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4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大庆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大庆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1.下列关于细胞这一最基本生命系统共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都以细胞膜为界膜 B. 都有膜包被的功能专一的细胞器 C. 都以核糖体作为蛋白质合成场所 D. 都在DNA分子中储存遗传信息 【答案】B 【解析】所有细胞都具有磷脂和蛋白质构成的细胞膜,都以细胞膜为界限,A正确;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且核糖体无膜结构,B错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都是核糖体,C正确;细胞类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D正确。 【考点定位】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名师点睛】本题重点要掌握以下知识点:1、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结构,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2、细胞类生物(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2.在有氧呼吸的全过程中,CO2的形成发生在( ) A. 第一阶段 B. 第二阶段 C. 第三阶段 D. 各个阶段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有氧呼吸过程人为的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分解成丙酮酸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丙酮酸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和大量[H],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H]和O2生成水并释放大量的能量”,故选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呼吸作用的过程。 3.夏季晴朗的中午,部分植物会因为蒸腾作用过于剧烈烈而出现气孔关闭的现象,植物通过关闭气孔可减少水分的过度散失。系统关闭后,短时间内C3、C5和ATP的含量的变化是 A. C3减少、C5增多、ATP减少 B. C3减少、C5增多、ATP增多 C. C3增多、C5减少,ATP减少 D. C3増多、C5减少、ATP增多 【答案】B 【解析】气孔关闭,二氧化碳供应减少,CO2被C5固定形成的C3降低,消耗的C5降低,因此C5含量升高,C3含量降低。形成的C3降低,则消耗[H]和ATP的量将降低,而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的量不变,故积累的[H]和ATP的量将升高,因此ATP的含量增多,故选B。 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细胞凋亡的是 A. 骨折时造成的细胞死亡 B. 皮肤上皮每天都会有大量细胞死亡脱落 C. 蝌蚪变态发育过程中尾部消失 D. 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淸除 【答案】A 【解析】 骨折时是因为外界不利因素导致的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坏死,A正确。皮肤上每天都会有大量细胞死亡脱落是细胞凋亡的结果,B错误。蝌蚪尾部的消失是细胞凋亡的结果,C错误。在成熟生物体重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凋亡,D错误。 点睛:细胞坏死是在不利因素下导致的细胞坏死,对机体不利。细胞凋亡是基因控制的程序性表达,对机体是有利的。 5.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研究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了分离定律。下列属于其研究过程中“演绎”的是 A. 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B.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C. 若F1进行测交,则分离比为1:1 D. 测交结果:30株高茎,34株矮茎 【答案】C 【解析】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开,这属于假说内容,A错误;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这是假说内容,B错误;F1测交预期结果,高茎与矮茎分离比为1:1,这属于“演绎”,C正确;测交结果,30株高茎,34株矮茎,这是实验验证,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解题关键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采用的方法及步骤,掌握假说—演绎法的内容。 6.人类单眼皮与双眼皮的遗传规律如表所示(A、a表示相关基因)。—对单眼皮的夫妇生了一个双眼皮的孩子甲(不考虑基因突变),则 AA Aa aa 男性 双眼皮 单眼皮 单眼皮 女性 双眼皮 双眼皮 单眼皮 A. 甲是男性,基因型为Aa B. 甲是女性,基因型为Aa C. 甲是男性,基因型为aa D. 甲是女性,基因型为aa 【答案】B 【解析】由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对应关系,一对单眼皮的夫妇,妻子肯定是aa,而男子不确定。其孩子是双眼皮,但其孩子一定有a基因,所以甲应该是女孩,基因型为Aa,B正确,A、C、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从性遗传,即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但个别基因型会和性别有关,只要按照题干所给条件认真分析即可,难度不太大。 7.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色盲儿子和一个正常的女儿,问女儿携带色盲基因的可能性是( ) A. 75% B. 50% C. 25% D. 66%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由题意分析可知,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XBXb×XBY,他们所生后代的情况为XBXB、XBXb、XBY、XbY,由此可见,女儿携带色盲基因的可能性是50%,B项正确,A、C、D项错误。 考点:伴性遗传 点睛: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属于对理解层次的考查。首先要求考生明确色盲的遗传方式,掌握伴X隐性遗传病的特点,能根据题干信息准确判断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再判断子代的情况是正确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 8.如图为某植株自交产生后代的过程示意图,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A. A、a与B、b的自由组合发生在①过程 B. ②过程发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C. M、N、P分别代表16、9、3 D. 该植株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 【答案】D 【解析】据图分析,①表示减数分裂,而a与B、b的自由组合发生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A正确;②过程发生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即受精作用,B正确;①过程形成4种配子,则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的方式是4×4=16种,基因型=3×3=9种,表现型为3种,说明具备A或B基因的表现型相同,C正确;该植株测交后代基因型以及比例为1(A_B_):1(A_bb):1(aaB_):1(aabb),则表现型的比例为1:1:1:1,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而不是受精作用过程中。 9.一对正常夫妇,双方都有耳垂,生了一个患红绿色盲、白化病且无耳垂的孩子,若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儿子,其为有耳垂、色觉正常但患白化病的概率为(控制耳垂和白化病的基因位于不同对的常染色体上) A. 3/8 B. 3/16 C. 3/32 D. 3/64 【答案】C 【解析】一对正常夫妇,双方都有耳垂,生了一个患红绿色盲、白化病且无耳垂的孩子,可判断有耳垂为显性,白化病为隐性,双亲的基因型为AaDdXBXb、AaDdXBY,控制耳垂和白化病的基因位于不同对的常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儿子,其为有耳垂、色觉正常但患白化病的概率为(3/4)×(1/2)×(1/4)=3/32。 【点睛】解答本题应注意只在儿子范围内考虑:儿子色觉正常的概率为1/2,后代中色觉正常的概率则为3/4。 10.下图为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对该家族成员进行分析,下列各组中一定携带致病基因的是 A. 3号、5号、13号、15号 B. 3号、5号、11号、14号 C. 2号、3号、13号、14号 D. 2号、5号、9号、10号 【答案】B 【解析】图示为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其中9号和10号均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儿子,即“无中生有为隐性”,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又8号女患者的儿子正常,即“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3号、5号、13号一定携带致病基因,但15号不一定携带致病基因,A错误;3号、5号、11号、14号都是杂合子,即他们一定携带致病基因,B正确;3号、13号、14号一定携带致病基因,但2号不一定携带致病基因,C错误;5号、9号、10号一定携带致病基因,但2号不一定携带致病基因,D错误。 【考点定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11.鸡的毛腿(F)对光腿(f)为显性,豌豆冠(E)对单冠(e)为显性,现有甲、乙两只母鸡和丙、丁两只公鸡,都是毛腿豌豆冠,分别进行杂交,结果如下: 甲×丙→毛腿豌豆冠 乙×丙→毛腿豌豆冠、毛腿单冠 甲×丁→毛腿豌豆冠 乙×丁→毛腿豌豆冠、光腿豌豆冠 则甲的基因型是( ) A. FFEE B. FFEe C. FfEe D. FfEE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已知鸡的毛腿(F)对光腿(f)是显性,豌豆冠(E)对单冠(e)是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遗传,由表现型可知:甲乙丙丁基因型都为F_E_. 解:由于乙×丙→单冠(ee),因此乙丙的基因型均为F_Ee;同理乙×丁→光腿(ff)可推出乙丁的基因型均为:FfE_,由此可以确定乙的基因型为FfEe. 又因为乙×丙→后代全为毛腿,因此丙的基因型一定是FFEe;同理可以确定丁的基因型为FfEE. 又甲×丙(FFEe)→豌豆冠,因此确定甲的基因型为F_EE;甲×丁(FfEE)→毛腿,因此确定甲的基因型为FFEE. 故选:A.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12.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关于这两个实验的研究方法:①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②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两者都运用了①和② B. 前者运用了①,后者运用了② C. 前者只运用了①,后者运用了①和② D. 前者只运用了②,后者运用了①和② 【答案】C 【解析】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中利用分离和提纯将DNA和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但没有用到同位素标记法,A、D错误。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运用生物自身的特点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同时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C正确,B错误。 13.用15N标记细菌的DNA分子,再将它们放入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繁殖四代,a、b、c为三种DNA分子:a只含15N,b同时含14N和15N,c只含14N,则下图所示这三种DNA分子的比例正确的是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用15N同位素标记细菌的DNA分子,再将它们放入含14N的培养基上连续繁殖4代,共形成24=16个DNA分子.由于用15N同位素标记细菌的DNA分子只有两条链,又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所以在子代的16个DNA分子中,含15N的DNA分子为2个,但只含15N的DNA分子为0;同时含15N和14N的DNA分子为2个;只含14N的DNA分子为16-2=14个,选D。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DNA复制的相关知识,属于对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 14.下列关于基因表达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转录只能以基因的一条链作为模板 B. 一个mRNA结合多个核糖体可以缩短每一条肽链合成的时间 C. 参与基因表达的每种tRNA只转运一种氨基酸 D. 转录与翻译过程的碱基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转录时总是以基因中一条链作为模板,A正确;一个mRNA分子上结合多个核糖体,可以同时合成多糖多肽链,但是不能缩短合成每一条肽链的时间,B错误;tRNA具有专一性,即一种tRNA只转运一种氨基酸,B正确;两种过程中的碱基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转录中没有U-A,而翻译中没有T-A,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15.如图表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中心法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①过程表示DNA的复制 B. ②过程表示逆转录 C. ③过程表示翻译 D. ④⑤过程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 【答案】B 【解析】①过程以DNA为模板,合成DNA,表示DNA的复制,A正确;②过程表示转录形成RNA,B错误;③过程表示翻译形成蛋白质,C正确;④表示逆转录,⑤表示RNA自我复制,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D正确。 【点睛】理清中心法则的基本内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6.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没有外界因素诱导也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B. 动植物的体细胞中的突变基因都不能遗传给后代 C. 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性状改变 D. 在细胞周期的有丝分裂间期最易发生基因突变 【答案】B 【解析】诱导基因突变的因素有外因,也有内因,A正确;发生在体细胞中的基因突变一般不能遗传,但植物体细胞中的基因突变可以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遗传,B错误;若基因突变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或突变发生在非编码区,或发生了隐形突变,则基因突变后生物性状并未改变,C正确;有丝分裂间期,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打开,最容易发生基因突变,D正确。 17.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改变,则一定能改变生物的性状 B. 环境因素可诱导基因朝某一方向突变 C. 一条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 D. 自然条件下,基因重组通常发生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 【答案】D 【解析】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改变即基因突变,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A错误;环境因素可诱导基因突变,但突变是不定向的,B错误;一条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C错误;自然条件下,基因重组可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D正确。 【考点定位】基因重组及其意义、基因突变的特征、染色体的变异 18.某自花传粉植物种群中,亲代中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则亲代A的基因频率和F1中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 ) A. 55%和32.5% B. 55%和42.5% C. 45%和42.5% D. 45%和32.5%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依题意可知,亲代中Aa型个体占50%。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等于它的纯合子频率与二分之一杂合子的频率之和,所以亲代A的基因频率=30%+1/2×50%=55%;亲代中,30%AA的自交后代为30%AA,50%Aa的自交后代中,AA=50%×1/4=12.5% AA,所以F1中AA的基因型频率=30%+12.5%=42.5%。综上所述,B项正确, A、C、D三项均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19.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它们的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结果双方都没有取得明显的优势,这说明 A. 自然选择不起作用 B. 双方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C. 双方在斗争中不分胜负 D. 生物为生存而进化 【答案】B 【解析】自然选择仍在起作用,A错误;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它们的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说明双方相互选择,共同进化,B正确;双方在斗争中都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C错误;生物在生存斗争中进化,D错误。 20.如图是基因工程主要技术环节的一个基本步骤,这一步骤需要用到的工具是 A. DNA连接酶和解旋酶 B. DNA聚合酶和限制酶 C. 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D. 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 【答案】C 【解析】图示表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该过程首先需要用限制酶切割含有目的基因的外源DNA分子和质粒,其次还需要用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和质粒连接形成重组质粒,故选C。 21.纤维素是一种很难被人体消化吸收的植物多糖,但它能促进人体肠道蠕动,利于粪便排出,被称为人的“第七类营养素”。纤维素的组成元素中不含有 A. 碳 B. 氢 C. 氧 D. 氮 【答案】D 【解析】纤维素属于多糖,只含有C、H、O三种元素,不含有N元素,A、B、C三项均错误,D项正确。 22.番茄幼苗在缺镁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与对照组相比,其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原因是 A. 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降低 B. 光反应强度升高,暗反应强度降低 C. 光反应强度不变,暗反应强度降低 D. 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不变 【答案】A 【解析】缺鎂影响叶绿素的合成,进而影响光反应,导致光反应强度下降,[H]和ATP减少,进一步导致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强度降低,进而影响暗反应. 【考点定位】 叶绿体结构及色素的分布和作用 【名师点睛】叶绿素合成的条件:镁离子、适宜的温度和光照. 光反应需要的条件是光,色素、光合作用有光的酶. 光反应:水的光解,水在光下分解成氧气和还原氢;ATP生成,ADP与Pi接受光能变成ATP. 暗反应:二氧化碳的固定,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生成两个三碳化合物;二氧化碳的还原,三碳化合物接受还原氢、酶、ATP生成有机物. 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 23.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琼脂脂块模拟细胞)”的实验过程中,测量结果及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根据表格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X=Y=Z ②X>Y>Z ③X<Y<Z ④a=b=c ⑤a>b>c ⑥a<b<c A. ①④ B. ①⑤ C. ②⑤ D. ③⑥ 【答案】B 【解析】NaOH在每块琼脂块中生物扩散速率是相同的,①正确、②③错误;细胞体积越小,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运输的效率越高,NaOH扩散的体积/整个琼脂块的体积越高,琼脂块模拟的是细胞体积大小,琼脂块越小,NaOH扩散的体积/整个琼脂块的体积越高,因此a>b>c,故选B。 24.某植物的紫花与红花是一对相对性状,且是由单基因(D、d)控制的完全显性遗传,现有一株紫花植株和一株红花植株作实验材料,设计如表所示实验方案以鉴别两植株的基因型。下列有关推测错误的是 选择的亲本及交配方式 预测子代表现型 推测亲代基因型 第一种:紫花自交 出现性状分离 ③ ① ④ 第二种:紫花×红花 全为紫花 DD×dd ② ⑤ A. 两组实验中,都有能判定紫花和红花的显隐性的依据 B. ①全为紫花,④的基因型为DD×Dd C. ②紫花和红花的数量之比为1:1,⑤为Dd×dd D. ③的基因型为Dd×Dd,判定依据是子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亲代有隐性基因 【答案】B 【解析】 据题干可知,两组实验中,都有能判定紫花和红花的显隐性的依据,A正确;①若全为紫花,由于是自交,故④的基因型为DD×DD,B错误;②紫花和红花的数量之比为1:1,为测交比例,故⑤基因型为Dd×dd,C正确;紫花自交,且出现性状分离,说明双亲都有隐性基因,故③的基因型为Dd×Dd,D正确。 25.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中,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F2出现四种性状类型,数量比为9:3:3:1.产生上述结果的必要条件不包括( ) A. 雌雄配子各有四种,数量比均为1:1:1:1 B. 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C. 雌雄配子的数量比为1:1 D. F2的个体数量足够多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F1产生雌雄配子各4种,数量比接近1:1:1:1,A正确; B、雌雄配子在受精作用时的结合是随机的,B正确; C、雌配子和雄配子的数量不相等,其中雄配子的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的数量,C错误; D、必须有足量的F2个体,子代比例才能接近9:3:3:1,D正确. 故选:C. 26.在某植物根尖每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都有40条染色体。下表中,能正确表示该植物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和后期每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染色单体数目的是 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染色体/条 染色单体/条 染色体/条 染色单体/条 甲 10 20 20 10 乙 10 20 20 0 丙 20 40 20 10 丁 20 40 40 0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若此时细胞中有40条染色体,则可知此生物未分裂的体细胞中含有染色体20条染色体。该生物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中已没有同源染色体,只有10条非同源染色体,排列在细胞的赤道板上,且每条染色体上有两条染色单体,共20条染色单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染色体,染色体数加倍,所以此生物此时的细胞中有染色体20条,染色单体数为0。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27.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调查某一城市人群中男性红绿色盲发病率为a,男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发病率为b,则该城市女性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几率分别是 A. 小于a、大于b B. 大于a、大于b C. 小于a、小于b D. 大于a、小于b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是男患者多于女患者,若某一城市人群中男性红绿色盲发病率为a,则该城市女性红绿色盲的几率小于a;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是女患者多于男患者,若某一城市人群中男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发病率为b,则该城市女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几率大于b。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特点。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容易题。 28.下面是某单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某同学认为该家族中的所有患者的基因型有可能全部相同,你认为这些患者的基因型全部相同的概率是 A. 4/9 B. 1/2 C. 2/3 D. 不能确定 【答案】C 【解析】该遗传系谱图中,有父母都患病生不患病的儿子,故该病为显性遗传病,有患病父亲生正常女儿的,故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第1代母亲正常,第2代的所有患者都为Aa,第3代中只有一个患者的父母都是患者,该个体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2/3Aa,其余患者的双亲都有一方是正常的,故这些患者的基因型全部相同的概率是2/3,故选C。 【点睛】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人类遗传病,能利用口诀,根据系谱图判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进而判断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同时能进行简单的概率计算。 29.下图表示的是控制正常酶1的基因突变后所引起的氨基酸序列的改变。①、②两种基因突变分别是 A. 碱基对的替换、碱基对的替换 B. 碱基对的缺失、碱基对的增添 C. 碱基对的替换、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 D. 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碱基对的替换 【答案】C 【解析】分析图示可知:突变①只引起一个氨基酸的改变,属于碱基对的替换;突变②引起突变点之后的多个氨基酸的改变,属于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综上所述,C项正确,A、C、D三项均错误。 【考点定位】基因突变 【名师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结合题意并采取对比法,认真分析题图,找出其中正常酶1与失活酶1的氨基酸序列的异同,并将其与“基因突变的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进行知识的整合和迁移。 30.在数学模型“A是B的充分条件”中,表示由条件A必会推得B,则下列选项符合此模型的是 A. A表示非等位基因,B表示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B. A是遵循基因分离定律,B表示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 A表示母亲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B表示儿子不—定患病 D. A表示基因突变,B表示性状的改变 【答案】C 【解析】请在此填写本题解析! 非等位基因可能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同源染色体上,A错误;基因遵循分离定律,不一定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可能遵循连锁交换定律,B错误;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显性遗传病,母亲患病,若是杂合子,则儿子可能不患病,C正确;基因突变不一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D错误。 31.如图甲是适宜环境中大豆光合作用过程的部分图解,图乙是某研究小组在15 ℃条件下以水稻为材料进行研究得到的实验结果(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25 ℃,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0 ℃)。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甲所示过程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图甲中A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a代表_______________过程。若将该植物突然转移到高温、强光照、干燥的环境中,叶片将部分气孔关闭,此时叶肉细胞内物质B的含量变化是___________(填“增加”、“不变”或“减少”)。 (2)由图乙可知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乙中E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将图乙的实验温度升高10℃,则F点向__________(填“左”或“右”)侧移动,呼吸速率曲线向______________(填“上”或“下”)移动。 【答案】(1)叶绿体基质 五碳化合物(C5)CO2的固定 减少 (2)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影响(2分)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时需要(或对应)的光照强度(2分)(3)右 上 【解析】(1)图甲表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该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A表示五碳化合物。将该植物突然转移到高温、强光照、干燥的环境中,叶片气孔将逐渐关闭,二氧化碳供应不足,三碳化合物形成减少,此时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不变,最终导致三碳化合物的含量减少。(2)据图乙分析,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影响。a点光合速率曲线与呼吸速率曲线相较于一点,表示光补偿点,其含义是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时需要(或对应)的光照强度。(3)将图乙的实验温度升高10℃,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酶的活性升高,光合强度增强,光饱和点b点将会右移,呼吸速率由于要提高,所以呼吸速率的曲线向上移动。 【考点定位】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名师点睛】光合作用、细胞呼吸曲线中关键点移动方向的判断方法 (1)CO2(或光)补偿点和饱和点的移动方向:一般有左移、右移之分,其中CO2(或光)补偿点B是曲线与横轴的交点,CO2(或光)饱和点C则是最大光合速率对应的CO2浓度(或光照强度)。 ①呼吸速率增加,其他条件不变时,CO2(或光)补偿点B应右移,反之左移。 ②呼吸速率基本不变,相关条件的改变使光合速率下降时,CO2(或光)补偿点B应右移,反之左移。 ③阴生植物与阳生植物相比,CO2(或光)补偿点和饱和点都应向左移动。 (2)曲线上其他点(补偿点之外的点)的移动方向: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下,通过分析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变化,进而对曲线上某一点的纵、横坐标进行具体分析,确定横坐标左移或右移,纵坐标上移或下移,最后得到该点的移动方向。 ①呼吸速率增加,其他条件不变时,曲线上的A点下移,B点向右移动,反之A点上移,B点向左移动。 ②呼吸速率基本不变,相关条件的改变使光合速率下降时,曲线上的A点不动,B点向右移动,反之B点向左移动。 32.虎皮鹦鹉羽毛颜色的遗传机理如图所示,当个体基因型为aabb时,两种色素都不能合成,表现为白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鹦鹉羽毛颜色的基因在遗传上遵循______________定律。 (2)若将多对纯合蓝色鹦鹉和纯合黄色鹦鹉杂交,再让子一代雌雄交配,则F2中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 (3)如欲判断一只雄性绿色鹦鹉的基因型,应从绿色、蓝色、黄色、白色纯合子群体中选择______________与其杂交。 ①如后代全为绿色鹦鹉,则其基因型为AABB; ②如后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基因型为AABb; ③如后代绿色:黄色为1:1,则其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 ④如后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基因型为AaBb。 【答案】 基因的自由组合(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 绿色:黄色:蓝色:白色=9:3:3:1 多只雌性白色鹦鹉 绿色:蓝色=1:1 AaBB 绿色:蓝色:黄色:白色=1:1:1:1 【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知,A、a位于1号染色体上,B、b位于3号染色体上,因此2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按照细胞代谢途径可知,A_bb为蓝色鹦鹉,aaB_为黄色鹦鹉,A_B_为绿色鹦鹉,aabb为白色鹦鹉。 (1)由题图可知,控制鹦鹉羽毛颜色的2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由图可知,bbY-为黄色,B_Y_为绿色,bbyy为白色,纯合蓝鹦鹉基因型为BByy,纯合鹦鹉基因型为bbYY,其F1基因型为BbYy,F1代雌雄交配,F2中B_Y_:bbY_:B_yy:bbyy=9:3:3:1即绿色:黄色:蓝色:白色=9:3:3:1 (3)绿色雄鹦鹉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AaBB、AABb或AaBb,让该雄鹦鹉与多只雌性白鹦鹉杂交,通过观察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进行判断: ①如果基因型是AABB,则后代全为绿色鹦鹉; ②如基因型为AABb,则后代绿色:蓝色=1:1; ③如基因型是AaBB,则后代绿色:黄色为1:1; ④如基因型为AaBb,则后代绿色:蓝色:黄色:白色=1:1:1:1。 33.下图为甲(A-a)、乙(B-b)两种人类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其中一种病是血友病。 (1)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____染色体上,是___________性遗传病; (2)Ⅲ13在形成配子时,相关基因遵循的遗传学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个体的基因型:Ⅱ6______________ Ⅲ10 ______________ Ⅲ12______________。 (4)我国婚姻法禁止近亲结婚。若Ⅲ-11与Ⅲ-13婚配,则其孩子中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_________,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__。 【答案】 常 隐 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规律 AaXBXb aaXBXb aaXbY 1/2 1/3 【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图中Ⅱ-5、Ⅱ-6正常,其女儿Ⅲ-10有甲病,说明甲病的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为隐性遗传病;由已知条件“两种病中有一种为血友病”得出乙病为血友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 (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甲病的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为隐性遗传病。 (2)这两种病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并且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3)Ⅱ-6是表现型正常的女性,但是她的爸爸是血友病患者,因此她肯定是血友病携带者;又因为她的女儿为甲病患者(aa),所以Ⅱ-6的基因型为AaXBXb;Ⅲ-10有甲病,其父亲有乙病,所以Ⅲ-10基因型为aaXBXb;Ⅲ-12号是两病兼患的男性,其基因型必为aaXb Y。 (4)若Ⅲ-10与Ⅲ-13婚配,Ⅲ-10基因型为1/3AAXBY、2/3AaXBY,Ⅲ-13基因型为aaXbXb,患甲病的概率为Aa(2/3)×aa→aa(1/2×2/3=1/3),患乙病的概率为XBY×XbXb→XbY(1/2),所以后代中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1/3+1/2-2×1/3×1/2=1/2;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是(1-1/3)×(1-1/2)=1/3。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遗传图谱,根据“无中生有病的女儿”判断甲病的遗传方式,从而判断乙病为血友病。 34.图甲表示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图乙是一个家族中该病的遗传系谱图(基因B控制性状、基因b控制隐性性状),请据图回答(已知谷氨酸的密码子是GAA、GAG)。 (1)①过程表示复制,②过程表示____________;β链碱基组成为____________。 (2)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____染色体上,属于____________性遗传病。 (3)Ⅱ—8基因型是____________,Ⅱ—6和Ⅱ—7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____________。 (4)若图中正常基因片段中CTT突变为CTC,由此控制的生物性状是否可能发生改变?__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基因突变产生的一种遗传病。该病十分少见,这表明基因突变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转录 GUA 常 隐 BB或Bb 1/8 不会 因为翻译形成的氨基酸没变 突变频率低(或低频性) 【解析】试题分析:图1表示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其中①表示DNA的复制过程;②表示转录过程。Ⅰ3和Ⅰ4均不患病,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女儿(Ⅱ9),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这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1)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①是DNA复制过程,②是转录过程。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的一条链为GTA,因此α链碱基组成为CAT,β链为α链转录形成的mRNA,因此其碱基组成为GUA。 (2)图乙中,表现正常的3和4生了个患病的9号,因此该病为隐性遗传病,由于“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由此确定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属于隐性遗传。 (3)由于Ⅱ9患病而Ⅰ3和Ⅰ4都正常,因此他们的基因型均为Bb,因此Ⅱ8基因型是BB或Bb。由于Ⅱ6和Ⅱ7已经生了一个患病孩子,因此他们的基因型均为Bb,因此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1/2×1/4=1/8。要保证Ⅱ9(bb)婚配后子代不患此病,其配偶的基因型必须为BB。 (4)若图中正常基因片段中CTT突变为CTC,则转录形成的mRNA上碱基组成为GAG,对应原氨基酸仍是谷氨酸。因此,由此控制的生物性状不会发生改变。 (5)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导致红细胞容易破裂,对个体有害,且十分少见,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和多害少利性。 35.假设A、b代表玉米的优良基因,这两种基因是自由组合的。现有AABB、aabb两个品种,为培育出优良品种AAbb,可采用的方法如图所示: (1)由①→⑤→⑥的育种方法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该育种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①→②→③的育种方法虽然育种时间长,但是可以将多种优良性状集中在一个生物体身上,③步骤具体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⑦育种方法往往不一定能达到目标,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④过程必需要用到的一种特异性的工具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染色体变异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且都为纯合子) 将A_bb个体连续自交若干代,每代中淘汰隐性个体,直到无性状分离为止 基因突变的频率低,且不定向 限制酶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②③为杂交育种,①⑤⑥为单倍体育种,④是基因工程育种,⑦是诱变育种。 (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①⑤⑥为单倍体育种,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其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2)图中表示连续自交和选育的过程,即将A_bb个体连续自交若干代,每代中淘汰隐性个体,直到无性状分离为止。 (3)⑦是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具有频率低和不定向性,所以该方法往往不一定能达到目标。 (4)④是基因工程育种,需要用到的工具酶有限制酶和DNA连接酶,其中限制酶具有特异性。 【点睛】分析题图,确定图中四种育种的方法与过程,并明确不同的育种方法的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