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4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四川省资阳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理综(解析版)
四川省资阳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理综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细胞内蛋白质和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核酸和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所不同 B. 核酸的合成需要相应蛋白质的参与 C. 蛋白质的合成需要相应核酸的参与 D. 低温会破坏蛋白质的肽键结构和核酸分子中的氢键 【答案】D 【解析】 【分析】 蛋白质和核酸是细胞内的两种生物大分子有机物,其中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有20种,主要由C、H、O、N元素组成;核酸分DNA和RNA,DNA分子的碱基有A、G、C、T四种,RNA分子的碱基有A、G、C、U四种,两种核酸都是由C、H、O、N、P元素组成;DNA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的多样性。 【详解】A、核酸的组成元素是C、H、O、N、P,蛋白质的主要组成元素为C、H、O、N,A正确; B、核酸包括DNA和RNA,两者的合成都需要相关酶的催化,而这些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B正确; C、蛋白质合成需要mRNA为模板,C正确; D、低温不会破坏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也不会破坏肽键,且核酸分子中不含肽键,D错误。 故选D。 2.下列关于实验中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核时,可用醋酸洋红液进行染色 B. 在低倍镜下可以观察到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形态及大小 C. 需要高倍镜下才能观察到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 D. 用高倍镜观察被苏丹III染液染色的花生子叶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 【答案】C 【解析】 【分析】 醋酸洋红为碱性染料,能将染色质(染色体)染色;脂肪能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能被苏丹Ⅳ染成红色;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反之细胞吸水;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需要制作临时装片,过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其中解离步骤后细胞已经死亡。 【详解】A、醋酸洋红为碱性染料,能将染色质(染色体)染色,洋葱根尖细胞中只有细胞核有染色质(染色体),A正确; B、在低倍镜下可以观察到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B正确; C、低倍镜即可观察到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C错误; D、花生子叶中含有脂肪,因此被苏丹III染液染色后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D正确。 故选C。 3.用3H标记胸腺嘧啶后合成脱氧核苷酸,注入真核细胞,可用于研究 A. DNA复制场所 B. mRNA与核糖体的结合 C. 分泌蛋白的运输 D. 细胞膜脂质的流动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对DNA的复制、蛋白质的合成和运输及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等有关知识进行综合考查。DNA复制需要脱氧核苷酸作为原料;mRNA与核糖体结合,翻译形成蛋白质;分泌蛋白的运输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形成囊泡运输;细胞膜脂质的流动与物质跨膜运输有关。 【详解】胸腺嘧啶为DNA特有的碱基,将其标记后合成的脱氧核苷酸是DNA复制的原材料,故可利用其研究DNA复制的场所,A正确;mRNA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故用标记的脱氧核苷酸不能研究 mRNA与核糖体的结合,B错误;分泌蛋白的需要内质网的加工,形成囊泡运到高尔基体,加工、分类和包装,形成分泌小泡,通过细胞膜胞吐运出,与脱氧核苷酸无关,C错误;细胞膜中的脂质不含脱氧核苷酸,其流动与脱氧核苷酸无关,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A。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要熟悉细胞中不同的生理活动的具体过程,来判断是否需要脱氧核苷酸作为原料。 4.下列关于高等植物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不能直接利用光能 B. 红光照射时胡萝卜素吸收的光能可传递给叶绿素a C. 光反应中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需要有NADPH参与 D. 在波长600——700nm叶绿素b的吸收峰值高于叶绿素a 【答案】A 【解析】 【分析】 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又分为叶绿素a和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又分为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光合作用中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详解】A、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能直接利用光能,产生ATP和[H],用于暗反应,但暗反应阶段不能直接利用光能,A正确; B、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B错误; C、光反应中,将光能转变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需要有ADP和Pi及ATP合成酶的参与,不需要NADPH的参与;C错误; D、在波长600——700nm叶绿素a的吸收峰值高于叶绿素b,D错误。 故选A。 5.“下图为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时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示意图,图中1~8表示基因。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1与3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分离,1与2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分离 B. 1与2、3、4互为等位基因,与6、7、8互为非等位基因 C. 同一个体的精原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也应含有基因1~8 D. 1分别与6、7、8组合都能形成重组型的配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图中含有2条同源染色体,1与2、5与6、3与4、7与8相互之间为相同基因,1与3或4可能是等位基因,5与7或8可能是等位基因。 【详解】A、若不考虑交叉互换,1与3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1与2会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随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而分离,若考虑交叉互换,则1与2可能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分离,1与3可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分离,A错误; B、1与2是相同基因,1与3或4是等位基因,1与6、7、8互为非等位基因,B错误; C、精原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与其进行减数分裂时形成的初级精母细胞含有的染色体的数目和基因种类、数目均相同,故均含有基因1-8,C正确; D、5与6是相同的基因,1与6随姐妹染色单体分开而分开,不能形成于重组型配子,D错误。 故选C。 6.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实验中不可用15N代替32P标记DNA B. 噬菌体外壳蛋白是由噬菌体DNA编码的 C. 噬菌体DNA的合成原料来自大肠杆菌 D. 实验证明了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答案】D 【解析】 【分析】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和32P培养大肠杆菌→用噬菌体侵染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被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N是蛋白质和DNA共有的元素,若用15N 代替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则其蛋白质也会被标记,最终上清液和沉淀物中均有放射性,达不到实验目的,A正确; B、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是由噬菌体的DNA在大肠杆菌体内编码的,B正确; C、噬菌体的DNA合成的模板来自于噬菌体自身的DNA,原料来自于大肠杆菌,C正确; D、该实验证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D错误。 故选D。 7.为探究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一些有机物含量的变化,研究小组利用下列供选材料用具进行了实验。材料用具:玉米籽粒;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碘液,缓冲液,淀粉,淀粉酶等;研钵,水浴锅,天平,试管,滴管,量筒,容量瓶,显微镜,玻片,酒精灯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检测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蛋白质(肽类)含量变化,在不同发芽阶段玉米提取液中,分别加入_____,比较颜色变化。该实验需要选用的器具有___(填序号)。 ①试管 ②滴管 ③量筒 ④酒精灯 ⑤显微镜 (2)为了检测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淀粉含量变化,将不同发芽阶段的玉米籽粒纵切,滴加______,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胚乳呈蓝色块状,且随着发芽时间的延长,蓝色块状物变小。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3)为了验证上述蓝色块状物变小是种子萌发后产了淀粉酶作用的结果,请设计实验证明,要求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 【答案】 (1). 双缩脲试剂 (2). ①②③ (3). 碘液 (4). 玉米发芽过程中胚乳的淀粉逐渐减少(或分解) (5). 取三只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或适量的)淀粉溶液,再分别向各试管加入(等量的或适量的)发芽前的玉米提取液、发芽后的玉米提取液及淀粉酶溶液,(40℃保温一段时间后,)分别加入斐林试剂(或滴加碘液检验)并60℃(或50-65℃或适宜温度)水浴加热(约2分钟或定时间),观察试管内颜色变化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玉米籽粒萌发过程中蛋白质、淀粉等化合物的含量变化,蛋白质和多肽可以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检测,产生紫色反应;淀粉可以用碘液检测产生蓝色,淀粉水解产生的麦芽糖、葡萄糖属于还原糖,可以用斐林试剂检测,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检测蛋白质或多肽应该用双缩脲试剂;该实验需要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玉米提取液、双缩脲试剂A液,需要用滴管滴加双缩脲试剂B液,但是该实验不需要加热,也不需要显微镜观察,故选①②③。 (2)检测淀粉应该用碘液;胚乳呈现蓝色块状,说明胚乳含有大量的淀粉,而随着时间的延长,蓝色块状变小了,说明玉米发芽的过程中胚乳的淀粉逐渐减少(或分解)。 (3)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上述蓝色块状物变小是淀粉酶的作用,自变量应为是否有淀粉酶,因此在实验中需要选择发芽前的玉米提取液和发芽后的玉米提取液,实验设计如下: 取三只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或适量的)淀粉溶液,再分别向各试管加入(等量的或适量的)发芽前的玉米提取液、发芽后的玉米提取液及淀粉酶溶液(对照组),(40℃保温一段时间后,)分别加入斐林试剂(或滴加碘液检验)并60℃(或50-65℃或适宜温度)水浴加热(约2分钟或定时间),观察试管内颜色变化。 【点睛】本题考查了蛋白质的鉴定实验,还原糖的检测实验,需要熟记相关内容。其中第(3)题要明确实验目的,准确找出自变量,围绕自变量去设计实验。 8.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发生在高等植物、藻类和光合细菌中。 (1)地球上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光反应吸收的________,在暗反应中,RuBP羧化酶(R酶)催化CO2与RuBP(C5)结合,生成2分子C3,影响该反应的外部因素,除光照条件外还包括________(写出两个);内部因素包括________(写出两个)。 (2)R酶由8个大亚基蛋白(L)和8个小亚基蛋白(S)组成。高等植物细胞中L由叶绿体基因编码并在叶绿体中合成,S由细胞核基因编码,在叶绿体基质中与L组装成有功能的酶。研究发现,原核生物蓝藻(蓝细菌)R酶的活性高于高等植物,有人设想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蓝藻R酶的S、L基因转入高等植物,以提高后者的光合作用效率。研究人员将蓝藻S、L基因转入某高等植物(甲)的叶绿体DNA中,同时去除甲的L基因。转基因植株能够存活并生长。检测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中的R酶活性高于未转基因的正常植株。由上述实验不能得出“转基因植株中有活性的R酶是由蓝藻的S、L组装而成”,理由是______。 【答案】 (1). 光能 (2). 温度、CO2浓度 (3). 色素的含量、R酶活性、R酶含量、C5含量、pH (4). 转入蓝藻S、L基因的同时没有去除甲的S基因,无法排除转基因植株R酶中的S是甲的S基因表达产物的可能性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的过程图 : 【详解】(1)地球上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光反应吸收的光能。在暗反应中,RuBP羧化酶(R酶)催化CO2与RuBP(C5)结合,生成2分子C3。影响该反应的外部因素,除光照条件外还包括温度(影响酶的活性)、CO2浓度等;内部因素包括色素含量及种类、R酶活性、R酶含量、C5含量、pH等。 (2)转基因植物只是去除了甲植株的L基因,仍包含甲植株的S基因,不能排除转基因植株中R酶是由蓝藻的L蛋白和甲植株的S蛋白组成。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的内因与外因,熟记相关知识,结合题目要求即可得出答案,第(2)题需要对题中操作进行分析。 9.下表是用于无土栽培的一种培养液配方,请回答下列问题: Ca(NO3)2…………………………………………1.0克 MgSO4………………………………………………0.25克 KH2PO4……………………………………………0.25克 KCl…………………………………………………0.12克 FeC13………………………………………………0.005克 H2O………………………………………………1000毫升 (1)用此培养液培育某高等植物时,往往要给培养液中通入空气,这一措施的目的是__________。 (2)植物在吸收培养液中的矿质离子时,主要是通过________方式进行的,这种方式是指物质从_________,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经过一段时间后,检测到培养液中留存的Ca2+较多,而NO3-少,这一现象与细胞膜的________功能有关。 (3)若除去该培养液中的MgSO4,将直接影响植物体内________的合成。 (4)该配方中属于植物所需的大量元素是_________。 【答案】 (1). 促进根的有氧呼吸,以利于矿质元素的吸收(或防止根的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2). 主动运输 (3). 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 (4). 选择透过性 (5). 叶绿素 (6). H、O、N、P、S、K、Ca、Mg 【解析】 【分析】 题目中提供无土栽培培养液配方,分析后可发现全部为植物生活的必需元素,再根据题目中的问题,可推断此题与植物的矿质代谢有关。 【详解】(1)矿质离子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内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是由呼吸作用提供。给培养液中通入空气,这一措施可以增加培养液中的含氧量,促进根细胞的有氧呼吸,从而促进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或防止根的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2)矿质离子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是指物质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根据主动运输的概念);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植物对离子的选择吸收取决于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 (3)Mg是植物叶绿素的重要组成成分,如果缺乏将影响叶绿素的合成。 (4)植物所需要的大量元素:C、H、O、N、P、S、K、Ca,Mg,所以配方中属于植物所需的大量矿质元素是H、O、N、P、S、K、Ca、Mg。 【点睛】本题考查了离子跨膜运输的主要方式和运输特点,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无机盐的功能以及大量元素的种类,识记相关内容为解题关键。 10.某种雌雄异株(XY型性别决定)的二倍体高等植物,其花色(A、a)和叶形(B、b)性状分别由不同对染色体上的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一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下表是两个杂交组合的亲本性状及子代表现型与比例: 杂交组合 亲本表现型 子代表现型 父本 母本 ♂ ♀ 甲 红花宽叶 白花宽叶 1/4红花宽叶、1/4红花窄叶 1/4白花宽叶、1/4白花窄叶 1/2红花宽叶 1/2白花宽叶 乙 白花窄叶 红花宽叶 1/2红花宽叶、1/2红花窄叶 无雌性个体 (1)写出甲组亲本的基因型:_________。 (2)杂交组合乙的后代没有雌性个体,其可能的原因有:一是基因b使雄配子致死;二是基因a和b共同使雄配子致死。现有各种基因型的植株,若欲通过杂交实验进一步确定原因到底是哪种,试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结论:_________。 (3)若甲组子代出现染色体组成为XXY的窄叶雌株,则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 (1). AaXBY×aaXBXb (2). 选择基因型为AaXbY的雄株作为父本,与任意基因型(XBXb或XBXb或XBXb)的雌株作为母本杂交,观察并记录子代雌雄比例;若子代全为雄性个体则是基因b使雄配子致死;若子代出现雄性:雌性=2:1则是基因a和b共同使雄配子致死 (3). 母本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携带b基因的X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未正常分配到两个子细胞去,而是都进入了卵细胞 【解析】 【分析】 据表分析: (1)由甲组中宽叶×宽叶,后代出现窄叶,判断宽叶为显性,窄叶为隐性;由乙组中白花×红花后代全为红花,判断红花为显性,白花为隐性; (2)由甲组实验中,后代雌雄个体中红花:白花均为1:1,判断控制花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由后代雌性全为宽叶,雄性宽:窄=1:1,判断控制叶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3)由后代性状分离比及(1)(2)的分析推断,甲组亲本为AaXBY×aaXBXb,乙组亲本为aaXbY×AAXBXb,据此答题即可. 【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甲组亲本为AaXBY×aaXBXb。 (2)根据分析可知乙组亲本为aaXbY×AAXBXb,表格显示其没有雌性后代,有雄性后代,说明雌配子是成活的,则可能的原因是:一是基因b使雄配子致死;二是基因a和b共同使雄配子致死。为了检验到底是哪种原因,可以选择基因型为 AaXbY的雄株作为父本,与任意基因型(XBXb或XBXb或XBXb)的雌株作为母本杂交,若是基因b使雄配子致死,则子代全为雄性个体;若是基因a和b共同使雄配子致死,则子代有雌性个体,也有雄性个体(雄性:雌性=2:1)。 (3)若甲组子代出现染色体组成为XXY的窄叶雌株,说明有两个b基因,则根据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析可知两个X染色体都来自母本,原因是母本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携带b基因的X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未正常分配到两个子细胞去,而是都进入了卵细胞。 【点睛】本题重点考查了“基因分离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减数分裂”等相关内容,对于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需对每一对相对性状分别进行分析。对于本题中的实验设计,需充分利用题中条件去带入研究,综合分析得出答案。 [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 11.乙醇等“绿色能源"的开发备受世界关注。利用玉米秸杆生产燃料酒精的大致流程为: 玉米秸杆预处理水解糖液发酵酒精 (1)玉米秸杆经预处理后,应该选用________酶进行水解,使之转化为发酵所需的葡萄糖。 (2)若从土壤中分离产生这种酶的微生物,所需要的培养基为_____(按功能分),培养基中的碳源为________。 (3)从生物体提取出的酶首先要检测________,以便更好地将酶用于生产实践。在生产糖液的过程中,为了使酶能够被反复利用,可采用________技术,此技术一般不采用包埋法固定化的原因是________。 (4)发酵阶段需要的菌种是________,固定化细胞时需要________将注射器中的溶液滴加到配制好的CaCl2溶液中。 【答案】 (1). 纤维素(酶) (2). 选择培养基 (3). 纤维素 (4). 酶的活力(活性) (5). 固定化酶 (6). 酶分子很小,体积小的酶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 (7). 酵母菌 (8). 以恒定的速度缓慢地(缓慢匀速地) 【解析】 【分析】 1、制备固定化酵母的步骤为:酵母细胞的活化→配制CaCl2溶液→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海藻酸钠溶液与酵母细胞混合→固定化酵母菌细胞,其中活化是让处于休眠状态的微生物重新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 2、常用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平板划线分离法的过程是:由接种环无菌操作沾取少许待分离的材料,在无菌平板表面进行平行划线、扇形划线或其他形式的连续划线,微生物细胞数量将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减少,并逐步分散开来,如果划线适宜的话,微生物能一一分散,经培养后,可在平板表面得到单菌落。 【详解】(1)玉米秸杆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所以其经过预处理后应该选用纤维素酶进行水解,使之转化为发酵所需的葡萄糖。 (2)若从土壤中分离产生这种酶的微生物,所用的培养基为选择培养基;题目中是用玉米秸秆生产酒精,所以微生物利用的碳源为纤维素。 (3)从纤维素分解菌中提取纤维素酶需要做产纤维素酶发酵葡萄糖 实验,进行酶活性的检测。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技术可使酶反复使用,故在生产糖液的过程中,为了使酶能够被反复利用,可采用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技术。因为酶分子很小,体积小的酶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因此一般不采用包埋法。 (4)酒精发酵需要的菌种是酵母菌,固定化细胞时需要以恒定的速度缓慢地(缓慢匀速地)将注射器中的溶液滴加到配制好的CaCl2溶液中。 【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技术等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生物一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近日,美国和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发现,从锥形蜗牛体内提取出的毒液可望帮助人类开发出超级速效的胰岛素。他们研究表明锥形蜗牛毒蛋白(Con-Ins Gl)能加速受体细胞信号转换,比人类胰岛素更加快速的发挥作用。因此制造这类“速效胰岛素”以及利用转基因技术实现批量生产成为I型糖尿病治疗的新思路.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基因工程制造Con-Ins Gl这种速效胰岛素过程中,构建基因表达的载体一般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标记基因和 ______ ,标记基因的作用是 ______。 (2)为了获得目的基因可以通过提取分析Con-Ins Gl毒蛋白中的 ______ 序列推知毒蛋白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再用DNA合成仪直接大量合成。基因工程中需要DNA连接酶,根据酶的来源不同分为 ______ 两类。 (3)将人工合成的目的基因导入大肠杆菌体内,一般先用药物处理大肠杆菌使之成为 ______ 细胞.再将重组DNA溶于 ______ 中与该类细胞融合,在一定温度下促进细胞吸收重组DNA分子完成转化过程。 (4)经过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获得的Con-Ins Gl毒蛋白活性未能达到期待的“速效胰岛素”的生物活性,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 。 【答案】 (1). 终止子 (2). 鉴别和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 (3). 氨基酸 (4). 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 (5). 感受态 (6). 缓冲液 (7). 大肠杆菌中基因表达获得的蛋白质未加工 【解析】 【详解】(1)基因表达载体的成分包括启动子、终止子、目的基因和标记基因,其中标记基因的作用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了受体细胞。 (2)人工合成目的基因,可以根据Con-Ins Gl毒蛋白中的氨基酸序列推mRNA中的核糖核苷酸序列,进而推测处毒蛋白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再用DNA合成仪直接大量合成。基因工程中的DNA连接酶可以分为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两类。 (3)将人工合成目的基因导入大肠杆菌等微生物体内,先用氯化钙处理大肠杆菌,使之成为感受态,再将重组DNA溶于缓冲液中与该类细胞融合。 (4)由于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多种细胞器,不能对合成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所以获得的Con-Ins Gl毒蛋白活性未能达到期待的“速效胰岛素”的生物活性。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