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4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作业
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作业 一、选择题 1.(2019·广东六校联考)静息电位和兴奋的产生,均是以膜两侧离子的不均匀分布为基础的。将神经浸泡在某一溶液(模拟细胞外液,但无Na+)中,则该神经( D ) A.表现为外负内正的静息电位,刺激后可产生兴奋 B.表现为外负内正的静息电位,刺激后不产生兴奋 C.表现为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刺激后可产生兴奋 D.表现为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刺激后不产生兴奋 解析:神经细胞处于静息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此部位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由于该神经浸泡在无Na+的溶液中,Na+不能内流,所以不能产生兴奋。 2.(2019·河北名校模拟)如图是由甲、乙、丙三个神经元(部分)构成的突触结构。神经元兴奋时,Ca2+通道开放,使Ca2+内流,由此触发突触小泡前移并释放神经递质。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乙酰胆碱和5-羟色胺与受体结合后,都能引起突触后膜Na+通道开放 B.乙酰胆碱和5-羟色胺在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相同 C.若某种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不会影响甲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 D.若甲神经元上的Ca2+通道被抑制,会引起乙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 解析:由图示信息可知,乙酰胆碱是兴奋性递质,能够改变突触后膜对Na+的通透性,而5-羟色胺是抑制性递质,不会引起Na+通道开放,两者在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不相同,A、B错误;由题图可知,乙酰胆碱的受体位于乙神经元膜上,若某种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会影响乙神经元膜电位变化,不会影响甲神经元,C正确;若甲神经元上的Ca2+通道被抑制,会影响其释放兴奋性递质,因而不会引起乙神经元膜电位变化,D错误。 3.(2019·河南林州一中调研)如图是某低等海洋动物完成某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a处接受适宜的电刺激,b处能测定到电位变化 B.③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完成后即失去活性 C.图中有三个神经元,a处兴奋传导的速率大于c处 D.若将神经纤维置于高Na+环境中,静息电位将变大 解析:由图分析可知a处有神经节,所以a是传入神经,在a处给予适宜刺激,b处能测定到电位变化,A正确;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起作用后就失去活性,B正确;图中有三个神经元,a处兴奋传导的速率会大于c处,因为c处相当于突触,突触处会发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化,C正确;如果将神经纤维置于高Na+环境中,动作电位将变大,因为动作电位是Na+的内流引起的,D错误。 4.(2019·海南八校联考)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神经元能产生并传导兴奋 B.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 C.静息状态下,膜对K+的通透性较大 D.兴奋在反射弧上双向传导和传递 解析:神经元能够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A正确;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B正确;静息状态下,K+大量外流,神经纤维膜电位分布是外正内负,膜对K+的通透性较大,C正确;因为兴奋经突触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是单向的,D错误。 5.(2019·吉林实验中学模拟)刺激某一个神经元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当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同一个神经元,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物( B ) A.抑制了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 B.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 C.与递质的化学结构完全相同 D.抑制了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解析:兴奋在神经元间以神经递质的形式传递,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神经冲动。给予某种药物后,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不变,但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说明递质的合成与释放均不受影响,A、D错误;该药物应该是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B正确;该药物的化学结构无法推测,C错误。 6.(2019·四川成都外国语学校质检)细胞膜对离子进行跨膜运输的载体蛋白有两种,通过离子通道运输的为被动运输,通过离子泵运输的为主动运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A.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 B.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Na+通过离子通道进入细胞内 C.缺氧引起神经细胞兴奋性降低,是由于影响了动作电位产生时Na+的内流 D.离子通道与离子泵都是在细胞内的核糖体上合成的 解析:通过离子泵的运输为主动运输,因此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A正确;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Na+通过离子通道进入细胞内,导致动作电位产生,B正确;动作电位产生是Na+的内流形成的,Na+通过离子通道的运输是被动运输,不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因此缺氧引起神经细胞兴奋性降低,不影响动作电位产生时Na+的内流,C错误;离子通道与离子泵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都是在细胞内的核糖体上合成的,D正确。 7.(2019·安徽江淮十校联考)据美国中文网报道,一名中国留学生因吸食“笑气”而引发身体机能多方面紊乱。“笑气”即N2O,医疗上曾用作可吸入性麻醉剂,其麻醉机制与位于突触后膜的一种名为“NMDA”的受体的阻断有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C ) A.神经元轴突末梢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进而与其他神经元形成多个突触 B.神经元中的线粒体可以为突触小泡的运输提供能量 C.吸食“笑气”使人产生愉悦、快乐的感觉属于条件反射 D.N2O引起麻醉的原因可能是影响了突触后膜上有关阳离子的内流 解析:神经元轴突末梢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进而与其他神经元形成多个突触,A正确;神经元中的线粒体可以为突触小泡的运输提供能量,B正确;吸食“笑气”使人产生愉悦、快乐的感觉未经完整反射弧,不属于反射,C错误;N2O引起麻醉的原因可能是影响了突触后膜上有关阳离子的内流,D正确。 8.(2019·安徽合肥调研)如图表示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膜上的电位变化,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C ) A.轴突膜处于②状态时,钠离子内流是被动运输 B.轴突膜处于④和⑤状态时,钾离子外流不消耗细胞能量 C.动作电位产生时,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D.静息电位恢复过程中是需要特定载体和能量的 解析:图示②过程中钠离子从膜外高浓度到膜内低浓度运输,属于协助扩散,即属于被动运输,A正确。图中④、⑤过程中钾离子从高浓度到低浓度发生外流,不消耗能量,B正确。兴奋传导过程中,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C错误。静息电位恢复过程中,需要钠钾泵的作用,它转运离子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D正确。 9.(2019·河北邯郸摸底)下列关于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决定了神经递质释放的位置 B.K+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外流形成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 C.组织液中Na+浓度的大小与动作电位峰值的大小无关 D.突触后神经元在产生动作电位后,也可能释放神经递质 解析: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决定了神经递质作用的位置,A错误;K+以协助扩散的方式外流,形成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B错误;动作电位是由于组织液中Na+内流造成的,因此Na+浓度的大小与动作电位峰值的大小有关,C错误;突触后神经元在产生动作电位后,也可能释放神经递质,引起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D正确。 10.(2019·湖北四校联考) 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下丘脑中有渗透压感受器,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可产生渴觉 B.发生膝跳反射时,兴奋在反射弧中是双向传导的 C.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通过协同作用调节人体血糖浓度 D.神经冲动通过突触传递时,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解析: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渴觉是大脑皮层在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时产生的,A错误;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但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B错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对血糖浓度的调节表现为拮抗作用,C错误;突触前神经元轴突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以被突触后神经元上的受体识别,此过程中细胞间进行了信息交流,D正确。 11.(2019·陕西西安一中考试)图A表示某时刻神经纤维膜电位状态,图B表示电位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 A.将图A神经纤维置于低Na+环境中,静息电位将变大 B.甲区或丙区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状态 C.丁区域的膜电位一定是K+外流形成的 D.若图A的兴奋传导方向是从左到右,则乙处电位可能处于③→④过程 解析:静息电位的形成是神经纤维膜对K+的通透性增强,K+外流导致,与膜外Na+浓度无关,A错误;如果图A中神经纤维上的兴奋是从左传到右,由于乙区域是兴奋部位,所以甲区域和丙区域是刚刚兴奋后恢复的静息状态,B正确;图A中丁区域处于静息电位,是由K+ 外流导致,C正确;若图A的兴奋传导方向是从左到右,则乙处表示动作电位的形成,其电位可能处于图B中③→④过程,D正确。 12.(2019·河北石家庄重点高中摸底考试)大鼠SCN神经元白天胞内氯离子浓度高于胞外,夜晚则相反。SCN神经元主要受递质γ-氨基丁酸(GABA)的调节。GABA与受体结合后会引起氯离子通道开放。由以上信息可以得出的推论是( D ) A.SCN神经元兴奋时膜内电位由正变负 B.GABA是通过主动运输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的 C.夜晚GABA使突触后膜氯离子通道开放,氯离子外流 D.白天GABA提高SCN神经元的兴奋性,夜晚则相反 解析:SCN神经元兴奋时膜内电位由负变正,A错误。GABA通过胞吐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B错误。可将白天与夜晚SCN神经元膜内外的氯离子浓度表示为下图,由图可知,夜晚GABA与受体结合,氯离子顺浓度梯度内流,使SCN神经元受抑制;白天GABA与受体结合,氯离子顺浓度梯度外流,使得SCN神经元膜内电位由负变正,神经元兴奋,C错误、D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2019·河北重点高中模拟)下图为人体某神经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示意图中反射弧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 (2)针刺手指皮肤时,感受器能够产生兴奋主要是因为神经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导致相应的离子进入细胞内。 (3)针刺手指皮肤后,兴奋到达脊髓中枢,再经过多个中间神经元的传导、传递,在大脑皮层产生痛觉。痛觉开始产生的时间应迟于(填“早于”“迟于”或“等于”)相关肌肉收缩开始产生的时间。 (4)来自大脑皮层相应中枢的兴奋,既可以使脊髓中枢中兴奋性神经元a兴奋,导致肌肉收缩;也可以使脊髓中枢中抑制性神经元b兴奋,进而抑制传出神经细胞兴奋。 ①推测抑制性神经元b的作用机理是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使突触后膜难以产生兴奋。 ②手指意外受针刺,会出现缩手反射,但在手指上针刺取血时可以不出现缩手反射,原因是大脑皮层中枢抑制脊髓中枢(合理均可)。如果向脊髓注入某种药物后,再针刺手指,一定出现缩手反射,可能原因是该药物能够阻断抑制性神经递质释放、促进抑制性神经递质分解、使突触后膜相应受体失活(合理均可)。 解析: (1)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据此可知题图中的效应器为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2)感受器产生兴奋时产生动作电位,动作电位的形成是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所致。(3)感觉(包括痛觉)产生于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针刺感受器后,从图中看兴奋只需要通过两个突触结构就可以传至肌肉,而兴奋到达脊髓中枢,再经过多个中间神经元的传导、传递才能到达大脑皮层,由于要经过多个中间神经元,因此,痛觉开始产生的时间应迟于相关肌肉收缩开始产生的时间。(4)①抑制性神经元通过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于传出神经元上的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不能产生“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从而不能产生兴奋。②在手指上针刺取血时可以不出现缩手反射,原因是大脑皮层使脊髓中枢中的抑制性神经元b兴奋,进而抑制传出神经细胞兴奋,导致肌肉不会收缩。如果向脊髓注入某种药物后,再针刺手指,一定出现缩手反射,原因可能是该药物能阻断抑制性神经递质释放或促进抑制性神经递质分解或使突触后膜相应受体失活,使抑制性递质无法发挥作用。 14.(2019·山东临沂一中质检)牵张反射是指骨骼肌在受到外力牵拉时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图甲表示牵张反射的过程。图乙是图甲相应部位的结构示意图。将2个微电极置于图中b、c两处神经细胞膜外,并与灵敏电流计正负两极相连,刺激e处,肌肉收缩且电流计指针偏转。请分析回答: (1)牵张反射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 (2)肌肉受牵拉时肌梭兴奋,兴奋以电信号(或神经冲动或局部电流)形式沿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兴奋再由α传出神经传至肌肉,引起收缩,α传出神经末梢与肌肉细胞的接头部位类似于突触,兴奋在此部位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同时兴奋也经γ传出神经引起肌梭再兴奋,使肌肉收缩更有力,这种调节机制属于(正)反馈调节。 (3)举重运动员在比赛中举起杠铃并维持一定的时间,这主要是由于大脑发出的冲动能作用于α和γ传出神经的结果,这说明 高级神经中枢可以调控低级神经中枢。 (4)在骨骼肌被过度牵拉时,会引起骨骼肌另一种感受器兴奋,通过脊髓中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作用,抑制α传出神经的活动,使相应肌肉舒张(填“收缩”或“舒张”),其生理意义是防止肌肉受到损伤。 (5)刺激e处时,e处膜外电位的变化是由正(电位)变负(电位),依据所观测到的电流计指针偏转情况,绘制出的电流变化情况曲线是下图中的C。 解析:(1)牵张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其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2)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神经纤维传导的。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肌肉受牵拉时肌梭产生的兴奋,通过一定路径的传递经γ传出神经引起肌梭再兴奋,使肌肉收缩更有力,说明这种调节机制属于正反馈(或反馈)调节。(3)大脑发出的冲动通过脊髓才能作用于α和γ传出神经,这说明高级神经中枢可以调控低级神经中枢。(4)在骨骼肌被过度牵拉时,α传出神经的活动受到抑制,导致相应肌肉舒张,以防止肌肉受到损伤。(5)刺激e处,会产生动作电位,e处膜外电位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将2个微电极置于图中b、c两处神经细胞膜外,静息时膜电位为零,产生动作电位时,局部电流先通过右电极再通过左电极,故电流变化图形为C。 15.下图代表不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1~8代表靶细胞的细胞结构,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神经末梢和靶细胞C等共同构成效应器,若物质a是唾液淀粉酶,其合成、分泌过程依次经过的细胞器是8、7、3(填图中序号)。 (2)若刺激M点,则M点膜外电位变化是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由此刺激引发的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填“膜内”或“膜外”)的局部电流方向一致;若刺激N点,电流表将偏转1次。 (3)当兴奋抵达时,贮存在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释放出来,并与分布在突触后膜上的结构1(特异性)受体结合。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再被利用。上述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的功能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和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解析:(1)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构成效应器。分泌蛋白的合成、分泌过程依次经过的细胞器是核糖体8、内质网7和高尔基体3。(2)若刺激M点,产生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使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局部电流方向一致。若刺激N点,由于突触处的兴奋传递是单向的,只能是神经细胞A→神经细胞B,故电流表将偏转1次。(3)当兴奋抵达突触小体时,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释放出来,并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发生兴奋或抑制。一般情况下,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马上被分解,但有的神经递质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再被利用。上述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的功能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和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