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选考模拟生物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选考模拟生物试题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2019-2020学年学年高三上学期选考模拟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因为血液中胆固醇过多可能引发心血管疾病,所以胆固醇对人体有害 B. Fe2+在血红蛋白中化合态形式存在 C. 因为水是极性分子,所以具有缓和温度变化的作用 D. 凡是糖类都是能源物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糖类的组成元素是C、H、O,其种类为:‎ ‎①单糖:葡萄糖(重要能源)、果糖、核糖和脱氧核糖(构成核酸)、半乳糖;‎ ‎②二糖:蔗糖、麦芽糖(植物)、乳糖(动物);‎ ‎③多糖:淀粉、纤维素(植物)、糖元(动物)。‎ ‎2、脂质的种类及功能:‎ ‎(1)脂肪:良好的储能物质;‎ ‎(2)磷脂:构成生物膜结构的重要成分;‎ ‎(3)固醇:分为胆固醇(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详解】A、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A错误;‎ B、Fe2+参与构成血红蛋白,以化合态形式存在,B正确;‎ C、由于水分子之间的氢键,使得水具有缓和温度变化的作用,C错误;‎ D、核糖、脱氧核糖是构成RNA和DNA的成分,不是能源物质,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水和无机盐的存在形式、作用以及糖类的功能等,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正确分析判断各选项。‎ ‎2.下列不属于水体污染物的是 A. 化肥 B. 除草剂 C. 发电厂的废热 D. 藻类 ‎【答案】D ‎【解析】‎ ‎【分析】‎ 被人类排放到水体中的污染物包括以下八类,即家庭污水、微生物病原体、化学肥料、杀虫剂(还有除草剂和洗涤剂)、其他矿物质和化学品、水土流失的冲积物、放射性物质、来自电厂的废热等。其中每一种都会带来不同的污染,使越来越多的江、河、湖、海变质,使饮用水的质量越来越差。‎ ‎【详解】A、化肥常常造成水体富养化,使很多湖泊变成了没有任何生物的死湖,A正确;‎ B、除草剂包含有毒有害物质,属于水体污染物,B正确;‎ C、发电厂的废热属于水体污染物,C正确;‎ D、藻类不属于水体污染物,D错误。‎ 故选D。‎ ‎3.下列关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实验中,煮过的玉米种子为对照组,未煮过的玉米种子为实验组 B.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的实验中,当表皮细胞浸在清水中时为对照组,浸在蔗糖溶液中时为实验组 C. “验证酶催化效率高效性”实验中,加入鸡肝匀浆的为实验组,加入MnO2的为对照组 D. “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实验中,插在蒸馏水中的为对照组,插在不同浓度2,4-D溶液中的全为实验组 ‎【答案】B ‎【解析】‎ ‎【分析】‎ 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也就是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详解】A、活的玉米细胞因为细胞膜有选择透性,物质不能进入细胞,而死亡细胞的细胞膜丧失选择透性,物质可以进入细胞,煮过的玉米种子为对照组,未煮过的玉米种子为实验组,A正确;‎ B、“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的实验中,实验前后形成自身对照,B错误;‎ C、“验证酶催化效率高效性”实验中,自变量为催化剂的种类,加入鸡肝匀浆的为实验组,加入MnO2的为对照组,C正确;‎ D、“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实验中,自变量为2,4-D的浓度,插在蒸馏水中的为对照组,插在不同浓度2,4-D溶液中的全为实验组,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以实验为背景主要考查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相关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与探究能力。回顾和梳理各个选项中的相关实验,认真分析各个选项即可正确作答。‎ ‎4.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糖类和蛋白质”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 检测花生种子中是否含油脂时,使用吸水纸的目的是为了引流更换溶液 B. 鸡蛋煮熟后磨成浆,加入双缩脲试剂A摇匀,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观察到紫色 C. 检测样液中是否含淀粉,加入碘化钾溶液并摇匀,观察是否出现蓝色 D. 检测样液中是否含可溶性还原糖时,加入适量本尼迪特试剂,摇匀后观察溶液是否产生红黄色沉淀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组织中化合物鉴定:‎ ‎(1)本尼迪特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变为红黄色沉淀。‎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4)碘—碘化钾溶液遇淀粉变蓝。‎ ‎【详解】A、染色时用吸水纸吸去材料表面的水和多余的染液,制片时用吸水纸吸去乙醇溶液,A错误;‎ B、鸡蛋煮熟后磨成浆只是改变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并不会破坏肽键,加入双缩脲试剂之后仍然会出现紫色反应,B正确;‎ C、碘—碘化钾溶液遇淀粉变蓝,碘化钾溶液遇淀粉不变蓝,C错误;‎ D、检测样液中是否含可溶性还原糖时,加入适量本尼迪特试剂,摇匀后水浴加热,观察溶液是否产生红黄色沉淀,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糖类和蛋白质”的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5.下列关于防治艾滋病的思路,不正确的是 A. 研制出一种能够识别并有效毁灭HIV的新型药物 B. 将HIV引诱到红细胞内部,通过细胞凋亡的方式自主死亡 C. 研制出药物可以有效抑制HIV的逆转录 D. 研制出HIV增殖中抑制有关DNA复制的药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 关于“艾滋病”,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艾滋病的中文名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其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2)艾滋病的致病原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 ‎(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详解】A、研制出一种能够识别并有效毁灭 HIV 的新型药物,是艾滋病防治的研究思路,A正确;‎ B、将病毒控制在宿主细胞内部,将来这些细胞会通过细胞凋亡的方式自主死亡,属于艾滋病防治的研究思路,B正确;‎ C、HIV病毒属于逆转录病毒,科学家研制出特异性抑制逆转录的药物可以有效预防艾滋病,C正确;‎ D、HIV是逆转录病毒,遗传物质为RNA ,研制出抑制有关DNA复制药物并不能防治艾滋病,D错误。‎ 故选D。‎ ‎6.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蚕豆病患者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有缺陷,进食蚕豆后会引起急性溶血性疾病 B. Klinfelter(葛莱弗德)氏综合征患者性染色体为XY表现为男性睾丸发育不全 C. 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隐性病,患者体内由于不能生成苯丙氨酸而患病导致智力低下 D. 高血压病是多基因遗传病,个体是否患病与基因有关,与环境因素无关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型是表现型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2、基因控制性状,包括两种方式:‎ ‎(1)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详解】A、蚕豆病患者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有缺陷,患者往往平时不发病但因为食用青鲜蚕豆或接触蚕豆花粉而引发缺乏G6PD的红细胞破裂导致急性溶血症状,A正确;‎ B、Klinfelter(葛莱弗德)氏综合征患者性染色体为XXY,表现为男性睾丸发育不全,B错误;‎ C、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隐性病,由于苯丙氨酸代谢途径中的酶缺陷,导致尿液中苯丙酮酸含量增高,C错误;‎ D、高血压病是多基因遗传病,个体是否患病与基因有关,与环境因素也有关,D错误。‎ 故选A。‎ ‎7.有关“观察叶绿体”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选用幼嫩的黑藻叶片是因为幼叶薄,细胞层数少,便于观察 B. 选用黑藻叶片是因为黑藻细胞质流动快 C. 选用黑藻叶片是因为制片简单 D. 实验用的黑藻要先放在光照充足、温度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散布于细胞质中,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它的形态。‎ ‎2、观察叶绿体时选用:藓类的叶、黑藻的叶。取这些材料的原因是:叶子薄而小,叶绿体清楚,可取整个小叶直接制片,所以作为实验的首选材料。 若用菠菜叶作实验材料,要取菠菜叶的下表皮并稍带些叶肉,因为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 ‎【详解】A、选用幼嫩的黑藻叶片是因为幼叶薄,细胞层数少,便于观察,A正确;‎ B、选用黑藻叶片是因为叶子薄而小,叶绿体清楚,便于观察,B错误;‎ C、黑藻叶片薄而小,叶绿体清楚,可取整个小叶直接制片,因此制片简单,C正确;‎ D、实验前需要将黑藻放在光照充足、温度适宜条件下培养,提高细胞质的流动速度,D正确。‎ 故选B。‎ ‎8.埃博拉病毒病是由埃博拉病毒(EBOV)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该病毒最外层含脂蛋白,内含单链RNA(由M个核苷酸缩合而成)和依赖于RNA的RNA聚合酶(用于RNA自我复制)等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或推理,不合理的是 A. EBOV病毒的组成元素一定含有C、H、O、N、P B. EBOV病毒的RNA聚合酶可催化脱氧核苷酸链的形成 C. 人的遗传物质与EBOV病毒的遗传物质不同 D. 合成第一个EBOV病毒的RNA至少需要2M个核苷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代谢和繁殖。埃博拉病毒侵入人体细胞时,会将自身的RNA注入细胞,在宿主细胞中形成子代病毒。‎ ‎【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埃博拉病毒含有RNA,所以组成元素一定含有C. H、O、N、P,A正确;‎ B、酶具有专一性,RNA聚合酶只能催化核糖核苷酸形成RNA,不能催化脱氧核苷酸链的合成,B错误;‎ C、人的遗传物质与EBOV病毒的遗传物质不同,前者是DNA,后者是RNA,C正确;‎ D、EBOV病毒的遗传物质是一条单链RNA(由M个核苷酸缩合而成),合成第一个子代病毒的RNA需要合成信使RNA和遗传物质RNA,所以至少需要2M个核苷酸,D正确。‎ 故选B。‎ ‎9.人类囊性纤维病是由于第7号染色体上编码CFTR(—种跨膜蛋白)的基因缺失3个碱基,使CFTR的结构发生异常,从而导致其转运氯离子的功能异常。CFTR的作用机理是ATP与CFTR上的两个结合位点相互作用,从而引起CFTR构象发生变化,进而使通道孔打开和闭合。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在正常细胞中,CFTR运输Cl-最可能的方式是主动转运 B. 根据题意,氯离子跨膜运输的是由膜上通道蛋白决定的,故为易化扩散 C. 基因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D. 基因碱基数目的改变不一定会导致蛋白质结构的改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 CFTR的作用机理是ATP与CFTR上的两个结合位点相互作用,从而引起CFTR构象发生变化,进而使通道孔打开和闭合,说明氯离子的运输需要蛋白质和能量的参与,属于主动运输。‎ ‎【详解】A、由分析可知,CFTR运输Cl-最可能的方式是主动运输,A正确;‎ B、由分析可知,Cl-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由载体和能量决定,B错误;‎ C、由于基因突变导致CFTR的结构发生异常,从而导致其转运氯离子的功能异常,说明基因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C正确;‎ D、基因碱基数目的改变发生在非编码区或是编码区的内含子,这些情况都不会改变蛋白质的结构,D正确。‎ 故选B。‎ ‎10.某二倍体生物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了图甲、乙、丙、丁 4 种类型的变异,图甲中英文字母表示染色体片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甲的变异类型光学显微镜下可见 B. 图丁所示的变异类型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 C. 如果图乙为卵原细胞,减数分裂时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 D. 图中所示的变异类型在减数分裂中均可能发生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甲图中出现了两个基因c,发生的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 ‎2、乙图中发生了染色体数目个别增加,形成三体,属于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3、丙图表示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 ‎4、丁表示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详解】A、图甲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A正确;‎ B、图丁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B正确;‎ C、如果图乙为卵原细胞,减数分裂时可能产生正常的配子和异常的配子,C错误;‎ D、图中所示的变异类型在减数分裂中均可能发生,其中丙所示的变异类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D正确。‎ 故选C。‎ ‎11.将分裂旺盛的动物细胞阻断在G1/S期交界处,更换培养液使其恢复分裂能力,从而使所有细胞的分裂同步化,之后每隔2h取样一次,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DNA含量,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 据图判断,在24h时细胞分裂出现明显的非同步化 B. 据图判断,该动物细胞的一个细胞周期时长大约为22h C. 中心体的复制在G2时期,所以G2期细胞中已有两对中心体 D. 降低胎牛血清含量、用DNA合成抑制剂或秋水仙素均可使分裂阻断在G1/S交界处 ‎【答案】A ‎【解析】‎ ‎【分析】‎ ‎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变化特点(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 ‎(1)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 ‎(2)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 ‎(3)染色单体变化:间期出现(0→4N),后期消失(4N→0),存在时数目同DNA。‎ ‎【详解】A、据图判断,在24h时细胞分裂出现明显的非同步化,A正确;‎ B、据图判断,该动物细胞的一个细胞周期时长大约为2h,B错误;‎ C、中心体的复制在S时期,C错误;‎ D、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将分裂阻断在分裂前期,D错误。‎ 故选A。‎ ‎12.某校足球场未养护,原有的优势草本植物被狗牙根、一年蓬等一年生草本植物所取代,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群落演替过程中后一阶段优势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种的消亡 B. 如果继续不养护,该校足球场最终一定能演替成森林 C. 足球场养护前后的优势种均为草本植物,故没有发生群落演替 D. 足球场养护前后均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比较:‎ 类型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起点 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 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 基质与环境条件 无有机质和生命胚种 有大量有机质和生命胚种 过程 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杂草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时间 经历的时间长 经历的时间短 速度 缓慢 较快 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实例 裸岩、沙丘的演替 弃耕农田和火灾后的草原发生的演替 ‎【详解】A、群落演替,为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演替过程中后一阶段优势种的兴起,一般不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种的消亡,A错误;‎ B、该校足球场能否演替为森林生态系统,受环境的限制,也受人为的影响,B错误;‎ C、某校足球场未养护,原有的优势草本植物被狗牙根、一年蓬等一年生草本植物所取代,前后优势种为不同的草本植物,故发生了群落演替,C错误;‎ D、足球场养护前后均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D正确。‎ 故选D。‎ ‎13.关于下图中①②两种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②均为核酸,两者结构中的嘌呤碱基数都等于嘧啶碱基数 B. 遗传信息在①上,密码子位于②上 C. ①转录可形成②,②有61种 D. 乳酸菌和噬菌体均含①和②‎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中①呈双螺旋结构,为DNA分子;②为“三叶草”结构,是tRNA。‎ ‎【详解】A、①为双链结构,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该分子中嘌呤碱基数等于嘧啶碱基数;②为单链(存在局部双链结构),其中的嘌呤碱基数不一定等于嘧啶碱基数,A错误;‎ B、遗传信息在①DNA上,密码子位于mRNA上,而②tRNA,B错误;‎ C、DNA可以转录形成tRNA,tRNA上反密码子有61中,因此②有61种,C正确;‎ D、噬菌体为DNA病毒,只含有DNA一种核酸,不含tRNA,D错误。‎ 故选C。‎ ‎14.以下实验中关于实验材料和检测试剂的选择,正确的是 A. 可以选择H2O2溶液和过氧化氢酶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B. 可以淀粉和唾液淀粉酶来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C. 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实验时,可以选用本尼迪特试剂作为检测试剂 D. 用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和蔗糖的水解来验证酶的专一性,可以选用本尼迪特试剂作为检测试剂,但不能选用I2-KI溶液作为检测试剂 ‎【答案】D ‎【解析】‎ ‎【分析】‎ 温度会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不宜作为实验材料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淀粉、蔗糖、淀粉酶来验证酶的专一性时应该选用本尼迪特试剂鉴定实验结果。‎ ‎【详解】A、过氧化氢的分解受温度影响,所以不能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A错误;‎ B、淀粉在酸性条件下可以水解,因此不可以用淀粉和唾液淀粉酶来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B错误;‎ C、选用本尼迪特试剂检测还原糖时需要水浴加热,会改变实验设置的温度,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C错误;‎ D、I2‎ ‎-KI溶液遇淀粉变蓝,蔗糖水解产物为葡萄糖和果糖,无论唾液淀粉酶是否将蔗糖水解都无法用I2-KI溶液检测,因此用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和蔗糖的水解来验证酶的专一性时,可以选用本尼迪特试剂作为检测试剂,D正确。‎ 故选D。‎ ‎15.某同学自己动手制作了实验装置模拟孟德尔定律,两小桶分别模拟两亲本,小桶中各有两种颜色且数量相等的彩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从甲小桶中抓取一个彩球,模拟产生配子 B. 两种颜色的彩球模拟一对等位基因 C. 甲乙两小桶内抓取的两彩球组合可模拟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D. 取出的彩球组合之后,要放回小桶并摇匀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乙小桶中两种颜色的小球表示的是一对等位基因,说明该同学模拟的是基因的分离定律,每个小桶中两种颜色的小球数目要相同,每次取出小球后都要放回原来的小桶内并摇匀。‎ ‎【详解】A、从甲小桶中抓取一个彩球,模拟产生配子的过程,A正确;‎ B、每个小桶中两种颜色的小球表示的是一对等位基因,B正确;‎ C、甲乙两小桶内抓取的两彩球组合可模拟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C错误;‎ D、取出的彩球组合之后,要放回小桶并摇匀,以保证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均为1/2,D正确。‎ 故选C。‎ ‎16.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比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更严谨,更有说服力 B. 肺炎双球菌的离体细菌转化实验中,先用液体培养基使其发生转化,再用固体培养基检测转化效果 C.‎ ‎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搅拌不充分影响DNA的去向,侵染时间不恰当影响蛋白质的去向 D. 有无荚膜是肺炎双球菌菌体的特征,光滑型、粗糙型是其菌落的特征 ‎【答案】C ‎【解析】‎ ‎【分析】‎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 ‎2、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详解】A、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用同位素标记法将DNA和蛋白质分别标记进行了实验,比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更严谨,更有说服力,A正确;‎ B、肺炎双球菌的离体细菌转化实验中,先用液体培养基使其发生转化,再用固体培养基检测转化效果,B正确;‎ C、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搅拌不充分会使个别35S标记的蛋白质外壳没有和细菌分离而随其到了沉淀物中。侵染时间过短,少量的被32P标记的噬菌体的DNA没有进入细菌,侵染时间过长,被标记的噬菌体在细茵体内增殖完成,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离心后子代噬菌体分布于上清液中,C错误;‎ D、有无荚膜是肺炎双球菌菌体的特征,光滑型、粗糙型是其菌落的特征,D正确。‎ 故选C。‎ ‎1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生产量和生物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生物量金字塔有时可以倒置 B. 所有消费者和分解者都直接或间接依赖初级生产量为生 C. 分解者生产的有机物不属于次级生产量 D. 生产量的单位通常是用g/(㎡•a)或J/(㎡•a)‎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物量实际上就是净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初级生产量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质或所固定的能量,所有消费者和分解者都直接或间接依赖初级生产量为生;次级生产量是除生产者外的其它有机体的生产,即消费者和分解者利用初级生产量进行同化作用,表现为动物和其它异养生物生长、繁殖和营养物质的贮存。动物和其它异养生物靠消耗植物的初级生产量制造的有机物质,称为次级生产量。‎ ‎【详解】A、生物量金字塔有时可以倒置,例如浮游植物个体小,寿命短,又不断被浮游动物吃掉,所以某一时间内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可能低于浮游动物的生物量,A正确;‎ B、初级生产量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质的量,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物质和能量基础,所有消费者和分解者都直接或者间接依赖初级生产量为生,B正确;‎ C、分解者生产的有机物属于次级生产量,C错误;‎ D、生产量的单位通常是用g/(㎡•a)或J/(㎡•a),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生产量和生物量的有关知识,理解和掌握各种量的含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8.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肿瘤细胞侵入并堵塞淋巴管会导致组织水肿 B. 饥饿时肝脏组织处的毛细血管静脉端血糖浓度较低 C. 刚到寒冷环境中,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在短时间内将升高 D. 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内累积的难以降解的物质的含量越多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通过调节反应形成的动物机体内部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叫做稳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 ‎(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详解】A、肿瘤细胞侵入并堵塞淋巴管会导致组织液中溶质微粒数目增多,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出现组织水肿,A正确;‎ B、饥饿时血糖浓度降低,肝糖原分解形成葡萄糖,故肝脏组织处的毛细血管静脉端血糖浓度较高,B错误;‎ C、外界温度降低,人体为维持体温恒定,甲状腺激素释放量增加,C正确;‎ D、由于食物链具有富集作用,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内积累的难以降解的物质的含量越多,D正确。‎ 故选B。‎ ‎19.如图为男性激素——睾酮(T)的调节机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注: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LH(黄体生成素)、FSH(促卵泡激素)、T(睾酮)‎ A. 图中①②③过程体现了性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④说明性激素存在反馈调节 B. 图中各种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靶细胞所在位置,进入靶细胞并发挥作用 C. 促卵泡激素和黄体生成素均由腺垂体分泌 D. 睾酮可增强代谢率,女性体内也有睾酮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本图是性激素的调节过程,下丘脑→垂体→睾丸过程表示分级调节,④过程表示反馈调节。‎ ‎【详解】A、通过分析可知,①②③过程体现了性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④说明性激素存在反馈调节,A正确;‎ B、图中各种激素并不是都进入靶细胞发挥作用,蛋白质类激素作用于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上的受体,脂质类的激素进入靶细胞内作用于细胞内的受体,B错误;‎ C、腺垂体可以分泌促卵泡激素和黄体生成素,C正确;‎ D、睾酮可增强代谢率,女性体内也有睾酮,D正确。‎ 故选B。‎ ‎20.某同学对课本实验“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进行创新,设计了如下装置图,溶液分别用了pH为5.0、6.0、7.0、8.0的缓冲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滤纸片浸过新鲜肝脏研磨液,可用土豆片代替滤纸片 B. 四个装置中滤纸片上浮的速度均不相同 C. 该实验不需要设置空白对照组 D. 酶促反应速率可以用t3-t1来表示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实验装置用于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水解产生氧气和水,酶促反应速率可以用滤纸片从进入液面之时到浮出液面的时间(即t3-t1)来表示。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应遵循平行重复原则,每个烧杯中需放多个滤纸片,再计算平均值。‎ ‎【详解】A、土豆片中含有过氧化氢酶,因此可用土豆片代替浸过新鲜肝脏研磨液的滤纸片,A正确;‎ B、过氧化氢酶最适PH为7.0左右,当溶液中PH为6.0、8.0时对酶的活性影响基本相同,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基本相同,装置中滤纸片上浮的速度基本相同,B错误;‎ C、该实验不同PH组之间互为对照,因此不需要设置空白对照组,C正确;‎ D、酶促反应速率可以用滤纸片从进入液面之时到浮出液面的时间(即t3-t1)来表示,D正确。‎ 故选B。‎ ‎21.若呼吸底物为葡萄糖,甲、乙两图表示氧气浓度对细胞呼吸强度的影响;右图表示某温室从下午 4 点开始持续密封48小时, 测得温室内 CO2体积分数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图甲所示细胞的呼吸方式最可能是厌氧呼吸,人体红细胞的呼吸方式与此相类似 B. 图乙中,当O2浓度达到M点以后,CO2释放速率不再继续增加的内因是呼吸酶的数量是有限的 C. 由右图可知,要提高温室作物的产量必须适时通风,时间应选在曲线 b~c和d~e 区段对应的时间进行 D. 由右图可知,4点开始光合作用,16点后无光合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甲图中,呼吸强度不受氧气浓度影响,是厌氧呼吸;乙图呼吸强度受氧气浓度影响,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是需氧呼吸,在氧浓度为0时,进行的是厌氧呼吸。‎ ‎【详解】A、图甲所示细胞的呼吸不受氧气浓度影响,是厌氧呼吸,人体红细胞的呼吸方式也是厌氧呼吸,A正确;‎ B、图乙中,当O2浓度达到M点以后,CO2释放速率不再继续增加的内因是呼吸酶的数量有限,B正确;‎ C、作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曲线b~c和d~e 区段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消耗了二氧化碳,通风可以增加温室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促进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C正确;‎ D、 4点之后温室内 CO2体积分数减小,作物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说明4点之前就开始了光合作用,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判断,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以及从图形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22.2018 年 6 月,美国《科学》杂志刊登新理论:蓝藻可利用近红外光(NIR)进行光合作用。科学家设计了4 组不同光的成分分别处理生长状态相同的蓝藻,10 天后测定相关量,请据表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组别 ‎1‎ ‎2‎ ‎3‎ ‎4‎ 光的成分 白光 白光+蓝紫光 白光+NIR 白光+蓝紫光+NIR 叶绿素含 ‎/mg﹒g-1‎ 叶绿素 a ‎0.53‎ ‎0.64‎ ‎0.53‎ ‎0.63‎ 叶绿素 b ‎0.12‎ ‎0.14‎ ‎0.08‎ ‎0.07‎ 叶绿素 f ‎0.02‎ ‎0.02‎ ‎0.98‎ ‎0.98‎ 净光合速/μmol(CO2)m-2·s-1‎ ‎4.9‎ ‎6.6‎ ‎6.8‎ ‎3.2‎ 气孔导度/mmol(H2O)m-2·s-1‎ ‎234‎ ‎214‎ ‎240‎ ‎184‎ A. 科学家设计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光的成分与蓝藻净光合速率的关系 B. NIR可能通过提高叶绿素f的含量来提高光反应从而提高光合速率 C. 同时补充蓝紫光和 NIR会促进蓝藻生长 D. 第4组实验中净光合速率最低,最可能的原因是气孔导度减小,二氧化碳不足,碳反应减慢,光合速率低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表格:1组没有经过特殊处理,属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只补充NIR和只补充蓝紫光都会导致净光合速率升高;同时补充NIR和蓝紫光会导致净光合速率降低。‎ ‎【详解】A、通过图表可以发现,探究的内容是各种光的成分对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及气孔导度的影响,最直观的实验结果是净光合速率的变化,所以科学家设计本实验的目的应该是,探究光的成分与蓝藻净光合速率的关系,A正确;‎ B、从第3组实验得出NIR可以提高净光合速率,可能的原因是通过提高叶绿素f的含量,从而提高光合速率,B正确;‎ C、同时补充蓝紫光和 NIR会导致蓝藻净光合速率降低,不利于成长,C错误;‎ D、由图表分析,第4组实验中净光合速率最低,最可能的原因是气孔导度减小,二氧化碳不足,碳反应减慢,光合速率低,D正确。‎ 故选C。‎ ‎23.某三体植物AAaBb,其产生配子时,染色体随机分离形成配子,形成正常配子和多一条染色体的异常配子。如果多一条染色体的精子全部败育,而参与受精的卵细胞中3/4是正常染色体数,1/4是多一条染色体,那么基因型为A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中aabb个体的比例为 A. 1/72 B. 1/24 C. 1/36 D. 1/48‎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该三倍体植物AAaBb在产生配子时Bb正常,基因型为A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中bb的概率为1/4。AAa在产生配子时AA:Aa:A:a=1:2:2:1,因为多一条染色体的精子全部败育,受精时只有A和a参与,且A:a=2:1,a=1/3。因为参与受精的卵细胞中3/4是正常染色体数,1/4是多一条染色体,所以参与受精的卵细胞比例为AA:A:a=1:2:1,a=1/4,因此基因型为A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中aa的概率为1/3×1/4=1/12。因此基因型为A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中aabb个体的比例为1/12×1/4=1/48。‎ 故选D。‎ ‎24.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同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出的黏性末端一定相同,不同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出的黏性末端一定不同 B. DNA连接酶能催化任意2个DNA片段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 C. 通常根据标记基因的产物特征进行筛选含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根据目的基因的产物特征判断基因工程是否取得成功 D. 质粒、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的化学本质都是DNA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详解】A、同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出的黏性末端相同,不同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出的黏性末端也可能相同,A错误;‎ B、DNA连接酶是将具有末端碱基互补的2个DNA片段连接在一起,B错误;‎ C、通常根据标记基因的产物特征进行筛选含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根据目的基因的产物特征判断基因工程是否取得成功,C正确;‎ D、质粒的化学本质是DNA,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D错误。‎ 故选C。‎ ‎25.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G6玻璃砂漏斗使用前后都需要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 B. 若需在超净台操作,从接种前30分钟开始至接种结束,紫外灯和过滤风必须始终开着 C. α-淀粉酶固定化之后及淀粉水解作用的检测之后,都需要洗涤酶柱,这2次酶柱的洗涤所用蒸馏水的体积相同,流速相同,但目的不同 D. 制作酵母悬液和用果汁制果酒时,都需要加入适量的蔗糖,其作用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微生物培养时的无菌操作中灭菌方法的选择:‎ ‎1、高压蒸汽灭菌,通常用于培养基和许多器具的灭菌。如果培养基中含葡萄糖,为避免其碳化,应当采用500 g/cm2压力(90℃以上)高压蒸汽灭菌30 min。若培养基中有不能加热的物质,如尿素等,则该培养基其他成分正常高压蒸汽灭菌,而尿索等过滤除菌后加入。‎ ‎2、干热灭菌,用于玻璃器皿的灭菌。‎ ‎3、灼烧灭菌,用于剪刀、镊子、解剖刀、接种环等的灭菌。‎ ‎4、过滤除菌,常用玻璃砂芯抽滤除菌,用于不能加热的成分的灭菌。‎ ‎【详解】A、G6玻璃砂漏斗使用前需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A错误;‎ B、在超净台操作,需打开紫外灯和过滤风灭菌30min,B错误;‎ C、α-淀粉酶固定化之后及淀粉水解作用的检测之后,都需要洗涤酶柱,这2次酶柱的洗涤所用蒸馏水的体积相同,流速相同,但目的不同,C正确;‎ D、制作酵母悬液和用果汁制果酒时,都需要加入适量的蔗糖,其作用不同。制作酵母悬液时加入蔗糖是为酵母菌提供养料,使其快速繁殖,用果汁制果酒时加入蔗糖是为了提高果酒的糖含量,D错误。‎ 故选C。‎ 二、非选择题 ‎26.“秧好一半谷”、“秧壮产量高”, 要实现上述目的,水稻浸种催芽技术尤为重要。根据以下的流程回答相关问题:‎ ‎(1)① 晒种: 提高种子发芽势。 ②选种:去除秕谷、病粒等,保证秧苗生长整齐一致。③浸种: 种子在干燥时,含水量低,细胞原生质呈凝胶状态,代谢活动非常微弱。吸足水分,一方面使种皮膨胀软化,使空气中______ 溶于水中,随水分吸收渗入到种子细胞内,另一方面水分也便于胚乳中_____ 迅速运送到生长中的幼芽、幼根中去,从而增强胚的______ ,加速种子发芽。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浸种时间一般控制在2—3天,不宜过长,请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催芽: 催芽时往往把稻谷堆成一堆,为加快发芽速度,常需要拌入一种黑色的粉剂,该粉剂最可能是________类似物。一段时间后,谷堆会发烫,催化该过程的酶分布在细胞的_______________(部位)。为防止温度过高造成“烧芽”,要时常进行拌种和淋种。催芽结束后,为了使芽谷能适应播种后的自然环境,一般要求摊晾______,为降低_____。经过催芽,由原先的20斤稻谷长成了30斤的谷芽,在这过程中有机物总量________(增多、减少、先少后多)。‎ ‎(2)待播种后长成秧苗,取适量的绿叶放在特定的密闭容器中(有足够的氧气),在一定的条件下,给予充足的光照,容器内的二氧化碳每小时减少44mg。如果将其放在黑暗的条件下,二氧化碳每小时增加8.8mg。如果在充足的光照下,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最后都转变成葡萄糖,这些植物的叶片每小时制造的葡萄糖有_______mg。若供给C18O2极短时间后,除了糖类物质含有18O以外,从另一种光合产物_____中也应当能够检测到18O。那么,在供给C18O2较长时间后,能够检测出18O的物质是糖类、_____和___________。‎ ‎【答案】 (1). 氧气 (2). 有机物 (3). 需氧呼吸 (4). 浸种时间过长,种子厌氧呼吸产生酒精,引起烂芽 (5). 赤霉素 (6). 细胞溶胶和线粒体 (7). 炼芽 (8). 湿度 (9). 减少 (10). 36mg (11). 水 (12). 水 (13). 氧气 ‎【解析】‎ ‎【分析】‎ 水稻浸种催芽技术:第一步:晒种,提高种子发芽势;第二步:选种,去除秕谷、病粒等,保证秧苗生长整齐一致;第三步:浸种,在于使稻谷均匀吸足发芽所需水分;第四步:催芽,使稻种集中、整齐的发芽,提高播种出苗速度。一般催芽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高温破胸、适温齐根芽、摊晾炼芽。‎ ‎【详解】(1)种子萌发需要需氧呼吸提供能量,浸种时种子吸水的同时也能吸收溶于水中的氧气。需氧呼吸消耗有机物,胚乳中的有机物会迅速运送到生长中的幼芽、幼根中去作为呼吸底物。浸种时间一般控制在2—3天,不宜过长,如果浸种时间过长,种子进行厌氧呼吸产生酒精,引起烂芽。赤霉素可以促进种子萌发,因此催芽时为加快发芽速度可以添加赤霉素类似物。催化发芽的酶的本质为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催化发芽的酶分布在细胞的细胞溶胶和线粒体。催芽结束后,为了使芽谷能适应播种后的自然环境,一般要求摊晾炼芽,以降低湿度。种子萌发过程中由细胞呼吸供能,这个阶段会分解有机物,因此有机物总量会减少。‎ ‎(2)充足光照下,容器内的二氧化碳每小时减少44mg,为净光合速率,黑暗的条件下,容器内的二氧化碳每小时增加8.8mg,为呼吸速率,由此可知植物光合作用每小时固定二氧化碳为52.8mg,为1.2mol。根据光合作用反应方程式6CO2+6H2O→C6H12O6+6O2可得C6H12O6为0.2mol,为36mg。在供应给C18O2极短时间后,在碳反应过程中C18O2被转化成糖类,同时产生了H218O。在供应给C18O2较长时间后,光合作用产物H218O 在光反应中被光解,生成18O2,光合作用产生的糖类被呼吸作用利用生成了C18O2,C18O2继续被光合作用利用生成了糖类。‎ ‎【点睛】本题考查了水稻浸种催芽技术流程、相关植物激素的作用,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的联系,需要考生识记相关知识,结合题干进行正确分析。‎ ‎27.某同学为探究某小麦种子籽粒颜色的遗传方式,将红色籽粒和白色籽粒的小麦杂交,F1全为红色籽粒,F1自交结果如下表所示。(说明:如该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决定,就用R、r表示;若由二对等位基因决定,就用R1、r1和R2、r2表示;以此类推)请回答:‎ 杂交组合 F2总数 F2性状的分离情况 红色 白色 红色∶白色 ‎1‎ ‎1933‎ ‎1812‎ ‎121‎ ‎14.97∶1‎ ‎2‎ ‎1884‎ ‎1767‎ ‎117‎ ‎15.10∶1‎ ‎(1)小麦籽粒颜色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_定律。‎ ‎(2)决定小麦籽粒颜色的等位基因共有______________对,亲本中,红色籽粒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如对F1代红色籽粒进行测交,预期其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______________。‎ ‎(3)F2代红色籽粒中纯合子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 ‎(4)若含有显性基因(即R1或R2基因)越多,红色越深,则籽粒中等红色(含2个R基因)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F2中籽粒中等红色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基因的自由组合 (2). 2 (3). R1R1R2R2 (4). 红色:白色=3:1 (5). 1/5 (6). R1r1R2r2、R1R1r2r2、r1r1R2R2 (7). 3/8‎ ‎【解析】‎ ‎【分析】‎ 探究某小麦种子籽粒颜色的遗传方式,将红色籽粒和白色籽粒的小麦杂交,F1全为红色籽粒,说明红色为显性。F2的性状分离比约为15:1,是9:3:3:1的变式,说明小麦种子籽粒颜色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用R1、r1和R2、r2表示),且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1的基因型为R1r1R2r2。根据F2的性状分离比可知,只要有显性基因存在就表现为红色,否则为白色。亲本中红色籽粒的基因型为R1R1R2R2,亲本中白色籽粒的基因型为r1r1r2r2。‎ ‎【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小麦籽粒颜色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通过分析可知,决定小麦籽粒颜色的等位基因共有2对,F1的基因型为R1r1R2r2,亲本中红色籽粒的基因型为R1R1R2R2,亲本中白色籽粒的基因型为r1r1r2r2。F1(R1r1R2r2)进行测交,R1r1R2r2×r1r1r2r2,后代R1r1R2r2(红色):R1r1r2r2(红色):r1r1R2r2(红色):r1r1r2r2(白色)=1:1:1:1,即红色:白色=3:1。‎ ‎(3)F2中个体为:1 R1R1R2R2、2 R1r1R2R2、2 R1R1R2r2、4 R1r1R2r2、1 R1R1r2r2、2 R1r1r2r2、1 r1r1R2R2、2 r1r1R2r2、1 r1r1r2r2,红色籽粒中纯合子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3/15=1/5。‎ ‎(4)F2中个体为:1 R1R1R2R2、2 R1r1R2R2、2 R1R1R2r2、4 R1r1R2r2、1 R1R1r2r2、2 R1r1r2r2、1 r1r1R2R2、2 r1r1R2r2、1 r1r1r2r2,籽粒中等红色(含2个R基因)的基因型为R1r1R2r2、R1R1r2r2、r1r1R2R2。F2中籽粒中等红色所占比例为6/16=3/8。‎ ‎【点睛】本题考查了9:3:3:1的变形,说明籽粒颜色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此推出亲本的基因型,再根据F2的基因型及比例进行计算。‎ ‎28.下图是相关激素在调节血糖代谢中的相互关系,根据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 (1)图中X细胞是__________。 激素②既可以作用于肾小管,发挥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而且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不仅加快吸收葡萄糖,还促进__________运进细胞。‎ ‎ (2)图中两种激素的分泌调节主要决定于______________。‎ ‎ (3)在常温下,能否通过研磨胰脏的方式来提取胰岛素,并分析原因___ 、_____________。‎ ‎【答案】 (1). 胰岛α细胞 (2). 促进葡萄糖的重吸收 (3). 氨基酸 (4). 血糖浓度 (5). 不能 (6). 胰岛素是蛋白质,研磨时会被胰泡中的胰蛋白酶分解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胰岛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①为胰高血糖素、②为胰岛素;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为: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 ‎【详解】(1)胰岛细胞至少可以分成五种,其中胰岛α细胞约占细胞总数的15%~ 25%,分泌胰高血糖素;胰岛β细胞约占细胞总数的70%~ 80%,分泌胰岛素,因此图中X细胞为胰岛α细胞。激素②是胰岛素,可以作用于肾小管,既能发挥促进葡萄糖的重吸收的作用,又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快吸收葡萄糖,促进氨基酸运进细胞。‎ ‎(2)血糖浓度高时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血糖浓度低时可以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因此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的分泌调节主要取决于血糖浓度。‎ ‎(3)胰岛素本质是蛋白质,研磨时会被胰泡中的胰蛋白酶分解,因此不能通过研磨胰脏的方式来提取胰岛素。‎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来源、功能及本质,需要考生结合所学知识联系题干准确进行分析。‎ ‎29.回答下列(一)、(二)小题:‎ ‎(一)衢州盛产椪柑,某兴趣小组想深度开发椪柑,进行以下实验。‎ ‎(1)开发桔子汁。为了提高出汁率和澄清度,可以在制作桔子汁时加入________________酶(写两种)以分解果胶。生产果胶酶可从黑曲霉或苹果青霉中提取,下列适于黑曲霉或苹果青霉扩大培养的培养基是______(A.MS培养基  B.尿素固体培养基   C.蛋白胨和酵母提取物培养基   D.添加蔗糖的豆芽汁培养基)。由于果胶酶溶于水,不利于重复使用,可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果胶酶固定在某种介质上,使之成为不溶于水而又有______的制剂。‎ ‎(2)开发桔子酒。桔子在酿酒时需去果皮、去囊衣和果核,因为其中含有苦味物质,所以需要额外添加酵母菌,因为自然发酵过程中,野生型天然酵母菌主要附着在________(填桔子的结构)。用桔子汁制作桔子酒,以桔子汁为原料,加入一定比例的蔗糖目的是______。最后倒入酵母悬液,混匀,加盖;发酵开始时,由于微生物的需氧呼吸会使发酵瓶内出现______,原因是______。‎ ‎(二)开发耐盐品种的椪柑,以利于沿海地区栽种。‎ ‎(1)为了获得耐盐基因,可以从已知耐盐植物星星草中获取耐盐基因,也可以根据耐盐碱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出发,推测出控制合成该蛋白基因的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合成法合成目的基因,然后用__________________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2)椪柑的转化过程:将重组Ti质粒转入农杆菌时,可以用________处理农杆菌,使重组Ti质粒易于导入;之后耐盐基因通过农杆菌转入椪柑植株的愈伤组织,Ti质粒上的_____基因可以将抗盐基因整合到椪柑染色体DNA上,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可再生出新的植株。‎ ‎(3)要确认耐盐基因在椪柑植株中是否正确表达,可以检测此转基因植株中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如果检测结果呈阳性,再用__________________方法从个体水平检测植株的__________________是否得到提高。‎ ‎(4)假设用得到的二倍体转基因耐盐植株自交,子代中耐盐与不耐盐株系的数量比为15:1,则可以推测有几个耐盐基因整合到了染色体上,请用图表示。(耐盐基因用A表示)‎ ‎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果胶酶和果胶甲酯酶 (2). D (3). 酶活性 (4). 桔皮 (5). 提高果酒的酒精和糖的含量 (6). 负压 (7).‎ ‎ 需氧呼吸消耗氧气,产生的二氧化碳易溶于水 (8). 核苷酸序列 (9). PCR (10). CaCl2(或Ca2+) (11). 控制质粒DNA转移的 (12). 一定浓度的盐水浇灌 (13). 耐盐性 (14). ‎ ‎【解析】‎ ‎【分析】‎ ‎1、果胶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由半乳糖醛酸和半乳糖醛酸甲酯组成,果胶酶和果胶甲酯酶可水解果胶。‎ ‎2、MS培养基用于植物组织培养;尿素固体培养基用于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蛋白胨和酵母提取物培养基用来培养细菌;添加蔗糖的豆芽汁培养基可以用于真菌的培养。‎ ‎3、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详解】(一)‎ ‎(1)水解果胶可用果胶酶和果胶甲酯酶。黑曲霉、苹果青霉为真菌,培养真菌用添加蔗糖的豆芽汁培养基。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果胶酶固定在某种介质上,使之成为不溶于水而又有酶活性的制剂。‎ ‎(2)自然发酵过程中,野生型天然酵母菌主要附着在桔皮。用果汁制作果酒,以果汁为原料,加入一定比例的蔗糖,目的可通过微生物发酵提高果酒的酒精和糖的含量。发酵瓶内微生物需氧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的二氧化碳溶于水,导致瓶内出现负压。‎ ‎(二)‎ ‎(1)为了获得耐盐基因,可以根据耐盐碱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预测出对应mRNA上核糖核苷酸序列,进一步推测出对应的基因上的脱氧核苷酸序列。用化学合成法合成目的基因,然后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2)将重组Ti质粒转入农杆菌时,可以用CaCl2(或Ca2+)溶液处理农杆菌使之成为感受态细胞,易于重组Ti质粒导入。Ti质粒上的控制质粒DNA转移的基因可以将抗盐基因整合到椪柑染色体DNA上。‎ ‎(3)要确认耐盐基因在椪柑植株中是否正确表达,可以检测此转基因植株中该基因的表达产物,想从个体水平检测植株的耐盐性是否得到提高,需用一定浓度的盐水浇灌。‎ ‎(4)用得到的二倍体转基因耐盐植株自交,子代中耐盐与不耐盐株系的数量比为15:1,是9:3:3:1的变形,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说明耐盐基因整合到了非同源染色体上,如图所示:。‎ ‎【点睛】本题考查了果胶的分解、果酒的制作以及基因工程相关知识,熟记相关知识,联系题干,根据提示对题目进行分析。其中第(4)题,二倍体转基因耐盐植株自交,子代中耐盐与不耐盐株系的数量比为15:1,是9:3:3:1的变形,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此进行分析。‎ ‎30.青蒿素具有抗肿瘤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之一是诱导细胞凋亡。临床上,药物的使用剂量对治疗很重要。请根据所给的实验材料完成实验。‎ 实验材料:人肝细胞悬液,人肝癌细胞悬液(HepG2),培养液, 生理盐水,用生理盐水溶解的0.5ug/mL、1ug/mL、1.5ug/mL的青蒿素溶液,培养瓶,血细胞计数板等。‎ ‎(1)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思路:‎ ‎①将等量的人肝细胞和肝癌细胞(HepG2)悬液各平均分为四组并编号,接种于若干含有等量培养液的培养瓶中。‎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在37℃、5%CO2培养箱中继续培养。‎ ‎⑤培养 72h后,各组取样,在显微镜下用__________________检测_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一张表格记录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 ‎【答案】 (1). 探究青蒿素在癌症治疗中对正常肝细胞影响较小但对肝癌细胞杀伤效果较大的最适浓度(或探究青蒿素在癌症治疗中使用剂量对治疗作用的影响) (2). 测定每组细胞数并记录 (3). 向人肝细胞悬液和肝癌细胞悬液的各组中依次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及等量的用生理盐水溶解的0.5ug/mL、1ug/mL、1.5ug/mL的青蒿素溶液 (4). 血细胞计数板 (5). 肝细胞数和肝癌细胞数 (6). ‎ 细胞数 细胞 初始细胞数 青蒿素浓度(ug/mL)‎ ‎0‎ ‎0.5‎ ‎1‎ ‎1.5‎ 人肝细胞 人肝癌细胞 ‎【解析】‎ ‎【分析】‎ ‎1、一般在探究实验中,要遵循单一变量和对照性原则,同时无关变量要保持相同且适宜。‎ ‎2、分析实验材料可知,有不同浓度青蒿素溶液,因此实验的自变量为不同浓度的青蒿素溶液,而培养时间、溶液的用量等都属于无关变量。‎ ‎【详解】(1)该实验的自变量为不同浓度的青蒿素溶液,因此实验目的是探究青蒿素在癌症治疗中对正常肝细胞影响较小但对肝癌细胞杀伤效果较大的最适浓度(或探究青蒿素在癌症治疗中使用剂量对治疗作用的影响)。‎ ‎(2)②该实验是为了探究青蒿素在癌症治疗中使用剂量对治疗作用的影响,因此需要统计用药之前的初始细胞数目。‎ ‎③需要设置不同浓度药品组来培养细胞,以此来探究青蒿素在癌症治疗中使用剂量对治疗作用的影响。需要向人肝细胞悬液和肝癌细胞悬液的各组中依次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及等量的用生理盐水溶解的0.5ug/mL、1ug/mL、1.5ug/mL的青蒿素溶液。‎ ‎⑤检测肝细胞数和肝癌细胞数需用血细胞计数板。‎ ‎(3)实验中用到了人肝细胞和人肝癌细胞两种细胞,统计初始细胞数目,设置不同浓度的青蒿素溶液来培养两种细胞,之后再统计培养之后的细胞数目,对比前后细胞数目变化来探究青蒿素在癌症治疗中使用剂量对治疗作用的影响。设置表格如下:‎ 细胞数 细胞 初始细胞数 青蒿素浓度(ug/mL)‎ ‎0‎ ‎0.5‎ ‎1‎ ‎1.5‎ 人肝细胞 人肝癌细胞 ‎【点睛】本题关键要根据生物实验设计的原则,明确本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以及无关变量,一方面完善实验步骤,另一方面合理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