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湖南省长沙市宁乡一中等部分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湖南省长沙市宁乡一中等部分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湖南省长沙市宁乡一中等部分中学 ‎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生命的核心元素是( )‎ A. O B. C C. N D. Fe ‎【答案】B ‎【解析】组成生物体的主要元素有:C、H、O、N、P、S,其中氧元素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碳元素是生物体内最基本的元素;生物体的有机化合物主要有糖类、蛋白质和核酸,其中多糖、蛋白质和核酸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生物大分子。‎ ‎【详解】ABCD、由于组成生物体的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因此碳被称为“生命的核心元素”,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下列生物实验中关于颜色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用斐林试剂鉴定麦芽糖会出现砖红色沉淀 B. 抗体与双缩脲试剂反应显紫色 C. 脂肪被苏丹Ⅲ染液染成红色 D. 染色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答案】C ‎【解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蔗糖)。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4)淀粉遇碘液变蓝。‎ ‎【详解】A、麦芽糖是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其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A正确;‎ B、抗体属于蛋白质,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B正确;‎ C、脂肪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C错误;‎ D、染色体在细胞核内,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D正确。故选C。‎ ‎3.下列生物大分子与功能对应错误的是( )‎ A. 蛋白质—免疫功能 B. DNA—携带遗传信息 C. 纤维素—构成植物细胞壁 D. 糖原—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答案】D ‎【解析】1、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主要的储能物质。 2、脂质的种类及功能: (1)脂肪:良好的储能物质; (2)磷脂:构成生物膜结构的重要成分; (3)固醇:分为胆固醇(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详解】A、蛋白质中酶有催化作用,抗体有免疫功能,血红蛋白具有运输功能等,A正确; B、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是DNA,其上的碱基排列顺序代表生物的遗传信息,B正确; C、纤维素的主要作用是构成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对植物细胞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C正确; D、细胞内良好的储能能物质是脂肪,D错误。故选D。‎ ‎【点睛】易错点:蛋白质的结构多样,在细胞中的功能也多样:①有的蛋白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如肌肉蛋白;②有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如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③有的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如载体蛋白和血红蛋白;④有的蛋白质具有信息传递,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⑤有的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 ‎4.下列有关蛋白质和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氨基酸仅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就能合成有活性的蛋白质 B. 过酸、过碱都会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C. 人体细胞的核酸中含有4种核苷酸 D. DNA与RNA只是含有的碱基不同 ‎【答案】B ‎【解析】1、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盘曲折叠形成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有关,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决定功能多样性,有的蛋白质是结构物质,有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有的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有的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有的蛋白质具有调节功能等。 2、DNA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RNA中的五碳糖是核糖,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根据碱基不同分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四种。‎ ‎3、DNA和RNA的比较:‎ 英文缩写 基本组成单位 五碳糖 含氮碱基 存在场所 结构 DNA 脱氧核糖核苷酸 脱氧核糖 A、C、G、T 主要在细胞核中,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有少量存在 一般是双链结构 RNA 核糖核苷酸 核糖 ‎ A、C、G、U 主要存在细胞质中 一般是单链结构 ‎【详解】A、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方式形成的是肽链,肽链还需要经过加工才能成为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A错误;‎ B、在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条件下酶会变性失活,而在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B正确;‎ C、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因此共含有8种核苷酸(四种脱氧核苷酸+四种核糖核苷酸),C错误;‎ D、DNA和RNA中的五碳糖不同,DNA含有脱氧核糖,RNA含有核糖,二者含有的碱基不完全相同,DNA含有的碱基为A、C、G、T,RNA含有的碱基为A、C、G、U,D错误。故选B。‎ ‎【点睛】易错点:无论是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遗传物质都是DNA;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但是细胞核和细胞质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者RNA,相应的其遗传物质就是其所含有的那种核酸。‎ ‎5.在人体细胞的细胞核中,与核糖体形成有关的结构是( )‎ A. 核膜 B. 核基质 C. 染色体 D. 核仁 ‎【答案】D ‎【解析】细胞核的结构: 核膜:具有双层膜,而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则核膜共有4层磷脂分子组成。 染色质: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则染色质是DNA的主要载体。 核仁:与某些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核孔:能实现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详解】A、核膜的作用是将细胞核与细胞质分隔开,与核糖体的形成无关,A错误;‎ B、核基质与核糖体形成无关,B错误;‎ C、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是DNA的主要载体,与核糖体的形成无关,C错误;‎ D、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D正确。故选D。‎ ‎【点睛】易错点:细胞核中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核糖体多,核仁大。‎ ‎6.下列有关细胞的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成分 B. 生物膜上附有酶,能催化化学反应的进行 C. 叶肉细胞有双层膜的结构只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D. 生物膜具有一定的选择透过性 ‎【答案】C ‎【解析】生物膜系统: 1.概念: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细胞器膜和核膜、细胞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2、功能: (1)保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过程起决定作用。 (2)为多种酶提供附着位点,是许多生物化学反应的场所。 (3)分隔细胞器,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详解】A、胆固醇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在人体内胆固醇还参与脂质在血液中的运输,A正确;‎ B、生物膜为多种酶提供附着位点,能催化化学反应的进行,但本身不发生变化,B正确;‎ C、叶肉细胞中有双层膜的结构为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核,C错误;‎ D、生物膜的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D正确。故选C。‎ ‎【点睛】易错点:在叶肉细胞中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为线粒体和叶绿体,在动物细胞中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就只有线粒体;核膜是双层膜,细胞膜是单层膜。‎ ‎7.下图是某细胞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细胞可能是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B. 结构①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C. 结构①②⑤中都含有DNA分子 D.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具有结构③‎ ‎【答案】A ‎【解析】分析题图:该图为植物叶肉细胞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①为细胞核,②为线粒体,③为核糖体,④为内质网,⑤为叶绿体,⑥为细胞质基质。‎ ‎【详解】A、该图中有叶绿体,所以不可能是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A错误;‎ B、结构①是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B正确;‎ C、①为细胞核,②为线粒体,⑤为叶绿体,都含有DNA分子,C正确;‎ D、结构③为核糖体,是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D正确。故选A。‎ ‎8.下列过程中不依赖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是( )‎ A. 小肠上皮细胞从小肠液中吸收葡萄糖 B 枪乌贼神经细胞从细胞外液中吸收Na+‎ C. 人体的胃壁细胞从胃液中吸收酒精 D. 水生植物丽藻的细胞液积累高浓度的K+‎ ‎【答案】C ‎【解析】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 名 称 运输方向 载体 能量 实  例 自由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不需 不需 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 协助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需要 不需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主动运输 低浓度→高浓度 需要 需要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等 此外,大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胞吞或胞吐,需要消耗能量,但不需要载体蛋白。‎ ‎【详解】A、小肠上皮细胞从小肠液中吸收葡萄糖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载体,A错误;‎ B、枪乌贼神经细胞从细胞外液中吸收Na+属于协助扩散,需要载体,B错误;‎ C、人体的胃壁细胞从胃液中吸收酒精属于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C正确;‎ D、水生植物丽藻的细胞液积累高浓度的K+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载体,D错误。故选C。‎ ‎9.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碳等小分子物质都以被动运输的方式跨膜运输 B. 细胞进行生命活动需要的物质都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出细胞 C. 物质顺浓度梯度跨膜进出细胞时,不需要膜上载体蛋白的协助 D. 主动运输能使细胞按生命活动的需要选择性地吸收某些物质 ‎【答案】D ‎【解析】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运输方式 运输方向 是否需要载体 是否消耗能量 示例 自由扩散 高浓度到低浓度 否 否 水、气体、脂类(因为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如甘油)‎ 是 否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协助扩散 高浓度到低浓度 主动运输 低浓度到高浓度 是 是 几乎所有离子、氨基酸 此外,大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胞吞或胞吐。‎ ‎【详解】A、二氧化碳是以被动运输的方式跨膜运输,但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可能是主动运输,也可能是被动运输,A错误;‎ B、静息电位时钾离子的外流,动作电位时钠离子的内流都属于协助扩散,而一般情况下细胞进行生命活动需要的物质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的,B错误;‎ C、物质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有的不需要膜上载体蛋白的协助,进行自由扩散,有的需要膜上载体蛋白的协助,进行协助扩散,C错误;‎ D、主动运输能使细胞按生命活动的需要选择性地吸收某些物质,需要载体并消耗能量,D正确。故选D。‎ ‎10.某实验小组利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均加入适量红墨水的蔗糖溶液和清水,开展“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活动。下列关于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制片过程:取载玻片→撕表皮→滴清水→盖盖玻片 B. 细胞中液泡颜色变化:浅红→深红→浅红 C. 细胞吸水能力变化:弱→强→弱 D. 视野中红色区域面积变化大→小→大 ‎【答案】C ‎【解析】(1)将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置于低浓度的溶液或蒸馏水中,植物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但如果所用溶液为葡萄糖、KNO3、NaCl、尿素、乙二醇等,发生质壁分离后因细胞主动或被动吸收溶质而使细胞液浓度增大,植物细胞会吸水引起质壁分离后的自动复原。 (2)质壁分离过程中,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质壁分离程度越大,植物细胞吸水能力越强;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 (3)质壁分离与复原过程中水分子的移动是双向的,总结果是单向的。 (4)本实验用显微镜观察了三次,第一次与第二次形成对照,第三次与第二次形成对照,该对照方法为自身对照。‎ ‎【详解】A、制片的过程为:取载玻片→滴清水→撕表皮→盖盖玻片,A错误; B、由于用的是无色洋葱内表皮,因此液泡无颜色,B错误;‎ C ‎、细胞失水过程中,吸水能力增强,吸水过程中,吸水能力减弱,即细胞吸水能力变化:弱→强→弱,C正确;‎ D、细胞失水过程中,细胞缩小,红色区域由小变大,吸水过程中,细胞涨大,红色区域由大变小,视野中红色区域变化:小→大→小,D错误。故选C。‎ ‎【点睛】易错点: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1)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2)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 ‎11.下图所示过程体现了酶具有( )‎ A. 高效性 B. 稳定性 C. 不可替代性 D. 专一性 ‎【答案】D ‎【解析】酶的特性: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②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详解】由图可知,酶只能催化物质a发生反应,而不能催化物质b、c发生反应,因此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故选D。‎ ‎12.图表示pH及温度对酶X活性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组成酶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B. 该实验中酶X的最适pH为8且相对稳定 C. 酶X的最适温度为35℃‎ D. 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先升高后降低 ‎【答案】C ‎【解析】分析曲线图:pH在0-8时,随着pH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渐升高;pH为8时,酶的活性最高;pH大于8后,随着pH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渐降低;温度在30℃~37℃时,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先逐渐升高,后逐渐降低。‎ ‎【详解】A、酶的化学本质大多数是蛋白质,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少数是具有催化活性的RNA,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A正确;‎ B、pH在0-8时,随着pH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渐升高;pH为8时,酶的活性最高;pH 大于8后,随着pH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渐降低,所以酶X的最适pH为8且相对稳定,B正确;‎ C、该图只能说明35℃比其他温度催化作用强,不能得出该酶的最适温度是35℃,C错误;‎ D、温度在30℃~37℃时,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先逐渐升高,后逐渐降低,D正确。‎ 故选C。‎ ‎13.下图表示细胞呼吸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体肌细胞能进行的过程是①②③‎ B. 水稻根细胞能进行的过程是①②④‎ C. 过程②③④均能产生少量ATP D. 等量的葡萄糖通过②过程释放的能量最多 ‎【答案】C ‎【解析】分析题图:①为细胞呼吸第一阶段,场所在细胞质基质;②为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场所在线粒体;③为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场所为细胞质基质;④为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的过程,场所为细胞质基质。‎ ‎【详解】A、人体肌细胞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所以人体肌细胞能进行的过程是①②③,A正确;‎ B、水稻根细胞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所以水稻根细胞能进行的过程是①②④,B正确;‎ C、过程②包括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第三阶段能产生大量ATP;③和④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不产生ATP,C错误;‎ D、等量的葡萄糖通过②过程释放的能量最多,因为有机物被彻底分解成无机物,储存的化学能被彻底释放了出来,D正确。‎ 故选C。‎ ‎14.下表表示细胞呼吸原理在生活生产实践上的应用,其中错误的是( )‎ 选项 措施 目的 A 稻田排水 避免无氧呼吸产物伤害根细胞 B 种子晒干后再储存 降低含水量,降低细胞呼吸强度 C 蔬菜低温保鲜 降低酶活性,降低细胞呼吸强度 D 醋酸发酵保持无氧条件 利于无氧呼吸,从而利于制作食醋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1)种植农作物时,疏松土壤能促进根细胞有氧呼吸,有利于根细胞对矿质离子的主动吸收。 (2)利用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的原理酿酒,利用其发酵产生二氧化碳的原理制作面包、馒头。 (3)利用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的原理制作酸奶、泡菜。 (4)稻田中定期排水可防止水稻因缺氧而变黑、腐烂。 (5)皮肤破损较深或被锈钉扎伤后,破伤风芽孢杆菌容易大量繁殖,引起破伤风。 (6)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是不致因剧烈运动导致氧的不足,使肌细胞因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引起肌肉酸胀乏力。 (7)粮食要在低温、低氧、干燥的环境中保存。 (8)果蔬、鲜花的保鲜要在低温、低氧、适宜湿度的条件下保存。‎ ‎【详解】A、稻田需要定期排水,如果稻田中的氧气不足,水稻根部会因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酒精,而使根系变黑、腐烂,A正确;‎ B、种子晒干后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新陈代谢速率减慢,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因此种子晒干可降低细胞呼吸的强度,有利于种子贮藏,B正确;‎ C、水果、蔬菜保鲜的目的既要保持水分,又要降低呼吸作用,所以低温保鲜是最好的方法,能降低酶的活性,从而降低细胞呼吸,C正确;‎ D、醋酸菌是好氧菌,在有氧条件下产生醋酸,故醋酸发酵时应通入无菌空气,D错误。‎ 故选D。‎ ‎15.图是ATP-ADP的循环图解,其中①②表示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植物在黑暗条件下,①过程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B. 在人体细胞内,①②过程发生的场所相同 C. 与处于平静状态时相比,剧烈运动时①②过程都会加快 D. ①②过程需要的酶不同,②过程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 ‎【答案】B ‎【解析】分析题图:图示为ATP-ADP的循环图解,其中①表示ATP的合成过程,该过程往往伴随着放能反应;②表示ATP的水解过程,该过程往往伴随着吸能反应。‎ ‎【详解】A、植物在黑暗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其ATP的合成①过程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A正确;‎ B、人体细胞中合成ATP,只有通过细胞呼吸,场所位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而水解ATP通常发生在细胞中的需能部位,B错误;‎ C、剧烈运动时①②过程都会加快,使ATP含量处于动态平衡过程中,C正确;‎ D、酶具有专一性,所以①②过程需要的酶不同,②过程是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D正确。故选B。‎ ‎【点睛】易错点:水解时远离A的磷酸键易断裂,释放大量的能量,供给各项生命活动,所以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16.下列生物中,属于真核生物的是 A. 发菜 B. 颤藻 ‎ C. 黑藻 D. 谷氨酸棒状杆菌 ‎【答案】C ‎【解析】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最根本的区别是真核生物具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真核生物主要包括动物、植物和真菌,原核生物主要包括蓝藻、细菌和放线菌。‎ ‎【详解】A、发菜是蓝藻的一种,属于原核生物,A错误;‎ B、颤藻属于蓝藻的一种,属于原核生物,B错误;‎ C、黑藻是一种低等的植物,属于真核生物,C正确;‎ D、谷氨酸棒状杆菌是一种细菌,属于原核生物,D错误;故选C。‎ ‎17.有关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都具有生物膜 B. 都含有核糖体 C. 都进行有氧呼吸释放能量 D. 遗传物质都是DNA ‎【答案】C ‎【解析】由题文可知,该题主要考察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异同点,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在结构上最明显的差异为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相同点在于结构上均含有细胞膜、核糖体、细胞质基质和DNA。‎ ‎【详解】A、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均含有细胞膜,细胞膜属于生物膜的一种,A正确;‎ B、原核细胞中只含有一种细胞器,即核糖体,与真核细胞结构上相同,B正确;‎ C、真核细胞中有些细胞不能进行有氧呼吸,例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原核细胞有些也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例如乳酸菌等厌氧性微生物,C错误;‎ D、细胞生物均以DNA为遗传物质,D正确;故选C。‎ ‎【点睛】该题重点考察细胞的统一性,统一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结构方面: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糖体等结构。‎ ‎(2)组成方面: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种类基本相同。‎ ‎(3)能量方面:一般以ATP作为直接能源物质。‎ ‎(4)遗传方面: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各种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5)增殖方面:都以细胞分裂的方式增殖。‎ ‎18.下列有关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用磷脂酶处理核糖体,不会破坏其结构 B. 被溶酶体分解后得到的产物都会被排出细胞外 C. 线粒体和叶绿体可通过不同方式增大其膜面积 D. 中心体与人体皮肤生发层细胞的有丝分裂密切相关 ‎【答案】B ‎【解析】由题文可知该题主要考察各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中无膜的细胞器包括核糖体和中心体,双层膜的细胞器包括线粒体和叶绿体。溶酶体内部含有多种酸性水解酶,是细胞的“消化车间”,中心体主要存在于动物和低等植物的细胞内,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详解】A、由于核糖体不含膜结构,用磷脂酶处理,不会破坏其结构,A正确;‎ B、被溶酶体分解以后的产物,如果是对细胞有用的物质,细胞可以再利用,废物则被排出细胞外,B错误;‎ C、线粒体的内膜向内折叠成嵴,增大膜面积和酶的附着位点,叶绿体内由多个类囊体堆叠成的基粒增大叶绿体的膜面积,C正确;‎ D、皮肤生发层细胞可以进行有丝分裂,该过程中会由中心体发射星射线构成纺锤体,D正确;故选B。‎ ‎19.为了研究细胞核的功能,实验小组选取了100个细胞,每个细胞都分割成有核部分和无核部分,然后将这些细胞置于相同的条件下培养,细胞存活比例和培养天数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A. 细胞无核部分不能进行任何细胞代谢 B. 细胞的正常存活离不开细胞核的作用 C. 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D. 细胞质与细胞的正常存活无关 ‎【答案】B ‎【解析】分析题图:图中细胞无核部分的死亡个数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而增加直至全部死亡,而细胞有核部分存活个数和时间都要比无核部分多和长。‎ ‎【详解】A、细胞无核部分也能存活一定的天数,说明细胞无核部分也能进行细胞代谢,A错误;‎ B、细胞无核部分存活的天数少于有核部分,说明细胞的正常存活离不开细胞核的作用,B正确;‎ C、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C错误;‎ D、有核部分存活一定时间后,存活比例也会下降,说明细胞质和细胞的正常存活有关系,D错误。故选B。‎ ‎20.如图是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 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通过④进出细胞核 B. ②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C. 破坏③会影响细胞中蛋白质的合成 D. ①由双层膜组成,其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答案】A ‎【解析】该题主要考察细胞核的结构,细胞核分为核膜、染色质和核仁,核膜上有核孔,其可以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①为核膜,②为染色质,③为核仁,④为核孔。‎ ‎【详解】A、DNA是细胞的遗传物质,不能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核孔允许RNA和蛋白质等物质进出,具有选择性,A错误;‎ B、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易被碱性染料染色,B正确;‎ C、核仁参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破坏核仁会影响核糖体的形成进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C正确;‎ D、①核膜由双层膜组成,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其基本支架,D正确;故选A。‎ ‎21.某实验小组在装有清水的水槽中放置两个用半透膜封口的漏斗,漏斗甲装有一定量10%的蔗糖溶液,漏斗乙装有等量15%的蔗糖溶液。两漏斗形状、大小一致且置于水槽相同深度处。初始时刻水分进入漏斗的速率分别为V1和V2,渗透平衡时漏斗中的蔗糖溶液浓度分别为S1和S2。据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V1> V2、S1> S2 B. V1< V2、S1> S2‎ C. V1> V2、S1= S2 D. V1< V2、S1< S2‎ ‎【答案】D ‎【解析】该实验模拟细胞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的过程,半透膜只能允许水等某些分子透过,而其它分子不能透过,题干中蔗糖属于半透膜不能透过的物质,因此在该实验中膜两侧只进行水分子的进出。水分子进出的速率取决于膜两侧的浓度差。‎ ‎【详解】实验中,漏斗甲装有一定量10%的蔗糖溶液,漏斗乙装有等量15%的蔗糖溶液,由此可见漏斗乙与水槽中的水形成了更大的浓度差,因此,在实验初始,进入漏斗乙的水分子速率要多于漏斗甲,即V1< V2;由于半透膜不允许蔗糖分子透过,所以膜两侧的蔗糖浓度始终存在差异,当渗透平衡时,进出漏斗的水分子达到平衡,但蔗糖分子数并未改变,此时乙漏斗的液面更高,平衡了更大的浓度差,因此漏斗乙中的蔗糖溶液浓度依然较大,即S1< S2;故选D。‎ ‎22.下列有关无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原核生物只进行无氧呼吸 B. 醋酸杆菌在无氧条件下生成食醋 C. 无氧呼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D. 无氧呼吸第二阶段生成少量ATP ‎【答案】C ‎【解析】无氧呼吸的全过程可以概括为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需要不同的酶催化,但场所均为细胞质基质。第一阶段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第二阶段在不同酶的作用下可以将丙酮酸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为乳酸。‎ ‎【详解】A、原核生物中有些也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例如好氧型细菌、蓝藻等,其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在细胞质基质中,A错误;‎ B、醋酸杆菌是一种需氧型细菌,只能进行有氧呼吸,其在有氧条件下生成食醋,B错误;‎ C、无氧呼吸的场所在细胞质基质,C正确;‎ D、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出少量能量,生成少量ATP,D错误;故选C。‎ ‎23.下图是某小组在不同O2浓度条件下,测得的某种子的CO2释放量与O2吸收量之间的关系,假设细胞呼吸均以葡萄糖为底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在QP区段内,种子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B. 在QR区段内,种子的无氧呼吸速率逐渐变小 C. P点之后,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 D. 在P点时,细胞呼吸产生ATP的量比R点时的少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文可知,该实验的目的为“不同O2浓度条件下,某种子的CO2释放量与O2吸收量之间的关系”,可推知该题在考察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之间的关系。种子作为一种植物器官在无氧呼吸时会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题干中CO2释放量代表的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CO2释放总量,O2吸收量代表有氧呼吸吸收的O2量。‎ ‎【详解】A、在QP区段内,CO2释放量大于O2吸收量,表示在进行有氧呼吸的同时进行了无氧呼吸,A正确;‎ B、氧气可以抑制有氧呼吸的进行,在QR区段内可以推测随横轴氧气浓度的升高,无氧呼吸速率逐渐变小,B正确;‎ C、P点之后,CO2释放量与O2吸收量相等,代表无氧呼吸零,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C正确;‎ D、在P点时,植物只进行有氧呼吸,消耗较多的氧气,CO2释放量较高,呼吸作用较强,R点时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且R点时CO2释放量最低,代表总呼吸强度最弱,同时有氧呼吸过程释放的能量远多于无氧呼吸,因此P点产生ATP的量更多,D错误;‎ 故选D。‎ ‎24.下列有关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多数储存在ATP中 B. 缺氧时,细胞质基质中能生成酒精 C. 无氧呼吸时,葡萄糖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D. 丙酮酸只有在细胞质基质中才能被彻底分解 ‎【答案】B ‎【解析】由题文和选项可知,该题主要考察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产物和能量的去路。对于有氧呼吸的过程总结如下:‎ 无氧呼吸的两个阶段均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产物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详解】A、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有两部分去路,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部分储存在ATP 中,A错误;‎ B、缺氧时,细胞主要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无氧呼吸,产物为酒精和二氧化碳,B正确;‎ C、无氧呼吸能量释放并不彻底,更多的能量被储存在有机物酒精中,C错误;‎ D、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无氧呼吸,丙酮酸并不能被彻底分解,能量会储存在酒精中,D错误;‎ 故选B。‎ ‎25.下图表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材料和装置。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甲组中设置的NaOH溶液能避免空气中CO2对实验的干扰 B. 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盛有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锥形瓶 C. 一段时间后,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来检测乙组中是否有酒精生成 D. 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所经历的时间,甲组比乙组的长 ‎【答案】D ‎【解析】酵母菌属于异氧兼性厌氧型微生物,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两种呼吸方式均可以产生二氧化碳,但产生量不同,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较多。‎ ‎【详解】A、通入的空气中含有一部分的二氧化碳,后续检验二氧化碳产生时会干扰实验结果,因此在培养瓶之前放置NaOH溶液来吸收二氧化碳,A正确;‎ B、B瓶剩余的空间中含有少量氧气,酵母菌会首先利用氧气进行有氧呼吸,因此在实验前封口放置一段时间,消耗完内部的氧气,确保实验时检测的是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B正确;‎ C、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来检测是否有酒精生成,实验现象为橙色变成灰绿色,C正确;‎ D、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可以检测二氧化碳的产生,由蓝变绿再变黄所经历的时间代表二氧化碳的产生量,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更多,变黄所需时间更短,D错误;故选D。‎ 二、非选择题 ‎26.下图表示构成人体细胞的元素、化合物及其作用,其中a、b、c、d、e表示小分子物质,A、B、C、D表示生物大分子(已知核糖体主要由蛋白质和某种核酸组成)。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中的a通过___________的方式合成A,该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 ‎(2)b和c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人骨骼肌细胞中含有B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 ‎(3)D表示___________,d表示___________,e表示___________。‎ ‎(4)与糖类相比,脂肪是细胞良好的储能物质。从物质组成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脱水缩合 核糖体 b含有脱氧核糖,c含有核糖α b特有的碱基是T(胸腺嘧啶),c特有的碱基是U(尿嘧啶) 线粒体 糖原(肝糖原和肌糖原) 葡萄糖 维生素D 与糖类相比,脂肪中H的含量较高、O的含量较低 ‎【解析】由题文可知,该题主要考察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种类、元素组成和功能。蛋白质是由氨基酸之间经过脱水缩合后多肽链盘曲折叠形成的,核酸包括脱氧核酸和核糖核酸,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为核苷酸。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主要元素包含C、H、O,少部分脂质含有N和P。染色质主要是由蛋白质和DNA组成的。‎ ‎【详解】(1)a由C、H、O、N元素组成,形成的大分子物质是染色质的一种成分,因此推测a是氨基酸,A是蛋白质,氨基酸之间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形成蛋白质;蛋白质的合成发生在核糖体上。‎ ‎(2)b、c均由C、H、O、N、P元素组成,且形成的大分子物质分别构成染色体、核糖体的一部分,推测b为脱氧核苷酸,c为核糖核苷酸,B为DNA,C为RNA,因此b和c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为b特有的碱基是T(胸腺嘧啶),c特有的碱基是U(尿嘧啶);在人体细胞中含有DNA的细胞器是线粒体,线粒体也被称为一种半自主性的细胞器。‎ ‎(3)d只由C、H、O元素组成,其形成的大分子物质主要存在于肝脏和肌肉,因此推测D为糖原,d为葡萄糖,e可以促进肠道的对钙磷的吸收,推测其为维生素D。‎ ‎(4)脂肪相对比于糖类,含有较多的H元素,O元素含量较低,在以脂肪为底物进行有氧呼吸时,会消耗更多的氧气,释放更多的能量,因此是细胞良好的储能物质。‎ ‎【点睛】该题的重点在于通过各化合物的功能推测物质的种类,识记各类物质的生理功能和元素组成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27.图是动物细胞蛋白质合成和分泌过程的示意图,序号表示结构,其中①②表示细胞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细胞的蛋白质合成和分泌途径,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可采用____________法将细胞匀浆中的各种细胞器分离开。‎ ‎(2)①能与____________在结构上直接相连接,①与②通过____________在结构上间接相连接。②是____________。‎ ‎(3)图中相关生物膜的融合过程反映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____________的特点。图中各种生物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所示过程反映了合成的蛋白质以____________的方式分泌到细胞外。‎ ‎【答案】同位素标记法 差速离心 核膜和细胞膜 囊泡 高尔基体 一定流动性 脂质和蛋白质 胞吐 ‎【解析】据图分析可知,①为内质网、②为高尔基体、③为囊泡、④为细胞膜。‎ ‎1.分离细胞器的方法:差速离心法。 2.同位素标记法:借助同位素原子以研究有机反应历程的方法。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同位素用于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过程时,叫做示踪元素;用示踪元素标记的化合物,其化学性质不变;科学家通过追踪示踪元素标记的化合物,可以弄清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 ‎3.内质网能有效地增加细胞内的膜面积,其外连细胞膜,内连核膜,将细胞中的各种结构连成一个整体,具有承担细胞内物质运输的作用;根据内质网膜上有没有附着核糖体,将内质网分为滑面型内质网和粗面型内质网两种,滑面内质网上没有核糖体附着,这种内质网所占比例较少,但功能较复杂,它与脂类、糖类代谢有关;粗面内质网上附着有核糖体,其排列也较滑面内质网规则,功能主要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 ‎【详解】(1)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可研究分泌蛋白质的合成与运输;差速离心法是用低速和高速离心,使具有不同密度的物质分级分离的方法,而细胞内各结构具有不同密度,因此可以使细胞匀浆中的各种细胞器分离开。‎ ‎(2)①为内质网,能与核膜和细胞膜在结构上直接相连接;②为高尔基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通过囊泡在结构上间接相连接;②是高尔基体。‎ ‎(3)图中相关生物膜的融合过程,反映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流动性;生物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4)该细胞分泌的蛋白质首先经过核糖体的合成,然后依次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再通过囊泡运输到细胞膜,最后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细胞外。‎ ‎【点睛】易错点: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组成,生物膜系统在组成成分和结构上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联系,生物膜系统使细胞内的各种生物膜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细胞的生理功能。‎ ‎28.下图甲表示细胞的结构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图乙、丙是影响物质跨膜运输速率的曲线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 ‎ ‎ ‎(1)物质c是________,主要与细胞间的________有关。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________________。‎ ‎(2)①~④方式中,水分子以________方式进入细胞。人体细胞④方式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________(填细胞器)。‎ ‎(3)①~④方式中,符合曲线乙的是________,符合曲线丙的是________。‎ ‎【答案】糖蛋白 信息交流(或识别) 磷脂双分子层 ①(或②、①②) 线粒体 ① ④‎ ‎【解析】分析图甲:a是磷脂双分子层、b是蛋白质、c是糖蛋白;①过程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自由扩散;②、③过程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④过程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分析图乙,细胞外的浓度越大,物质跨膜运输速率增加,表示自由扩散;分析图丙,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增加,到后期由于载体蛋白的数量有限,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物质跨膜运输速率不再增加,说明该种运输方式的影响因素是载体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 ‎【详解】(1)由图分析可知,物质c是糖蛋白,主要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或识别)有关;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2)①过程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自由扩散,①过程是协助扩散。水分子进入细胞的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因此水分子是通过①方式(或②、①②)进入细胞的。④过程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人体细胞④方式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线粒体。‎ ‎(3)据分析可知,乙图表示自由扩散,分析丙可知,图丙属于主动运输,所以在①~④方式中,符合曲线乙的是①,符合曲线丙的是④。‎ ‎【点睛】易错点:影响自由扩散的主要是膜两侧的浓度差,所以膜两侧浓度差越大,物质跨膜运输速率越快;影响协助扩散的因素是膜两侧的浓度差合成载体;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是载体和能量。‎ ‎29.如图表示将酵母菌置于含有培养液的密闭容器中,容器中O2和CO2含量随时间的相对变化。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酵母菌在有氧呼吸将有机物氧化分解的过程中,有机物中的能量的去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分析可知,在0~t1时间段,O2消耗速率逐渐减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该时间段内,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的CO2来自_______________(填场所)。‎ ‎(3)在t1~t2时间段,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该时间段内,酵母菌氧化分解有机物,其中大部分的能量转移至_______________中。实验过程中,培养液的温度会有所_______________。‎ ‎(4)若在0~t2时间段,O2的消耗量和CO2的释放量之比为3∶5,则用于酒精发酵的葡萄糖占所消耗的葡萄糖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 ‎【答案】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以热能的方式散失 容器内O2浓度降低,细胞有氧呼吸速率下降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 只进行无氧呼吸 酒精 升高 2/3‎ ‎【解析】酵母菌属于异氧兼性厌氧型微生物,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时释放的能量有两部分去路,大部分会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储存在ATP中。影响呼吸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为氧气浓度,氧气作为一种反应物可以促进有氧呼吸的进行,当氧气浓度不足时,会抑制有氧呼吸,此时酵母菌主要进行无氧呼吸。‎ ‎【详解】(1)有氧呼吸有机物中的能量的去向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部分储存在ATP中,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2)氧气是有氧呼吸的反应物之一,氧气浓度不足会抑制有氧呼吸的进行,据图可知,在0~t1时间段氧气浓度下降,细胞有氧呼吸速率下降;该时间段内氧气浓度不足,酵母菌会进行一部分的无氧呼吸,因此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包含线粒体基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和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 ‎(3)在t1~t2‎ 时间段内,观察曲线可知氧气不再变化,代表氧气的吸收量为零,此时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过程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并不彻底,大部分能量会储存在酒精中;由于酵母菌的呼吸作用会有热能产生,培养液的温度会升高;‎ ‎(4)有氧呼吸过程氧气的吸收量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相同,同时每消耗1分子的葡萄糖会产生6分子的二氧化碳,无氧呼吸过程每消耗1分子的葡萄糖,会产生2分子的二氧化碳。O2的消耗量和CO2的释放量之比为3∶5,可以假设有氧呼吸O2的消耗量为3mol,则有氧呼吸CO2的释放量为3mol,则无氧呼吸CO2的释放量为5-3=2mol,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3/6=1/2mol,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2/2=1mol,则用于酒精发酵的葡萄糖占所消耗的葡萄糖的比例为1/(1/2+1)=2/3。‎ ‎【点睛】该题的难点在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消耗葡萄糖的计算问题,现总结如下:‎ ‎(1)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产生的CO2摩尔数:无氧呼吸∶有氧呼吸=1∶3‎ ‎(2)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需要的氧气和产生的CO2摩尔数:有氧呼吸需要的氧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之和=3∶4‎ ‎(3)产生等量的CO2时消耗的葡萄糖摩尔数:无氧呼吸∶有氧呼吸=3∶1‎ ‎30.为研究谷物种子淀粉酶活性和为啤酒发酵寻找原料,实验小组选用小麦、谷子、绿豆的种子匀浆为材料,测得种子萌发前后淀粉酶活性,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名称 小麦 谷子 绿豆 未萌发谷物的淀粉酶活性(U·g-1)‎ ‎0.0289‎ ‎0.0094‎ ‎0.0074‎ 萌发谷物淀粉酶活性(U·g-1)‎ ‎5.0000‎ ‎1.7645‎ ‎0.0395‎ ‎(1)细胞中的淀粉酶最初是在____________上合成的,能将淀粉水解为____________。‎ ‎(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各实验组的无关变量需要保持一致,试举一例无关变量: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结果推测,同等质量的小麦、谷子、绿豆的种子中还原糖量最低的是____________。‎ 应优先选择__________________作为啤酒发酵的原料。‎ ‎【答案】核糖体 麦芽糖、葡萄糖 种子种类 植物种子是否萌发 种子匀浆量(或温度、酶处理时间、pH等) 萌发前的绿豆种子 萌发后的小麦种子 ‎【解析】分析实验可知,实验目的为“比较小麦、谷子、绿豆萌发前后淀粉酶活性”,因此实验的自变量为种子的种类以及种子是否萌发,因变量为淀粉酶的活性;表格数据看出,萌发的小麦种子的淀粉酶活性最高。‎ ‎【详解】(1)细胞中的淀粉酶最初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可将淀粉水解为麦芽糖、葡萄糖。‎ ‎(2‎ ‎)根据实验表格可知,本研究的自变量是植物种子的种类、种子是否萌发,因变量为淀粉酶的活性;该实验的无关变量为种子匀浆量(或温度、酶处理时间、pH等)。‎ ‎(3)根据实验结果推测,同等质量的小麦、谷子、绿豆的种子中萌发前的绿豆种子淀粉酶活性最低,因此萌发前的绿豆种子中还原糖量;表格数据看出,萌发的小麦种子的淀粉酶活性最高,因此应优先选择萌发的小麦种子作为啤酒发酵的原料。‎ ‎【点睛】本题考查不同作物种子萌发前后淀粉酶活性的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谷物萌发过程中淀粉酶活性升高,淀粉酶能够使淀粉迅速水解,为种子萌发提供物质和能量,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实验表格确定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