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4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全国I卷高考考前生物模拟卷二
2020届全国I卷高考生物模拟卷(二) 一、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生物体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纤维素、肝糖原都是生物大分子 B.ATP、DNA、RNA都含有C、H、O、N、P五种元素 C.酶、抗体、激素都是由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的 D.脂肪、磷脂、胆固醇都是动物细胞膜的组成成分 2.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生命观念之一。下 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叶绿素均集中分布在叶肉细胞的一个特定结构中 B.无蛋白质的脂双层可用来判断各种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 C.染色质DNA的螺旋化对DNA的复制影响不同 D.内质网发生功能障碍不会影响动物细胞间的相互识别 3.PTEN是一种抑癌基因,表达的PTEN蛋白可以提高生物体的抗癌能力,但泛素连接酶可导致PTEN蛋白被降解。西兰花经消化生成的3-吲哚甲醇能与泛素连接酶结合,调节其功能,抑制肿瘤生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PTEN基因突变细胞就会癌变 B.PTEN蛋白能控制细胞正常生长和分裂的进程 C.3-吲哚甲醇对泛素连接酶的功能起促进作用 D.3-吲哚甲醇可能改变了泛素连接酶的空间结构 4.下表是对某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后整理出的数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双亲 调查的 家庭数 子女 子女总数 父亲 母亲 儿子 女儿 正常 患病 正常 患病 第一组 正常 正常 9 5 2 6 0 13 第二组 正常 患病 4 0 1 4 0 5 第三组 患病 正常 3 2 1 0 2 5 第四组 患病 患病 6 0 3 0 4 7 合计 22 7 7 10 6 30 A.研究课题是调查该遗传病的发病率 B.可基本判定此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 C.第1组母亲的基因型均为杂合子 D.利用表中数据可计算出该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43% 5.胰岛素可以改善脑神经元的生理功能,其调节机理如图所示。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A.胰岛素可抑制脑神经元的凋亡,但可促进神经细胞的变性、坏死 B.胰岛素可以促进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进入突触后膜 C.免疫系统可以防卫并清除体内变性、坏死的神经细胞 D.InR、GLUT的作用可体现蛋白质在细胞膜上行使不同的功能 6.为治理蝗灾,古代劳动人民想出了很多办法,如唐人的“利用柴火诱杀成蝗”,宋人的“挖卵灭种”等;当代生态学家则提出,采取“改治结合”,即通过垦荒、修坝改变蝗虫的产卵环境,同时结合化学、生物防治等措施,可获得良好的治蝗效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柴火诱杀成蝗是利用行为信息传递的作用 B.“挖卵灭种”的主要目的是改变蝗虫种群的性别比例 C.“改治结合”治蝗措施的主要目的是降低蝗虫种群的K值 D.生物防治的优点之一是导致蝗虫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降低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9~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7~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39分) 29.下图是人肝癌细胞在有氧条件下葡萄糖的部分代谢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肝癌细胞分泌到血浆中的甲胎蛋白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载体蛋白A的协助。②过程形成的五碳糖可参与合成_______,进而作为转录所需的原料。③过程中催化ATP合成的酶分布在_______。 (2)研究表明:有氧情况下,癌细胞从内环境吸收并用于细胞呼吸的葡萄糖是正常细胞的若干倍,但产生的ATP总量无明显差异。这说明①~④过程在癌细胞内明显增强的是_______。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有: ①癌细胞内的_______基因的结构发生了改变并被激活,进而调控_______的合成改变了代谢途径。 ②癌细胞释放信号蛋白,使大量线粒体形成自噬体并与溶酶体融合而被降解。溶酶体中的水解酶是经高尔基体加工的活性蛋白,据此推测溶酶体中的水解酶是在_______(填“附着型”或“游离型”)核糖体上合成的。 30.当神经系统控制心脏活动时,在神经元与心肌细胞之间传递的信号是化学信号还是电信号呢?基于这个问题,科学家进行了如下实验。取两个生理状态相同的蛙的心脏A和B,置于成分相同的营养液中,使之保持活性。已知副交感神经可以使心率降低。A保留副交感神经,将B的副交感神经剔除,刺激A中的该神经,A的跳动减慢;从A的营养液中取一些液体注入B的营养液中,B的跳动也减慢。 (1)科学家这样设计实验基于的假说是_______,预期结果是_______。 (2)该实验结果证明了_______。 (3)神经元与心肌细胞之间传递信号依赖神经肌肉接头(一种突触),在突触小体内能完成的信号转化是_______。 31.蕹菜(二倍体)披针叶(Ce)基因与心形叶(C)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自交亲和(Es)基因与自交不亲和(E)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Ce基因比C基因多了T5转座子,T5转座子是可以从染色体所在位置转移到染色体其他位置的DNA片段。相关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及Ce基因部分结构如图所示。 (1)将纯合披针叶、自交亲和植株与纯合心形叶、自交不亲和植株杂交得F1。 ①F1叶型为心形叶,表明________( 填Ce或C)基因为隐性基因。在基因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F1植株叶型的基因型为________。 ②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对F1中的Ce基因进行分子水平的检测,结果发现F1中有一半左右的植株中Ce基因发生改变,此变异较一般情况下发生的自然突变频率________,推测可能是____________的结果。 (2)从F1中选出基因型为EsE且Ce基因未发生改变的植株进行异花传粉得F2。 ①若不考虑基因发生改变的情况,则F2中披针叶植株所占比例应为________。 ②从F2的150株披针叶植株中检测出5株植株含E基因,推测F1植株在减数分裂时发生了___________(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或染色体变异)。 32.欲了解捕食和种间竞争对田鼠数量的影响,研究者设计了4个处理组,分别是甲组(有捕食者、无竞争物种),乙组(有捕食者、有竞争物种),丙组(无捕食者、有竞争物种),丁组(无捕食者、无竞争物种),统计结果如下图。请回答: (1)在23周时,捕食关系和种间竞争关系中对田鼠影响较大的是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 (2)实验中的自变量是_______,是否符合单一变量原则,为什么?_______, _______。 (3)下列能表示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田鼠与竞争物种之间数量关系的曲线图有_______。 (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2道题中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7.[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厨余废水中脂肪含量高,为了筛选出能快速分解脂肪的微生物。研究人员进行了“厨余废水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鉴别培养”系列操作。请回答: (1)选择培养的目的是_______,需制备以_______为唯一碳源的液体培养基,使用液体培养基的优点是_______。 (2)采用稀释倍数适宜的培养液进行_______方法接种,目的是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_______菌落。培养时需将培养皿倒过来放置,防止_______,以免造成污染。 (3)在鉴别培养过程中,向培养基内加入中性红溶液,中性红溶液是一种脂肪水解指示剂,在弱酸性下呈红色,弱碱性下呈黄色。选取_______的菌落,即为目标菌,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 38.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自身免疫病,致残性强。研究表明,该病的病理改变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密切相关,而一种人鼠嵌合的抗TNF-α单克隆抗体能有效治疗RA。下图为该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示意图。 (1)图中的抗原A是______________,常用的促融剂是_______________。细胞融合完成后,融合体系中除含有未融合的细胞和杂交瘤细胞外,可能还有骨髓瘤细胞自身融合细胞、淋巴细胞自身融合细胞。体系中出现多种类型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HAT培养基的作用是经选择性培养筛选出杂交瘤细胞,之后还需要进行__________培养和抗体检测,经多次筛选,就可获得能分泌单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最后获得的杂交瘤细胞只能产生一种单一抗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单克隆抗体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涉及细胞工程中的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和____________技术。 (4)单克隆抗体主要的用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两点)。 答案与解析 1.【答案】B 【解析】生物大分子是指由多个单体聚合而成的多聚体,一般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形成的碳链构成基本骨架。大多数酶的本质为蛋白质,少部分酶的本质为RNA。识记生物大分子的组成元素、基本单位和功能等,是本题的解题关键。葡萄糖属于单糖,不是生物大分子,A错误;ATP、DNA和RNA中都含有五碳糖、含氮碱基和磷酸,因此组成元素均为C、H、O、N、P,B正确;部分酶的本质为RNA,激素不都是蛋白质,例如性激素的本质为固醇,不都是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C错误;动物细胞膜的成分不包含脂肪,D错误;故选B。 2.【答案】C 【解析】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此外一些原核细胞没有叶绿体也含叶绿素,如蓝藻,A错误;跨膜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的物质可通过无蛋白质的脂双层,跨膜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物质均不能通过无蛋白质的脂双层,B错误;DNA复制时可在解旋酶的作用下解开螺旋,而染色质螺旋化程度增大会影响DNA解开螺旋,C正确;内质网与糖蛋白的形成有关,其功能发生障碍会影响动物细胞间的相互识别,D错误。故选C。 3.【答案】D 【解析】癌细胞的产生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至少在一个细胞中发生5~6个相关的基因突变才会导致细胞癌变,A错误;控制细胞正常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是原癌基因的作用,PTEN是抑癌基因,主要作用是阻止细胞不正常增殖,B错误;3-吲哚甲醇与泛素连接酶结合后抑制肿瘤生长,而泛素连接酶会导致抑制细胞癌变的PTEN蛋白的降解,故3- 吲哚甲醇应抑制泛素连接酶的功能,C错误;3-吲哚甲醇与泛素连接酶结合,可调节该蛋白质的功能,而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所以推测3-吲哚甲醇可能改变了泛素连接酶的空间结构,D正确;故选D。 4.【答案】B 【解析】分析题表可知,父母正常的家庭中有患病的子女,故该遗传病为隐性遗传病;再根据父亲正常,母亲患病的家庭中,儿子全部患病,女儿均未患病,可判断该遗传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题中所示的调查的群体数不够大也不具有普遍性,所以不适合调查人群中遗传病的发病率,A错误;根据第一组父母均正常的家庭中有儿子患病可知该遗传病为隐性基因控制,再根据四组中后代的正常或患病性状均与性别有关,母亲患病儿子一定患病,父亲正常女儿均为正常可基本判定该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B正确;第一组中共9个家庭,无法确定每个家庭母亲的基因型是否均为杂合子,C错误;题中所示的调查的群体数不够大也不具有普遍性,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出的遗传病人群发病的数据不可靠,D错误;故选B。 5.【答案】D 【解析】结合题图分析可知,胰岛素起作用后可抑制脑神经元的凋亡,同时也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作用,抑制神经细胞的变性、坏死的过程,A错误;胰岛素可以促进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不进入突触后膜,B错误;免疫系统可以监控并清除体内变性、坏死的神经细胞,C错误;由InR、GLUT两种蛋白质的功能可知,不同的蛋白质在细胞膜上行使的功能是不同的,D正确。故选D。 6.【答案】C 【解析】柴火诱杀成蝗主要利用了光这种物理信息,A错误;杀死蝗虫的卵并不能针对雄性或雌性,没有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B错误;垦荒、修坝改变蝗虫的产卵环境可以影响蝗虫生存的环境,降低种群的K值,C正确;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的种间关系来治理害虫,不会用到杀虫剂等药物,因此不会对蝗虫的抗药性进行选择,D错误;故选C。 29.【答案】 (1)不需要 核糖核苷酸 线粒体基质、内膜(或线粒体) (2) ①②④ 原癌 酶 附着型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表示癌细胞在有氧条件下葡萄糖的部分代谢过程,① 表示癌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过程,其中A最可能是细胞膜上运输葡萄糖的载体;②表示葡萄糖代谢形成中间产物五碳糖;③表示癌细胞的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④)表示癌细胞无氧呼吸(第二阶段)。 (1)因为图中A能在细胞膜上协助葡萄糖进入细胞,由此可以推断其应该是载体蛋白,肝癌细胞分泌到血浆中的甲胎蛋白运输方式为胞吐,不需载体蛋白A的协助;转录的原料为核糖核苷酸;③表示癌细胞的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发生场所分别为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 (2)由于癌细胞和正常分化细胞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ATP总量没有明显差异,但癌细胞从内环境中摄取并用于细胞呼吸的葡萄糖是正常细胞的若干倍,说明与正常的细胞相比癌细胞的无氧呼吸较强,转化成的五碳糖较多,因此①-④过程在癌细胞中明显增强的有①②④,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有: ①细胞癌变是由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引起的,而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改变而被激活,进而控制酶的合成来改变代谢途径; ②据题干信息知,水解酶是需要经高尔基体加工的活性蛋白,故其最初的合成是在附着型核糖体上。 30.【答案】 (1)在神经元与心肌细胞之间传递的信号是化学信号 B心脏的跳动减慢 (2)假说正确(神经细胞释放化学物质,使心肌跳动减慢) (3)电信号—化学信号 【解析】分析题意可知,在该实验中心脏A保留副交感神经,A跳动减慢;剃除心脏B的副交感神经,往心脏B的营养液中加入心脏A的营养液,B的跳动也减慢,说明A的营养液中含有某种物质使B心脏的跳动减慢,即证明当神经系统控制心脏活动时,在神经元与心肌细胞之间传递的信号是化学信号。 (1)科学家在实验操作中将A心脏的液体转移至B心脏中,说明科学家提出的假说是神经元与心肌细胞之间传递的信号是化学信号;实验预期是指与假说相符的实验预测,将A 的培养液中的物质转移给B后,化学信号也会随之转移给B,所以预期结果是B心脏跳动减慢; (2)B的跳动减慢说明确实是A的副交感神经细胞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不仅可以使A的心脏跳动减慢,也可以转移至B心脏处使B的跳动减慢; (3)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释放神经递质并作用于后膜,故在突触小体内完成的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 31.【答案】 (1)Ce CCe 高 T5发生转位(转移) (2)1/4 基因重组 【解析】 (1)①只考虑叶型这一对性状:若F1叶型为心形叶,则容易判断心形叶为显性性状,披针叶为隐性性状,则Ce基因为隐性基因。F1植株叶型的基因型为CCe。 ②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对F1中的Ce基因进行分子水平的检测,结果发现F1中有一半左右的植株中Ce基因发生改变,此变异较一般情况下发生的自然突变频率高。由题意“Ce基因比C基因多了T5转座子,T5转座子是可以从染色体所在位置转移到染色体其它位置的DNA片段”可推测出:应该是T5发生转位的结果。 (2)①若不考虑基因发生改变的情况,F1植株叶型的基因型为CCe,F1植株进行异花传粉得F2,则F2中披针叶植株CeCe所占比例应为。 ②从F2的150株披针叶植株中检测出5个植株含E基因,推测F1植株在减数分裂时发生了基因重组(交叉互换) 32.【答案】 (1)捕食关系 只有捕食者的甲组比只有竞争物种的丙组存活数量少 (2)有无捕食者和有无竞争物种 是(符合) 一个自变量对应观测一个因变量/ 甲与乙、甲与丁、乙与丙、丙与丁两者间符合单一变量 (3)①④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结合第29周的田鼠存活数量与数量变化曲线可知,比较甲丁与丙丁二组,说明捕食关系与种间竞争均会使田鼠数量下降,比较甲丙二组,可发现捕食关系对田鼠数量影响更大。 (1)丁组为无捕食和竞争的对照组,甲与丁的自变量是有无捕食者,丙与丁的自变量是有无竞争者。据图可知,甲与丁之间的田鼠数量差异比丙与丁之间的差异大,说明捕食关系对田鼠的影响更大; (2)单一变量原则是一个自变量对应观测一个因变量,甲与丁的自变量是有无捕食者,丙与丁的自变量是有无竞争者,甲与乙的自变量是有无竞争者,丙与乙的自变量是有无捕食者,以上四组中每组内都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3)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根据田鼠与竞争物种间生存能力的差异,如果两个物种的生存能力相似,此消彼长则用图④表示,如果两个物种中一个物种的生存能力很强、一个物种的生存能力很弱,可能走向两极分化,则可以用图①表示。 37.【答案】 (1)增加分解脂肪微生物的数量,保证能分离到所需的微生物 脂肪 液体培养基营养成分分布均匀,可以与微生物充分接触,微生物繁殖速度快 (2)(稀释)涂布平板法 单个的 培养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 (3)菌落周围呈红色 目标菌分解脂肪后产生甘油和脂肪酸,其中脂肪酸呈弱酸性使中性红变为红色 【解析】微生物的分离是研究和利用微生物的第一步。分离培养微生物时,接种微生物最常用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平板划线法一般多用于菌种的纯化,稀释涂布平板发一般多用于筛选菌株。 (1 )选择培养的目的是增加分解脂肪微生物的数量或浓度;需要制备以脂肪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液体培养基的有点是营养成分分布均匀,可以与微生物充分接触,使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加快; (2)该实验目的是筛选快速分解脂肪的微生物,故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目的是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单个菌落;培养皿需要倒置,防止培养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 (3)鉴别培养过程中,目标菌落能够使脂肪水解,脂肪水解产生甘油和脂肪酸呈弱酸性,故菌落周围会呈现红色。 38.【答案】 (1)肿瘤坏死因子-α(或TNF-α) 聚乙二醇(PEG) 细胞融合是随机的,且融合率达不到100% (2)克隆化培养 每一个B淋巴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 (3)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 动物细胞培养 (4)作为诊断试剂、用于治疗疾病、用于运载药物 【解析】 (1)要制备抗TNF-a单克隆抗体需要给小鼠注射肿瘤坏死因子a(TNF-a),即图中的抗原A。常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促融,最常用的化学促融剂是聚乙二醇(PEG),细胞融合完成后,由于细胞融合是随机的,且融合率达不到100%,所以细胞融合完成后,融合体系中除含有未融合的细胞和杂交瘤细胞外,可能还有骨髓瘤细胞自身融合细胞、淋巴细胞自身融合细胞。 (2)HAT培养基的作用是选择性培养筛选出杂交瘤细胞,在抗体检测之前需要进行克隆化培养,以增加杂交瘤细胞数量。经多次筛选,就可获得能分泌单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杂交瘤细胞只能产生一种单一抗体的原因是每一个B淋巴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 (3)单克隆抗体典型优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是动物细胞工程的基础,单克隆抗体技术是动物细胞工程的应用之一。故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涉及细胞工程中的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4)单克隆抗体最广泛的用途是作为诊断试剂,也可用于治疗疾病、用于运载药物,主要是用于癌症治疗、也有少量是是用于其他治疗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