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4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陕西省咸阳百灵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缺答案
咸阳百灵学校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高二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 (请将答案写在后面答题卡内,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下列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是( ) A. 血浆 B. 组织液 C. 淋巴 D. 细胞内液 2.关于内环境的稳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B. 正常人的血浆pH为7.35~7.45,主要与CO32﹣和PO43﹣有关 C. 人剧烈运动后会产生乳酸,因而会使人体血浆pH明显减小 D. 人体内酶的最适温度在37℃左右 3.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B.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 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D. 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4.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条件反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B. 反射的完成需要反射弧和适宜的刺激 C. 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D. 静息时,神经元膜电位是外负内正 5.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 ) A. 刺激 B. 反射 C. 反射弧 D. 条件反射 6.如图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和传导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与图示相符的是( ) A. 图中兴奋部位是B和C B. 图中弧线最可能表示局部电流方向 C. 图中兴奋传导方向是C→A→B D. 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一致 7.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结构基础是突触,突触的结构包括( ) A. 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B. 突触小体、突触间隙、突触前膜 C. 突触前膜、突触小体、突触小泡 D. 突触前膜、突触小泡、突触后膜 8. 较大剂量注射一种激素后,小白鼠渐渐反应迟钝,活动减少,血糖降低,该激素是 A. 甲状腺激素 B. 胰岛素 C. 雌性激素 D. 雄性激素 9.人体中绝大部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神经递质实现的。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 B. 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电位变化)转化为化学信号(递质释放),再转化为电信号 C. 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 D. 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 10.下列关于血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若血糖来源增加,去向减少,则会引起血糖升高 B. 若血糖来源减少,去向增加,则会引起血糖降低 C. 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 D. 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 11.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是( ) A. 胰高血糖素 B. 肾上腺素 C. 甲状腺激素 D. 胰岛素 12.在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之间的作用属于( ) A. 协同作用 B. 拮抗作用 C. 反馈调节 D. 以上三项都不是 13.如图为甲状腺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如果甲乙丙代表不同器官,①② 代表激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通过神经纤维运输,②通过血液运输 B. ③④过程为反馈,即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也促进①②的分泌 C. 甲代表下丘脑,乙代表垂体,丙代表甲状腺 D. 甲的活动与大脑皮层的活动无关 14.下列关于激素调节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微量高效 B. 通过体液运输 C. 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D. 只运输给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 15.哺乳动物因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不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 A. 血浆渗透压降低 B. 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C.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 D. 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重吸收作用增强 16.在胸腺中成熟的是( ) A. 淋巴细胞 B. 吞噬细胞 C. T细胞 D. B细胞 17.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体抵御流感病毒需要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B. 细胞免疫主要消灭侵入人体细胞内部的病原体 C. 效应T细胞识别被病毒侵染的细胞并将其裂解 D. B细胞、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均能够产生抗体 18.下列有关突触的正确叙述是( ) ①兴奋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细胞体只能通过突触实现 ②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③神经元之间一般通过化学信号发生联系 ④ 神经递质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突触间隙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19.下列五种反应依次属于( ) (1)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 (2)美国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感染亦可导致严重发病 (3)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时,有时可作用于红细胞,使红细胞成为靶细胞,导致体内产生抗红细胞抗体,这种抗体也可对正常红细胞发生作用,引起红细胞裂解 (4)人体感染酿脓链球菌后,机体产生的抗体不仅向它发起进攻,也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 (5)当细菌的外毒素进入人体后,体内产生特异性的抗体与之结合,使它丧失毒性 ①正常免疫 ②自身免疫病 ③免疫缺陷病 ④过敏反应 A. ②③①④③ B. ④③②②① C. ②①④①③ D. ④③②①① 20.下图所示对燕麦胚芽鞘进行的各种处理(图中锡箔套、锡箔帽不透光,云母片不透水),其 中能产生向光性弯曲生长的是( ) A. 甲和乙 B. 乙和丙 C. 丙和丁 D. 甲和丁 21.下列暗箱中的植物生长情况正确的一组由左到右依次是( ) A. 向光弯曲生长、不生长、直立生长、向右弯曲生长 B. 向光弯曲生长、不生长、直立生长、不生长 C. 向光弯曲生长、直立生长、向光弯曲生长 D. 向光弯曲生长、直立生长、直立生长、向右弯曲生长 22.胚芽鞘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和弯曲生长的部位分别是( ) A. 尖端、尖端、尖端 B. 尖端、尖端、尖端以下部位 C. 尖端、尖端下面的部位、尖端下面的部位 D. 尖端、尖端下面的部位、尖端 23.侧芽生长素的浓度总高于顶芽,但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仍大量积存在侧芽部位,这是因 为生长素的运输方式属于( ) A. 自由扩散 B. 主动运输 C. 协助扩散 D. 渗透作用 24.科学家做过如下实验: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一段燕麦胚芽鞘的形态学上端,把另 一块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作为接受块放在下端(如图所示);另一实验是把一段燕麦胚芽鞘倒 转过来,把形态学下端朝上,做同样的实验。请分析,经过一段时间后,接受块甲和接受块 乙的成分有何变化( ) A. 甲含有生长素,乙不含有 B. 乙含有生长素,甲不含有 C. 甲、乙都含有生长素 D. 甲、乙都不含有生长素 25.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植物生长素已被广泛使用。下列各项中,与植物生长素应用无关的是( ) A. 培育无子番茄 B. 棉花保蕾、保铃 C. 延长种子寿命 D. 促进插条生根 26.关于生长素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未用生长素处理的植物枝条扦插后是不能成活的 B. 生长素的浓度越高植物生长越快 C. 发育着的种子能产生生长素,为子房发育成果实提供必要条件 D. 侧芽产生的生长素比顶芽多,所以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 27.下列生产实践活动中,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不当的是( ) A. 脱落酸用于打破种子休眠 B. 2,4-D用于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C. 乙烯用于苹果果实催熟 D. 细胞分裂素用于蔬菜保鲜 28.科学家做过如下的实验:①把不含生长素的两小块琼脂放在燕麦胚芽鞘下端;②把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放在一段燕麦胚芽鞘形态学上端,把另两块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作为接受块放在下端;③把一段燕麦胚芽鞘倒转过来,把形态学上端朝下,做同样实验。 三个实验都给予单侧光照射。经过一段时间后,接受块①②③④⑤⑥的成分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含生长素比②多,③含生长素比④多 B.①含生长素比②少,⑤含生长素比⑥多 C.在③④⑤⑥小块中,⑤含生长素最多 D.③④中生长素含量之和比⑤⑥中含生长素多 29.如图所示甲表示植物的生长速度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乙表示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后植物幼苗的生长状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乙图中Ⅰ处的生长素浓度在甲图的DE段,则Ⅱ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BD段 B.若乙图中Ⅰ处的生长素浓度在甲图的BD段,则Ⅱ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AB段 C.生长素对Ⅰ、Ⅳ处的生长起促进作用,对Ⅱ、Ⅲ处的生长起抑制作用 D.若乙图中Ⅲ处的生长素浓度在甲图的AB段,则Ⅳ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BD段 30.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 分化为浆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 力。则这两种物质中( )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 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 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 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 选择题答题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二 非选择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40分) 31.(9)下图是某同学建构的人体细胞和内环境的关系图。图中A、B、C、D代表组成人体体液 的各成分,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中填字母,“____”中填名称) (1)人体内环境主要包括[ ]________、[ ]________、 和 [ ]________。 (2)口腔上皮细胞所处的直接内环境是[ ]________。 (3)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 调节网络。 32.(7)图A、B分别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图C为图A中⑥的放大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A中,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组成中的________。 (2)图B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在a、b、c中兴奋部位是____________。在图B中传导的特点是___________。 (3)图C中兴奋传递方向只能是M→N,体现了传递的特点是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此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________________。 (4)当一次兴奋传递完成后,M释放的物质(兴奋性递质)会立即被分解。如果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物质的分解,则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3.(8)如图表示人体免疫某一过程的示意图,分析并回答有关的问题: (1)图中所示的是________免疫过程,b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_ ,c细胞名称为________。 (2)图中的d是________,它能够跟________发生特异性结合,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3)HIV侵入人体后,攻击的主要对象是________细胞。 (4)人体的稳态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系统协调配合的结果。 (5)二次免疫的特点是________。 34.(6)如图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其中A、B和C表示三种不同的激素。 回答下列问题: (1)A、B和C三种激素的名称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 (2)当机体受到某种刺激时,血液中C的含量增加,则机体的产热量会________,成年个体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会________。 (3)怀孕母亲缺碘时,C分泌量下降,通过 _____ 调节,使A和B的分泌量增加。 35.(10)下图表示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请据图回答: (1)促进茎生长的生长素最适浓度为________ mol/L,此浓度对根的生长的效应是________。(促进/抑制) (2)A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生长的效应是__________、对芽生长的效应__________、对根生长的效应__________。可见,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___________性,即______浓度促进生长,_______浓度抑制生长。 (3)B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生长的效应是________。 (4)从图中分析,根、芽、茎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性有差异,三者敏感程度依次增 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