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生物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生物试题

安平中学 2019—2020 学年上学期高三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与人们饮食观念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脂质会使人发胖,不要摄入 B. 谷物不含糖类,糖尿病患者可放心食用 C. 食物中含有基因,这些 DNA 片段可被消化分解 D. 肉类中的蛋白质经油炸、烧烤后,更益于健康 【答案】C 【解析】 【详解】脂质对人体有重要作用,应适量摄入,A 项错误;谷物的主要成分是多糖淀粉,B 项错误;食物中含有基因,这些 DNA 片段可被消化分解,C 项正确;肉类中的蛋白质经油 炸、烧烤后,可能产生有害于人类健康的物质,D 项错误。 2.生物体内某些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如图所示。其中 X、Y 代表元素,a、b、c 是组成 A、B、C 三种生物大分子的单体,这三种单体的结构可用 d 或 e 表示。据图分析正确 的是(  ) A. 人体细胞中单体 a、b 的结构可用 d 表示,人体中 d 的种类有 4 种 B. 大肠杆菌细胞内单体 c 的结构可用 e 表示,e 的种类约有 20 种 C. a、b 是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C 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D. A、B 的多样性由 d 中的 n 充分体现,C 的多样性由 e 中的 R 充分体现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A 是 DNA、B 是 RNA、C 是蛋白质、X 是 NP、Y 是 N。a 是脱氧核苷酸、b 核 糖核苷酸、c 氨基酸、d 核苷酸、e 氨基酸、f 五碳糖、m 磷酸、n 含氮碱基。 【详解】人体中含有 4 种脱氧核苷酸和 4 种核糖核苷酸,共有 8 种核苷酸 d,A 错误;e 表 示氨基酸 c,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大概有 20 种,B 正确;核酸是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携带 者,而 a、b 是核苷酸,C 错误; A 是 DNA、B 是 RNA,它们的多样性与 d 核苷酸中的 n 含氮碱基的排列顺序有关,C 的多样性由 e 的排列顺序、数目和种类有关,不由 R 充分体现, D 错误。故选 B。 【点睛】易错点:核酸是遗传物质,核苷酸不是。DNA 与 RNA 相比,DNA 特有的是脱氧 核糖和 T。 3.关于下列四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甲图和丙图分别是构成生物体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和生命活动的体现者的基本单位 B. 乙图小麦种子在晒干和烘烤过程中所失去的水主要都是自由水 C. 若丙图中 a 为脱氧核糖,则由 b 构成的核酸完全水解,得到的化合物最多有 6 种 D. 在小鼠的体细胞内检测到的化合物丁很可能是蔗糖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甲图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丙图是核苷酸是 DNA 或 RNA 的基本单 位,A 错误; B、乙图小麦种子在晒干过程中所失去的水主要是自由水,烘烤过程中所失去的水主要是结 合水,B 错误; C、若丙图中 a 为脱氧核糖,则由 b 构成的核酸完全水解,得到的化合物有四种碱基(A、 T、G、C),脱氧核糖,磷酸,最多有 6 种,C 正确; D、在小鼠的体细胞内检测到的化合物丁不可能是蔗糖,蔗糖在小鼠细胞内不存在,只存在 于植物细胞内,D 错误。 故选 C。 【点睛】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 考查。 4.2016 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了日本科学家大禹良典,以奖励他在阐明细胞自 噬的分子机制和生理功能上的开拓性研究。下图表示细胞通过“自噬作用”及时清除受损线 粒体及其释放的信号蛋白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能体现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特点 B. 细胞自噬作用有利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 C. 自噬体内的物质被水解后,其产物的去向是排出细胞外或被细胞利用 D. 当细胞养分不足时,细胞“自噬作用”会增强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受损的线粒体释放信号蛋白,被吞噬泡“吞噬”形成“自噬体”。之后,“自噬 体”与“溶酶体”融合形成“自噬溶酶体”,进而将受损的线粒体分解。 【详解】A、自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是借助组成膜的分子的流动来完成的,能体现生物膜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特点,A 正确; B、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外液,细胞内受损的线粒体释放的信号蛋白,会引发细胞非正常死亡, 细胞的自噬作用,使细胞及时清除受损的线粒体及信号蛋白,避免细胞非正常死亡,有利于 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B 错误; C、D、自噬体内的物质被水解后的产物,如果是废物则被排出细胞外,如果是对细胞有用 的物质则可以被细胞利用,当细胞养分不足时,细胞“自噬作用”一般都会增强,为细胞提 供更多的养分,C、D 正确。 故选 B。 【点睛】本题结合细胞通过“自噬作用”及时清除受损线粒体及其释放的信号蛋白的过程图 解,考查学生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解答此题,需识记并理解细胞器的结 构和功能、生物膜的结构等相关知识,据此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5.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密切相关,没有核仁的细胞将无法形成核糖体 B. 细胞中既能产生 ATP 又能产生[H]的场所只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C. 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发生在叶绿体中,化学能转变成其他形式的能都发生在线粒体中 D.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但能利用葡萄糖进行无氧呼吸 【答案】D 【解析】 【分析】 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细胞核的结构包括核膜、核仁、染色质等,其中核仁与某种 RNA 的 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ATP 的形成途径是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无氧呼吸的第一阶 段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ATP 水解释放的能量可以用于生物的发光、发电等生命活动, 而 ATP 分解的场所较多,凡是生命活动需要能量的地方都有 ATP 的分解。哺乳动物成熟的 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因此没有线粒体。 【详解】A、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也就没有核仁,但原核细胞 有核糖体,A 错误; B、有氧呼吸的第一、第二阶段均能产生 ATP 和[H],进行的场所分别是细胞质基质、线粒 体基质,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的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也能产生 ATP 和[H],可见, 细胞中既能产生 ATP 又能产生[H]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和线粒体,B 错误; C、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发生在叶绿体中,化学能转变成其他形式的能可以发生在细胞质基质 和线粒体中,C 错误; D、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不能进行 有氧呼吸,但能利用葡萄糖进行无氧呼吸,D 正确。 故选 D。 6.下图是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概念图,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A. 据图可确定①为不耗能需载体蛋白的协助扩散 B. ③和④两种方式的共同特点是顺浓度梯度运输物质 C. 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可通过②两种方式被吸收 D. 甘油分子进入细胞的方式为①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①方式表示主动运输,②表示被动运输,③、④表示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 【详解】据图可确定①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运输和消耗能量,A 错误;③和④表示 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均属于被动运输,两种方式的共同特点是顺浓度梯度运输物质,B 正 确;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为大分子,需要通过胞吞的方式进入细胞,胞吞属于非跨膜运输, C 错误;甘油分子进入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而①为主动运输,D 错误。 故选 B。 7.生物膜上不同类型的蛋白质行使不同的功能。下表中依据膜蛋白功能,对其类型判断错误 的是 选项 膜蛋白的位置、功能 膜蛋白的类型 A. 位于突触后膜,识别并结合神经递质 受体 B. 位于靶细胞膜,识别并结合激素 载体 C. 位于类囊体膜,催化 ATP 合成 酶 D. 位于癌细胞膜,引起特异性免疫 抗原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的知识点是膜蛋白的种类及功能。膜蛋白根据功能不同,可分为四类:载体蛋 白、受体蛋白、糖蛋白、酶。 【详解】突触后膜上有与神经递质结合的特异性受体,受体可以特异性的结合相应的神经递 质,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A 正确;靶细胞上含有能和相应激素特异性结合的受体, 当激素与受体结合后,引起细胞代谢发生变化 B 错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中,会发生光 能转变为 ATP 中活跃的化学能,即需要 ATP 的合成,因此类囊体薄膜上含有 ATP 合成酶, C 正确;细胞癌变后,细胞膜上会产生相应的癌胚抗原,引起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进而 清除癌变的细胞,D 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清各种蛋白的功能。载体蛋白具有运输物质的作用;受体蛋白 与相应的神经递质与激素结合,使细胞的代谢发生变化;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酶具有催化 作用。 8.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颤藻和小球藻都能通过叶绿体的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B. 动物细胞没有原生质层,但因为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仍能发生渗透作用 C. 相对于胰岛细胞,心肌细胞中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速度更快 D. 哺乳动物的细胞可以合成蔗糖,也可以合成乳糖 【答案】B 【解析】 【分析】 原核细胞只含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不含叶绿体、线粒体等复杂细胞器。高尔基体参与动物细 胞的分泌功能,分泌功能越强的动物细胞,高尔基体越发达。在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的过程 中,内质网膜脱落形成的囊泡与高尔基体膜融合,高尔基体膜脱落形成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 所以在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中高尔基体的膜成分不断更新。 【详解】颤藻为原核生物,不含叶绿体,A 错误;原生质层是指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 间的细胞质,动物细胞没有液泡,不含原生质层,但因为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仍能发生 渗透作用,B 正确;胰岛细胞能够合成并分泌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其中高尔基体膜成分的 更新速度比心肌细胞更快,C 错误;蔗糖是植物细胞内的二糖,动物细胞不含蔗糖,D 错误。 故选 B。 9. 如图为高等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A. ①③④⑤⑥组成该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B. 该细胞各项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由⑥提供 C. ③⑤⑥等结构使细胞内能同时进行多种不同化学反应,而不会互相干扰 D. ③与①、④有直接联系,与⑤有间接联系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①)、细胞器膜(③⑤⑥)和核膜(④)组成,A 正确; B、该细胞各项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由⑥线粒体提供,B 正确; C、③⑤⑥等结构使细胞内能同时进行多种不同化学反应,而不会互相干扰,C 正确; D、③为高尔基体,与①、④没有直接联系,需要通过囊泡才能相互转化,D 错误. 故选:D. 10.如图表示植物细胞代谢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过程①可表示渗透吸水,对④⑤⑥⑦⑧过程研究,发现产生的能量全部储存于 ATP 中 B. 过程④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过程②产生的能量可用于矿质离子的吸收过程 C. 过程③可表示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过程⑧在根尖细胞中不能发生 D. 就植株体来说,若②O2 的释放量小于⑧O2 的吸收量, 则该植物体内有机物的量将减少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①表示细胞渗透作用吸水,②表示光反应阶段,③表示暗反应阶段,④表示有氧 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⑤⑥表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⑦⑧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第 三阶段。 【详解】A、过程①可表示渗透吸水,对④⑤⑥⑦⑧过程研究可知细胞呼吸中所释放的大部 分能量以热能散失,A 错误; B、④表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过程②产生的能量只能用 于暗反应,B 错误; C、过程③可表示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过程⑧在根尖细胞中能发生,C 错误; D、图中②光反应过程 O2 的释放量小于⑧有氧呼吸过程 O2 的吸收量,则净光合作用量<0, 该植物体内有机物的量将减少,D 正确。 故选 D。 【点睛】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了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过程及两者的联系、考查了学生 识图、析图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而呼吸作用 分解有机物,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和 水。 11.下面是几个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实验,对其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利用 15N 标记某氨基酸,粗面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和游离核糖体均出现放射性 B. 给水稻提供 14CO2,则 14C 的转移途径大致是: 14CO2→14C3→(14CH2O) C. 给水稻提供 C18O2,则产生的 18O 首先出现在光合作用时放出的氧气中 D. 小白鼠吸入 18O2,则在其尿液中可以检测到 H2180,呼出的二氧化碳也可含有 18O 【答案】C 【解析】 利用 15N 标记某氨基酸,如果形成的是分泌蛋白,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将出现放射性, 如果不是分泌蛋白,则在游离的核糖体上将出现放射性,A 正确;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暗反 应的原料,先固定生成三碳化合物,再还原生成有机物,因此给水稻提供 14CO2,14C 的转移 途径大致是 14CO2→14C3→(14CH2O),B 正确;给水稻提供 C18O2,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气全部来 自于水,与二氧化碳无关,C 错误;小白鼠吸入 18O2,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生成水,因此 则在其尿液中可以检测到 H218O,该水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可以生成 C18O2,因此呼出的 二氧化碳也可含有 18O,D 正确。 12.以下分析与图所示模型相符 是( ) A. 如Ⅰ、Ⅲ分别表示高等动物细胞和高等植物细胞,则Ⅱ可表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B. 如Ⅰ、Ⅲ分别表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则Ⅱ是葡萄糖分解 C. 如Ⅰ、Ⅲ分别表示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则Ⅱ指能量 D. 如Ⅰ、Ⅲ分别表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特征,则Ⅱ表示线粒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①分析模型:Ⅱ表示Ⅰ、Ⅲ共有的部分。②高等动物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活细胞都能进 的 行呼吸作用。③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都是 1 分子葡萄糖分解成 2 分 子丙酮酸,产生少量的[H],并释放少量的能量。④主动运输的特点是:物质从低浓度一侧 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能量;协助扩散的特点是:物质 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但不消耗能量。⑤真核细胞和原核 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详解】A、如Ⅰ、Ⅲ分别表示高等动物细胞和高等植物细胞,则Ⅱ可表示呼吸作用,但不 能表示光合作用,因为动物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A 错误; B、如Ⅰ、Ⅲ分别表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则Ⅱ是葡萄糖分解,因为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 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都是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并产生少量的[H]和释放少量的能量,B 正确; C、如Ⅰ、Ⅲ分别表示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则Ⅱ指载体蛋白,因为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都 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但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协助扩散不需要能量,C 错误; D、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真核细胞含有核糖体、线粒体等多种细胞器,如 Ⅰ、Ⅲ分别表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特征,则Ⅱ表示核糖体,D 错误。 故选 B。 13.下列有关遗传、变异和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一个随机交配的足够大的种群中,某一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是 0.36,则该 种群繁殖一代后杂合子 Aa 的频率是 0.32 B. 基因型为 AaBb 的个体自交,其后代一定有 9 种基因型和 4 种表现型 C. 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不一定会形成新物种,新物种的形成是以生殖隔离为标志 D. 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交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利用遗传平衡定律计算基因型频率: ①前提条件:种群非常大;所有雌雄个体之间自由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没有自然选择没 有基因突变。 ②计算公式:假设等位基因为 A、a,设 p 表示 A 的基因频率,q 表示 a 的基因频率,则: 基因型 AA 的频率=p2,基因型 Aa 的频率=2pq,基因型 aa 的频率=q2。 (2)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它们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2 出现 9 种基因型和 4 种表现型需要满足的条件之一是观察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若两对等位 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它们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3)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 (4)“易位”与“交叉互换”比较: 项目 染色体易位 交叉互换 图解 发生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发生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 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属于基因重组区别 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 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 【详解】A、一个随机交配的足够大的种群中,某一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是 0.36,则 aa 的基因型频率是 0.64,进而推知:a 的基因频率为 0.8,A 的基因频率为 0.2,所 以该种群繁殖一代后杂合子 Aa 的频率为 2×0.2×0.8=0.32,A 正确; B、基因型为 AaBb 的个体自交,如果 A 和 a、B 和 b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或位于两对同 源染色体上但产生的后代数太少,则其后代不一定有 9 种基因型和 4 种表现型,B 错误; C、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但不一定产生生殖隔离,因此不一定会 形成新物种,因为新物种的形成是以生殖隔离为标志,C 正确; D、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可引起基因重组,非同源染色体交 换一部分片段可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D 正确。 故选 B。 14.将①、②两个植株杂交,得到③,再作进一步处理,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③到④是诱变育种过程,不一定能获得满足需求的植株 B. ③到⑥属杂交育种,一般要在⑥中开始选种,因为从⑥开始发生性状分离和重组 C. 由③到⑦中,使用秋水仙素可以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但不影响着丝点的正常分裂 D. 由③到⑨过程就是单倍体育种 【答案】D 【解析】 分析图示可知,③到④的育种方法属于诱变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因基因突变是不定 向的,因此不一定能获得满足需求的植株,A 正确;③到⑥属杂交育种,其中③为 F1 的幼 体,⑤为 F1 的成体,⑥为 F2,因为从 F2 开始发生性状分离和重组,所以一般要在 F2 中开 始选种, B 正确;③到⑦属于多倍体育种,使用秋水仙素可以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但不影 响着丝点的正常分裂,C 正确;由③到⑨过程为花药离体培养,是单倍体育种过程必经的一 个环节,D 错误。 【点睛】此题不能得出正确答案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几种常见的育种方法、过程、原理不清 楚;二是不能通过识图得到有效信息。熟记相关的知识点并把握其内在的联系是正确解答本 题的关键所在。对单倍体育种过程的把握是难点,其过程为: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幼苗→ 用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幼苗→染色体数目加倍→纯合子→选择所需要的品种类型。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水稻(2n=24)一个染色体组有 12 条染色体,水稻单倍体基因组有 13 条染色体 ②普通小麦(6n)的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细胞中含三个染色体组,但其不是三倍体 ③番茄和马铃薯体细胞杂交形成的杂种植株含两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都包含番茄和 马铃薯的各一条 ④马和驴杂交的后代骡是不育的二倍体,而雄蜂是可育的单倍体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 【答案】B 【解析】 【分析】 ①性别决定是指雌雄异体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②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 能上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这样的一组染色 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③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叫做二倍 体,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叫做多倍体。④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 体数目的个体,叫做单倍体。 【详解】水稻是雌雄同株的植物,其细胞中的染色体没有常染色体与性染色体之分,因此水 稻的一个染色体组有 12 条染色体,其单倍体基因组也有 12 条染色体,①错误;普通小麦(6n) 的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细胞中虽然含三个染色体组,但因其体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 数目与本物种配子中含有的染色体数目相等,所以不是三倍体,②正确;番茄和马铃薯均为 二倍体,它们的体细胞内均含两个染色体组,二者的体细胞杂交形成的杂种植株含四个染色 体组,③错误;马和驴由于存在生殖隔离,所以二者杂交的后代骡是不育的异源二倍体,蜜 蜂的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而且能够产生可育的精子,所以雄蜂是可育的 单倍体,④正确。 故选 B。 16.将纯种的某二倍体植物品种甲(AA)与近缘纯种乙(EE)杂交后,经多代选育出如图所示的 新品种丙(图中的同源染色体,黑色部分是来自品种乙的染色体片段,品种甲没有此片段)。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该育种过程中发生过染色体结构上的变异 B. 该育种过程中发生过 DNA 上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 C. 该育种过程中可能发生了交叉互换 D. 丙品种自交后代中有 1/2 个体能稳定遗传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意和题图可知,在杂交育种过程中一定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A 正确。根据图中染 色体上基因的种类(A、a)可知,DNA 分子上发生过基因突变,B 正确。根据亲本的基因组 成,该育种过程中不可能发生交叉互换,C 错误。丙品种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AAEE∶AaEE∶aaEE=1∶2∶1,其中 AAEE 和 aaEE 能稳定遗传,占 1/2,D 正确。故选:C。 17.碱基互补配对发生在下列哪些生理过程或生物技术中( ) ① 种子的萌发② 病毒的增殖过程③ 细菌的二分裂过程 ④胰岛素基因的表达过程⑤ 精 子和卵细胞的受精过程⑥分泌蛋白的加工和运输. A. ① ② ③ ④ B.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C. ② ④ ⑤ D. ② ③ ⑤ ⑥ 【答案】A 【解析】 【分析】 (1)中心法则包含的内容有:DNA 复制、转录、翻译、逆转录、RNA 复制,这些生理过 程中都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2)受精作用是指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 过程。(3)分泌蛋白的加工和运输过程为:多肽链由粗面内质网进行初步的加工,而后形成 囊泡,包裹着加工后的蛋白质运往高尔基体,囊泡膜与高尔基体膜融合,成为高尔基体膜的 一部分;高尔基体对蛋白质做进一步的修饰加工,然后形成包裹着蛋白质的囊泡运往细胞膜, 囊泡膜与细胞膜融合,将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 【详解】种子的萌发过程,细胞会进行有丝分裂,在有丝分裂的间期会完成 DNA 复制,因 此有碱基互补配对的发生,①正确;病毒的增殖过程是在宿主细胞内进行的,离不开病毒核 酸的复制及蛋白质的合成,而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所以有碱基互补 配对的发生,②正确;细菌的二分裂过程会发生 DNA 复制,因此有碱基互补配对的发生, ③正确;胰岛素基因的表达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所以有碱基互补配对的发生,④ 正确;精子和卵细胞的受精过程,即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没有 碱基互补配对的发生,⑤错误;分泌蛋白由粗面内质网进行初步加工后由囊泡运输到高尔基 体,再由高尔基体做进一步的修饰加工,然后由囊泡运输到细胞膜,最终以胞吐方式分泌到 细胞外,因此没有碱基互补配对的发生,⑥错误。 故选 A。 18.囊鼠的体毛深色(D)对浅色(d)为显性,若毛色与环境差异大则易被天敌捕食。调查 不同区域囊鼠深色表现型频率,检测并计算基因频率,结果如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深色囊鼠与浅色囊鼠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现状受自然选择影响 B. 与浅色岩 P 区相比,深色熔岩床区囊鼠的杂合体频率低 C. 浅色岩 Q 区的深色囊鼠的基因型为 DD、Dd D. 与浅色岩 Q 区相比,浅色岩 P 区囊鼠的隐性纯合体频率高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图可知,浅色岩 P 区:深色表现型频率为 0.18,因为囊鼠的毛色(深色)与环境(浅色 岩)差异大易被天敌捕食,D 基因频率为 0.1,则 d 基因频率为 1-0.1=0.9;深色熔岩床区: 深色表现型频率为 0.95,因为囊鼠颜色与环境差异小不易被天敌捕食,D 的基因频率为 0.7, 则 d 的基因频率为 1-0.7=0.3;浅色岩 Q 区的深色表现型频率为 0.50,因为毛色与环境差异 大则易被天敌捕食,D 的基因频率为 0.3,则 d 的基因频率为 1-0.3=0.7。 【详解】据图分析可知,深色囊鼠在深色熔岩床区表现型频率高,而在浅色岩 P 区和浅色 岩 Q 区频率较低,因此,深色囊鼠与浅色囊鼠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现状受自然选择影响,A 正确;浅色岩 P 区,囊鼠的杂合体频率(Dd)=2×0.1×0.9=0.18,而深色熔岩床区囊鼠的杂 合体(Dd)频率=2×0.7×0.3=0.42,与浅色岩 P 相比,深色熔岩床区囊鼠的杂合体频率高,B 错误;囊鼠的体毛深色(D)对浅色(d)为显性,因此,浅色岩 Q 区的深色囊鼠的基因型 为 DD、Dd,C 正确;浅色岩 Q 区隐性纯合体(dd)的频率=0.7×0.7=0.49,而浅色岩 P 区 囊鼠的隐性纯合体(dd)的频率=0.9×0.9=0.81,因此,与浅色岩 Q 区相比,浅色岩 P 区囊 鼠的隐性纯合体频率高,D 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 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明确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在一个自由交配的种群中,基因 D、d 的频率分别为 P(D)、P(d),则基因型 DD、Dd、dd 的频率为:P(DD)=P(D) 2,P (dd)=P(d)2,P(Dd)=2P(D)×P(d)。 19. 基因、遗传信息和密码子分别是指( ) ①信使 RNA 上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②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③DNA 上决定氨基酸的 三个相邻的碱基 ④信使 RNA 上决定氨基酸的 3 个相邻的碱基 ⑤转运 RNA 上一端的 3 个碱 基 ⑥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 A. ⑤①③ B. ⑥②④ C. ⑤①② D. ⑥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基因是指具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遗传信息是指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mRNA 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 3 个相邻的碱基称为密码子,tRNA 一端上与密码子互补配对的 3 个碱 基称为反密码子,所以正确的顺序为⑥②④,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B。 20.下表所列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正确的是( ) 比较项目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A 遗传物质 拟核为 DNA;细胞质为 RNA 细胞核和细胞质均为 DNA B 遗传规律 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C 遗传信息 表达 转录和翻译可以同时同地点进行 转录在细胞核中,翻译在细胞质中 D 变异类型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原核细胞的拟核中和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均为 DNA,A 项错误;孟德尔遗传定律 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细胞核基因的遗传,B 项错误;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 转录和翻译可以同时同地点进行,真核细胞转录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翻译在细胞质中,C 项正确;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只有基因突变,D 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组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结构、生物的遗传物质、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适用 范围、可遗传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 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21.在某细胞培养液中加入 32P 标记的磷酸分子,短时间内分离出细胞的 ATP,发现其含量变 化不大,但部分 ATP 的末端 P 已带上放射性标记,该现象能够说明 ①ATP 中远离 A 的 P 容易脱离 ②32P 标志的 ATP 是重新合成的 ③ATP 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④该过程中 ATP 既有合成又有分解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ATP 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TP 中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很容易断裂,ATP 水 解形成 ADP 释放出其中的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需要,同时 ADP 与磷酸可以吸收能量形成 ATP。 【详解】磷酸分子是合成 ATP 的原料,短时间内分离出细胞的 ATP,发现其含量变化不大, 但部分 ATP 的末端 P 已带上放射性标记,说明该过程中 ATP 既有合成又有分解,④正确; 同时也说明:ATP 中远离腺苷的那个高能磷酸键很容易水解,导致远离腺苷的磷酸基团脱 离,同时又容易形成,部分 32P 标记的 ATP 是重新合成的,①②正确;题中现象不能说明 ATP 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③错误。综上所述,C 项正确,A、B、D 三项均错误。 22.对下列各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生物自交后产生基因型为 Aadd 个体的概率为 1/6 B. 乙图细胞一定是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该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 8 条 C. 丙图家系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该病最有可能是伴 X 隐性遗传病 D. 丁图表示某果蝇染色体组成,其配子基因型有 AXB、aXB、AY 、aY 四种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甲图所示生物的基因型为 AaDd,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乙图细胞 含有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若 为二倍体生物某一分裂时期的细胞,则可判断其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丙图双亲均为患者的家 庭有一正常的女儿,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丁图为某雄果蝇的染色体组成,该果 蝇的基因型为 AaXBY。 【详解】A、甲图中生物 基因型为 AaDd,自交后产生基因型为 Aadd 个体的概率为 1/2Aa×1/4dd=1/8,A 错误; B、乙图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分别移向 细胞两极,若该细胞来自于二倍体生物,则一定是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该生物正常体细胞的 染色体数为 4 条,B 错误; C、丙图家系中,有一家庭的双亲均为患者,它们的女儿正常,说明该病最有可能是常染色 体显性遗传病,C 错误; D、丁图表示某雄果蝇的染色体组成,该果蝇的基因型为 AaXBY,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有 AXB、aXB、AY 、aY 四种,D 正确。 故选 D。 23.甲、乙是严重危害某二倍体观赏植物的病害。研究者先分别获得抗甲、乙的转基因植株, 再将二者杂交后得到 F1,结合单倍体育种技术,培育出同时抗甲、乙的植物新品种,以下 对相关操作及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将含有目的基因和标记基因的载体导入受体细胞 的 B. 通过接种病原体对转基因的植株进行抗病性鉴定 C. 调整培养基中植物激素比例获得 F1 花粉再生植株 D. 经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若干再生植株均为二倍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同时抗甲、乙的植物新品种的培养过程为:把含抗甲的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导 入植物细胞,获得抗甲植株,同时把含抗乙的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导入植物细胞,获得抗乙 植株,通过杂交获得 F1(二倍体植株),取 F1 的花粉经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用秋 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获得纯合的同时抗甲、乙的植物新品种(二倍体)。 【详解】要获得转基因的抗甲或抗乙植株,需要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含目的基因、标记基因、 启动子、终止子、复制原点),再把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受体细胞中,A 正确;对转基因植株 进行检测时,可以通过抗病接种实验进行个体水平的检测,B 正确;对 F1 的花粉进行组织 培养时,需要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其中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比例高时利于根的分化, 比例低时利于芽的分化,C 正确;经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植株是单倍体,D 错误。因此,本 题答案选 D。 24.下图是一对夫妇和几个子女的简化 DNA 指纹,据此图判断,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基因标记 母亲 父亲 女儿 1 女儿 2 儿子 Ⅰ - - - Ⅱ - - Ⅲ - - - Ⅳ - - Ⅴ - - “-”表示有相应的基因标记 A. 基因Ⅰ和基因Ⅱ可能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 基因Ⅳ与基因Ⅱ可能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C. 基因Ⅲ可能位于 X 染色体上 D. 基因Ⅴ可能位于 X 染色体上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表中信息,只有基因Ⅱ和基因Ⅳ的遗传情况一致,说明只有基因Ⅱ与基因Ⅳ最可 能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父亲的基因Ⅲ遗传给了女儿,没有遗传给儿子,则基因Ⅲ很有可能 位于 X 染色体上;父亲的基因Ⅴ遗传给了女儿1,说明基因Ⅴ不可能位于 Y 染色体上,有没 有遗传给女儿 2,说明不可能位于 X 染色体上。 详解:根据表格分析可知,基因Ⅰ和基因Ⅱ均存在于母亲体内,而在后代中出现的情况不同, 没有表现出关联性,因此这两对基因可能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A 正确;基因Ⅳ与基因Ⅱ均存在于母亲体内,而在后代中都只有女儿 2 出现这两个基因,控 制的性状在子代表现出关联性,说明这两个基因可能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B 正确;父亲的基 因Ⅲ遗传给了女儿,没有遗传给儿子,则基因Ⅲ很有可能位于 X 染色体上,C 正确;父亲的 基因Ⅴ传给了女儿 1,没有传给女儿 2,说明该基因不可能在 X 染色体上,D 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各种遗传方式的遗传规律,根据表格中亲本含有的不同基因以 及在后代不同性别中出现的情况,判断各种基因可能位于什么染色体上、遵循什么遗传规律。 25.根据图人体器官模型,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如果器官为肝脏,则饭后血糖浓度 A 处高于 B 处 B. 如果器官为肝脏,则饥饿时血糖浓度 A 处低于 B 处 C. 如果器官为肾脏,则尿素的浓度 A 处高于 B 处 D. 如果器官为胰腺,则饭后胰岛素浓度 A 处高于 B 处 【答案】D 【解析】 饭后的血糖浓度会升高,但血液经过肝脏后,有一部分血糖会在肝脏处转换成肝糖原储存在 肝脏中,所以 B 处的血糖浓度较低,A 正确;饥饿时,为维持血糖含量相对稳定,肝糖原水 解补充血糖,使血糖浓度升高,所以 B 处血糖浓度较 A 处高,B 正确;若器官为肾脏,尿素 经过肾之后,会有很大一部分会随着尿液排出体外,所以尿素浓度变低,C 正确;若组织为 胰岛,则饭后血糖浓度升高,胰岛就会分泌胰岛素来降血糖,所以 B 处高于 A 处,D 错误。 【考点定位】血糖平衡 【名师点睛】本题结合人体器官模型主要考查血糖平衡的相关知识,模型同学们并不陌生, 接触到的有物理模型、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等模型的建构,建构模型的方法,是高中课程标 准和教材对学生提出的高于初中水平的科学方法和探究能力的要求,所以在高中阶段生物学 课程的学习中,同学们要对模型构建有比较全面的学习和了解。 一、建构物理模型,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接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使知识形象化、直观化。 如 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真核细胞的模型,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等。 二、建构概念模型,以文字表述来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可以帮助梳理知识间内在关 系,有利于综合题的解决。 三、建构数学模型,用数学形式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揭示问题本质。如有丝分裂过 程中 DNA 含量变化曲线、酶的活性随 pH 变化而变化的曲线、同一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 度的反应曲线、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 9:3:3:1 的比例关系等。通过科学与数学的整合, 有利于培养学生简约、严密的思维品质,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使学生认识到 在生物学中有许多现象和规律可以用数学语言来表示,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模型构建已经成为当前高中生物教学的内容之一,在某种程度上讲,模型构建和理解模型是 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知识的有效工具。同学们一定要意识到这一点,在此点基础上,更有 效地学习生物科学。 26.对下列图中有关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甲图若在 c 点切断,则刺激 b 点后, a 点会兴奋,肌肉会收缩 B. 乙图人体物质交换中体内细胞与 B 间不能直接物质交换,体内细胞与 A 之间才能直接进 行物质交换 C. 丙图中,对向光弯曲的植物而言,若茎背光侧为 B 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则茎向光侧不可 能为 C 对应的浓度 D. 丁图中靶细胞裂解与效应 T 细胞内的溶酶体有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 依题意并分析图示可知:甲图表示反射弧,a、b、c、d 均位于传出神经上。乙图中的 A 为 组织液,B 为淋巴,C 是血浆,D 为细胞内液。丙图曲线体现出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A、C 两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不同,但所起的促进作用相同;B 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是促进作用的 最适浓度。图丁表示细胞免疫。 【详解】A、甲图所示的反射弧中,a、b、c、d 均位于传出神经上,若在 c 点切断,刺激 b 点后,产生的兴奋能够传到 a 点,但不能传到肌肉,所以 a 点会兴奋,但肌肉不会收缩,A 错误; B、乙图中,A 是组织液,可与组织细胞直接进行物质交换,B 是淋巴,可与淋巴细胞直接 进行物质交换,C 是血浆,可与血细胞直接进行物质交换,B 错误; C、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原因是:单侧光使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导致背光一侧生长素含量多 于向光一侧,使背光一侧生长比向光一侧快,植物表现向光弯曲,据此可推知:丙图中,对 向光弯曲的植物而言,若茎背光侧为 B 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则茎向光侧不可能为 C 对应的 浓度,C 正确; D、丁图中,效应 T 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导致靶细胞裂解, D 错误。 故选 C。 27.细胞外葡萄糖浓度调节胰岛 B 细胞(β 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如图,对其理解错误的 是 A. 细胞呼吸将葡萄糖中的部分化学能贮存在 ATP 中 B. Ca2+内流促使细胞通过胞吐方式释放胰岛素 C. 细胞外葡萄糖浓度降低会促使胰岛素释放 D. 该过程参与了血糖浓度的反馈调节机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A.通过细胞呼吸,可将一些有机物(主要是葡萄糖)中的比较稳定的化学能释放出 来,一部分储存于 ATP 中,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A 正确; B.从图中可以看出,Ca2+内流后促进小泡中胰岛素的释放,胰岛素属于大分子物质,通过胞 吐释放到细胞外,B 正确; C.从图中可以看出,细胞外葡萄糖浓度降低时,呼吸减弱,钾离子通道磷酸化过程受到抑 制,钾离子外流恢复正常,细胞膜电位变化不明显,钙离子内流受阻,导致胰岛素的释放受 到抑制,C 错误; D.由题图信息可知:血糖浓度变化后会引起胰岛素分泌的变化,而胰岛素分泌的变化又会 反过来影响血糖浓度变化,此过程中存在反馈调节机制,D 正确; 故选 C。 【定位】血糖调节,胰岛素 【点睛】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血糖调节,胰岛素的释放相关知识,弄清题目所给图形中各 个过程之间的联系,根据图示判断出相关过程变化对胰岛素释放的影响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 键。 28.如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 B. 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C. 丁为年龄组成,每种类型中包括幼年、青年和老年三个年龄期 D.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空间特征,调查方法有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 【答案】B 【解析】 甲为出生率和迁入率,乙为死亡率和迁出率,A 错误;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 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B 正确;丁为年龄组成,包括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种,每种类 型中包括幼年、成年和老年三个年龄期,C 错误;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 方法有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等,D 错误。 【点睛】本题以“种群特征的概念图”为情境,考查学生对种群的特征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并理解种群的特征及其之间的关系,能准确判断图中甲、乙、丙、丁 所代表的数量特征,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9.内环境的稳态是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稳态的维持依赖于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 活动。据图可知( ) A. 某同学大量饮水后,体内抗利尿激素含量明显升高,该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B. 寒冷状态下,机体体温调节通过图中①②③④⑤和①②⑤来实现 C. 饭后 3~4 小时,机体通过分解肝糖原和肌糖原维持血糖平衡 D. 机体稳态的维持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 【答案】B 【解析】 【详解】 某同学大量饮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传到下丘脑, 使下丘脑的某些区域分泌较少的抗利尿激素,以便于尿液排出,从而维持体内的水平衡,A 错误;寒冷状态下,人体通过骨骼肌战栗产热,属于神经调节,也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 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B 正确;饭后 3~4 小时,通过分解肝糖原维持血糖平衡, C 错误;机体稳态的维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结果,D 错误。 30.如图所示①②分别代表不同的细胞,A 代表物质,下列各项不符合该示意图的是(  ) A. ①为前一神经元、②为后一神经元、A 为神经递质 B. ①为垂体细胞、②为甲状腺细胞、A 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C. ①为下丘脑细胞、②为肾小管细胞、A 为抗利尿激素 D. ①为甲状腺细胞、②为下丘脑细胞、A 为甲状腺激素 【答案】B 【解析】 【详解】分析图形可知,若①为传入神经元、②为传出神经元,则 A 为神经递质,A 正确; 若①是垂体细胞、②是甲状腺细胞,则 A 是促甲状腺激素,B 错误;若①是下丘脑细胞、 ②是肾小管细胞,则 A 是抗利尿激素,C 正确;若①是甲状腺细胞、②是下丘脑细胞,则 A 是甲状腺激素,D 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31.电影《战狼 2》中的 “埃博拉病毒”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 的烈性传染病的 RNA 病毒,根据所学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影高潮时我们会心跳加快,这主要是由于激素调节的结果 B. 影片中陈博士的女儿 Pasha 感染该病毒后,通过自身的细胞免疫产生了相应的抗体 C. 战争中有些人头部遭受重伤后,出现了多尿的症状,主要与垂体细胞分泌的抗利尿激素 减少有关 D. 正常人的下丘脑神经元中都有 DNA 分子的解旋、代谢产生水和消耗水这些生理活动 【答案】D 【解析】 A.观看电影并在高潮时出现心跳加快,这主要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A 错误; B.抗体是通过体液免疫中的浆细胞产生的,B 错误; C.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产生,由垂体释放的,C 错误; D.正常人的下丘脑神经元进行有氧呼吸,细胞中能合成有氧呼吸酶,可以发生 DNA 分子 的解旋转录出 mRNA,在核糖体上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翻译蛋白质过程需要 ATP 水 解供能, D 正确; 答案选 D。 [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调节、细胞中发生的生理活动等知识点,解题关键是对题干 信息的提取,抓住关键词,找出与教材的衔接点:如在看电影中人出现情绪激动时,大脑皮 层就会特别兴奋,并通过支配肾上腺的神经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等,这些激素能 够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并且促使皮肤因血管扩张而显得面红耳赤。因此,当情绪激动, 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时,这是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受到神经和激素的共同调节。 32.下图为下丘脑某神经细胞的部分膜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此图为突触后膜局部结构,则兴奋经此处时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B. 此细胞可以分泌促进水重吸收的激素,且该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 C. 该细胞可参与形成体温调节中枢、呼吸中枢等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 D. 动作电位的形成与膜上②、④等载体有关,A 面为正电位,B 面为负电位 【答案】B 【解析】 若此图为突触后膜局部结构,则兴奋经过此处时的信号转换是:化学信号一电信号,A 错误; 抗利尿激素是下丘脑某些神经细胞分泌的,具有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所 以此细胞可能是分泌促进水重吸收的激素的细胞,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 了,B 正确;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呼吸中枢位于脑干,因此该细胞可参与形成体温调 节中枢,但不能参与形成呼吸中枢,C 错误;A 面有糖蛋白,为细胞膜的外表面,动作电位 形成的机理是 Na+内流,与膜上的载体有关,兴奋时 A 面为负电位,B 面为正电位,D 错误。 33.下列是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相关的示意图或曲线,其中表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在抗原的刺激下,T 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促进 B 细胞的增殖分化,A 项错误;垂体分泌的相应 激素不能作用于胰岛细胞,B 项错误;突触小体是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每个分 支末端膨大而成,内含突触小泡,突触是指突触小体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的 部位,其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C 项正确;饭后因食物的消化吸收导致 血糖浓度增加,促使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减少,D 项错误。 【考点定位】体液免疫过程、体液调节、神经调节。 34.为探究乙烯(ACC 为乙烯的供体)是否也与生长素一样会影响微型月季茎的生长,两组同学 分别做了如图所示甲、乙两组实验。月季茎段在分组处理前均先在清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实 验结束后人们对两组月季茎段进行测量后发现,实验乙对照组茎段生长量与实验甲空白对照 组基本相似,10μmol/L 组与 Y 浓度组生长量相似,100μmol/L 组与 X 浓度组生长量相似。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X 浓度、Y 浓度和 Z 浓度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X>Y、X>Z、Z>Y B. 茎段在分组处理前先在清水中浸泡一段时间是为了作前后对照 C. 实验甲的结果说明生长素对茎和侧芽生长的作用均具有两重性 D. 乙烯影响茎生长的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生长素的合成实现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以反映实验结果的图示信息为情境,考查学生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生长素与 赤霉素的作用关系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明确实验设计遵循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 则,以题意和图示信息为切入点,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曲线图显示,X 浓度处理的实验组的茎段生长量小于空白对照时的生长量,Y 和 Z 浓度处理的实验组的茎段生长量大于空白对照时的生长量,说明 X 浓度的生长素抑制茎段的 生长,而 Y 和 Z 浓度的生长素则促进茎段的生长,因此 X 浓度、Y 浓度和 Z 浓度之间大小的 关系是 X>Y,X>Z,但不确定 Y 与 Z 之间的大小关系,可见,实验甲的结果说明生长素对 茎的生长具有两重性,但不能说明对侧芽的生长也具有两重性,A、C 错误;茎段在分组处 理前先在清水中浸泡一段时间是为了去除内源性激素,以免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B 错误; 柱形图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生长素含量随着 ACC 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再结合题意“实验乙 对照组茎段生长量与实验甲空白对照组基本相似,10μmol/L 组与 Y 浓度组生长量相似, 100μmol/L 组与 X 浓度组生长量相似”可推知,乙烯影响茎生长的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生 长素的合成实现的,D 正确。 【点睛】本题以实验为依托,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抓住图示所蕴含的生物学信息,即不同浓度生长素处理后的茎段的 生长量和不同浓度 ACC 处理后的生长素含量,并且将实验组(生长素或 ACC 浓度大于 0)与 对照组的相应数值进行对比分析,由此依据实验设计的原则和题意对照各选项做出合理判断。 35.下列不属于植物激素调节的是( ) A. 向日葵的细嫩花盘跟着太阳转 B. 木瓜释放的“气”可去除未熟红柿涩 味 C. 植物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 D. 许多植物叶片在秋末会脱落 【答案】C 【解析】 【分析】 ①向日葵的细嫩花盘跟着太阳转是植物向光性的具体体现;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原因是:单侧 光使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导致背光一侧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使背光一侧生长比向光 一侧快,植物表现向光弯曲。②成熟的果实能够释放出乙烯。③植物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属 于物质的跨膜运输范畴。④脱落酸的主要作用为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详解】A、向日葵的细嫩花盘跟着太阳转为植物的向光性,与生长素的调节有关,A 错误; B、木瓜释放的“气”为乙烯,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因此可去除未熟红柿涩味,B 错误; C、植物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其方式分别为自由扩散与主动运输,不属于植物激素调节, C 正确; D、许多植物叶片在秋末会脱落,与脱落酸的调节有关,D 错误。 故选 C。 36.下图为生长素(IAA)对豌豆幼苗茎内赤霉素生物合成影响的示意图。图中 GA1、GA8、 GA20、 GA29 是四种不同的赤霉素,只有 GA1 能促进豌豆茎的伸长。若图中酶 1 或酶 2 的基因发生 突变,会导致相应的生化反应受阻。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对去顶芽豌豆幼苗外施适宜浓度 IAA,该植株茎内 GA1 的合成可恢复正常 B. 对酶 1 基因突变的豌豆幼苗施用 GA20,该植株可恢复正常植株高度 C. 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豌豆幼苗的顶芽,该植株较正常植株矮 D. 酶 2 基因突变的豌豆,其植株较正常植株高 【答案】B 【解析】 生长素有促进 GA20→GA1 的作用,去顶芽豌豆幼苗外施适宜浓度 IAA,该植株茎内 GA1 的 合成可恢复正常,A 正确;GA20 不能促进豌豆茎的伸长,对酶 1 基因突变的豌豆幼苗施用 GA20,该植株不能恢复正常植株高度,B 错误;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能抑制生长素由形 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豌豆幼苗茎内赤霉素 GA20→GA1 的合成过程受阻,豌豆幼苗茎因缺 乏 GA1 而导致植株较矮,C 正确;酶 2 促进 GA1→GA8,酶 2 基因突变的豌豆,酶 2 减少或 没有,GA1→GA8 的过程受阻,豌豆体内 GA1 含量升高,植株较正常植株高,D 正确。 【点睛】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生长素与赤霉素之间的协同关系机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 控制代谢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准确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37.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群落的演替是指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B. 丰富度是种群的重要特征 C. 竹子有高有矮,属于群落垂直分层 D. 如果野兔在被捕捉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出的种群密度会比实际值低 【答案】A 【解析】 【分析】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 【详解】 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A 正确; 种群的重要特征是种群密度,丰富度是群落的重要特征,B 错误; 竹林中,竹子有高有矮,若这些竹子属于同一个物种,则该结构属于种群的特征,不属于群 落特征,C 错误; 根据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标志后重新捕获数,如果田鼠在被捕捉 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则分母变小,导致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高,D 错误。 38.建立数学模型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如图坐标系中的 曲线表示生态学中相关研究对 象的变化曲线,以下描述中,错误的是 A. 1 和 2 可分别表示出生率和死亡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 B. 2 可表示种群数量的 S 型增长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曲线 C. 若 X 和 Y 分别表示年龄和数量,则 2 表示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D. 1 可表示群落初生演替至森林的过程中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随时间的变化 【答案】C 【解析】 1 曲线先增加后基本不变,2 曲线图不断增加,可分别表示出生率和死亡率随种群数量的变 化,A 项正确;自然界中,当一个种群新迁入一个适宜的新环境初期往往会呈曲线 2 的增长 趋势,即 2 可表示种群数量的 S 型增长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曲线,B 项正确;若 X 表示年 龄,Y 表示数量,则 2 中幼年个体数少,老年个体数多,年龄结构为衰退型,C 项错误;群 落初生演替至森林的过程中生物多样性增加,营养结构复杂,则抵抗力稳定性增加,而生态 系统恢复力稳定性降低,D 项正确。 39.下图 1 为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图 2 是该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食物关系的 示意图。请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据图判断图 2 中的 E 相当于图 1 中的 1 B. 能够表示光合作用固定 CO2 的过程是图 1 中的 6 C. 若图 1 中 1、2 的成分越复杂,则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D. 若 E 种群的能量为 5.8×109kJ,B 种群的能量为 1.3×108kJ,D 种群的能量为 1.5×108kJ, 能量传递效率为 10%,则 A 种群的能量是 3.0×108kJ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 1 中的 1 为生产者,2 是消费者,3 是分解者,4 是大气中的 CO2 库;5 与 7 是呼吸作用,6 是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图 2 表示食物网,其中的 E 为生产者,处于第 一营养级;B、C、D 均为初级消费者,处于第二营养级;A 是次级消费者,处于第三营养 级。 【详解】A、图 1 中的 1 为生产者,图 2 中的 E 处于第一营养级,也为生产者,A 正确; B、图 1 中的 1 为生产者,4 是大气中的 CO2 库,6 表示大气中的 CO2 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 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因此能够表示光合作用固定 CO2 的过程是图 1 中的 6,B 正确; C、图 1 中的 1 为生产者,2 是消费者,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指的是由生产者与消费者构成 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而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取决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所以 1、 2 的成分越复杂,则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C 正确; D、若 E 种群的能量为 5.8×109kJ,B 种群的能量为 1.3×108kJ,D 种群的能量为 1.5×108kJ,能量传递效率为 10%,则依据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可推知:C 种群同化 的能量为 5.8×109kJ×10%-(1.3×108+1.5×108)kJ=3.0×108kJ,所以 A 获得的能量为 3.0×108kJ×10% =3×107kJ,D 错误。 故选 D。 【点睛】本题的难点在于对图 1 中 1、2、3、4 所示生态系统成分的判断:首先找出相互之 间具有双向箭头的两个成分,即大气中的 CO2 库 4 和生产者 1;然后观察剩余的成分,其中 其他生物的箭头都指向 3,所以 3 是分解者,剩余的 2 则为消费者。 40.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雾霾常见于城市。中国不少地区将雾并入霾一起作为灾害性 天气现象进行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雾霾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 结果。雾霾的形成汽车尾气、工业污染等碳的不良排放有关。下图为生态系统“碳”的循环 途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图中 A、B1、B2、B3、C 分别为一个种群,如果某种生物被过度捕杀,的数量就可以维 持相对稳定 B. 为了提高 B3 的产量,人们往往需要投入一些饲料,饲料中的能量不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 能量 C. ②是形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为减少雾霾天气,应该提倡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 燃烧,改善化石燃料的品质 D. 若 B3 中某生物能依据 B2 中某生物的气味、声音等进行捕猎,说明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 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答案】D 【解析】 图中 A、B1、B2、B3、C 分别为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和分解者,都 可能包括多个种群,A 错误;为了提高 B3 的产量,人们往往需要投入一些饲料,饲料中的能 量也属于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B 错误;③化石燃料的燃烧释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是形 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C 错误;若 B3 中某生物能依据 B2 中某生物的气味、声音等进行捕 猎,说明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 正确。 41. 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被标记的某动物的睾丸细胞,等位基因 A、a 被分别标记为红、黄 色,等位基因 B、b被分别标记为蓝、绿色。①③细胞都处于染色体向两极移动的时期。不 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下列有关推测合理的是 A. ①时期的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的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 2 个 B. ③时期的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的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 1 个 C. ②时期的初级精母细胞中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 2 个 D. 图中精细胞产生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异常 【答案】C 【解析】 ①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每一极都含有该生物全部的基因,因此细胞中向每一极 移动的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 1 个,A 错误;③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根据精细胞的基因组成可知,此时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的都有红(A)、蓝(B)、绿色(b) 荧光点,各 1 个,B 错误;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DNA 的复制,初级精母细胞中的基因 数目加倍,因此②时期的初级精母细胞中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 2 个,C 正确; 图中精细胞产生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异常,D 错误.故选:C. 42.如图是一只果蝇两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分布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朱红眼基因 cn、暗栗色眼基因 cl 为一对等位基因 B. 在有丝分裂中期,X 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 C. 在有丝分裂后期,基因 cn、cl、v、w 会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 D. 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基因 cn、cl、v、w 可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 【答案】A 【解析】 【分析】 等位基因指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基因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一条染色体上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详解】朱红眼基因 cn、暗栗色眼基因 cl 位于一条染色体上,是非等位基因,A 错误;在 有丝分裂中期,X 染色体和常染色体及其他所有染色体 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B 正确;的 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基因 cn、cl、v、w 会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C 正确;在减 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基因 cn、cl 与 v、w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可能会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 D 正确。故选 A。 43.图①为某高等雄性动物体中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结合图②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①所示分裂时期处于图②中的 BC 段 B. 该动物的基因型为 AaBb C. 图①细胞中含有 8 条染色体 D. 图②中 C→D 的原因与着丝点分裂 有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图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应该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分 析图②:图②表示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 DNA 含量变化规律,其中 AB 段形成的原因是 DNA 的复制;BC 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全过程和减数第二次分裂 的前期、中期;CD 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 后期;DE 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及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末期。 【详解】A、图①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含有 2 个 DNA 分子,对应于图②中的 BC 段,A 正确; B、由于该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根据题图可以确定该动物的基因型为 AaBb,B 正确; C、图①细胞中含有 4 条染色体,8 条染色单体,C 错误; D、根据分析可知,图②中 C→D 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D 正确。 故选 C。 【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和曲线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 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①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掌 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 DNA 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②中各区段形成的原因或代 表的时期,再对各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 44.如图所示是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的部分操作,下列评价合理的 是(  ) A. 剪取洋葱根尖 2~3 mm,因为该区域属于根毛区,细胞有丝分裂旺盛 B. 该实验步骤中唯一错误的是在②和③之间缺少用清水漂洗这一环节 C. 在观察的图像中,b 属于分生区的细胞,细胞已死亡 D. 若用图中 b 区域的细胞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现象明显 【答案】C 【解析】 【分析】 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并制作装片步骤是: 1、解离:剪取根尖 2-3mm(最好在每天的 10-14 点取根,因此时间是洋葱根尖有丝分裂高 峰期),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 1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积分数为 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 (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 3-5min; 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 10min; 3、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 0.01g/mL 或 0.02g/mL 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 红液)的培养皿中,染色 3-5min; 4、制片:取一干净载玻片,在中央滴一滴清水,将染色的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入载玻片的 水滴中,用镊子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再加一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 载玻片,取下后加上的载玻片,既制成装片。 【详解】A、剪取洋葱根尖 2~3 mm,因为该区域属于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旺盛,A 错误; B、该实验步骤中③和④顺序颠倒了,B 错误; C、在观察的图像中,b 属于分生区的细胞,在解离后细胞已死亡,C 正确; D、若用图中 b 区域为分生区,没有大液泡,不能用于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D 错误。 45.研究发现,直肠癌患者体内存在癌细胞和肿瘤干细胞。用姜黄素治疗,会引起癌细胞内 BAX 等凋亡蛋白高表达,诱发癌细胞凋亡;而肿瘤干细胞内膜上具有高水平的 ABCG2 蛋白,能有 效排出姜黄素,从而逃避凋亡,并增殖分化形成癌细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肿瘤干细胞与癌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 B. 肿瘤干细胞的增殖及姜黄素的排出都需要消耗 ATP C. 编码 BAX 蛋白和 ABCG2 蛋白的基因都属于原癌基因 D. 用 ABCG2 抑制剂与姜黄素联合治疗,可促进肿瘤干细胞凋亡 【答案】C 【解析】 【分析】 癌变主要是因为人体细胞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 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功能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详解】A、肿瘤干细胞和癌细胞是两种不同的细胞,二者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A 正确; B、肿瘤干细胞的增殖及姜黄素的排出都耗能,需要消耗 ATP,B 正确; C、BAX 蛋白属于凋亡蛋白,编码其的基因不属于原癌基因,C 错误; D、ABCG2 蛋白能有效排出姜黄素,逃避凋亡,故利用 ABCG2 抑制剂与姜黄素联合治疗,可 促进肿瘤干细胞凋亡,D 正确。 46.番茄的花色和叶的宽窄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基因中某一对基因纯合时会使 受精卵致死。现用红色窄叶植株自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红色窄叶∶红色宽叶∶白色 窄叶∶白色宽叶=6∶2∶3∶1。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A. 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B. 这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是红色和宽叶 C. 控制花色的基因具有隐性纯合致死效应 D. 自交后代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 1/6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红色窄叶植株自交,后代出现了白色宽叶,说明发生了性状分离,因而 可判断红色对白色为显性,窄叶对宽叶为显性。由于番茄的花色和叶的宽窄分别由两对等位 基因控制,且两对基因中某一对基因纯合时会使受精卵致死,所以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即 红色窄叶:红色宽叶:白色窄叶:白色宽叶=6:2:3:1 是 9:3:3:1 的特殊情况,因而 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设红色基因为 A、窄叶基因为 B,则亲本红色窄叶植株的基因型 为 AaBb,子代的表现型和基因型为红色窄叶 AaBB、AaBb,红色宽叶 Aabb,白色窄叶 aaBB、aaBb,白色宽叶 aabb。 【详解】A、根据题干分析可判断:控制番茄的花色和叶的宽窄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 对同源染色体上,A 错误; B、红色窄叶植株自交,后代出现白色和宽叶两种隐性性状,由此推断这两对相对性状中显 性性状分别是红色和窄叶,B 错误; C、据子代表现型比例判断,控制花色的基因具有显性纯合致死效应,C 错误; D、据题干分析,控制花色的基因显性纯合 AA 致死,因此自交后代中纯合子只有 aaBB 和 aabb,所占比例为 1/12+1/12=1/6,D 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熟悉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内容,并能结 合题干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是解题的关键。本题解题关键是:1.熟悉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 交实验中 F2 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及对应的比例,F1 表现为显性性状,基因型为 AaBb,F1 自交, F2 的基因型有 9 种,表现型为 4 种,比例为 9:3:3:1;2.从每对相对性状分离比角度巧 妙分析致死类问题,如 6∶3∶2∶1⇒(2∶1)(3∶1)⇒一对显性基因纯合致死。 47.研究发现小鼠气管上皮中分化的分泌细胞具有“去分化”的能力。该项研究成果表明, 定型细胞向干细胞的“去分化”对于高等脊椎动物在不同器官中和受伤情形下的再生能力可能 具有更为普遍的贡献。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干细胞内遗传物质的改变是分泌细胞形成的根本原因 B. 细胞“去分化”和细胞凋亡不受遗传物质的控制 C. 分泌细胞“去分化”时,细胞内有些蛋白质的合成将会中断 D. 小鼠的骨髓瘤细胞和气管上皮干细胞都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关于“细胞分化”,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 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 (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 【详解】A、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并没有改变,其根本原因是基因 选择性表达,所 以干细胞分化形成分泌细胞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A 错误; B、细胞“去分化”和细胞凋亡过程都受遗传物质的控制,B 错误; C、分泌细胞“去分化”时,有些基因将不能表达,因此相应的蛋白质合成就会中断,C 正 确; D、小鼠的气管上皮干细胞属于正常体细胞,不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D 错误。 故选 C。 48.如图 1 所示,培养皿中放入适量层析液,盖上放一圆形滤纸,在滤纸中央滴一滴叶绿体 中的色素提取液,色素随层析液扩散得到如图 2 所示的结果,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图中会出现四个色素圈,最外圈是橙黄色的胡萝卜素 B. 最小的色素圈是叶绿素 a,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C. 两个色素圈之间相距最远的是胡萝卜素和叶绿素 b D. 如果所用的叶子比较老,则最小圈的色素会变少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四种色素会在滤纸上形成四个圈,图 2 从里到外依次是叶绿素 b、叶绿素 a、叶 黄素、胡萝卜素。 【详解】A、橙黄色的胡萝卜素溶解度最大,应该是第四个色素圈,即最外圈,A 正确; B、叶绿素 b 溶解度最小,应该是最小色素圈,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B 错误; C、胡萝卜素位于最外的色素圈,叶绿素 b 位于最内的色素圈,两个色素圈之间相距最远, C 正确; D、如果所用的叶子比较老,则叶绿素含量明显减少,最小圈的色素也会变少,D 正确。 49.为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如下表所示。下面有关分析 最合理的是( ) 的 试管编号 底物和试剂 实验条件 1 1 cm3 瘦肉块+4 mL 胰蛋白酶溶液 37 ℃水浴,pH=8.1 2 1 cm3 瘦肉块+4 mL 胰蛋白酶溶液 0 ℃水浴,pH=8.1 3 1 cm3 瘦肉块+4 mL 胰蛋白酶溶液 37 ℃水浴,pH=1.5 A. 向 1 号试管中加入双缩脲试剂不变色 B. 将 2 号试管缓慢加热到 37 ℃时,瘦肉块大小不变 C. 向 3 号试管中加入碱调节 pH 至 8.1,瘦肉块大小不变 D. 1 号试管与 3 号试管对照可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 【答案】C 【解析】 【分析】 在最适温度(pH)下,酶的活性最高;当温度(pH)低于最适温度(pH)时,酶的活性随 温度(pH)的升高而增强;当温度(pH)高于最适温度(pH)时,酶的活性随温度(pH) 的升高而减弱。还要注意,低温使酶失活但不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酶的活性可以恢复。高 温、过酸、过碱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失活,酶的活性不能恢复。 【详解】A、胰蛋白酶本身 蛋白质,所以向 1 号试管中加入双缩脲试剂会变色,A 错误; B、将 2 号试管缓慢加热至 37℃,酶活性增强,瘦肉块会变小,B 错误; C、3 号试管中 pH=1.5,在此环境下酶已经失活,故向 3 号试管中加入碱调节 pH 至 8.1,瘦 肉块大小不变,C 正确。 D、1 号试管和 3 号试管的自变量为 pH 不同,1 号试管与 2 号试管的自变量为温度不同, 故 1 号试管和 2 号试管对照可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D 错误。 故选 C。 50.下面是叶肉细胞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叶绿体与线粒体的代谢简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是 A. 细胞①处于黑暗环境中,该细胞单位时间释放的 CO2 量即为呼吸速率 B. 细胞②没有与外界发生 O2 和 CO2 的交换,可断定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C. 细胞③处在较强光照条件下,细胞光合作用所利用的 CO2 量为 N1 与 N2 的和 D. 分析细胞④可得出,此时的光照强度较弱且 N1 小于 m2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①状态时,黑暗状况时,植物只进行细胞呼吸,不进行光合作用,此状态下,植 物从外界吸收 O2,并将细胞呼吸产生的 CO2 释放到体外。②状态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细胞 呼吸速率时,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 O2 用于细胞呼吸,细胞呼吸产生的 CO2 用于光合作用,植 物与外界不进行气体交换,即没有 O2 和 CO2 的吸收与释放。③状态时:较强光照时,植物同 时进行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且光合作用强度大于细胞呼吸强度,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 除用于植物的有氧呼吸消耗之外,其余的氧气释放到周围的环境中;植物光合作用所利用的 CO2 除来自植物自身细胞呼吸外,不足的部分从外界吸收。 ④状态时光合作用速率小于细胞呼吸速率时,植物从外界吸收 O2,并将细胞呼吸产生的 CO2 释放到体外。 【详解】结合图示可知,细胞①中仅有线粒体中有气体的消耗和生成,故应处在黑暗环境中, 此时细胞单位时间内释放的 CO2 量可表示呼吸速率,A 正确;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 O2 用于细 胞呼吸,细胞呼吸产生的 CO2 用于光合作用,植物与外界不进行气体交换,即没有 O2 和 CO2 的吸收与释放,此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细胞呼吸速率,B 正确;细胞③需要从外界环境吸收 CO2,并向细胞外释放 O2,此时细胞所处环境的光照强度大于光补偿点,细胞所利用的 CO2 包括呼吸作用产生的 N2 和从环境中吸收的 N1,C 正确;细胞④中,线粒体利用的 O2 除来自 叶绿体外,还要从细胞外吸收,说明细胞呼吸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细胞进行有氧呼吸和 光合作用的过程中,O2 的净消耗量(吸收量)m2 与 CO2 的净生成量 N1 相等,D 错误。 二、填空题 51. I. 某研究小组测得在适宜条件下某植物叶片遮光前吸收 CO2 的速率和遮光(完全黑暗)后 释放 CO2 的速率。吸收或释放 CO2 的速率随时间变化趋势的示意图如下(吸收或释放 CO2 的 速率是指单位面积叶片在单位时间内吸收或释放 CO2 的量),回答下列问题: (1)遮光瞬间该植物叶肉细胞中 含量变化是__________。 (2)在光照条件下,图形 A+B+C 的面积表示该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叶片光合作用 __________,其中图形 B 的面积表示__________,从图形 C 可推测该植物存在另一个 __________的途径, CO2 进出叶肉细胞都是通过__________的方式进行的。 II. 图甲表示洋葱根尖的不同区域,图乙表示洋葱根尖处于有丝分裂各阶段,一个细胞核中 DNA 的相对含量变化,图丙呈现的是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某一物质的形态变化。请分析回答 下列问题: (1)甲图中①②③④细胞形态不同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 (2)丙图中①→②表示的遗传物质变化过程发生在乙图的__________(填字母),②→③表 示的生理变化过程发生在细胞周期的__________期。乙图曲线的获得是选择甲图中的 __________(填序号)区细胞为材料。 (3)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我们发现即使制作临时装片的操作步骤是正确的,也 难以看到很多处于分裂期的细胞,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 (1). 上升 (2). 固定的 CO2 总量 (3). 呼吸作用释放出的 CO2 量 (4). 释放 CO2 (5). 自由扩散 (6).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7). b (8). 前 (9). ③ (10). 细胞分裂间期在细胞周期中持续时间长,分裂期持续时间短 3C 【解析】 【分析】 1、上图反应了遮光前后植物吸收或释放 CO2 速率变化,与传统题目相比较最明显区别是在 遮光后短时间内 CO2 释放速率明显超过细胞在同等条件下细胞呼吸作用释放 CO2 速率,对 此能否准确理解是题目的难点也是关键点。从图形可看出当遮光一段时间后二氧化碳释放速 率达到稳定,由于遮光后植物没有光合作用只有呼吸作用,所以 B 值就应代表该植物呼吸 作用释放二氧化碳速率,B+C 是代表在遮光短时间内释放二氧化碳速率最大值,因此 C 代 表遮光后短时间内除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外其他途径释放二氧化碳速率。 2、甲图中①为成熟区细胞,②为伸长区细胞,③为分生区细胞,④为根冠。乙图中 a 表示 G1 期,b 表示 S 期,C 表示 G2 期,d 表示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丙图中①→②为染色体复制 过程,②→③为染色质螺旋形成染色体的过程。 【详解】Ⅰ.(1)遮光瞬间光反应产生 ATP 和还原氢减少,使 C3 的还原速率降低,但短时 间内二氧化碳固定形成 C3 的速率不变,所以该植物叶肉细胞中 C3 含量增加。 (2)根据坐标图分析,A 为叶肉细胞吸收外界的 CO2,而 B+C 的总和则是植物自身产生 CO2 的量,两部分的 CO2 都会被植物的叶肉细胞所吸收,故 A+B+C 的面积即光合作用固定 的 CO2 总量。遮光之后,植物主要进行呼吸作用产生 CO2,根据遮光后平稳段的直线的变 化趋势可以推出 B 的面积表示这段时间内植物呼吸作用放出的 CO2 量。C 段则表示植物可 能通过其他途径产生 CO2。CO2 属于小分子的气体,进出细胞都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行 的。 II.(1)图甲中①②③④细胞形态不同是细胞分化的结果,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丙图中①→②表示染色体复制,该过程发生 DNA 复制,对应乙图中的 b 的。②→③ 表示染色质螺旋缩短变粗变为染色体,发生在细胞周期的前期。分生区的细胞具有分裂能力, 能进行 DNA 复制,所以图乙的曲线获得是选择的甲图中③分生区细胞为材料。 (3)由于细胞分裂间期在细胞周期中持续时间长,分裂期持续时间短,所以在观察有丝分 裂实验时,即使操作正确,也难以看到很多处于分裂期的细胞。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光呼吸和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识 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利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52.在一个经长期随机交配形成的自然鼠群中,存在的毛色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如下表(注: AA 纯合胚胎致死)。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表现型 黄色 灰色 黑色 基因型 Aa1 Aa2 a1a1 a1a2 a2a2 (1)若亲本基因型为 Aa1×Aa2,则其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 (2)两只鼠杂交,后代出现三种表现型,则该对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它们 再生一只黑色雄鼠的概率是________。 (3)现有一只黄色雄鼠和多只其他各色的雌鼠,如何利用杂交方法检测出该雄鼠的基因型? 实验思路:①选用该黄色雄鼠与多只________色雌鼠杂交。②________________。 结果预测:①如果后代出现黄色和灰色,则该黄色雄鼠的基因型为_______。 ②如果后代出现________________,则该黄色雄鼠的基因型为 Aa2。 【答案】 (1). 黄色:灰色=2:1 (2). Aa2、a1a2 (3). 1/8 (4). 黑 (5). 观察后 代的毛色 (6). Aa1 (7). 黄色和黑色 【解析】 【分析】 由表格信息可知,Aa1 和 Aa2 表现为黄色,因此 A 对 a1、a2 是显性,a1a2 为灰色,a2a2 为黑 色,说明 a1 对 a2 是显性;A、a1、a2 是复等位基因,在遗传过程中遵循分离定律。 【详解】(1)Aa1×Aa2,后代中 AA(死亡)、Aa1(黄色)、Aa2(黄色)、a1a2(灰色),其中 黄色:灰色=2:1。 (2)由后代有黑色 a2a2 可推知其亲代均有 a2,又因后代有三种表现型,所以亲本的基因型 为 Aa2 和 a1a2,它们再生一只黑色鼠概率为 1/4,雄性概率为 1/2,所以它们再生一只黑色雄 鼠概率为 1/8。 (3)要通过杂交方法检测出黄色雄鼠的基因型,可将该黄色雄鼠与多只黑色雌鼠 a2a2 杂交 并观察后代毛色,如果后代出现黄色和灰色,则该黄色雄鼠的基因型为 Aa1;如果后代出现 黄色和黑色,则该黄色雄鼠的基因型为 Aa2。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规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利用分离定律分析复等位基因的 问题和实验设计能力。 53.I.如图甲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图乙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 动图解,图中字母代表相应的能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属于该湖泊生态系统基石的生物是__________。 (2)图乙中表示桑树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是_________(填字母);图中 F 表示 ________。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_(用字母及数字表达)。 (3)湖泊生态系统可很快消除轻微污染,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该湖泊风景区 环境优美,盛产多种美食,旅游业发达,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价值。 II.某地大力发展农家乐,构建旅游与生态并举的生态农业。池塘养鱼垂钓,水稻长势喜人, 农民正忙着进行除草、治虫、施肥等生产活动。根据生态学的原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农民除草、治虫的目的是__________。 (2)假定某种群当年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 λ 倍,图 1 为 λ 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 2 为该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单位:J/(m2·d)]。 请分析回答:图 1 中该种群数量在 ad 段的增长曲线呈__________型,e 点种群数量比 d 点 __________。图 2 中由草食动物流入分解者的能量除包含其遗体残骸中的能量外,还包含 __________中的能量。 【答案】 (1). 小球藻、念珠藻 (2). C(或 A-B) (3). 未利用的能量 (4). (E + F + G + H)÷A×l00% (5). 自我调节能力(或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的能力) (6). 直接 (7). 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更多地流向水稻 (8). “S” (9). 少 (10). 肉食动物粪便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甲:参与食物网构成的是生产者与各级消费者,其中的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图 乙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 A 为桑树的总光合作用量;B 为桑 树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C 为桑树的净光合作用量,而且 C=A-B,C 是桑树用于自身生 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E+F+G+H 为蚕的同化量,其中 E 为蚕自身呼吸消耗的能量,F 为 未利用的能量,G 为被分解者分解的能量,H 表示流向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分析图 1:λ 表示某种群当年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0-a 段、a-d 段、d-e 段的 λ 值分别是等于 1、 大于 1、小于 1,对应的种群数量的变化依次是不变、增加、减少。分析图 2 可知:能量沿 食物链由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逐级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 【详解】I . (1) 生产者是自养生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可见,图甲中,属于该湖泊生态系 统基石的生物是小球藻、念珠藻。 (2) 图乙中,A 为桑树的总光合作用量,也是输入到第一营养级的能量;B 为桑树呼吸作用 散失的能量,C 为桑树的净光合作用量,也是桑树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而且 C= A-B。(E+F+G+H)为蚕的同化量,也是输入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其中的 F 为未利用的 能量。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输入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输入到第一 营养级的能量)×l00%=(E+F+G+H)÷A×l00%。 (3) 当湖泊生态系统受到轻微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很快消除 污染,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该湖泊风景区环境优美,盛产多种美食,旅游业 发达,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II. (1)依题意可知:农民除草、治虫的目的是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使能量更多地流向水稻。 (2) 图 1 中某种群当年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 λ 倍。该种群的 λ 值在 ad 段“由1 增至 2 后又逐渐降至 1”,据此可推知:该种群在ad 段的增长速率是先增后减,其数量逐渐增加至 d 点的最大值,所以该种群数量在 ad 段的增长曲线呈“S”型。de 段 λ 值小于 1,说明该 种群的数量不断减小,因此 e 点种群数量比 d 点少。动物自身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自身所同 化的能量,而应属于上一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因此图 2 中由草食动物流入分解者的能量 除包含其遗体残骸中的能量外,还包含肉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 【点睛】本题以图文结合为情境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及其 稳定性、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种群数量的变化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识图分析 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所学相关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据 此,从题意与图示中提取有效信息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 54.人类心脏组织受损后难以再生。该现象可追溯到哺乳动物祖先,随着它们恒温状态的建 立,心脏组织再生能力减弱。 (1)哺乳动物受到寒冷刺激后,通过______________(神经/体液/神经-体液)调节促进甲 状腺激素分泌,使机体产生更多热量以维持体温。 (2)活跃分裂的动物细胞多是二倍体细胞,多倍体细胞通常不能分裂。 ①对比不同动物心脏中二倍体细胞所占比例及其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如图。恒温动物的心 脏组织因二倍体细胞比例______________,再生能力较差;同时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 ______。由此表明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心脏组织再生能力呈负相关。 ②制备基因工程小鼠,使其心脏细胞缺乏甲状腺激素受体,导致心脏细胞不受____________ 调节。与正常小鼠相比,基因工程小鼠体内的甲状腺激素________________正常小鼠心脏组 织再生能力。 ③以斑马鱼为材料进一步研究。将成年斑马鱼分成 A、B 两组,分别饲养在不同水箱中,A 组作为对照,B 组加入甲状腺激素。若________组斑马鱼心脏组织受损后的再生能力比另一 组弱,则证明甲状腺激素对变温动物斑马鱼心脏组织再生能力的影响与对恒温动物小鼠的影 响一致。 【答案】 (1). 神经-体液 (2). 低 (3). 高 (4). 甲状腺激素 (5). 抑制 (6). B 【解析】 【分析】 ①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过程如图所示: ②由图可知,变温动物心脏中二倍体细胞比例较高,甲状腺激素水平较低;恒温动物心脏中 二倍体细胞比例较低,甲状腺激素水平偏高。 【详解】(1) 哺乳动物受到寒冷刺激时,冷觉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通过有关的传入 神经传到下丘脑。下丘脑就会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TRH 运输到垂体,促使 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TSH 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 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细胞代谢速率,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综上分析,哺乳动 物受到寒冷刺激后,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促进甲状腺激素分泌,使机体产生更多热量,以维 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2) ①分析图示可知,恒温动物心脏中二倍体细胞比例较低,因为活跃分裂的动物细胞多为 二倍体细胞,所以恒温动物再生能力较差;又因为恒温动物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偏高,说明 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心脏组织再生能力呈负相关。 ②制备的基因工程小鼠的心脏细胞缺乏甲状腺激素受体,因此甲状腺激素不能作用于心脏细 胞,导致心脏细胞不受甲状腺激素调节。转基因小鼠体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正常,但甲状腺 激素不能作用于心脏,而心脏中二倍体细胞数目会出现大幅增加,可以证明甲状腺激素会抑 制正常小鼠心脏组织的再生能力。 ③将成年斑马鱼分成 A、B 两组,A 组不加入甲状腺激素,B 组加入甲状腺激素。若甲状腺 激素对变温动物斑马鱼心脏组织再生能力的影响与对恒温动物小鼠的影响一致,即会抑制心 脏组织的再生能力,则 B 组斑马鱼心脏受损后的再生能力会比对照组弱。 【点睛】本题的难点是对曲线图的分析。分析的关键是把握横、纵坐标的含义及曲线的变化 趋势,进而明确:甲状腺激素与心脏中二倍体细胞所占的比例呈反比,再结合题意“活跃分 裂的动物细胞多为二倍体细胞”做出推测:甲状腺激素会抑制心脏组织的再生能力。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