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必修)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必修) 解析版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生物(必修)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 ‎1. 下列能够在人体内环境中进行的生理过程是 A. 抗原与抗体结合 B. 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 C. 淀粉水解成麦芽糖 D. 甲状腺激素的合成过程 ‎【答案】A ‎【解析】内环境指细胞直接浸浴和生存的环境,是围绕在多细胞动物的细胞周围的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脑脊液等。抗原与抗体结合主要是在血浆中进行,A正确;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是在细胞内的核糖体上,B错;淀粉水解成麦芽糖消化道内,C错;甲状腺激素的合成过程是在甲状腺细胞内,D错。故本题选A。‎ ‎2. 血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 A. 血浆、体液、体液 B. 血液、体液、淋巴 C. 血浆、组织液、淋巴 D. 血液、细胞外液、体液 ‎【答案】C ‎【解析】(1)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即其所处的内环境是血浆;‎ ‎(2)肌细胞属于组织细胞,其所处的内环境是组织液;‎ ‎(3)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淋巴.‎ ‎【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组成 ‎【名师点睛】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其中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 ‎3.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A. 抗体 B. 激素 C. 尿素 D. 血红蛋白 ‎【答案】D ‎【解析】抗体、激素、尿素均可以出现在内环境中,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选D。‎ ‎4. 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浆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A. 降低、CO2、Na2CO3 B. 降低、乳酸、NaHCO3‎ C. 升高、CO2、H2CO3 D. 升高、乳酸、NaHCO3‎ ‎【答案】B ‎【解析】在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人体部分细胞会通过无氧呼吸产生乳酸(酸性物质)来获得能量,乳酸进入血液后会引起pH降低,但血浆中的NaHCO3会与乳酸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进一步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从而维持血浆PH值的相对稳定。综上所述,A、C、D三项均错误,B项正确。‎ ‎5. 组织液生成增加,大量积累在细胞间隙就会引起组织水肿。下列各项不能引起水肿的是 A. 肾小球肾炎 B. 严重营养不良 C. 毛细淋巴管阻塞 D. 饮水过多 ‎【答案】D ‎【解析】肾小球肾炎导致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血红蛋白流失,使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增大,导致组织水肿;严重营养不良会导致血红蛋白减少,使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增大,导致组织水肿;毛细淋巴管阻塞使组织液回流受阻,直接导致组织液增多;饮水过多,机体会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相对稳定。选D。‎ ‎6.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 反射 B. 反射弧 C. 神经冲动 D. 神经系统 ‎【答案】A ‎【解析】A 试题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兴奋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称为神经冲动,A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7. 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 A. 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B. 在反射弧上传导的信号全部是电信号 C. 图中②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D. 若从①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③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 ‎2、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3、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B处有神经节,故B为传入神经、A、C、D、E分别为感受器、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①位于传入神经上、②为突触结构、③位于传出神经上.‎ 解:A、图中的A感受器、B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D传出神经和E效应器五部分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A正确;‎ B、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信号全部是电信号,在突触处传导的信号还有化学信号,B错误;‎ C、图中②突触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C正确;‎ D、若从①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③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D正确.‎ 故选:B.‎ 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的含义;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8. 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B.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从突触前膜到突触后膜 C. 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只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D. 神经纤维内部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 ‎【答案】B ‎【解析】突触小体是轴突末端的膨大,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A项错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从突触前膜到突触后膜,B项正确;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C项错误;神经纤维内部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同,D项错误。‎ ‎9. 下列各图箭头表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和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其中不正确的是 A. B. C. D. ‎ ‎【答案】C ‎【解析】A图所示是兴奋是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A正确;B图所示是兴奋是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B正确;C图所示是兴奋是从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而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C错误;D图所示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兴奋的传导方向和膜内侧的电流传导方向一致,其特点是双向、速度快,D正确。‎ ‎【考点定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 ‎【名师点睛】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因为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10. 神经元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变化与Na+和K+的分布不均有关。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兴奋部位的特点是 A. 对K+的通透性增加,K+迅速外流 B. 对K+的通透性下降,K+迅速内流 C. 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迅速外流 D. 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迅速内流 ‎【答案】D ‎【解析】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K+主要存在于细胞内,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兴奋部位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迅速内流,导致动作电位的产生。选D。‎ ‎11. 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表示在前膜上完成了哪几种形式的信号间的转变 A. 化学信号→电信号 B. 电信号→化学信号 C. 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 D.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答案】B ‎【解析】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沿神经纤维传到突触前膜,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在前膜上完成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选B。‎ ‎12.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性腺激素的产生部位分别是 A. 前者是下丘脑,后者是垂体 B. 前者是垂体,后者是性腺 C. 两者都是下丘脑 D. 两者都是垂体 ‎【答案】A ‎【考点定位】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性腺激素的作用部位分别是 ‎13. 观察如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下丘脑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直接调节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B. 垂体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控制甲状腺和下丘脑的分泌活动 C. 血液中较多的甲状腺激素对垂体、下丘脑分泌有抑制作用 D. 垂体的分泌活动只受下丘脑的影响 ‎【答案】C ‎【解析】下丘脑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作用于垂体间接调节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A项错误;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B项错误;血液中较多的甲状腺激素对垂体、下丘脑分泌有抑制作用,垂体的分泌活动不只受下丘脑的影响,C项正确,D项错误。‎ ‎14. 当人从25℃到0℃的环境中,人体将出现的生理反应是 A. 耗氧量减少,体温降低 B. 耗氧量增加,体表血管收缩 C. 耗氧量减少,心率变慢 D. 耗氧量增加,体温升高 ‎【答案】B ‎【解析】当人从25℃到0℃的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促进有机物氧化分解,导致耗氧量增加;同时体表血管收缩,以减少散热量。选B。‎ ‎15. 如图表示午餐以后人体血液中血糖和两种激素浓度的变化,图中曲线a、b、c分别表示 A. 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血糖 B. 胰岛素、血糖、胰高血糖素 C. 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D. 胰高血糖素、血糖、胰岛素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午餐以后人体血糖含量增加,血糖浓度增加导致胰岛素增加,胰高血糖素减少,所以a表示血糖,b表示胰岛素,c表示胰高血糖素,故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血糖调节中的激素含量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6. 当一个人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会导致 A. 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B. 下丘脑释放抗利尿激素 C. 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 D. 垂体渗透压感受器兴奋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水平衡调节的方式:‎ 解:A、当一个人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就会升高,A错误;‎ B、下丘脑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由垂体后叶释放,B错误;‎ C、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减少尿量,降低渗透压,C正确;‎ D、渗透压感受器在下丘脑,D错误.‎ 故选:C.‎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17. 人的神经系统中,有些神经细胞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合成并分泌激素。这些细胞位于 A. 大脑皮层 B. 垂体 C. 下丘脑 D. 脊髓 ‎【答案】C ‎【解析】人的神经系统中,下丘脑的有些神经细胞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合成与分泌激素,A、B、D三项均错误,C项正确。‎ ‎【考点定位】神经调节于体液调节 ‎18. 下图表示人体内化学物质传输信息的3种方式。神经递质和性激素的传输方式依次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①‎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上一神经元)释放,经过突触间隙(组织液),作用于突触后膜(下一神经元),故为题图②;性激素释放后通过体液运输,属于体液调节,故为题图①.‎ 故选:D.‎ ‎19. 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一类疾病是 A. 病原体感染机体而引发的疾病,有传染性 B. 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发的疾病,无传染性 C. 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而引发的过敏反应 D. 人体免疫系统把自身正常的组织、器官当做抗原造成损伤而引发的疾病 ‎【答案】D ‎【解析】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是人体免疫系统把自身正常的组织、器官当做抗原造成损伤而引发的疾病,选D。‎ ‎20. 如图为人体体液免疫过程的示意图。下列细胞中不能识别抗原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人体体液免疫过程的示意图,其中细胞a为T细胞,能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b为B细胞;c为浆细胞,可产生抗体;d为记忆细胞.‎ 解:A、a为T细胞,能识别抗原,A错误;‎ B、b为B细胞,能识别抗原,B错误;‎ C、c为浆细胞,能产生抗体,但不能识别抗原,C正确;‎ D、d为记忆细胞,能识别抗原,D错误.‎ 故选:C.‎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21. 二次免疫中能直接产生大量抗体的细胞是 A. 吞噬细胞 B. 记忆细胞 C. 效应T细胞 D. 效应B细胞(浆细胞)‎ ‎【答案】D ‎【解析】二次免疫是只同种抗原侵入机体后刺激原有的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浆细胞,从而合成分泌大量抗体,所以能直接产生大量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选D.‎ ‎【考点定位】特异性免疫 ‎【名师点睛】各种免疫细胞的比较 细胞名称 ‎ 来源 ‎ 功能 ‎ 吞噬细胞 ‎ 造血干细胞 ‎ 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原抗体结合体 ‎ B细胞 ‎ 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 ‎ 识别抗原,分化成为浆细胞、记忆细胞 ‎ T细胞 ‎ 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 ‎ 识别、呈递抗原,分化成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 ‎ 浆细胞 ‎ B细胞或记忆细胞 ‎ 分泌抗体 ‎ 效应T细胞 ‎ T细胞或记忆细胞 ‎ 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 记忆细胞 ‎ B细胞或T细胞 ‎ 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 ‎ ‎22. 下列有关生长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幼芽、幼叶等是合成生长素最旺盛的部位 B. 生长素大部分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C. 单侧光照射能使生长素在向光一侧分布多 D.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向光弯曲生长的部位是尖端的下面伸长区 ‎【答案】C ‎【解析】幼芽、幼叶等分生组织是合成生长素最旺盛的部位,A项正确;生长素大部分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B项正确;单侧光照射能使生长素在背光一侧分布多,C项错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向光弯曲生长的部位是尖端的下面伸长区,D项正确。‎ ‎23. 用燕麦胚芽鞘及幼苗⑦⑧进行如下实验,一段时间后,会引起弯曲现象的是(→表示单侧光的方向)‎ A. ②⑤⑦ B. ①②③⑤⑧ C. ①③④⑥⑦ D. ②⑤⑧‎ ‎【答案】D ‎【解析】在①中因为是运输旋转,所以a和b中生长素含量一样。②将含生长素的放在左侧,所以弯向右侧生长。③中含有锡箔小帽尖端不能接受单侧光,所以直立生长,B、C错误。④虽然有单侧光,但因为云母片阻止了生长素在尖端的横向运输,所以是直立生长。⑤生长素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在尖端会进行横向运输,会弯向右侧生长。⑥阻止了向下运输,会直立生长。⑦是花盆匀速旋转,虽然有单侧光,仍是直立生长,A错误。⑧旋转的是纸盒,只有小窗旋转到光照处才能接受光照,所以弯向小窗生长,D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生长素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名师点睛】易错警示 与植物激素相关的3个提示 ‎(1)实验中要运用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2)实验要体现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提出(发现)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证明→得出结论。‎ ‎(3)实验材料——胚芽鞘、去尖端的胚芽鞘、玻璃片和云母片阻断运输;不透明锡箔纸和盒子遮光;琼脂块运输或收集生长素;枝条上下端与极性运输关系。‎ ‎24. 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长素对根、芽、茎3种器官生长的作用都具有两重性 B. 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根、芽、茎的生长都有促进作用 C. 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但抑制了芽的生长 D. 3种器官对生长素反应的灵敏程度依次为:茎>芽>根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坐标曲线图反映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横轴为生长素浓度的变化,纵轴为生长素对器官生长的作用,三条曲线分别代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根、芽、茎生长的影响.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生长素对三种器官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A正确;‎ B、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具有促进作用,对根和芽都有抑制作用,B错误;‎ C、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和芽的生长都具有促进作用,但抑制了根的生长,C错误;‎ D、从题中曲线可以看出植物不同的器官,生长素的作用曲线不同,根最敏感.因此3种器官对生长素反应的灵敏程度依次为:根>芽>茎,D错误.‎ 故选:A.‎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25. 水平放置的幼苗,经过一段时间根向下弯曲生长,其原因是 ‎①重力作用,背离地面一侧生长素分布的少 ‎ ‎②光线作用,靠近地面一侧生长素分布的多 ‎③根比茎对生长素反应敏感,浓度高抑制生长 ‎ ‎④根对生长素反应不敏感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D ‎【解析】水平放置的幼苗,重力作用下,背离地面一侧生长素分布的少,靠近地面一侧生长素分布较多;由于根比茎对生长素反应敏感,靠近地面一侧浓度高,抑制生长,导致根向下弯曲生长。选D。‎ ‎26. 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品种番茄的花进行人工去雄后,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涂抹子房,得到的无籽番茄果实平均重量见下表。‎ ‎2,4—D浓度( mg/L)‎ ‎0‎ ‎5‎ ‎10‎ ‎15‎ ‎20‎ ‎25‎ ‎30‎ ‎35‎ 无籽番茄平均重量(g/个)‎ ‎0‎ ‎13.5‎ ‎26.2‎ ‎46.5‎ ‎53.6‎ ‎53.7‎ ‎43.0‎ ‎30.2‎ 据表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2,4—D浓度超过25 mg/L,对果实的发育起抑制作用 B. 2,4—D与生长素的作用效果完全相同 C. 2,4—D可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D. 2,4—D诱导无籽番茄的最适浓度范围为25 mg/L左右 ‎【答案】D ‎【解析】2,4—D浓度超过25 mg/L,对果实发育促进作用减弱,A错误;据表不能得出2,4—D与生长素的作用效果相同,表格中没有生长素的相关信息,B错误;表中数据不能说明2,4—D可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C错误;2,4—D诱导无籽番茄的最适浓度范围为20—30 mg/L,D正确。‎ ‎【考点定位】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名师点睛】最适浓度范围的确定:根据生长素作用特点的两重性,在因变量最高值两侧的浓度为最适浓度范围。‎ ‎27. 侧芽生长素的浓度总是高于顶芽,但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仍然大量积存在侧芽部位,这是因为生长素的运输方式属于 A. 自由扩散 B. 主动运输 C. 极性运输 D. 渗透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顶端产生较多的生长素,生长素高由于顶端向下运输,导致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升高,离顶端越近的芽生长素的浓度越高,这种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了侧芽的生长,而顶芽处则由于生长素向下运输,生长素的浓度较低,所以生长的较快,这样就出现了,顶芽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而侧芽生长素浓度高抑制了生长,这种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抑制生长的现象,叫做顶端优势.‎ 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侧芽生长素的浓度总是高于顶芽,但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仍大量积存于侧芽部位,说明生长素是由低浓度到高浓度的运输,这种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故选:B.‎ 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28. 关于植物激素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长素可用于果实催熟 B. 脱落酸能够促进种子萌发 C. 赤霉素能够促进茎的伸长 D. 乙烯可用来诱导产生无籽果实 ‎【答案】C ‎【解析】乙烯有催熟作用,生长素可促进果实发育,A项错误;脱落酸能够抑制种子萌发,B项正确;赤霉素能够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C项正确;生长素能促进果实发育,可用于诱导产生无籽果实,D项错误。‎ ‎【考点定位】植物激素的应用 ‎【名师点睛】五大类植物激素比较 名称 ‎ 作用 ‎ 存在或产生部位 ‎ 生长素类 ‎ 促进茎伸长;影响根的生长;抑制侧芽生长,使植物产生向光性等 ‎ 顶芽、幼叶和胚 ‎ 细胞分 裂素类 ‎ 影响根的生长和分化;促进细胞分裂;促进萌发;延迟衰老 ‎ 在根、胚和果实中形成,由根运到其他器官 ‎ 赤霉素类 ‎ 促进种子萌发、茎伸长和叶的生长;促进开花和果实发育;影响根的生长和分化 ‎ 顶芽和根的分生组织;幼叶;胚 ‎ 脱落酸 ‎ 抑制生长;失水时使气孔关闭;保持休眠 ‎ 叶;茎;根;绿色果实 ‎ 乙烯 ‎ 促进果实成熟;对抗生长素的作用;因物种而异,促进或抑制根、叶、花的生长和发育 ‎ 成熟中的果实;茎的节;衰老的叶子 ‎ ‎29. 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在植物体内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除成熟的韧皮部组织)‎ B. 在植物体中含量很少,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C. 既可以进入细胞直接参与代谢,也可以给细胞传达调节代谢的信息 D. 幼嫩的组织比成熟的组织对生长素灵敏性大 ‎【答案】C ‎【解析】除成熟的韧皮部组织,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只能进行极性运输,从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A项正确;生长素在植物体中含量很少,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B项正确;植物激素不直接参与代谢,C项错误;幼嫩的组织比成熟的组织对生长素灵敏性大,D项正确。‎ ‎30. 在盛有猕猴桃的袋子里放几只成熟的苹果,能促进较硬的猕猴桃很快成熟变软,这期间起重要作用的激素是 A. 生长素 B. 赤霉素 C. 乙烯 D. 脱落酸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生长素能促进果实的发育,不能促进成熟,A错误;‎ ‎.......................................‎ C、乙烯促进果实成熟,C正确;‎ D、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D错误.‎ 故选:C.‎ ‎31. 在植物体内的各种激素中,生理作用最为相似的是 A. 赤霉素和生长素 B. 脱落酸和细胞分裂素 C. 赤霉素和脱落酸 D. 生长素和乙烯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细胞分裂素:引起细胞分裂,诱导芽的形成和促进芽的生长;‎ 脱落酸:促进果实与叶的脱落;‎ 赤霉素:促进茎的伸长、引起植株快速生长、解除休眠和促进花粉萌发等生理作用.‎ 生长素:能促进果实发育,促进细胞的纵向伸长.‎ 解:A、赤霉素和生长素都能促进细胞的伸长,A正确;‎ B、脱落酸促进果实与叶的脱落;细胞分裂素引起细胞分裂,诱导芽的形成和促进芽的生长;二者生理作用很不同,B错误;‎ C、赤霉素促进茎的伸长、引起植株快速生长、解除休眠和促进花粉萌发等生理作用;脱落酸促进果实与叶的脱落;二者生理作用很不同,C错误;‎ D、生长素能促进果实发育,促进细胞的纵向伸长;乙烯促进果实成熟;二者生理作用很不同,D错误.‎ 故选:A.‎ 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32. 如图表示用云母片(具不透水性)插入燕麦胚芽鞘的尖端部分,用单侧光照射培养一段时间后,甲、乙、丙的生长情况依次是 A. 直立生长、不生长、向右弯曲生长 B. 向右弯曲生长、向右弯曲生长、向右弯曲生长 C. 向右弯曲生长、不生长、向右弯曲生长 D. 不生长、不生长、向右弯曲生长 ‎【答案】A ‎【解析】甲中生长素无法向背光侧运输,直立生长;乙中生长素无法向下运输到作用部位,不生长;丙中背光侧生长素可向下运输,促进背光侧生长,向右弯曲。选A。‎ ‎33. 下列有关激素调节及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油菜在传粉阶段遇到连续暴雨袭击,喷洒生长素类似物可避免减产 B. 成年人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耗氧量会增加 C. 切除动物垂体后,动物血液中的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会减少 D. 激素间的拮抗作用不利于维持动物体内环境的稳态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1、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 ‎(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2)促进果实发育(用于培育无籽果实);‎ ‎(3)防止落花落果,可用于棉花的保蕾保铃;‎ ‎(4)生长素类似物还可用于除草,作为“除草剂”.‎ ‎2、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可以影响幼小动物的神经系统发育,形成呆小症,对成年动物则是降低神经系统兴奋性,机体耗氧量降低.‎ ‎3、垂体可以分泌生长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4、激素间的作用有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解:A、油菜要得到的是种子,所以A得到的是无种子的果实,不能避免减产,A错误;‎ B、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新陈代谢减弱,生长发育会受影响,成年人耗氧量减少,B错误;‎ C、垂体可以分泌生长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切除动物垂体后,动物血液中的生长激素会减少,促甲状腺激素减少会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液减少,C正确;‎ D、激素间的,拮抗作用是协调内环境稳态的,有利于维持动物体内环境的稳态和生长发育,D错误.‎ 故选:C.‎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34. 用月季作为实验材料进行NAA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探究实验中,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通过预实验可以确定最适浓度位于2 ppm~6 ppm之间 B. 预实验的目的熟悉实验操作步骤,为正式实验做好准备 C. 该实验处理枝条的方法有浸泡法和沾蘸法等 D. NAA不属于植物激素 ‎【答案】B ‎【解析】通过预实验可以确定最适浓度位于2 ppm~6 ppm之间,A项正确;预实验的目的是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免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B项错误;该实验处理枝条的方法有浸泡法和沾蘸法等,C项正确;NAA是人工合成的激素类似物,不属于植物激素,D项正确。‎ ‎35. 下列现象中能体现生长素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的一组是 ‎①植物的向光性②茎的背地性③根的向地性④植物的顶端优势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植物的向光性、茎的背地性只体现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作用;根的背地一侧和顶芽处生长度浓度较低,促进生长,根的靠地一侧和侧芽处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生长,体现生长素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选C。‎ 二.简答题 ‎36. 下图为人体某组织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⑴内环境主要由图中__________(填字母)组成,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填字母);‎ ‎⑵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气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_ ,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和箭头表示)。‎ ‎(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联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c与b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正常人c内的PH通常维持在7.35~7.45,直接起调节作用的是血浆中的_______________物质。‎ ‎【答案】 (1). bcd (2). bd (3). 自由扩散 (4). c→b→a (5). 中有较多的蛋白质 (6). 酸碱缓冲对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图可知a是组织细胞,a中的液体是细胞内液,b是组织液,c是血浆,d是淋巴,血浆、组织液、淋巴共同组成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 解:(1)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共同组成,即图中bcd,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内侧是淋巴,外侧是组织液,所以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气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由血浆扩散到组织液,进而进入到组织细胞内,即c→b→a.‎ ‎(3)血浆与组织液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血浆中有较多的蛋白质.‎ ‎(4)正常人c内的pH通常维持在7.35~7.45,直接起调节作用的是血浆中的缓冲物质.‎ 故答案为:‎ ‎(1)bcd bd ‎(2)自由扩散 c→b→a ‎(3)C中有较多的蛋白质 ‎(4)缓冲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37. 下图一为人体某一反射弧的示意图,a、b为置于神经细胞B和神经细胞D膜外的微型电流计F的两个微型电极,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一a处受刺激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内表面的电位是________(填“正”“负”或“零”)电位。‎ ‎(2)若从图一a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b处,效应器_________(填“能”或“不能”)产生反应,它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 ‎(3)在细胞A处给予一适当的刺激,电流计的指针能发生两次方向_________ (填“相同”或“相反”)的偏转。‎ ‎(4)在反射弧中,决定神经冲动单向传导的结构是____________,其放大图即为图二。‎ ‎(5)乙酰胆碱与位于图二[4]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后,引起后神经元___________。‎ ‎【答案】 (1). 正 (2). 能 (3). 不属于 (4). 相反 (5). 突触 (6). 兴奋或抑制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神经调节,考查对兴奋传导、传递机理的理解。解答本题,可根据图中感觉神经元的位置或突触结构判断反射弧的五部分,进而判断兴奋的传导方向。‎ ‎(1)图一a处受刺激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内表面的电位是由负变正。‎ ‎(2)兴奋在神经元间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根据图一突触可知,该反射弧感受器在右侧,效应器在左侧。从图一a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b处,效应器能产生反应,但该反应未通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 ‎(3)在细胞A处给予一适当的刺激,兴奋先传到a电极所在位置,此处膜外电位由正变负,b处膜外电位为正,指针向右偏转;兴奋传到b电极所在位置,此处膜外电位由正变负,a处膜外电位为正,指针向左偏转。整个过程中电流计的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4)在突触中,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这一特点决定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导。 ‎ ‎(5)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后,引起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38. 如图为人体部分特异性免疫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a、b、c表示细胞,①②③④⑤⑥表示过程)。‎ ‎(1)该特异性免疫属于________免疫,图中b在人体内可由______________ 细胞经分裂、分化而来。‎ ‎(2)图中d的化学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 ‎(3)当抗原经过④⑤过程时,人体内产生d过程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器官不属于人体免疫器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A.扁桃体 B.淋巴结 C.胸腺 D.脊髓 ‎(5)若图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则该免疫过程产生的物质d可攻击心脏瓣膜,使人患上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_________________病。‎ ‎【答案】 (1). 体液免疫 (2). B淋巴细胞或记忆B细胞 (3). 免疫球蛋白(蛋白质) (4). 反应快,产生抗体多 (5). D (6). 自身免疫疾病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免疫,考查对体液免疫过程的理解和识记。解答此题,可根据抗体由浆细胞产生首先判断浆细胞,然后逆推其余细胞的名称。‎ ‎(1)该特异性免疫由B细胞参与,属于体液免疫,图中b为浆细胞,在人体内可由B淋巴细胞或记忆B细胞经分裂、分化而来。‎ ‎(2)图中d为抗体,化学成分是免疫球蛋白(蛋白质)。‎ ‎(3)④⑤过程表示抗原再次进入机体,引起二次免疫反应,此时记忆细胞快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浆细胞,可产生大量抗体。‎ ‎(4)扁桃体、淋巴结、胸腺均属于人体免疫器官,脊髓不属于免疫器官。‎ ‎(5)抗体攻击心脏瓣膜,使人患上风湿性心脏病,属于免疫失调中的自身免疫疾病。‎ ‎39. 下图是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的“激素Ⅱ”是____________ 。‎ ‎(2)图中的“(+)”表示______________。‎ ‎(3)当体内缺乏___________元素时,将导致激素Ⅲ合成受阻。‎ ‎(4)外界寒冷时,人血液中激素 Ⅲ 的含量将会 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激素Ⅲ的合成量过多,激素Ⅰ和Ⅱ含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这是一种 __________ 调节机制。‎ ‎【答案】 (1). 促甲状腺激素 (2). 促进 (3). 碘 (4). 增多 (5). 减少 (6). 反馈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激素调节,考查对激素分泌调节机制的理解。‎ ‎(1)图中的“激素Ⅰ”是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Ⅱ”是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 ‎(2)下丘脑、垂体分泌的激素可分别促进垂体、甲状腺的分泌。图中的“(+)”表示促进。‎ ‎(3)激素Ⅲ为甲状腺激素,当体内缺乏碘元素时,将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受阻。‎ ‎(4)外界寒冷时,人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将会增多。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量过多,会反馈抑制下丘脑、垂体的分泌,激素Ⅰ和Ⅱ含量将减少,这是一种反馈调节机制。‎ ‎40. 甲图表示燕麦幼苗生长素浓度与作用的关系;乙图表示将一株燕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丙图表示燕麦胚芽鞘。‎ ‎(1)甲图中,根和芽的最适宜生长素浓度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ol/L。‎ ‎(2)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表现出_______________特性;C点生长素浓度对根生长的效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图中b侧生长素浓度小于a侧,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因素引起的,a侧生长素对茎生长的效应是__________________。‎ ‎(4)生长素在植物的幼叶和幼根中,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下端,这称为_________运输。‎ ‎【答案】 (1). 10-10  10-8 (2). 两重性 (3). 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4). 重力 (5). 抑制生长 (6). 极性运输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考查对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理解。解答此题,可根据甲图理解根对生长素较为敏感,进而理解幼苗水平放置时根和茎的不同反应。‎ ‎(1)据甲图可知,根和芽的最适宜生长素浓度分别为10-10 mol/L、10-8mol/L。‎ ‎(2)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表现出两重性特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C点生长素浓度对根生长的效应是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3)幼苗水平放置,重力作用下,b侧生长素浓度小于a侧;由于根对生长素反应敏感,a侧浓度高,抑制生长,导致根向下弯曲生长。‎ ‎(4)生长素在植物的幼叶和幼根中,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下端,这称为极性运输。‎ ‎。‎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