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4 发布 |
- 37.5 KB |
- 3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侨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ww.ks5u.com 2019年春季南安侨光中学高一年期末考 生物试卷 一、非选择题 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的分子组成叙述错误的是( ) A. 水稻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B. 果蝇的中心体由中心粒及周围物质组成 C. 蓝藻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胆固醇和蛋白质 D. 果蝇染色质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 植物细胞的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纤维素和果胶,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细胞核中含有染色体,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 【详解】A、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A正确; B、果蝇中心体由中心粒及周围物质组成,B正确; C、蓝藻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C错误; D、果蝇染色质由蛋白质和DNA组成,D正确。 故选C。 2.下列有关细胞中的化合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胆固醇与维生素D的化学本质相同 B. 淀粉的结构与纤维素相似,与糖原不同 C. 氨基酸的改变可导致蛋白质空间结构改变 D. 一分子三磷酸腺苷中仅含两个高能磷酸键 【答案】B 【解析】 【分析】 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包括胆固醇、维生素D 、性激素。淀粉、纤维素和糖原都是由葡萄糖脱水形成的多糖,但它们的结构不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跟氨基酸的种类有关。一分子ATP含有三个磷酸,两个高能磷酸键。 【详解】A、胆固醇与维生素D都属于脂质中的固醇,A正确; B、淀粉、纤维素和糖原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但三种多糖的结构并不同,B错误; C、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是靠所有氨基酸残基的各种弱键来维持的,所以氨基酸的改变可能会导致蛋白质空间结构改变,C正确; D、一分子三磷酸腺苷中仅含两个高能磷酸键,D项正确。 故选B。 3.下列有关胃蛋白酶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胃蛋白酶在小肠中会被分解 B. 双缩脲试剂与变性后的胃蛋白酶产生紫色反应 C. 将胃液稀释100倍后,胃蛋白酶的活性基本不变 D. 胃蛋白酶能催化蛋白质分解,但不催化糖类的分解,是其专一性的表现 【答案】C 【解析】 【分析】 胃蛋白酶最适pH显酸性,当胃液稀释后,pH增大,胃蛋白酶的活性降低,当其到小肠中会失活,其本身又会被小肠中的蛋白酶水解。蛋白质遇双缩脲试剂成紫色,是因为其中有肽键的缘故,蛋白质变性后不会破坏肽键。 【详解】A、胃液的pH为0.9~1.5,小肠液的pH为7.6,胃蛋白酶进入小肠后,由于pH不适宜,胃蛋白酶失去活性变为普通的蛋白质,在小肠中会被其中的蛋白酶分解, A正确; B、双缩脲试剂可与蛋白质的肽键产生紫色反应,胃蛋白酶变性后空间结构被破坏,但肽键没有被破坏,故双缩脲试剂与变性后的胃蛋白酶产生紫色反应, B正确; C.将胃液稀释100倍后,胃液的酸性减弱,pH增大,所以胃蛋白酶的活性降低, C错误; D. 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胃蛋白酶只能催化食物中的蛋白质,并将其分解为小的肽片段,不能催化糖类的分解,是其专一性的表现, D正确。 故选C。 4. 下列关于DNA和RNA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DNA只存在于细胞核中,RNA只存在于细胞质中 B. 两种核酸中的碱基都相同 C. 两种核酸中的五碳糖不相同 D. 病毒中的遗传物质都是RNA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中的“只存在”应该改为“主要存在”,故A错误;两种核酸各有一中特有碱基,分别是T和U,故B错误;两种核酸的根本区别就在五碳糖的不同,C正确;大多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故D正确。 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两种核酸的区分和分布的理解。 5.在低温条件下,将黑藻叶片置于研钵中,加入某种溶液研磨后进行分离。第一次分离成沉淀P1(含细胞核和细胞壁碎片)和上清液S1;随后又将S1分离成沉淀P2(含叶绿体)和上清液S2;第三次离心将S2分离成沉淀P3(含线粒体)和上清液S3;最后一次离心将S3分离成沉淀P4(含核糖体)和上清液S4。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黑藻细胞的DNA主要存在于P1 B. 若要分离得到与光合作用有关酶,应选取P2部分 C. 黑藻细胞中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都分布在P3 D. 若要研究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应选取P4部分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画出示意图: 【详解】A、含DNA最多的部分是在细胞核中,位于P1内,A正确; B、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在叶绿体内,若要继续分离得到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应选取P2,B正确; C、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内,P3只是线粒体,故与呼吸作用有关酶的分布不只在P3,C错误; D、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应选取P4部分,D正确。 故选C。 6.下列有关真核生物细胞结构及其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内质网是脂质合成的“车间” B. 核糖体、染色体均含有生物的遗传物质 C. 溶酶体合成和分泌多种酸性水解酶 D. 线粒体将葡萄糖氧化分解成CO2和H2O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内质网是蛋白质合成、加工,以及脂质的合成车间。 2、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是DNA。 3、核糖体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 4、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和第三阶段。 【详解】A、真核细胞的内质网是蛋白质合成、加工,以及脂质的合成车间,A正确; B、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是DNA,核糖体不含有DNA,B错误; C、水解酶的场所是核糖体,溶酶体只是储存多种酸性水解酶,C错误; D、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和第三阶段,线粒体分解的底物是丙酮酸,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D错误。 故选A。 7.下列关于不同类型生物的结构与功能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念珠藻能进行光合作用,与其细胞中具有光合色素有关 B. 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为DNA,存在于细胞核和线粒体中 C. 相邻两个细胞之间形成的通道有利于多细胞生物体形成一个整体 D. 人在剧烈运动时与安静时相比,氧气消耗量与二氧化碳生成量的比值小于1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比较、生物的遗传物质及其分布、动物细胞的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等知识,要求考生能准确识别并比较相关知识。 【详解】A、念珠藻属于原核生物蓝藻,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但能进行光合作用,是因为其细胞中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及租关的酶,A正确; B、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为DNA,DNA存在于细胞核和线粒体中,B正确; C、相邻两个细胞之间形成的通道有利于实现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使多细胞生物体形成一个整体,C正确; D、人在剧烈运动时局部细胞会进行无氧呼吸,其产物是乳酸而不是酒精和二氧化碳,安静时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产物中氧气与二氧化碳化学计量数比值是1:1,因此人在剧烈运动时与安静时相比,氧气消耗量与二氧化碳生成量的比值将不变,D错误。 故选D。 8.下图表示不同化学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①为某种大分子的组成单位,则①最可能是氨基酸 B. 若②④是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则②④都代表脂肪 C. 若③为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则③一定是DNA D. 若④是主要在动物肝脏和肌肉中合成的物质,则④是糖原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①的组成元素是C、H、O、N,可能是蛋白质或氨基酸;②④的组成元素是C、H、O,可能是糖类或脂肪及其基本组成单位;③的组成元素是C、H、O、N、P,可能是核酸和其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或者是磷脂。 【详解】A、①为某种大分子的组成单位,则该蛋白质最可能是蛋白质,①最可能是氨基酸, A正确; B、②④的组成元素是C、H、O,如果是重要的储能物质,则可能是脂肪,也可以是糖原,B错误; C、③为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则③一定是DNA,C正确; D、④是主要在动物肝脏和肌肉中合成的贮能物质,则④是糖原,D正确. 故选B。 9.已知离子泵是一种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离子通道是一种通道蛋白,受到适当的刺激,通道会打开,离子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离子通道打开与蛋白质空间结构改变有关 B. 温度能够影响离子泵和离子通道进行跨膜运输 C. 离子通过离子通道进行的跨膜运输属于主动运输 D. 离子通过离子泵进行的跨膜运输属于主动运输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分析,“离子泵是一种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说明通过离子泵属于主动运输;“离子通道是一种通道蛋白,受到适当的剌激,通道会打开,离子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说明通过离子通道属于协助扩散。 【详解】A、离子通道是一种蛋白质,通道打开涉及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A正确; B、温度能够影响分子的运动,则能影响离子泵和离子通道进行跨膜运输,B正确; C、离子通道是一种通道蛋白,受到适当的剌激,通道会打开,离子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说明通过离子通道属于协助扩散,C错误; D、离子泵是一种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属于主动运输,D正确。 故选C。 10.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乳酸菌是原核生物,无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B. 水稻是真核生物,有线粒体,能进行有氧呼吸 C. 硝化细菌无核膜、核仁,属于异养生物 D. 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没有细胞核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蓝球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等)、支原体、放线菌。 2、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生物只能进行二分裂生殖;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部分原核细胞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如蓝藻等。 【详解】A、乳酸菌是原核生物,无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A正确; B、水稻是真核生物,有线粒体,能进行有氧呼吸,B正确; C、硝化细菌无核膜、核仁,但能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生物,C错误; D、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没有细胞核,D正确。 故选C。 11. 胰岛素是由“胰岛素原”在高尔基体内转变而成。“胰岛素原”有86个氨基酸,1条肽链;胰岛素含51个氨基酸,2条肽链。由此推知高尔基体 A. 能独立合成蛋白质 B. 加快了氨基酸的脱水缩合 C. 与植物细胞壁形成有关 D. 参与了肽链的剪切加工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可知,高尔基体可将1条肽链的胰岛素原变为两条肽链的胰岛素,说明高尔基体对肽链进行了剪切,故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器的功能,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12.下列关于组成细胞的分子及细胞结构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 主动运输过程主要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B. 所有酶的特异性都与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有关 C. 真核细胞的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 D. 拍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显微照片就是建构了细胞的物理模型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细胞膜的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 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为RNA。 【详解】A. 主动运输过程主要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A错误; B. 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为RNA,RNA特异性都与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无关,B错误; C. 真核细胞的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C正确; D. 拍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显微照片不属于模型,D错误。 故选C。 13.科学家在单细胞伞藻的幼体嫁接的实验中,将甲的伞柄嫁接到乙的假根上,长出了乙的伞帽。下列有关评价合理的是( ) A. 该实验证明了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B. 该实验证明了细胞核是代谢的调控中心 C. 欲证明细胞核的功能,需同时进行对照实验 D. 该实验证明了细胞质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答案】C 【解析】 分析题干信息可知,甲的伞柄嫁接到乙的假根上,长出了乙的伞帽,这说明乙的伞帽形成可能与假根有关,该实验中缺少对照实验,不能证明细胞核的功能,要证明细胞核的功能必须再增添对照实验,故选C。 14.下列关于线粒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能产生水,不消耗水 B. 外膜的面积比内膜的小 C. 外膜蛋白质与脂质的比例低于内膜 D. 运动员肌细胞线粒体的数量比缺乏锻炼的人多 【答案】A 【解析】 【分析】 线粒体是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线粒体内膜向内凹陷形成嵴,增大了膜面积。 【详解】A、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其中第二阶段有水的消耗,第三阶段有水的产生,A错误; B、线粒体具有双层膜结构,内膜向内凹陷形成嵴,故内膜面积比外膜大,B正确; C、线粒体内膜内膜的组成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和脂质,且内膜上分布着大量的有氧呼吸有关的酶,这些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故内膜上蛋白质与脂质的比例高于外膜,C正确; D、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供能车间,所以在细胞内的需能较多的部位线粒体比较集中,故运动员肌细胞中线粒体的数量要多于缺乏锻炼的人,D正确。 故选A。 15.下列有关细胞器成分及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线粒体中含有RNA,能产生ATP和CO2 B. 叶绿体中含有DNA,能产生糖类和O2 C. 内质网含蛋白质,能参与脂质的合成 D. 核糖体含磷脂,能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答案】D 【解析】 【分析】 线粒体和叶绿体属于半自主性的细胞器,其基质中含有DNA和RNA. 磷脂是细胞中膜结构的重要成分,核糖体和中心体没有膜结构,所以不含磷脂. 【详解】线粒体含有DNA和RNA,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能产生ATP和CO2,A正确;叶绿体含有DNA和RNA,是光合作用的场所,产生糖类和O2,B正确;内质网膜属于生物膜,生物膜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等构成,内质网是脂质合成的车间,C正确;磷脂是细胞中膜结构的重要成分,核糖体没有膜结构,不含磷脂,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了细胞器的成分和功能,考生要能够识记线粒体和叶绿体的成分,并且明确其中发生的生理变化中产生的相关物质;识记内质网的功能;明确中心体、核糖体构,因此不含磷脂。 16.下列生理过程在生物膜上发生的是( ) A. 水绵细胞内CO2的固定 B. 人体细胞内合成蛋白质 C. 人体细胞内丙酮酸分解成乳酸的过程 D. 酵母菌细胞内[H]与O2的结合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过程。 1、呼吸作用是指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2、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 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 【详解】A、水绵细胞内CO2的固定发生在叶绿体基质,A错误; B、人体细胞内合成蛋白质发生在核糖体上,核糖体没有生物膜,B错误; C、人体细胞内丙酮酸分解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C错误; D、酵母菌细胞内[H]与O2的结合发生在线粒体内膜,D正确。 故选D。 17.黑藻叶片细胞中的核酸含有的碱基和核苷酸的种类分别是( ) A. 1种、2种 B. 8种、8种 C. 4种、4种 D. 5种、8种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DNA和RNA,DNA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的碱基是A、T、G、C四种,脱氧核苷酸根据碱基不同分为4种;RNA的五碳糖是核糖,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的碱基是A、U、G、C四种,核糖核苷酸根据碱基不同分为4种;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统称为核苷酸。 【详解】黑藻叶片细胞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因此碱基是A、T、U、G、C五种碱基,四种脱氧核苷酸、四种核糖核苷酸,共8种核苷酸。 故选D。 18.下列有关糖类和脂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它们的元素组成都有C、H、O B. 它们都属于生物大分子,都以碳链为骨架 C. 相同质量的糖类和脂肪产能不同,这与它们的分子组成有关 D. 糖类和脂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答案】B 【解析】 【分析】 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其中多糖又包括淀粉、糖原和纤维素,它们都是以葡萄糖为基本单位脱水缩合形成的。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其中脂肪与同等质量的糖类相比,脂肪所含能量多,原因是脂肪结构中C、H比例高于糖类;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其中胆固醇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在人体内能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详解】A、糖类只含有C、H、O,脂质的元素组成除C、H、O,往往还含有N、P,A正确; B、它们并非都属于生物大分子,如糖类还有单糖二糖等,B错误; C、脂肪与同等质量的糖类相比,脂肪所含能量多,原因是脂肪结构中C、H比例高于糖类,C正确; D、多糖和磷脂都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D正确。 故选B。 19. 植物甲与植物乙的净光合速率随叶片温度(叶温)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错误的是( ) A. 植物甲和乙光合作用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于太阳能 B. 叶温在36~50℃时,植物甲的净光合速率比植物乙的高 C. 叶温为25℃时,植物甲的光合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不同于植物乙的 D. 叶温为35℃时,甲、乙两种植物的光合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均为0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随着叶片温度的升高,两种植物的净光合作用速率都是先升高后降低,但植物甲对温度的变化的适应范围比植物乙对温度的变化的适应范围更大。真正的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 【详解】A、植物光合作用的最终能量来源于太阳能,A正确; B、据图分析,在36-50℃时,植物甲的净光合速率曲线比植物乙的曲线高,故植物甲的净光合速率比植物乙的高,B正确; C、真正的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叶温为25℃时,植物甲的光合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即甲的净光合作用速率低于植物乙的净光合作用速率,C正确; D、真正的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叶温为35℃时,甲、乙两种植物的光合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表示净光合速率,均大于0且相等,D错误。 故选:D。 20.下列关于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经典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施莱登、施旺创立的细胞学说从某一方面揭示了细胞的差异性 B. 萨克斯通过对照实验的方法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C. 巴斯德用多种方法证明脲酶是蛋白质 D. 卡尔文用14C02追踪光合作用中的C的转移途径:14C02→三碳化合物→糖类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一、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二、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 (1)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证明植物能净化空气;萨克斯的实验也可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2)梅耶根据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明确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光能转换为化学能; (3)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氧气外还有淀粉; (4)恩格尔曼采用水绵、好氧细菌和极细光束进行对照实验,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5)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来自水; (6)卡尔文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的固定过程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 【详解】A、施莱登、施旺创立的细胞学说从一个方面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未揭示差异性,A错误; B、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氧气外还有淀粉,B错误; C、萨姆纳成功地分离出了脲酶结晶,并用多种方法证明脲酶是蛋白质,C错误; D、卡尔文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碳元素的转移途径:14C02→三碳化合物→糖类,D正确。 故选D。 21.如图是探究酵母菌进行呼吸方式类型的装置,如果装置一中红色液滴向左移,装置二中红色液滴向右移,证明酵母菌( ) A. 只进行有氧呼吸 B. 只进行无氧呼吸 C. 可能死亡 D. 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装置一中NaOH溶液可以吸收装置内的CO2,则装置内气体变化只是由O2体积变化引起;装置二中蒸馏水对气体没有影响,则装置没气体变化是由O2、CO2变化共同引起。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时,消耗O2,放出CO2相等,即装置一中液滴左移,装置二中液滴不移动;只进行无氧呼吸时,不消耗O2放出CO2,则装置一中液滴不移动,装置二中液滴右移;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同时存在时,消耗O2放出CO2但是放出CO2体积大于消耗O2体积,则装置一中液滴左移,装置二中液滴右移;如果两装置中液滴不移动,则表明酵母菌已经失活。 考点:本题考查探究细胞呼吸类型实验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22.关于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色变绿再变成黄色,说明酵母菌细胞进行有氧呼吸 B. 若酸性重铬酸钾变为灰绿色,说明酵母菌细胞仅进行无氧呼吸 C. 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无氧呼吸比有氧呼吸产生的[H]少 D. 无氧呼吸时,葡萄糖内储存的能量主要以热能形式散失 【答案】C 【解析】 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色变绿再变成黄色,说明有二氧化碳产生,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有二氧化碳产生,A错误;若酸性重络酸钾变为灰绿色,说明有酒精产生,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但也可能有有氧呼吸存在,B错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大量[H],所以有氧呼吸产生的[H]比无氧呼吸多,C正确;无氧呼吸,葡萄糖内储存的能量多数还储存在有机物酒精中,D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呼吸 【名师点睛】(1)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能产生大量的CO2,在进行无氧呼吸时能产生酒精和CO2。 (2)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根据石灰水浑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的产生情况。 (3)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可与乙醇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23.如图所示为真核生物细胞呼吸的部分过程,可在细胞质基质中发生的是(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整个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中。 【详解】①表示有氧呼吸全过程,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产生,场所是线粒体基质,水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产物,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②和③表示两种类型的无氧呼吸,均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④表示ATP的合成,可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综上②③④正确,①错误。 故选B。 24.葡萄糖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质。将一只实验小鼠放入含有放射性18O2气体的容器内,18O2进入细胞后,最先出现的放射性化合物是( ) A. 丙酮酸 B. 乳酸 C. 二氧化碳 D. 水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有氧呼吸的过程和同位素标记法。 1、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 2、同位素用于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过程时,叫做示踪元素。用示踪元素标记的化合物,化学性质不变。人们可以根据这种化合物的性质,对有关的一系列化学反应进行追踪,这种科学研究方法叫做同位素标记法。 【详解】根据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因此18O2进入细胞后,最先出现的放射性化合物是水,所以AB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熟记有氧呼吸的过程是解题关键。有氧呼吸过程是本题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可以通过流程图分析、表格比较、典型练习分析,强化学生的理解。 25.用相同的培养液培养水稻和番茄幼苗,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结果如下图1所示。图2表示植物根细胞对离子的吸收速率与氧气浓度之间的关系。据图不能体现的信息是( ) A. 由图2可知,植物根细胞吸收离子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B. 由图1可知,水稻对SiO需求量大,番茄对SiO需求量小 C. 图2中b点,离子吸收速率受载体数量的限制 D. 图1水稻培养液里的Ca2+浓度高于初始浓度,说明水稻不吸收Ca2+ 【答案】D 【解析】 【分析】 1、据图分析,水稻吸收水的相对速度比吸收Ca2+、Mg2+多,造成培养液中Ca2+、Mg2+浓度上升;番茄吸收水的相对速度比吸收SiO多,造成培养液中SiO32﹣浓度上升.两种植物吸收离子不同,水稻对SiO吸收较多,而番茄对Ca2+、Mg2+吸收较多。 2、图2表示主动运输,分析曲线图:氧气浓度为0,无氧呼吸产生少量的能量,则离子的运输速率较慢;随着氧气浓度增加,离子的运输速率加快;而b点以后,由于载体的数量是有限的,物质运输速率不变。 【详解】A、由图2可知,离子的吸收速率与氧气浓度有关,即需要消耗能量,为主动运输,A正确; B、由图1可知,水稻对SiO需求量最大,番茄对SiO需求量最小,原因是它们各自细胞膜上具有不同的载体,B正确; C、图2中B点,离子吸收速率不再增加,原因是载体的数量是有限的,C正确; D、图1中水稻培养液的Ca2+浓度高于初始浓度,说明水稻吸水的相对速率大于吸收离子的相对速率,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判断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吸水和吸收矿质元素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26.如图表示在不同条件下,酶催化反应的速率(或生成物量)变化。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图①虚线可表示酶量增加时,底物浓度和反应速率的关系 B. 图②虚线表示增加酶浓度,其他条件不变时,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C. 图③表示在反应开始后的一段时间内,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 D. 若图②中的虚线表示Fe3+的催化效率,则实线可表示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 【答案】D 【解析】 【分析】 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但是酶只能改变化合反应速率,不会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因此增加酶的量,或减少酶的量,只能使化学反应加快或减慢,不能改变反应的平衡点。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PH、底物浓度和酶浓度。 【详解】A. 酶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所以酶量增加一倍时,酶促反应速率也加快,所以图①虚线可表示酶量增加一倍时,底物浓度和反应速度关系,A正确; B. 增加酶浓度就会加快反应速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生成物量能尽快达到最大值,B正确; C. 反应一段时间后,底物浓度降低,反应速率下降,故图③能表示在反应开始的一段时间内,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C正确; D. 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比的催化效率高,因此生成物量能尽快达到最大值,故实线表示Fe3+的催化效率,则虚线可表示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D错误。 故选D。 27.下图表示酶的催化反应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酶促反应过程可表示为a+b→c+d B. 适当增大a的浓度会提高酶促反应的速率 C. c或d的生成速率可以表示酶促反应的速率 D. 若探究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b的数量就是实验的自变量 【答案】A 【解析】 A.分析图片可知,a是酶,b是底物,c和d是产物。该酶促反应过程可表示为a+b→ab→c+d,A错误;B.适当增大酶的浓度会提高酶促反应的速率,B正确;C.底物的消耗量或产物的生成量可以表示酶促反应速率,C正确;D.若探究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则b(底物)的数量就是实验的自变量,D正确。 【考点定位】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名师点睛】关于酶催化特点的实验 Ⅰ.酶的作用原理与高效性实验 1.实验原理 。 (2)比较H2O2在常温、高温、过氧化氢酶、Fe3+等条件下气体产生的数量多少或卫生香燃烧的剧烈程度,了解过氧化氢酶的作用和意义。 ①实验设计及现象分析 试 管 号 实验过程 观察指标 实验结果 结果分析 3%的过氧化氢(mL) 控制变量 H2O2分解速率(气泡多少) 无火焰卫生香检测 1 2 室温 无 无助燃性 H2O2自然分解缓慢 2 2 90℃水浴加热 很少 有助燃性 加热能促进H2O2分解 3 2 滴3.5%FeCl3溶液2滴 较多 助燃性较强 Fe3+能催化H2O2分解 4 2 滴加20% 2滴 很多 助燃性更强 过氧化氢酶有催化H2O2分解的作用,且效率高 ②实验过程中变量及对照分析 自变量 因变量 无关变量 对照组 实验组 2号90℃水浴加热 3号加3.5%FeCl3溶液 4号加20%肝脏研磨液 H2O2分解速度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气泡数目多少表示 加入H2O2的量;实验室的温度;FeCl3溶液和肝脏研磨液的新鲜程度 1号 试管 2、3、4号试管 ③实验结论 酶具有催化作用,同无机催化剂一样都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酶具有高效性,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 1.基本技术要求 (1)实验使用肝脏的研磨液,可使酶分子与过氧化氢充分接触,从而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 (3)滴加氯化铁溶液和肝脏研磨液不能合用一支滴管。原因是酶的催化效率具有高效性,少量酶带入氯化铁溶液中也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导致得出错误的结论。 Ⅱ.证明酶的专一性实验 1.实验原理 (1)。 (2)用淀粉酶分别催化淀粉和蔗糖后,再用斐林试剂鉴定,根据是否有砖红色沉淀来判定淀粉酶是否对二者都有催化作用,从而探索酶的专一性。 2.实验流程 序号 项目 试管号 1 2 1 注入可溶性淀粉溶液 2mL / 2 注入蔗糖溶液 / 2mL 3 注入淀粉酶溶液 2mL振荡 2mL振荡 4 60℃热水保温 5min 5min 5 加斐林试剂 2mL振荡 2mL振荡 6 60℃水浴加热 2min 2min 7 观察实验结果 有砖红色沉淀 无砖红色沉淀 结论 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的水解,不能催化蔗糖的水解 基本技术要求 ①保证蔗糖的纯度和新鲜程度是做好实验的关键。如果蔗糖中混有少量的葡萄糖或果糖或蔗糖放置久了 受细菌分解作用部分分解成单糖,则与斐林试剂共热时能生成砖红色沉淀,而得不到正确的实验结论。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实验之前应先检验一下蔗糖的纯度。 ②在实验中,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要现用现配(以免被细菌污染变质),取唾液时一定要用清水漱口,以免食物残渣进入唾液中。 ③制备的可溶性淀粉溶液,一定要完全溶解后才能使用,因为温度过高会使酶活性降低,甚至失去催化能力。 注意:实验中所用酶的来源不同,则所需最适温度也不同。若淀粉酶为市售的α-淀粉酶,其最适温度为50~75℃;若淀粉酶来自人体或生物组织,则最适温度为37℃左右。 (2)pH对酶活性的影响 序号 实验操作内容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1 注入等量的新鲜淀粉酶溶液 1mL 1mL 1mL 2 注入等量的不同PH的溶液 1mL 蒸馏水 1mL NaOH 1mL HCl 3 注入等量的淀粉溶液 2mL 2mL 2mL 4 放60℃热水中相等时间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5 加等量斐林试剂并摇匀 2mL 2mL 2mL 6 水浴加热 2分钟 2分钟 2分钟 7 观察实验现象 出现砖红色沉淀 无变化 无变化 【特别提醒】 (1)实验程序中2、3步一定不能颠倒,否则实验失败。 (2)注意实验步骤的顺序:必须先将酶置于不同环境条件下(不同pH或不同温度),然后再加入反应物。 (3)注意选择检验实验结果的试剂 3.实验结论:酶的活性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高温、低温以及过酸、过碱都将影响酶的活性。 28. 如下图所示,经数小时后,U形管A、B两处的液面出现的情况是(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期间小白鼠的生命活动,瓶密封,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 A. A处上升,B处下降 B. A、B两处都下降 C. A处下降,B处上升 D. A、B两处都不变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有氧呼吸的相关知识点,要读懂图形,根据实验装置,氢氧化钠的作用是吸收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小白鼠进行有氧呼吸,有氧呼吸的反应方程式是: C6H12O6+6H20+6O26CO2+12H2O+能量 解:由于小白鼠进行有氧呼吸时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产生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吸收,则导致容器内的气体体积减小,所以A处下降、B处上升. 故选:C. 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29. 如图表示某植物细胞内的代谢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X、Y物质分别代表三碳化合物和丙酮酸 B. 有氧呼吸中,①、④过程都产生[H] C. ①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②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D. ①②③④四个过程一定消耗氧气及产生氧气 【答案】D 【解析】 据图示分析可知:图中X、Y物质分别表示光合作用暗反应中的三碳化合物、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的产物丙酮酸,A正确;①是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④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这两个阶段都可以产生[H],B正确;①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②过程是暗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基质,C正确;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中产生氧气,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消耗氧气,因此①②③④四个过程中既没有产生氧气,也没有消耗氧气,D错误;答案是D。 【考点定位】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名师点睛】知识拓展 30.图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在光照强度分别为a、b、c、d时,单位时间内叶肉细胞CO2释放量和叶绿体O2释放量的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光照强度为a时,叶肉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B. 光照强度为b时,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C. 光照强度为c时,叶肉细胞无呼吸作用 D. 呼吸作用强度不变的情况下,光照强度d时,达到该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强度的最大值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光照强度为a时,叶绿体没有释放氧气,所以叶肉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A正确。光照强度为b时,叶肉细胞释放二氧化碳到环境中,说明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B错误。光照强度为c、d时,只有叶绿体释放的氧气值,没有二氧化碳释放到环境,说明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C错误。在此图中不能判断光饱和点,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31.下表是在适宜条件下测得某植物叶绿体色素吸收光能的情况,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波长/nm 400 450 500 550 600 670 700 吸收光能 百分比(%) 叶绿素a 40 68 5 15 16 40 16 全部色素 75 93 50 35 45 75 35 A. O2的释放速率变化与色素吸收光能百分比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B. 由550nm波长的光转为670nm波长的光时,叶绿体中C3的量会增加 C. 该植物缺乏Mg时,叶绿素a吸收的光能百分比的减少幅度更大 D. 环境温度降低,该植物对光能的利用能力降低 【答案】B 【解析】 【分析】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光反应阶段能吸收光能并产生[H]和ATP,释放出氧气,因此在一定范围内,色素吸收利用光能越多,氧气释放量越大;当光波长由550nm波长的光转为670nm波长的光时,植物吸收光能的百分比增加,会使C3的还原加快;当植物缺乏Mg时,叶绿素a不能合成;当环境温度降低时,酶的活性降低,据此解答。 【详解】A、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光反应阶段能吸收光能并产生[H]和ATP,释放出氧气,因此在一定范围内,色素吸收利用光能越多,氧气释放量越大,A正确; B、当光波长由550nm波长的光转为670nm波长的光时,植物吸收光能的百分比增加,光反应阶段加快,造成[H]和ATP增多,C3的还原加快,因此C3的含量会减少,B错误; C、当植物缺乏Mg时,叶绿素a不能合成,因此叶绿素a吸收光能的减少幅度更大,C正确; D、当环境温度降低时,酶的活性降低,植物对光能的利用能力降低,D正确。 故选B。 32.甲乙两种物质在细胞内外的浓度情况如图所示。在进行跨膜运输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运出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 B. 甲进入细胞一定需要能量 C. 乙运出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 D. 乙进入细胞一定不需要能量 【答案】A 【解析】 甲在细胞膜外浓度高于细胞内,甲出细胞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A正确;甲在细胞膜外浓度高于细胞内,进入细胞可能是被动运输,所以不需要能量,B错误;乙在细胞内浓度高于细胞外,乙运出细胞可能是被动运输,如果是自由扩散,则不需要载体蛋白参与,C错误;乙在细胞外浓度低于细胞内,进入细胞应该是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参与,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理清物质运输方式的实例以及判断方法,总结如下: (1)根据分子大小与对载体、能量的需要进行判断 (2)根据运输方向进行判断 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33.下图A中有两个相同渗透装置,装置1中盛有溶液a,装置2中盛有溶液b,溶液a、b为不等浓度的同种溶液,且a溶液浓度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 当前文档收益归属上传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