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6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6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二中2019-2020学年 高二6月月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组成细胞的多种多样的分子是细胞执行各项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下列关于组成人体细胞的分子,叙述错误的是( )‎ A. 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 B. 饥饿时,肌糖原分解成葡萄糖及时补充血糖 C. 胆固醇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D. 结合Fe2+的血红蛋白参与血液中O2运输 ‎【答案】B ‎【解析】‎ ‎【详解】A、细胞的遗传物质是DNA,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A正确;‎ B、饥饿时,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及时补充血糖,肌糖原不能补充血糖,B错误;‎ C、胆固醇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C正确;‎ D、结合Fe2+的血红蛋白参与血液中O2运输,D正确。‎ 故选B。‎ ‎2.作为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存在多种多样的“功能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 )‎ A. 生物膜系统由具膜结构的细胞器构成 B. 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C. 肌细胞膜表面有结合神经递质的受体 D. 细胞骨架参与细胞运动、分裂和分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核膜及细胞器膜构成,A错误;‎ B.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含有大量的遗传信息,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B正确;‎ C. 肌肉属于传出神经作用的效应器,因此肌细胞膜表面有结合神经递质的受体,C正确;‎ 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细胞骨架能够参与细胞运动、分裂和分化,D正确。‎ 故选A。‎ ‎3.结肠癌是常见的发生在结肠部位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以40~5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下图为结肠癌发生的可能机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日常生活中远离致癌因子以减少细胞癌变机会 B. DCC抑癌基因突变可能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 C. 结肠癌的发生可能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效应 D. 癌症是致癌因子引发的,患病几率与年龄无关 ‎【答案】D ‎【解析】‎ ‎【详解】A、细胞癌变的发生是由于致癌因子导致基因改变,所以远离致癌因子可以减少细胞癌变机会,A正确;‎ B、有丝分裂的间期发生DNA的复制,所以该时期发生基因突变的可能性最大,B正确;‎ C、从图中看出结肠癌的发生可能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效应,C正确;‎ D、由于老年患者可能免疫能力降低,所以其发生癌变的几率比年轻人高,D错误。‎ 故选D。‎ ‎4.经典遗传学认为生物的变异是由于DNA碱基序列改变导致的,而表观遗传学是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表现型改变的现象。下列不能用表观遗传进行解释的是( )‎ A. 遗传信息组成相同的同卵双胞胎,患某种遗传病的可能性相似 B. 两株柳穿鱼的花形态结构不同,但该性状相关基因的序列相同 C. 由于喂食导致体型变化的线虫所生后代不接触该食物,但体型仍不变 D. 基因型相同的蜂王和工蜂,两者在体型、寿命、功能等方面存在差异 ‎【答案】A ‎【解析】‎ ‎【详解】A、遗传信息组成相同的同卵双胞胎,患某种遗传病的可能性相似属于经典遗传学的范畴,A正确;‎ B、柳穿鱼基因的序列相同,但花的形态结构不同,是由于环境改变引起的,属于表观遗传学的范畴,B错误;‎ C、由于喂食不同导致体型变化的线虫,其后代没有接触食物,体型不变化,是由于食物导致的变异,所以属于表观遗传学的范畴,C错误;‎ D、基因型相同的蜂王和工蜂,由于成长环境不同,两者在体型、寿命、功能等方面存在差异,属于表观遗传学的范畴,D错误。‎ 故选A。‎ ‎5.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的基础,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下列细胞行为中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遗传多样性有关的是( )‎ ‎①减数分裂间期,DNA分子复制时发生突变 ‎②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③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④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⑤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③④⑤‎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减数分裂间期,DNA分子复制时发生突变,可以产生新的基因,造成遗传多样性,①正确;‎ ‎②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可以形成多种配子,属于基因重组,造成遗传多样性,②正确;‎ ‎③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可以形成多种配子,造成遗传多样性,③正确;‎ ‎④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与遗传多样性的形成无关,④错误;‎ ‎⑤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可以形成多种基因型的个体,与遗传多样性的形成有关,⑤正确。‎ 故选B。‎ ‎6.假设某海岛上分趾海龟占75%(WW占25%,Ww占50%),连趾海龟(ww)占25%。在食物缺乏的环境下,分趾海龟的个体数每年减少20%,连趾海龟的个体数量保持稳定,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第2年,该海龟种群w的基因频率是9/17‎ B. 基因W与w的本质区别是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C. 食物缺乏直接作用的是海龟个体的基因型 D. 若长期处于食物缺乏状态,该种群发生进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A、假设第一年海龟数量为100只,则基因型为WW的个体为25只,基因型为Ww的个体为50只,基因型为ww的个体为25只,在食物缺乏的环境下,分趾海龟的个体数每年减少20%,即第二年时,基因型为WW的个体为25-25×20%=20只,基因型为Ww的个体为50-50×20%=40只,基因型为ww的个体数量稳定不变,仍为25只,所以w=(25×2+40)÷(20+40+25)×2=9/17,A正确; B、基因W与w为等位基因,其本质区别是碱基排列顺序不同,B正确; C、食物缺乏直接作用的是海龟个体的表现型,C错误; D、若长期处于食物缺乏状态,W基因频率降低,该种群发生进化,D正确。 故选C。‎ ‎7.叶、花和果实从活的植株分离的现象称为脱落,脱落发生在称为离层的一些细胞层。激素控制的叶片脱落过程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阶段 叶片中激素种类和含量 阶段1‎ 叶片到离层存在生长素浓度梯度时,离层对乙烯不敏感,叶片保持 阶段2‎ 叶片中生长素浓度梯度消失时,离层对乙烯敏感 阶段3‎ 内源性乙烯促进离层细胞合成、分泌纤维素酶,叶片脱落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B. 抑制生长素合成和喷洒高浓度2,4-D均能促进叶脱落 C. 内源性乙烯通过控制纤维素酶的合成来影响叶片脱落 D. 叶片中生长素浓度梯度可以改变离层对乙烯的敏感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生长素和乙烯共同调节叶片脱落的过程,说明了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A正确;‎ B、从表格中分析出,直接引起叶片脱落的是乙烯,而影响叶片对乙烯的敏感度的是生长素浓度梯度,不能看出生长素的合成和喷洒高浓度2,4-D(生长素类似物)对叶片脱落的影响,B错误。‎ C、内源性乙烯可以促进离层细胞合成、分泌纤维素酶,说明内源性乙烯通过控制纤维素酶的合成来影响叶片脱落,C正确;‎ D、叶片中生长素浓度梯度消失,离层对乙烯敏感,说明叶片中生长素浓度梯度可以改变离层对乙烯的敏感性,D正确。‎ 故选B。‎ ‎8.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下列关于人的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糖尿病患者注射过量的胰岛素后引发了休克 B. 在寒冷环境中停留过久,机体的体温仍正常 C. 有的人到青藏高原旅游可能出现肺水肿症状 D. 有的人吸入花粉或尘土后,发生鼻炎或哮喘 ‎【答案】B ‎【解析】‎ ‎【详解】A.血糖含量维持稳定属于内环境稳态的指标,糖尿病患者注射过量的胰岛素后,导致血糖浓度过低引发了休克,引起内环境的稳态失调,A正确;‎ B.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通过神经-体液-免疫网络调节机制完成的,但是内环境稳态具有一定的限度,在寒冷环境中停留过久,可能影响体温调节,导致机体的体温降低甚至引起冻伤,引起内环境的稳态失调,B错误;‎ C.有的人到青藏高原旅游,由于高原反应可能出现肺水肿症状,导致内环境的稳态失调,C正确;‎ D. 有的人吸入花粉或尘土后,发生鼻炎或哮喘,即发生了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功能异常引起的内环境稳态失调,D正确。‎ 故选B。‎ ‎9.河豚含蛋白质高,营养丰富,但其体内含有河豚毒素。像塞子一样凝固在Na+通道的入口处,从而导致血管运动神经和呼吸神经中枢麻痹而迅速死亡。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 A. 适量的河豚毒素可以作为镇痛和局部麻醉的药剂 B. Na+通道持续开放将会使神经元持续处于静息状态 C. 促进Na+通道开放的药物可缓解河豚毒素中度症状 D. 河豚毒素的毒性机理是阻止神经冲动的发生和传导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于河豚毒素像塞子一样凝固在Na+通道的入口处,导致Na+内流受阻,阻止了兴奋的传递,所以适量的河豚毒素可以作为镇痛和局部麻醉的药剂,A正确;‎ B、Na+通道持续开放将会使细胞持续处于外负内正的电位,细胞持续处于兴奋状态,B错误;‎ C、由于河豚毒素像塞子一样凝固在Na+通道的入口处,所以促进Na+通道开放的药物可缓解河豚毒素中度症状,C正确;‎ D、河豚毒素由于阻止Na+进入细胞,抑制了动作电位的产生,所以其毒性机理是阻止神经冲动的发生和传导,D正确。‎ 故选B。‎ ‎10.生态因子是环境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分为非生物因子、生物因子和人为因子三大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利用趋光性诱捕全部农业害虫,降低种群密度 B. 养鸡时,延长光照时间,可以大大提高产蛋率 C. 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降低种群密度 D. 建立荣成大天鹅自然保护区提高了大天鹅K值 ‎【答案】A ‎【解析】‎ ‎【详解】A、利用趋光性诱捕只能捕捉具有趋光性的害虫,A错误;‎ B、养鸡时,延长光照时间,可以大大提高产蛋率,B正确;‎ C、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可以改变动物的性别比例,降低出生率,降低种群密度,C正确;‎ D、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了该区域的K值,D正确。‎ 故选A。‎ ‎11.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在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下列采用的措施与对应的信息种类,不符的是( )‎ A. 延长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物理信息 B. 放置无公害的驱鸟剂,驱逐鸟类——化学信息 C. 利用信息素诱捕害虫,降低种群密度——化学信息 D. 高速公路上静止仿真警察,防范交通事故——行为信息 ‎【答案】D ‎【解析】‎ ‎【详解】A、延长光照提高产蛋率,是利用了光照这种物理信息,A正确;‎ B、驱鸟剂驱逐鸟类利用了该化学物质的化学信息,B正确;‎ C、信息素诱捕害虫,是利用了化学信息,C正确;‎ D、高速公路上静止仿真警察属于物理信息,行为信息是动物特有的信息,D错误。‎ 故选D。‎ ‎12.细胞自噬是细胞通过溶酶体与双层膜包裹的细胞自身物质或结构融合,从而降解细胞自身物质或结构的过程,作用途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被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均可以被细胞再度利用 B. 细胞自噬可能发生在细胞的生命历程的全过程 C. 细胞自噬维持在一定水平,利于细胞内的稳态 D. 自噬溶酶体的形成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A. 被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对细胞有用的物质,细胞可以再度利用,废物则排出细胞外,A错误;‎ B. 细胞自噬过程是受基因控制的,可发生在细胞生长、分化、衰老、凋亡的全过程中,B正确;‎ C. 细胞自噬维持在一定水平,能够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同时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利于细胞内的稳态C正确;‎ D. 图中溶酶体与自噬体融合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D正确。‎ 故选A。‎ ‎13.下图是某细胞的部分亚显微结构简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该细胞来自低等植物细胞 B. 含双层膜的结构是②⑤⑥‎ C. ⑧的形成与①密切相关 D. 脂质的合成与③ ⑦有关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于该细胞有中心体和叶绿体,所以是低等植物细胞,A正确;‎ B、②核膜,⑤线粒体,⑥叶绿体含有双层膜,B正确;‎ C、⑧核糖体的形成与①核仁相关,C正确;‎ D、脂质的合成场所在内质网③,与高尔基体无关,D错误。‎ 故选D。‎ ‎14.下列关于乳酸杆菌和酵母菌结构的比较,正确的是( )‎ A. 两者均以核糖核酸作为遗传物质 B. 两者的核糖体都能够合成蛋白质 C. 两者均能通过呼吸作用产生H2O和CO2‎ D. 两者都有细胞膜、细胞壁和细胞核 ‎【答案】B ‎【解析】‎ ‎【详解】A、二者遗传物质都是DNA(脱氧核糖核酸),A错误;‎ B、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合成蛋白质的场所都在核糖体,B正确;‎ C、乳酸杆菌是厌氧型微生物,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C错误;‎ D、乳酸杆菌没有细胞核,D错误。‎ 故选B。‎ ‎15.研究发现,大豆种子吸水萌发后,蛋白酶活性明显增强。大豆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等成分发生变化,总蛋白含量随大豆发芽时间的延长不断提高,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蛋白质被蛋白酶水解后会产生氨基酸和葡萄糖 B. 大豆子叶贮藏较多的蛋白质,直接为细胞的代谢提供能量 C. 水浴条件下双缩脲试剂检测紫色的深浅可用于比较总蛋白含量 D. 大豆发芽时,其他营养物质被代谢消耗使总蛋白含量升高 ‎【答案】D ‎【解析】‎ ‎【详解】A、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蛋白质被蛋白酶水解后会产生多肽,多肽在肽酶的作用下可形成氨基酸,A错误; B、直接为细胞提供能量的物质是ATP,不是蛋白质,B错误; C、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不需要水浴加热,C错误; D、大豆发芽时,其他营养物质在代谢过程中转化为蛋白质,使总蛋白含量升高,D正确。 故选D。‎ ‎16.下图①~④的细胞是某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的相关图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细胞①处于分裂前期,正在进行染色体复制 B. 细胞内的染色体数最多有16条,最少有4条 C. 细胞分裂的先后顺序为③→①→②→④‎ D. 细胞③逐渐形成核膜,细胞④不含染色单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细胞①处于分裂前期,染色体已经完成复制(染色体复制发生在间期),A错误; B、细胞内的染色体数最多有8条(后期),最少有4条,B错误; C、根据分析可知,细胞分裂的先后顺序为③间期(或刚进入前期)→①前期→②中期→④后期,C正确; D、细胞③中的核膜即将解体,不是逐渐形成,D错误。 故选C。‎ ‎17.在肿瘤病理报告单上,常能见到高分化、中分化或低分化的字样,这是肿瘤病理学上的常用术语,用于表示肿瘤的恶性程度。低分化与未分化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相差甚大,肿瘤体生长迅速,容易发生转移,成熟度差、恶性度高。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可形成恶性肿瘤 B. 肿瘤分化程度的高低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 C. 低分化的肿瘤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含量可能较多 D. 不同分化程度的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可能不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A. 癌变的内在因素是基因突变,是致癌因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的,A正确;‎ B.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肿瘤分化程度的高低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B正确;‎ C.根据题意可知,低分化与未分化肿瘤组织,肿瘤体生长迅速,容易发生转移,成熟度差、恶性度高,因此低分化的肿瘤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含量减少,容易发生转移,C错误;‎ D.由于不同分化程度的肿瘤细胞分裂能力不同,因此细胞周期可能不同,D正确。‎ 故选C。‎ ‎18.下列选项中关于人体细胞内外相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分析,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运输方向 运输方式 A 钾离子 从神经元排出细胞外 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 B 水分子 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 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 C 氧气 从组织液进入肌细胞 协助扩散 D 乙酰胆碱 从突触前膜释放 自由扩散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于细胞内钾离子浓度比细胞外高,所以从神经元排出细胞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A错误;‎ B、水分子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B正确;‎ C、氧气从从组织液进入肌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C错误;‎ D、乙酰胆碱从突触前膜释放至突触间隙的方式是胞吐,D错误。‎ 故选B。‎ ‎19.ATP是细胞内流通的能量“通货”,若用α、β和γ表示ATP上三个磷酸基团所处的位置(A-Pα~Pβ~P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组成ATP、磷脂分子和脱氧核糖核酸的化学元素相同 B. 连接β与γ位上两个磷酸基团的化学键称为高能磷酸键 C. 呼吸作用产生ATP时,ADP分子与γ位上磷酸基团结合 D. ATP作为RNA的原料时,β位上的磷酸基团在RNA上 ‎【答案】D ‎【解析】‎ ‎【详解】A、组成ATP、磷脂分子和脱氧核糖核酸的化学元素相同,均为C、H、O、N、P,A正确; B、连接α与β、β与γ位上两个磷酸基团的化学键称为高能磷酸键,B正确; C、呼吸作用产生ATP时,ADP分子与γ位上磷酸基团结合,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储存在ATP中,C正确; D、ATP脱掉两个磷酸基团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原料之一,没有β位上的磷酸基团,D错误。 故选D。‎ ‎20.1880年,德国科学家恩格尔曼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后,发现细菌只向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集中,从而证明了叶绿体的功能。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临时装片应置于黑暗且无氧气的环境中 B. 有无光束照射的区域形成对比实验 C. 实验证明叶绿体吸收CO2并释放O2‎ D. 临时装片曝光后好氧细菌分布较均匀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为了避免外界光照和氧气对实验产生干扰,所以临时装片应置于黑暗且无氧气的环境中,A正确;‎ B、有无光束照射的区域形成对比实验,B正确;‎ C、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叶绿体,C错误;‎ D、临时装片曝光后,有叶绿体的地方均可以产生氧气,所以好氧细菌分布较均匀,D正确。‎ 故选C。‎ ‎21.某同学用洋葱进行下列实验的观察,若观察时选择适当的染色剂染色且没出现操作错误,无法观察到明显结果的是( )‎ 实验一:取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观察细胞核、DNA和RNA的分布 实验二:取洋葱鳞片外表皮细胞观察质壁分离现象和叶绿体的形状 实验三:取紫色洋葱鳞片叶进行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四:取洋葱根尖伸长区细胞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时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A. 实验一和实验二 B. 实验二和实验三 C. 实验一、实验二和实验三 D. 实验二、实验三和实验四 ‎【答案】D ‎【解析】‎ ‎【详解】实验一: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没有颜色,可以用来观察细胞核、DNA和RNA的分布; 实验二:洋葱鳞片外表皮细胞没有叶绿体,不能用来观察叶绿体的形状; 实验三:紫色洋葱鳞片叶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四:洋葱根尖伸长区细胞不分裂,不能用于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时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综上实验二、实验三和实验四无法观察到明显结果,D正确。 故选D。‎ ‎22.下图是雌果蝇(2N=8)某个细胞进行分裂后各细胞内每条染色体DNA含量的变化曲线(甲)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乙),下列关于各时段每个细胞内相关物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FG时段的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含1条X染色体 B. CD时段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配对和分离 C. EF时段甲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D. BC时段后核DNA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为8‎ ‎【答案】A ‎【解析】‎ ‎【详解】A. 识图分析可知,FG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细胞中均含有两条X染色体,A错误;‎ B. CD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可以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配对和分离,B正确;‎ C. EF所对应的时间段,DNA含量的变化是由于细胞质分裂,C错误;‎ D. 图中BC时段表示间期的S期,发生了DNA复制,复制后核DNA数目加倍,但是染色体数目不变,仍然为8,D正确。‎ 故选A。‎ ‎23.果蝇的红眼和白眼分别受到一对等位基因R、r的控制,属伴X染色体遗传。某同学用一只白眼雄果蝇和多只红眼雌果蝇杂交,每个杂交组合的后代均出现白眼雌果蝇,下列分析正确( )‎ A. 亲本的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RXR或XRXr B. 子代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rXr,约占1/4‎ C. 每个杂交组合的后代均会出现1/2的白眼雄果蝇 D. 子代红眼果蝇相互杂交,后代雌果蝇具有2种眼色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分析,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全是XRXr,A错误;‎ B、子代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rXr,约占1/4,B正确;‎ C、XRXr和XrY杂交,子代出现白眼雌果蝇XrY的比例为1/4,C错误;‎ D、XRXr和XrY杂交子代红眼果蝇的基因型是XRY和XRXr,后代雌果蝇全为红眼,D错误。‎ 故选B ‎24.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苯丙酮尿症均由隐性基因控制 B. 普通人群中,红绿色盲男患者人数多于女患者人数 C. 抗维生素D佝偻病女患者的父亲和母亲都患此病 D. 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在普通人群中发病率较高 ‎【答案】C ‎【解析】‎ ‎【详解】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苯丙酮尿症均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单基因遗传病,A正确;‎ B、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此普通人群中红绿色盲男患者人数多于女患者人数,B正确;‎ C、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女患者的父亲和母亲中至少一个患此病,不一定都患病,C错误;‎ D、原发性高血压和冠心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在群体中发病率比较高,D正确。‎ 故选C。‎ ‎25.5-溴尿嘧啶是一种碱基类似物,5-溴尿嘧啶在基因复制时可以取代基因中一部分胸腺嘧啶,且能与腺嘌呤和鸟嘌呤发生碱基互补配对,把大肠杆菌置于含5-溴尿嘧啶的培养液中,可得到突变的菌体,而且将已发生突变的菌体换到不含5-溴尿嘧啶的培养液中多次培养,仍旧保持突变的性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5-溴尿嘧啶引起的基因突变类型主要是碱基对的替换 B. 大肠杆菌最快分裂2次后可以使碱基对G-C变为A-T C. 经5-溴尿嘧啶诱变的大肠杆菌会产生适应环境的性状 D. 保持突变性状的细菌说明突变后的基因不能再次突变 ‎【答案】A ‎【解析】‎ ‎【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5-溴尿嘧啶在基因复制时可以取代基因中一部分胸腺嘧啶,且能与腺嘌呤和鸟嘌呤发生碱基互补配对,因此5-溴尿嘧啶引起的基因突变类型主要是碱基对的替换,A正确;‎ B. 5-溴尿嘧啶可以与A配对,又可以和C配对,复制一次C-5-溴尿嘧啶,G-C,复制第二次时出现5-溴尿嘧啶-A、C-G,复制第三次出现A-T,所以需要经过3次复制后,才能实现细胞中某DNA分子某位点上碱基对从G-C到A-T的替换,B错误;‎ C. 根据题意可知,经5-溴尿嘧啶诱变的大肠杆菌发生了基因突变,突变后的性状是否适应环境由自然选择决定的,C错误;‎ D. 保持突变性状的细菌说明细菌性状的改变是基因突变引起的,而不只是环境的改变导致的,而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可以再次发生突变,D错误。‎ 故选A。‎ ‎26.果蝇棒状眼的形成是由于染色体变异引起的,这种变异类型属于 A. 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缺失 B. 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 C 染色体中某一片段位置颠倒 D. 染色体组数成倍减少 ‎【答案】B ‎【解析】‎ ‎【详解】果蝇棒眼的形成是因为染色体中增加了某一片段,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故选B。‎ ‎27.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达尔文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生物遗传和变异的机制 B.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某些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 不同生物都是通过捕食或互利共生的关系实现共同进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A、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不能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A错误; B、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但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错误;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某些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正确; D、不同生物是通过捕食、寄生、竞争或互利共生等关系实现共同进化的,D错误。 故选C。‎ ‎28.下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的通透性增强或2的通透性降低均可能引起组织水肿 B. 甲乙丙三种液体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基本相同 C. 剧烈运动时,3分泌乳酸导致丙液的酸碱度明显降低 D. 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主要与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有关 ‎【答案】A ‎【解析】‎ ‎【详解】A.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升高,造成组织液增加,或者淋巴管壁通透性降低导致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减少,引起组织液增多,从而导致组织水肿,A正确;‎ B. 乙和丙液体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基本相同,而甲液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B错误;‎ C. 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可以被内环境中的缓冲物质中和,不会引起血浆pH的明确下降,C错误;‎ D. 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主要与神经-体液-免疫网络调节机制有关,D错误。‎ 故选A。‎ ‎29.图是某反射弧的结构简图,效应器为可以兴奋收缩的组织。在d处的神经纤维膜外搭上灵敏电位计,并且在不同位点进行刺激,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分别刺激b和d,电位计指针的偏转方向相反 B. 兴奋在反射活动中的传递方向是e→d→c→b→a C. 兴奋在c处的传递形式有电信号和化学信号 D. 刺激a时,钠离子进入组织细胞使其兴奋收缩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于兴奋在突触处是单向传递的,刺激b点,电位计不会发生偏转,而刺激d点,电位计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A错误;‎ B、兴奋的传递方向是从感受器经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直至效应器,由分析可知,传递方向为e→d→c→b→a,B正确;‎ C、兴奋在c突触处的传递过程,先由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神经递质)再转化为电信号,C正确;‎ D、效应器为可以兴奋收缩的组织,刺激a效应器时,会使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进入组织细胞使其兴奋收缩,D正确。‎ 故选A。‎ ‎30.Kp是Kp神经元产生的一类激素,它通过调节生物体内雌激素含量来调控生殖活动。通常情况下,经图中过程①参与鹌鹑体内雌激素含量的调节;排卵前期,经图中过程②进行调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雌激素的分泌既存在分级调节,又存在反馈调节 B. GnRH促进促性腺激素分泌的过程属于体液调节 C. 雌激素的靶细胞包括Kp神经元1和Kp神经元2‎ D. 雌激素对Kp神经元的作用效果取决于其激素含量 ‎【答案】D ‎【解析】‎ ‎【详解】A、雌激素的分泌由下丘脑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产生相应的激素作用于性腺,体现了分级调节,而雌激素的增多可以抑制Kp神经元1和促进Kp神经元2,体现了分级调节,A正确;‎ B、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促性腺激素分泌的过程属于体液调节,B正确;‎ C、雌激素的靶细胞包括Kp神经元1和Kp神经元2,C正确;‎ D、雌激素对Kp神经元的作用效果取决于雌性动物是否处于排卵期,D错误。‎ 故选D。‎ ‎3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是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其病原体是一种先前未在人类中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新型冠状病毒。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制备针对该病毒的疫苗,可以使用灭活或减毒的该病毒 B. 只有当病毒侵入宿主细胞时,细胞免疫才开始发挥作用 C. 受该病毒感染后治愈患者的血清中可能具有治疗作用的抗体 D. 对感染者进行隔离治疗、启动封城措施,均利于控制传染源 ‎【答案】B ‎【解析】‎ ‎【详解】A.‎ ‎ 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生物制剂,因此制备针对该病毒的疫苗,可以使用灭活或减毒的该病毒,A正确;‎ B. 抗原进入体内后,经吞噬细胞吞噬处理后呈递给T细胞,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成效应T细胞,这时细胞免疫就开始发挥作用了;当抗原侵入宿主细胞时,进行的是细胞免疫的效应阶段,B错误;‎ C. 受该病毒感染后治愈的患者发生了特异性免疫,产生了针对该病原体的特异性抗体,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浆中,因此血清中可能具有治疗作用的抗体,C正确;‎ D.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是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因此对感染者进行隔离治疗、启动封城措施,均利于控制传染源,D正确。‎ 故选B。‎ ‎32.某市举行冬季马拉松比赛,参赛人员在寒冷的环境仍会出现大汗淋漓和皮肤毛细血管舒张现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体温调节中枢可对温度感受器产生的信息进行处理 B. 下丘脑释放的激素调节皮肤毛细血管活动 C. 皮肤上汗腺增加汗液的分泌,有利于机体散热 D. 在剧烈运动时,骨骼肌收缩属于条件反射 ‎【答案】B ‎【解析】‎ ‎【详解】A、体温调节中枢可对温度感受器产生的信息进行处理,A正确; B、下丘脑通过神经调节皮肤毛细血管活动,B错误; C、皮肤上汗腺增加汗液的分泌是机体散热的主要途径,C正确; D、在剧烈运动时,由大脑皮层控制的骨骼肌收缩属于条件反射,D正确。 故选B。‎ ‎33.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大量出汗后,下丘脑细胞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B. 机体调节水和无机盐平衡的方式是激素调节 C. 肾小管和集合管壁细胞存在抗利尿激素受体 D. 抗利尿激素可以提高靶细胞对水的通透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A、大量出汗导致机体失水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因此下丘脑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A正确;‎ B、机体调节水和无机盐平衡的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B错误;‎ C、抗利尿激素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因此肾小管和集合管壁细胞有抗利尿激素受体,C正确;‎ D、抗利尿激素可以提高靶细胞对水的通透性,从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D正确。‎ 故选B。‎ ‎34.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种群的数量变化。下列关于种群特征和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调查农田中某种昆虫卵的密度,可采用样方法 B. 年龄结构为衰退型,种群数量一般会越来越少 C. 利用黑光灯诱捕全部农业害虫,降低种群密度 D. 卧龙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可以提高大熊猫的K值 ‎【答案】C ‎【解析】‎ ‎【详解】A、调查昆虫卵的密度可以用样方法,A正确;‎ B、年龄结构为衰退型,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一般会越来越少,B正确;‎ C、利用黑光灯只能诱捕具有趋光性的害虫,C错误;‎ D、卧龙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增大了大熊猫的活动空间,提高大熊猫的K值,D正确。‎ 故选C。‎ ‎35.某国家森林公园发生火灾后,森林中许多的地方成为焦土。然而若干年后,森林奇迹般地恢复了原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火灾发生后,该群落演替类型是初生演替 B. 演替过程中,该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 C. 该群落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它们呈镶嵌分布 D. 与火灾后相比,现在群落提高了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答案】A ‎【解析】‎ ‎【详解】A.根据题意和以上分析可知,火灾发生后的森林的演替类型是次生演替,A错误;‎ B.根据群落演替的特点和标志,演替过程中,该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丰富度提高,B正确;‎ C. 该群落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它们呈镶嵌分布,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C正确;‎ D. 与火灾后相比,现在群落的空间结构趋于复杂化,提高了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D正确。‎ 故选A。‎ 二、不定向选择题 ‎36.下图为淀粉—琼脂培养基,其上的6个位置分别放置经不同溶液浸泡过的滤纸片。然后将该培养基置于‎37℃‎条件下保温。30 min后加入碘液处理,观察6个位置的颜色。‎ 位置 滤纸的浸泡液 碘液处理后颜色 ‎1‎ 人唾液(pH为6.8)‎ 接近无色 ‎2‎ 蒸馏水 蓝色 ‎3‎ 与HC1混合的人唾液 蓝色 ‎4‎ 与NaOH混合的人唾液 蓝色 ‎5‎ 煮沸后冷却的人唾液 蓝色 ‎6‎ 蛋白酶溶液 ‎?‎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37℃‎保温的目的是排除温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 位置1和2的实验结果可以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C. 将位置3的滤纸浸于pH 6.8后,酶的活性恢复 D. 由于酶具有专一性,位置6的颜色应该是蓝色 ‎【答案】BC ‎【解析】‎ ‎【详解】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酶的种类、酶的处理方式以及是否加酶,温度为无关变量,各组应相同且适宜,所以‎37℃‎ 保温的目的是排除温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A正确; B、位置1和2的自变量为是否有酶,1位置接近无色,说明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可将淀粉分解,2位置为蓝色,说明蒸馏水不能分解淀粉,即位置1和2的实验结果可以说明酶具有催化作用,B错误; C、过酸、过碱都会使酶失活,所以将位置3的滤纸浸于pH为6.8的溶液后,酶的活性不能恢复,C错误; D、由于酶具有专一性,蛋白酶不能将淀粉水解,所以位置6的颜色应该是蓝色,D正确。 故选BC。‎ ‎37.脐带血里存在着大量的造血干细胞,这些造血干细胞已经在80多种不同疾病的治疗上使用过。在一定体外条件下,造血干细胞可以分化成为白细胞,是治疗白血病的理想干细胞来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造血干细胞增殖过程中,遗传物质先复制后均分 B. 造血干细胞分化为白细胞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C. 造血干细胞是未经分化的细胞,但具有分裂的能力 D. 造血干细胞比白细胞在受到X射线辐射时易发生突变 ‎【答案】ABD ‎【解析】‎ ‎【详解】A、在细胞增殖过程中遗传物质先复制后均分,A正确; B、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正确; C、造血干细胞已经发生分化,只是分化程度较低仍具有分裂能力,C错误; D、造血干细胞在分裂时容易受到X射线辐射而发生突变,D正确。 故选ABD。‎ ‎38.人在寒冷的环境中做剧烈运动时,仍会出现大汗淋漓和皮肤毛细血管舒张现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体温调节中枢对来自体表和体内的温度感受器信息进行处理 B. 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释放的激素调节汗腺分泌活动 C. 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可以使血流速度加快,增加体内热量散失 D. 骨骼肌在剧烈运动时收缩属于在神经支配下发生的反射活动 ‎【答案】ACD ‎【解析】‎ ‎【详解】A、体温调节中枢对来自体表和体内的温度感受器信息进行处理,A正确; B、汗腺的分泌活动不是通过激素调节,B错误; C、皮肤毛细血管舒张,血流速度加快,增加热量散失,C正确; D、骨骼肌在剧烈运动时收缩属于神经支配的反射,D正确。 故选ACD。‎ ‎39.DDT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农药,可用于减少啃食农作物的害虫数量。但DDT在动植物体内不易分解,即可以沿着食物链传递下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内DDT浓度越高 B. DDT通过大气、水和生物迁移等途径扩散,其危害具有全球性 C. 施用DDT降低啃食农作物的害虫数量的目的是使能量流向人类 D. 可利用物理信息吸引鸟类结群捕食或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害虫 ‎【答案】ABCD ‎【解析】‎ ‎【详解】A. 在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也能够沿着食物链、食物网进行积累,因此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内DDT浓度越高,A正确;‎ B. DDT通过大气、水和生物迁移等途径扩散,其危害具有全球性,B正确;‎ C. 施用DDT降低啃食农作物的害虫数量的目的是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使能量更多的流向人类,C正确;‎ D. 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功能,可利用物理信息吸引鸟类结群捕食或利用化学信息昆虫信息素诱捕害虫,控制有害生物的数量,D正确。‎ 故选ABCD。‎ ‎40.下图为某家族遗传病系谱图,Ⅱ-7不携带该致病基因(不考虑新变异和该致病基因位于XY同源区段的情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 该系谱图中,Ⅱ-6为杂合子的概率为100%‎ C. 若Ⅱ-3个体为一位女性,其患病概率为1/2‎ D. 该病的发病率等于该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答案】ABC ‎【解析】‎ ‎【详解】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正确; B、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Ⅲ-9正常,基因型为aa,所以Ⅱ-6的基因型为Aa,为杂合子的概率为100%,B正确; C、由于Ⅱ-4正常,基因型为aa,所以Ⅰ-1基因型为Aa,Ⅰ-2基因型为aa,若Ⅱ-3个体为一位女性,其患病概率为1/2,C正确; D、已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于AA和Aa均为患者,所以该病的发病率一般不等于该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D错误。 故选ABC。‎ ‎41.离子通道蛋白有三种,其中,在电压门通道中,带电的蛋白质结构会随跨膜电位梯度的改变而发生相应的移动,使离子通道开启或关闭,从而使膜电位发生改变;而在配体门通道中,细胞内外的某些小分子配体(如神经递质、激素等)与通道蛋白结合继而引起通道蛋白构象改变,从而使离子通道开启或关闭。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离子通道蛋白运输物质是顺浓度梯度进行 B. 离子通道蛋白受到相应刺激后结构改变会导致离子通道失活 C. 当适宜电刺激神经纤维,发现细胞外Na+明显减少,说明神经纤维上存在电压门通道蛋白 D. 配体门通道蛋白能体现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答案】ACD ‎【解析】‎ ‎【详解】A、离子通道蛋白运输物质是从高浓度至低浓度进行的,属于协助扩散,A正确;‎ B、离子通道蛋白受到相应刺激后,由关闭状态变为开放状态,但没有失去活性,B错误;‎ C、当适宜电刺激神经纤维,发现细胞外Na+明显减少,说明神经纤维上存在电压门通道蛋白,受到跨膜电位梯度的改变而发生相应的移动,导致Na+进入细胞,C正确;‎ D、配体门通道蛋白能体现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D正确。‎ 故选ACD。‎ ‎42.某植物是XY型植物,其株高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株高从‎20cm~‎60cm不等,每个显性基因可使株高增加‎10cm,现有‎20cm雌株和‎30cm雄株杂交,子一代中雄株全为‎30cm,雌株全为‎20cm。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两对等位基因中的其中一对位于性染色体上 B. 无法排除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是否位于同源区段 C. 子一代中雄株与‎60cm雌株杂交,后代不同性别植株的株高不同 D. 株高为‎40cm的雄株基因型共有3种 ‎【答案】AC ‎【解析】‎ ‎【详解】A、根据分析,由于子一代中不同性别表现不一致,所以有一对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A正确;‎ B、根据分析,可以确定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一定位于XY的同源区段,B错误;‎ C、子一代雄株aaXbYB和‎60cm的雌株AAXBXB杂交,后代雌性AaXBXb表现为‎40cm,雄性AaXBYB表现为‎50cm,C正确;‎ D、株高‎40cm的雄株含有两个显性基因,则由基因型AAXbYb,aaXBYB,AaXBYb,AaXbYB,共4种情况,D错误。‎ 故选AC。‎ ‎43.2019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是一种单链RNA病毒,人体被感染后往往出现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呼吸窘迫综合症、脓毒性休克、肾衰竭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COVID-19侵入机体后,能被内环境中的T细胞和浆细胞特异性识别 B. 可以用抗生素对患者进行有效治疗 C. 出现发烧症状说明患者体内稳态已经被破坏 D. 可通过补充适宜浓度的NaHCO3溶液来缓解代谢性酸中毒 ‎【答案】CD ‎【解析】‎ ‎【详解】A、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A错误; B、抗生素可治疗细菌、真菌等引起的感染,不能治疗病毒感染,B错误; C、出现发烧症状说明已经超过了机体的调节能力,即患者体内稳态已经被破坏,C正确; D、NaHCO3可与乳酸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容易分解形成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通过呼吸排出体外,乳酸钠可通过肾脏排出体外,所以可通过补充适宜浓度的NaHCO3溶液来缓解代谢性酸中毒,D正确。 故选CD。‎ ‎44.位于晋陕蒙接壤的神东矿区,坚持“产环保煤炭,建生态矿区”理念和开发与治理并重的方针,构建了山水林田湖草的生态空间结构,植物群落以油蒿为主的草本群落演替为以沙棘为主的灌木群落,使原有脆弱生态环境实现正向演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神东矿区的做法体现了人类活动会影响群落的演替 B. 该群落的演替过程中,草本植物因竞争劣势而被灌木完全取而代之 C. 灌草群落中高低错落的植物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D. 若给予一定时间,该地区能够演替出森林这种顶级群落 ‎【答案】AC ‎【解析】‎ ‎【详解】A、在神东矿区,由于人的干扰,使原有脆弱生态环境实现正向演替,说明人类活动会影响群落的演替,A正确;‎ B、由于灌木比草本更容易获得阳光,所以在竞争中草本植物处于劣势,但仍然有部分草本植物存活,没有被完全取而代之,B错误;‎ C、灌草群落中高低错落的植物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C正确;‎ D、能否演替成森林还取决于该地区的降水,不是每个地方的演替都能演替成森林,D错误。‎ 故选AC。‎ ‎45.某地棉田爆发棉铃虫虫害,农业部门开展相应的防治工作,提出了两种方案:方案一是喷洒高效农药;方案二是放养棉铃虫的天敌—赤眼蜂(赤眼蜂是寄生棉铃虫卵的蜂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是( )‎ A. 赤眼蜂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消费者 B. 持续喷洒农药,棉铃虫种群数量减少 C. 在棉田中棉铃虫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D. 放养赤眼蜂防治棉铃虫属于化学防治 ‎【答案】BCD ‎【解析】‎ ‎【详解】A、赤眼蜂是动物,是棉铃虫的天敌,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消费者,A正确;‎ B、持续喷洒农药,前期棉铃虫数量会减少,但是农药会对棉铃虫进行选择,让具有抗药性的个体活下来,后期棉铃虫种群数量会增加,B错误;‎ C、棉铃虫受食物、天敌和空间等条件制约,在棉田中棉铃虫种群数量不会呈J型增长,C错误;‎ D、放养赤眼蜂防治棉铃虫属于生物防治,D错误。‎ 故选BCD。‎ 第Ⅱ卷非选择题 ‎46.植物的CO2补偿点是指由于CO2的限制,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环境中的CO2浓度,已知甲种植物的CO2补偿点大于乙种植物的。回答下列问题:‎ ‎(1)将正常生长的甲、乙两种植物放置在同一密闭小室中,适宜条件下照光培养。培养后发现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都降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甲种植物净光合速率为0时,乙种植物净光合速率_________________(填“大于‎0”‎“等于‎0”‎或“小于‎0”‎)。‎ ‎(2)若将甲种植物密闭在无O2、但其他条件适宜的小室中,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植物的有氧呼吸增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植物在光下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量大于呼吸作用释放CO2的量,使密闭小室中CO2浓度降低,光合速率也随之降低 (2). 大于0 (3). 甲种植物在光下光合作用释放的O2使密闭小室中O2增加,而O2与有机物分解产生的NADH发生作用形成水是有氧呼吸的一个环节,所以当O2增多时,有氧呼吸会增加 ‎【解析】‎ ‎【详解】(1)从题干信息可知,适宜条件下照光培养,由于进行光合作用,且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使密闭小室内的CO2浓度下降,两植物光合速率下降;甲种植物的CO2补偿点大于乙种植物的CO2补偿点,所以甲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为0时环境中的CO2浓度大于乙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为0时所需的CO2浓度,所以甲种植物净光合速率为0时,乙种植物净光合速率大于0。‎ ‎(2)甲种植物在光下光合作用释放的O2使密闭小室中O2增加,而O2‎ 与有机物分解产生的NADH发生作用形成水是有氧呼吸的一个环节,所以当O2增多时,有氧呼吸会增加。‎ ‎47.某城市中央生态公园于2019年通过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评审,但在改造前,那里是经过采煤沉降区,垃圾成山、污水横流、杂草丛生。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生态公园的湖面上,成群结队的绿头鸭选择在这里“安家落户”,成为冬季一道亮丽的风景,这些绿头鸭形成一个________(填“种群”或“群落”)。‎ ‎(2)由于水质的改善,每年五月前后,雌蛙通常在岸边草丛间产卵,可采用_________取样方法调查蛙卵的密度;每到周末,一些是摄影爱好者利用音响设备发出鸟的鸣叫声吸引鸟,拍摄飞翔的各种鸟,这是利用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信息。‎ ‎(3)该生态公园群落演替的类型是__________演替,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____________进行。‎ ‎【答案】 (1). 种群 (2). 等距 (3). 物理 (4). 次生 (5). 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 (6). 速度和方向 ‎【解析】‎ ‎【详解】(1)绿头鸭是同一个物种,所以该地区的绿头鸭形成一个种群。‎ ‎(2)调查蛙卵密度的方法是样方法;用声音吸引鸟类是利用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 ‎(3)该群落的演替发生在杂草丛生的地方,说明该地区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属于次生演替;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48.已知果蝇的灰体和黄体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但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和该等位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是未知的。下面是某课外兴趣小组提出的两套独立研究方案。‎ ‎(1)方案1:采用遗传调查的方法进行相关研究,得到如下数据:‎ 亲代果蝇 子代雄果蝇 子代雌果蝇 组合序号 雌果蝇 雄果蝇 对数 黄体 灰体 黄体 灰体 一 黄体 黄体 ‎198‎ ‎196‎ ‎0‎ ‎203‎ ‎0‎ 二 灰体 黄体 ‎212‎ ‎58‎ ‎163‎ ‎60‎ ‎170‎ 三 黄体 灰体 ‎50‎ ‎69‎ ‎0‎ ‎0‎ ‎73‎ 四 灰体 灰体 ‎66‎ ‎13‎ ‎37‎ ‎0‎ ‎51‎ ‎①控制果蝇的体色的这一对等位基因位于________(填“常”或“X”)染色体上,_______是隐性性状,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组合四的数据看,子代性状没有呈典型的分离比(3:1),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雄果蝇中黄体所占比例高于雌果蝇中黄体所占比例,理由是__________。‎ ‎(2)方案2:杂交的方法,即依据杂交组合产生的子代可能出现的性状进行推测。现有数量相等的灰体和黄体果蝇,且每种体色的果蝇雌雄各半。若只做一代杂交试验,即可证明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和该等位基因的位置。请写出该杂交方案____________。‎ ‎【答案】 (1). X (2). 黄体 (3). 只有当控制黄体的基因为隐性且位于X染色体时,才会出现亲代均表现为灰体,子代出现黄体,并且雌果蝇表现为黄体,子代雄果蝇必然黄体 (4). 只有亲代雌性为杂合子的后代才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而组合四的亲代雌性可能为显性纯合子或杂合子 (5). 黄体为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雄果蝇只有1个控制黄体的基因就表现为黄体,而雌果蝇需要2个控制黄体的基因才表现为黄体 (6). 灰体(♀)X黄体(♂) 和 灰体(♂)X黄体(♀)‎ ‎【解析】‎ ‎【详解】(1)①根据表格数据,只有当控制黄体的基因为隐性且位于X染色体时,才会出现亲代均表现为灰体,子代出现黄体,并且雌果蝇表现为黄体,子代雄果蝇必然黄体,因此控制体色的性状位于X染色体上,且黄体为隐性性状。‎ ‎②只有亲代雌性为杂合子(XAXa和XAY)的后代才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而组合四的亲代雌性可能为显性纯合子(XAXA)或杂合子。‎ ‎③黄体为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雄果蝇只有1个控制黄体的基因就表现为黄体,而雌果蝇需要2个控制黄体的基因才表现为黄体,所以雄果蝇中黄体所占比例高于雌果蝇中黄体所占比例。‎ ‎(2)只做一代杂交试验,证明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和该等位基因的位置,选择正反交,即灰体(♀)×黄体(♂)和灰体(♂)×黄体(♀),如果正反交结果一致,且只表现出一种性状,则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 如果正反交结果不一致,则子代数量多的为显性性状。‎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