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吉林省松原市油田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吉林省松原市油田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吉林省松原市油田十一中2019-2020学年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 ‎1. 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既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的是 A. 水螅 B. 神经细胞 C. 草履虫 D. 卵细胞 ‎【答案】C ‎【解析】单细胞的生物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所以C选项正确。‎ ‎2. 一棵杨树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为 A. 细胞→器官→组织→系统→个体 B.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C. 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D.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作为一个具体的生物,并不一定包括生命系统的所有结构层次。不同的生物结构层次都不同,对于植物来说,由不同的器官直接构成了个体,在其结构层次中没有系统。故C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 ‎3.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B. “太湖中所有的鱼”属于生命系统研究的一个结构层次 C. 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D. 蛋白质和核酸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答案】B ‎【解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知道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顺序(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A正确;“太湖中所有的鱼”,是由多种鱼类组成的一个群体,既不属于种群,也不属于群落,因此不属于生命系统研究的一个结构层次,B错误;病毒不能独立地进行生命活动,因此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C正确;蛋白质和核酸属于生物大分子,但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D正确。‎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因没有正确理解种群的含义,即在一定的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而误将“太湖中所有的鱼”看作是一个种群。‎ ‎4.下列概念依次与图中a、b、c、d相对应的一组是( ) ‎ A. 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 B. 原核生物、细菌、蓝藻、病毒 C. 系统、生命系统、生态系统、群落 D. 生物、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真菌 ‎【答案】D ‎【解析】细胞类生物分为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其中真核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真菌,真菌又包括酵母菌、霉菌和食用菌;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详解】A、生物分为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其中真核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真菌,真菌不是动物,A错误;‎ 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原核生物,B错误。‎ C、系统包括生命系统和非生命系统,其中生命系统又包括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又包括群落,C错误;‎ D、生物分为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其中真菌属于真核生物,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结合概念图,综合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物的类别,掌握彼此之间的关系;识记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等知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5. 下图为显微镜观察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观察对象,由视野(1)到视野(2)时,操作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③调节光圈 ④转动转换器 ⑤移动标本 A. ①②③④ B. ③①④②‎ C. ⑤④③② D. ④⑤①②‎ ‎【答案】C ‎【解析】据图可知,图(2)为图(1)中甲的放大,因此首先⑤移动装片,可将装片向左移动,然后④转动转换器,移走低倍镜,换上高倍镜,此时视野可能变暗,需③调节光圈,最后再②转动细准焦螺旋即可。‎ ‎【考点定位】显微镜操作 ‎【名师点睛】考生关键要熟练掌握显微镜的操作步骤,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选好目标:一定要先在低倍显微镜下把需进一步观察的部位调到中心,同时把物像调节到最清晰的程度,才能进行高倍显微镜的观察.2.转动转换器,调换上高倍镜头,转换高倍镜时转动速度要慢,并从侧面进行观察(防止高倍镜头碰撞玻片),如高倍显微镜头碰到玻片,说明低倍镜的焦距没有调好,应重新操作.3调节焦距:转换好高倍镜后,用左眼在目镜上观察,此时一般能见到一个不太清楚的物像,可将细准焦螺旋逆时针移动约0.5-1圈,即可获得清晰的物像(切勿用粗调节器)。‎ ‎6.在观察水绵细胞时,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物像大小、细胞数目和视野亮度的变化是( )‎ A. 变大、变多、变亮 B. 变大、变少、变暗 C. 变小、变多、变亮 D. 变小、变少、变暗 ‎【答案】B ‎【解析】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增大,看到的细胞数目减少,细胞的体积变大;此时进入视野的光线减少,视野就变暗,因此,将物镜由低倍镜转换到高倍镜观察时,物像大小、细胞数目和视野亮度的变化是:变大、变少、变暗,故选B。‎ ‎7.下列关于高倍镜的描述,错误的是 A. 换成高倍镜后先用粗准焦螺旋调节,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 B. 把视野调亮,图像才清晰 C. 先在低倍镜下看清楚,再转至高倍镜 D. 高倍镜缩小了观察的视野,放大了倍数 ‎【答案】A ‎【解析】显微镜使用过程中,换成高倍镜后一定不能用粗准焦螺旋,A错误。高倍镜下视野较暗,所以需要用大的通光孔和凹面镜调亮视野,图像才会清晰,B正确。使用高倍显微镜应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观察清楚,再换高倍镜,C正确。高倍镜下视野范围缩小,但所有观察的物像倍数放大,D正确。‎ ‎8.所有原核细胞都具有 A. 线粒体和核糖体 B. 细胞膜和叶绿体 C. 内质网和中心体 D. 细胞膜和核糖体 ‎【答案】D ‎【解析】所有原核细胞都有细胞膜和核糖体,没有线粒体、叶绿体、中心体等其他细胞器。‎ ‎【详解】原核细胞均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遗传物质是DNA,叶绿体是真核绿色植物细胞特有的,内质网和中心体、线粒体是真核生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所以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会区分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 ‎9. 下列四组生物中,都属于原核生物的一组是 ( )‎ A. 病毒和青霉菌 B. 破伤风杆菌和蓝藻 C. 衣藻和变形虫 D. 草履虫和酵母菌 ‎【答案】B ‎【解析】试题解析:病毒属于非细胞生物,青霉菌是真菌属于真核生物,A错误;破伤风杆菌和蓝藻都是原核生物,B正确;衣藻是低等植物属于真核生物,变形虫是单细胞动物属于真核生物,C错误;草履虫是真核生物,酵母菌是真菌属于真核生物,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分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10. 禽流感病毒与大肠杆菌最明显的区别是( )‎ A. 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B. 有无细胞结构 C. 有无细胞壁 D. 有无遗传物质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禽流感病毒和大肠杆菌都没有成形的细胞核,A错误;‎ B、禽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大肠杆菌有细胞结构,因此有无细胞结构是两者最大的区别,B正确;‎ C、禽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没有细胞壁,大肠杆菌有细胞壁,但这不是两者最大的区别,C错误;‎ D、禽流感病毒与大肠杆菌都有遗传物质,D错误.故选:B.‎ ‎11.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形态结构千差万别,但都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和与遗传有关的核物质。这反映了细胞的 A. 差异性 B. 统一性 C. 多样性 D. 单一性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由于生物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原核生物作为细胞生物的一员,结构相似,都是以DNA作为遗传物质。‎ 考点:细胞的统一性。‎ 点评:本题是对细胞统一性的考查,为识记水平。‎ ‎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人的各种反射活动都需要多个细胞的参与,不可能由一个细胞独立完成,因此,细胞不可能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B.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包括从原子、分子到生物圈的各个层次 C. 原核生物中既有自养生物,又有异养生物 D. SARS、蓝藻和酵母菌都具有细胞质 ‎【答案】C ‎【解析】能够独立完成生命活动的系统叫做生命系统。所以B错。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所以A错。SARS是病毒,不具细胞结构,所以D错。‎ ‎13. 以下内容中,不属于细胞学说的是 ( )‎ A. 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 B. 细胞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生物整体的生命过程起作用 C. 细胞中只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其他物质 D. 新细胞从老细胞中产生 ‎【答案】C ‎【解析】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A正确;细胞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生物整体的生命过程起作用,B正确;细胞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有各种复杂的组成成分,C错误;新细胞从老细胞中产生,D正确。‎ ‎【考点定位】细胞学说 ‎14. 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 ‎①含细胞壁结构的细胞必定为植物细胞 ‎②蓝藻以群体形式存在,所以单个蓝藻不是一个个体 ‎③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④能进行自养的生物不一定是绿色植物.‎ A. ①③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答案】C ‎【解析】①细胞生物中含有细胞壁的生物包括:原核生物、植物、真菌等,①错误;‎ ‎②蓝藻属于单细胞生物,因此单个蓝藻就是一个个体,②错误;‎ ‎③细胞学说中提出,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③正确;‎ ‎④自养生物包括:绿色植物、蓝藻、硝化细菌等,因此能进行自养的生物不一定是绿色植物,④正确.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细胞结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细胞学说以及生物代谢类型等方面的知识,要求考生明确不止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原核细胞和真菌也具有细胞壁;识记细胞学说的内容;识记自养生物的种类等,难度适中,属于考纲中识记层次的考查.‎ ‎15.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下列对此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其生命活动也离不开细胞 B. 变形虫的细胞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C. 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由不同的细胞密切合作完成 D. 生命系统的各层次层层相依,具有相同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答案】D ‎【解析】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进行生命活动,病毒也离不开细胞,A正确;变形虫是单细胞生物,单独的细胞既可完成各种生命活动,B正确;多细胞动物和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C正确;生命系统的各层次层层相依,但各层次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不同,D错误。‎ ‎【考点定位】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生活 ‎【名师点睛】现存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是在细胞内或在细胞参与下完成的,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也是具有细胞形态的单细胞生物,原始的单细胞生物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演变为今天多种多样的生物个体、种群和群落。所以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最小的是细胞。多细胞动物和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如: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生长发育;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变异。‎ ‎16.构成细胞的最基本的元素是(  )‎ A. C B. O C. H D. N ‎【答案】A ‎【解析】在细胞中,无论是干重还是鲜重,组成细胞的元素中,C、H、O、N这四种元素的含量最多,在干重中,C的含量达到55.99%,这表明C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的元素。‎ 故选:A。‎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生物体内的化学元素等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 ‎17. 占人体细胞干重和鲜重最多的元素分别是( )‎ A. C 、O B. C、H C. N、O D. O、C ‎【答案】A ‎【解析】细胞中细胞干重的元素是C,占55.99%;鲜重最多的元素是O,占65%,故本题答案选A。‎ ‎18.在生物体内含量极少,但对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元素有(     )‎ A. Fe、Mn、Zn、Mg B. Zn、Cu、Mn、Ca C. Zn、Cu、B、Mn D. Mg、Mn、Cu、Mo ‎【答案】C ‎【解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1)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 ‎ ‎(2)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o等。‎ 详解】A.Mg属于大量元素,A错误;‎ B.Ca属于大量元素,B错误;‎ C.Zn、Cu、B、Mn都属于微量元素,但对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必不可少,C正确;‎ D.Mg属于大量元素,D错误。故选C。‎ ‎19. 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中各种化合物占细胞鲜重的含量,以下按①②③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水、蛋白质、糖类、脂质 B. 蛋白质、糖类、脂质、水 C. 水、蛋白质、脂质、糖类 D. 蛋白质、水、脂质、糖类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分子,考查对细胞中各种化合物含量的理解。题干中“鲜重”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词。‎ ‎【详解】各种化合物占细胞鲜重的比例,水最多,其余的各种有机物中,蛋白质的含量最多,脂质、糖类的含量依次减少,选D。‎ ‎【点睛】细胞中脂质含量较多的原因:脂质中的磷脂参与细胞膜和其他各种膜结构的组成,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结构的基本支架,所以细胞中脂质含量较多。‎ ‎20. 鱼类在水中遨游、鸟类在空中飞翔,两类生物虽形态各异、习性不同,但体内的基本组成相似。它们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都是 ( )‎ A. 脂肪 B. 糖类 C. 水 D. 蛋白质 ‎【答案】C ‎【解析】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的是化合物的含量。‎ ‎2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无一不存在于无机自然界,但在生物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这个事实说明(   )‎ A. 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统一性 B.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物质性 C.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差异性 D.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答案】D ‎【解析】‎ 统一性 差异性 体现 ‎①生物界与非生物界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 ②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找到,没有一种元素为细胞所特有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含量相差很大 原因 ‎①生命起源于非生物界 ②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是从无机自然界中获取的 生物体有选择性地从无机自然界获取组成自身的物质 ‎【详解】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无一不存在于无机自然界,说明生命起源于非生物界,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各种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D项正确,故选D。‎ ‎【点睛】从组成元素上理解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22.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脂肪可以用苏丹III或苏丹IV鉴定,不用加热经染色可以观察到橘黄色或红色,故A正确。蛋白质用双缩脲试剂鉴定呈紫色,不用加热,故B错误。斐林试剂是鉴定还原糖的,在水浴加热条件下出现砖红色沉淀,蔗糖是非还原糖,故C错误。淀粉遇碘液呈蓝色,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23.取3支试管甲、乙、丙,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葡萄糖液和蒸馏水,45 ℃水浴保温5 min,立即在3支试管中加入等量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2 min,摇匀观察试管中的颜色。结果是(  )‎ A. 甲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B. 甲呈无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C. 甲、乙皆呈蓝色,丙呈砖红色 D. 甲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 ‎【答案】A ‎【解析】甲试管中为淀粉,为非还原性糖,不能与斐林试剂反应,所以会呈现出NaOH与CuSO4反应产物Cu(OH)2的颜色蓝色,故甲呈蓝色;乙试管中的是葡萄糖,为还原性糖,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为砖红色(沉淀),故乙呈砖红色;丙以蒸馏水作为对照实验,没有物质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同样会出现Cu(OH)2的颜色蓝色。故选:A。‎ ‎24. 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先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乙液 B. 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要先将A液B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样品试管中 C. 脂肪的鉴定必须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滴 D. 斐林试剂与蔗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会出现砖红色沉淀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鉴定可溶性还原性糖时,斐林试剂要现配现用,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现注入,A项错误;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要先将双缩脲试剂A液注入,然后现注入双缩脲试剂B液,B项错误;脂肪鉴定时必须用显微镜才能在视野中找到被染色成橘黄色的脂肪滴,C项正确;蔗糖属于非还原性糖,斐林试剂和还原性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会出现砖红色沉淀,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实验操作的一般步骤,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的能力。‎ ‎25.下图关于蛋白质分子的简要概念图,下列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A. A中肯定含有S元素 B. 多肽中B的数目等于C的数目 C. ①过程叫脱水缩合 D. 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中的元素含有C、H、O、N等,B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C是肽键。‎ 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肽链,肽链中的肽键数等于氨基酸的个数减去形成的肽链数。‎ 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其根本原因是DNA分子的多样性。‎ ‎【详解】A、A肯定含有C、H、O、N元素,S是蛋白质的特征元素,但不是所有的蛋白质都含有S元素,A错误;‎ B、多肽中氨基酸B的数目等于肽键C的数目+肽链数目,B错误;‎ C、B→多肽的过程是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的过程,C正确;‎ D、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DNA分子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D错误.故选:C。‎ ‎26. 在血红蛋白的结构中,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叫做 A. 磷酸键 B. 二酯键 C. 肽键 D. 离子键 ‎【答案】C ‎【解析】在蛋白质的结构中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一般是肽键(—CO—NH—),选C。‎ ‎【考点定位】蛋白质的组成和结构 ‎27. 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形成二肽,并生成一分子水,这一分子水中的氢来自于( )‎ A. 羧基 B. 氨基 C. 羧基和氨基 D. R基 ‎【答案】C ‎28.下列哪个不属于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 )‎ A. B. ‎ C. D. ‎ ‎【答案】D ‎【解析】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详解】根据氨基酸的概念可知,ABC都有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的氨基和羧基,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D的氨基和羧基不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 故选:D。‎ ‎29.谷氨酸的R基为—C3H5O2,在一个谷氨酸分子中,含有碳和氧的原子数分别是( )‎ A. 4、4 B. 5、5‎ C. 5、4 D. 4、5‎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中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连在同一个碳原子,该碳原子还连接一个R基和一个H基,氨酸的R基为—C3H5O2,故谷氨酸的分子式为C5H9O4N, 含有碳和氧的原子数分别是5、4,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蛋白质结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0.一条由10个氨基酸分子经脱水缩合而成的肽链中含有—NH2和—COOH的最小数目是 ( )‎ A. 11和11 B. 10和10 C. 9和9 D. 1和1‎ ‎【答案】D ‎【解析】一条多肽链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通常位于肽链的两端,多余的氨基或羧基位于R基上,所以D选项正确。‎ ‎31.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分子,它含有两条多肽链,其中A链含21个氨基酸,B链含30个氨基酸,即共有51个氨基酸,那么胰岛素分子中含有的肽键数目是( )‎ A. 51个 B. 50个 C. 49个 D. 1个 ‎【答案】C ‎【解析】肽键数目=氨基酸的个数-肽链数=51-2=49,故选C。‎ ‎32.一个由n条肽链组成的蛋白质分子共有m个氨基酸,该蛋白质分子完全水解共需水分子(   )‎ A. n个 B. m个 C. (m+n)个 D. (m-n)个 ‎【答案】D ‎【解析】在m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1条多肽链时,脱去的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的条数=m-1;在m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n条多肽链时,脱去的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的条数=m-n。水解需要的水分子数等于脱水缩合产生的水分子数。‎ ‎【详解】蛋白质形成过程中脱去水分子数目=氨基酸数目-肽链数目,反过来水解需要的水与缩合形成的水分子数是一样,m个氨基酸组成n条肽链,在合成时脱去了m-n个水分子,如果完全水解共需m-n个水分子。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蛋白质形成过程中有关的计算,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33.已知20种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是128。现有一蛋白质分子,由两条多肽链组成,共有肽键98个,则此蛋白质的分子量最接近于( )‎ A. 12 800 B. 12 544 C. 11 036 D. 12 288‎ ‎【答案】C ‎【解析】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特点是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再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氨基酸在核糖体上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形成多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叫做肽键,用化学式-NH-CO-表示。在蛋白质分子合成过程中①失去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②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量-失去水分子数×水的相对分子质量③一个肽链中至少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在肽链内部的R基中可能也有氨基和羧基。‎ ‎【详解】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反应合成蛋白质,则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氨基酸的总质量-脱区的水分子的质量=128×(98+2)-18×98=11036。故选:C。‎ ‎34. 某蛋白质由124个氨基酸组成,其中有8个-SH,在肽链形成空间结构(如图)时,生成4个二硫键(-S-S-).该蛋白质分子形成过程中减少的分子量和至少含有的O原子数分别 ( )‎ A. 2222 125 B. 2214 125‎ C. 2222 124 D 2160 124‎ ‎【答案】A ‎【解析】124个氨基酸形成1条肽链脱去的水为:124-1=123个,则水的分子量为123×18=2214;8个-SH形成4个二硫键共脱8个H,H的分子量为8×1=8;因此,该蛋白质分子形成过程中减少的分子量为2214+8=2222.又一个肽键中含有1个氧原子,肽链中肽键有123个,且1条肽链中至少有游离的羧基1个,因此,蛋白质分子形成过程中至少含有的O原子数为123+2=125个.故选:A ‎【考点定位】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 ‎35. 催产素和血管舒张素都是含有9个氨基酸的一条多肽链,但它们的生理功能却不相同,其主要原因是( )‎ ‎①肽键的数目不同②氨基酸种类不同③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④多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考查蛋白质结构多样性。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取决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序以及蛋白质空间结构不同。‎ 二、非选择题 ‎36.下图中表示在低倍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请据图回答:‎ ‎(1)图中表示的细胞不是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理由是____。‎ ‎(2)调换高倍镜观察前,要使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______方移动。‎ A.左上 B.左下 C.右上 D.右下 ‎(3)调换高倍镜后,物像模糊不清,这时应调节________。‎ ‎(4)用显微镜观察某标本时,已知目镜的放大倍数为l0×,物镜的放大倍数为40×,则物像的放大倍数为_____ 。‎ ‎(5)在低倍镜下的视野内图象是“d”,实际图象是____ 。‎ ‎【答案】图中细胞有细胞壁 C 细准焦螺旋 400 P ‎【解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在低倍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细胞在视野的右上方,因此在转换到高倍镜之前需将细胞移到视野的中央,由于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都颠倒的像,因此还需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 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选好目标:一定要先在低倍显微镜下把需进一步观察的部位调到中心,同时把物象调节到最清晰的程度,才能进行高倍显微镜的观察。2.转动转换器,调换上高倍镜头,转换高倍镜时转动速度要慢,并从侧面进行观察(防止高倍镜头碰撞玻片),如高倍显微镜头碰到玻片,说明低倍镜的焦距没有调好,应重新操作。3.调节焦距:转换好高倍镜后,用左眼在目镜上观察,此时一般能见到一个不太清楚的物象,可将细准焦螺旋逆时针移动约0.5-1圈,即可获得清晰的物象(切勿用粗调节器)。‎ ‎【详解】(1)由图可知,图中细胞有细胞壁,所以不是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2)物像在视野的右上方,由于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都颠倒的像,因此还需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故选C。‎ ‎(3)在高倍镜下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 ‎(4)目镜的放大倍数为10×,物镜的放大倍数为40×,所以长度或宽度放大倍数是400倍。‎ ‎(5)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是倒立的虚像,可以旋转180度后观察,图象为p。‎ ‎【点睛】本题关键是掌握显微镜的结构和操作技能,根据题意答题即可。‎ ‎37.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__,属于真核核细胞的是________,判断的主要依据为___________。‎ ‎(2)甲、乙两细胞相似之处为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DNA分子,由此看出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具有 性。‎ ‎(3)甲、乙两细胞的差异性表现在甲无________、________而乙有;甲只有________而乙还有其他细胞器。‎ ‎(4)与细胞的遗传关系十分密切的物质是 。在蓝藻细胞中,它主要存在于 内;在小麦细胞中,它主要存在于 内。‎ ‎【答案】(1)甲 乙 甲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而乙有 ‎(2)统一性 (3)核膜 染色体 核糖体 (4)DNA 拟核 细胞核 ‎【解析】试题分析:⑴根据图示,甲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故甲为原核细胞,乙有细胞核,故乙为真核细胞。‎ ‎⑵甲、乙两细胞有相似的基本结构,这反映了两者具有统一性。‎ ‎⑶从图示可以推测,原核细胞无核膜和染色体而真核细胞有,原核细胞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而真核细胞还有其他细胞器。‎ ‎⑷甲、乙都有细胞结构,故两者的遗传物质都是DNA,蓝藻属于原核生物,DNA主要存在于拟核内,而小麦属于真核生物,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8. 请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表示_________________,④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化合物是由______个氨基酸分子失去______个水分子而形成的,这种反应叫做________________。‎ ‎(3)该化合物称为 ,含 __________个肽键。‎ ‎(4)该化合物含有_________个游离的氨基和_________个游离的羧基。‎ ‎(5)该化合物是由_________种氨基酸组成的。‎ ‎【答案】(1)氨基 羧基 ⑵3 2 脱水缩合 (3) 三肽 2 (4) 1 2 (5)2‎ ‎【解析】试题分析:⑴根据图示结构可知,①表示氨基,②表示羧基。‎ ‎⑵形成该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是脱水缩合;该多肽分子形成过程中,脱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目-肽链条数,从图解可以看出,该多肽一条肽链,两个肽键,故该化合物是由3个氨基酸失去2个水分子而形成的。‎ ‎⑶由于该化合物是由3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故该化合物称为三肽,含有两个肽键。‎ ‎⑷从图示可以看出,该化合物含有1个游离的氨基(①)和2个游离的羧基(③④)。‎ ‎⑤各种氨基酸的种类取决于R基的种类(②③⑦),其中②⑦种类相同,故由2种氨基酸。‎ 考点:本题考查氨基酸的结构及特点,多肽的形成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的能力。‎ 三、附加题 ‎39. 现有无标签的稀蛋清、葡萄糖、淀粉和淀粉酶溶液各一瓶,可用双缩脲试剂、斐林试剂和淀粉溶液将它们鉴定出来。‎ ‎(1)用一种试剂将上述4种溶液区分为两组,这种试剂是 ,其中发生显色反应的一组是 和 两种溶液,不发生显色反应的一组可以用 试剂来区分两种溶液。‎ ‎(2)区分发生显色反应的一组溶液:①将发生显色反应的两种溶液分别取2 mL加入2支试管,然后分别加入 ;‎ ‎②用_____________试剂分别处理上述两种混合溶液,65 ℃水浴观察现象。‎ ‎③分析结果:观察到 现象的是 溶液;观察到 现象的是 溶液。‎ ‎【答案】(10分)(1)双缩脲试剂 稀蛋清和淀粉酶 斐林。‎ ‎(2)①淀粉溶液 ②斐林试剂 ③分析结果: 砖红色 淀粉酶溶液 无砖红 稀蛋清 ‎【解析】(1)由于稀蛋清和淀粉酶溶液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而葡萄糖和淀粉属于糖类,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显色反应,所以可以用双缩脲试剂将4种溶液分为两组:其中发生显色反应的一组是稀蛋清和淀粉酶。不发生显色反应的一组为葡萄糖和淀粉;由于淀粉是非还原糖、葡萄糖是还原糖,所以用斐林试剂可以区分葡萄糖和淀粉。‎ ‎(2)由于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麦芽糖属于还原糖,所以加入淀粉溶液后,用斐林试剂鉴定,出现砖红色沉淀的为淀粉酶,无砖红色沉淀的为稀蛋清溶液,所以用淀粉溶液可以区分稀蛋清和淀粉酶。‎ ‎【考点定位】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和蛋白质、酶的专一性与多糖的水解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