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4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9届云南省泸水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泸水一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第Ⅰ卷:单选题 1. 下图所表示的生理过程的名称、碱基数、核苷酸数依次为 ( ) A. RNA复制、4种、4种 B. 转录、4种、4种 C. DNA复制、5种、5种 D. 转录、5种、8种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点为遗传信息的传递。由图可知该过程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转录过程,其中碱基共有A、T、C、G、U5种,核苷酸有脱氧核苷酸4种,核糖核苷酸4种,共8种,因此答案为D。 2. 一个tRNA一端的三个碱基为CGA,它运载的氨基酸是( ) A. 丙氨酸(密码GCU) B. 精氨酸(密码CGA) C. 酪氨酸(密码UAU) D. 谷氨酸(密码GAG) 【答案】A 【解析】一个转运RNA的一端三个碱基为CGA,则其对应的密码子是GCU,则其编码的氨基酸是丙氨酸,故选A。 3. 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方式是 ( ) ①通过控制全部核糖的合成控制生物体 ②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③通过控制全部激素的合成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④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性状的性状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要求考生明确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两条途径,难度较小。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二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性状的性状,所以C 正确,A、B、D错误。 4. 唾液淀粉酶基因的表达过程中,遗传信息传递的方向是( ) A. DNA→tRNA→蛋白质 B. 蛋白质→tRNA→DNA C. DNA→mRNA→蛋白质 D. 蛋白质→DNA→mRNA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中心法则:(1)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复制;(2)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后来中心法则又补充了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流向DNA两条途径. 解:唾液淀粉酶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因此,唾液淀粉酶基因的表达过程中,遗传信息传递的方向是DNA→mRNA→蛋白质. 故选:C. 考点: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5. 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 B. 等位基因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C. 基因突变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D. DNA中碱基对替换不一定引起基因突变 【答案】C 【解析】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可以发生在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A正确;等位基因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正确;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基因突变后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C错误;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不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中发生碱基对替换则不会引起基因突变,D正确。 6. 下列变异中,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 ) A. 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相互交换片段 B. 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相互交换片段 C. 染色体缺失片段 D. 染色体增加片段 【答案】B 【解析】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相互交换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中的异位,A正确;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相互交换片段,属于基因重组,B错误;染色体缺失了某一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C正确;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D正确。 7. 一种果蝇的突变体在21℃的气温下,生存能力很差,但是,当气温上升到25.5℃时,突变体的生存能力大大提高。这说明了( ) A. 突变是不定向的 B. 环境条件的变化对突变体是有利的 C. 突变是随机发生的 D. 突变的有利或有害取决于环境条件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一种果蝇的基因发生突变后,产生的变异在21℃的气温下生活能力很差,表明该变异不适于此环境,是不利变异;在气温升高到25℃,其生活能力大大提高了,表明该变异适于25度的环境,在25度的环境中是有利变异。因此突变是不定向的,变异的有利、有害完全取决于环境条件,适应环境的变异是有利变异,故选D。 8. 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这种变异主要来源是( ) A. 基因突变 B. 基因重组 C. 染色体结构变异 D. 染色体数目变异 【答案】B 【解析】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体现了不同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变异的主要来源是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即基因重组,故选B。 9. 韭菜体细胞中的32条染色体具有8种不相同的形态,韭菜是( ) A. 二倍体 B. 三倍体 C. 四倍体 D. 六倍体 【答案】C 10. 囊性纤维病(囊肿性纤维化)的遗传方式如图.下列疾病的类型最接近该病的是( ) A. 白化病 B. 流行性感冒 C. 先天性心脏病 D. 血友病 【答案】A 【解析】由题图可知,双亲不患病生了患病的女儿,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与近囊性纤维病的,A正确;流行性感冒不是遗传病,和囊性纤维病不接近,B错误;先天性心脏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C错误;血友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题图,根据无中生有病的女儿判断该病的遗传方式,还要识记常见的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11. 中国返回式卫星上搭载的水稻种子,返回地面后,经种植培育出的水稻穗多粒大,亩产达600kg,蛋白质含量增加8%~20%,生长周期平均缩短10天.这种育种方式属于( ) A. 杂交育种 B. 单倍体育种 C. 诱变育种 D. 多倍体育种 【答案】C 【解析】太空育种属于诱变育种。 12. 基因型为AAaBBBCCc的细胞中所含的染色体组数最可能是(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答案】B 【解析】基因型为AAaBBBCCc的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出现3次,所含的染色体组数最可能是3个, B正确,A、C、D均错误。 13. 科学家利用杂交方法培育出高产、抗病小麦,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 ) A. 染色体数目变异 B. 基因重组 C. 染色体结构变异 D. 基因突变 【答案】B 【解析】科学家利用杂交方法培育出高产、抗病小麦,该育种方法称为杂交育种,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B正确,A、C、D均错误。 14. 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培育八倍体小黑麦是利用染色体变异的原理 B. 培育无籽西瓜是利用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原理 C. 培育无籽番茄是利用基因重组的原理 D. 培育青霉素高产菌株是利用基因重组的原理 【答案】A 【解析】培育八倍体小黑麦的方法是多倍体育种,利用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原理,A正确;培育无子西瓜是利用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原理,培育无子番茄是利用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原理,BC错误;培育青霉素高产菌株是利用基因突变的原理,D错误。 15. 下列结构在基因工程中不能作为运载体的是( ) A. 细菌的质粒 B. 大肠杆菌噬菌体 C. 棉花的核DNA D. 动植物病毒 【答案】C 【解析】细菌的是基因工程常用的运载体,A正确;噬菌体的衍生物是基因工程常用的运载体,B正确;棉花的核DNA位于染色体上,不能作为基因工程的运载体,C错误;动植物病毒是基因工程常用的运载体,D正确。 16. 下列表述中哪项不是拉马克的观点( ) A. 生物的种类是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 B. 生物的种类从古到今是一样的 C. 环境的变化使生物出现新的性状,并且将这些性状遗传给后代 D. 生物的某一器官发达与否取决于用与不用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拉马克进化学说认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不是神创的(神创论),也不是不变的( 如特创论),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生物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生物的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所致. 故选:B. 17. 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了生殖隔离 B. 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 自然选择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D. 不同的物种之间可能具有相同的染色体数目 【答案】B 【解析】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A正确;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B错误;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其实质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C正确;不同的物种之间可能具有相同的染色体数目,D正确。 18.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下列不属于生物共同进化实例的是( ) A. 猎豹捕食斑马 B. 某种长有细长花矩的兰花和生有细长口器专门为它传粉的蛾 C. 草原上狼的灭绝造成鹿的数量剧增 D. 光合生物出现后,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前提条件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之一。“草原上狼的灭绝造成鹿的数量剧增”没有体现出不同物种的进化和发展,只是体现了群落内的反馈调节;故选C。 考点:共同进化。 点评:基础知识考查,基本概念的识记和理解。 19. 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6%,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70%,aa的个体占4%,在这个种群中,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是( ) A. 26%,74% B. 52%,48% C. 92%,8% D. 61%,39%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基因频率的相关知识。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这个种群中基因A的频率是(26%×2+70%×1)/100%×2=61%,a的频率是1-61%=39%,所以选D。 20.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群落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 遗传和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 基因突变才能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D.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答案】D 【解析】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A错误;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B错误;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正确。 21.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不能科学解释的是( ) A. 生物进化的原因 B. 生物的多样性 C. 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D. 生物的适应性 【答案】C 【解析】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这就是生物进化的原因,A正确;生物生存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B正确;达尔文受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还不具备遗传学的系统理论知识,因此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自然选择对遗传和变异如何起作用等问题不可能作出本质上的阐明,C错误;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掉,D正确。 22. 内环境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A正确;淋巴不能之间进入组织液,B错误;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箭头应该是双向的,淋巴不能直接进入组织液,C错误;血浆不能进入淋巴,淋巴不能直接进入组织液,D错误。 23. 下列关于动物激素说法正确的是( ) A. 激素作用于特定的靶器官,只调节特定过程的速率,并不向组织提供能量或物质 B. 激素能在破坏了细胞结构的组织匀浆中发挥作用 C. 动物激素由细胞产生,有专门管道分泌到体液中 D. 激素只能维持稳态,不能调节能量转换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动物激素是内分泌腺分泌的,内分泌腺是没有导管的腺体.它们所分泌的物质(称为激素)直接进入周围的血管和淋巴管中,由血液和淋巴液将激素输送到全身.人体的内分泌腺有垂体、甲状腺、胰岛、肾上腺、甲状旁腺、胸腺和性腺. 激素作用特点:1、微量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解:A、激素只作用于特定的靶器官,起调节代谢的作用,并不向组织提供能量或物质,A正确; B、激素只有和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破坏了细胞结构的组织匀浆中没有受体,激素不能发挥作用,B错误; C、动物激素是内分泌腺产生和分泌的,内分泌腺是没有导管的腺体.它们所分泌的物质(称为激素)直接进入周围的血管和淋巴管中,由血液和淋巴液将激素输送到全身,C错误; D、激素具有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作用,如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减少尿量以维持水平衡,激素能调节能量转换,比如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细胞内物质的氧化分解,促进机体产热,D错误. 故选:A.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24. 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恒定不变的 B.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 C. 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D. 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答案】A 【解析】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维持相对恒定,并非恒定不变,A错误、B正确;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C正确;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正确。 25.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及其呼吸类型是( ) A. 单细胞陆生生物,无氧呼吸 B. 单细胞水生生物,无氧呼吸 C. 多细胞陆生生物,有氧呼吸 D. 多细胞水生生物,有氧呼吸 【答案】B 【解析】单细胞生物比多细胞生物更低等,水生生物比陆生生物低等,因此根据生物进化的过程,最早出现的应该是单细胞水生生物,地球早期的环境是无氧的,因此最早出现的应为进行无氧呼吸的单细胞水生生物,故选B。 26. 高等动物和人的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与内环境的稳态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 通过汗和尿排泄废物 B. 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C. 血液运输氧气和废物 D. 血浆中的二氧化碳增加会使呼吸加快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内环境的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与内环境稳态维持密切相关的系统主要是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B选项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这是外界环境的一种行为,与内环境无关。故本题选B。 考点:本题考查人体内环境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对内环境知识的要点的理解,具有思维、判断和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27. 血浆中的水来自( ) A. 组织液 B. 组织液、消化道 C. 淋巴、组织液、消化道 D. 淋巴、组织液 【答案】C 【解析】血浆可以和组织液相互渗透,因此血浆中的水可以来自组织液;消化道的水分可以经过吸收而进入血浆中,因此血浆中的水可以来自消化道;由于淋巴可以回流到血浆中去,因此血浆中的水还可以来自淋巴,故选C。 28. 神经元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与Na+和K+的分布不均匀有关。当神经元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兴奋部位发生的变化是( ) A. 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迅速外流 B. 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迅速内流 C. 对K+的通透性增加,K+迅速外流 D. 对K+的通透性增加,K+迅速内流 【答案】B 【解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神经元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加,Na+迅速内流,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该部位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29. 兴奋在突触间的传导媒介是( ) A. 酶 B. 激素 C. 带电离子 D. 递质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兴奋在突触间的传导通过突触结构实现的,而传导的媒介是神经递质。故选D 30. 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特点的比较,正确的是( ) A. 神经调节的反应速度缓慢,体液调节的反应速度迅速 B. 神经调节的作用范围广泛,体液调节的作用范围准确且局限 C. 神经调节作用时间较长,体液调节的作用时间短暂 D. 神经调节的作用途径是反射弧,体液调节的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 【答案】D 【解析】体液调节的反应速度缓慢,神经调节的反应速度迅速,A错误;体液调节的作用范围广泛,神经调节的作用范围准确且局限,B错误;体液调节作用时间较长,神经调节的作用时间短暂,C错误;神经调节主要是通过反射的方式实现的,其作用途径为反射弧,体液调节的作用途径为体液运输,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能够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进行比较,主要从作用途径、反应速度、作用范围、作用时间等方面进行列表比较,如下。 31. 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叙述正确的是( ) A. 植物生长调节剂就是植物激素 B. 植物激素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主要是由植物体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 C. 植物激素是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显著调节作用的有机物 D. 植物激素都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植物的生长,高浓度抑制植物的生长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的作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不是植物激素,是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A错误;植物生长素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主要是由植物体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B错误;植物激素是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显著调节作用的有机物,C正确;不同植物激素作用可能不同,生长素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植物的生长,高浓度抑制植物的生长,D错误。 32. 下列激素中能发生拮抗作用的一组激素是( ) A. 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B. 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C. 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 D. 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 【答案】D 【解析】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能促进生长发育,二者属于协同关系,A错误;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都可促进产热,表现为协同关系,B错误;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都可升高血糖浓度,表现为协同关系,C错误;胰岛素的作用是使血糖降低,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使血糖升高,二者属于拮抗关系,D正确。 33. 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从30℃到0℃环境中,皮肤会起“鸡皮疙瘩”,这属于条件反射 B. 高烧不退的病人主要是由于大脑皮层的体温调节中枢失调,使产热和散热失去平衡 C. 食物中缺碘会引起人体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减少 D. 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类物质的转化,使血糖水平升高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从30℃到0℃环境中,皮肤会起“鸡皮疙瘩”,这属于非条件反射,A错误; B、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热觉与冷觉形成于大脑皮层中,B错误; C、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所必需的,食物中缺碘,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通过负反馈调节,使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C错误; D、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类物质的转化,使血糖水平升高,D正确. 故:D.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34. 将燕麦幼苗分别种植在单侧光的暗盒内,甲苗的顶端罩上不透光的小帽(如图).结果甲组直立生长,乙组弯曲向光源生长.实验证明( ) A. 植物尖端生长不需光照 B. 向光性与尖端无关 C. 尖端是感光部位 D. 光使尖端产生了某种促进生长的物质 【答案】C 【解析】甲、乙两组的“自变量”是尖端是否感受到光的刺激,结果没有感受到光刺激的甲组直立生长,而感受到光的刺激的乙组则弯曲向光源生长,因此该实验证明尖端是感光部位,C项正确,A、B、D三项均错误。 【考点定位】植物向光性的实验 【名师点睛】本题以“植物向光性的实验结果”为依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依据实验遵循的单一变量原则,通过题意和图示的实验结果(具有单一因素不同)找出实验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在此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对各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 35. 甲状腺激素会对机体的代谢产生影响.若给实验小鼠每日注射适量甲状腺激素,连续注射多日后,不会出现的现象是( ) A. 机体产热增加 B. 体重快速增加 C. 进食量明显增加 D. 放入密闭室中更易窒息死亡 【答案】B 【全品教学网考点定位】甲状腺激素 【名师点睛】解答该题时,要联系甲状腺激素在生命调解过程中的作用。 36. 下列疾病中,不属于人体免疫失调病的是( ) A. 糖尿病 B. 重症联合型免疫缺陷(SCID)病 C. 系统性红斑狼疮 D. 类风湿性关节炎 【答案】A 【解析】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A错误;重症联合型免疫缺陷(SCID)病属于免疫缺陷病,B正确;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C正确;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病,D正确。 37. 某人在高温下从事剧烈的体力劳动过久,突然腿部肌肉抽搐,其主要原因是( ) A. 剧烈劳动使血糖降低 B. 高温使人的新陈代谢不正常 C. 大量排汗,使体内盐分损失过多 D. 大量排汗,使体内水分损失过多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血糖过低不会导致肌肉抽搐,A错误;高温会导致中暑,不会导致肌肉抽搐,B错误;在高温下从事剧烈的体力劳动时,人体会大量出汗,汗液带走机体的无机盐,使血液中钙盐的含量降低,进而出现抽搐等症状,C正确;大量排汗,使体内水分损失过多,会导致口渴、中暑等,不会导致肌肉抽搐,D错误 考点:本题的知识点是无机盐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功能,神经肌肉在兴奋时需要很多无机盐离子的参与,例如钾离子、钠离子、钙离子等,本题考查钙离子在维持神经肌肉兴奋中所起的作用,明确缺少钙离子会导致抽搐、钙离子浓度过高会导致肌无力等。 38. 在农业生产上,生长素类似物经常被作为麦田除草剂,其原理是( ) A. 高浓度时促进小麦生长 B. 高浓度时促进杂草生长 C. 高浓度时抑制杂草生长 D. 低浓度时促进杂草衰老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生长素类似物和生长素一样具有高浓度抑制,低浓度促进的特点,一般双子叶杂草对生长素比较敏感,故用较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能去除麦田中的杂草还能促进小麦的生长,故C正确,A、B、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长素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39. 扦插带芽的枝条容易生根成活,因为( ) A. 芽能发育成茎和叶 B. 芽能进行光合作用 C. 芽能产生生长素 D. 芽能供应生根所需的有机营养 【答案】C 【解析】芽能产生生长素,生长素能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所以扦插带芽的枝条容易生根成活,C项正确,A、B、D三项均错误。 【考点定位】生长素的应用 40. 下列各组激素中,与棉花落花落叶均无关的是( ) A. 生长素和赤霉素 B. 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 C. 生长素和脱落酸 D. 赤霉素和乙烯 【答案】B 【解析】高浓度生物生长素能促进棉花落花落叶,A错误;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与棉花落花落叶均无关,B正确;高浓度的生长素和脱落酸均能促进棉花落花落叶,C错误;乙烯能加速衰老,促进成熟,故乙烯和棉花落花落叶有关,D错误。 第Ⅱ卷:填空题 41. 下图表示遗传信息在细胞中的传递过程,①-⑤为分子。据图回答。 (1)图中以物质①的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的_____时期,图中以物质①为模板合成物质②的过程称为________,以物质②为模板合成物质⑤的过程称为___ ,在 _________中进行。 (2)图中④上携带的氨基酸为______ (已知有关氨基酸的密码子如下:精氨酸CGA、谷氨酸GAA、丙氨酸GCU、亮氨酸CUU) (3)若图的①所示的分子中有3000个碱基对,由它所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中氨基酸个数最多不超过____个。 【答案】 (1). 间 (2). 转录 (3). 翻译 (4). 核糖体 (5). 亮氨酸 (6). 1000 【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图表示遗传信息在细胞中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其中①表示DNA分子,②表示mRNA分子,③④表示tRNA分子,⑤表示蛋白质分子(或多肽)。 (1)物质①表示DNA分子,DNA分子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的间期。图中以物质①DNA分子为模板合成物质②mRNA分子的过程称为转录;以物质②mRNA分子为模板合成物质⑤蛋白质分子的过程称为翻译,翻译发生在核糖体。 (2)图中④tRNA分子上的反密码子是GAA,则密码子是CUU,因此携带的氨基酸为亮氨酸。 (3)在生物体中,若①DNA分子片段中有3000个碱基对,则由它控制形成的mRNA含有密码子为3000÷3=1000个,一个密码子决定一个氨基酸,若不考虑终止密码,由此mRNA控制合成的一条多肽链所含氨基酸的个数最多为1000个。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并分析题图确定图中各个数字代表的物质的名称。 42. 假设小麦的低产基因用A表示,高产基因用a表示;抗病基因用B表示,不抗病基因用b表示,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下图是利用低产抗病小麦(AABB)及高产不抗病小麦(aabb)两个品种,通过多种育种方式培育出高产抗病小麦(aaBB)新品种的过程图解,请据图回答: ⑴经过①、②、③过程培育出高产搞病水麦 (aaBB)新品种的育种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____,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⑵经过⑥过程的育种方法叫做 ______________。除利用X射线等物理因素处理生物外,还可以利用亚硝酸等_________因素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___________,但利用这种方法不一定能获得高产抗病小麦(aaBB)新品种,因为这种变异是_________(定向的、不定向的)。 ⑶经过④、⑤过程的育种方法称 _______________(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从育种周期来看,这种育种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 杂交育种 (2). 基因重组 (3). 诱变育种 (4). 化学 (5). 基因突变 (6). 不定向 (7). 单倍体育种 (8).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②③是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①④⑤是单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数目的变异;⑥是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 (1)根据试题的分析,经过①、②、③过程培育出高产搞病水麦(aaBB)新品种的育种方法称为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 (2)经过⑥过程的育种方法叫做诱变育种,除利用X射线等物理因素处理生物外,还可以利用亚硝酸等化学因素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 (3)经过④、⑤过程的育种方法称单倍体育种,这种育种方法的优点是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题图中各种育种方法的名称,并确定不同的育种方法遵循的育种原理。 43. 下图为高等动物体内甲状腺活动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①表示 __(激素),②表示______(激素),③表示______(激素)。 (2)若切除该动物的甲状腺,血液中激素①和②的浓度的变化是 __ (升高或降低)。这说明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的同时,也存在着______________调节机制。 (3)当体内缺乏发________元素时,将导致激素③的合成受阻。 【答案】 (1).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2). 促甲状腺激素 (3). 甲状腺激素 (4). 增加 (5). (负)反馈 (6). 碘 【解析】试题分析:据图①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表示促甲状腺激素,③表示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属于激素的分级调节,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可以通过负反馈调节影响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 (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①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表示促甲状腺激素,③表示甲状腺激素。 (2)若切除该动物的甲状腺,则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通过负反馈调节导致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②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 (3)碘是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必要原料,缺碘病人③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和负反馈调节机制,准确判断图中三个数字代表的激素的名称,明确甲状腺激素过多时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的。 44. 下图甲、乙别分表示人体内局部组织结构及其相关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_。 (2)设甲图中胰岛细胞中二氧化碳浓度为a,组织液中的浓度为b,血浆中的浓度为c,则a、b、c的大小关系是 _____。 (3)乙图中的抗体是由_____细胞产生的,其化学本质是____ 。 (4)人在感染某些细菌的初期,甲图血液中的_______细胞会在一定程度上杀灭细菌,这种免疫属于 _______。 (5)激素一般都有相应的靶细胞,甲图中胰岛细胞分泌的激素经血液运输后作用的靶细胞是肝细胞,是因为该细胞表面的_______能与相应激素特异性结合。 【答案】 (1). 血浆和组织液 (2). a﹥b﹥c (3). 浆 (4). 球蛋白 (5). 吞噬 (6). 非特异性免疫 (7). 受体(或糖蛋白) 【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1)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和组织液。(2)二氧化碳在胰岛细胞产生,扩散到组织液,再扩散到血浆运输,故a﹥b﹥c。(3)浆细胞产生抗体,为球蛋白。(4)血浆中的吞噬细胞会吞噬细菌,为非特异性免疫。(5)激素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调节代谢。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和激素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力;图形分析能力。 45. 如图甲表示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丙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f表示的结构是______。人体发生缩手反射时,兴奋在反射弧上______(单向/双向)传递。 (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叫______。兴奋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刺激图丙中b点,除b点之外,图中_________(填字母)点可产生兴奋。 【答案】 (1). 感受器 (2). 单向 (3). 神经递质 (4).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5). a、c、d、e 【解析】(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中由于e上有神经节,所以e为传入神经、f表示感受器;乙图是突触结构,为甲图中d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神经元的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分支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做突触小体;突触前膜是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突触后膜是神经元胞体膜或树突膜。 (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神经递质.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所以兴奋不能由B传到A。(3)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刺激b点,发生兴奋的点有a、b、c、d、e。 【考点定位】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名师点睛】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导致兴奋在完整反射弧中的传导也是单向的,只能由传入神经传人,由传出神经传出。兴奋一般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而不能向相反方向传递。A神经元轴突兴奋→突触小体(突触小泡)→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突触间隙→突触后膜→B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46. 下图表示的是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某种植物根、茎和芽生长情况的影响。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B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生长的效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图中可以看出,促进该植物根生长的最适宜浓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器官的影响不同,一般情况下,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表现出______________性,即______浓度促进生长,______浓度则抑制其生长。 (3)A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生长的效应是_________,对芽生长的效应是_________。 (4)从图中可以看出,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植物体不同器官的影响不同,根、茎和芽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2). 10-10mol/L (3). 两重性 (4). 低 (5). 高 (6). 促进 (7). 促进 (8). 根>芽>茎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曲线图,图示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其中根对于生长素最敏感,其次是芽,对生长素最不敏感的是茎;生长素促进根、芽和茎生长的最适浓度依次是10-10mol/L、10-8mol/L、10-4mol/L;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1)由图可知横坐标以上是促进作用,横坐标以下是抑制作用,B点在横坐标上表示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2)从图中可以看出,促进该植物根生长的最适宜浓度是10-10 mol/L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器官的影响不同,一般情况下,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表现出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3)由图可知A点时,对根是抑制作用,对茎、芽生长的效应都是促进作用。 (4)图中显示,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敏感、芽其次、最后是茎。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曲线图,找出不同器官的最适宜生长素浓度,进而判断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明确生长素作用的双重性。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