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4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9届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二上学期第六次双周考(2017-12)
2017—2018学年上学期2016级 第六次双周练生物试卷 考试时间:2017年12月21日 一、选择题(1-30题每题1分,31-40每题2分,共50分) 1.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乙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最后不再发生波动 C.丙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 D.丁多样性的形成受无机环境影响 2.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做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③ 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D.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①②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可用标志重捕法 B.可以用样方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 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D.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4.如图为某地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该人群的年龄组成( ) A.由稳定型变为增长型 B.由衰退型变为稳定型 C.由增长型变为稳定型 D.由稳定型变为衰退型 5.如图为生态系统结构的关系图,a代表的成分是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不能确定 6.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如果要研究被第二营养 级羊同化的能量的去向,不应包括下列选项中的( ) A.羊的呼吸消耗量 B.羊的粪便量 C.羊的生长量 D.部分死亡羊的质量 7.雌蚕蛾释放性外激素吸引异性前来交尾,这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有利于( ) A.种群的繁衍B.个体的正常生长发育C.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D.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8. 图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叙述中,错误 的是( ) A.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④不包括次级消费者的粪便 C.一般情况下,②为①的10%~20% D.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 9.在阳光明媚、水草丰茂的鄂尔多斯草原上,生活着牛、羊、鹿、狼、兔、鼠,还有秃鹫、苍 鹰、蜣螂、细菌、真菌等,关于它们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②它们中的牛、羊、鹿分别组成了3个种群 ③它们中的动物是一个生物群落 ④它们中的蜣螂、腐生菌是分解者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0.如图表示处于平衡状态的某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 的两种情形,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①若图甲所示为某发酵罐中菌种数量,则a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增加营养供应。 ②图乙曲线可用于指导海洋捕捞. A.只有①说法正确 B.只有②说法正确 C.两种说法均正确 D.两种说法均不正确 11.右图为某地区的人口年龄组成曲线图,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那么该地区人口数量变化趋 势将是( ) A.逐渐增加 B.逐渐减少 C.保持稳定 D.无法确定 12.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中,相关操作 错误的是( ) A.每天定时取样,用血球计数板对酵母菌计数 B.将培养液滴在计数室上后,再盖上盖玻片 C.培养后期的样液一般需要稀释后再取样计数 D.对压在方格线上的酵母菌,应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 13.下列有关制作生态瓶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合理搭配瓶内生物与非生物的成分 B.按合适的比例放入不同营养级的生物 C.生态瓶要避免放置在阳光直射的地方 D.定期向瓶内投放食物,通入洁净空气 14.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价值的叙述中, 正确的是( ) A.外来物种入侵增加了本地生物多样性 B.迁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 C.《退耕还林条例》的实施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D.屠呦呦从黄花蒿中分离提取青蒿素作为药用属于间接价值 15.大象是植食性动物,有一种蜣螂则专以象粪为食,设一头大象在某段时间内所同化的能量 为107 kJ,则这部分能量中可流入蜣螂体内的约为( ) A.几乎为0 kJ B.106 kJ C.2×106 kJ D.3×106 kJ 16.下图为生态系统中部分能量流动图解,图中字母表示能量数值,下列选项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表示出了三个营养级,其中b=h+f+d+g B.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a×100% C.图中乙代表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D.缩短食物链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17.下列关于种群和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昆虫种群的性成熟推迟,对该种群的出生率无影响 B.一般情况下,病原体的致病力和传播速度随天敌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C.减少生态系统中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可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D.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时刻与周围环境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18.如图若人的食物1/2来自植物,1/4来自小型食肉动物, 1/4来自羊肉,若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时, 人增重1 kg需要消耗的植物为__ kg。 A.25 B.55 C.250 D.280 19.人工繁殖的濒危野生动物在放归野外前通常要进行野外训练。如果将人工繁殖的濒危大型 食肉森林野生动物放在草原环境中进行野化训练,通常很难达到野化训练目的。对于这一 结果,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 A.野化训练的时间太短,不足以适应森林环境 B.草本植物矮小,被野化训练的动物无法隐藏身体 C.没有选择正确的野化训练环境,训练条件不合适 D.草原上食肉动物与野化训练动物激烈争夺实物 20.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 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 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 “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21.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 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 B. 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 C. 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 D. 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 22.为修复长期使用农药导致有机物污染的农田,向土壤中投放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符合菌剂。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加入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该菌剂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 C.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降低害虫的优势度 D.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 2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 B. 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 C. 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 D. 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24.某市多年来围绕“一城青山半城湖冶理念,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生态效应逐渐显 现。下列有关该生态工程的分析评价不合理的是( ) A.使物种多样性程度显著提高 B.使生物群落的组成更为复杂 C.使生态系统的类型更为多样 D.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25.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草地某种蜘蛛种群密度时,要选择草多的地方,否则结果偏低 B.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比三北防护林弱 C.一只猛禽追逐另一只抓握着鼠的猛禽,这两只猛禽属于捕食关系 D.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不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26. 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 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 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 27.酸雨指pH小于5.6的大气降水。在实验室中模拟酸雨喷淋樟树和楝树的树苗。结果发现, 楝树的高度比对照组低约40%,而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差异。结合生态学知识所作的合理 推测是( ) A.酸雨对楝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 B.酸雨对樟树种群密度的影响比对楝树的大 C.森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不受酸雨影响 D.楝树生长的群落中,其他树种都不耐酸雨 28.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 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 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面积 29.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演替是生物群落的特征之一 C.群落中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D.群落是由空气、水和生物组成的 30. 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 的种群密度 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 公英的种群密度 31.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 B. 就食性而言,杂食性鸟类的数量波动小于其他食性的鸟类 C. 就生态系统结构而言,生态瓶的稳定性取决于物种数 D. 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 32.下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2.a-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食物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 B.该食物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 C.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357J.m-2.a-1 D.该食物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33. 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区。20世纪90年代初,F区豹种群仅剩 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经过十年,F 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区的( ) A. 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 B. 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 C. 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 D. 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 34.在某一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单一种植某种农作物(甲)可导致害虫A的爆发,改成条 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 对此,不合理的解释是( ) A.新的种间关系不利于害虫A B.新的群落空间结构不利于害虫A C.乙的出现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 D.乙和害虫A存在互相抑制的竞争关系 35.加强管理后,某自然保护区中过去难觅踪迹的大型食肉、食草野生动物种群得到了恢复。 数年后,出现了保护区中的某种大型食草动物经常到保护区外的农田中采食的现象。针对 该现象,下列叙述最为合理的是( ) A.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忠实朋友 B.该现象说明人与野生动物形成了和谐相处的关系 C.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正在积极地寻求人类的帮助 D.该现象说明该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增大,种内竞争增强 36.某小组开展酵母菌培养实验,下图是摇瓶培养中酵母种群 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初期,酵母因种内竞争强而生长缓慢 B.转速150 r/min 时,预测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 C.该实验中酵母计数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D.培养后期,酵母的呼吸场所由胞外转为胞内 37.在丝瓜地生态系统中,丝瓜、昆虫甲、昆虫乙存在捕食关系。下图为某年度调查甲、乙两 种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丝瓜地的碳循环在丝瓜、昆虫与无机环境之间完成 B.依据随机取样原则统计成虫数量可计算出昆虫种群密度 C.乙与甲的数量比值代表两种昆虫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乙数量的增加会减少甲种群对丝瓜的摄食量 38.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m2的石头。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蝎个体数、蝗虫 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 B.蜥蝎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 C.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D.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39.下图表示在一个10ml的密闭培养体系中酵母菌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母菌数量的叙 述,正确的是 ( m) A.种内斗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 B.可用数学模型Nt=N0λt 表示 C.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 D.K值约为120 000个 40.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 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 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 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 C.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 二、非选择题(40分) 41.(7分)某地因采矿导致地表下沉,成为无法利用的荒地。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有关部门因 地制宜,通过引水等措施,将该地改造成湿地生态公园,一些生物陆续迁入,并逐渐形成 相对稳定的生物群落。下图是该公园生态系统食物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公园生物群落的变化属于 演替。 (2)图中昆虫与杂食性鱼类之间的种间关系有 。 (3)在黑斑蛙的繁殖季节,雄蛙通过叫声这种 信息求偶;雌蛙通常在近岸水深 10~30 cm的草丛间产卵,可采用 取样法了解该蛙卵块的密度。 (4)因该水域有些渗漏,补水时曾不慎引入含除 草剂的水,导致一些水草死亡。水草腐烂后, 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中最先快速增殖的是 。 (5)图中既含有初级消费者,又含有次级消费者的生物类群有 。若蛙类 与猛禽之间还存在1个营养级,请写出该营养级中2类不同纲的生物: 。 42.(12分)大兴安岭某林区发生中度火烧后,植被演替过程见下图 据图回答: (1)该红烧迹地发生的是 演替。与①相比,③中群落对光的利用更充分,因其具有 更复杂的 结构。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 (3)火烧15年后,草本、灌木丰富度的变化趋势均为 ,主要原因是他们与乔木竞争 时获得的 。 (4)针叶林凋落物的氮磷分解速率较慢。火烧后若补栽乔木树 种,最好种植 ,以加快氮磷循环。 (5)调查群落前,需通过逐步扩大面积统计物种数绘制“种- 面积”曲线,作为选取样方面积的依据。下图是该林区草 本、灌木、乔木的相应曲线。据图分析,调查乔木应选取 的最小样方面积是 。 43.(11分)高密度水产养殖常会引起池塘水 体富营养化,影响养殖。下图为利用稻 田生态系统净化鱼塘尾水的示意图,箭 头所指为水流方向。请回答下列问题: (1)鱼塘大量投饵后,水体常会出现有 害的硫化物,这些硫化物最可能是 饵料中的 分解产生的。 (2)图示系统在实现了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同时,鱼塘富营养化还为水稻生长提供了一定的 (元素)营养。 (3)为调查图中稻田害虫的发生状况,可采用 取样法,分别统计 的种群密度。 (4)通过稻田净化,B处水样中可溶性有机物浓度比A处显著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在稻田中 的 (填序号)微生物分解了大量有机物。 ①好氧 ②光合放氧 ③厌氧 ④兼性厌氧 (5)出现藻类水华的鱼塘尾水流径稻田后,B处水样中 藻类数量大大减少。从生态学角度分析,藻类数量 减少的原因有 。 (6)如图所示,该生态系统输入的太阳能为 KJ, 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保留一位小数)。 44.(10分) Ⅰ 下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的局部能量流动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值.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填字母),伴随能量的输入,碳元素以_______ 形式进入生物群落,f表示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出部分,其形式为 。 (2)c表示 ,初级消费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 命活动的能量可用图中的 (填字母)表示。 (3)该农田弃耕后,可能发生的演替为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在此过程中 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下降。 Ⅱ.(6分)下面的图1表示碳循环过程,图2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丙属于 。 (2)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呼吁人们积极行动起来,力求减少图1中过程 (填 图中的数字序号)的碳排放量。 (3)流入图2所示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B和C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 高二第六次双周练生物答案 1-10 DDDAB BAADC 11-20 ABDCA ADDCB 21-30 CBBDD DABDC 31-40 BBADD BDADA 41(7分) (1)次生 (2)捕食和竞争 (3)物理 等距取样 (4)浮游生物类 (5)杂食性鱼类 蛇类、肉食性鱼类、鼠类 42(12分) (1)次生 垂直 (2)生态系统的成份 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 (3)下降后保持相对稳定(2分) 光逐渐减少(2分) (4)阔叶树(2分) (5)S3(2分) 43(11分) (1)蛋白质 (2)N、P (3)五点取样法 各种害虫 (4)①③④ (5)竞争光照和营养、动物摄食、微生物等产生杀藻物质(2分) (6)110(2分) 15.6%(2分) 44.(10分,) Ⅰ(1)a 二氧化碳 热能 (2)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值 d (3)恢复力 Ⅱ(1)生产者 (2) ⑤ (3)1250千焦(没有单位不得分) 15%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