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山西省太原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山西省太原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太原市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生物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用纯种高茎豌豆与纯种矮茎豌豆作杂交实验时,必需 A. 以高茎作母本,矮茎作父本 B. 以矮茎作母本,高茎作父本 C. 对母本去雄,授以父本花粉 D. 对父本去雄,授以母本花粉. .‎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孟德尔杂交实验过程(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 ‎2、孟德尔遗传实验中,既进行了正交实验,也进行了反交实验。‎ ‎【详解】A孟德尔遗传实验中,既进行了正交实验,也进行了反交实验,因此不一地要以高茎作母本,矮茎作父本,A错误; ‎ B孟德尔遗传实验中,既进行了正交实验,也进行了反交实验,因此不一地要以矮茎作母本,高茎作父本,B错误; ‎ C用豌豆做杂交实验时,要对母本去雄,授予父本的花粉,C正确; ‎ D用豌豆做杂交实验时,要对母本去雄,授予父本的花粉,D错误; ‎ 故选:C。‎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图中哪个过程 A. ③④ B. ① C. ②③ D. ①②‎ ‎【答案】B ‎【解析】‎ ‎【分析】‎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或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决定不同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或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形成配子的时候,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减数分裂、配子间的随机组合、组合后形成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及比例,只有①减数分裂是形成配子的时期,故选B。‎ ‎【点睛】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第一句话就说“在形成配子时”,通过概念就可以直接得出答案,此题易选错②③,都属于概念不清,自由组合定律说的是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构成配子,不是配子的随机组合。‎ ‎3.鉴别一株高茎豌豆是否为纯合子,最简便的方法是 A. 自交 B. 测交 C. 检查染色体 D. 杂交 ‎【答案】A ‎【解析】‎ ‎【分析】‎ 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 。 如:DD×dd Dd×dd DD×Dd等。‎ 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 如:DD×DD Dd×Dd等 测交: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 如:Dd×dd ‎【详解】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自然状态下绝对自交,最简便的方法是自交,如果后代都为高茎豌豆,则亲本为纯合子,如果后代出现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说明亲本为杂合子,故选:A。‎ ‎4.基因型为Aa的豌豆连续自交,如图能正确表示子代中杂合子所占比例(纵坐标)与自交代数(横坐标)之间关系的曲线是 A. B. ‎ C. D. ‎ ‎【答案】C ‎【解析】‎ ‎【分析】‎ 杂合子Aa自交会出现性状分离,后代会出现三种基因型AA、Aa、aa,比例为1:2:1,即在杂合子自交后代中,AA占1/4、Aa占2/4、aa占1/4。而纯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如AA自交后代全部、始终都是AA。因此杂合子每自交一代,后代中的杂合子就只剩原来杂合子比例的一半(2/4),也就是说,杂合子的比例会随自交代数的递增而递减,无限的接近于0。所以基因型为Aa的豌豆连续自交n代后其中Aa占(1/2)n,且AA的基因型频率等于=aa的基因型频率;AA+aa=1-(1/2)n。‎ ‎【详解】据分析可知,Aa自交1代后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自交n代后,杂合子所占比例:(1/ 2)n,故连续自交后,杂合子的比例越来越小,自交n代后,比例趋近于0,故选:C。‎ ‎5.对于染色体和DNA分子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DNA分子数目加倍时,染色体数目也加倍 B. 染色体数目加倍时,DNA分子数目也加倍 C. 染色体数目减半时,DNA分子数目也减半 D. 染色体复制时,DNA分子不复制 ‎【答案】C ‎【解析】‎ ‎【分析】‎ ‎①由于减数分裂过程存在联会、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导致分裂后子细胞染色体数量减半,所以减数分裂后,染色体数目比原来减少了一半。‎ ‎②同源染色体一般能够在减数分裂中发生联会(即配对)现象,形状大小一般相同。‎ ‎③四分体是指联会后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共有四条染色单体,成为一个四分体。四分体、同源染色体、染色单体、核 DNA之间的数量关系是1个四分体含有1对同源染色体,共含有4‎ 条染色单体,4条DNA。‎ ‎④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不能形成四分体,因为不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现象。‎ ‎⑤遗传规律的发生是在细胞减数分裂减I 后期,即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时期。‎ ‎【详解】A DNA分子数目加倍发生在分裂间期时,此时染色体数目不变,A错误;‎ B 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着丝点分裂时,此时DNA分子数目不变,B错误;‎ C 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此时DNA分子数目也随之减半,C正确;‎ D DNA分子复制和染色体复制时同时进行的,染色体进行复制时,DNA分子必须复制,D错误。‎ 故选:C。‎ ‎6.与精子的形成相比,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 A. 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后需再经变形才能形成卵细胞 B. 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C. 初级卵母细胞进行不均等的细胞质分裂 D. 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 ‎2.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详解】A精子形成过程需要经过变形,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不需要经过变形,A正确;‎ B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都会发生: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B错误;‎ C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都进行不均等的细胞质分裂,C错误;‎ D、减数分裂结束后,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都只有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一半,D错误;‎ 故选:A。‎ ‎7.下列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受精作用包括精子和卵细胞的相互识别和融合 B. 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 C. 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D. 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一致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精子头部只有一个细胞核,无细胞质,线粒体聚集在尾部的基部,受精时只有头部进入卵细胞,而尾部留在外面。‎ ‎(2)受精卵中的染色体: 1/2来自父方, 1/2来自母方。‎ ‎(3)由于受精卵中的线粒体来自母方的卵细胞,而线粒体中含有少量DNA ,所以受精卵中的DNA(即遗传物质)一半以上来自母方。‎ ‎(4)精子头部的细胞膜与卵细胞膜发生融合,这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 ‎【详解】A. 受精作用包括精子和卵细胞的相互识别和融合,该过程借助于膜蛋白,A正确;‎ B. 由于受精卵中线粒体来自母方的卵细胞,而线粒体中含有少量DNA ,所以受精卵中的DNA(即遗传物质)一半以上来自母方,B错误;‎ C. 受精卵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C正确;‎ D. 受精卵中核染色体数是精子细胞核染色体和卵细胞核染色体融合而成的,恢复到与本物种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相同,D正确;‎ 故选:B。‎ ‎8.四位同学关于DNA结构示意图(部分)的说法正确的是(其中〇表示磷酸基团)‎ A. 甲说:该图没有什么物质和结构上的错误 B. 乙说:该图有一处错误,就是U应改为T C. 丙说:该图有三处错误,其中核糖应改为脱氧核糖 D. 丁说:核糖的尖都应朝上 ‎【答案】C ‎【解析】‎ ‎【分析】‎ DNA双螺旋结构的特点:‎ ‎⑴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 ‎⑵DNA分子外侧是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而成的基本骨架。‎ ‎⑶DNA分子两条链的内侧的碱基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配对,并以氢键互相连接。‎ ‎【详解】A DNA中含有的五碳糖应为脱氧核糖,而不是核糖,同时DNA不含碱基U,而是含碱基T,A错误;‎ B图中有三处错误:①五碳糖应为脱氧核糖,而不是核糖;②DNA不含碱基U,而是含碱基T;③两个相邻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连接不正确,应是前一个核苷酸的脱氧核糖与后一个核苷酸的磷酸基团连接形成磷酸二酯键,B错误;‎ C由B选项可知,图中至少有三处错误,C正确;‎ D DNA分子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脱氧核糖的方向相反,D错误;‎ 故选:C。‎ ‎9.广义的共同进化,是指复数种的相互关系中伴有竞争而相互进化。下列关于共同进化的相关内容正确的是 A. 共同进化的实质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B. 共同进化形成的原因可以概括为“生物多样性”‎ C. 捕食者和寄主种群,可看做是共同进化的直接关系 D. 共同进化关系促进了生物种群的稳定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 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详解】A共同进化的实质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A正确;‎ B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B错误;‎ C在生态系统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相互选择,共同进化,C错误;‎ D物种与物种间的共同进化关系促进了生物群落的稳定性,D错误;‎ 故选:A。‎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生物体的性状只由基因控制 B. 基因和性状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C. 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控制生物的性状 D.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所有性状 ‎【答案】C ‎【解析】‎ ‎【分析】‎ 考点是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考查基因、环境和性状三者之间的关系、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以考查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详解】生物的性状由基因型和环境因素共同控制,A错误.‎ 基因和性状之间不简单的线性关系,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也可以不同,B错误.‎ 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控制生物的性状,比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C正确.‎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再由酶催化细胞代谢来控制生物体的一些性状,而有些性状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控制 的,D错误.‎ ‎【点睛】由于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和环境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决定了基因和性状之间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11.下列关于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由受精卵发育成的生物体,体细胞中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 B. 多倍体一般茎秆粗壮,果实、种子较大 C. 单倍体一般高度不育,多倍体一定可育 D. 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可能是单倍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含几个染色体组几倍体,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不管含多少个染色体组都为单倍体。‎ ‎【详解】A.由受精卵发育成的生物体细胞中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A正确;‎ B.单倍体一般高度不孕,多倍体一般茎秆粗壮,果实、种子较大,B正确;‎ C.三倍体的香蕉不育,C错误;‎ D.由配子发育而来的,无论还有几个染色体组,都是单倍体,D正确;‎ 故选:C。‎ ‎12.下图是用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植物产生的花粉进行单倍体育种的示意图,叙述错误的是 A. 过程①是花药离体培养,②是秋水仙素 B. 植株A高度不育,有4种基因型 C. 植株A的基因型为aaBB的可能性为0‎ D. 植株B为二倍体,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 ‎【答案】D ‎【解析】‎ ‎【分析】‎ 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的知识点是单倍体育种,梳理相关知识点,分析图解,根据问题提示结合基础知识进行回答。该过程是单倍体育种过程,所以①是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A,基因型为AB、Ab、aB、ab四种;②过程使用秋水仙素是使得染色体数目加倍,作用的机理是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到后期染色单体分开后就不会向细胞两极移动,获得植株B。‎ ‎【详解】A.过程①是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A,②是秋水仙素,②处理细胞可使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A正确;‎ B.由题目可知,该植株是二倍体,植株A是单倍体,高度不育,有4种基因型,AB、Ab、aB和ab,B正确;‎ C.该过程是单倍体育种过程,所以①是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A,基因型为AB、Ab、aB、ab四种,为aaBB的可能性为0,C正确;‎ D. 单倍体植株A,基因型为AB、Ab、aB、ab四种,秋水仙素的植株B为二倍体基因型AABB、AAbb、aaBB、aabb,都是纯合子,D错误;‎ 故选:D。‎ ‎13.在有丝分裂中期,细胞遗传学观察可区分的染色体结构异常的内容描述中,错误的是 A. 缺失,即染色体的断片与断裂端连接 B. 重复,断片与同源染色体连接 C. 倒位,断片经180°旋转后再连接到断端上 D. 易位,2条非同源染色体同时发生断裂,2个断片交换位置后与断端相接 ‎【答案】A ‎【解析】‎ ‎【分析】‎ 染色体可出现各种异常的结构,但大都是在单体断裂的基础上产生的。‎ 染色单体的断端富有黏着性,能与其他断端在原来的位置上里新接合,称为愈合或置合,即染色体恢复正常,不引起遗传郊应,也可以通过位置移动与其他片段相接或丢失,这样,可引起染色体的结构畸变,又称染色体重排 染色体结构异常是指染色体或染色单体经过断裂-重换或互换机理可产生染色体畸变及染色单体畸变。在有丝分裂中期,细胞遗传学观察可区分的染色体型畸变有:‎ ‎①缺失,即染色体的断片未与断裂端连接;‎ ‎②重复,断片与同源染色体连接;‎ ‎③倒位,断片经180°旋转后再连接到断端上;‎ ‎④互换(易位),2条非同源染色体同时发生断裂,2个断片交换位置后与断端相接,畸变仅涉及一个染色体的称为内互换,涉及2个染色体的互换,称为易位。‎ ‎【详解】A. 缺失,即染色体的断片未与断裂端连接,A错误;‎ B. 重复,断片与同源染色体连接,B正确;‎ C. 倒位,断片经180°旋转后再连接到断端上,C正确;‎ D. 易位,2条非同源染色体同时发生断裂,2个断片交换位置后与断端相接,畸变仅涉及一个染色体的称为内互换,涉及2个染色体的互换,称为易位,D正确;‎ 故选:A。‎ ‎14.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人类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 ‎ B.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 C. 单基因遗传病是受一个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D. 人类基因组测序测的是24条染色体的碱基序列 ‎【答案】C ‎【解析】‎ ‎【分析】‎ 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生殖细胞或受精卵里的遗传物质发生突变(或畸变)所引起的疾病,是由遗传物质发生异常改变而引起的疾病,通常具有垂直传递的特征。人类遗传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类。‎ ‎【详解】A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A正确;‎ 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由于基因突变使蛋白质的结构发生了改变,B正确;‎ C.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C错误;‎ D由于X染色体与Y染色体是异型同源染色体,因此人类组测序是测定人的22条常染色体和1条X染色体、1条Y染色体,共24条染色体的碱基序列,D正确;‎ 故选:C。‎ ‎【点睛】注意:由于X染色体与Y染色体是异型同源染色体,因此人类组测序是测定人的22条常染色体和1条X染色体、1条Y染色体,共24条染色体。‎ ‎15. 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 )‎ A. 基因突变 B. 基因重组 C. 染色体结构变异 D. 染色体数目变异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多倍体指的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含有3个或3个以上染色体组的生物;诱导多倍体常用的方法有低温或秋水仙素处理;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染色体数目的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6.下列哪项是基因工程中使用到的工具酶(  )‎ A. DNA连接酶 B. DNA聚合酶 C. 解旋酶 D. RNA聚合酶 ‎【答案】A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 ‎【详解】A、基因工程中常用的工具酶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A正确;‎ B、DNA分子复制时需要DNA聚合酶,B错误;‎ C、DNA分子复制时需要解旋酶,C错误;‎ D、DNA分子转录过程或者RNA复制时需要RNA聚合酶,D错误。‎ 故选A。‎ ‎17.下列关于生物变异说法,错误的是 A. 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可能导致基因重组 B. 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片段的交换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C. 染色体不分离或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 D. 基因突变产生的变异都是有利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重组的方式有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详解】A基因重组包括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故A正确;‎ B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片段的交换,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B正确; ‎ C染色体不分离移向细胞两极,导致分裂完成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改变,故C正确;‎ D基因突变多害少利,故D错;‎ 故选:D。‎ ‎18.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基因重组一般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 B. 基因重组能产生多种基因型 C. 基因重组包括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 D. 所有病毒和原核生物都一定会发生基因重组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形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详解】A. 基因重组一般发生减数分裂过程中,也就是在有性生殖过程中,A正确;‎ B. 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其来源有二:一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二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其结果会产生多种基因型,B正确; ‎ C. 基因重组其来源有二:一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交换,二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C正确;‎ D. 一般情况下,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所有病毒和原核生物都不会发生基因重组,D错误;‎ 故选:D。‎ ‎19.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关系是 A.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就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B.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完全否认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C.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 D. 两者都认为物种和种群是一回事 ‎【答案】C ‎【解析】‎ ‎【分析】‎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①过度繁殖:选择的基础 ‎②生存斗争:进化的动力、外因、条件,大量的个体由于资源空间的限制而进行生存斗争。在生存斗争中大量个体死亡,只有少数的个体生存下来。‎ ‎③遗传变异:进化的内因,在生物繁殖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遗传变异现象,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有的变异是有利的,有的是不利的,其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就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个体就容易被淘汰。‎ ‎④适者生存:选择的结果,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只选择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通过多次选择,使生物的微小有利变异通过繁殖遗产给后代,得以积累和加强,使生物更好的适应环境,逐渐产生了新类型。‎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物种的形成必要条件;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详解】A.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有其局限性,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自然选择学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A错误;‎ B. 现代进化理论的核心仍是自然选择学说,B错误;‎ C.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C正确;‎ D. 种群和物种是两个层次的概念,D错误;‎ 故选:C。‎ ‎20.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 只要有隔离,就能形成新物种 C.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D. 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正确;‎ B. 地理隔离不一定能形成生殖隔离,B错误;‎ C. 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正确;‎ D. 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正确;‎ 故选:B。‎ ‎【点睛】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的重点知识。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要注意辨析,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意味着生物进化了,但不一定产生新的物种。新物种的产生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生殖隔离的产生不一定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 二、多项选择题 ‎21.关于科学家及成就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孟德尔提出生物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B. 摩尔根用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C. 格里菲斯的转化实验证明RNA是遗传物质 D. 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答案】AB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生物科学家及成就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的能力。‎ ‎【详解】A. 孟德尔提出生物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不是基因,A正确;‎ B. 摩尔根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正确;‎ C. 格里菲斯的转化实验证明存在转化因子,C错误;‎ D. 赫尔希和蔡斯利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正确;‎ 故选:ABD。‎ ‎22.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是染色体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B. 一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基因 C. 基因在染色体上一般呈线性排列 D. 染色体主要是由DNA与蛋白质组成 ‎【答案】ACD ‎【解析】‎ ‎【分析】‎ ‎1.萨顿假说推论:基因在染色体上,也就是说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因为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①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②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的。在配子中只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同样,也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一条。‎ ‎③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④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第一次减数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3.一条染色体上一般含有多个基因,且这多个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详解】A. 基因是染色体上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A正确;‎ B. 一条染色体上一般含有多个基因,且这多个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错误;‎ C. 一条染色体上一般含有多个基因,且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正确;‎ D. 染色体主要是由DNA与蛋白质组成,D正确;‎ 故选:ACD。‎ ‎23.下列关于RNA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翻译时需要三种RNA的参与 B. RNA只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 C. mRNA上有密码子 D. mRNA上的碱基A与tRNA的碱基T配对 ‎【答案】AC ‎【解析】‎ ‎【分析】‎ RNA的种类:mRNA:转录遗传信息,翻译的模板;tRNA:运输特定氨基酸;rRNA:核糖体的组成成分。mRNA中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64种,61种:能翻译出氨基酸;3种,终止密码子,不能翻译氨基酸。‎ ‎【详解】A在翻译时需要mRNA为模板,tRNA为运载工具,rRNA为翻译场所核糖体的组成成分,A正确;‎ B RNA在细胞核和细胞质基质中都有,B错误;‎ C mRNA上有密码子,C正确;‎ D tRNA没有碱基T,而有碱基U,mRNA上的碱基A配对的是tRNA上的U,D错误;‎ 故选:AC。‎ ‎2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活动,适合的方案是 A. 只选取一个家庭作为调查对象 B. 在家系中调查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C.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 D. 根据这个家庭的统计数据就能得出该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 ‎【答案】BC ‎【解析】‎ ‎【分析】‎ 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色育、白化病等;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发病率,则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选取的样本要足够的多,且要随机取样;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则应以患者家庭为单位进行调查,然后画出系谱图,再判断其遗传方式。‎ ‎【详解】A调查时应分多个小组、对多个家庭进行调查,以获得足够大的群体调查数据,A错误;‎ B因多基因遗传病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故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B正确;‎ C为了更加科学、准确调查该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应特别注意随机取样,同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C正确;‎ D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发病率,则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选取的样本要足够的多,D错误。‎ 故选:BC。‎ ‎【点睛】注意区别发病规律和发病率,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发病率,则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选取的样本要足够的多。‎ ‎25.下列关于染色体的结构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染色体的结构变异通常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 B. 染色体片段的缺失会导致基因种类的改变 C. 易位发生在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D. 大多数的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体是不利的 ‎【答案】ACD ‎【解析】‎ 分析】‎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指细胞内一个或几个染色体发生片段的缺失、增添、倒位或易位等改变,从而导致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详解】A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变异通常用光学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最好选择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来观察,因为中期的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便于观察,A正确;‎ B染色体片段缺失过程中如缺失的部分对应DNA片段上没有基因存在,则不会导致基因种类、数目的变化,B错误;‎ C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部分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C正确;‎ D大多数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体是不利的,,有的甚至会导致物体死亡,更严重的是如果这些变异出现在配子中,将来形成的合子也就含有了变异的染色体,将变异遗传到后代,D正确;‎ 故选:ACD。‎ 三、非选择题 ‎26.科学家选用抗螟非糯性水稻与不抗螟糯性水稻杂交得到F1,从F1中选取一株进行自交得到F2,F2的结果如下表:‎ 表现型 抗螟非糯性 抗螟糯性 不抗螟非糯性 不抗螟糯性 个体数 ‎142‎ ‎48‎ ‎50‎ ‎16‎ 请回答:‎ ‎(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对__________(非同源或同源)染色体上,所选F1植株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F2中抗螟非糯性水稻基因型有__________种;其中纯合子占__________;‎ ‎(3)现欲试种这种抗螟水稻,需检验其是否为纯合子,实验的遗传图解如下(显、隐性基因分别用B、b表示):‎ 分析并得出结论:若F1表现型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该水稻为纯合子;若F1既有抗螟,又有不抗螟,说明该水稻为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两 (2). 非同源 (3). 抗螟非糯性 (4). 4 (5). 1/9 (6). 均抗螟 (7). 杂合子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应用,要求考生理解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实质,以及对遗传规律的应用能力、遗传实验的设计能力及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此题难度较大。‎ ‎【详解】(1)从表中数据可知,F2中抗螟:不抗螟=3:1;非糯性:糯性=3:1;且4种性状分离比接近9:3:3:1;可知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且非糯性和抗螟为显性性状;因此F1基因型为AaBb(A、a对应非糯性、糯性;B、b对应抗螟、不抗螟),表现型为抗螟非糯性。‎ ‎(2)第(1)题假设A、a对应非糯性、糯性;B、b对应抗螟、不抗螟;F1基因型为AaBb,F2中抗螟非糯性为A_B_,占F2的9/16,有4种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AABB占F2的占1/16,因此AABB占F2中抗螟非糯性的比值为1/9。‎ ‎(3)由图可知,该实验过程为测交,若F1的表现型全为抗螟,说明该水稻为纯合子;若F1既有抗螟,又有不抗螟,说明该水稻为杂合子。‎ ‎【点睛】注意: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数据提炼出相关比值,如F2抗螟:不抗螟=3:1;非糯性:糯性=3:1;且4种性状分离比接近9:3:3:1。‎ ‎27.下图A是果蝇体细胞模式图,图B属于该个体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果蝇体细胞中有__________个染色体组,其中一个染色体组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 ‎(2)图B①中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表明该个体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发生了_______________‎ ‎(3)假设图B减数分裂完成后形成了ADd的配子,其质因之一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__________没有分离;‎ ‎(4)假设图B减数分裂完成后形成了aD的卵细胞,则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 ‎【答案】 (1). 2 (2). II、III、IV、X (3). 基因突变 (4). ①②(或同源染色体) (5). ad、Ad、Ad ‎【解析】‎ ‎【分析】‎ 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卵细胞形成示意图:‎ ‎【详解】(1)果蝇体细胞中同一形态的染色体有2条,因此其含有2个染色体组,其中一个染色体组可以表示为Ⅱ、Ⅲ、Ⅳ、X。‎ ‎(2)图B中①上的基因异常,但其同源染色体②上不含异常基因,表明该个体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 ‎(3)假设图B减数分裂完成后形成了ADd的配子,其原因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①和②没有分离。‎ ‎(4)假设图B减数分裂完成后形成了aD的卵细胞,则与卵细胞同时产生的极体的基因型为ad,这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①和④移向同一极并进入次级卵母细胞,则②和③移向另一极并进入第一极体,第一极体分裂形成的两个第二极体的基因型均为Ad,因此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的基因型是ad、Ad、Ad。‎ ‎【点睛】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 ‎28.请写出下列概念图中的数字所代表的含义:‎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⑤__________。‎ ‎【答案】 (1). 缺失 (2). 增添 (3). 随机性 (4). 少利多害性 (5). 新基因 ‎【解析】‎ ‎【分析】‎ 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基因突变的原因:直接原因:血红蛋白分子结构的改变;根本原因:控制血红蛋白分子合成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基因突变的特点:⑴普遍性 ⑵随机性 ⑶不定向性 ⑷突变率低 ⑸多害少利性 基因突变的本质: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产生了新基因,也可以产生新基因型,出现了新的性状。‎ 基因突变的意义: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详解】基因突变的概念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因此①是缺失(增添),②是增添(缺失)。‎ 基因突变的特点:⑴普遍性 ⑵随机性 ⑶不定向性 ⑷突变率低 ⑸多害少利性,因此③、④分别是随机性、少害多利性(随机性与少害多利性可颠倒位置)。‎ 基因突变的意义: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因此⑤是新基因。‎ ‎【点睛】基因突变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 外因包括:物理因素:如紫外线、X射线(主要损伤细胞内的DNA);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秋水仙素(主要改变核酸的碱基);生物因素:如某些病毒 (主要影响宿主细胞的DNA)。‎ 内因包括:自然突变是DNA分子复制时偶尔发生错误、DNA的碱基组成发生改变等。‎ ‎29.下图表示某生物的育种过程,A和b为控制优良性状的基因。请据图回答:‎ ‎(1)①、②、③过程的育种方式称为____________,①、④、⑤过程的育种方式称为____________,后者的优越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程⑥的育种方式称为____________,可用化学试剂____________处理,也可以将其置于___________(填“低温”或“黑暗”)条件下,它们的共同作用是____________,使染色体数目____________。‎ ‎(3)过程⑧育种方式是____________,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杂交育种 (2). 单倍体育种 (3).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4). 多倍体育种 (5). 秋水仙素 (6). 低温 (7). 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8). 加倍 (9). 诱变育种 (10). 基因突变 ‎【解析】‎ ‎【分析】‎ 分析图可知:①为杂交,②、③为自交,④为花药离体培养,⑤⑥为人工诱导染色体加倍,⑧为利用紫外线的诱变育种。‎ ‎【详解】(1)图中①为杂交,②、③为自交,④为花药离体培养,⑤为人工诱导染色体加倍,故①②③为杂交育种,①④⑤为单倍体育种,与杂交育种相比,单倍体育种大大缩短了育种年限,得到的个体是纯合子。‎ ‎(2)过程⑥为多倍体育种,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可以用秋水仙素处理,也可以用低温处理。‎ ‎(3)过程⑧育种方式是利用紫外线的诱变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 ‎【点睛】本题考查育种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0.现有一黑腹果绳的野生种群用作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请分析回答:‎ ‎(1)该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统称为种群的____________;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产生大量的可遗传的____________,其方向是____________,它们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____________;‎ ‎(2)控制果蝇白眼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_(填“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上,眼色的遗传__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3)随机从该种群中抽出100只果蝇,测知基因型AA(灰身)35只,Aa(灰身)60只,aa(黑身)5只,则: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__,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__。‎ ‎【答案】 (1). 基因库 (2). 变异 (3). 不定向的 (4). 原材料 (5). X染色体 (6). 遵循 (7). 65% (8). 35%‎ ‎【解析】‎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1)该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统称为种群的基因库;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产生大量的可遗传的变异,其方向是不定向的,它们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2)在课本上通过摩尔根的果蝇杂交试验可知,控制果蝇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眼色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 (3) 已知100只果蝇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有60只,aa的个体有5只,则Aa的个体有100-60-5= 35只,因此A的基因频率=( 35×2+60 )/200=65% , a的基因频率=1-65%= 35%。‎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明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并能够根据公式计算基因频率。‎ ‎31.请根据下图,分析并回答:‎ ‎(1)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个过程。图甲所示为遗传信息的____________过程;‎ ‎(2)图乙为____________的结构示意图;其功能是识别和____________;‎ ‎(3)RNA有三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图乙中的反密码子为UAG,则对应的密码子是____________,密码表中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___________个。‎ ‎【答案】 (1). 转录 (2). 翻译 (3). 翻译 (4). tRNA (5). 转运 (6). mRNA (7). tRNA (8). rRNA (9). AUC (10). 61‎ ‎【解析】‎ ‎【分析】‎ 基因的表达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图甲所示的是翻译过程,图乙是tRNA的结构示意图,三叶草结构。‎ ‎【详解】(1)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就是基因的表达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图甲所示的是在核糖体上进行的翻译过程;‎ ‎(2)图乙为tRNA的结构示意图;其能够识别和转运氨基酸;‎ ‎(3)常见的RNA有三种,分别是信使RNA(mRNA)、转运RNA(tRNA)、核糖体RNA(rRNA)。密码子和反密码子遵循碱基配对原则,如果图乙中的反密码子为UAG,则对应的密码子是AUC,密码表中共有64个密码子,有3个终止密码子,不决定任何氨基酸,其中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个。‎ ‎【点睛】注意:密码表中共有64个密码子,有3个终止密码子,不决定任何氨基酸,其中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个。‎ ‎32.下图所示为中心法则及其拓展的图解。请回答:‎ ‎(1)赫尔希和蔡斯实验包括图中的过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遗传信息分别储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物质);‎ ‎(3)过程③是___________,需要___________酶;‎ ‎(4)①过程的特点是___________等,⑤过程进行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__。‎ ‎(5)写出一种RNA病毒的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的途径(用类似本题图中的形式表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① (2). ② (3). ⑤ (4). DNA (5). DNA (6). 逆转录 (7). 逆转录 (8). 边解旋边复制(或者半保留复制) (9). 核糖体 (10). ‎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①是DNA复制,②是转录,③是逆转录,④是RNA复制,⑤是翻译过程,其中RNA病毒的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途径:RNA自我复制形成RNA,RNA翻译成蛋白质;RNA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形成DNA,DNA通过转录和翻译形成蛋白质,从而表现出特定的生物性状。‎ ‎【详解】(1)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实验,证明了噬菌体可通过①DNA的复制使子代DNA获得和亲代一样的遗传物质 ,通过②转录和⑤翻译过程控制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的合成。‎ ‎(2)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细胞均含有DNA和RNA ,但均以DNA作为遗传物质。‎ ‎(3)过程③为逆转录过程,逆转录病毒不能独立存活,必须借助宿主细胞的物质和能量供应系统进行逆转录过程,逆转录过程需要逆转录酶。‎ ‎(4)①过程是DNA复制,DNA复制的特点是半保留复制,⑤过程是翻译,其场所是核糖体。‎ ‎(5)RNA病毒的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途径:RNA自我复制形成RNA,RNA翻译成蛋白质;RNA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形成DNA,DNA通过转录和翻译形成蛋白质,从而表现出特定的生物性状,如图是RNA复制病毒的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途径:。‎ ‎【点睛】注意:不是所有的RNA病毒都需进行逆转录,如部分RNA病毒需要RNA自我复制形成RNA,RNA翻译成蛋白质。‎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