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河北省邢台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河北省邢台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邢台市二中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 蓝藻与酵母菌共有的结构是( )‎ A. 细胞壁与核糖体 B. 核膜与细胞膜 C. 中心体与核糖体 D. 线粒体与细胞膜 ‎【答案】A ‎【解析】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酵母菌是真核生物,有复杂的细胞器,二者都有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A正确。故选A ‎2. 艾滋病是当今世界上最难治愈的疾病之一,被称为“超级癌症”,2005年﹣2010年世界艾滋病日的宣传口号都确定为“遏制艾滋、履行承诺”,艾滋病病毒属于生物的理由是( )‎ A. 由有机物组成 B. 具有细胞结构 C. 能使其他生物致病 D. 能复制产生后代 ‎【答案】D ‎【解析】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 ‎【详解】A、由有机物组成不是生物的主要特征,A错误; B、病毒无细胞结构,B错误; C、能使其他生物致病不是生物的主要特征,C错误; D、能复制产生后代是生物的主要特征,D正确;故选D.‎ ‎3. 欧洲“火星快车”探测器和美国的“勇气”号和“机遇”号孪生火星探测器成功登上火星后,相继探测到火星上有水的存在,人类探索自己星球以外的高级生命和追求地球外栖息地的愿望成为可能。下列关于水与生命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不能离开水 B. 水在细胞内以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形式存在 C. 人体所需水的主要来源是食物,排出水最主要的途径是肾脏排尿 D. 水在光合作用中分解的反应式是:2H2O→4H++O2+4e-‎ ‎【答案】C ‎【解析】水是生命之源,在细胞中含量最多。‎ ‎【详解】A、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A正确; B、水的细胞中的存在形式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B正确; C、饮水和食物中所含的水是人体所需水的“主要”来源。C错误; D、水在光合作用光反应进行水的光解,D正确;故选C ‎4. 关于细胞癌变、衰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糖蛋白的含量比正常细胞多 B. 细胞的衰老不等同于机体的衰老 C. 衰老的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缩小 D. 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遗传物质不一定发生改变 ‎【答案】B ‎【解析】A、癌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A错误; B、细胞的衰老不等于个体的衰老,B正确; C、衰老的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增大;C错误; D、癌细胞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造成的,所以遗传物质一定改变;D错误; 故选B。‎ ‎5. 下列不属于细胞凋亡的是( )‎ A. 蝌蚪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尾消失 B. 单性植物中花器官的退化 C. 人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的死亡 D. 某人部分脑细胞由于缺氧而死亡 ‎【答案】D ‎【解析】细胞凋亡指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程序化或自行结束生命的过程,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生理过程。细胞坏死是极端的物理、化学因素或严重的病理刺激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ABC选项都是细胞凋亡,某人部分脑细胞由于缺氧而死亡,是外界因素引起的细胞死亡,不属于细胞凋亡,而是细胞坏死。故选D ‎6. 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很少,所以不存在微量元素缺乏症 B. 每种大量元素在不同的生物体内的含量都是相同的 C.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D. 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在细胞鲜重中含量总是最多的 ‎【答案】C ‎【解析】A.虽然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很少,但人体仍存在微量元素缺乏症,如缺Se导致的克山病,A错误;‎ B.不同生物体内元素的含量存在差异,B错误;‎ C.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和微量元素(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两大类,C正确;‎ D.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O是在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D错误;‎ 因此,本题答案选C。‎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体化学元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7. 下列有关细胞中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含有元素C、H、O、N的物质是核糖、酶、果糖、油脂 B. 花生种子中没有蛋白质,只有油脂,故用来作为检测油脂的材料 C. 淀粉、蛋白质、油脂在氧化分解时都能释放出能量 D. 对蛋白质的检测可用本尼迪特试剂 ‎【答案】C ‎【解析】还原糖遇斐林试剂经水浴加热呈砖红色反应;脂肪遇苏丹Ⅲ呈橘黄色;蛋白质遇双缩脲试剂呈紫色。‎ ‎【详解】A、核糖、果糖、脂肪只含C、H、O,酶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故酶一定含有C、H、O、N,可能含有P,A错误; B、花生种子含有脂肪,也含有蛋白质,B错误; C、淀粉、蛋白质、油脂均为能源物质,氧化分解时都能释放能量,C正确; D、检测蛋白质的试剂是双缩脲试剂,呈紫色反应,D错误。故选C。‎ ‎8. 在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与“A”所对应的名称相符合的是( )‎ A. ①—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B. ②—腺苷 C. ③—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D. ④—腺嘌呤 ‎【答案】D ‎【解析】A、①是ATP,①中圈出的部分是腺苷,A错误;‎ B、②是DNA片段,其中圈出的部分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B错误;‎ C、③表示的是RNA,其中圈出的部分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C错误;‎ D、④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其中圈出的部分是腺嘌呤,D正确;答案选D。‎ ‎9.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提高蔗糖溶液的浓度,可使质壁分离与复原更快 B.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可用醋酸洋红染液进行染色 C. 用斐林试剂检验某组织样液,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一定含有葡萄糖 D. 用高倍镜观察线粒体时,可用人成熟的红细胞为实验材料 ‎【答案】B ‎【解析】在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若蔗糖溶液的浓度过大,细胞质壁分离很快,但由于细胞失水过多,会导致细胞死亡,不能发生复原现象;斐林试剂可用于检测还原糖,具有还原糖性的糖有单糖、麦芽糖等;人的成熟红细胞中不具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 ‎【详解】A、在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若蔗糖溶液的浓度过大,细胞质壁分离很快,但由于细胞失水过多,会导致细胞死亡,不能发生复原现象,A错误;‎ B、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可用醋酸洋红染液或龙胆紫溶液进行染色,B正确;‎ C、用斐林试剂检验某组织样液,出现砖红色沉淀,只能说明含有还原糖,但具还原性的糖不一定是葡萄糖,C错误;‎ D、人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不能作为观察线粒体的实验材料,D错误。故选B。‎ ‎10.异体器官移植手术往往很难成功,最大的障碍就是异体细胞间的排斥,这主要是由于细胞膜具有识别作用,完成这种生理功能的结构基础是( )‎ A. 细胞膜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 B. 细胞膜的表面有糖蛋白 C. 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 细胞膜具有一定选择透过性 ‎【答案】B ‎【解析】细胞膜由脂质、蛋白质和多糖组成,其中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有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被,有识别、保护、润滑等作用。‎ ‎【详解】A、细胞膜由脂质、蛋白质和多糖组成,A错误;‎ B、细胞膜的表面有糖蛋白,有识别、保护、润滑等作用,B正确;‎ C、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是细胞膜的结构特点,与识别作用无关,C错误;‎ D、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具有一定选择透过性,与识别作用无关,D错误。故选B。‎ ‎【点睛】解答本题需掌握有关糖被几个知识点:①位置:细胞膜的外表;②本质: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③作用: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在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还有保护和润滑作用。‎ ‎11. 根据不同成分的植物种子在萌发时需氧量不同,下列种子在种植时埋土应该最浅的是( )‎ A. 花生 B. 玉米 C. 小麦 D. 水稻 ‎【答案】A ‎【解析】玉米、小麦和水稻种子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属于糖类,花生种子的主要成分是脂肪,脂肪中C、H的比例比糖类高,氧化分解时耗氧量比糖类多,所以花生种子在种植时埋土应该最浅。‎ ‎12.CO2供应不足最终可影响到绿色植物释放O2减少,以下叙述中最直接的原因是(  )‎ A. CO2不足使固定形成的三碳化合物减少 B. 三碳化合物还原所消耗的ATP和[H]减少 C. ATP和[H]减少使光反应分解水减少 D. ADP、Pi、NADP+减少使光反应分解水减少 ‎【答案】D ‎【解析】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中二氧化碳固定形成三碳化合物,而三碳化合物需要在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为有机物和C5,但同时可以为光反应提供ADP、Pi和NADP+,此时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形成的三碳化合物减少,利用光反应的ATP和[H]减少,产生的也ADP、Pi和NADP+减少,所以光反应的水解速率减慢,释放的O2减少,D正确。CO2不足使固定形成的三碳化合物减少,不是直接原因,A错误。三碳化合物还原所消耗的ATP和[H]减少也不是直接原因,B错误。ATP和[H]减少会使光反应分解水增加的,C错误。‎ 点睛: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联系就是依靠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还原暗反应中的C3,而暗反应中C3还原时产生的ADP、Pi和NADP+又提供光反应。‎ ‎13. 在严寒的冬天,利用温室进行蔬菜种植,可以提高经济效益,但需要调节好温室的光照、湿度、气体和温度,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品质。下列措施及方法正确的是 ( )‎ ‎①由于温室内外温差大,在温室薄膜(或玻璃)上结成一层水膜,要及时擦干,以防止透光率降低②适当地增加光照,以补充冬季阳光的不足③尽量增加空气湿度,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④向温室内定期施放二氧化碳气体,以增加光合作用强度⑤向温室内定期施放氧气,以降低呼吸作用强度⑥冬季温室内温度尽量维持恒定 A. ①②④ B. ①②④⑥ C. ②③⑤⑥ D. ③④⑥‎ ‎【答案】A ‎【解析】冬季光照强度较弱,光照时间较短,要提高光合作用速率,可以适当增加光照;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所以适当的提高二氧化碳浓度可以增加光合作用强度;温室薄膜上的一层水膜会降低透光率,影响光合作用,所以要及时擦干;光合作用所需的能量来自其光反应过程,而不是呼吸作用,且增加温室中氧气的含量,能促进呼吸作用,加快有机物的消耗。‎ ‎【详解】①温室薄膜上结成的水膜要及时擦干,防止透光率降低,①正确; ②适当增加光照,以补充冬季阳光不足,②正确; ③温室中湿度要适中,蒸腾作用是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动力,一定的蒸腾作用是必要的,③错误; ④向温室内定期释放二氧化碳,可以增加光合作用强度,④正确; ⑤向温室内释放氧气,不能降低呼吸强度,⑤错误; ⑥冬季温室白天要适当升高温度,夜晚要适当降低温度,⑥错误。 综上所述,A正确。故选A。‎ ‎14.如下图表示植物细胞内的代谢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 A. X、Y物质分别代表三碳化合物和丙酮酸 B. ①、④过程可以产生[H],②过程需要消耗[H]‎ C. ①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②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D. ①②③④四个过程中既没有消耗氧气,也没有产生氧气 ‎【答案】C ‎【解析】分析题图:X物质为C3,Y物质为丙酮酸,①过程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②为C3的还原,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③为CO2的固定,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④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 ‎【详解】A、X物质是三碳化合物,Y物质是丙酮酸,A正确;‎ B、①过程是1分子葡糖糖分解为两分子的丙酮酸和[H],释放少量能量,④过程是丙酮酸和水生成二氧化碳和[H],释放少量能量,②过程是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B正确;‎ C、①过程是1分子葡糖糖分解为两分子的丙酮酸和[H],释放少量能量,反应的部位是细胞质基质,②过程是C3的还原,发生反应的部位是叶绿体基质,C错误;‎ D、①过程是1分子葡糖糖分解为两分子的丙酮酸和[H],释放少量能量,②过程是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③过程是CO2被C5固定形成C3,④过程是丙酮酸和水生成二氧化碳和[H],释放少量能量,这四个过程中既没有消耗氧气,也没有产生氧气,D正确。故选C.‎ ‎15.下列对有关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可以使酒精变灰绿色 B. 用高倍镜观察黑藻叶绿体时,可见叶绿体呈绿色带状 C. 在低倍镜下可以观察到紫色洋葱磷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 D. 低温诱导洋葱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在显微镜视野内观察到的细胞都有四个染色体组 ‎【答案】C ‎【解析】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可以使酒精变灰绿色,二氧化碳可以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水绵的叶绿体呈带状,黑藻的叶绿体呈椭圆状。‎ ‎【详解】A、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可以使酒精变灰绿色,A错误; B、用高倍镜观察黑藻叶绿体时,可见叶绿体呈绿色椭圆状,B错误; C、由于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有大的紫色液泡,在低倍镜下容易观察到紫色洋葱磷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C正确; D、低温诱导洋葱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原理是:低温可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后期着丝点分裂后姐妹染色体不能分离,出现染色体数加倍的细胞。由于只有少数细胞处于分裂前期,所以在显微镜视野内观察到的细胞只有少量含有四个染色体组,D错误。故选C。‎ ‎16. 细胞膜、核膜及细胞器膜统称为生物膜,下列对生物膜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完全相同 ②细胞内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大量的附着位点,为多种化学反应的进行提供条件 ③细胞膜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交换、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④生物膜把细胞质分隔成多个微小的结构,使多种化学反应同时进行,而互不干扰 ⑤各种细胞器膜在结构上都是各自独立的 A. ②④ B. ②③ C. ③⑤ D. ①⑤‎ ‎【答案】D ‎【解析】生物膜系统是指在真核细胞中,细胞膜、核膜以及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由膜围绕而成的细胞器,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它们形成的结构体系,称为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详解】①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相似,①错误;‎ ‎②细胞内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大量的附着位点,为多种化学反应的进行提供条件,②正确; ③细胞膜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交换、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③正确; ④生物膜把细胞质分隔成多个微小的结构,使多种化学反应同时进行,而互不干扰,提高了反应效率,④正确; ⑤各种细胞器膜在结构和功能上有联系,⑤错误,故选D。‎ ‎17.下图是细胞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图,下列对其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1是指细胞膜 B. 图中9是指叶绿体内膜 C. 图中12是指线粒体外膜 D. 图中8是指内质网膜 ‎【答案】C ‎【解析】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不包括核糖体和中心体两种细胞器。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1是核膜,2是细胞器膜,3是细胞膜,4是叶绿体膜,5是线粒体膜,6是内质网,7是囊泡,8是高尔基体。分泌蛋白首先在核糖体上合成,然后经过内质网的加工,通过内质网上形成的囊泡运输给高尔基体,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后,再以囊泡的形式运输给细胞膜,最终通过细胞膜的胞吐方式运输到细胞外。‎ ‎【详解】A、图中1是指核膜,A错误; B、图中9能进行水的光解,是指叶绿体类囊体薄膜,B错误; C、图中5是线粒体膜,11能合成ATP,说明是线粒体内膜,则12是线粒体外膜,C正确; D、图中8是高尔基体膜,D错误。故选C。‎ ‎18. 下列对ADP+Pi+能量→ATP反应式中“能量”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向右反应需要的能量可来自细胞内蛋白质水解 B. 向右反应需要的能量可来自葡萄糖等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C. 向左反应产生的能量可用于叶绿体中水的分解 D. 向左反应产生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对水的吸收 ‎【答案】B ‎【解析】AB、向右反应为ATP的形成过程,所需要的能量来自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合成ATP,故A错误,B正确; C、向左反应为ATP的水解过程,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以用于各种生命活动,光反应中水的光解所需要的能量来自光能,故C错误; D、细胞对水的吸收方式是自由扩散,不消耗能量,故D错误。故选B ‎19.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酶是活细胞产生的 ‎②酶都有消化功能 ‎③蛋白质都是酶 ‎④酶具有多样性 ‎⑤酶可促进反应,与酸碱度无关 ‎⑥淀粉酶能促进淀粉水解 A. ①②③ B. ①②④⑤ C. ①②④⑥ D. ①④⑥‎ ‎【答案】D ‎【解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酶具有专一性(特异性)、高效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所以酶的活性易受温度和酸碱度等条件的影响,据此答题。‎ ‎【详解】①酶是活细胞产生的,①正确; ②酶只有催化功能,②错误; ‎ ‎③酶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但蛋白质不一定是酶,③错误; ④酶具有多样性,有很多种类,④正确; ⑤酶的作用条件温和,温度、pH等因素能影响酶活性,⑤错误; ⑥酶具有专一性,因此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⑥正确。故选D。‎ ‎20. 下列关于生物体中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核糖和脱氧核糖都属于五碳糖 B. 构成蛋白质、核酸、淀粉等生物大分子的单体在排列顺序上都具有多样性 C. DNA、RNA和ATP的化学组成中均有糖类分子 D. 蔗糖、乳糖和麦芽糖水解产物中都有葡萄糖,脂质中的性激素具有调节功能 ‎【答案】B ‎【解析】核糖和脱氧核糖都属于五碳糖,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内,A项正确;构成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单体在排列顺序上都具有多样性,构成淀粉的单体是葡萄糖,在排列顺序上没有多样性,B项错误;DNA中含有脱氧核糖,RNA和ATP的化学组成中均有核糖,故它们的化学组成中均有糖类分子参与,C项正确;蔗糖由葡萄糖和果糖构成,乳糖由葡萄糖和半乳糖构成,麦芽糖由两分子葡萄糖构成,故它们水解产物中都有葡萄糖,性激素为固醇类,属于脂质,具有调节功能,D项正确。‎ ‎【考点定位】生物体中的化合物 ‎21. 最近科学家发现一种被称为FT的信号蛋白能通过植物体韧皮部的汁液传送到生长点,促使植物开花。合成FT的场所及组成FT的基本单位分别是 A. 叶绿体、葡萄糖 B. 线粒体、氨基酸 C. 核糖体、氨基酸 D. 核糖体、核苷酸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FT为信号蛋白,说明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其合成在核糖体,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故选C。‎ ‎22. 某蛋白质由3条多肽链、N个氨基酸组成,下列关于该蛋白质说法正确的是 ( )‎ A. 形成该蛋白质时产生了N个水分子 B. 该蛋白质中至少含有N个肽键 C. 该蛋白质中至少含有3个游离的羧基 D. 合成该蛋白质至少需要20种氨基酸 ‎【答案】C ‎【解析】脱水缩合过程中的相关计算: (1)脱去的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个数=氨基酸个数n-肽链条数m; (2)蛋白质分子至少含有的氨基数或羧基数,应该看肽链的条数,有几条肽链,则至少含有几个氨基或几个羧基; (3)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氨基酸个数-水的个数×18;‎ ‎【详解】A、形成该蛋白质时产生了N-3个水分子,A错误; B、该蛋白质中至少含有N-3个肽键,B错误; C、至少含有的游离的羧基数=肽链条数=3,C正确; D、氨基酸的数目大约有20种,但是合成该蛋白质不一定是20种氨基酸,D错误。 故选C。‎ ‎23. 科学家培育出一种类似于细菌的“人造细胞”。这种简单的“细胞”并不是真正的生命体,不能分裂和分化,但能连续数日生成蛋白质。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蛋白质是肽链以一定方式形成的具有复杂空间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 B. 每种蛋白质都由20种氨基酸组成 C. 每种蛋白质都含有C、H、O、N、S、Fe等元素 D. 氨基酸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都相同的蛋白质是同一种蛋白质 ‎【答案】A ‎【解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根据R基不同分为20种,蛋白质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蛋白质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的顺序是:C、H、O、N等元素→氨基酸→肽链→蛋白质.‎ ‎【详解】A、蛋白质是肽链以一定方式形成的具有复杂空间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A正确; B、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共有20种,每种蛋白质的氨基酸≤20种,B错误; C、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有的蛋白质含有S、Fe等元素,C错误; D、氨基酸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都相同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一定相同,因此不一定是同一种蛋白质,D错误.故选A.‎ ‎24. 下列实验全过程必须保持细胞活性的是 ‎①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②观察有丝分裂③检测生物组织中蛋白质④探究细胞的吸水和失水⑤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A. ①②④⑤ B. ①③⑤ C. ②④⑤ D. ①④⑤‎ ‎【答案】D ‎【解析】①观察线粒体(要用活体染色剂健那绿进行染色)和叶绿体需要细胞保持活性,①正确;②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经过解离步骤后细胞就已经死亡,②错误;③检测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实验中,获取蛋白质时细胞已经死亡,③错误;④探究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中需要保持细胞的活性,④正确;⑤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实验中需要保持细胞活性,⑤正确;故选D.‎ ‎25. 关于选择透过性膜和半透膜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①具有半透性一定具有选择透过性②具有选择透过性一定具有半透性③活的生物膜才具有选择透过性④只有活的生物膜才具有半透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半透性膜仅控制通过膜的微粒的大小,选择透过性膜不仅控制通过膜的微粒的大小,还控制通过膜的微粒的性质,半透性膜包括选择透过性膜。活的生物膜才具有选择透过性,死细胞的膜结构没有选择透过性,但具有半透性。‎ ‎【考点定位】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26.夏季晴朗的一天,甲乙两株同种植物在相同条件下CO2 吸收速率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植株在a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B. 乙植株在e点有机物积累量最多 C. 曲线b-c 段和d-e段下降的原因相同 D. 两曲线b-d段不同的原因可能是甲植株气孔无法关闭 ‎【答案】D ‎【解析】a点时,甲植株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光合作用开始于a点之前,A错误。6~18时,乙植物都要从环境中吸收二氧化碳;该时间段,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有机物不断积累,18时积累量达到最大值,B错误。曲线b~c段下降的原因是气孔关闭,二氧化碳供应不足,D正确;d~e段下降的原因是光照强度降低,C错误。‎ 本题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27. 下列物质变化中,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内均能完成的是( )‎ A. 葡萄糖→丙酮酸 B. 丙酮酸→酒精+ CO2‎ C. ADP+Pi+能量→ATP D. H2O →[H]+O2‎ ‎【答案】C ‎【解析】A、葡萄糖→丙酮酸只能在细胞溶胶中完成,A错误;‎ B、丙酮酸→酒精+CO2只能在细胞溶胶中完成,B错误;‎ C、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能产生ATP,因此ADP+Pi+能量→ATP在胞溶胶和线粒体内均能完成,C正确;‎ D、H2O →[H]+O2只能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D错误。故选C。‎ ‎【点睛】有氧呼吸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C6H12O6→2丙酮酸+2ATP+4[H];‎ 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中):2丙酮酸+6H2O→6CO2+20[H]+2ATP;‎ 第三阶段(线粒体内膜上):24[H]+6O2→12H2O+34ATP。‎ ‎28.如图曲线表示在适宜温度、水分和一定的光强度下,甲、乙两种植物叶片的CO2净吸收速率与CO2浓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O2浓度大于a时,甲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B. 适当增加光强度,a点将左移 C. CO2浓度为b时,甲、乙总光合作用强度一定相等 D. 甲、乙光合作用强度随CO2浓度的增大而不断增强 ‎【答案】B ‎【解析】图中自变量是不同的植物和二氧化碳浓度,因变量是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净光合速率)。‎ ‎【详解】甲植物在a点时,净光合速率=0,故a之前已经开始,A错误;增加光照强度,光合速率增大,呼吸速率不变,故a点左移,B正确;二氧化碳浓度为b时,甲、乙的净光合速率相同,二者的呼吸速率不同,总光合强度不相同,C错误;在二氧化碳饱和点之前,随二氧化碳浓度增大,光合速率加快,超过二氧化碳的饱和点之后,光合速率不变,D错误。故选B。‎ ‎【点睛】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b点时,二者净光合速率相同,若呼吸速率不相同,总光合速率不同。‎ ‎29. 下图为水稻新鲜绿叶的四种光合色素在滤纸上分离的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分离色素时,加入碳酸钙的目的是防止滤液挥发 B. 在收获季节,水稻叶片色素含量是(甲+乙)<(丙+丁)‎ C. 四种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乙色素的溶解度最大 D. 四种色素中,丙和丁主要吸收红光 ‎【答案】B ‎【解析】依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乙、丙、丁依次是黄绿色的叶绿素b、蓝绿色的叶绿素a、黄色的叶黄素、橙黄色的胡萝卜素。‎ ‎【详解】A、提取色素时加入碳酸钙是为了防止色素被破坏,A错误; B、水稻在收获时节,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减少,因此色素量的变化是(甲+乙)<(丙+丁),B正确; D、四种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溶解度大的随层析液扩散的快,反之则慢,据此可知,丁色素的溶解度最大,C错误; D、四种色素中,丙所示的叶黄素和丁所示的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D错误。故选B ‎30.科学家提取出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将叶绿体膜破坏,分离出基质和基粒,用来研究光合作用过程(如下表,表中“+”表示有或添加,“-”表示无不添加)。下列条件下能产生葡萄糖的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A、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暗反应阶段,暗反应需要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A错误; B、叶绿体的基粒只能进行光反应阶段,而葡萄糖的产生必须在叶绿体基质中,B错误; C、光合作用产生葡萄糖的过程一定需要光照,C错误; D、叶绿体的基粒进行光反应阶段: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暗反应阶段: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D正确。故选D ‎31.关于高等植物叶绿体中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乙醇中 B. 构成叶绿素的镁可以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 C. 通常,红外光和紫外光可被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用于光合作用 D. 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幼苗叶片呈黄色是由于叶绿素合成受阻引起的 ‎【答案】C ‎【解析】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用的是无水乙醇,因为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乙醇中,A正确;‎ 根是植物吸收水分和矿质元素的主要器官,构成叶绿素的镁可以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B正确;‎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只能吸收可见光,不能吸收红外光和紫外光,C错误;‎ 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幼苗叶片呈黄色是由于叶绿素合成受阻引起的,D正确.‎ ‎【点睛】1、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乙醇、丙酮中;‎ ‎2、镁是组成叶绿素的基本元素之一;‎ ‎3、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只能吸收可见光;‎ ‎4、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 ‎32.下图表示改变某一因素前后,淀粉溶液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产生还原糖的结果。请据此分析,改变下列哪种因素才能获得改变后的结果?(   ) ‎ A. 淀粉溶液量 B. pH C. 温度 D. 唾液量 ‎【答案】A ‎【解析】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1)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但当温度升高到一定限度时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在一定的条件下,酶在最适温度时活性最大.高温使酶永久失活,而低温使酶活性降低,但能使酶的空间结构保持稳定,适宜温度下活性会恢复. (2)pH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每种酶只能在一定限度的pH范围内才表现活性.过酸或过碱会使酶永久失活. (3)酶的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在底物充足,其他条件固定、适宜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 (4)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在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急剧加快,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成正比;在底物浓度较高时,底物浓度增加,反应速率也增加,但不显著;当底物浓度很大且达到一定限度时反应速率达到一个最大值,此时,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率不再增加.‎ ‎【详解】改变底物的量,产物的量则会减少。图中对照组的还原糖生成量一直多于实验组的还原糖生成量,故改变的是淀粉溶液量,即降低了淀粉溶液量,A正确;改变pH会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即产物的最终产量不变,而图中实验组的还原糖生成量明显减少,B错误;改变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即产物的最终产量不变,而图中实验组的还原糖生成量明显减少,C错误;改变唾液量,即唾液淀粉酶的量,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即产物的最终产量不变,而图中实验组的还原糖生成量明显减少,D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要注意:①低温和高温时酶的活性都降低,但两者的性质不同.②在过酸或过碱环境中,酶均失去活性而不能恢复.③同一种酶在不同pH下活性不同,不同的酶的最适pH不同.④反应溶液酸碱度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 ‎33. 关于新陈代谢与酶、ATP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  )‎ A. 酶的种类具有物种差异性,而ATP却无物种差异性 B. 酶、ATP都与新陈代谢密切相关,但两者的合成并无直接关系 C.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叶绿体、线粒体等 D. 与激素及载体蛋白等一样,酶起到调节作用后并不失活 ‎【答案】A ‎【解析】A、不同物种细胞代谢不同,相应的酶不同,ATP是一切生物的直接能源物质,因此不同物种中ATP无差异,A项正确; B、酶的合成过程需要ATP提供能量,ATP的合成和水解需要酶的催化,B项错误; C、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产生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项错误; D、载体蛋白和酶起作用后不失活,激素一旦发挥作用就会分解失活,D项错误。故选A ‎34.为了证明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某同学设计了如下5组实验,分另别选择一定的试剂进行检测,下列有关实验方案和检测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②和③对比,用双缩脲试剂检测;②中不变紫色,③中呈现紫色 B. ③和④对比,用斐林试剂检测;水浴加热下③中不出现砖红色沉淀,④中出现砖红色沉淀 C. ①和④对比,用斐林试剂检测;水浴加热下①中不出现砖红色沉淀,④中出现砖红色沉淀 D. ④和⑤对比,用斐林试剂检测;水浴加热下④和⑤中均出现砖红色沉淀 ‎【答案】C ‎【解析】A、蛋白酶和淀粉酶都是蛋白质,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现紫色,A错误;‎ B、斐林试剂可以用来判断淀粉是否水解,但不能用来判断蛋白质是否水解,B错误;‎ C、淀粉和蔗糖都是非还原糖,它们的水解产物都是还原糖,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而不能催化蔗糖水解,用斐林试剂可以判断淀粉和蔗糖是否水解,C正确;‎ D、麦芽糖是还原糖,麦芽糖的水解产物也是还原糖,用斐林试剂不能判断麦芽糖是否水解,D错误。故选C ‎【点睛】探究酶专一性应用同种底物不同酶或同种酶不同底物。‎ ‎35. 有关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产生的[H]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光合作用产生的[H]来源于水的光解,有氧呼吸产生的[H]来源于第一阶段葡萄糖的分解和第二阶段丙酮酸及水的分解 B. 光合作用中的[H]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产生,有氧呼吸中的[H]在线粒体中产生 C. 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产生的[H]是不同的物质 D. 光合作用产生[H]用于暗反应还原三碳化合物,有氧呼吸产生的[H]用于与氧气结合生成水 ‎【答案】B ‎【解析】A、光合作用产生的[H]来源于光反应过程中水的光解,有氧呼吸产生的[H]来源于第一阶段葡萄糖的分解和第二阶段丙酮酸的分解及参与反应的水,A正确;‎ B、光合作用的[H]在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上产生,有氧呼吸的[H]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产生,B错误。‎ C、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产生的[H]不同,前者是NADPH,后者主要是NADH,但都是辅酶,具有还原性,C正确;‎ D、光合作用产生的[H]用于暗反应还原三碳化合物,有氧呼吸产生的[H]用于第三阶段与氧气结合成水,D正确。故选B。‎ ‎36.如图是小明同学所做“新鲜菠菜叶片内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实验结果,老师认为实验结果不理想,则产生此结果最可能的原因是 A. 误用蒸馏水作提取液和层析液 B. 研磨时未加入SiO2‎ C. 实验材料自身有问题 D. 研磨时未加入CaCO3‎ ‎【答案】D ‎【解析】A、误用蒸馏水做提取液和层析液,会导致图中没有色素带出现,A错误。‎ B、研磨时未加入SiO2,导致色素相对含量低,B错误。‎ C、实验中用的是新鲜菠菜叶片,C错误。‎ D、色素含量最多的是叶绿素a,含量最少的是胡萝卜素,含量大小的关系为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胡萝卜素。图示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相对较少,而叶黄素最多,胡萝卜素较多,可能是研磨时未加入CaCO3,导致部分叶绿素被破坏。D正确。故选D。‎ ‎【点睛】学生对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试验理解不清 绿叶中的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异常现象分析 ‎(1)收集到的滤液绿色过浅的原因分析 ‎①未加二氧化硅(石英砂),研磨不充分。‎ ‎②使用放置数天的菠菜叶,滤液中色素(叶绿素)太少。‎ ‎③一次加入大量的无水乙醇,提取浓度太低(正确做法:分次加入少量无水乙醇提取色素)。‎ ‎④未加碳酸钙或加入过少,色素分子被破坏。‎ ‎(2)滤纸条色素带重叠: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未画成一条细线。‎ ‎(3)滤纸条上得不到色素带的原因分析 滤液细线接触到层析液,且时间较长,色素全部溶解到层析液中。‎ ‎37. 如图所示为不同距离的跑步过程中,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供能的百分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跑步距离越长,无氧呼吸供能所占比例越大 B. 1 ‎500米跑时,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量相当 C. ‎100米跑时,所需ATP主要由有氧呼吸产生 D. 马拉松跑时,肌肉细胞呼吸释放的CO2与吸收的O2之比为1∶1‎ ‎【答案】D ‎【解析】人体呼吸作用的过程: 1、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在有氧呼吸中,1mol葡萄糖完全氧化时,能够产生38molATP.有氧呼吸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一部分合成ATP,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2、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在无氧呼吸中,1mol葡萄糖氧化分解产生乙醇或乳酸时,只产生2molATP。‎ ‎【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跑步距离越长,无氧呼吸供能所占比例越小,A错误;‎ B、‎1500米跑时,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供能的百分比相同,但由于消耗同量的葡萄糖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多,因此可以推测,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少,B错误;‎ C、‎100米跑时,有氧呼吸供能的百分比小于3%,所以所需ATP主要由无氧呼吸产生,C错误;‎ D、马拉松跑时,主要进行有氧呼吸,但仍有部分无氧呼吸,人体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时,既不消耗O2也不产生CO2,肌肉细胞呼吸释放的CO2量与吸收的O2量之比为1:1,D正确。故选D。‎ ‎38. 物质A在无催化条件和有酶催化条件下生成物质P所需的能量变化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加热加压使底物分子更容易从b状态转变为a状态 B. ad段表示在有酶催化剂条件下,物质A生成物质P化学反应顺利进行所提供的活化能 C. 若仅增加反应物A的量,则图中曲线的原有形状不发生改变 D. 曲线Ⅱ可表示最适酶促条件下的曲线,该反应只能在细胞内进行 ‎【答案】C ‎【解析】A、加热加压使底物分子获得能量,从而使底物分子从常态变为活跃状态,图中的b是酶显著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底物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加热加压使底物分子更容易从c状态转变为a状态,A错误; B、cb段表示在有酶催化的条件下化学反应需要的活化能,B错误; C、如果增加反应物A的量,则图中曲线的原有形状不会发生改变,C正确; D、酶在细胞内和细胞外都能催化化学反应,在体外满足其催化反应的最适条件,照样能进行反应,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以酶、无催化剂催化化学反应的曲线图为背景,考查酶促反应原理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9. 磷酸化是指在某些物质分子上加入一个磷酸基团,如三磷酸腺苷(ATP)就是由二磷酸腺苷(ADP)磷酸化而来.下列结构中不能发生ADP磷酸化的是( )‎ A. 细胞质基质 B. 叶绿体基质 C. 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D. 线粒体内膜 ‎【答案】B ‎【解析】据题文“ATP就是由ADP磷酸化而成”和各个选项分析可知,该题考查光合作用过程和呼吸作用过程中能量变化。‎ ‎【详解】A、细胞溶胶是糖酵解的场所,糖酵解过程会产生ATP,故A错误; B、叶绿体基质是碳反应的场所,消耗光反应提供的ATP,B正确; C、叶绿体类囊体薄膜是光反应的场所,能产生ATP,C错误; D、线粒体内膜是电子传递链的场所,能产生大量ATP, D错误。故选B。‎ ‎【点睛】分析题干并明确 “结构中不能发生ADP磷酸化”是指不能产生ATP的结构是解答本题的突破口。‎ ‎40.如图表示水稻叶肉细胞在光照强度分别为a、b、c、d时(其它条件不变且适宜),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产生总量的变化,下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光照强度由a到d时,叶肉细胞净光合速率增加 B. 光照强度为b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C. 若光照强度长期为c,该绿色植物不能正常生长 D. 光照强度为d时,单位时间内细胞从周围吸收2个单位的CO2‎ ‎【答案】B ‎【解析】A、据图分析: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表示净光合速率,单位时间内O2产生总量表示实际光合速率。光照强度由a到d时,实际光合速率一直增加,呼吸速率不变,故净光合速率增加,故A正确。 B、光照强度为b时,净光合速率等于光合速率,故B错。 C、光照强度为a, O2产生总量为0,只进行呼吸作用,故这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表示呼吸速率,为6。光照强度长期为c,实际光合速率为0,故净光合速率为0,故C正确。 D、光照强度为d时,实际光合速率为8,而呼吸速率为6,故D正确。故选B。‎ ‎41.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以玉米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条件下细胞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的关系,并绘制了甲、乙、丙、丁四幅图。其中图中“A”点不能表示光合作用速率与细胞呼吸速率相等的是( )‎ A. B. ‎ C. D. ‎ ‎【答案】A ‎【解析】一般在曲线中光补偿点时,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和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相等,表示此时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甲图中,光照下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为光合作用二氧化碳的净吸收量,该值表示的净光合作用量。‎ ‎【详解】A、A图中A点的含义是二氧化碳的吸收量等于释放量,表示净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此时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A错误;‎ B、B图中A点后二氧化碳的含量降低,说明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故A点含义是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光合作用速率,B正确;‎ C、C图根据图中的曲线的含义可知,A点代表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C正确;‎ D、D图中,A点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为0,说明此时的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D正确.故选A。‎ ‎42.下列是关于光合作用的实验,叙述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 实验结论 A 普利斯特利的小鼠实验 证明了绿色植物在光照下吸收CO2,放出O2,从而更新了空气 B 萨克斯的实验 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 C 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 证明O2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D 鲁宾和卡门同位素标记实验 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全部来自参加反应的H2O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1)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证明植物能净化空气;(2)梅耶根据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明确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光能转换为化学能;(3)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氧气外还有淀粉;(4)恩格尔曼采用水绵、好氧细菌和极细光束进行对照实验,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5)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6)卡尔文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CO2的固定过程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 ‎【详解】A、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证明植物能净化空气,不能证明植物吸收CO2放出O2,A错误; B、萨克斯的实验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B正确; C、恩格尔曼的实验证明O2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C正确; D、鲁宾和卡门的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都来自参加反应的H2O,D正确。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探究历程、实验的设计,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理解应用能力;要重视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43.如图表示叶绿体中色素吸收光能的情况.据图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由图可知,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400nm~500nm波长的光 B. 用450nm波长的光比600nm波长的光更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强度 C. 由550nm波长的光转为670nm波长的光后,叶绿体中C3的量增加 D. 土壤中缺乏镁时,植物对420nm~470nm波长的光的利用量显著减少 ‎【答案】C ‎【解析】A、由图可知,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400nm~500nm波长的光,A正确;‎ B、由图可知,叶绿体中色素吸收450nm波长的光比吸收600nm波长的光要多,因此用450nm波长的光比600nm波长的光更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强度,B正确;‎ C、由图可知,由550nm波长的光转为670nm波长的光后,叶绿体中色素吸收的光变多,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变多,暗反应中C3的还原量增多,则叶绿体中C3的量减少,C错误;‎ D、叶绿素吸收420nm~470nm波长的光较多.当缺镁时,叶绿素的合成受到影响,叶绿素吸收420nm~470nm波长的光变少,则植物对420nm~470nm波长的光的利用量显著减少,D正确。故选C。‎ ‎44. 下列关于酒精在生物实验中的相关应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在使用苏丹Ⅲ鉴定脂肪的实验中,酒精的作用是洗去实验材料上的浮色 B. 无水酒精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起到提取色素的作用 C. 探究酵母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用酸性条件下的重铬酸钾溶液检验酒精会变成灰绿色 D. 在观察DNA和RNA分布的实验中,可用酒精来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答案】D ‎【解析】酒精是生物实验常用试剂之一,如检测脂肪实验中需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中都需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对材料进行解离;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需用无水酒精来提取色素;果酒和果醋制作实验中可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进行消毒;DNA的粗提取和鉴定中可以体积分数为95%的冷酒精进一步纯化DNA等。‎ ‎【详解】A、在使用苏丹Ⅲ 鉴定脂肪的实验中,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实验材料上的浮色,A正确; B、由于色素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所以无水乙醇在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起到提取色素的作用,B正确; C、探究酵母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用酸性条件下的重铬酸钾溶液检验酒精会变成灰绿色,C正确; D、在观察细胞内DNA和RNA分布的实验中,可使用盐酸而不是酒精来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D错误。故选D 45. 玉米体细胞中含有20条染色体,当姐妹染色单体为40条时,此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的 A. 后期、末期 B. 前期、中期 C. 间期、后期 D. 间期、末期 ‎【答案】B ‎【解析】有丝分裂间期包括三个阶段:G1、S、G2,在S期发生了DNA分子的复制,复制前染色单体数目为0,复制后一条染色体上出现2条染色单体,因此在G2期玉米细胞中有40条染色单体;在有丝分裂后期时,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单体消失,因此在后期之前的前期和中期中,细胞中均含有40条染色单体,但是后期之后就没有染色单体。因此当姐妹染色单体为40条时,此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的间期、前期、中期,所以选B。‎ ‎【考点定位】细胞的有丝分裂 ‎【名师点睛】一个细胞内染色体与核DNA的数量变化 ‎(1)染色体数量变化分析 ‎ ‎ 数量变化 ‎ 发生时期 ‎ 原因 ‎ 染 色 体 ‎ ‎2N→4N ‎ 有丝分裂后期 ‎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 ‎ ‎2N→N ‎ 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 ‎ 同源染色体分离,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 N→2N ‎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 ‎ ‎2N→N ‎ 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 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 ‎(2)核DNA分子数量变化分析 ‎ ‎ 数量变化 ‎ 发生时期 ‎ 原因 ‎ 核 DNA 分 子 ‎ ‎2N→4N ‎ 有丝分裂的间期 ‎ DNA复制 ‎ ‎4N→2N ‎ 有丝分裂末期 ‎ 随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 ‎2N→4N ‎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 DNA复制 ‎ ‎4N→2N ‎ 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 ‎ 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 ‎2N→N ‎ 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 随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 ‎46. 下列关于“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本实验中0.1%的NaOH溶液能与琼脂反应呈紫红色 ‎②琼脂块的体积为自变量,NaOH扩散的速率为因变量 ‎③琼脂块体积越大,呈现紫红色部分的体积也越大 ‎④根据实验结论可推测细胞体积越小越有利于细胞的物质运输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C ‎【解析】本实验中0.1%的NaOH溶液能与酚酞反应呈紫红色,①错误;在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的实验中,琼脂块的体积是自变量,NaOH扩散进琼脂块的体积与琼脂块总体积之比是因变量,②错误;琼脂块体积越大,呈现紫红色部分的体积也越大,③正确;根据实验结论可推测细胞体积越小越有利于细胞的物质运输,④正确,故选C。‎ ‎47.如图是同一生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几个时期的示意图,据图分析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乙时期与丙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数量相等 B. 丁时期的母细胞有4条染色体 C. 甲时期的细胞内含有4条染色体 D. 丙时期是观察辨认染色体形态数目的最佳时期 ‎【答案】D ‎【解析】乙时期与丙时期细胞内的着丝点个数相等,染色体数目相等,都是4个,A正确;丁时期的细胞有8条染色体,其母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B正确;甲时期的细胞内含有4个着丝点,4条染色体,C正确;观察辨认染色体形态数目的最佳时期在中期,如甲时期,D错误。‎ ‎48. 为确诊一患者的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切取了一小块肿瘤组织进行培养。若开始培养时取一滴培 养液观察有 100 个肿瘤细胞,经 24 h 的培养后,取一滴稀释 100 倍后,再取一滴观察,发现有 64 个肿瘤细胞,此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约为 A. 2 小时 B. 3 小时 C. 4 小时 D. 5 小时 ‎【答案】C ‎【解析】100个癌细胞24h后增殖为64×100=6400个,即100×2n=6400(n表示细胞分裂次数),则细胞共分裂了6次,所以细胞周期为24÷6=4(h)。C正确;故选C ‎49. 图甲表示某哺乳动物细胞在正常培养中,某时刻所测得的不同DNA含量的细胞在整个细胞群体中的分布情况。向该培养液加入某种化合物并继续培养几小时后,分布情况如图乙所示,则该化合物所起的作用是( )‎ A. 抑制DNA复制 B. 刺激细胞分裂 C. 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 D. 抑制细胞质分裂 ‎【答案】D ‎【解析】甲表示某种哺乳动物细胞正常培养中,某时刻所测得的不同DNA含量的细胞在整个细胞群体中的分布情况,该图说明绝大多数细胞处于分裂间期;乙图表示向该培养液中加入某种化合物并连续培养几小时后,不同DNA含量的细胞在整个细胞群体中的分布情况,说明绝大多数细胞处于分裂期,说明化合物抑制细胞质分裂,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曲线图的分析,首先要求考生分析曲线图,能得出结论:甲图中大多数细胞处于分裂间期,乙图说明绝大多数细胞处于分裂期;再结合题意进一步判断该化合物的作用。‎ ‎50.在生物体内作为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膜结构主要成分的化合物等,依次分别为( )‎ A. 糖类,脂类,核酸 B. 蛋白质,磷脂,核酸 C. 蛋白质,糖类,核酸 D. 蛋白质,核酸,磷脂 ‎【答案】D ‎【解析】组成细胞的各种有机化合物中,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蛋白质,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核酸,细胞膜结构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 ‎【详解】由分析可知,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细胞膜结构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是磷脂,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细胞内各种有机化合物的功能的比较识记。‎ 二、非选择题:‎ ‎51. 请根据下面四图回答问题:‎ ‎(1)若图甲中a和b分别代表乳酸菌和蓝藻,则c代表________,d代表________。‎ ‎(2)若图乙中的3个圆圈代表3种生物生存的空间范围,最容易灭绝的生物是________。‎ ‎(3)图丙中5个圆圈示意血液循环,a和b表示的器官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4)图丁是几种生物的分类图,关于①②③三类生物各自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都是异养生物,且都能发生基因突变 ‎②都不含叶绿素,且都是分解者 ‎③都具有细胞结构,且都有细胞壁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 ‎【答案】⑴细菌 原核生物 ⑵a ⑶肺 心脏 ⑷D ‎【解析】(1)乳酸菌属于细菌,细菌和蓝藻都属于原核生物,因此若甲图中a和b分别代表乳酸菌和蓝藻,则a代表细菌,b代表原核生物。 (2)a的生存空间完全在c中,b的生存空间只有一部分在c中,因此,当环境改变时,a最容易灭绝。 (3)图丙中5个圆圈示意血液循环,a和b表示的器官分别是肺和心脏。 (4)①支原体和烟草花叶病毒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所以都是异养生物,①正确;②硝化细菌、支原体和烟草花叶病毒都不含叶绿素,但硝化细菌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是生产者,②错误;③都具有细胞结构,且支原体没有细胞壁,③错误;故选D。‎ ‎52.下图为具有6条染色体的某生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过程的几个阶段,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丙的特有变化特征,可以判断该图表示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___细胞,判断的依据是_____。‎ ‎(2)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是图___。‎ ‎(3)染色单体消失的细胞是图___。‎ ‎(4)上述细胞有丝分裂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用甲~丁和箭头表示)。‎ ‎(5)作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该图中缺少了细胞周期的___期,该期细胞内的主要变化特点是____。‎ ‎【答案】植物 具有细胞壁、出现细胞板 甲 丁 乙→甲→丁→丙 分裂间 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解析】(1)丙图细胞有细胞壁,且在细胞的中央出现了细胞板,可判断是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2)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最清晰,数目最稳定,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即图中的甲。 (3)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消失,即图中的丁。 (4)图中甲、乙、丙、丁分别是有丝分裂中期、前期、末期和后期,所以有丝分裂的顺序是乙-甲-丁-丙。 (5)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所以该图缺少间期,其主要特点是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时期染色体的形态、行为及数目的变化。因此把握各时期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根据图中染色体的变化特征确定各个时期及其变化顺序。‎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