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浙江省浙东北联盟(ZDB)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浙江省浙东北联盟(ZDB)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浙江省浙东北联盟(ZDB)‎ ‎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水被认为是生命的摇篮,下列关于生物体中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A. Na+和Cl-要溶解在水中才能在生物体内运输 B. 水是极性分子,可以溶解多种生物必需的溶质 C. 生物体中水的含量占比较大,可以影响细胞的形态 D. 水分子不参与细胞内的代谢过程,但提供代谢场所 ‎【答案】D ‎【解析】细胞中的水以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形式存在,自由水是细胞内许多物质的良好溶剂,是化学反应的介质,水还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产物或反应物,自由水能自由移动,对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因此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越高,细胞新陈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差。‎ ‎【详解】A、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Na+和Cl-要溶解在水中才能在生物体内运输,A正确;‎ B. 水是良好的溶剂,可以溶解多种生物必需的溶质,B正确;‎ C. 生物体中水的含量最多,水的存在形式可以影响细胞的形态,C正确;‎ D. 水分子可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过程,如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D错误。故选D。‎ ‎2.钙是动物骨骼的重要成分,镁是叶绿素的必需成分,铁是血红蛋白的必要成分,这体现了无机盐的功能是 A. 维持神经肌肉兴奋性 B. 构成细胞的组成成分 C. 控制细胞的新陈代谢 D. 提供细胞需要的能量 ‎【答案】B ‎【解析】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Ca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 ‎【详解】A、钠钾离子在神经细胞内外不均匀分布可以维持神经肌肉兴奋性,A错误;‎ B、钙是动物骨骼的重要成分,镁是叶绿素的必需成分,铁是血红蛋白的必要成分,这体现了无机盐是构成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B正确;‎ C、细胞核可以控制细胞的新陈代谢,C错误;‎ D、无机盐不能提供细胞需要的能量,D错误。故选B。‎ ‎3.蛋白质水解时,水中的氢的去向是参与形成 A. 肽键 B. 氨基 C. 羧基 D. 氨基和羧基 ‎【答案】D ‎【解析】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 )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其结构式是-CO-NH-。‎ ‎【详解】蛋白质的水解和氨基酸的脱水缩合过程是个相反的过程,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 )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故蛋白质水解时,水中的氢的去向是参与形成氨基和羧基,D正确。故选D。‎ ‎4.以下物质中可以用32P标记的是 A. ATP B. 甘氨酸 C. 甘油 D. 麦芽糖 ‎【答案】A ‎【解析】本题是考查糖类、蛋白质、脂质、核酸的元素组成的题目,糖类的元素组成是C、H、O,蛋白质的元素组成是C、H、O、N等,不同类的脂质的元素组成不同,脂肪和固醇的元素组成是C、H、O,磷脂的元素组成是C、H、O、N、P,核酸的元素组成是C、H、O、N、P。‎ ‎【详解】A、 ATP含有C、H、O、N、P,可以用32P标记,A正确;‎ B、甘氨酸的元素组成是C、H、O、N,不可以用32P标记,B错误; ‎ C、 甘油元素组成是C、H、O,不可以用32P标记,C错误; ‎ D、 麦芽糖组成是C、H、O,不可以用32P标记,D错误。故选A。‎ ‎5. 核酸是生物体内的重要生物大分子,在生物体内的功能是( )‎ A. 承担生命活动的物质 B. 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C. 细胞内的能源物质 D. 细胞的结构物质 ‎【答案】B ‎【解析】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可控制生命活动,是由单体核苷酸组成的生物大分子,核酸包括DNA和RNA两大类。‎ ‎【详解】A.生命活动的承担者是蛋白质,A错误;‎ B.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B正确;‎ C.细胞内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核酸不能提供能量,C错误;‎ D.细胞的结构物质有蛋白质、脂质、水及糖类等,核酸不是细胞的结构物质,D错误。‎ 故选B。‎ ‎6.细胞学说主要阐明了 A. 生物界的统一性 B. 细胞结构的复杂性 C. 动、植物细胞的差异性 D. 生物界的多样性 ‎【答案】A ‎【解析】细胞学说的内容有:(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细胞学说的意义: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标志着生物学的研究进入细胞水平。‎ ‎【详解】细胞学说主要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而不涉及动植物细胞的差异性和细胞结构的复杂性,A正确,BCD错误。故选A。‎ ‎7.以玉米籽粒为实验材料进行“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活动中,切开后的玉米籽粒如图所示,切开籽粒的方向和比较颜色的部位分别是 A. 横切、① B. 横切、② C. 纵切、① D. 纵切、②‎ ‎【答案】D ‎【解析】图示的玉米籽粒是沿胚的中线纵向切开后的状态。①为胚乳,没有活性;②为胚,具有活性,活细胞吸收物质具有选择性。可见,比较颜色的部位是②。综上分析,A、B、C均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明确玉米籽粒的结构,知晓胚乳细胞为死细胞、胚细胞为活细胞是解题的关键。‎ ‎8.下列细胞结构中,洋葱根尖细胞一定含有的是(  )‎ A. 中心体 B. 叶绿体 C. 细胞壁 D. 大液泡 ‎【答案】C ‎【解析】植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等)和细胞核。‎ ‎【详解】A、洋葱属于高等植物,其根尖细胞中不含中心体,A错误;‎ B、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含叶绿体,B错误;‎ C、洋葱根尖细胞属于高等植物细胞,一定含有细胞壁,C正确;‎ D、洋葱根尖成熟区细胞才含有大液泡,根尖分生区不含大液泡,D错误。故选C。‎ ‎【点睛】易错点:相比动物细胞,叶绿体和液泡是植物细胞特有的,但根尖分生区不含叶绿体和液泡。‎ ‎9.下面关于核被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由2层单位膜、4层磷脂分子组成 B. 把核内物质与细胞溶胶分开 C. 核孔是核质进行物质交换的唯一通道 D. 外层膜与粗面内质网膜相连 ‎【答案】C ‎【解析】细胞核的结构:‎ ‎1、核膜: ‎ ‎(1)结构:核膜是双层膜,外膜上附有许多核糖体,常与内质网相连;其上有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的数目较多。‎ ‎(2)化学成分:主要是脂质分子和蛋白质分子。‎ ‎(3)功能:起屏障作用,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隔开;控制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2、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有规律地消失和重建。 ‎ ‎3、染色质: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详解】A、核膜是双层膜,由4层磷脂分子组成,A正确;‎ B、核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溶胶分开,B正确;‎ C. 核孔是某些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部分物质可以通过核膜进出,C错误;‎ D. 细胞核外层膜与粗面内质网膜相连,D正确。故选C。‎ ‎10.一般情况下,动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直接能源物质、储备能源物质及最终能源依次是 A. 糖类、ATP、脂肪、太阳能 B. ATP、糖类、脂肪、太阳能 C. 太阳能、糖类、脂肪、蛋白质 D. 糖类、ATP、淀粉、太阳能 ‎【答案】A ‎【解析】ATP是生物体的直接能源物质,ATP在细胞内数量并不很多,可以和ADP迅速转化形成。人和动物体内产生ATP的生理过程只有呼吸作用,高等植物体内产生ATP的生理过程有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ATP中的能量可用于各种生命活动,可以转变为光能、化学能等,但形成ATP的能量来自于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或植物的光合作用。‎ ‎【详解】动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直接能源物质是ATP,主要储备能源物质是脂肪,最终能源都来自太阳能,A正确。故选A。‎ ‎11.下图是淀粉和纤维素的结构示意图,有关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葡萄糖是糖类的结构单元,也是最重要的单糖 B. 蔗糖和糖元的分类依据是能否被水解 C. 淀粉和纤维素的完全水解产物都是葡萄糖 D. 淀粉和纤维素的差异是由于葡萄糖的个数不同 ‎【答案】C ‎【解析】糖类包括:单糖、二糖、多糖。‎ 单糖中包括五碳糖和六碳糖,其中五碳糖中的核糖是RNA的组成部分,脱氧核糖是DNA的组成部分,而六碳糖中的葡萄糖被形容为“生命的燃料”,而核糖、脱氧核糖和葡萄糖是动物细胞共有的糖。‎ 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和乳糖,其中麦芽糖和蔗糖是植物细胞中特有的,乳糖是动物体内特有的。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其中淀粉和纤维素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糖原是动物细胞特有的。‎ ‎【详解】A、糖类中多糖的基本单位为葡萄糖,而二糖中蔗糖是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构成的,乳糖是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半乳糖组成的,A错误;‎ B、蔗糖和糖元的分类依据是是否能够水解及水解后的产物,B错误;‎ C、淀粉和纤维素都属于多糖,完全水解产物都是葡萄糖,C正确;‎ D、淀粉和纤维素的差异是葡萄糖的连接方式不同,D错误。故选C。‎ ‎12.脂质是组成细胞的必要成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脂质和糖类一样,也是由碳、氢、氧3种元素组成 B. 磷脂与甘油三酯的结构相似,是细胞膜的成分之一 C. 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D. 油脂是贮能物质,所含的能量是糖类的2倍以上 ‎【答案】B ‎【解析】组成脂质的元素主要是C、H、O,有些脂质还含有 P 和 N。脂肪是生物体良好的储能物质,此外还是一种很好的绝热体,分布在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还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磷脂作用是构成细胞膜和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固醇类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组成细胞膜的脂质有磷脂和胆固醇。‎ ‎【详解】A、组成脂质元素主要是C、H、O,有些脂质还含有 P 和 N,如磷脂,A错误;‎ B、 磷脂作用是构成细胞膜和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B正确;‎ C、 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可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过多时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C错误;‎ D、 油脂是贮能物质,所含的能量是等质量糖类的2倍以上,D错误。故选B。‎ ‎13.某同学用蚕豆种子进行活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蚕豆种子需事先用水浸泡,便于操作 B. 捏住一片子叶后,直接用刀片均匀用力切出薄片 C. “染色”步骤中,可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染液 D. 观察时先在低倍物镜下找到已染色的部位 ‎【答案】B ‎【解析】实验原理: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可被苏丹IV染液染成红色。‎ 实验步骤:‎ 方法一:向待测组织样液中滴加3滴苏丹Ⅲ染液,观察样液被染色的情况。‎ 方法二:取材→切片→制片→观察。‎ ‎【详解】A、蚕豆种子需事先用水浸泡,吸收膨胀后便于切片,A正确;‎ B、左手捏住一片子叶,右手持刀片,将子叶的一端切出一个平面,将双面刀片的刃口平放在子叶的平面上,轻压刀片,均匀用力,将子叶切成薄片,B错误;‎ C、“染色”步骤中,可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染液,避免影响观察,C正确;‎ D、显微镜观察时先在低倍物镜下找到已染色的部位,D正确。故选B。‎ ‎14.下列有关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不同蛋白质分子中形成肽键的相关基团的化学元素无差异性 B. 不同的多肽,组成它们的氨基酸种类、数量和空间结构不同 C. 蛋白质分子都是由一条多肽链组成,且都具有独特的空间结构 D. 不适宜的温度和酸碱度可以使蛋白质空间结构改变,但不影响其生物活性 ‎【答案】A ‎【解析】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 ,即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 ‎2、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 )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其结构式是-CO-NH-。‎ ‎【详解】A、不同蛋白质分子中形成肽键的结构式都是-CO-NH-,其化学元素无差异性,A正确;‎ B. 蛋白质的种类由组成它们的氨基酸种类、数量、排列顺序和多肽链空间结构决定,B错误;‎ C. 蛋白质分子是由一条或多条肽链组成,C错误;‎ D. 不适宜的温度和酸碱度可以使蛋白质空间结构改变,从而影响其功能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A。‎ ‎15.下图为G蛋白偶联受体(GPCPs)的结构模式图,GPCPs是一条往返穿膜七次的跨膜蛋白。下列有关G蛋白和G蛋白偶联受体的推测错误的是 A. G蛋白偶联受体(GPCPs)可能是糖蛋白 B. GPCPs中的“-S-S-”具有维持空间结构的作用 C. GPCPs只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羧基 D. G蛋白是在细胞中的无膜细胞器上合成的 ‎【答案】C ‎【解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再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方式形成多肽,一个肽链中至少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在肽链内部的R基中可能也有氨基和羧基。‎ ‎【详解】A、G蛋白偶联受体与信号分子结合,起到信号交流作用,可能是糖蛋白,A正确;‎ B、在多肽链中,氨基酸的R基之间形成的二硫键 “-S-S-”使肽链折叠,具有维持空间结构的作用,B正确;‎ C、该条多肽链至少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羧基,在肽链内部的R基中可能也有氨基和羧基,C错误;‎ D、G蛋白是在细胞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的,核糖体没有膜,D正确。故选C。‎ ‎16.下列关于活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和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检测淀粉时取样本中的上清液再加入碘—碘化钾溶液 B. 检测蛋白质时应先加入双缩脲试剂A,紧接着加入双缩脲试剂B,随后充分振荡 C. 若待测上清液与本尼迪特试剂混匀加热出现红黄色沉淀,则说明样品中含有葡萄糖 D. 活动中不需要空白对照,只进行前后自身对照即可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和蛋白质活动,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与探究能力。‎ ‎【详解】A、检测淀粉时取样本中的上清液再加入碘—碘化钾溶液,观察是否变蓝,A正确;‎ B、检测蛋白质时应先加入双缩脲试剂A,震荡摇匀后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B错误;‎ C、若待测液与本尼迪特试剂混匀加热出现红黄色沉淀,则说明样品中含有可溶性还原糖,C错误;‎ D、实验中需要用已知溶液作空白对照,D错误。故选A。‎ ‎17.下图是某同学在进行活动“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时看到的4幅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观察人血涂片时,应选定视野中细胞密集区域换成高倍镜观察 B. 在适宜温度下观察植物叶肉细胞永久装片,可看到移动的叶绿体 C. 骨骼肌细胞与成熟的人血红细胞最大的区别是能观察到细胞核 D. 蚕豆叶下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可能是由于其没有细胞壁 ‎【答案】C ‎【解析】在低倍镜下观察人血涂片,选定视野中细胞不太密集的区域换成高倍镜观察;骨骼肌细胞有细胞核,成熟的人血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详解】A、在低倍镜下观察人血涂片,选定视野中细胞不太密集的区域换成高倍镜观察,A错误;‎ B、植物叶肉细胞永久装片细胞已死亡,不可看到移动的叶绿体,B错误;‎ C、骨骼肌细胞有细胞核,成熟的人血红细胞没有细胞核,C正确;‎ D、蚕豆叶下表皮细胞有细胞壁,D错误。故选C。‎ ‎18.下图是某动物细胞膜的结构模式图,①~③表示物质。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①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有密切关系 ‎ B. ②的种类与数量与细胞膜的功能有关 C. ③是两性分子,内外两层是完全相同的 ‎ D. ①②③在细胞膜上都不是静止的 ‎【答案】C ‎【解析】分析图示为某动物细胞膜的结构模式图,①~③分别表示糖蛋白,蛋白质、磷脂双分子层。‎ ‎【详解】A、①糖蛋白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有密切关系,A正确;‎ B、②蛋白质的种类与数量越多,细胞膜的功能越复杂,B正确;‎ C、 ③磷脂分子是两性分子,脂双层的两层并不是完全相同的,C错误;‎ D、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特点,就是指在细胞膜上的这些组成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D正确。‎ 故选C。‎ ‎19.下列关于线粒体和叶绿体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线粒体中含有少量的DNA和核糖体,能合成自身需要的全部蛋白质 B. 叶绿体的内膜向内折叠,与基粒一同构成了复杂的膜系统浸润在基质中 C. 都与能量转换有关,基质中所含的酶的种类和物质成分相同 D. 都是双层膜的细胞器,增大膜面积方式不同,增大的膜面积利于物质合成或分解 ‎【答案】D ‎【解析】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 细胞器 分布 形态结构 功 能 线粒体 动植物细胞 双层膜结构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的“动力车间”‎ 叶绿体 植物叶肉细胞 ‎ 双层膜结构 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详解】A、线粒体中含有少量的DNA和核糖体,能合成自身需要的部分蛋白质,A错误;‎ B、叶绿体的内膜是平滑的,没有向内折叠,B错误;‎ C、线粒体和叶绿体基质中所含的酶的种类和物质成分不同,C错误;‎ D、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双层膜的细胞器,增大膜面积方式不同,线粒体是通过内膜折叠形成嵴,叶绿体是通过类囊体堆叠形成基粒,D正确。故选D。‎ ‎20.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核孔是RNA和蛋白质等物质自由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B. 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核仁较大,细胞核数目较多 C. 叶绿体的液态基质中分布着光合色素,可进行光合作用 D. 液泡中有各种色素,可使植物的花、果实和叶具有各种颜色 ‎【答案】D ‎【解析】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 细胞器 分布 形态结构 功 能 线粒体 动植物细胞 双层膜结构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的“动力车间”‎ 叶绿体 植物叶肉细胞 ‎ 双层膜结构 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内质网 动植物细胞 ‎ 单层膜形成的网状结构 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高尔 基体 动植物细胞 ‎ 单层膜构成的囊状结构 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动物细胞高尔基体与分泌有关;植物则参与细胞壁形成)‎ 核糖体 动植物细胞 无膜结构,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在细胞质中 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溶酶体 动植物细胞 ‎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 ‎“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 液泡 成熟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内含细胞液(有机酸、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 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中心体 动物或某些低等植物细胞 无膜结构;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 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详解】A、RNA和蛋白质等物质不能自由进出细胞核,A错误;‎ B、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核仁较大,核糖体数目较多,B错误;‎ C、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中分布着光合色素,可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 D、决定植物的花、果实和叶具有各种颜色的色素储存在液泡中,D正确。故选D。‎ ‎21.李斯特氏菌属于致死食源性细菌,会在人体细胞之间快速传递,使人患脑膜炎。该菌分泌的一种内化素(In)蛋白可使宿主细胞膜更易变形,有利于细菌的入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李斯特氏菌与蓝藻的共性是均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B. 人体细胞表面可能存在与In蛋白结合的物质 C. 该菌侵入人体细胞后可在细胞液中大量增殖 D. 对食物进行充分的热加工可有效抑制该菌的传染 ‎【答案】C ‎【解析】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类   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较小(一般1~10um)‎ 较大(1~100um)‎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质 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 细胞壁 细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增殖方式 二分裂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可遗传变异来源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共性 都含有细胞膜、核糖体,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等 ‎【详解】A、李斯特氏菌与蓝藻都是原核生物,均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A正确;‎ B、该菌能入侵人体细胞,说明其表面可能存在与In蛋白结合的物质,B正确;‎ C、细胞液是指液泡内的液体,人体细胞没有细胞液,C错误;‎ D、对食物进行充分的热加工可有效地杀死该菌,从而抑制该菌的传染,D正确。故选C。‎ ‎22.下列关于细胞大小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支原体是最小的生物 B. 生物个体越大,其细胞体积也越大 C. 神经细胞的长度可超过 1m D. 细胞体积越大,物质交换效率越高 ‎【答案】C ‎【解析】病毒是最小的生物,支原体属于原核细胞,比病毒要大。细胞的体积不能无限长大,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限制了细胞长大,二是细胞核的大小限制了细胞长大。‎ ‎【详解】最小的生物是病毒,A错误;细胞体积的大小与生物个体大小没有直接关系,B错误;神经细胞长度可超过1m,C正确;细胞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其完成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D错误。‎ ‎23.过氧化物酶体是在鼠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发现的一种细胞结构。过氧化物酶体是由内质网出芽生成膜泡,然后一些蛋白质掺入形成的。下列有关过氧化物酶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酵母菌、蓝细菌中也可能存在过氧化物酶体 B. 用磷脂酶处理过氧化物酶体,会破坏其结构 C. 过氧化物酶体的形成过程中内质网膜的面积会减小 D. 内质网可能参与过氧化物酶体中蛋白质加工 ‎【答案】A ‎【解析】考查学生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过氧化物酶体是由内质网出芽生成膜泡,然后一些蛋白质掺入形成的。说明过氧化物酶体是具膜的细胞结构且真核生物可能会有该结构,而原核生物不会有这一结构。‎ ‎【详解】A、据分析知: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可能存在过氧化物酶体,蓝细菌是原核生物,其中不可能存在过氧化物酶体,A错误;‎ B、据分析知过氧化物酶体是具膜的结构,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骨架,所以用磷脂酶处理过氧化物酶体,会破坏其结构,B正确;‎ C、根据题干可知过氧化物酶体的是内质网出芽形成的膜泡,然后掺入蛋白质形成的,所以内质网膜的面积会减小,C正确;‎ D、内质网是蛋白质的加工场所,而过氧化物酶体中含有蛋白质,所以内质网可能参与过氧化物酶体中的蛋白质的加工,D正确。故选A。‎ ‎【点睛】抓住本题的题眼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去领悟过氧化物酶体的形成过程是正确解答的关键!‎ ‎24.下图为某种高等植物的细胞示意图,a~g表示细胞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最外层有d将细胞与周围环境分隔开 B. c上有氧化酒精和合成磷脂的酶 C. 无叶绿体,该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D. a、b、c、e、f都有脂双层结构 ‎【答案】D ‎【解析】分析题图:图示为高等植物的细胞结构,a、b、c、d、e、f、g分别表示细胞膜、液泡、内质网、细胞壁、线粒体、细胞核、核糖体等基本结构,其中细胞质中的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内质网是细胞中膜面积最大的细胞器,参与有机物的合成、加工和运输。‎ ‎【详解】A、d细胞壁是全透性的,最外层有a细胞膜将细胞与周围环境分隔开,A错误;‎ B、人肝细胞有些滑面内质网上有氧化酒精和合成磷脂的酶,而该细胞为植物细胞,B错误;‎ C、该细胞有可能是根细胞无叶绿体,但该高等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 ‎ D、 a、b、c、e、f分别表示细胞膜、液泡、内质网、线粒体、细胞核都有膜结构,D正确。‎ 故选D。‎ ‎25.为了研究细胞核的作用,一位生物学家研究了100个细胞,他把每个细胞都分成含有细胞核和不含细胞核两个部分,然后把这些细胞放在同样的条件下培养,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第1天无核部分比有核存活率高,说明去掉细胞核有利于细胞生存 B. 有核部分有20-30%的死亡率,说明细胞质也能控制细胞的存活 C. 该实验应设置空白对照组,再准备100个完整细胞统计存活率 D. 该实验的结论为细胞核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100个细胞,放在同样的条件下培养,细胞无核部分的存活个数到第4天为0,而细胞有核部分的存活个数到第6天仍有65个,说明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详解】A、第1天无核部分比有核存活率高,不能说明去掉细胞核有利于细胞生存,有可能是统计误差,或样本数量不够大造成的,A错误;‎ B、有核部分的细胞个别死亡最可能是由于人为伤害或细胞正常凋亡,B错误;‎ C、该实验中含有细胞核那一组就可以作为对照组,不需要设置空白对照组,C错误;‎ D、该实验说明细胞正常地进行生命活动需要细胞核,D正确。故选D。‎ ‎26.科学家在黄石国家公园发现了一种罕见的嗜热好氧细菌,细胞内含有大量叶绿素,能与其他绿色植物争夺阳光维持生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菌的细胞结构与地中海伞藻类似 B. 该菌可在质膜上进行细胞呼吸 C. 该菌的DNA直接传递遗传信息给核糖体 D. 该菌细胞壁有成层排列的纤维 ‎【答案】B ‎【解析】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类   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较小(一般1~10um)‎ 较大(1~100um)‎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质 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 细胞壁 细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增殖方式 二分裂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可遗传变异来源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共性 都含有细胞膜、核糖体,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等 ‎【详解】A、该菌是原核生物,地中海伞藻是真核生物,其细胞结构不同,A错误;‎ B、该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可在质膜上进行细胞呼吸,B正确;‎ C、该菌DNA也要通过转录形成信使RNA,通过信使RNA传递遗传信息给核糖体,C错误; ‎ D、该菌细胞壁的成分是肽聚糖,D错误。故选B。‎ ‎27.下列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TP分子中共有2个高能磷酸基团 B. ATP是细胞中普遍使用的能量载体 C. 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一般全部变成热能散失 D. ATP-ADP循环使细胞内物质和能量得以循环利用 ‎【答案】B ‎【解析】ATP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 ATP和ADP转化过程中:‎ ‎1、酶不同: ATP→ADP是水解酶,ADP→ATP是合成酶;‎ ‎2、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 ‎3、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 ‎【详解】A、ATP分子中共有3个磷酸基团,2个高能磷酸键,A错误;‎ B、ATP是细胞中的直接能源物质,B正确;‎ C、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可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C错误;‎ D、能量不能循环利用,D错误。故选B。‎ ‎28.ATP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能源物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A-P”由一分子腺苷和一分子磷酸基团组成 ‎ B. 甲过程释放的能量可以用于细胞分裂 C. 乙过程中也涉及到高能磷酸键水解 ‎ D. 丁过程所需能量可以是光能、化学能、热能 ‎【答案】D ‎【解析】ATP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 ATP和ADP转化过程中:‎ ‎1、酶不同: ATP→ADP是水解酶,ADP→ATP是合成酶;‎ ‎2、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 ‎3、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详解】A、“A-P”中A代表一分子腺苷,P代表一分子磷酸基团,A正确; ‎ B、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包括细胞分裂,B正确;‎ C、乙过程中也涉及到高能磷酸键水解,C正确; ‎ D、丁过程是合成ATP的过程,只能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所需能量可以是光能或化学能,不可以是热能,D错误。故选D。‎ ‎29.下列过程不属于吸能反应的是 A. 葡萄糖合成淀粉 B. 肌肉收缩改变形状 ‎ C. 氨基酸合成蛋白质 D. 肌肉做功恢复原状 ‎【答案】D ‎【解析】吸能反应是指需要引入能量的化学反应。常见于生物化学反应中的酶原激活过程。吸能反应是需要吸收能量的化学反应。代谢物进行各种合成反应通常是需要吸收能量的反应。自由能变化∆G为正值,因而,不可能独立完成。在体内必须与氧化分解而出现的放能反应偶联,将部分自由能转移给吸能反应。ATP的生成与分解在其间起了关键作用。‎ ‎【详解】A、葡萄糖合成淀粉需要提供能量,属于吸能反应,A错误;‎ B、肌肉收缩改变形状,需要提供能量,属于吸能反应,B错误;‎ C、氨基酸合成蛋白质需要提供能量,属于吸能反应,C错误;‎ D、肌肉做功需要消耗能量,做功恢复原状的过程不需要耗能,D正确;故选D。‎ ‎30.蝎毒“染色剂”氯代毒素是由蝎子毒液中的一种蛋白质制成的,它可以选择性地绑定在癌细胞细胞膜外侧,与荧光指示剂同时使用令癌细胞与正常细胞有明显差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染色剂”含有C、H、O、N、Cl等元素 B. 患者不能用口服的方法摄入这种“染色剂”‎ C. “染色剂”选择性地与癌细胞结合与质膜的选择透性有关 D. “染色剂”的应用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切除癌细胞所在组织 ‎【答案】C ‎【解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等,蛋白质的结构决定蛋白质的功能;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 ‎【详解】A、蝎毒”染色剂”的本质是蛋白质,且是氯代毒素,含有C、H、O、N、Cl等元素,A正确;‎ B、蝎毒”染色剂”的本质是蛋白质,口服后会被蛋白酶水解而失去作用,因此不能口服,B正确;‎ C、氯代毒素能选择性地绑定在癌细胞上,与质膜的信息交流功能有关,C错误;‎ D、氯代毒素能选择性地绑定在癌细胞上,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切除癌细胞所在组织,D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 ‎31.下图所示为构成细胞的部分元素及化合物(其中a、b、c、d代表小分子物质,X,Y,Z代表大分子物质,C、H、O、N、P代表化学元素)。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a是_______,检验物质a的常用试剂是_______。在植物细胞内,也有与X作用相同的物质,这些物质贮存在_______ (填细胞结构)。与物质X组成元素相同,在动物、植物细胞中均可含有的最理想的储能物质是_______。‎ ‎(2)物质b是_______,在细胞中约有_______种。若某种Y分子含有2条直链肽链,由51个b分子(b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8)组成,则该Y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大约为_______。‎ ‎(3)物质Z在人体细胞中共有_______种,其中储存遗传信息的分子主要分布在_______ (填细胞结构名称)中。‎ ‎(4)物质d是_______,d和_______ (植物细胞特有)、_______和油脂都属于脂质。‎ ‎【答案】葡萄糖 本尼迪特 白色体 油脂 氨基酸 20 5646 2 细胞核 胆固醇 植物蜡 磷脂 ‎【解析】分析题图:Y、Z是染色体的组成成分,且Y的组成元素是C、H、O、N,Z的组成元素是C、H、O、N、P,因此Y是蛋白质,Z是DNA;b是氨基酸,c是脱氧核苷酸;物质X的组成元素是C、H、O,且是动物细胞特有的储能物质,因此X是糖原,a是基本组成单位葡萄糖。d是“刚性”分子,且是细胞膜的成分之一,所以d是胆固醇,据此答题。‎ ‎【详解】(1)由上分析可知,物质a是葡萄糖,检验葡萄糖的常用试剂是本尼迪特试剂(或斐林试剂)。在植物细胞内,有储能物质淀粉,这些物质贮存在白色体中。物质X是糖原,其组成元素是C、H、O,油脂是最理想的储能物质,且在动物、植物细胞中都有。‎ ‎(2)物质b是氨基酸,在细胞中约有20种。若某蛋白质含有2条直链肽链,由51个氨基酸组成,则该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51×128-18×(51-2)=5646。‎ ‎(3)人体细胞中共有2种核酸,其中能储存遗传信息的DNA分子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 ‎(4)物质d是胆固醇,胆固醇和植物蜡、磷脂和油脂都属于脂质。‎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糖类的分类、分布和功能,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和氨基酸的结构特点,DNA的基本组成单位、分布和功能,脂质的分类和功能,理解相关知识点并把握知识点间的联系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32.图甲为细胞中某一结构的模式图,图乙表示图甲中3的成分及其各级结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所示结构为_______ (填细胞结构名称),1所示结构_______ (填“符合”或“不符合”)流动镶嵌模型。‎ ‎(2)图甲中3为_______,与图乙的④相比仅_______不同,二者在细胞分裂过程中能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是_______ (填标号)。‎ ‎(3)图甲中4为_______,与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相比唾液腺细胞(分泌蛋白质类酶唾液淀粉酶)中该结构的代谢强度_______ (填“强”或“弱”)。‎ ‎【答案】细胞核 符合 染色质 凝聚程度/形态/形状 ④ 核仁 强 ‎【解析】据图甲分析,1表示核膜,2表示核孔,3表示染色质,4表示核仁,5表示核基质。‎ 据图乙分析,①表示DNA,②表示蛋白质,③表示染色质,④表示染色体。‎ ‎【详解】(1)图甲可观察到核膜、染色质、核仁等,是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核亚显微结构;1核膜由双层膜结构、4层磷脂分子构成,也属于生物膜,符合流动镶嵌模型。‎ ‎(2)图甲中3所示结构是染色质,图乙的④是染色体,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在细胞分裂过程中能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是染色体。‎ ‎(3)图甲中4所示结构是核仁,核仁与某种RNA和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故分泌比较旺盛的细胞如唾液腺细胞,其代谢越旺盛。‎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核的结构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33.利用“荧光素-荧光素酶生物发光法”可以对市场上的腊肉中细菌的含量进行检测:‎ ‎①将腊肉样品研磨后离心处理,取一定量上清液放入分光光度计(测定发光强度的仪器)反应室内,加入适量的荧光素和荧光素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反应;‎ ‎②记录发光强度并计算ATP含量;‎ ‎③测算出细菌数量。‎ 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ATP的中文名称是_______,细胞中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_______反应相关联。植物根尖细胞中合成ATP的主要方式有_______。‎ ‎(2)荧光素接受_______提供的能量后就被激活,在荧光素酶的作用下形成氧化荧光素并且发出荧光,该过程中涉及的能量转换是_______能→_______能。根据发光强度可以计算出生物组织中ATP的含量,原因是发光强度与ATP含量成_______ (填“正比”或“反比”)。根据ATP含量进而测算出细菌数量的依据是每个细菌细胞中ATP含量_______。‎ ‎【答案】 腺苷三磷酸(三磷酸腺苷) 水解/放能 细胞呼吸(呼吸作用) ATP 化学 光 正比 大致相同(大致相同且相对稳定)‎ ‎【解析】ATP又叫三磷酸腺苷,简称为ATP,其结构式是:A-P~P~P;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ATP是一种含有高能磷酸键的有机化合物,它的大量化学能就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ATP水解释放能量断裂的是末端的那个高能磷酸键;ATP是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但本身在体内含量并不高;ATP来源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相联系。‎ ‎【详解】(1)ATP又叫三磷酸腺苷,ATP的水解可以为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故细胞中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反应相关联。植物根尖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故只有靠呼吸作用合成ATP。‎ ‎(2) 荧光素接受ATP提供的能量后就被激活,在荧光素酶的作用下形成氧化荧光素并且发出荧光;ATP数量越多,提供能量越多,发光强度越大,即发光强度与ATP含量成正比;每个细菌细胞中ATP含量大致相同且相对稳定,故可以根据ATP含量进而测算出细菌数量。“荧光素一荧光素酶生物发光法”中涉及的能量转换是(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光能。‎ ‎【点睛】本题考察ATP的功能、实验探究等相关知识,意在考察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34.科学家利用细胞融合技术研究细胞膜的结构特性,进行了下列实验。‎ ‎(1)将鼠细胞和人细胞在CO2培养箱中培养一段时间,经处理获取实验用的单细胞悬液。‎ ‎(2)将两种细胞在37℃下混合培养,在培养液中加入促融剂诱导融合,形成融合细胞,一般两两融合的细胞有_______种。‎ ‎(3)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_______。将连接了荧光染料的抗体与融合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培养,抗体与融合细胞的膜蛋白(抗原)特异性结合,其目的是标记膜蛋白,以便于显微镜观察。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融合细胞表面荧光的颜色和_______,开始时鼠的细胞为绿色,人的细胞为红色,两种颜色不混合;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红绿荧光交替分布的“嵌合体”。统计_______,结果如下图所示。‎ ‎(4)科学家据此提出两种假说解释嵌合体的形成。‎ 假说一:融合细胞合成了新的膜蛋白;‎ 假说二:原有膜蛋白在细胞膜平面上运动。‎ ‎①使用_______抑制剂和ATP合成抑制剂分别处理融合细胞,均对嵌合体形成没有显著影响,这个结果否定了假说一。‎ ‎②在15℃、20℃、26℃的培养温度下重复上述实验,若随着温度上升嵌合体比例的变化为_______,则为假说二提供了证据支持,说明在适宜范围内温度上升加快了膜蛋白的运动,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的特性。‎ ‎【答案】3 蛋白质 分布 嵌合体比例 蛋白质合成(核糖体) 上升 流动性 ‎【解析】本题是对利用细胞融合技术探究细胞膜的流动性实验的考查,回忆细胞融合技术的过程和细胞膜的成分,然后结合题干给出的信息解答问题。‎ ‎【详解】(1)动物细胞培养需要在二氧化碳的培养箱中培养一段时间,由于胰蛋白酶能水解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因此常用胰蛋白酶处理动物组织,使组织细胞分散开。‎ ‎(2)细胞融合过程中常用的诱导剂是灭活的仙台病毒。一般两两融合的细胞有两个人细胞融合、两个鼠细胞融合、人细胞和鼠细胞的融合细胞3种。‎ ‎(3)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抗体与荧光染料结合后抗体被标记,当抗体与融合细胞的膜蛋白(抗原)特异性结合时,膜蛋白就被标记;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融合细胞表面荧光的颜色分布,观察统计嵌合体比例。‎ ‎(4)①假如嵌合体形成是融合细胞合成了新的膜蛋白,用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和ATP合成抑制剂分别处理融合细胞,嵌合体形成会受影响。②分析柱形图可知,随着温度增加,嵌合体比例增加(或“随着温度降低,嵌合体比例降低)。上述实验表明,细胞膜结构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细胞膜的流动性特点,细胞融合技术,对于细胞融合技术的掌握和灵活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35.高脂饮食会引起肥胖,威胁机体健康,但肥胖个体常常难以控制住食欲。研究发现高脂肪饮食引发的肥胖与小鼠体内瘦素有关,科研人员对此展开了研究。‎ ‎(1)瘦素是一种具有抑制食欲、减轻体重等功能的蛋白质类激素。瘦素由脂肪细胞内的____合成、_______加工后,分泌到细胞外,运输至下丘脑。瘦素与下丘脑神经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产生饱腹信号,抑制食欲,接受瘦素信号体现了神经细胞膜的_______作用。‎ ‎(2)研究发现,高脂饮食使下丘脑细胞产生的饱腹信号减弱,因而难以抑制食欲。蛋白酶P(蛋白酶有催化水解蛋白质的作用)是下丘脑中影响瘦素信号作用的一种关键蛋白。科研人员将野生型小鼠分为两组,一组饲喂高脂饮食,一组饲喂正常饮食。一段时间后,测定下丘脑神经组织中蛋白酶P的含量,结果如图甲所示。由实验结果可知,高脂饮食导致_______。‎ 科研人员提出关于蛋白酶P影响瘦素信号作用的假说,机制如图乙所示。为验证假说,可以测定两组小鼠下丘脑神经细胞膜上的____数量作为检测指标。若高脂饮食组指标_____(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正常饮食组,可作为证实假说的证据之一。‎ ‎【答案】核糖体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细胞通讯(信息交流/识别) (小鼠下丘脑神经组织中)蛋白酶P含量增加 (瘦素)受体 小于 ‎【解析】细胞膜有三大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隔开;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并“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然后“出芽”形成囊泡,与细胞膜融合,释放分泌蛋白,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详解】(1)瘦素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属于分泌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需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和分泌,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与靶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产生饱腹信号,抑制食欲,接受瘦素信号体现了神经细胞膜的信息交流作用。‎ ‎(2)分析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高脂饮食导致小鼠下丘脑神经组织中蛋白酶P含量增加。为验证上述假说,可以测定两组小鼠下丘脑神经细胞膜上瘦素受体的数量作为检测指标。若高脂饮食组指标小于正常饮食组,可作为证实假说的证据之一。‎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推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