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1.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有 A. 细胞中囊泡都是来自于高尔基体 B. 用台盼蓝溶液来鉴别动物细胞的死活,利用的是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C. 溶酶体膜使水解反应局限在一定部位,溶酶体正常情况下不破坏任何细胞结构 D. 用健那绿染色后可在高倍显微镜下看到线粒体内膜向内腔折叠形成的崤 ‎【答案】B ‎【解析】‎ 细胞中的囊泡可以来自于内质网、高尔基体或细胞膜,A错误;由于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具有生物活性,台盼蓝是活的动物细胞不选择吸收的物质,因此活细胞不会被台盼蓝染色,当细胞死亡后,生物膜会变成全透性,因此台盼蓝进入细胞,细胞被染成蓝色,B正确;溶酶体中含有水解酶,但最适PH值为酸性,而细胞质基质的PH值成碱性,因此溶酶体中的水解酶进入到细胞质基质中就失去活性,使得水解反应集中在一定部位,并非不破坏任何细胞结构,C错误;线粒体内膜向内腔折叠形成的崤属于亚显微结构,需要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D错误。‎ ‎2.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生长导致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效率增强 B. 分化后的不同细胞中mRNA种类不完全相同 C. 衰老的细胞中细胞核体积减小,染色质收缩 D. 癌变的细胞中酶活性降低,细胞代谢减慢 ‎【答案】B ‎【解析】‎ 细胞生长,体积增大,相对表面积减小,导致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效率减弱,A错误;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分化后的不同细胞中mRNA种类不完全相同,B正确;衰老的细胞中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收缩,C错误;癌变的细胞中酶活性升高,细胞代谢增强,D错误。‎ ‎3. 下列有关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用到了同位素标记法 B. 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推测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C. 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的实验证明了其遗传物质是RNA D. 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答案】B ‎【解析】‎ 赫尔希和蔡斯于1952年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遗传物质是DNA,A正确;摩尔根利用了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错误;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的实验证明了其遗传物质是RNA,C正确;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D正确。‎ ‎【考点定位】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 ‎【名师点睛】体内转化实验与体外转化实验的比较:‎ ‎ ‎ 体内转化实验 ‎ 体外转化实验 ‎ 实验者 ‎ 格里菲思 ‎ 艾弗里及同事 ‎ 培养细菌 ‎ 用小鼠(体内) ‎ 用培养基(体外) ‎ 实验原则 ‎ R型细菌与S型细菌的毒性对照 ‎ S型细菌各成分作用的相互对照 ‎ 实验结果 ‎ 加热杀死的S型菌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 S型细菌的DNA使R型菌转化为S型细菌 ‎ 实验结论 ‎ S型细菌体内有“转化因子” ‎ S型细菌的DNA是遗传 物质 ‎ 两实验联系: ‎ ‎(1)所用材料相同,都是肺炎双球菌R型和S型 (2)体内转化实验是基础,仅说明S型细菌体内有“转化因子”,体外转化实验进一步证明“转化因子”是DNA (3)两实验都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 ‎ ‎4. 下面的系谱图表示了山羊某种性状的遗传,图中深色表示该种性状的表现者(已知该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不考虑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据系谱图推测,该性状为隐性性状 B. 系谱图中该性状雄性个体多于雌性,控制该性状的基因最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 C. 经检测II1不含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则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X染色体上 D. 假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系谱图中性状表现错误的只有III3‎ ‎【答案】D ‎【解析】‎ 分析系谱图可知,表现型正常的Ⅱ-1和Ⅱ-2生了一个患病的Ⅲ-1,因此可以确定该性状为隐性性状,A正确;系谱图中该性状雄性个体多于雌性,表现出与性别相关联,所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最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B正确;已知Ⅱ-1不含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则后代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于母本,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X染色体上,C正确;假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Y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具有由父亲传给儿子,儿子传给孙子的特点,并且女性不会患病.因此Ⅱ-1正常,不会生患该病的Ⅲ-1;Ⅲ-3是女性,故不会患此病;Ⅱ-3患此病,因此其儿子Ⅲ-4也应患此病,D错误。‎ ‎【考点定位】伴性遗传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名师点睛】识记几种常见的几种遗传病及其特点,根据系谱图准确判断该性状的显隐性及可能的遗传方式,再结合系谱图准确判断各选项。‎ ‎5.下列关于酶与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ATP的水解产物可能与某种酶的基本单位相同 B. 无氧呼吸的两个阶段都会生成一定数量的ATP C. 植物细胞中的葡萄糖与果糖合成蔗糖需要酶和ATP D. 人体细胞中的ATP中的能量也可以部分转化成热能 ‎【答案】B ‎【解析】‎ 少数酶的化学本质是RNA,ATP的高能磷酸键全部水解,其生成物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单位之一,A正确;无氧呼吸只有第一阶段释放少量的能量,生成少量的ATP,B错误;植物细胞中的葡萄糖与果糖合成蔗糖是吸能反应,离不开酶的催化,需要ATP供能,C正确;人体细胞中的ATP水解释放的能量,一部分转化成热能散失,一部分用生命活动,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因对ATP的化学组成理解不到位而导致对A选项的误判。‎ ATP脱去远离A的两个磷酸基团后,余下的结构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6.“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有关叙述正确是 A. 保证绿水青山就必须彻底杜绝一切砍伐和捕捞 B. 绿水青山体现出来的直接价值远大于间接价值 C. 退耕还林和退田还湖措施有利于形成绿水青山 D. 绿水青山利于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 ‎【答案】C ‎【解析】‎ 保证绿水青山,必须避免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做到合理的利用,A错误;绿水青山体现出来的间接价值(生态功能)远大于直接价值,B错误;退耕还林和退田还湖措施,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进而形成绿水青山,C正确;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不循环的,D错误。‎ ‎7.‎ ‎ 取生理状态相同的某植物叶片,分离得到大量的叶肉细胞,将等量的叶肉细胞分别悬浮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并在适宜的条件下,测定该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最大后,随着蔗糖浓度升高,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 ____,从渗透作用的角度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 如果要研究光照强度等因素对蔗糖溶液中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最好将叶肉细胞放在浓度为____的蔗糖溶液中,原因是____。‎ ‎(3)除蔗糖浓度外,如果分别改变叶肉细胞悬浮液中CO2浓度和温度也能影响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原因是____。‎ ‎【答案】(1)下降(1分)‎ 在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叶肉细胞失水(3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2)0.2 mol·L-1(1分)‎ 这一浓度中的叶肉细胞处于光合作用最适状态(3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3)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温度可以影响酶的活性(2分)‎ ‎【解析】‎ 由图可知随着蔗糖浓度升高,光合作用达到最大值后,若蔗糖浓度继续升高,则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因为当蔗糖溶液的浓度高于叶肉细胞细胞液的浓度时,会导致叶肉细胞失水,从而影响叶肉细胞光合作用的进行。由图当叶肉细胞在浓度为0.2 mol·L-1的蔗糖溶液中具有最大的光合作用强度,此时便于研究光照强度等因素对蔗糖溶液中的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受光照强度、叶绿素含量、CO2浓度、温度、酶的数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CO2浓度改变会引起暗反应发生变化,温度变化会引起酶活性变化,从而影响光合作用。‎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8.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Ⅰ.科研人员对猕猴桃果肉光合色素、光合放氧特性进行了系列研究。图1为光合放氧测定装置示意图,图2为不同光照条件下果肉随时间变化的光合放氧曲线。‎ ‎(1)取绿色的果肉薄片长时间浸泡在乙醇中,果肉薄片会变成白色。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2)图1中,影响光合放氧速率的外界因素有____________。氧电极可以检测反应液中氧气的浓度。测定前,应排除反应液中____________的干扰。‎ ‎(3)图2中,不同时间段曲线的斜率代表光合放氧的速率,对15〜20min曲线的斜率几乎不变的合理解释是____________;若在20min后停止光照,则短时间内叶绿体基质中含量增加的物质有____________。‎ Ⅱ.某高中学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用打孔器、注射器、台灯、烧杯、富含C02的清水和绿色叶片(如菠菜叶片)等材料用具做“探究光照强弱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的实验。‎ ‎(1)对该实验所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完善该实验的主要设计思路。‎ ‎①用打孔器打出绿叶小圆形叶片,用注射器排出小圆形叶片内的空气,并分成等量的数组,分别放入装有等量富含C02清水的小烧杯中;‎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光合色素溶解在乙醇中 (2). 光照、温度、CO2(NaHCO3)浓度 (3). 溶解氧 (4). 光合产氧量与呼吸耗氧量相等 (5). C3或三碳化合物 (6). (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增强 (7). 将该小烧杯同时放在台灯光源下的不同距离处 (8). 统计在同一时间段各小烧杯内小圆形叶片在清水中浮起的数量 ‎【解析】‎ 试题分析:熟记并理解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和分离、光合作用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据此围绕图1光合放氧测定装置示意图呈现的信息,明辨图2横纵坐标的含义及其曲线的变化趋势,对Ⅰ题中的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作答。解答Ⅱ题,需依题意和给出的不完善的实验步骤,准确把握实验目的(用真空渗水法探究光照强弱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自变量(光照强度的不同)、因变量(根据单位时间内叶圆片上浮的数量来推测光合作用的速率,而叶圆片的沉浮于取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导致的气体是否在细胞间积累)。据此依据探究实验的程序及其实验设计的原则,对实验作出假设并完善实验设计思路。‎ Ⅰ. (1) 光合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乙醇中,所以长时间浸泡在乙醇中的果肉薄片会变成白色。‎ ‎ (2) 图1为光合放氧测定装置示意图,其中的光合放氧速率可表示光合速率,而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有光照、温度、CO2(NaHCO3)浓度。氧电极可以检测反应液中氧气的浓度,而反应液中氧气浓度属于因变量,因此测定前,应排除反应液中溶解氧的干扰。‎ ‎(3) 图2中,纵坐标O2浓度反映的是植物光合作用产氧量与呼吸作用耗氧量的差值,在15〜20min时间段内纵坐标O2浓度(曲线的斜率)几乎不变,说明光合产氧量与呼吸耗氧量相等。若在20min后停止光照,则光反应立即停止,不再有ATP和[H]的生成,导致暗反应中C3的还原受阻,不在消耗C3,而CO2和五碳化合物结合继续形成C3,所以短时间内叶绿体基质中C3(三碳化合物)的含量增加。 ‎ Ⅱ. (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光照强弱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据此可知,对该实验所作出的假设是:(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增强。‎ ‎(2) 依题意和给出的实验设计思路①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的不同,可通过调控台灯与小烧杯之间的距离加以控制,因变量是根据单位时间内叶圆片上浮的数量来推测光合作用的速率,进而推知设计思路②是:将该小烧杯同时放在台灯光源下的不同距离处;设计思路③是:统计在同一时间段各小烧杯内小圆形叶片在清水中浮起的数量。‎ ‎9.下表表示某森林生态系统在一年中的能量流动情况(已知C为分解者)。请回答下列问题:‎ 同化总量(×106 J)‎ 现存个体中的能量(×106 J)‎ 呼吸消耗量(×106 J)‎ A ‎900‎ ‎200‎ ‎590‎ B ‎100‎ ‎15‎ ‎64‎ C ‎15‎ ‎2‎ ‎13‎ D ‎18‎ ‎6‎ ‎10‎ ‎(1)分析上表可知,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106J,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从能量输入和输出来看,该生态系统中生物体内的总能量是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的。‎ ‎(2)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冻原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要低,因为冻原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森林中的动物在不同季节一般都有换羽(毛)的习性,这是它们受到________(填“物理”“化学”或“行为”)信息的影响而产生的适应性生理特征,是长期________的结果。‎ ‎【答案】 (1). 900 (2). 18% (3). 增加 (4). 动植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 (5). 物理 (6). 自然选择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和表格分析,已知C是分解者,A含有的能量最多,是生产者,则B是初级消费者,D是次级消费者。‎ ‎(1)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植物固定的能量:900×106J,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8÷100×100%=18%,从能量输入和输出来看,分析表可知,该生态系统中生物体内的总能量是减少的。‎ ‎(2)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冻原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故冻原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要低。‎ ‎(3)北极地区的动物在不同季节一般都有换羽(毛)的习性,这是它们受到日照长短这一物理信息的影响而产生的适应性生理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10.‎ 果蝇有4对染色体(I~IV号,其中I号为性染色体)。纯合体野生型果蝇表现为灰体、长翅、直刚毛,从该野生型群体中分别得到了甲、乙、丙三种单基因隐性突变的纯合体果蝇,其特点如表所示。‎ 表现型 表现型特征 基因型 基因所在染色体 甲 黑檀体 体呈乌木色、黑亮 ee III 乙 黑体 体呈深黑色 bb II 丙 残翅 翅退化,部分残留 vgvg II 某小组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探究性状的遗传规律。回答下列问题:‎ ‎(1)用乙果蝇与丙果蝇杂交,F1的表现型是_______;F1雌雄交配得到的F2不符合9∶3∶3∶1的表现型分离比,其原因是__________。‎ ‎(2)用甲果蝇与乙果蝇杂交,F1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表现型为________,F1雌雄交配得到的F2中果蝇体色性状_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分离。‎ ‎(3)该小组又从乙果蝇种群中得到一只表现型为焦刚毛、黑体的雄蝇,与一只直刚毛灰体雌蝇杂交后,子一代雌雄交配得到的子二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直刚毛灰体♀∶直刚毛黑体♀∶直刚毛灰体♂∶直刚毛黑体♂∶焦刚毛灰体♂∶焦刚毛黑体♂=6∶2∶3∶1∶3∶1,则雌雄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控制刚毛性状的基因用A/a表示)。‎ ‎【答案】 (1). 灰体长翅膀 (2). 两对等位基因均位于II号染色体上,不能进行自由组合 (3). EeBb (4). 灰体 (5). 会 (6). XAXABB、XaYbb ‎【解析】‎ ‎(1)根据表格分析,甲为eeBBVgVg,乙为EEbbVgVg,丙为EEBBvgvg。乙果蝇与丙果蝇杂交,子代为EEBbVgvg,即灰体长翅。F1雌雄交配,由于BbVgvg均位于II染色体,不能自由组合,故得到的F2不符合9∶3∶3∶1的表现型分离比。‎ ‎(2)甲果蝇与乙果蝇杂交,即eeBBVgVg×EEbbVgVg,F1的基因型为EeBbVgVg,表现型为灰体。F1雌雄交配,只看EeBb这两对等位基因,即EeBb×EeBb,F1为9E_B_(灰体):3E_bb(黑体):3eeB_(黑檀体):1eebb,发生性状分离。‎ ‎(3)子二代雄蝇:直刚毛:焦刚毛=(3+1):(3+1)=1:1,雌蝇:直刚毛:焦刚毛=8:0=1:0,表明A和a基因位于X染色体。子二代雌蝇都是直刚毛,表明直刚毛是显性性状,子一代雄蝇为XAY,雌蝇为XAXa,亲本为XAXA×XaY。关于灰身和黑身,子二代雄蝇:灰身:黑身=(3+3):(1+1)=3:1,雌蝇:灰身:黑身=6:2=3:1,故B和b位于常染色体,子一代为Bb×Bb。综上所述,亲本为XAXABB、XaYbb。‎ ‎【考点定位】遗传定律 ‎【名师点睛】运用遗传定律相关方法解题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11.果粒是将苹果等水果采用一定的方法加工制成的小颗粒,其生产在中国尚属起步阶段。果粒除了可直接食用外还可作为配料加入酸奶、冰淇淋、果冻等食品中。果粒的硬度形状直接影响着最终产品的质量,但大部分果粒经高温处理或机械泵出后成型果粒量少。果胶酶作为一种新型加工助剂,可将果粒的组织结构损坏减到最小,最大限度地提高成型果粒的含量。请回答:‎ ‎(1)果胶酶作为一种果粒加工助剂,它能将果胶分解成可溶性的_______,根据酶的_______(特性)可知组成果粒细胞壁的另一成分__________不会被分解。‎ ‎(2)__________________等条件会影响果胶酶的活性。若以苹果泥为材料,在实验室里可以通过测定等量苹果泥经果胶酶作用相同时间后所滤出的__________________来判断果胶酶在不同条件下的活性。‎ ‎(3)在果粒制作时按2 mL酶/kg水果的量加入酶制剂,加热至40~45℃缓慢搅拌处理10~15 min,最后加热到90~92℃再冷却罐装。搅拌处理要在40~45℃温度下进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加热到90~92℃后再冷却灌装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半乳糖醛酸 (2). 专一 (3). 纤维素 (4). 温度、PH、酶的抑制剂 (5). 苹果汁的体积 (6). 果胶酶在此温度下活性最高 (7). 灭菌、将酶灭活 ‎【解析】‎ ‎【分析】‎ 果胶酶并不特指某一种酶,而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包括多聚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等,可将果胶分解成半乳糖醛酸;酶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的特点;果粒中有纤维素,而果汁中不含纤维素酶,因此果胶酶只能将果粒中的果胶分解为小分子的半乳糖醛酸,而不能分解果粒中的纤维素;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除PH、温度外还有底物浓度和酶浓度。‎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果胶酶可以将果胶分解成可溶性的半乳糖醛酸;酶具有专一性,只能催化细胞壁成分中的果胶分解,而不能催化细胞壁成分中的纤维素分解。‎ ‎(2)酶的活性受温度、PH、酶的抑制剂等条件的影响;果胶酶的活性越高,催化苹果泥反应的速率越快,因此在实验室里可以通过测定等量苹果泥经果胶酶作用相同时间后所滤出的苹果汁的体积来判断果胶酶在不同条件下的活性。‎ ‎(3)根据题意分析,搅拌处理要在40~45℃温度下进行,因为该温度条件下果胶酶的活性最高;最后升温到90~92℃再冷却灌装的目的是灭菌并将酶灭活。‎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细胞壁的组成成分、果胶酶的含义和作用,明确果胶酶的活性受温度、pH等多种条件的影响,进而分析不同的实验步骤中温度控制的原因。‎ ‎12.草莓是人们经常食用的一种水果,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草莓是无性繁殖的作物,长期种植会使病毒积累在体内,产量降低,品质下降。下图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草莓脱毒苗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外植体能够形成幼苗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培育脱毒苗时,一般选取_________作为外植体,其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 ‎(2)①是脱分化过程,细胞脱分化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经过诱导后,失去其__________而转变为未分化细胞的过程。②是_______________过程。‎ ‎(3)研究表明,多倍体草莓产量高于二倍体,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获得多倍体草莓的方法有两种:一是使用__________〔药剂)处理草莓的愈伤组织,再经培养获得多倍体植株;二是利用_________(药剂)诱导草莓体细胞融合形成杂种细胞后,再经组织培养获得多倍体植株,这种育种技术被称为___________技术。‎ ‎【答案】 (1).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2). 茎尖(或芽尖或根尖) (3). 植物分生区附近(茎尖)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 (4). 特有的结构和功能 (5). 再分化 (6). 秋水仙素 (7). 聚乙二醇(PEG) (8).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及过程的识记及理解能力。需要学生熟记并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及应用并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分析题图:图示表示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草莓脱毒苗的过程,其中外植体通过①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愈伤组织通过②再分化形成胚状体的过程。‎ ‎(1)植物体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称为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外植体能够形成幼苗所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培育脱毒苗时,一般选取茎尖(或芽尖或根尖)作为外植体,其依据是植物分生区附近(茎尖)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 ‎(2)已分化的细胞经过诱导后失去其特有的结构和功能而转变成未分化细胞的过程叫脱分化。②是再分化过程,再分化是指已经脱分化的愈伤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再分化出胚状体,形成完整植株。‎ ‎(3)秋水仙素可以诱导产生多倍体,使用秋水仙素处理草莓的愈伤组织,再经培养获得多倍体植株;也可以利用聚乙二醇(PEG)诱导草莓体细胞融合形成杂种细胞后,再经组织培养获得多倍体植株,这种育种技术被称为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题图中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确定各个过程的名称,明确高度分化的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