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海市虹口区高考生物一模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6年上海市虹口区高考生物一模试卷

‎2016年上海市虹口区高考生物一模试卷 ‎ ‎ 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2分)下列关于淀粉、脂肪、蛋白质和核酸4种生物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能被相应的酶水解 B.都是水溶性物质 C.都含C、H、O、N这4种元素 D.都是人体细胞中的能源物质 ‎2.(2分)如图为核苷酸的模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DNA与RNA单体的不同,表现在①和②两处 B.AMP的结构与图1类似 C.③在病毒中共有4种 D.植物体内的③有8种,②有2种 ‎3.(2分)如图显示来自同一人体的4种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4种细胞中的DNA含量相同 B.因为各细胞中携带的基因不同,所以形态、功能不同 C.虽然各细胞大小不同,但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相同 D.虽然各细胞的生理功能不同,但吸收葡萄糖的方式相同 ‎4.(2分)下列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TP分子中的“A”指腺嘌呤 B.ATP分子中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 C.有氧呼吸的各个阶段都能产生ATP D.ADP转化为ATP时要消耗水 ‎5.(2分)如图为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一部分被还原的C3在相关酶的催化作用下,可再形成C5‎ B.CO2可直接被NADPH还原,再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成糖类 C.CO2的固定实质上是将ATP中的化学能转变为C3中的化学能 D.光照强度由强变弱时,短时间内C5含量会升高 ‎6.(2分)如图表示呼吸作用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两个途径.酶1、酶2和酶3依次分别存在于(  )‎ A.线粒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B.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D.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7.(2分)下列关于实验现象与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 A.组织切片上滴加苏丹Ⅲ染液,显微观察有橘红色颗粒说明有脂肪 B.组织样液中滴加班氏试剂,不产生砖红色沉淀说明没有还原性糖 C.洋葱表皮细胞滴加蔗糖溶液后,发生质壁分离说明细胞有活性 D.在颤藻和水绵细胞的比较观察中,滴加碘液是为了寻找细胞核 ‎8.(2分)人体内能源物质包括糖类和一些非糖物质,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甘油在肝脏中转变为丙酮酸后加入糖代谢途径 B.氨基酸转氨基作用后才能加入到三羧酸循环中 C.当体内糖类供应不足时氨基酸发生脱氨基作用 D.剧烈运动时脂肪供能需要以脂肪酶催化为基础 ‎9.(2分)如图示叶绿体中部分结构和反应过程,a~h代表物质,①、②代表有关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g分别表示NADP+和H2O B.f、h将在②中参与三羧酸循环 C.该膜结构为叶绿体内膜 D.较强光照下,①处pH最小,c流入②时实现能量的转换 ‎10.(2分)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都可以纯化大肠杆菌.二者的共同点有(  )‎ ‎①可以用相同的培养基 ②都要使用接种针进行接种 ‎③都需要在火焰旁进行接种 ④都可以用来计数活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2分)若某人尿量为正常人的数倍,还经常口渴饮水,则此人可能发生功能障碍的部位是如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12.(2分)下列有关血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交感神经兴奋,主要降低收缩压 B.心输出量增加,主要升高舒张压 C.血管管腔变小,主要降低收缩压 D.血液粘滞度增加,主要升高舒张压 ‎13.(2分)根据如图人体器官模型,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器官为肝脏,则饭后血糖浓度A处低于B处 B.如器官为小肠,则饭后乳糜微粒浓度A处高于B处 C.如果器官为肾脏,则尿素的浓度A处高于B处 D.如果器官为胰腺,则饭后胰岛素浓度A处高于B处 ‎14.(2分)通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  )‎ A.Na+浓度 B.渗透压 C.K+浓度 D.O2浓度 ‎15.(2分)乙肝疫苗的有效成分是乙肝病毒的一种抗原.接种该疫苗后,人体会产生相应抗体.该抗体(  )‎ A.由T淋巴细胞产生 B.可与多种抗原结合 C.可裂解乙肝病毒 D.可被蛋白酶水解 ‎16.(2分)用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实验,破坏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曲腿反应,结果如表:‎ 刺激部位 反应 破坏前 破坏后 左后肢 左后肢收缩 右后肢收缩 左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收缩 右后肢 左后肢收缩 右后肢收缩 左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收缩 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被破坏部分可能是(  )‎ A.感受器 B.感受器和传入神经 C.传入神经和效应器 D.效应器 ‎17.(2分)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正常人在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中枢兴奋,能引起(  )‎ A.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B.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 C.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D.皮肤血管扩张汗液增多 ‎18.(2分)有三个均表现为低甲状腺激素的病人,他们分别患有甲状腺、垂体和下丘脑功能缺陷症.给这些病人及健康人静脉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注射前30min和注射后30min分别测定每个人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结果如表:‎ TRH浓度(mU/L)‎ 健康人 病人甲 病人乙 病人丙 注射TRH前 ‎<10‎ ‎<10‎ ‎<10‎ ‎10﹣40‎ 注射TRH后 ‎10﹣40‎ ‎10﹣40‎ ‎<10‎ ‎>40‎ 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病人甲的垂体功能缺陷,该类病人体内的TRH浓度较高 B.病人乙的下丘脑功能缺陷,应直接注射TRH进行治疗 C.病人丙的甲状腺功能缺陷,注射TRH或TSH都不能治愈 D.TRH是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一种激素 ‎19.(2分)种牛痘可防止感染天花,原因是(  )‎ A.牛痘中含有类似天花的抗体 B.牛痘中含有类似天花的抗原 C.牛痘中含有天花的抗原 D.牛痘中含有天花的抗体 ‎20.(2分)经X射线照射的紫花香豌豆品种,其后代中出现了几株开白花植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白花植株的出现是对环境主动适应的结果,有利于香豌豆的生存 B.X射线不仅可引起基因突变,也会引起染色体变异 C.通过杂交实验,可以确定是显性突变是隐性突变 D.观察白花植株自交后代的性状,可确定是否是可遗传变异 ‎21.(2分)如图为“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的用具,其中黑白小球分别代表的是(  )‎ A.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 B.雌配子和雄配子 C.雌性生殖器官和雄性生殖器官 D.含不同基因的精子或卵细胞 ‎22.(2分)果蝇的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纯合的长翅幼虫在25℃条件下培育成的成体果蝇为长翅,但在37℃条件下培育成的成体果蝇为残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纯合长翅果蝇幼虫在37℃条件下培育成的残翅性状是不能稳定遗传的 B.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性状是由环境温度决定的 C.在37℃条件下果蝇的长翅突变成了残翅 D.若要鉴定37℃条件下培育成的残翅果蝇的基因型,可将其与纯合长翅果蝇交配 ‎23.(2分)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分配紊乱,产生了一个AAaXb的精子,则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是(  )‎ A.aXb,Y,Y B.Xb,aY,Y C.AXb,aY,Y D.AAaXb,Y,Y ‎24.(2分)如图显示某种生物体细胞中的两对染色体及其基因,下面不属于该细胞染色体畸变结果的是(  )‎ A. B. C. D.‎ ‎25.(2分)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过程中,必然发生的事件是(  )‎ ‎①伴随蛋白质合成 ②伴随基因丢失 ③细胞数量改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26.(2分)人类男性经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中,染色体数可表示为22+X或22+Y.下列就这23条染色体源自其双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染色体来自母方,X染色体来自父方 B.常染色体来自母方,Y染色体来自父方 C.常染色体随机来自父方或母方,X染色体来自父方 D.常染色体随机来自父方或母方,Y染色体来自父方 ‎27.(2分)原发性低血压是一种人类的遗传病.为了研究其发病率与遗传方式,正确的方法是(  )‎ ‎①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②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研究遗传方式 ‎③在患者家系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④在患者家系中调查研究遗传方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8.(2分)用豌豆进行遗传实验时,正确的操作是(  )‎ A.自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雄蕊 B.自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雌蕊 C.杂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雄蕊 D.杂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雌蕊 ‎29.(2分)研究发现,胰岛素必须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才能调节血糖平衡.如果人体组织细胞膜缺乏该受体,则可能导致(  )‎ A.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 B.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 C.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 D.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 ‎30.(2分)Qβ噬菌体的遗传物质(QβRNA)是一条单链RNA.当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QβRNA立即作为模板翻译出成熟蛋白、外壳蛋白和RNA复制酶(如图所示),然后利用该复制酶复制QβRN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QβRNA的复制需经历一个逆转录过程 B.QβRNA的复制需经历形成双链RNA的过程 C.一条QβRNA模板只能翻译出一条肽链 D.QβRNA复制后,复制酶基因才能进行表达 ‎ ‎ 二、综合题(一)回答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问题(10分)‎ ‎31.(10分)如图为真核细胞内蛋白质合成过程示意图,其中途径一形成的蛋白质可分泌到细胞外,途径二形成的蛋白质可转运至膜围成的细胞器和细胞核.[]内填序号,横线上填文字.‎ ‎(1)结构①②③都具有的化学成分是  .结构①特有的化学成分是  .‎ ‎(2)新转录产生的mRNA经一系列加工后穿过细胞核上的   转运到细胞质中,mRNA与  结合进行蛋白质的合成.‎ ‎(3)若合成的蛋白质为丙酮酸脱氢酶,则该酶的合成是通过如图中的途径  完成的,合成后被转运到[  ]   发挥作用.‎ ‎(4)通过途径一合成的蛋白质可能有  (多选).‎ A.胰岛素 B.ATP合成酶 C.免疫球蛋白 D.DNA连接酶 ‎(5细胞质中合成的蛋白质进入细胞核后发挥的功能有  、  .‎ ‎ ‎ 三、综合题(二)回答有关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问题。(10分)‎ ‎32.(10分)黑藻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水生植物.将黑藻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内,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余的实验条件处于理想状态),实验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结果如表所示.‎ 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CO2(mg/h)‎ ‎1.00‎ ‎1.75‎ ‎2.50‎ ‎3.15‎ ‎3.75‎ ‎3.53‎ ‎3.10‎ 黑暗中释放CO2(mg/h)‎ ‎0.50‎ ‎0.75‎ ‎1.25‎ ‎1.75‎ ‎2.25‎ ‎3.00‎ ‎3.50‎ ‎(1)根据表中数据,在图1坐标中绘出不同温度下光合作用吸收CO2的直方图.  ‎ ‎(2)根据表3可知:黑藻的光合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原因是  .‎ ‎(3)若在昼夜不停的光照下,黑藻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  ;若每天光照10小时,其余时间置于黑暗环境中,温度保持在30℃的条件下,黑藻  (能/不能)生长.‎ 图2表示黑藻叶肉细胞的部分代谢过程,数字代表物质,字母代表细胞器.‎ ‎(4)图2中,a结构表示  ,物质③表示  ,物质②在b结构中的  处参与反应,物质④在c结构中的  处参与反应.‎ ‎(5)根据表中数据,b结构产生的④最多时的温度是  .‎ ‎ ‎ 四、综合题(三)回答有关微生物的问题(11分)‎ ‎33.(11分)如图1为某细菌结构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该菌对青霉素高度敏感,说明其属  (真/古)细菌.与噬菌体比较,其最显著的特点是  .图中“6”含有的化合物是  .‎ ‎(2)该菌含有的细胞器是  .通常作为基因工程中目的基因运载体的是结构[  ]  .‎ 表4是该菌培养基的配方,其中蛋白胨用35S标记.‎ 成分 蛋白胨 酵母膏 NaCl 蒸馏水 pH 含量 ‎10g ‎5g ‎10g ‎1000ml ‎7.0‎ ‎(3)从同化作用类型看,该细菌属于  .在酵母膏中可能含有的生长因子有  (多选).‎ A.某些维生素 B.某些氨基酸 C.酶 D.微量元素 ‎(4)将经上述培养基培养的该细菌与噬菌体(亲代)充分混合.子一代噬菌体体内能检测到放射性,解释其原因  .‎ 图2示经紫外线照射后,诱导产生对T2噬菌体有抗性菌种的过程.‎ ‎(5)若要将抗T2噬菌体的细菌菌落从混合菌落中筛选出来,操作方法是:  .‎ ‎ ‎ 五、综合题(四)分析有关人体代谢及其调节的资料,回答问题。(10分)‎ ‎34.(10分)图1表示人体某细胞及发生在其中的部分代谢过程,图2表示该细胞合成的脂蛋白.‎ ‎(1)下列关于图1所示细胞分析正确的是  (多选).‎ A.该细胞既能合成胆固醇,又能将多余胆固醇加工后再排出体外 B.该细胞合成的甘油三酯主要以VLDL的形式输送至血液 C.在该细胞中脂肪酸需转化为丙酮酸后,才能进入三羧酸循环 D.该细胞膜上有胰高血糖素受体,但无肾上腺素受体 ‎(2)图2中脂蛋白结构、功能分析正确的是  (多选).‎ A.1﹣4依次表示胆固醇、磷脂、甘油三酯、蛋白质 B.可运载胆固醇 C.可运载甘油三酯 D.将内源性脂类物质运送到靶器官 表是某男子血液检查结果.‎ 项 目 测定值(mg/dL)‎ 参考范围 (mg/dL)‎ 尿素 ‎4.6‎ ‎6.0﹣23.0‎ 血清葡萄糖 ‎223‎ ‎60﹣110‎ 甘油三酯 ‎189‎ ‎50﹣200‎ 总胆固醇 ‎232‎ ‎150﹣220‎ ‎(3)分析表检查结果对该男子健康可作出的判断是  (多选).‎ A.肝功能可能有损伤 B.肾滤过作用有障碍 C.可能会出现尿糖 D.可能HDL合成量较低 ‎(4)如血液中总胆固醇长期过高对血压的影响是  .‎ A.收缩压升高、舒张压升高、脉压下降 B.收缩压升高、舒张压升高、脉压升高 C.收缩压升高、舒张压下降、脉压升高 D.收缩压下降、舒张压升高、脉压下降 ‎(5)抗利尿激素又称血管升压素,在机体严重失血时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释放大量增加可使血压不致下降过多,请分析其原因?  .‎ ‎ ‎ 六、综合题(五)回答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问题(10分)‎ ‎35.(10分)瘦素是动物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可作用于下丘脑调节人的食欲,机体脂肪储存量越大瘦素分泌越多,其作用机理如图1所示.‎ ‎(1)图1中有  个突触,在突触传递时的信号转换过程是  .‎ ‎(2)下列有关瘦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多选).‎ A.瘦素是脂肪细胞的储能物质 B.瘦素合成后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出细胞 C.瘦素通过体液运输发挥作用 D.瘦素受体分布在下丘脑神经元质膜上 ‎(3)人体内脂肪含量偏高时,瘦素释放量增加导致食欲降低,对其机理分析合理的是  (多选).‎ A.引起神经元A兴奋,信号分子X释放增加 B.引起神经元B兴奋,信号分子Y、Z释放增加 C.引起神经元B受抑制,信号分子Y、Z的释放减少 D.引起信号分子X与Y的比值降低 ‎(4)大多数肥胖者血液中瘦素水平比非肥胖者高,但其食欲并未降低,推测其原因可能是  、  .‎ 瘦素还可直接抑制脂肪合成,促进其分解.而人体大量进食后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促进细胞将葡萄糖转变为脂肪.此时,胰岛素与瘦素关系如图2所示.‎ ‎(5)在图2括号中用符号“+”(促进)或者“﹣”(抑制)表示出两者在调节脂肪代谢中的关系.‎ ‎ ‎ 七、综合题(六)回答下列有关植物生长与激素调节的问题。(10分)‎ ‎36.(10分)取燕麦幼苗若干,在胚芽鞘顶端以下插入云母片,如图1所示.‎ ‎(1)在图中1幼苗的左侧给予光照,结果幼苗  .‎ ‎(2)由实验发现的生长素的基本特征是  (多选).‎ A.促进细胞伸长 B.体内含量丰富 C.单侧光照可引起分布不均 D.可长距离转运 将燕麦幼苗在黑暗环境中横置于平台上,一段时间后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图中“+”的多少表示生长素的多少)‎ ‎(3)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实验目的是  .‎ ‎(4)对该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 A.1、4处促进生长 B.2、3处生长受到抑制 C.实验说明植物体内生长素分布较多处生长快 D.平台若置于水平转盘上缓慢转动,幼苗将水平生长 为了探究重力和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程度,对刚萌发的盆栽燕麦进行如图3处理,A盒下侧有开口,可以进光.‎ ‎(5)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若  ,说明重力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大于单侧光.‎ ‎②若  ,说明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大于重力.‎ ‎ ‎ 八、综合题(七)回答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问题。(10分)‎ ‎37.(10分)如图显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姐妹染色单体及着丝粒、动粒结构,其中动粒有驱动染色体分离的作用.据图回答问题.‎ ‎(1)如图所示染色体正处于细胞分裂的  期.‎ A.S期   B.G2期 C.中期 D.后期 ‎(2)在正常情况下,图23中的姐妹染色单体  .‎ A.含有相同的遗传信息 B.含有等位基因 C.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 D.不含有非等位基因 ‎(3)细胞分裂时,染色体中被纺锤丝捕获的结构是  (着丝粒/动粒).当纺锤丝变短时,染色体出现的行为是  .‎ 相关研究表明,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与黏连蛋白降解有关.黏连蛋白是一个蛋白复合体,至少含有4种亚单位,分离酶能剪切其中的一个亚单位,从而使黏连蛋白解聚.通常情况下,分离酶与securin蛋白结合而不表现出活性.进入有丝分裂后期时,细胞中的后期促进复合体(APX)被激活,此复合体能特异性选择并引导secrin蛋白降解,激活分离酶.APX自身不能独立工作,需要Cdc20(一种辅助因子)协助确定和选择被降解的靶蛋白种类及靶蛋白降解时间.‎ ‎(4)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的原因是  (多选).‎ A.黏连蛋白发生解聚 B.securin蛋白被降解 C.APX与分离酶结合 D.Cdc20被抑制 ‎(5)上述资料能表明的事实是  (多选).‎ A.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与纺锤丝的活动无关 B.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不仅仅是动粒驱动的结果 C.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需要酶的参与 D.黏连蛋白、APX等物质的作用结果导致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 ‎ ‎ 九、综合题(八)回答下列有关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的问题。(9分)‎ ‎38.(9分)普通番茄细胞中含有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控制细胞产生多聚半乳糖醛酸酶,该酶能破坏细胞壁,使番茄软化,不耐贮藏.科学家将抗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导入番茄细胞,培育出了抗软化、保鲜时间长的转基因番茄.如图为操作流程图,据图回答问题.‎ ‎(1)实验中的目的基因是  .‎ ‎(2)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必需的工具酶有  .‎ ‎(3)图中步骤①→②使用的生物技术是  .这种技术可保留番茄植株抗软化、保鲜时间长的优良性状,其原因是  .‎ ‎(4)根据图中,转基因番茄细胞中的信息传递过程,分析转基因番茄抗软化的原因.  ‎ ‎(5)若将得到的二倍体转基因番茄植株自交,F1中抗软化与不抗软化的植株数量比为3:1,则可推测目的基因整合到了  .‎ A.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一条上 B.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条上 C.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上 D.一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体上.‎ ‎ ‎ 十、综合题(九)分析有关遗传病的资料,回答问题。(10分)‎ ‎39.(10分)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视网膜感光细胞和色素上皮细胞变性导致夜盲和进行性视野缺损的致盲眼底病,目前已证实这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图1为W家族中RP的遗传系谱图,其中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 ‎(1)RP的遗传方式是  .‎ ‎(2)第Ⅲ代中,与Ⅲ﹣8基因型相同的个体是  .‎ 研究证实,视紫红质基因(RHO)突变可导致RP,且已发现RHO基因可发生多种类型的突变.‎ ‎(3)图2为W家族中正常人和患者RHO基因DNA测序结果,据图分析,患者RHO基因突变的原因及由此引起的表达差异:  .‎ ‎(4)研究发现,N家族RP遗传中有一女患者的RHO基因第327密码子处由于单个碱基(C)的缺失,使第326密码子后的编码氨基酸发生改变,导致原有22个氨基酸的肽链末端延长为32个氨基酸.请解释原因.  .‎ ‎(5)N家族该女患者30岁出现夜盲,视觉敏感度下降,眼底具有RP的典型表现.她的女儿和姐姐均患RP.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 A.RHO基因是否表达与性别相关 B.RHO基因的表达与环境因素相关 C.女患者的直系亲属均可能存在突变基因 D.患者可服用维生素A来缓解病情.‎ ‎ ‎ ‎2016年上海市虹口区高考生物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2分)(2015•江苏)下列关于淀粉、脂肪、蛋白质和核酸4种生物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能被相应的酶水解 B.都是水溶性物质 C.都含C、H、O、N这4种元素 D.都是人体细胞中的能源物质 ‎【考点】脂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功能;核酸的种类及主要存在的部位;糖类的组成元素;糖类的作用;脂质的组成元素.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1、脂质中的磷脂的组成元素是C、H、O、N、P,核酸的组成元素是C、H、O、N、P,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是C、H、O、N等,糖类、脂肪的组成元素是C、H、O;‎ ‎2、淀粉是由葡萄糖聚合形成的多聚体,脂肪是动植物细胞的良好的储能物质,蛋白质为构成细胞的结构物质,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携带有遗传信息.‎ ‎【解答】解:A、淀粉、脂肪、蛋白质和核酸都能被相应的酶水解为小分子物质,A正确;‎ B、脂肪是脂溶性的,不易溶于水,B错误;‎ C、淀粉和脂肪都只含C、H、O这3种元素,C错误;‎ D、核酸不是人体细胞中的能源物质,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核结构和功能、酶的概念、细胞内储能物质以及蛋白质结构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 ‎ ‎2.(2分)(2016•虹口区一模)如图为核苷酸的模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DNA与RNA单体的不同,表现在①和②两处 B.AMP的结构与图1类似 C.③在病毒中共有4种 D.植物体内的③有8种,②有2种 ‎【考点】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正推法;蛋白质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分析】图中结构为核苷酸的模式图,①为磷酸,②为五碳糖,③为碱基,细胞生物既含DNA,又含RNA,故有2种五碳糖,5种碱基,8种核苷酸;病毒中只含有DNA或RNA,故有1种五碳糖,4种碱基,4种核苷酸.‎ ‎【解答】解:A、DNA与RNA在核苷酸上的不同点表现在②和③两方面上,A错误;‎ B、AMP包括一分子核糖、一分子腺嘌呤和一分子磷酸,与图类似,B正确;‎ C、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③为含氮碱基,在病毒中共有5种,但一种病毒中只有4种碱基,C错误;‎ D、植物既含有DNA,又含有RNA,体内的③碱基有5种,②五碳糖有2种,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以及主要特点、ATP的结构与核苷酸的联系,难度中等,易错点是要理解核苷酸的组成以及DNA和RNA的区别;注意ATP和RNA的基本单位之间的关系.‎ ‎ ‎ ‎3.(2分)(2016•虹口区一模)如图显示来自同一人体的4种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4种细胞中的DNA含量相同 B.因为各细胞中携带的基因不同,所以形态、功能不同 C.虽然各细胞大小不同,但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相同 D.虽然各细胞的生理功能不同,但吸收葡萄糖的方式相同 ‎【考点】细胞的分化.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模式图;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 ‎【分析】关于“细胞分化”,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 ‎(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 ‎【解答】解:A、因为来自同一人体,所以各体细胞中的DNA含量相同,但卵细胞的DNA含量减半,A错误;‎ B、因为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所以各细胞的形态、功能不同,B错误;‎ C、虽然各细胞大小不同,但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相同,都是水,C正确;‎ D、成熟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其余均为主动运输,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特点及意义,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 ‎ ‎4.(2分)(2016•虹口区一模)下列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TP分子中的“A”指腺嘌呤 B.ATP分子中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 C.有氧呼吸的各个阶段都能产生ATP D.ADP转化为ATP时要消耗水 ‎【考点】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ATP的元素组成:ATP 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 结构特点:ATP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水解时远离A的磷酸键线断裂 作用: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有氧呼吸的过程:‎ ‎1、C6H12O6→2丙酮酸+4[H]+能量 (细胞质基质)‎ ‎2、2丙酮酸+6H2O→6CO2+20[H]+能量 (线粒体基质)‎ ‎3、24[H]+6O2→12H2O+能量 (线粒体内膜)‎ ‎【解答】解:A、ATP分子中的“A”指腺苷,包括腺嘌呤和核糖;故A错误.‎ B、ATP分子中含有2个高能磷磷酸键;故B错误.‎ C、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能产生能量,一部分以热能散失,一部分存储在ATP中;故C正确.‎ D、ATP水解成ADP需要消耗水,合成是形成水;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ATP结构、功能和以及形成过程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 ‎ ‎5.(2分)(2016•虹口区一模)如图为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一部分被还原的C3在相关酶的催化作用下,可再形成C5‎ B.CO2可直接被NADPH还原,再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成糖类 C.CO2的固定实质上是将ATP中的化学能转变为C3中的化学能 D.光照强度由强变弱时,短时间内C5含量会升高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模式图;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变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可以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其中光反应可以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暗反应可以分为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两个过程.‎ ‎【解答】解:A、据图分析,被还原的C3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可再形成C5,A正确;‎ B、二氧化碳需要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三碳化合物后,C3可直接被[H]还原,再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成糖类,B错误;‎ C、CO2的固定实质是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三碳化合物,C错误;‎ D、光照减弱时,ATP和[H]合成减少,三碳化合物还原受阻,C5生成减少,短时间内C5去路不变,最终导致C5含量降低,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意在强化学生对光合作用的过程的识记、理解与运用,同时提高识图判断和分析作答的能力.‎ ‎ ‎ ‎6.(2分)(2008•上海)如图表示呼吸作用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两个途径.酶1、酶2和酶3依次分别存在于(  )‎ A.线粒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B.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D.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考点】糖的有氧分解和无氧分解.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过程.‎ ‎(1)有氧呼吸的过程:‎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 反应式:1C6H12O6(葡萄糖) 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 (2ATP)(葡萄糖)‎ 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 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 20[H]+6CO2+少量能量 (2ATP)‎ 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 反应式:24[H]+6O212H2O+大量能量(34ATP)‎ ‎(2)无氧呼吸的场所是在细胞质基质内.‎ ‎【解答】解:分析题图:图示表示细胞呼吸的过程,其中酶1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的场所,形成丙酮酸和[H],场所是细胞质基质;酶2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形成二氧化碳和[H],场所是线粒体;酶3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物是乳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所以酶1、酶2、酶3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故选:C.‎ ‎【点评】本题结合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模式图,考查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及场所,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识图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 ‎ ‎7.(2分)(2016•虹口区一模)下列关于实验现象与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 A.组织切片上滴加苏丹Ⅲ染液,显微观察有橘红色颗粒说明有脂肪 B.组织样液中滴加班氏试剂,不产生砖红色沉淀说明没有还原性糖 C.洋葱表皮细胞滴加蔗糖溶液后,发生质壁分离说明细胞有活性 D.在颤藻和水绵细胞的比较观察中,滴加碘液是为了寻找细胞核 ‎【考点】检测还原糖的实验;检测脂肪的实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正推法;糖类 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分析】‎ ‎1、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蔗糖).(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 ‎2、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的原理: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原生质层收缩进而质壁分离. 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渗透吸水,使质壁分离复原.‎ ‎3、健那绿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能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 ‎【解答】解:A、苏丹Ⅲ染液可将脂肪染成橘黄色,若组织切片上滴加苏丹Ⅲ染液,显微观察有橘黄色颗粒则说明有脂肪,A错误;‎ B、用班氏试剂检测还原糖时需要水浴加热,因此组织样液中滴加斐林试剂,不产生砖红色沉淀不能说明没有还原糖,B错误;‎ C、质壁分离的条件之一是细胞保持活性,若洋葱表皮细胞滴加蔗糖溶液后,发生质壁分离说明细胞有活性,C正确;‎ D、碘液可以用来检验细胞核,碱性碘液可以将酸性细胞核染成黄色,D正确.‎ 故选:AB.‎ ‎【点评】本题考查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观察细胞核,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 ‎ ‎8.(2分)(2016•虹口区一模)人体内能源物质包括糖类和一些非糖物质,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甘油在肝脏中转变为丙酮酸后加入糖代谢途径 B.氨基酸转氨基作用后才能加入到三羧酸循环中 C.当体内糖类供应不足时氨基酸发生脱氨基作用 D.剧烈运动时脂肪供能需要以脂肪酶催化为基础 ‎【考点】糖类的种类和作用的综合;脂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三羧酸循环是需氧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代谢途径,因为在这个循环中几个主要的中间代谢物是含有三个羧基的柠檬酸,所以叫做三羧酸循环,又称为柠檬酸循环.三羧酸循环是三大营养素(糖类、脂类、氨基酸)的最终代谢通路,又是糖类、脂类、氨基酸代谢联系的枢纽. 由乙酰CoA和草酰乙酸缩合成有三个羧基的柠檬酸,柠檬酸经一系列反应,一再氧化脱羧,经α酮戊二酸、琥珀酸,再降解成草酰乙酸.而参与这一循环的丙酮酸的三个碳原子,每循环一次,仅用去一分子乙酰基中的二碳单位,最后生成两分子的二氧化碳,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解答】解:A、甘油不能直接加入糖代谢途径,只有在肝脏中转变为丙酮酸后才能加入糖代谢途径,故A正确;‎ B、氨基酸脱氨基作用后能加入到三羧酸循环中,故B错误;‎ C、当体内糖类供应不足时,氨基酸能在相关酶的作用下发生脱氨基作用,然后加入到三羧酸循环中,故C正确;‎ D、脂肪是生物体内的良好的储能物质,但不是直接能源物质,所以剧烈运动时脂肪供能需要以脂肪酶催化为基础,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糖代谢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 ‎ ‎9.(2分)(2016•虹口区一模)如图示叶绿体中部分结构和反应过程,a~h代表物质,①、②代表有关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g分别表示NADP+和H2O B.f、h将在②中参与三羧酸循环 C.该膜结构为叶绿体内膜 D.较强光照下,①处pH最小,c流入②时实现能量的转换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模式图;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分析】分析题干与题图可知,本题的知识点是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场所,结合题图梳理相关知识,然后根据选项描述做出判断.‎ ‎【解答】解:A、观察题图可知a是水,g是NADP+,A错误;‎ B、f是ATP,g是NADPH,它们将在②叶绿体基质中参与三碳化合物的还原,B错误;‎ C、该膜为类囊体膜而不是叶绿体内膜,C错误;‎ D、较强光照下,水光解产生氢离子和电子能力强,氢离子多,pH降低,电子通过电子传递链时,把电能转变成化学能,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是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及反应场所,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具体过程的理解与应用.‎ ‎ ‎ ‎10.(2分)(2016•虹口区一模)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都可以纯化大肠杆菌.二者的共同点有(  )‎ ‎①可以用相同的培养基 ②都要使用接种针进行接种 ‎③都需要在火焰旁进行接种 ④都可以用来计数活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考点】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考查纯化大肠杆菌的两种方法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确定知识点后梳理两种接种方法的具体过程,然后根据问题描述做出判断.‎ ‎【解答】解:①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都是在固体培养基上进行的,所以①描述正确.‎ ‎②平板划线法接种用接种针,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要用涂布器,所以②描述错误.‎ ‎③不论是平板划线法还是稀释涂布平板法都需要进行无菌操作,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所以③描述正确.‎ ‎④平板划线法不能用于计数活菌,只能用于分离菌种;稀释涂布平板法可以用来计数活菌所以④描述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的是①③.‎ 故应选C.‎ ‎【点评】本题是关于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的异同比较,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 ‎ ‎11.(2分)(2016•虹口区一模)若某人尿量为正常人的数倍,还经常口渴饮水,则此人可能发生功能障碍的部位是如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正推法;体温调节、水盐调节与血糖调节.‎ ‎【分析】1、据图分析,①表示肾小球,②表示血管,③表示肾小囊,④表示肾小管.‎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解答】解: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后,由于原尿中的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若肾小管发生病变,大量的水没有被吸收,则导致该人的尿量比正常情况下多数倍.‎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水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 ‎ ‎12.(2分)(2016•虹口区一模)下列有关血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交感神经兴奋,主要降低收缩压 B.心输出量增加,主要升高舒张压 C.血管管腔变小,主要降低收缩压 D.血液粘滞度增加,主要升高舒张压 ‎【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当血管扩张时,血压下降;血管收缩时,血压升高.交感神经兴奋,使心排血量增加,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大,动脉血压升高,副交感神经神经兴奋,血压降低;心输血量增加,外周阻力增大都会使血压升高.突然增大血液渗透压会使血压升高.‎ ‎【解答】解:A、交感神经兴奋,使心排血量增加,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大,动脉血压升高,A错误;‎ B、心输出量增加,主要升高收缩压,B错误;‎ C、血管管腔变小,主要升高舒张压,C错误;‎ D、周围小动脉收缩或血液粘度增加,血压增高,主要升高舒张压,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血压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 ‎13.(2分)(2016•虹口区一模)根据如图人体器官模型,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器官为肝脏,则饭后血糖浓度A处低于B处 B.如器官为小肠,则饭后乳糜微粒浓度A处高于B处 C.如果器官为肾脏,则尿素的浓度A处高于B处 D.如果器官为胰腺,则饭后胰岛素浓度A处高于B处 ‎【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模式图;内环境与稳态.‎ ‎【分析】与血糖调节相关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胰岛素的作用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据此答题.‎ ‎【解答】解:A、饭后血糖浓度会升高,但血液经过肝脏后,有一部分血糖会被肝脏转换成肝糖原储存在肝脏中,所以B处的血糖浓度较低,A错误;‎ B、饭后小肠吸收的乳糜微粒会进入到血液,所以,所以B处血液中乳糜微粒浓度较A处高,B错误;‎ C、血液经过肾之后,尿素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进入肾小囊最后经肾小管排出体外,所以B处的尿素浓度较低,C正确.‎ D、饭后血糖升高,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随血液从B端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所以B处高于A处,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结合人体器官模型,考查水盐调节、血糖调节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人体血糖调节的具体过程,掌握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激素的作用,再结合图中箭头的方向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 ‎ ‎14.(2分)(2015•江苏)通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  )‎ A.Na+浓度 B.渗透压 C.K+浓度 D.O2浓度 ‎【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 ‎(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解答】解:A、Na+主要存在细胞外液中,故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中Na+浓度明显低于组织液,A错误;‎ B、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渗透压相等,B正确;‎ C、K+主要存在细胞内液中,故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中K+浓度明显高于组织液,C错误;‎ D、O2从组织液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内,故组织液中O2浓度高于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明确内环境是细胞外液;识记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掌握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 ‎ ‎15.(2分)(2015•北京)乙肝疫苗的有效成分是乙肝病毒的一种抗原.接种该疫苗后,人体会产生相应抗体.该抗体(  )‎ A.由T淋巴细胞产生 B.可与多种抗原结合 C.可裂解乙肝病毒 D.可被蛋白酶水解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接种乙肝疫苗后,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据此答题.‎ ‎【解答】解:A、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A错误;‎ B、抗体只能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B错误;‎ C、抗体只能与抗原结合,然后吞噬细胞将其分解,C错误;‎ D、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可被蛋白酶水解,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合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 ‎ ‎ ‎16.(2分)(2016•虹口区一模)用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实验,破坏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曲腿反应,结果如表:‎ 刺激部位 反应 破坏前 破坏后 左后肢 左后肢收缩 右后肢收缩 左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收缩 右后肢 左后肢收缩 右后肢收缩 左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收缩 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被破坏部分可能是(  )‎ A.感受器 B.感受器和传入神经 C.传入神经和效应器 D.效应器 ‎【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观察类实验;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分析】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然后再根据刺激的部位和效果逐项排除,最终得到答案.‎ ‎【解答】解: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破坏反射弧左后肢某结构,刺激左后肢,右后肢收缩,说明是左后肢的感受器、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正常,而左后肢不收缩,说明破坏的结构是左后肢的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刺激右后肢,右后肢有反应,左后肢没有反应,进一步说明是左后肢的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受损.‎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 ‎ ‎17.(2分)(2016•虹口区一模)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正常人在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中枢兴奋,能引起(  )‎ A.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B.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 C.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D.皮肤血管扩张汗液增多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解答】解:A、寒冷环境中,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才能维持体温相对稳定,A错误;‎ B、寒冷时,刺激冷觉感受器,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兴奋,B错误;‎ C、体温调节中枢兴奋,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增加产热量,C正确;‎ D、体温调节中枢兴奋导致皮肤血管收缩,血流减慢,汗腺分泌减少,进而减少散热量,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人体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人体体温调节的原理、中枢及具体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及在寒冷和炎热环境中发生的变化,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 ‎ ‎18.(2分)(2016•虹口区一模)有三个均表现为低甲状腺激素的病人,他们分别患有甲状腺、垂体和下丘脑功能缺陷症.给这些病人及健康人静脉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注射前30min和注射后30min分别测定每个人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结果如表:‎ TRH浓度(mU/L)‎ 健康人 病人甲 病人乙 病人丙 注射TRH前 ‎<10‎ ‎<10‎ ‎<10‎ ‎10﹣40‎ 注射TRH后 ‎10﹣40‎ ‎10﹣40‎ ‎<10‎ ‎>40‎ 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病人甲的垂体功能缺陷,该类病人体内的TRH浓度较高 B.病人乙的下丘脑功能缺陷,应直接注射TRH进行治疗 C.病人丙的甲状腺功能缺陷,注射TRH或TSH都不能治愈 D.TRH是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一种激素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实验分析题;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分析】分析题中表格,病人乙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后,与注射前相比无变化,说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不能作用于垂体,即乙垂体缺陷;病人丙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过多,说明失去了甲状腺激素的反馈调节功能,即甲状腺功能缺陷;因此病人甲患有下丘脑功能缺陷症,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后相关数据恢复正常.‎ ‎【解答】解:A、病人甲的下丘脑功能缺陷,该病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浓度较低,A错误;‎ B、病人乙的垂体功能缺陷,促甲状腺激素含量低,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抑制作用减弱,该类病人体内的TRH浓度较高,注射TRH不能治愈,B错误;‎ C、病人丙的甲状腺功能缺陷,注射TRH或TSH都不能治愈,C正确;‎ D、TRH是由下丘脑分泌并释放的一种激素,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以实验的形式,考查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意在考查学生分析表格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 ‎ ‎19.(2分)(2016•虹口区一模)种牛痘可防止感染天花,原因是(  )‎ A.牛痘中含有类似天花的抗体 B.牛痘中含有类似天花的抗原 C.牛痘中含有天花的抗原 D.牛痘中含有天花的抗体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正推法;免疫调节.‎ ‎【分析】牛痘中含有类似天花抗原,当机体接种牛痘后,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当天花病毒侵入机体时,可以进行二次免疫反应,预防天花病天花病.‎ ‎【解答】解:由于牛痘中含有类似天花抗原,所以接种牛痘疫苗可预防天花.‎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一种抗体只能与一种相应的抗原结合,牛痘和天花具有相似的抗原,可被同一种抗体识别.‎ ‎ ‎ ‎20.(2分)(2015•江苏)经X射线照射的紫花香豌豆品种,其后代中出现了几株开白花植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白花植株的出现是对环境主动适应的结果,有利于香豌豆的生存 B.X射线不仅可引起基因突变,也会引起染色体变异 C.通过杂交实验,可以确定是显性突变是隐性突变 D.观察白花植株自交后代的性状,可确定是否是可遗传变异 ‎【考点】基因突变的原因;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1、基因突变的原因:‎ 外因:①物理因素.②化学因素.③生物因素.‎ 内因:DNA复制时偶尔发生错误,DNA的碱基组成发生改变等.‎ ‎2、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解答】解:A、白花植株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A错误;‎ B、X射线不仅可引起基因突变,也会引起染色体变异,B正确;‎ C、通过杂交实验,可以确定是显性突变是隐性突变,C正确;‎ D、通过白花植株自交后代的性状,可确定是否是可遗传变异,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现代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 ‎ ‎ ‎21.(2分)(2016•虹口区一模)如图为“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的用具,其中黑白小球分别代表的是(  )‎ A.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 B.雌配子和雄配子 C.雌性生殖器官和雄性生殖器官 D.含不同基因的精子或卵细胞 ‎【考点】植物或动物性状分离的杂交实验.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验证性实验;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分析】根据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的,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A),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a),而且基因成对存在.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为纯合子,不同的为杂合子.生物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当杂合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用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 ‎【解答】解:AB、黑白小球分别代表含不同基因的雌雄配子,AB错误;‎ C、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C错误;‎ D、两小桶内的黑白小球代表含不同基因的精子或卵细胞,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首先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明确实验中所用的小桶、彩球和彩球的随机结合所代表的含义;其次要求考生掌握该实验的操作过中需要注意的细节,明确甲、乙小桶中摸出的A、a数量基本相等所表示的含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 ‎ ‎ ‎22.(2分)(2016•虹口区一模)果蝇的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纯合的长翅幼虫在25℃条件下培育成的成体果蝇为长翅,但在37℃条件下培育成的成体果蝇为残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纯合长翅果蝇幼虫在37℃条件下培育成的残翅性状是不能稳定遗传的 B.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性状是由环境温度决定的 C.在37℃条件下果蝇的长翅突变成了残翅 D.若要鉴定37℃条件下培育成的残翅果蝇的基因型,可将其与纯合长翅果蝇交配 ‎【考点】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信息转化法;基因与性状关系.‎ ‎【分析】1、表现型是由基因型和环境决定的.‎ ‎2、生物的变异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可遗传变异的遗传物质已经改变,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不可遗传变异是指由于环境条件改变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变化.‎ ‎【解答】解:A、纯合的长翅果蝇幼虫在35℃条件下形成的残翅性状是由环境改变引起的,是不能遗传的,A正确;‎ B、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决定的,B错误;‎ C、37℃条件下,果蝇的长翅基因没有突变成残翅基因,只是环境影响了果蝇的表现型,C错误;‎ D、用该未知基因型的残翅果蝇与残翅果蝇vv正常交配,并将孵化出的幼虫放在25℃温度条件下培养,后代如果全为长翅果蝇,则该残翅果蝇的基因型为VV;后代如果全为残翅果蝇,则该残翅果蝇的基因型为vv,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分离定律、基因型与表现型以及生物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具备设计简单生物学实验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的能力.‎ ‎ ‎ ‎23.(2分)(2016•静安区一模)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分配紊乱,产生了一个AAaXb的精子,则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是(  )‎ A.aXb,Y,Y B.Xb,aY,Y C.AXb,aY,Y D.AAaXb,Y,Y ‎【考点】精子的形成过程.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精子的形成过程:‎ ‎(1)精原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初级精母细胞;‎ ‎(2)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两种次级精母细胞;‎ ‎(3)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精细胞;‎ ‎(4)精细胞经过变形→精子.‎ ‎【解答】解:(1)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产生了一个AAaXb的精子,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基因A和a的同源染色体未分离移向了同一极,形成基因型为AAaaXbXb和YY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 ‎(2)基因型为AAaaXbXb的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基因A所在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移向了同一极,形成基因型为AAaXb和aXb的两个精子,而基因型为YY的次级精母细胞正常分裂,形成基因型均为Y的两个精子.‎ 因此,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是aXb、Y、Y.‎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尤其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能根据题中精原细胞和一个精子的基因型判断出另外3个精子的基因型.‎ ‎ ‎ ‎24.(2分)(2016•虹口区一模)如图显示某种生物体细胞中的两对染色体及其基因,下面不属于该细胞染色体畸变结果的是(  )‎ A. B. C. D.‎ ‎【考点】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模式图;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分析】1、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 ‎(1)缺失: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缺失 例如,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因为患病儿童哭声轻,音调高,很像猫叫而得名.猫叫综合征患者的两眼距离较远,耳位低下,生长发育迟缓,而且存在严重的智力障碍;果蝇的缺刻翅的形成也是由于一段染色体缺失造成的.‎ ‎(2)重复: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 果蝇的棒眼现象就是X染色体上的部分重复引起的.‎ ‎(3)倒位:染色体某一片段的位置颠倒了180度,造成染色体内的重新排列 如女性习惯性流产(第9号染色体长臂倒置).‎ ‎(4)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区域 如惯性粒白血病(第14号与第22号染色体部分易位,夜来香也经常发生这样的变异.‎ ‎2、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基本类型:‎ ‎(1)细胞内的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2)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增加或减少.‎ ‎【解答】解:A、细胞中只是基因a突变为基因A,是发生基因突变,不是染色体变异,A正确;‎ B、该细胞基因a位于的染色体缺少一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缺失类型,B错误;‎ C、该细胞基因a位于的一段染色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易位类型,C错误;‎ D、该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增加了一个染色体组,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染色体结构变异,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 ‎ ‎25.(2分)(2016•虹口区一模)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过程中,必然发生的事件是(  )‎ ‎①伴随蛋白质合成 ②伴随基因丢失 ③细胞数量改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考点】细胞的分化.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正推法;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 ‎【分析】关于“细胞分化”,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 ‎(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 ‎【解答】解:①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而基因表达的产物是蛋白质,因此细胞分化过程伴随蛋白质合成,①正确; ‎ ‎②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该过程中不会发生基因的丢失,②错误; ‎ ‎③细胞分化过程中伴随着细胞的分裂,因此细胞数量改变,③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特点及意义,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叙说,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 ‎ ‎26.(2分)(2016•虹口区一模)人类男性经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中,染色体数可表示为22+X或22+Y.下列就这23条染色体源自其双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染色体来自母方,X染色体来自父方 B.常染色体来自母方,Y染色体来自父方 C.常染色体随机来自父方或母方,X染色体来自父方 D.常染色体随机来自父方或母方,Y染色体来自父方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正推法;减数分裂.‎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解答】解: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随机移向两极,因此精子中的常染色体随机来自父方或母方,Y染色体来自父方.‎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做出准确的推断.‎ ‎ ‎ ‎27.(2分)(2005•天津)原发性低血压是一种人类的遗传病.为了研究其发病率与遗传方式,正确的方法是(  )‎ ‎①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②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研究遗传方式 ‎③在患者家系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④在患者家系中调查研究遗传方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考点】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遗传病的调查方法.‎ 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应选择群体中发病率高的单基因遗传病.根据调查目标确定调查的对象和范围.人类遗传病情况可通过社会调查和家系调查的方式进行,如统计调查某种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应是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然后用统计学方法进行计算.若调查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应对某个典型患者家系进行调查,根据家系遗传状况推断遗传方式.‎ ‎【解答】解:①③研究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应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取样,并用统计学方法进行计算,①正确;③错误;‎ ‎②④调查遗传方式则需要在患者家系中进行,②错误;④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和发病率调查方法的辨别.要注意,遗传病发病率是在广大人群随机抽样调查,考虑年龄、性别等因素,群体足够大,结果为患者人数÷被调查人数×100%;遗传方式是在患者家系中调查,考虑正常情况与患病情况,从而分析基因显隐性及所在的染色体类型.‎ ‎ ‎ ‎28.(2分)(2016•虹口区一模)用豌豆进行遗传实验时,正确的操作是(  )‎ A.自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雄蕊 B.自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雌蕊 C.杂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雄蕊 D.杂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雌蕊 ‎【考点】孟德尔遗传实验.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正推法;孟德尔遗传实验.‎ ‎【分析】豌豆是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条件下只能进行自交,要进行杂交实验,需要进行人工异花授粉,其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据此答题.‎ ‎【解答】解:AB、自交时,不能去除雌蕊和雄蕊,否则无法自交,AB错误;‎ CD、杂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雄蕊,防止自花传粉,C正确,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要求考生掌握豌豆的特点,明确用豌豆进行杂交时需要人工异花授粉,因此还需要考生识记人工异花授粉的过程,尤其要求注意其中“去雄”步骤的具体操作及注意点.‎ ‎ ‎ ‎29.(2分)(2016•虹口区一模)研究发现,胰岛素必须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才能调节血糖平衡.如果人体组织细胞膜缺乏该受体,则可能导致(  )‎ A.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 B.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 C.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 D.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若人体组织细胞膜上缺乏胰岛素受体,则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导致细胞摄取血糖的速度减缓,血糖含量过高.‎ ‎【解答】解: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血糖进入细胞进行氧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根据题干信息“细胞缺乏了胰岛素作用的受体”,这样会导致胰岛素无法发挥降低血糖的作用,因此会使细胞摄取葡萄糖的速度减缓,从而使血糖处于较高的水平.‎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胰岛素的作用.‎ ‎ ‎ ‎30.(2分)(2015•安徽)Qβ噬菌体的遗传物质(QβRNA)是一条单链RNA.当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QβRNA立即作为模板翻译出成熟蛋白、外壳蛋白和RNA复制酶(如图所示),然后利用该复制酶复制QβRN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QβRNA的复制需经历一个逆转录过程 B.QβRNA的复制需经历形成双链RNA的过程 C.一条QβRNA模板只能翻译出一条肽链 D.QβRNA复制后,复制酶基因才能进行表达 ‎【考点】中心法则及其发展.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QβRNA立即作为模板翻译出成熟蛋白、外壳蛋白和RNA复制酶的示意图.Qβ噬菌体的遗传物质(QβRNA)是一条单链RNA,且可直接作为模板进行翻译(即+RNA),复制时直接以RNA为模板进行复制:先以+RNA为模板合成﹣RNA,此时正负链之间是结合在一起的(即双链RNA形式),再以双链中的﹣RNA为模板合成新的+RNA.‎ ‎【解答】解:AB、由题意知Qβ噬菌体的遗传物质(QβRNA)是一条单链RNA,且可直接作为模板进行翻译(即+RNA),不含逆转录酶,复制时直接以RNA为模板进行复制:先以+RNA为模板合成﹣RNA,此时正负链之间是结合在一起的(即双链RNA形式),再以双链中的﹣RNA为模板合成新的+RNA,A错误,B正确;‎ C、由图可知,一条模板可翻译多条肽链,C错误;‎ D、由题意知,QβRNA可直接翻译出蛋白质,D错误. ‎ 故选:B.‎ ‎【点评】本题以“Qβ噬菌体”为素材,结合图解,考查中心法则及其发展,要求考生识记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及后人对其进行的补充和完善,能结合题中和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 ‎ 二、综合题(一)回答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问题(10分)‎ ‎31.(10分)(2016•虹口区一模)如图为真核细胞内蛋白质合成过程示意图,其中途径一形成的蛋白质可分泌到细胞外,途径二形成的蛋白质可转运至膜围成的细胞器和细胞核.[]内填序号,横线上填文字.‎ ‎(1)结构①②③都具有的化学成分是 蛋白质 .结构①特有的化学成分是 RNA .‎ ‎(2)新转录产生的mRNA经一系列加工后穿过细胞核上的 核孔  转运到细胞质中,mRNA与 核糖体 结合进行蛋白质的合成.‎ ‎(3)若合成的蛋白质为丙酮酸脱氢酶,则该酶的合成是通过如图中的途径 二 完成的,合成后被转运到[ ④ ] 线粒体  发挥作用.‎ ‎(4)通过途径一合成的蛋白质可能有 AC (多选).‎ A.胰岛素 B.ATP合成酶 C.免疫球蛋白 D.DNA连接酶 ‎(5细胞质中合成的蛋白质进入细胞核后发挥的功能有 与DNA组成染色质 、 参与各种反应的酶 .‎ ‎【考点】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生物膜系统.‎ ‎【分析】1、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2、分析题图:①为核糖体,②为内质网,③为高尔基体,④为线粒体,⑤为叶绿体.‎ ‎【解答】解:(1)图中①为核糖体,由蛋白质和核糖体构成,②为内质网,③为高尔基体,均具有膜结构,故结构①②③都具有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结构①特有的化学成分是RNA.‎ ‎(2)蛋白质合成的场所的核糖体,故新转录产生的mRNA经一系列加工后穿过细胞核上的核孔转运到细胞质中,mRNA与核糖体结合进行蛋白质的合成.‎ ‎(3)若合成的蛋白质为丙酮酸脱氢酶,为胞内蛋白质,则该酶的合成是通过如图中的途径二完成的,合成后被转运到[④]线粒体发挥作用.‎ ‎(4)通过途径一合成的蛋白质为分泌蛋白,如胰岛素和免疫球蛋白,ATP合成酶D和DNA连接酶属于胞内蛋白质.‎ ‎(5)细胞质中合成的蛋白质进入细胞核后发挥的功能有与DNA组成染色质、参与各种反应的酶.‎ 故答案为:‎ ‎(1)蛋白质 RNA ‎(2)核孔 核糖体 ‎(3)二 ④线粒体 ‎(4)AC(2分)‎ ‎(5)与DNA组成染色质 参与各种反应的酶 ‎【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结构的图象,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 ‎ 三、综合题(二)回答有关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问题。(10分)‎ ‎32.(10分)(2016•虹口区一模)黑藻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水生植物.将黑藻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内,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余的实验条件处于理想状态),实验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结果如表所示.‎ 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CO2(mg/h)‎ ‎1.00‎ ‎1.75‎ ‎2.50‎ ‎3.15‎ ‎3.75‎ ‎3.53‎ ‎3.10‎ 黑暗中释放CO2(mg/h)‎ ‎0.50‎ ‎0.75‎ ‎1.25‎ ‎1.75‎ ‎2.25‎ ‎3.00‎ ‎3.50‎ ‎(1)根据表中数据,在图1坐标中绘出不同温度下光合作用吸收CO2的直方图.  ‎ ‎(2)根据表3可知:黑藻的光合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原因是 一定温度范围内,酶的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 ‎(3)若在昼夜不停的光照下,黑藻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 25℃ ;若每天光照10小时,其余时间置于黑暗环境中,温度保持在30℃的条件下,黑藻 不能 (能/不能)生长.‎ 图2表示黑藻叶肉细胞的部分代谢过程,数字代表物质,字母代表细胞器.‎ ‎(4)图2中,a结构表示 液泡 ,物质③表示 丙酮酸 ,物质②在b结构中的 类囊体膜(类囊体) 处参与反应,物质④在c结构中的 线粒体内膜 处参与反应.‎ ‎(5)根据表中数据,b结构产生的④最多时的温度是 35℃ .‎ ‎【考点】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图像坐标类简答题;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分析】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水的光解,产生ATP和[H],同时释放氧气,ATP和[H]用于暗反应阶段三碳化合物的还原,细胞的呼吸作用不受光照的限制,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为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据表分析:表中光照下吸收CO2量表示净光合速率,黑暗中释放CO2量表示呼吸作用强度.图2中的物质变化判断①是二氧化碳、②是水、③是丙酮酸、④是氧气.合成葡萄糖的是b叶绿体,分解丙酮酸的是c线粒体,含有大量水的是a液泡,d是细胞质基质.‎ ‎【解答】解:(1)表格中光照下吸收CO2为光合作用的净释放量,黑暗中释放CO2为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量,因此可以根据表格中数据计算出不同温度下光合作用吸收CO2总量,如5℃为1.5,10℃为2.5等等.由此作图即可.具体见答案.‎ ‎(2)一定温度范围内,光合作用的酶的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黑藻的光合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 ‎(3)在昼夜不停的光照下,分析表格数据可以看出,25℃时,净光合作用最高,最适合植物生长,30℃时每小时的实际光合作用速率是3.00+3.53=6.53mg/h,所以光照10小时,其余时间置于黑暗环境中,有机物的积累量为:10×6.53﹣24×3.00<0,故植物不能生长.‎ ‎(4)图2中,a结构表示液泡,③是丙酮酸,②水的光解在b叶绿体中的类囊体膜处参与反应;物质④氧气与[H]结合生成水在c线粒体的内膜处参与反应.‎ ‎(5)据表分析,35℃时每小时的实际光合作用速率是3.50+3.00=6.5mg/h,产生的氧气最多.‎ 故答案为:‎ ‎(1)如图 ‎(2)一定温度范围内,酶的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3)25℃不能 ‎(4)液泡 丙酮酸 类囊体膜(类囊体) 线粒体内膜 ‎(5)35℃‎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用数学方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以及数据处理能力.‎ ‎ ‎ 四、综合题(三)回答有关微生物的问题(11分)‎ ‎33.(11分)(2016•虹口区一模)如图1为某细菌结构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该菌对青霉素高度敏感,说明其属 真 (真/古)细菌.与噬菌体比较,其最显著的特点是 具有细胞结构 .图中“6”含有的化合物是 脱氧核糖核酸 .‎ ‎(2)该菌含有的细胞器是 核糖体 .通常作为基因工程中目的基因运载体的是结构[ 5 ] 质粒 .‎ 表4是该菌培养基的配方,其中蛋白胨用35S标记.‎ 成分 蛋白胨 酵母膏 NaCl 蒸馏水 pH 含量 ‎10g ‎5g ‎10g ‎1000ml ‎7.0‎ ‎(3)从同化作用类型看,该细菌属于 异养细菌 .在酵母膏中可能含有的生长因子有 AB (多选).‎ A.某些维生素 B.某些氨基酸 C.酶 D.微量元素 ‎(4)将经上述培养基培养的该细菌与噬菌体(亲代)充分混合.子一代噬菌体体内能检测到放射性,解释其原因 噬菌体的蛋白质合成需以细菌的蛋白质为原料 .‎ 图2示经紫外线照射后,诱导产生对T2噬菌体有抗性菌种的过程.‎ ‎(5)若要将抗T2噬菌体的细菌菌落从混合菌落中筛选出来,操作方法是: 用T2噬菌体侵染混合菌种,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能形成菌落的就是抗T2噬菌体的菌株 .‎ ‎【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遗传物质的探索.‎ ‎【分析】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是以细菌为载体,综合分析了细菌与病毒的区别,培养基的组成,以及生物的变异、基因工程等,明确知识点后,对相关知识进行梳理,最后结合问题提示进行解答.‎ ‎【解答】解:(1)真细菌对青霉素敏感,古细菌对青霉素不敏感,所以该菌对青霉素高度敏感,说明其属于真细菌;噬菌体属于病毒,无细胞结构,观察图1知该菌具有细胞结构,所以该细菌与噬菌体比较,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具有细胞结构.图中“6”为拟核,含有的化合物是DNA.‎ ‎(2)观察图1,知该菌属于原核生物,只有一种细胞器是核糖体,为导入目的基因,常用限制性内切酶处理该菌的5质粒.‎ ‎(3)分析表格中培养基的配方,能提供氮源的是蛋白胨,蛋白胨、酵母膏都可以提供有机碳,所以从同化作用类型看,该细菌属于异养细菌,在酵母膏中可能含有的生长因子有某些氨基酸和维生素等微量有机物.‎ ‎(4)噬菌体是寄生病毒,合成自身的蛋白质和核酸时,要在细菌体内以细菌的物质为原料合成,所以将经上述培养基培养的该细菌与噬菌体(亲代)充分混合.子一代噬菌体体内能检测到放射性.‎ ‎(5)抗T2噬菌体该细菌菌落从混合菌株中筛选出来的过程是用T2噬菌体侵染混合菌株,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能形成菌落的就是抗T2噬菌体的菌株.‎ 故答案应为:‎ ‎(1)真 具有细胞结构 脱氧核糖核酸 ‎(2)核糖体 5 质粒 ‎(3)异养细菌 AB ‎(4)噬菌体的蛋白质合成需以细菌的蛋白质为原料 ‎(5)用T2噬菌体侵染混合菌种,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能形成菌落的就是抗T2噬菌体的菌株 ‎【点评】本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有病毒与原核生物的区别,基因工程,培养基的组成,基因突变等,知识的跳跃性较强.主要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 ‎ 五、综合题(四)分析有关人体代谢及其调节的资料,回答问题。(10分)‎ ‎34.(10分)(2016•虹口区一模)图1表示人体某细胞及发生在其中的部分代谢过程,图2表示该细胞合成的脂蛋白.‎ ‎(1)下列关于图1所示细胞分析正确的是 AB (多选).‎ A.该细胞既能合成胆固醇,又能将多余胆固醇加工后再排出体外 B.该细胞合成的甘油三酯主要以VLDL的形式输送至血液 C.在该细胞中脂肪酸需转化为丙酮酸后,才能进入三羧酸循环 D.该细胞膜上有胰高血糖素受体,但无肾上腺素受体 ‎(2)图2中脂蛋白结构、功能分析正确的是 BCD (多选).‎ A.1﹣4依次表示胆固醇、磷脂、甘油三酯、蛋白质 B.可运载胆固醇 C.可运载甘油三酯 D.将内源性脂类物质运送到靶器官 表是某男子血液检查结果.‎ 项 目 测定值(mg/dL)‎ 参考范围 (mg/dL)‎ 尿素 ‎4.6‎ ‎6.0﹣23.0‎ 血清葡萄糖 ‎223‎ ‎60﹣110‎ 甘油三酯 ‎189‎ ‎50﹣200‎ 总胆固醇 ‎232‎ ‎150﹣220‎ ‎(3)分析表检查结果对该男子健康可作出的判断是 ACD (多选).‎ A.肝功能可能有损伤 B.肾滤过作用有障碍 C.可能会出现尿糖 D.可能HDL合成量较低 ‎(4)如血液中总胆固醇长期过高对血压的影响是 A .‎ A.收缩压升高、舒张压升高、脉压下降 B.收缩压升高、舒张压升高、脉压升高 C.收缩压升高、舒张压下降、脉压升高 D.收缩压下降、舒张压升高、脉压下降 ‎(5)抗利尿激素又称血管升压素,在机体严重失血时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释放大量增加可使血压不致下降过多,请分析其原因? 抗利尿激素浓度升高,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导致血量增加,因而使血压不致下降过多 .‎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体温调节、水盐调节与血糖调节.‎ ‎【分析】分析题图1:题图示人体某细胞及发生在其中的部分代谢过程,由图知在该细胞内,能完成脂质与糖类的相互转化和葡萄糖与糖原的相互转化,因此该细胞为肝细胞.‎ 据图2分析,图中1表示磷脂,2表示胆固醇,3表示甘油三酯,4表示蛋白质.‎ ‎【解答】解:(1)A.该细胞既能合成胆固醇,又能将多余胆固醇加工后再排出体外,A正确;B.该细胞合成的甘油三酯主要以VLDL的形式输送至血液,B正确;C.在该细胞中脂肪酸需转化为丙酮酸后,才能进入糖代谢,C错误;D.该细胞膜上有胰高血糖素受体,也有肾上腺素受体,D错误.故选:AB.‎ ‎(2)A、观察题图,其中的1、2、3、4分别是磷脂、胆固醇、甘油三酯、蛋白质,A错误;B.脂蛋白可运载胆固醇,B正确;C.脂蛋白可运载甘油三酯,C正确;D.脂蛋白将内源性脂类物质运送到靶器官,D正确.故选:BCD.‎ ‎(3)A、由于肝细胞是合成尿素的主要场所,尿素含量偏低,肝细胞可能有损伤,A正确;B、由于血清葡萄糖偏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体内缺乏胰岛素,导致血糖无法转变成糖原等物质,而和肾滤过作用有障碍关系不大,B错误;C、由于血清葡萄糖偏高的,超过了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的能力,所以可能会尿糖,C正确;D、HDL是高密度脂蛋白作用是将血浆中的胆固醇运回肝脏进行代谢,所以血浆中HDL含量低,会导致血浆中胆固醇含量偏高,D正确.故选:ACD.‎ ‎(4)如血液中总胆固醇长期过高对血压的影响是收缩压升高、舒张压升高、脉压下降.‎ ‎(5)抗利尿激素又称血管升压素,在机体严重失血时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释放大量增加可使血压不致下降过多,其原因是抗利尿激素浓度升高,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导致血量增加,因而使血压不致下降过多.‎ 故答案为:‎ ‎(1)AB ‎ ‎(2)BCD ‎(3)ACD ‎(4)A ‎(5)抗利尿激素浓度升高,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导致血量增加,因而使血压不致下降过多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 ‎ 六、综合题(五)回答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问题(10分)‎ ‎35.(10分)(2016•虹口区一模)瘦素是动物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可作用于下丘脑调节人的食欲,机体脂肪储存量越大瘦素分泌越多,其作用机理如图1所示.‎ ‎(1)图1中有 3 个突触,在突触传递时的信号转换过程是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 ‎(2)下列有关瘦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BCD (多选).‎ A.瘦素是脂肪细胞的储能物质 B.瘦素合成后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出细胞 C.瘦素通过体液运输发挥作用 D.瘦素受体分布在下丘脑神经元质膜上 ‎(3)人体内脂肪含量偏高时,瘦素释放量增加导致食欲降低,对其机理分析合理的是 AC (多选).‎ A.引起神经元A兴奋,信号分子X释放增加 B.引起神经元B兴奋,信号分子Y、Z释放增加 C.引起神经元B受抑制,信号分子Y、Z的释放减少 D.引起信号分子X与Y的比值降低 ‎(4)大多数肥胖者血液中瘦素水平比非肥胖者高,但其食欲并未降低,推测其原因可能是 瘦素的受体异常 、 瘦素无法运输到下丘脑(血液中存在瘦素抑制剂) .‎ 瘦素还可直接抑制脂肪合成,促进其分解.而人体大量进食后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促进细胞将葡萄糖转变为脂肪.此时,胰岛素与瘦素关系如图2所示.‎ ‎(5)在图2括号中用符号“+”(促进)或者“﹣”(抑制)表示出两者在调节脂肪代谢中的关系.‎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实验分析题;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分析】1、由题图知,神经元A兴奋时,会使信号分子x增多;神经元B受到抑制时,会使信号分子Y和Z均减少.‎ ‎2、激素调节的特点有:①微量和高效、②通过体液运输、③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 ‎3、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解答】解:(1)相邻两个神经元之间构成突触,图1中有3个突触,在突触传递时的信号转换过程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解:A、瘦素是动物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蛋白质不属于储能物质,A错误;‎ B、瘦素是动物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古瘦素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出细胞,B正确;‎ C、激素分泌后,随着体液运输至全身各处,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发挥作用,C正确;‎ D、激素可作用于下丘脑调节人的食欲,故瘦素受体分布在下丘脑神经元质膜上,D正确.‎ 故选:BCD.‎ ‎(3)解:A、结合题图和以上分析知,人体内脂肪含量偏高时,瘦素释放量增加,引起神经元A兴奋,使信号分子X的分泌量增加,A正确;‎ BC、结合题图和以上分析知,人体内脂肪含量偏高时,瘦素释放量增加,引起神经元B抑制,信号分子Y、Z释放减少,B错误;C正确;‎ D、结合题图和以上分析知,人体内脂肪含量偏高时,瘦素释放量增加,引起神经元A兴奋,神经元B受抑制,使信号分子X与Y的分泌量会分别增加和减少,所以X和Y的比值会增加,从而使饱中枢兴奋,D错误.‎ 故选:AC.‎ ‎(4)大多数肥胖者血液中瘦素水平没有降低,推测最可能的原因是其体内瘦素的受体失去功能(瘦素无法运输到下丘脑、血液中存在瘦素抑制剂),从而使食欲失去控制.‎ ‎(5)当人体大量进食后,人体的血糖浓度会在一定范围内升高,此时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促进细胞吸收(摄取)葡萄糖并将其转变为脂肪,使瘦素含量增加,瘦素促进脂肪分解.瘦素对胰岛素的分泌具有抑制作用,可维持体内脂肪含量的稳定.故瘦素和胰岛素关系为:‎ 故答案为:‎ ‎(1)3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BCD ‎ ‎(3)AC ‎ ‎(4)瘦素的受体异常 瘦素无法运输到下丘脑(血液中存在瘦素抑制剂)‎ ‎(5)‎ ‎【点评】本题以瘦素为题材,考查了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考生能够充分摄取题干中有效信息并对题图正确分析和总结是解题的关键.‎ ‎ ‎ 七、综合题(六)回答下列有关植物生长与激素调节的问题。(10分)‎ ‎36.(10分)(2016•虹口区一模)取燕麦幼苗若干,在胚芽鞘顶端以下插入云母片,如图1所示.‎ ‎(1)在图中1幼苗的左侧给予光照,结果幼苗 向光弯曲(向左侧弯曲) .‎ ‎(2)由实验发现的生长素的基本特征是 ACD (多选).‎ A.促进细胞伸长 B.体内含量丰富 C.单侧光照可引起分布不均 D.可长距离转运 将燕麦幼苗在黑暗环境中横置于平台上,一段时间后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图中“+”的多少表示生长素的多少)‎ ‎(3)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实验目的是 避免(单侧)光照对植物(向性)生长的影响 .‎ ‎(4)对该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A .‎ A.1、4处促进生长 B.2、3处生长受到抑制 C.实验说明植物体内生长素分布较多处生长快 D.平台若置于水平转盘上缓慢转动,幼苗将水平生长 为了探究重力和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程度,对刚萌发的盆栽燕麦进行如图3处理,A盒下侧有开口,可以进光.‎ ‎(5)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若 若A、B中幼苗都向上弯曲生长,且B向上弯曲程度大 ,说明重力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大于单侧光.‎ ‎②若 A中幼苗向下弯曲生长,B中幼苗向上弯曲生长 ,说明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大于重力.‎ ‎【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植物激素调节.‎ ‎【分析】据图分析:图1中,左侧单侧光的照射,引起生长素的横向运输(由向光侧运向背光侧),导致右侧生长素浓度高;由于云母片的阻挡作用,左侧生长素不能运输到下侧,而右侧生长素可以运输到下侧,所以右侧生长快,而左侧生长慢,幼苗向左生长.图2中跟会向地生长,茎会背地生长.图3装置是探究重力和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程度.据此分析作答.‎ ‎【解答】解:(1)胚芽鞘顶端合成生长素,并向胚芽鞘下方运输,促进胚芽鞘细胞的伸长;光照会影响生长素的分布,使背光侧的生长素比向光侧多;同时幼苗左侧插入的云母片阻碍了向光侧生长素的向下运输,导致背光侧细胞伸长不均匀,因此在图中幼苗的左侧给予光照,幼苗向光弯曲.‎ ‎(2)生长素的相关特点主要有:促进细胞纵向伸长、单侧光照可引起分布不均和可以长距离纵向运输,故选:ACD.‎ ‎(3)为避免(单侧)光照对植物(向性)生长的影响,实验需要在黑暗条件下进行.‎ ‎(4)A、由于根对生长素敏感,茎对生长素不敏感,横放的植物幼苗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的,所以根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促进生长,A正确;‎ B、2处生长受到抑制,3处生长是促进作用不明显,B错误;‎ C、实验说明植物体内生长素具有两重性,C错误;‎ D、平台若置于水平转盘上缓慢转动,幼苗根仍然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D错误.‎ 故选:A.‎ ‎(5)重力的作用使得茎背地生长,单侧光的作用使得茎向光生长,根据选择的装置预测实验结果:‎ ‎①若A、B中幼苗都向上弯曲,但B的弯曲程度大,说明重力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大于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 ‎②若A中幼苗向下弯曲生长,B中幼苗向上弯曲生长,说明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大于重力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 故答案为:‎ ‎(1)向光弯曲(向左侧弯曲)‎ ‎(2)ACD ‎(3)避免(单侧)光照对植物(向性)生长的影响 ‎(4)A ‎(5)①若A、B中幼苗都向上弯曲生长,且B向上弯曲程度大 ‎ ‎②A中幼苗向下弯曲生长,B中幼苗向上弯曲生长 ‎【点评】本题考查生长素的作用及相关实验,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题图的能力和判断能力;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 ‎ 八、综合题(七)回答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问题。(10分)‎ ‎37.(10分)(2016•虹口区一模)如图显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姐妹染色单体及着丝粒、动粒结构,其中动粒有驱动染色体分离的作用.据图回答问题.‎ ‎(1)如图所示染色体正处于细胞分裂的 C 期.‎ A.S期   B.G2期 C.中期 D.后期 ‎(2)在正常情况下,图23中的姐妹染色单体 A .‎ A.含有相同的遗传信息 B.含有等位基因 C.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 D.不含有非等位基因 ‎(3)细胞分裂时,染色体中被纺锤丝捕获的结构是 动粒 (着丝粒/动粒).当纺锤丝变短时,染色体出现的行为是 已分离的染色单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向细胞两级移动 .‎ 相关研究表明,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与黏连蛋白降解有关.黏连蛋白是一个蛋白复合体,至少含有4种亚单位,分离酶能剪切其中的一个亚单位,从而使黏连蛋白解聚.通常情况下,分离酶与securin蛋白结合而不表现出活性.进入有丝分裂后期时,细胞中的后期促进复合体(APX)被激活,此复合体能特异性选择并引导secrin蛋白降解,激活分离酶.APX自身不能独立工作,需要Cdc20(一种辅助因子)协助确定和选择被降解的靶蛋白种类及靶蛋白降解时间.‎ ‎(4)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的原因是 AB (多选).‎ A.黏连蛋白发生解聚 B.securin蛋白被降解 C.APX与分离酶结合 D.Cdc20被抑制 ‎(5)上述资料能表明的事实是 ACD (多选).‎ A.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与纺锤丝的活动无关 B.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不仅仅是动粒驱动的结果 C.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需要酶的参与 D.黏连蛋白、APX等物质的作用结果导致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信息转化法;有丝分裂.‎ ‎【分析】细胞周期分为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1)分裂间期主要变化:DNA复制、蛋白质合成.‎ ‎(2)分裂期主要变化:‎ ‎1)前期:①出现染色体:染色质螺旋变粗变短的结果;②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③纺锤体形成纺锤丝.‎ ‎2)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数目清晰,便于观察.‎ ‎3)后期: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纺锤丝牵引分别移向两极.‎ ‎4)末期:(1)纺锤体解体消失(2)核膜、核仁重新形成(3)染色体解旋成染色质形态;④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植物形成细胞壁,动物直接从中部凹陷).‎ ‎【解答】解:(1)分析图解可知,图中染色体的着丝点的两侧有纺锤丝牵引,并且染色体高度螺旋,因此该染色体正处于细胞分裂的中期.‎ ‎(2)在正常情况下,一条染色体上的两条染色单体上的DNA分子是由同一个DNA分子复制而来,因此两条染色单体上具有的遗传信息是相同的.‎ ‎(3)细胞分裂时,染色体中被纺锤丝捕获的结构是着丝粒.当纺锤丝变短时,染色体出现的行为是已分离的染色单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向细胞两级移动.‎ ‎(4)分析题意可知,“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与黏连蛋白降解有关”,A正确;‎ ‎“进入有丝分裂后期时,细胞中的后期促进复合体(APX)被激活,此复合体能特异性选择并引导secrin蛋白降解”,B正确;‎ 根据题干信息,APX并没有与分离酶结合,C错误;‎ ‎“APX自身不能独立工作,需要Cdc20(一种辅助因子)协助确定和选择被降解的靶蛋白种类及靶蛋白降解时间”,即Cdc20没有被抑制,D错误.‎ ‎(5)上述资料能表明的事实是 ACD(多选).‎ 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与纺锤丝的活动无关,A正确;‎ 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就是动粒驱动的结果,B错误;‎ 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需要酶的参与,C正确;‎ 黏连蛋白、APX等物质的作用结果导致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D正确.‎ 故答案为:‎ ‎(1)C ‎(2)A ‎(3)动粒 已分离的染色单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向细胞两级移动 ‎(4)AB ‎(5)ACD ‎【点评】本题考查有丝分裂的特点和DNA变化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识记能力,需要巧记有丝分裂的特点.‎ ‎ ‎ 九、综合题(八)回答下列有关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的问题。(9分)‎ ‎38.(9分)(2016•虹口区一模)普通番茄细胞中含有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控制细胞产生多聚半乳糖醛酸酶,该酶能破坏细胞壁,使番茄软化,不耐贮藏.科学家将抗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导入番茄细胞,培育出了抗软化、保鲜时间长的转基因番茄.如图为操作流程图,据图回答问题.‎ ‎(1)实验中的目的基因是 抗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 .‎ ‎(2)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必需的工具酶有 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 ‎(3)图中步骤①→②使用的生物技术是 植物组织培养 .这种技术可保留番茄植株抗软化、保鲜时间长的优良性状,其原因是 该过程属于无性繁殖,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 ‎(4)根据图中,转基因番茄细胞中的信息传递过程,分析转基因番茄抗软化的原因. mRNA1和mRNA2结合,阻碍了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翻译过程,最终使得番茄获得抗软化的性状 ‎ ‎(5)若将得到的二倍体转基因番茄植株自交,F1中抗软化与不抗软化的植株数量比为3:1,则可推测目的基因整合到了 A .‎ A.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一条上 B.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条上 C.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上 D.一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体上.‎ ‎【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基因工程.‎ ‎【分析】分析题图:①、②是将受体细胞培养形成转基因植株,需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其中①是脱分化过程、②是再分化过程,这两个过程都需要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调节.由左下图可知:mRNA1和mRNA2的结合直接阻碍了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合成时的翻译过程,最终使番茄获得抗软化的性状.‎ ‎【解答】解:(1)将抗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导入番茄细胞,培育出了抗软化、保鲜时间长的转基因番茄,实验中的目的基因是抗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 ‎(2)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需要用到同一种的限制性内切酶处理含有目的基因的外源DNA分子和运载体,以形成相同的黏性末端,再用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和载体连接构成重组质粒.‎ ‎(3)图中步骤①→②将离体的组织、细胞培育成完整的个体,使用的生物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由于该过程属于无性繁殖,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该技术可保留番茄植株抗软化、保鲜时间长的优良性状.‎ ‎(4)mRNA1和mRNA2结合,阻碍了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翻译过程,最终使得转基因番茄获得抗软化的性状.‎ ‎(5)二倍体转基因番茄植株自交,F1中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比例为抗软化植株:不抗软化的植株=3:1,遵循基因分离定律现象,说明目的基因整合到了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一条上.故选:A.‎ 故答案为:‎ ‎(1)抗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 ‎(2)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3)植物组织培养 该过程属于无性繁殖,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4)mRNA1和mRNA2结合,阻碍了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翻译过程,最终使得番茄获得抗软化的性状 ‎(5)A ‎【点评】本题以图展示了转基因番茄的培育过程,考查了基因工程的应用等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难度.‎ ‎ ‎ 十、综合题(九)分析有关遗传病的资料,回答问题。(10分)‎ ‎39.(10分)(2016•虹口区一模)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视网膜感光细胞和色素上皮细胞变性导致夜盲和进行性视野缺损的致盲眼底病,目前已证实这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图1为W家族中RP的遗传系谱图,其中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 ‎(1)RP的遗传方式是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 ‎(2)第Ⅲ代中,与Ⅲ﹣8基因型相同的个体是 Ⅲ﹣10和Ⅲ﹣11 .‎ 研究证实,视紫红质基因(RHO)突变可导致RP,且已发现RHO基因可发生多种类型的突变.‎ ‎(3)图2为W家族中正常人和患者RHO基因DNA测序结果,据图分析,患者RHO基因突变的原因及由此引起的表达差异: 由于其中一个碱基C被替换成T,使得密码子改变,其编码的氨基酸种类也随之改变,因而导致蛋白质变化 .‎ ‎(4)研究发现,N家族RP遗传中有一女患者的RHO基因第327密码子处由于单个碱基(C)的缺失,使第326密码子后的编码氨基酸发生改变,导致原有22个氨基酸的肽链末端延长为32个氨基酸.请解释原因. 碱基的缺失,导致遗传信息翻译的终止信号延后出现 .‎ ‎(5)N家族该女患者30岁出现夜盲,视觉敏感度下降,眼底具有RP的典型表现.她的女儿和姐姐均患RP.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D (多选).‎ A.RHO基因是否表达与性别相关 B.RHO基因的表达与环境因素相关 C.女患者的直系亲属均可能存在突变基因 D.患者可服用维生素A来缓解病情.‎ ‎【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人类遗传病.‎ ‎【分析】分析系谱图:Ⅲ﹣11为患者,而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说明该病为显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于Ⅱ﹣5(男患病)的母亲Ⅰ﹣2正常,说明该病的致病基因不可能在X染色体上,则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解答】解:(1)由于上分析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2)相关基因用B和b表示,则Ⅲ﹣7和Ⅲ﹣9的基因型均为bb,Ⅲ﹣8、Ⅲ﹣10和Ⅲ﹣11的基因型均为Bb.‎ ‎(3)对比图2中正常人和患者的测序结果可知,患者RHO基因突变的原因是一个碱基C被替换成T,使得密码子改变,其编码的氨基酸种类也随之改变,因而导致蛋白质该病.‎ ‎(4)碱基缺失后使原有22个氨基酸的肽链末端延长为32个氨基酸,说明其形成的原因是碱基的缺失,导致遗传信息翻译的终止信号延后出现.‎ ‎(5)A.RHO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其遗传与性别无关,A错误;‎ B.性状是由基因与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因此RHO基因的表达与环境因素相关,B正确;‎ C.若该女患者的显性基因来源于其自身的基因突变,则其双亲都不存在突变基因,C错误;‎ D.患者可服用维生素A来缓解病情,D正确.‎ 故选:BD.‎ 故答案为:‎ ‎(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2)Ⅲ﹣10和Ⅲ﹣11‎ ‎(3)由于其中一个碱基C被替换成T,使得密码子改变,其编码的氨基酸种类也随之改变,因而导致蛋白质变化 ‎(4)碱基的缺失,导致遗传信息翻译的终止信号延后出现 ‎(5)BD ‎【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能根据系谱图及题干信息准确判断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同时能结合图中及题中信息准确答题,有一定难度.‎ ‎ ‎ 参与本试卷答题和审题的老师有:sdpydxh;晴薇12;shx779;杜献林;lyyjg;张泽普;天边彩虹;越来越好;pygh;美丽心情;shan;sw0001;晓静;beling;浮萍(排名不分先后)‎ 菁优网 ‎2016年12月16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