故A正确;植物池中所有的生物与无机环境构成一个生态系统,故B错误;在植物池的食物网中,植物作为生产者,位于食物链的起始端,属于第一营养级,故C正确;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整体性、协调与平衡、物质循环再生和物种多样性等原理,故D正确;综上所述,选B项。‎ ‎【点睛】生态系统的定义是在一定区域内,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故考生在理解时需注意以下内涵:(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含区域内所有的生物和非生物成分;(2)生物成分应包含区域内所有生物个体(种群是区域内同种生物的集合,而群落则是所有生物的集合体)。‎ ‎22.关于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伦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理是指道德和准则 B.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在食物安全、生命安全和环境安全三方面引发了激烈的争论 C. 中国政府禁止一切形式的克隆人 D. 生物武器包括烈性细菌、病毒和各种生化制剂 ‎【答案】A ‎【解析】‎ ‎【分析】‎ 关于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性历来是我们争论的焦点问题,生命科学的发展必须接受生物伦理的规范和制约。生物伦理是指在生命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标准。生物伦理的四大基础原则是:自主、不伤害、善行和公正。随着生物技术手段的发展,其安全性也成为我们关注的重要方面,如转基因生物、生物武器等。‎ ‎【详解】伦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理是道德和准则,故A正确;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在食物安全、生物安全和环境安全三方面产生了争论,故B错误;中国政府对于克隆人的态度是不反对治疗性克隆,可以有限制地对进行克隆人的实验,故C错误;生物武器包括烈性细菌、病毒和各种生物战剂,故D错误;综上所述,选A项。‎ ‎【点睛】关于生物武器的几个思维误区:(1)误认为所有致病微生物都可以制成生物武器;(2)不能结合生物的特点了解生物武器和常规武器的不同;(3)不了解《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的规定。‎ ‎23.关于受精和早期胚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体外受精和体内受精都需要获能 B. 卵母细胞在受精时已完成减数分裂 C. 精子的头部主要是高尔基体形成的顶体 D. 原肠胚的内细胞团属于全能细胞 ‎【答案】A ‎【解析】‎ ‎【分析】‎ 体外受精主要包括:卵母细胞的采集和培养、精子的采集和获能、受精。‎ 卵母细胞的采集和培养的主要方法是:用促性腺激素处理,使其超数排卵,然后,从输卵管中冲取卵子。(也可以从已屠宰母畜的卵巢中采集卵母细胞或直接从活体动物的卵巢中吸取卵母细胞)‎ 精子的采集和获能:采用假阴道法、手握法和电刺激法,而获能可采取培养法和化学诱导法。‎ 受精:在获能溶液或专用的受精溶液中完成受精过程。与精子完成受精过程的细胞是次级卵母细胞,即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完成,还需要精子的刺激。精子的头部主要部分是细胞核,次要部分是高尔基体形成的顶体,而其尾部主要含中心体和线粒体及其他物质。‎ ‎【详解】不管体内受精还是体外受精,都需要获能,故A正确;与精子结合的是次级卵母细胞,故B错误;精子的头部主要是细胞核,故C错误;原肠胚的内细胞团属于囊胚期已经分化的细胞,因此,不属于全能细胞,而卵裂期和桑葚胚时期只进行细胞分裂,不需从外界获取营养物质,这两个时期的细胞属于全能细胞,故D错误;综上所述,选A项。‎ ‎【点睛】特别注意:(1)成熟的精子必须子雌性动物的生殖管道(子宫和卵巢)中经历一段时间才能获取受精能力,这个过程叫获能,卵泡液、输卵管分泌物、血清等液体可使精子获能。‎ ‎(2)一般卵子都要在输卵管中进一步成熟,达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时,才具有与精子受精的能力。‎ ‎(3)动物排出的卵子的成熟程度有所不同,有的可能是次级卵母细胞(如猪、羊等),有的可能是初级卵母细胞(如马、犬等)。‎ ‎24.关于“反应”,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抗体检测目的基因表达产物反应呈阳性,说明目的基因已翻译出蛋白质 B. 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所以胚胎可以存活 C. 卵细胞膜反应是防止多精入卵的第二道屏障 D. 精子触及卵细胞膜时会发生顶体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 目的基因表达产物检测的方法是采用抗原-抗体杂交反应,若呈阳性,则说明已获取专一蛋白,若呈阴性,则未获取;免疫赦免区包括人的角膜、大脑、软骨、妊娠的子宫等;精子触及透明带时会发生顶体反应,同时卵细胞膜反应阻止多精子入卵。‎ ‎【详解】抗体检测目的基因表达产物反应呈阳性,说明目的基因已翻译出所需蛋白质,故A正确;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这种反应即免疫赦免,故可使胚胎存活,故B正确;卵细胞膜是防止多精子进入卵的第二道屏障,故C正确;精子触及透明带时会发生顶体反应,故D错误;综上所述,选D项。‎ ‎【点睛】免疫赦免:将异体组织器官移植到机体的某些特殊部位可以得到长时间的存活机率而不被排斥。医学研究表明人的角膜、大脑、软骨、妊娠的子宫等,都能容忍外来的抗原蛋白而不产生排异反应,这种现象在医学上称为“免疫赦免”。‎ 顶体反应:即精子获能后,精子释放顶体酶,溶蚀放射冠和透明带的过程。‎ ‎25.关于生物技术有关的工具酶,不合理的是( )‎ A. 基因工程常用的工具酶包括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B. PCR常用的酶能耐高温 C. 酶溶解细胞壁常用纤维素酶或果胶酶 D. 可以用胶原蛋白酶分离出胚胎干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物技术中常用的工具酶有:DNA聚合酶、限制酶、DNA连接酶、RNA聚合酶、果胶酶和纤维素酶、胰蛋白酶和胶原蛋白酶等。‎ ‎【详解】基因工程常用的工具酶包括限制酶(“剪刀”)负责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和DNA连接酶(“针线”)负责缝合DNA缺口,故A正确;PCR常用的酶能高温,如Taq-DNA聚合酶,故B正确;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主要包括纤维素和果胶,因此,酶溶解细胞壁时一般同时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而不是只使用其中一种酶,故C错误;分离胚胎干细胞的酶有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故D正确;综上所述,选C项。‎ ‎【点睛】某些酶并不是指特定的一种酶,而是一类酶的总称,如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脂酶等。‎ ‎26.图一为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示意图,其中a、b和c表示人体内三种内分泌腺,①②③表示三种不同的激素。图二为寒冷时甲状腺激素发挥作用使细胞产热增多的过程图,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 ‎ ‎(1)内分泌腺a是指_________(填“下丘脑、垂体或甲状腺”),腺体b的细胞的内环境是_______ (填“血浆、组织液或淋巴”)。‎ ‎(2)图一中,甲状腺激素为___________ (用数字①②③作答),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多对abc中的某些腺体的活动起抑制作用,这种调节机制为___________调节。‎ ‎(3)图二中细胞质受体的化学本质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分析可知,细胞中物质D起作用的具体部位是_______________。‎ ‎(4)与此同时,下丘脑也可以通过传出神经促进肾上腺素的分泌,它与甲状腺激素有_________作用,该过程中的内分泌腺可以看作是反射弧的____________部分。‎ ‎(5)若体温调节的主要中枢位于____________, 它 的突触后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则此处膜内的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垂体 (2). 组织液 (3). ③ (4). 负反馈 (5). 糖蛋白 (6). 线粒体(基质和内膜) (7). 协同 (8). 效应器 (9). 下丘脑 (10). 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考查学生对甲状腺的分级调节、激素调节的特点、基因表达、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以及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等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详解】由图一可知,a是垂体,b是甲状腺,c是下丘脑,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是促甲状腺激素,③是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是一种组织器官,因此,其内环境是组织液。‎ 图一中,甲状腺激素为③,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多对甲状腺、垂体、下丘脑的活动起抑制作用,这种调节机制为负反馈调节。‎ 由图二可知,细胞质受体和甲状腺激素形成的复合物,是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内,故该复合物为大分子物质,因此,兼具信息交流功能的细胞质受体可能为糖蛋白;由图可知,D 为催化有氧呼吸第二、第三阶段的呼吸酶,呼吸酶存在于线粒体内膜和基质(或线粒体)。‎ 肾上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在维持体温平衡上是协同关系,体温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过程,肾上腺和甲状腺可看作是反射弧的效应器部分。‎ 体温调节的中枢位于下丘脑,其突触后膜若对Na+通透性大,即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点睛】本题图一与教材中分级调节图略有区别,考生需根据甲状腺激素反过来抑制垂体和下丘脑活动的特征来推导出相关字母和番号的生物学含义;图二说明激素的受体,除细胞膜受体外,还有细胞质受体及细胞核受体,并且激素并未直接参与化学反应过程,只是作为信号分子,传递调节信息。‎ ‎27.如图为发生在生物体细胞中的一系列生理过程示意图,①~⑥表示生理过程或物质,A~E表示细胞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细胞为原核细胞,则图中不可能有的结构是________(填字母)。若为棉花的叶肉细胞,则细胞中合成mRNA的场所有________(填字母)。‎ ‎(2)直接决定⑦中氨基酸的种类和顺序的是________。在同一植物体不同部位的细胞中,⑦的种类不同,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 ‎(3)若④为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酶,则④进入线粒体_________________(填“是或否”)需要消耗ATP。‎ ‎(4)科学家用差速离心法能够分离各种细胞结构。分离动物细胞结构时必须首先破坏细胞膜,破坏细胞膜最常用、简便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BCDE (2). BCD (3). mRNA中碱基的排列顺序 (4).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5). 是 (6). 将动物细胞置于蒸馏水中,让细胞吸水涨破 ‎【解析】‎ ‎【分析】‎ 题图代表基因表达产生的蛋白质的多重去向,有的作为酶参与细胞质里的代谢反应,有的进入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内质网作为结构蛋白、酶、糖蛋白等或进一步加工。‎ ‎【详解】若该细胞为原核细胞,则图中不可能有的结构是B细胞核,C线粒体,D叶绿体,E内质网。若为棉花叶肉细胞,则细胞中合成的mRNA的场所有B、C、D。‎ 直接决定多肽或蛋白质中氨基酸种类和顺序的是mRNA中的碱基排列顺序,因为mRNA是翻译的模版。在同一植物体不同部位的细胞中,⑦蛋白质或多肽的种类不同,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或表述为:不同细胞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 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呼吸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因此,其通过跨膜运输方式进入线粒体需要消耗ATP。‎ 分离动物细胞结构时必须首先破坏细胞膜,破坏细胞膜最常用、简便的方法是将动物细胞置于蒸馏水中,让细胞吸水涨破,然后再采用差速离心的方法进行分离。‎ ‎【点睛】本题为蛋白质分选过程,由图可知,并不是所有的蛋白质都需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蛋白质分选转运方式有:蛋白质的跨膜转运、膜泡转运(如分泌蛋白)、选择性的门控转运(如核孔)、细胞质基质中的转运。‎ ‎28.人的血清白蛋白在临床上需求量很大,通常从人血液中提取。由于艾滋病病毒( HIV)等人类感染性病原体造成的威胁与日俱增,使人们对血液制品顾虑重重。现应用一定的生物工程技术,将人的血清白蛋白基因转入奶牛细胞中,利用牛的乳腺细胞牛产血清白蛋白成为可能。大致过程如下:‎ A.将人体血清白蛋白基因导入雌性奶牛胚胎细胞,形成细胞①;‎ B.取出细胞①的细胞核,注入去核牛卵母细胞中,形成细胞②;‎ C.电脉冲刺激细胞②促使其形成早期胚胎;‎ D.将胚胎移植到母牛的子宫内,最终发育成转基因小牛。‎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①、②中实现了基因重组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过程b的牛卵母细胞应在体外培养到 ________________期。为使奶牛一次排出多枚卵母细胞,常使用的激素是 _________________。‎ ‎(2)采用____________技术将早期胚胎分成若干等份,从而获得遗传物质相同牛。‎ ‎(3)在进行胚胎移植时,需对受体母牛进行 _________________处理。‎ ‎(4)构建“乳腺细胞生物反应器”过程中,目的基因要与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拼接,启动子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胚胎干细胞来源于______________期的内细胞团或原始性腺,在功能上具有____________ 。‎ ‎【答案】 (1). ① (2). 减数第二次分裂中 (3). 促性腺激素 (4). 胚胎分割 (5). 同期发情 (6). 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位点,驱动转录 (7). 囊胚 (8). 发育的全能性 ‎【解析】‎ ‎【分析】‎ 分析材料:将人体血清白蛋白基因导入雌性奶牛胚胎细胞,形成细胞①,该过程采用了基因工程技术,其原理是基因重组;取出细胞①的细胞核,注入去核牛卵母细胞中,形成细胞②,该过程采用了核移植技术,其原理是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要形成转基因克隆奶牛还需要采用早期胚胎培养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 ‎【详解】(1)重组细胞①实现了基因的重组,重组细胞②实现了细胞核和细胞质的重组;核移植时,应将卵母细胞培养至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因为此时卵母细胞核的位置靠近第一极体,用微型吸管可一并吸出第一极体;用促性腺激素处理母畜,可促使其超数排卵,以得到更多的卵母细胞。‎ ‎(2)胚胎分割是指采用机械方法将早期胚胎切割成2等份、4等份或8等份等,经移植获得同卵双胚或多胚的技术。来自同一胚胎的后代有相同的遗传物质,因此胚胎分割可看成动物无性繁殖或克隆的方法之一。‎ ‎(3)在进行胚胎移植时,需对受体母牛进行同期发情处理,使供受体生理状态相同。‎ ‎(4)“乳腺细胞生物反应器”只能从哺乳期雌性奶牛的乳汁中获取白蛋白。启动子的作用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位点,驱动转录。‎ ‎(5)胚胎干细胞是从早期胚胎(如囊胚的内细胞团)或原始性腺中分离出来的一类细胞。胚胎干细胞在功能上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核移植技术、胚胎分割、胚胎移植和胚胎干细胞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应用,能理论联系实际,并要求考生对相应疑难问题具备分析能力。‎ ‎29.科学家通过诱导黑鼠体细胞去分化获得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继而利用iPS细胞培育出与黑鼠遗传特性相同的克隆鼠。流程如下:‎ ‎(1)从黑鼠体内获得体细胞常需要用_______酶处理后,对其进行的初次培养称为________,培养的细胞在贴壁生长至铺满培养皿底时停止分裂,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通入CO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2-细胞胚胎可用人工方法从灰鼠输卵管内获得,该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__;也可从灰鼠体内取出卵子,通过______________后进行早期胚胎培养获得。‎ ‎(3)图中重组囊胚通过________技术移入白鼠子宫内继续发育,暂不移入的胚胎可使用________方法保存。‎ ‎(4)诱导因子的作用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 (2). 原代培养 (3). 接触抑制 (4). 维持培养液的pH (5). 冲卵(或冲胚) (6). 体外受精(或核移植) (7). 胚胎移植 (8). 冷冻(或低温) (9). 促使体细胞恢复分裂增殖能力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从黑鼠体内获得体细胞后,脱分化形成多能干细胞;从灰鼠体内提取出2-细胞胚胎,经过特殊处理形成囊胚,将多能干细胞移植到囊胚的内细胞团,形成重组胚胎,移植到白鼠子宫,形成克隆鼠。‎ ‎【详解】(1)从黑鼠体内获得体细胞常需要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进行培养。对其初次培养称为原代培养,培养的细胞在贴壁生长至铺满培养皿底时停止分裂,这种现象称为接触抑制。通入CO2的目的是维持培养液中的PH。‎ ‎(2)将早期胚胎从小鼠输卵管或子宫冲洗出来的方法称为冲卵(或冲胚),也可以从灰鼠体内取出卵子,通过体外受精(或核移植)后进行早期胚胎培养获得。‎ ‎(3)囊胚通过胚胎移植技术移入白鼠子宫内继续发育,暂不移入的胚胎可使用液氮冷冻(或低温)保存。‎ ‎(4)诱导因子的作用可能是促使体细胞恢复分裂增殖能力,与植物组织培养中的脱分化过程类似。‎ ‎【点睛】本题考查了胚胎干细胞的来源及分化,意在考查考生识图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目。‎ ‎30.现代生物科学技术应用广泛,请回答下列问题: ‎ ‎(1)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_____,目的基因能在受体细胞中表达,说明同生物____。‎ ‎(2)植物组织培养时,常用的激素是____和_______ 。‎ ‎(3)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培育克隆鼠时,所用的去核卵母细胞要培养至______期。所用供体细胞一般选择10代以内的细胞,原因是这样的细胞_____。‎ ‎(4)若以精子作为目的基因的载体,则目的基因能够整合到精子的_____上是提高转化率的关键。‎ ‎(5)某生态农业把鱼塘、农田、果园和牛羊养殖场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增加了沼气池,优化了系统结构,遵循的生态工程原理包括系统学与工程学原理中的____的原理和__________原理。‎ ‎(6)试管婴儿技术属于____________繁殖,整个生育过程应用的生物技术有___________(至少填两项) 。‎ ‎【答案】 (1). 构建基因表达载体 (2). 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3). 生长素 (4). 细胞分裂素 (5). 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或MII中期 (6). 能保持正常的二倍体核型(或“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 (7). 细胞核DNA或染色体(DNA) (8). (系统)结构决定功能 (9). 物质循环再生 (10). 有性 (11). 动物细胞培养、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的主要步骤包括: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核心步骤)、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基因的检测与鉴定;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为促进根或芽的分化,常常会用到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动物细胞培养是从动物机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单个细胞后放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让这些细胞生长和繁殖,其培养过程具有细胞抑制和细胞贴壁的特点;生态工程的原理包括: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试管婴儿是分别将卵子和精子取出后,置于培养液内使其受精,再将胚胎移植回母体子宫内发育成胎儿的过程。‎ ‎【详解】(1)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目的基因若能在受体细胞中表达,则说明不同生物公用一套密码子。‎ ‎(2)植物组织培养常用的植物激素有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 ‎(3)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培育克隆鼠时,所用的去核卵母细胞要培养至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所用供体细胞一般选择10代以内的细胞,原因是这样的细胞能保持正常的二倍体核型,若选择10代以上的细胞,可能某些细胞已经发生突变,有的甚至具有类似癌细胞无限增殖的特点。‎ ‎(4)若以精子作为目的基因的载体,则目的基因能够整合到精子的细胞核DNA(或染色体)上是提高转化率的关键。‎ ‎(5)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生物与环境协调与平衡)、整体性原理(社会-经济-自然)、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系统整体性原理: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 ‎(6)试管婴儿是体外受精,因此属于有性生殖过程,整个生育过程应用的生物技术有动物细胞培养、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生态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能运用所学的课本知识分析相关问题。‎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