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4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解析版)
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SARS病毒、蓝藻和酵母菌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三者都具有遗传物质 B. 蓝藻含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C. 蓝藻和酵母菌最明显的区别是有无细胞膜 D. SARS病毒只有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三者都具有遗传物质,SARS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蓝藻和酵母菌的遗传物质是DNA,A正确; B、蓝藻含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B正确; C、蓝藻属于原核生物,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二者最本质的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C错误; D、病毒都是营寄生生活,必需寄生在活细胞内,D正确。 故选C。 2.如图表示某种大分子物质的基本单位,关于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该物质是核糖核酸,人体内有4种 B. 该物质含有C、H、0、P四种元素 C. 碱基A、C、G、T可以参与合成上图中的物质 D. 该物质聚合形成的大分子物质是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答案】D 【解析】 【详解】A、该图为核糖核苷酸的结构图,该物质有4种,A错误; B、该物质含有C、H、O、N、P5种元素,B错误; C、碱基A、C、G、U可以参与合成上图中的物质,C错误; D、核糖核苷酸聚合而成生物大分子R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D正确。 故选D。 3.某三十九肽中共有丙氨酸(R基为CH3)4个,现去掉其中的丙氨酸得到4条长短不等的多肽(如图),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肽键数目减少8个 B. 新生的4条肽链总共至少有4个氨基 C. 4条肽链若重新连接成一条长链将脱去3个水分子 D. 如果新生的4条肽链总共有5个羧基,那么其中必有1个羧基在R基上 【答案】A 【解析】 【详解】A、脱去该三十九肽中的4个丙氨酸分别位于第8位、18位、27位和39位,其中脱去8位、18位、27位的丙氨酸时每脱去一个丙氨酸需要水解2个肽键,脱去39位丙氨酸时只水解一个肽键,所以脱去该三十九肽中的4个丙氨酸的过程中肽键数目共减少2+2+2+1=7个,A错误; B、新生的4条肽链总共至少含有的氨基数=肽链数=4个,B正确; C、4条肽链若重新连接成一条长链将脱去3个水,形成3个肽键,C正确; D、新生的4条肽链总共至少含有的羧基数=肽链数=4个,如果新生的4条肽链总共有5个羧基,那么其中必有1个羧基在R基(侧链基团)上,D正确。 故选A。 4.细胞中各细胞器的形态、结构不同,在功能上也有分工。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内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B. 唾液腺细胞中含有较多的高尔基体有利于唾液淀粉酶的分泌 C. 构成病毒的蛋白质外壳是在细胞内的核糖体上合成的 D. 心肌细胞中含有较多的线粒体,有利于心肌收缩 【答案】A 【解析】 【详解】A、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含有叶绿体,A错误; B、唾液腺细胞的分泌功能比较强,而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因此唾液腺细胞中含有较多的高尔基体,B正确; 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没有核糖体,但蛋白质外壳是在宿主细胞内核糖体中合成,C正确; D、心肌细胞的收缩需要能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故心肌细胞有许多线粒体为心肌细胞收缩提供能量,D正确。 故选A。 5.图是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关于其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①是染色质,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B. ②是核仁,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C. ③是核孔,大分子物质进出核孔具有选择性 D. 与图中核膜相连的是内质网膜,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A、图中①为染色质,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A正确; B、图中②为核仁,染色质中的DNA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B错误; C、③是核孔,核孔对物质的运输具有选择性,蛋白质、RNA等生物大分子可以穿过核孔进出细胞核,核孔是某些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C正确; D、内质网是单层膜围成的网状结构,内与核膜相连,外与细胞膜相连,内质网是蛋白质合成和加工的场所,D正确。 故选B。 6.如图显示物质P和Q跨膜出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物质Q可能是性激素 B. 物质P可能是CO2 C. 物质P和Q出细胞都需要载体 D. 物质P出细胞消耗能量只来自线粒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A、物质Q的运输方式可能为自由扩散,性激素的跨膜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A正确; B、CO2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因此物质P不可能是CO2,B错误; C、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都需要载体协助,但物质Q进出细胞的方式可能是自由扩散,该方式不需要载体协助,C错误; D、物质P出细胞消耗能量也可能来自细胞质基质,D错误。 故选A。 7.下列有关植物细胞能量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TP中的能量可来源于光能、化学能、热能等,也可转化为光能、化学能和热能等 B.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使生物体内的各项化学反应在常温常压下快速而顺利地进行 C. 无氧条件下,丙酮酸转变为酒精的过程中伴随有ATP的合成 D. 加入呼吸抑制剂可使细胞中ATP生成量减少 【答案】D 【解析】 【详解】A、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但是不能来自热能,热能不能被再度利用,A错误; B、酶的催化作用使生物体内的各项化学反应能在常温常压下快速而又顺利地进行,B错误; C、无氧条件下,丙酮酸转变为酒精的过程中没有能量的释放,因此没有ATP的合成,C错误; D、加入呼吸抑制剂后,细胞呼吸速率减弱,释放的能量减少,ATP合成减少,D正确。 故选D。 8.用完全培养液在两个相同的容器内分别培养水稻和番茄苗,假设两植物的吸水速率相同,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各种离子与实验开始时各种离子浓度之比(如右图所示),该实验的结果不能说明 A. 水稻吸收水的相对速率比吸收Ca2+、Mg2+的大 B. 不同植物根尖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是不同的 C. 植物对各种离子的吸收速率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有关 D. 与番茄相比,水稻对SiO44-需要量大,对Ca2+需要量小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由图例分析可知,不同植物对同种离子的需要量及同一植物对不同离子的需要量不同,因此植物对矿质元素是一种选择性吸收,而对水是无选择性吸收,所以植物体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两种不同的跨膜运输方式。水稻吸收的Si4+多,对Ca2+、Mg2+吸收量少,而番茄吸收的Ca2+和Mg2+较多,对Si4+吸收量少。这体现了植物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其原因在于不同植物根尖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是不同的。图中并不能看出植物体对各种离子的吸收速率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有关。 考点:考查植物对无机盐离子吸收和水分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的能力。 9.下图表示在25°C、PH=7条件下,向2m的H2O2溶液中加入两滴肝脏研磨液, H2O2分解产生O2量随时间的变化。若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改变某一条件,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以Fe3+替代肝脏研磨液,a值减少,b值增大 B. 滴加4滴肝脏研磨液,a值不变,b值增大 C. 温度为37℃时,a值不变,b值减少 D. pH为2时,a值增大,b值减少 【答案】C 【解析】 【详解】A、在生物化学反应中,酶的催化作用比无机催化剂的作用要高,酶具有高效性,但是两者的催化作用都不会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所以a值不会减少,b值会增大,A错误; B、滴加4滴肝脏研磨液,酶促反应速率加快,a值不变,b值减小,B错误; C、37℃接近人体正常体温,是酶的最适温度,催化效率是最高的,所用时间会减少,故b值减小,C正确; D、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大约为7.0左右,pH为2时,酶变性失活,过氧化氢在自然条件下分解,a值不变,b值增大,D错误。 故选C。 10.同位素标记法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下列各项经典生物学实验中没有用到该方法的是( ) A. 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B. 萨克斯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淀粉 C. 卡尔文探究CO2中的碳转化为有机物中碳的途径 D. 科学家研究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的过程 【答案】B 【解析】 【详解】鲁宾和卡门利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发现只有供给H218O的小球藻释放18O2 ,证实光合作用中有氧气来自于水,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法,A正确;萨克斯实验:首先把绿叶先在暗处放置几小时,目的是消耗掉叶片中的营养物质。然后,让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这片叶,发现曝光的一半呈深蓝色,遮光的一半则没有颜色变化,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除氧气外还有淀粉,没有利用同位素标记法,B错误;卡尔文追踪检测14CO2在小球藻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的途径,发现卡尔文循环,C正确;科学家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对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进行了研究,发现3H标记的亮氨酸在细胞内出现的先后顺序分别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外,D正确。 11.下列关于叶绿体和线粒体产生气体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产生气体的过程都有水的参与 B. 产生气体的过程都受温度的影响 C. 产生气体的过程都会产生ATP D. 产生气体的过程都与生物膜有关 【答案】D 【解析】 【详解】A、光合作用光反应中产生氧气为水的光解过程,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有水的参与,故两者产生气体的过程都有水的参与,A正确; B、产生气体的过程均有酶的参与,故都受温度的影响,B正确; C、光反应过程和呼吸作用第二阶段均能产生能量,故都会产生ATP,C正确; D、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场所在线粒体基质,D错误。 故选D。 12.如图表示细胞的生命历程,其中甲~辛表示相关生理过程。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乙过程中细胞分化并不改变细胞的遗传信息 B. 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丙过程的发生是抑癌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并表达的结果 C. 丁过程与基因表达有关,只发生在胚胎发育过程中 D. 己过程中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内各种酶活性均降低 【答案】A 【解析】 【详解】A.乙过程表示细胞分化,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并没有改变细胞内的遗传信息,A正确; B.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原瘤基因和抑瘤基因发生突变,B错误; C.丁是细胞凋亡,与基因表达有关,细胞的凋亡发生在个体发育的各个阶段中,C错误; D.己过程是细胞的衰老,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核体积增大,D错误; 故选:A。 13.下列有关细胞增殖、生长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有三种,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进行有丝分裂 B. 蓝藻产生子代细胞的分裂方式为无丝分裂也存在遗传物质的复制过程 C. 蛙的红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纺锤丝,但有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D. 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实验中正方体琼脂块体积大小是无关变量 【答案】A 【解析】 【详解】A、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有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三种,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进行有丝分裂,A正确; B、蓝藻为原核生物,进行二分裂,无丝分裂是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B错误; C、蛙的红细胞进行无丝分裂,不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C错误; D、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实验中,正方体琼脂块体积大小是自变量,D错误。 故选A。 14.一个细胞周期中,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变化是( ) A. 着丝点分裂和染色体的消失 B. 染色体加倍和染色单体形成 C. 细胞板出现和纺锤体出现 D. DNA复制和中心粒复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A、着丝点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而染色体的消失发生在分裂末期,A错误; B、染色体数加倍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而染色单体形成发生在间期,B错误; C、细胞板的出现发生在末期,而纺锤体的出现发生在前期,C错误; D、DNA分子复制和中心粒的复制都发生在间期,D正确。 故选D。 15.图1、图2分别表示某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模式图,图3表示有丝分裂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的变化,图4表示有丝分裂中不同时期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1所示的细胞应处于图3中的BC段,图2对应图4中的a时期 B. 图3中AB段变化的原因是在分裂间期DNA分子复制而造成的 C. 图4中a可对应图3中的BC段;图4中c可对应图3中的AB D. 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如图4中d所示的情况 【答案】C 【解析】 【详解】A、图1所示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对应于图3中的BC段;图2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分子,且染色体数目加倍,对应于图4中的a,A正确; B、图3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B正确; C、图4中a表示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可对应于图3中的D点以后时期;图4中c表示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对应于图3中A点之前或D点之后的末期,C错误; D、图4中d表示染色体:DNA=2:1,这种情况不存在,D正确。 故选C。 16.如图为某二倍体生物体内的一组细胞分裂示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②产生的子细胞不一定为精细胞 B. 该生物的正常体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 C. 一般不用该生物的性腺作为观察减数分裂的实验材料 D. 图中属于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有①③⑤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图④细胞可判断该生物为雄性,图②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其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为一定为精细胞,A错误; B、该生物的正常体细胞中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4条染色体,B正确; C、一般不选用雌性性腺来观察减数分裂,根据图④细胞可判断该生物为雄性,可作为观察减数分裂的实验材料,C错误; D、体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图中属于有丝分裂过程的有③⑤,D错误。 故选B。 17.关于高等动物受精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精子与卵细胞通过细胞膜的接触进行相互识别 B. 受精作用中精卵融合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C. 精卵结合使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数目 D. 受精卵中的全部遗传物质,来自父母双方各一半 【答案】D 【解析】 【详解】A、精子与卵细胞通过细胞膜的直接接触进行相互识别,A正确; B、受精作用中精卵融合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正确; C、精卵通过减数分裂染色体数目减半,后结合形成的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C正确; D、受精卵的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而细胞质遗传物质几乎都来自母方,因此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并非父方母方各提供一半,D错误。 故选D。 18.黑腹果蝇的常染色体上有一对等位基因E、e,且正常眼(E)对无眼(e)为显性。基因型为Ee的父本与基因型为ee的母本果蝇杂交,子代中出现了一只基因型为Eee的个体。在不考虑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的前提下,基因未发生正常分离的细胞不可能是( ) A. 初级精母细胞 B. 次级精母细胞 C. 初级卵母细胞 D. 次级卵母细胞 【答案】B 【解析】 【详解】基因型为Ee的父本与基因型为ee的母本果蝇杂交,子代中出现了一只基因型为Eee的个体,该个体形成的原因可能是:(1)该个体可能是基因型为Ee的精子和基因型为e的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原因是精子形成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基因E和e的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移向同一极所致;(2)该个体可能是基因型为E的精子和基因型为ee的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原因是卵细胞形成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基因e和e的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移向同一极所致;或卵细胞形成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有基因e和e的两条子染色体没有分离移向同一极所致。 故选:B。 19.如图所示杂合子的测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比为1∶1∶1∶1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A的基因型是Aacc,对它进行测交,后代的比例是1:1,不符合题意,A错误; B、B的基因型是AACc,对它进行测交,后代的比例是1:1,不符合题意,B错误; C、C的基因型是AaBBCc,对它进行测交,后代的比例是1:1:1:1,符合题意,C正确; D的基因型是AaBbcc,对它进行测交,后代的比例是1:1,不符合题意,D错误; 因此选C。 20.“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推理”过程的是 A. 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生物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B. 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C. 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1 D. 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型个体比例接近1:2:1 【答案】C 【解析】 【详解】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推理”过程是对实验现象加以解释,并对验证的结果加以预测。所以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接近1:1是正确的,选C。 21.下列有关“分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等位基因都自由组合 B. 分离溶解在无水乙醇中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方法是纸层析法 C. 将人成熟的红细胞中各种细胞器一一分离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 D. 染色体的着丝点断裂和姐妹染色单体分离都是在纺锤体的牵拉下完成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A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A错误; B分离色素的原理是:绿叶中的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色素分子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因而不同色素分子会随层析液在滤纸上通过扩散而分离开,可见,分离溶解在无水乙醇中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方法是纸层析法,B正确; C分离各种细胞器常采用差速离心法,但人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C错误; D纺锤体的作用只是把已分开的染色体拉向两极,不能使染色体的着丝点断裂和姐妹染色单体分离,D错误。 故选:B。 22.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是( ) A.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B. 萨顿的蝗虫细胞观察实验 C. 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D. 赫尔希和蔡斯的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实验 【答案】C 【解析】 【详解】A.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 B.萨顿蝗虫细胞观察实验采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错误; C.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C正确; D.赫尔希和蔡斯的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C。 23.在下列4个图中,只能由常染色体上显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病是(图中深颜色表示患者) A. B. C. D. 【答案】D 【解析】 男患者的双亲都正常,说明该病属于隐性遗传病,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女患者的父亲患病而母亲正常,说明该病可能是显性遗传病,也可能是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B错误;女患者的双亲都正常,说明该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错误;正常女性的双亲都患病,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D正确。 24.自然状况下,鸡有时因激素的变化会发生性反转,如母鸡逐渐变为公鸡。已知鸡的性别由性染色体ZW决定。如果性反转公鸡与正常母鸡交配,并产生后代,后代中母鸡与公鸡的比例是( ) A. 1∶0 B. 2∶1 C. 1∶1 D. 3∶1 【答案】B 【解析】 分析: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同型ZZ表示公鸡,异型ZW表示母鸡,根据题意,发生性反转的公鸡染色体应为ZW。 详解: 性反转公鸡性染色体组成为ZW,如果性反转公鸡与正常母鸡交配,即ZW×ZW,子代为ZZ:ZW:WW=1:2:1,其中WW不能存活,则后代中母鸡与公鸡的比例是2:1,B正确。 25.如图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实验步骤示意图对此实验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本实验所使用的被标记的噬菌体是接种在含有S的培养基中获得的 B. 图示实验步骤中若混合培养后保温时间过长,则上清液中放射性会增强 C. 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再分别检测其放射性 D.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未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D 【解析】 【详解】A、噬菌体必须寄生在活菌中才能培养,所以被35S标记的噬菌体是接种在用35S的培养基培养的大肠杆菌中获得的,A错误; B、图中沉淀物放射性很高,说明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则不管保温时间长还是短,始终是上清液的放射性很高,B错误; C、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把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分开,C错误; 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但未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正确。 故选D。 26.下图是DNA分子的局部结构图,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图中1为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B. 2、4、5组成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C. DNA分子的两条链呈反向平行 D. 一条链上的相邻碱基通过氢键连接 【答案】C 【解析】 【详解】A、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由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形成,而图中1为碱基对,不能构成基本骨架,A错误; B、3、4、5组成胞嘧啶脱氧核苷酸,B错误; C、DNA分子的两条链呈反向平行,C正确; D、一条链上的相邻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D错误。 故选C。 27.如图为真核细胞DNA复制过程模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酶①能使DNA双链的配对碱基之间的氢键断开 B. 图中可体现出边解旋边复制及半保留复制的特点 C. 在复制完成后甲、乙可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开 D. 若一双链DNA分子在复制解旋时,一条链上某位点的一个T变成了C,则该DNA经n次复制后,发生差错的DNA占1/2n 【答案】D 【解析】 【详解】A、酶①作用于DNA的两条母链之间,使DNA双链的配对碱基之间的氢键断开,为DNA解旋酶,A正确; B、新形成的甲、乙两条DNA分子中均含有一条亲代DNA母链,符合半保留复制的特点,根据图示还可以看出DNA复制还具有边解旋边复制的特点,B正确; C、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甲乙两条DNA所携带信息相同,位于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因此甲乙的分离即为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正确; D、若一双链DNA分子在复制解旋时,一条链上某位点的一个T变成了C,则该DNA经n次复制后,发生差错的DNA占1/2,D错误。 故选D。 28.将用15N标记的一个DNA分子放在含有14N的培养基中让其复制三次,则后代中含15N的DNA分子占全部DNA分子的比例和含15N的单链占全部DNM单链的比例依次是( ) A. 1/2、1/4 B. 1/4、1/8 C. 1/4、1/6 D. 1/8、1/8 【答案】B 【解析】 【详解】将用15N标记的一个DNA分子放在含有14N的培养基上让其连续复制三次,形成了8个DNA分子,其中2个DNA分子含有15N,因此有15N的DNA分子占全部DNA分子的比例是2/8=1/4;15N的DNA单链占全部DNA单链的比例为2/16=1/8,故选B。 29.基因是由遗传效应的DNA片段,通过转录和翻译控制合成相应的蛋白质。若一个信使RNA中有m个碱基,其中G+C有n个,该mRNM合成的蛋白质由一条肽链构成。则其模板DMA分子中的A+T数、合成蛋白质时脱去的水分子数分别是( ) A. m、m/3-1 B. m 、m/3-2 C. 2(m-n) 、 m/3-1 D. 2(m-n)、m/3-2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mRNA分子有m个碱基,其中G+C有n个,可知A+T为(m-n)个,DNA两条链中的A+T一样多,所以A+T为2(m-n)个,又氨基酸数为mRNA中碱基的1/3,蛋白质包含一条肽链,故脱去的水分子数为m/3-1,故选C。 30.per基因是调节机体生理节奏的核心基因,其表达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①②分别表示转录和翻译 B. per基因和mRNA都可经核孔进入细胞质 C. 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从右向左 D. 若per基因碱基改变,PER蛋白不一定改变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①②分别表示转录和翻译过程,A正确; B、per基因不能经核孔进入细胞质,B错误; C、根据多肽链的长短,可判断核糖体在mRNA上移动的方向是从右向左,C正确; D、per基因碱基改变,由于密码子简并性,PER蛋白不一定改变,D正确。 故选B。 31.性纤维病是一种常见的遗传病,其致病原因是编码一个跨膜蛋白(CFTR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CFTR蛋白在第508位缺少苯丙氨酸,进而影响了CFTR蛋白的结构,使CFTR转运氯离子的功能异常。下列有关该病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病的病因是正常的基因缺失了3个碱基对 B. 该实例说明基因可以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C. 突变导致基因缺失一个控制苯丙氨酸的密码子 D. 核糖体上直接合成CFTR蛋白,不需要加工 【答案】A 【解析】 【详解】A、囊性纤维病的直接原因是CFTR蛋白缺少一个氨基酸,根本病因是编码一个跨膜蛋白 (CFTR蛋白)的基因缺失了3个碱基对,导致基因突变引起,A正确; B、根据题干信息,囊性纤维病患者体内“CFTR结构异常,转运氯离子功能异常”,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B错误; C、密码子位于mRNA上,不在基因上,C错误; D、CFTR蛋白是膜蛋白,合成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D错误。 故选A。 32.下图是中心法则示意图,各个数字代表不同的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程1以核糖核苷酸为主要原料 B. 在人体成熟红细胞中只能发生过程1、过程2和过程5 C. 过程3和过程4只发生在某些病毒体内 D. 过程5和过程3分别表示翻译和逆转录 【答案】D 【解析】 【详解】A、过程1是DNA的复制,原料是脱氧核苷酸,A错误; B、在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不发生过程1、过程2和过程5,B错误; C、过程3是逆转录、过程4是RNA的复制,这两个过程只能发生在少数病毒侵染的细胞中,C错误; D、过程5是翻译,过程3是逆转录,D正确。 故选D。 33.生物体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部位可以进行配对联会,非等位基因部位不能配对。某二倍体生物细胞中分别出现下图①至④系列状况,则对图的解释正确的是 A. ①为基因突变,②为倒位 B. ③可能是重复,④为染色体组加倍 C. ①为易位,③可能是缺失 D. ②为基因突变,④为染色体结构变异 【答案】C 【解析】 【详解】 据图分析,①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的改变,且改变后的片段不属于同源染色体的部分,因此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②染色体右侧发生了染色体上碱基序列的倒位,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③在同源染色体片段中间出现了折叠现象,可能是缺失或者增加(重复); ④ 细胞中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多了一条,属于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故选C。 34.下列关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不一定是基因突变 B. 若没有外界诱发因素的作用,生物不会发生基因突变 C. 人的心肌细胞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多对基因之间可以发生基因重组 D. 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导致子代出现性状分离的原因是基因重组 【答案】A 【解析】 【详解】A.DNA分子中发生的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位置是在非基因片段,则不会使基因结构改变,不属于基因突变,A正确; B.若没有外界诱发因素的作用,基因突变可以自发发生,B错误; C.人的心肌细胞不能进行减数分裂,一般不可以发生基因重组,C错误; D.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导致子代出现性状分离的原因是A和a的分离造成的,D错误; 故选:A。 35.以下情况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 ①21三体综合征患者细胞中的第21号染色体有3条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互换③用秋水仙素处理西瓜幼苗得到多倍体植株④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五年⑤用X射线处理青霉菌得到高产菌株⑥染色体上DNN个别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 A. ②④⑥ B. ①③④⑤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⑤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21三体综合征患者细胞中的第21号染色体有3条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①正确; 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②正确; ③用秋水仙素处理西瓜幼苗得到多倍体植株,属于多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③正确; ④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植株染色体数目减半,属于单倍体,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④正确; ⑤用X射线处理青霉菌得到高产菌株是诱变育种,原理属于基因突变,⑤错误; ⑥染色体上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属于基因突变,⑥错误。 综上正确的选项有①②③④,故选C。 36.下列有关单倍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二倍体植物未经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植株,一定是单倍体 B. 体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也可能是单倍体 C. 体细胞中只含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 D. 含有奇数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A、凡是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均称为单倍体,A正确; B、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可能是单倍体,如果该生物体是由配子发育而来,则为单倍体;如果该生物体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则为二倍体,B正确; C、单倍体是具有体细胞染色体数为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生物个体,仅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生物是单倍体,C正确; D、含有奇数染色体组的个体不一定是单倍体,比方说三倍体西瓜就是由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杂交而来,虽然含有奇数个染色体组,但它不是单倍体,D错误。 故选D。 37.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也会患遗传病 B. 井指、冠心病、21三体综合征都属于遗传病 C. 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一个致病基因引起的遗传病 D. 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可监测和预防遗传病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也会患遗传病,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A正确; B、并指(单基因遗传病)、哮喘病(多基因遗传病)、21三体综合征(染色体异常遗传病)都属于遗传病,B正确; C、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C错误; D、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可监测和预防遗传病,D正确。 故选C。 38.某校学生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进行了人类遗传病方面的调查研究,发现一家族中有的成员患甲种遗传病,有的成员患乙种遗传病。如图是该校学生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该家族遗传系谱图,现已查明,II6不携带致病基因。下列对该家族系谱的分析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Ⅲ8的致病基因中有一个来自I1 B. 甲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是常染色体遗传病 C. 若Ⅲ8和Ⅲ9婚配,则后代患乙病概率为1/8 D. 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计算甲病的遗传方式 【答案】B 【解析】 【详解】A、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8的乙病致病基因有一个来自Ⅰ2,A错误; B、由分析可知,甲是伴X隐性遗传病,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正确; C、只考虑乙病,8为aa,9为1/2AA,1/2Aa,后代患乙病概率为1/2×1/2=1/4,C错误; D、调查并计算甲病的遗传方式需要在甲病的患病家族中进行取样,D错误。 故选B。 39.下列哪项对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 ) A. 随机交配 B. 基因突变 C. 自然选择 D. 染色体变异 【答案】A 【解析】 【详解】A、随机交配不会影响种群基因频率,A正确; B、基因突变可以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B错误; C、自然选择可以使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C错误; D、染色体变异可以改变种群基因频率,D错误。 故选A。 40. 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 B. 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C. 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D. 通过隔离可以形成新的物种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A正确;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B正确;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是通过不同物种之间或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C错误;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D正确。 二、非选择题 41.下图表示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部分组成在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请回答以下问题: (1)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是由细胞器膜、核膜和________共同构成。这些生物膜的组成相似,主要由________组成。 (2)溶酶体内含多种________,除图中所示的功能外,溶酶体还能够分解________________,以保持细胞的功能稳定。 (3)图中分泌蛋白在细胞的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细胞器中进行加工的。该细胞分泌的蛋白质与靶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引起生命活动的变化,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的功能。 (4)图中涉及到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运输的方式,这两种方式的共同点有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 (1). 细胞膜 (2). 脂质和蛋白质 (3). 水解酶 (4). 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5). 内质网 (6). 高尔基体 (7). 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或“细胞识别”,“传递信息”) (8). 能运输生物大分子等;运输过程中形成囊泡:需要消耗能量 【解析】 【详解】(1)真核生物的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共同构成生物膜系统;生物膜的主要成分相似,都是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2)溶酶体被称为细胞的“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和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 (3)分泌蛋白在核糖体合成后,先在内质网进行初加工,后在高尔基体进行深加工;分泌蛋白以胞吐的形式释放到细胞外,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影响细胞的功能和代谢,这主要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4)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运输的方式主要是运输生物大分子,在运输过程中形成囊泡,且这个过程都要消耗能量。 42.小麦植株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下图甲为小麦叶肉细胞中的部分代谢示意图;图乙是在CO2浓度一定、环境温度为25℃、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测得的小麦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当图甲中细胞有d过程发生而没有e过程发生时,该细胞处于的生理状态是_________。若是d过程也不发生,则此时该细胞内进行的生理过程是(用化学反应式表示)_________ ___。 (2)在图乙中B点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点时,该植物的总光合速率为______________mg/dm叶.2.h。C以后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继续上升的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适当提高CO2浓度时,C点将_______(填“上移”或“不动”);当植物缺镁时,B点将________________(填“左移”或“右移”)。 【答案】 (1). 光合作用强度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2). 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3).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叶绿体 (4). 20 (5). CO2浓度 (6). 上移 (7). 右移 【解析】 【详解】(1)当图甲中细胞有d过程发生而没有e过程发生时,说明叶绿体释放的氧气没有释放到叶绿体之外,此时光合速率小于或等于呼吸速率;若d过程也不发生,说明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其生理过程为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2)图乙中B点时,小麦叶片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叶肉细胞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能进行呼吸作用,所以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部位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C点时,该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是15mg/(dm2•叶•h),呼吸速率是5mg/(dm2•叶•h),所以真光合速率为20mg/(dm2•叶•h)。C点以后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速率不再增强,说明光照强度不是限制因素,25℃也是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所以此时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是CO2浓度。 (3)C点以后限制因素是CO2浓度,适当提高CO2浓度,光合速率增加,C点上移;植物缺镁时,影响叶绿素的合成,进而影响光反应,要想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当增加光照强度,B点右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